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乡村建设,而不只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议论文

  据 《惠州日报》报道,近年来,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其中市区及各县城中心区达100%;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常年保持优良水平,我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基本实现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

  美丽乡村,是环境之美、发展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等等各种美的总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难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农村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神文化等方面。建设美丽乡村,必将助推乡村振兴。

  推进环境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潜力。美丽乡村自然离不开外在美、环境美。应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清水治污”行动,提高农村治污设施建设水平,构建水土保持长效机制,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建等破坏生态的行为,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让“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象重回现实。

  发展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乡村要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重要途径。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盘活发展乡村旅游的要素和资源;发挥乡村生态优势,挖掘乡村生态资源,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挥“旅游+农业、森林、文化、民俗、养生、体育”等新业态,提升休闲旅游等发展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以旅游的理念 “武装”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如此,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带旺美丽经济。

  丰富文化生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应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如建设农民文化家园、乡村大舞台、农民文化书屋、农民文体广场等。在这方面,我市博罗等县(区)有较好的探索。比如在推进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博罗县坚持以“文”育村,以“德”育人,广泛开展“美丽乡村?美好心灵”建设,精心打造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村一品”;另外,还充分利用乡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美丽乡村,让农村“亮”起来、“活”起来和“动”起来,有了更多的精神文明气息。

  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惠及全体农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练伟雄)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针对条件的村落,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得以同步推进。依托港口区各村资源优势及特色产业,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港口区美丽乡村建设。

  一、推进“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结合港口区宜居乡村示范点建设,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聚焦传统农业文化,打造特色美丽乡村聚集区,着力打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进一步推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促进我区旅游产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二、“点线面”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按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宜居乡村建设,依托各村资源特色及产业优势,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理念,培育有条件村落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借助我区推动宜居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契机,集中力量打造簕山古渔村、大龙口生态山村、小八黑家庭生态农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发挥其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栏冲、沙螺寮、红沙乡村旅游集聚发展,逐步形成我区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点线成片,全面开花”,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彰显我区美丽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三、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稳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整合各方资金,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标识标牌、交通指示牌、导览图、农家乐、民宿、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发展休闲度假功能,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一些体验性和互动性项目,增加乡村旅游的看点、卖点。以推进旅游惠民和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同时,鼓励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农庄等旅游业态产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艺品等旅游商品、纪念品,提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打造我区乡村旅游品牌。目前,港口区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家、广西特色旅游名村1家,广西星级农家乐14家,今年将争取资金,继续重点发展2个村。同时,按照广西四星级农家乐硬件设施建设标准,指导大龙口生态山村、小八黑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结合旅游要素,完善垂钓、观光、旅游娱乐功能,督促大龙口生态山村加快客房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打造我区乡村旅游品牌。

  五、开发特色线路,创新营销模式。

  将我区红沙万亩蚝排、企沙渔港、古渔村、沙滩、滨海等优势的农业资源、特色旅游资源串联成线,与企沙海鲜美食一并进行包装推介,开发集休闲观光、沙滩运动、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线路,并编制乡村旅游线路宣传册,对外宣传推介。

  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企鹅号、防城港红豆论坛等网络平台,参加旅游推介会、博览会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发布乡村旅游点的有关信息,加强港口区乡村旅游宣传和营销手段,推介我区乡村旅游点,攒足人气。

  六、编制项目库,抓好招商引资。

  抓住当前全国上下发展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的机遇,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编制我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招商项目,对外进行精准招商。

  七、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

  大力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农(渔)家乐,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创办休闲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中,与农村集体经济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港口区 曹树葳)

怀化新闻网讯  怀化生态环境优越,农林基础丰厚,农民就地搞旅游服务,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实践证明,乡村旅游迅速成长为怀化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方县的“葡萄沟”靠“旅游+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走出了一条重要的成功之路。

为加快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特建议:

一、加大规划全覆盖力度。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游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依据,必须规划先行。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精神,明确本地资源结构、优势、特色、重点开发项目、相关配套、环境保护、客源承载、时间空间、组织机构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预测、描绘,然后按长、中、近期实施。鉴于旅游业的属性,乡村旅游规划要放到县、乡(镇)整体发展的大系统去思考定位,和政府的建设规划相衔接,并让农民参与,让村民监督。

二、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乡村旅游也不可缺。 “行”,要保证干线公路通达性,农村、农庄、林场等原有的泥路要修缮。游客步行道不宜直、宽,既省投资,又符合景观生态。 “游”,要精心筹划项目,推出具有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的特色产品。农户家庭接待活动还须添置必要的设施和器具。 “吃”,要严格农庄卫生标准,有需要的可配置接待中心。 “住”,要按一星、二星标准建农家旅馆,既卫生、方便又安全。 “购”,要加大投入和指导,包装销售农户手工艺品,农村土特产品。另外,加强停车场、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污水垃圾处理厂、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建设。

三、加大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力度。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要通过组织培训,互联网+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手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探索、总结能让农民易于看懂、弄懂,可操作的培训方式,使他们得到全面有效的培养,适应乡村旅游的需要。

(怀化市档案局 杨顺利)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怀化日报”“来源:边城晚报”“来源:掌上怀化”“来源:怀化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怀化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怀化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