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有多大中国人吗

说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全世界没有人不为之痛心,当年这部影片的播放量一直是一个奇迹。

船长在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危难关头,能冷静的让妇女和孩子先上救生筏,这一举动让人感动和敬佩。

而船上的贵族在沉船中也遵守着让妇女和孩子先逃生的行为,也体现的贵族们高尚的素质,最后贵族在这次灾难中,确实也死伤惨重,但他们的举动却让人们敬佩和尊重。

其实泰坦尼克号上,当时还有8名中国人,他们有6个人幸存了下来,2个人不幸遇难。

核心提示:卡梅隆让一个华人乘客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出现在关键的三个时间点上(上船、海难、获救),是为了给泰坦尼克号上的华人乘客的道德无亏作证。他对泰坦尼克号海难叙事的史料有着考古家般的热情,而且有着分辨的眼光。

【本期话题】:历史【本期关键词】:泰坦尼克号 种族歧视 舆论导向

【主持人】 张晓媛:媒体人、书评人,古琴爱好者。多档电台文化、足球节目特邀嘉宾。

张晓媛:电影《泰坦尼克号》十几年里我起码看了五次,每次我都会关注那些华人角色。

在卡梅隆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当海难发生后,这位中国人(长辫子)又与杰克等人一起出现在通道里

程巍:卡梅隆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是从他当初拍摄的一大堆胶片中剪辑出来的,其中在三等舱乘客寻找自己舱位的片段里,出现了一个华人,他正在对着墙上的英文指示牌翻阅一本词典;后来,海难发生后,他又与杰克等人一起出现在通道里;在泰坦尼克号下沉前,他在副官默许下进入救生艇。这些镜头都一晃而过。2012年,卡梅隆为《泰坦尼克号》制作3D增补版时,他从废弃胶片中又采用了一个特别明显的华人镜头。

卡梅隆让一个华人乘客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出现在关键的三个时间点上(上船、海难、获救),是为了给泰坦尼克号上的华人乘客的道德无亏作证。他对泰坦尼克号海难叙事的史料有着考古家般的热情,而且有着分辨的眼光。

【嘉宾】杨志友:漓江出版社《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编辑。 

杨志友:从这个角度讲,卡梅隆试图还原泰坦尼克号上华人的真实表现,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某广播公司近期播出的一档节目中,公然播出“杀光中国人”的辱华言论,不光伤害了华人,也是打了美国人自己一耳光。张晓媛:八名中国人是如何登上泰坦尼克号的?他们真如传闻所说为偷渡客吗?

 【嘉宾】程巍: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巍:这八名华人是英国唐纳德船运公司的司炉工。当时,由于英国海员罢工,英国航运公司经常面临船员短缺,于是大量雇用廉价华人从事船上最低贱的工种。恰好,英国新造的泰坦尼克号准备前往纽约。唐纳德航运公司为这八名华人司炉工买了一张泰坦尼克号三等舱的集体票,让他们搭乘这艘巨轮前往纽约港。

杨志友:正如程老师所说,这八名华人是“泰坦尼克号三等舱的合法乘客”,不是什么“偷渡客”。

程巍:海难之后,尽管美国的官方调查已证明这八名华人的合法乘客身份,一些头等舱乘客仍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偷渡客”,绘声绘色地说他们偷偷摸摸溜上了船,藏匿在救生艇的座板下等,许多美国报纸依然说他们是“偷渡客”。张晓媛:海难中,这八名中国人的表现如何?他们是否都存活下来,存活后的去向如何?

程巍:传闻说直到救生艇被放到海面上,甚至直到次日天明,才发现救生艇里藏着几个华人。还有说海难后,几个华人就“装扮成女人”,得以进入救生艇逃生。杨志友:但这些不同传闻之间是彼此矛盾的。还有传闻,是一把推开妇孺,扑向救生艇,尽管半途总被手持左轮枪的英国船副击毙,等等。

程巍:对啊。实际上海难发生后,泰坦尼克号右舷执行的是“妇孺优先”命令,即救生艇附近看不到妇孺时,可以让男子入艇。不少英美男子是从左舷进入救生艇的,而那八名华人乘客一直等候在右舷甲板上,属于最后才离开乃至来不及离开的,其中一个进入13号救生艇,三个进入C号救生艇,他们都是在负责救生艇的船员的允许下进入救生艇的,有三个随下沉的泰坦尼克号落水,其中两个溺亡,另一个抓住一块漂浮在海面的大木板,趴在上面,一个小时后才被返回来救人的14号救生艇救起。

顺便说一句,最早离开泰坦尼克号的那七只救生艇里坐着的几乎全是头等舱男女乘客,而且这些救生艇大多空了一半座位,并且拒绝返回救人。

张晓媛:英美媒体为什么丑化他们的表现?《纽约时报》当时是怎么报道的?您看到这样的报道第一感觉是什么?

程巍:1912年是美国排华运动甚嚣尘上的时刻。1870年代,美国太平洋铁路竣工之后,美国不再需要之前输入的大量华工,就需要另一种理论来支撑排华运动,这就是“种族性”理论。为把华人建构成一个“劣等种族”,自然就要编造大量“故事”。泰坦尼克号海难中华人的“卑劣逃生经历”不过是其建构的此类话语事件而已。《纽约时报》是最早登出《中国偷渡客》的报纸之一,我第一次看到是在2003年左右。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强化晚清以来建构的“国民劣根性”叙事,我也就将这则报道自然而然作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例证。

杨志友:我的第一感觉,其实就像程老师书中说的“又一国耻”。毕竟这些年来,国人在境外旅游时的不讲究,不时出现在报纸上。读完程老师的文章,这种冲出迷雾的文字,让我极为兴奋:原来中国人在泰坦尼克上的表现并不是这样!作为一个非专业读者,这种对事实的还原、对虚构叙事的解析,我觉得极为重要。

图:媒体热炒泰坦尼克号上的八个中国人

张晓媛:中国某些媒体为什么也跟着丑化他们?

程巍:自清末直到1912年,中国不少报刊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另一方面,社会进化论以及基于社会进化论的“种族优劣论”已深入众多中国人的潜意识。因此,英美的泰坦尼克号海难叙事就被认为是一种无可置疑的事实,是“白种人优秀/中国人低劣”的又一铁证,被中国人自己的报刊一再刊登。

  今年是《<a keyword-hyperlink="" href="#">泰坦尼克号</a>》上映20周年,作为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影片令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深入人心,也令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广为人知。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不仅与西方有关,还与6名幸存的中国人有关。它的身上,有一段隐藏了100多年的秘密。

  今年5月,一部名为《<a keyword-hyperlink="" href="#">六人</a>》的英国纪录片的部分内容,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为观众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去年,这部纪录片的预告片在互联网上播出,已吸引上千万次点击收看。

  1912年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号,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型轮船,在它的第一次航行中撞上冰山,于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于北大西洋海面,超过1500人遇难,仅705人获救。

  然而,等待他们的并非是生的愉悦,他们即将面临一场长达100年的“污名化”行为。

  《<a keyword-hyperlink="" href="#">泰坦尼克号</a>》的最后,当船沉没时,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是船上秩序井然,妇孺优先入艇逃生,乐队镇定自若,不断演奏乐曲,船上乘客尽显高贵刚毅之气。

  其实早在电影之前,泰坦尼克号上“让妇女和孩子先走”的“绅士举动”就流传甚广。

  然而,真是这样吗?

  就此,中国社科院程巍研究员通过翻阅当年海量的媒体报道,写了一本书:《<a keyword-hyperlink="" href="#">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a>》,揭开这种印象其实是由英国媒体有意造出来的。事实上,此次海难全部七百余名生还者中,男子占了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占一大半。按舱室的档次来看,头等舱生还率是62%,二等舱48%,三等舱25%。

  根据一名西方幸存者的说法,当时处于一片混乱,所有人都争相恐后地上船。

  那么这种“绅士印象”又是从何而来?

  答案是,英美媒体的联手炮制。

  泰坦尼克号属于白星公司,虽注册为“英国皇家邮轮”,但公司实际掌控者是美国摩根财团掌门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提供信息。

  而随着探访调查的深入,这6名中国人和他们后代的故事,才刚刚揭开帷幕。

  泰坦尼克号上的8名中国人(含2名遇难者),不应该一直背着被丑化的罪名。一百多年前,欧美白人社会盛行种族主义,对中国人普遍持以偏见。今天,真相已经浮出水面,应该还他们一个公道!(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坦尼克号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