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错版

原标题:浅谈光绪元宝及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错版币介绍

近几年来,古钱币的市场行情独领风骚,受到钱币爱好者们的极力追捧。同时,随着各地拍场古钱币的交易场次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预见,古钱币在藏品市场中的位置,开始变得更为重要和愈加珍贵。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古钱币中的光绪元宝。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其历史背景。

晚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根据清政府的财政情况及对外贸易的需要,奏请清政府,主张自行铸制银元“龙洋”。获准后,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在广东设厂开始制造广东省光绪元宝,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广东省光绪元宝进入市面开始流通。随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紧接着湖北省立马步广东省之后尘,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开设造币厂制造湖北省光绪元宝。与此同时,天津的北洋机器局也开始制造银元。见此情况,清政府的一些御史官员先后奏请清政府准许各省仿效广东、湖北两省。在清政府“各省一律鼓铸”的圣旨下后,各省闻风而动,仿效广东、湖北两省,争先恐后的竞相设厂制造本省的光绪元宝。

由于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6月(1900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以红铜95%、白铅4%、锡1%配合,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

下图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枚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钱币被历史赋予了铜锈,但仍可窥看其钱币信息,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中间烙有梅花纹饰,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湖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背面中央铸“潘龙”图及火龙珠,上下钤有英文。此币珍贵之处在于其背面蟠龙图是倒着的,乃是一枚极其珍贵的错版币。藏品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有着难以言喻的价值。

古钱币极具观赏性与历史价值,因此古钱币如同其他古玩一样被藏家们所青睐。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由于早已不在流通领域,留存下来的亦少之极少,更是历史的见证。

据小编了解,在2007年中国秋季拍卖会古钱币专场,曾推出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错版币,其币背面蟠龙90°倾斜,当时以150万元起拍,经过12次竞拍,最后以375万达成成交,成为当场最高价的古钱币,震惊众人。当时还掀起了一股寻找错版古钱币之风潮,由此可见此类钱币珍贵之处。

那么有关古钱币光绪元宝的部分分享就到此,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小编看到会即时回复。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