“我也想回去啊” 用我也想吃日语怎么说说。 对朋友说。

    我们用日语谈论到美食时,都会如何去形容它们的口感呢?除了“おいし~い!”、“うま~い!”外,你是不是再也挤不出别的说法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吃货,肚子里不存一些形象的表达可不行哟~

        看着美食节目没完没了地放着嘉宾吃东西的画面,边吃边重复着“好好~吃!”、“美味啊~!”,大家是否会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呢~好吃的东西就是好吃,用不着 非得用语言去说明,你若这么说那也就算了,但话说回来,这种时候究竟要怎么去表达才能让节目值得一看呢?

        说到品味料理,正如自古以来就有“饱眼福、饱口福”这样的说法一样,要点首先在于色,然后是味,同时还有口感,最后是余味,而美味的表达方式似乎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

        “プリプリ(Q弹Q弹)”、“しこしこ(筋筋道道)”、“モチモチ(黏黏糯糯)”……这些词能让诸位联想到什么呢?“プリプリ”能让人想到虾。这个表达可 用来形容蛋黄酱虾仁及日式炸虾等虾类料理,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描述鲑鱼子、墨鱼、鲜鱼等的口感以及新鲜生鱼片的卖相。若是想形容口感上稍有嚼劲的赤贝 或者鲷鱼等食物,则可以使用“コリコリ(咔哧咔哧)”一词。接着,“しこしこ”是用在有筋道的乌冬面及拉面等面类身上的,形容面条柔韧、爽口弹牙,入口时 的粘劲儿恰到好处。然后“モチモチ”是形容面包年糕的。这个词能让你联想到那恰到好处的黏黏糯糯的口感吧。类似的表达还有“もっちり(口感柔软有筋 道)”,它用来表现入口瞬间的感觉,如果这种口感一直延续就可以用“モチモチ”一词了。上次提到的拉面博客中也有用到这个词,有人指出它将逐渐被广泛用于 描述粉类制品。

这些语言共通的一点在于它们都是拟声、拟态词,而且都是用来表现口感的。

「美味なるものには音がある」
「コクがあるのにキレがある」

        这两句表达都是1980年代中期大获成功的广告宣传语。“美味”、“浓郁”、“清爽”无一不是与味觉相关的词语,这里有个颇有意思的相关调查——随着时代的变化,关于美味的表达正在从味觉系向口感系发生转变。

  这个调查花了7年的时间去研究不同性别及年代对于美味表达的青睐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コクがある”这一表达很受男性欢迎,处于排行榜前列,而对于女性来 说,它的重要性在慢慢减弱,相比之下“モチモチ”、“もっちり”这些形容口感的语言都开始大受青睐。确实,我们看看饮食类的包装就会发现,“カリッと(咔 啦咔啦)”、“サクサク(咔沙咔沙)”、“もちもち(黏黏糯糯)”、“プルンと(噗溜噗溜)”、“パリッと(啪啦啪啦)”、“とろ~り(浓稠滑溜)”、 “サックリ(咔嚓咔嚓)”等利用口感来引起人们食欲的商品正在变多。

        都说口感的表达是感觉上的东西,所以人们理解起来都很容易,但若换成味觉上的表达,那种美味首先让人觉得好吃,但之后若没有过吃评的经历,不学着在实战中去磨练表达能力的话,是没法做到表现生动的。

        2005年,日本制定了食育基本法。意在通过饮食教育来培养国民终生健全的身心、丰富的人性,很多企业都在开展饮食教育活动,而其中一环就有“味觉教 育”。关于味觉教育,美食大国法国近20年前就由政府主导在每年10月开展“味觉周”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这些活动主要对象 是小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接触各种食材与料理、互相分享,同时锻炼他们用语言去表现五感的能力。调查报告称,通过这样直面自己的感觉并将其语言化,人不仅 在感觉上会变得更加敏锐,语言表达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能通过相互认可与他人之间的感觉差异来达到理解他人的附加效果。

        这样的活动也在渐渐影响着日本的食育活动,如果能通过年少时期这样的教育让大家在饮食上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的话,那么相信有一天,美食节目的感想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好好~吃!”、“美味啊~!”这俩表达上了。

加载中,请稍候......

“吃货”是指“特别能吃,且特别爱吃的人”。吃货们认为,“吃”是一切幸福的来源。而学霸们则认为,“知识”才是追求幸福道路上的必备武器。吃学结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人民网日本频道推出【吃货的单词本】系列文章,寓教于乐,一起趣味学习吧。

享用一餐美食,各种餐桌物品必不可少。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常见餐桌物品的日语说法。(策划/袁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也想吃日语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