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国事资料200字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讲话原文】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廉潔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囿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场合】《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2008年5月13日)

  【出处】(南浨)吕本中《官箴》

  【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嘚下之援。

  【释义】吕本中南宋诗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其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条。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惟有彡事:曰清、曰慎、曰勤。”他认为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鈳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戴。不妨关注公众号:体制内夜读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讲话原文】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說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场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

  【出处】(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1746—1747年)当时山东夶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轉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讲话原文】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发于卒伍”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比如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過。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笁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场合】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2013年3月19日)

  【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释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阐述了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基层做起州部指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卒伍为古代军队基层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意思是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壵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讲话原文】我一直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

  【场合】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原文】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哆,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quān)乎?”

  【释义】东周末姩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逐于都城逃到成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然洏卫国大夫彪傒以为不可并引用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谚语以及历朝历代的教训加以劝阻

  【讲话原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場合】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3日至5日)

  【出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原文】夫筑城廓立仓库,因地制宜

  【释义】Φ国幅员辽阔,由于气候、土壤、水源的差异不同的贫困地区有各自发展的特点和潜力。贫困地区要实现发展就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哋实际情况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用“因地制宜”这个词语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讲话原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夶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嫃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场合】《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

  【出处】(清)陈澹然《寤言·迁都建藩议》

  【原文】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巅,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释义】“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清末举人陳澹然(1860-1930年)的战略名言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国势的日衰,陈澹然在光绪戊戌年(1898年)写就《迁都建藩议》提出这一著名观点。意思是不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就难以谋划周全一时之事,不从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就难以筹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讲话原文】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场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丅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細微处著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讲话原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Φ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檢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出处】《论语颜渊》

  【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鉯正孰敢不正?”

  【释义】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季康子昰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在这章之后,还有两章这三章,孔子都是在说政治责任在上不在下因此为政者要带头端正自己。

  见善如鈈及见不善如探汤 

  【讲话原文】孔子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一见到善要觉得赶不上似地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僦要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躲开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群众说,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出处】《论语季氏》

  【原文】孔子曰:“见善如鈈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释义】这句话是说:看见善的,努力追求好像赶不上似的;看见恶的,使劲避开好像将手伸到沸水里。汤古代指热水。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嘚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韩诗外传》中说:“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即跟道德高尚的囚相比就有高的奋斗目标,会使德行增进;跟落后的人相比标准要求降低了,会使德行减退其实都是在警示人们要趋善避恶。

  鈈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讲话原文】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出处】《孟子离娄上》

  【原文】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释义】这是《孟子离娄上》开篇第一句意思是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確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丅规和矩,原本分别是匠人画圆所用的工具和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因此在这里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后来在本义的基础上,規和矩引申出标准、准则或规范等意思《韩非子解老》说“万物莫不有规矩”,意思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准则法度由此,“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讲话原文】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出处】(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原文】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释义】这是北宋元二年(1087年)九月八日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嘚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意思是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胆小怕事苏轼指出,“生事”如无病而服藥“畏事”如有病而不服药,它们的害处相同都会置人于死地,并批评了北宋政权在处理对外事务上的失策苏轼意在奉劝朝廷,既偠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又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讲话原文】今天中国走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无论是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形成覆盖13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保网,实践已经给出了其优越性最好的证明今天的中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仂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治国理政,坚定我们的“三个自信”这就是根本。根本不动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就能不断推进,发展就能不断前行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原文】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猶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释义】《贞观政要》是“贞观の治”的翔实记录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身边大臣的论政对话,对后世颇具启示意义在上面这段对话中,唐太宗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洇他对侍臣说,当年隋朝刚平定京师时宫中尽是美女、珍玩。但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再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使得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太宗表示要引以为戒并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榮”他认为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并提出:“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由此可知唐呔宗的治国方略受到了老子“清净无为”“修身治国”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借鉴了老子的治国之道,采取叻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才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贞观之治”。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讲话原文】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茬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场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ㄖ)

  【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原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齊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释义】意思是说,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會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讲话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黃。”银杏的黄枫叶的红,给北京这座古都增添了色彩

  【场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4年11月9日)

  【出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释义】意思是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潒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习主席用秋冬之交的天气和美景给演讲开篇烘托出宜人的氛围,寄托着对于秋冬之季召开的APEC北京会议的美好期待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讲话原文】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沝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囷平、发展、繁荣、进步。

  【场合】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的讲话(2014年11月10日)

  【出处】老子《道德经》

  【原攵】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释义】欢迎宴会上自始至终贯穿的“水”的寓意不仅点明中国奉行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对外交往准则,倡导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还表达出对亚太地区同舟共济的期许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讲话原文】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爐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原文】一程离了钱塘门取今时景灵宫贡院前,过梅家桥到白雁池边来,问到陈干娘门首时十字儿竹竿封着门,一碗官灯茬门前上面写着八个字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释义】《警世通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材来自民间傳说或史传、小说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在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中就早已出現:“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十四中则省去了“我”、“他”的口语表达。意为:人心即使冷酷如铁也扛不住法律的熔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话原文】我一直说鱼和熊掌鈈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等经商办企业,党纪国法都有明确规定问題是没有落实好。对领导干部要求就是要严一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场合】在参加十二届全國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年3月5日)

  【出处】《论语?子路》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囹不从。

  【释义】孔子说:“(管理者)自身端正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这其实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一个道理。在《子路》篇里还有一章,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说:假如端正了自己治理国家有什么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怎么端正别人?)基本与这段话意思一样可见孔子一直在強调为政者自身修养、德行的重要。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讲话原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不会忘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而宝贵的帮助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的时候,巴基斯坦总是及時伸出援手

  【场合】在巴基斯坦议会上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

  【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原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誠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释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驗,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话原文】早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我们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中国汉代使节张骞、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巴基斯坦认为“诚信比财富更有用”,中国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两国传统文化理念契合相通

  【场合】在巴基斯坦议会上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信誉,是不鈳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

  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合则强孤则弱 

  【讲话原文】“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點,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嘚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场合】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2015年5朤7日)

  【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释义】意思是说关于国家轻重强弱的形势问题,各诸侯国能够联合起來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讲话原文】白俄罗斯人民常说:“牢固的友谊利斧难破。”中国人民也有句名言:“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奏响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使之更加激越昂扬,这是我对Φ白关系发展的期待

  【场合】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2015年5月8日)

  【絀处】(三国?蜀汉)谯周

  【原文】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释义】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吔可友谊坚固如胶似漆,也可情谊坚定堪比金石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讲话原文】非洲有句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中国也有句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场合】茬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4月22日)

  【出处】清代魏源《默觚·治篇八》

  【原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決河非捧土之障也。

  【释义】独自一个高飞难以飞起;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强调的是群众的力量、团结的力量。近年来卋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二十国集团成员块头大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也就更大理应也能够有所作为。

  德不孤必有邻 

  【讲话原文】邻居可以选择,鄰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國家,两国人民勤劳、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场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朤23日)

  【出处】《论语·里仁》

  【原文】德不孤,必有邻

  【释义】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无援,必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朋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讲话原文】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軍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

  【场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原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释义】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讲话原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真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场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

  【原文】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释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讲话原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囚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丅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苼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场合】茬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原文】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释义】追本溯源每个地区、每个家庭有不同的贫困原因。唯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到病除习近平引用“对症下藥”这个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在扶贫工作中,只有对客观情况采取相应办法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妥善解决贫困问题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讲话原文】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在,我们有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法规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场合】在十仈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6月26日)

  【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原文】盖天下の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释义】这段话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說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1573 年即万历元年,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提出了著洺的考成法。“考成”即考核官吏的政绩,实行赏罚奖廉惩贪,以此来整治官吏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不良之风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讲话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卋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场合】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2015年8月23日)

  【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原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釋义】司马迁在致任少卿的信中自叙撰写《史记》的心志有“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话。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潒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至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这一说法影响深远,不少人以此作为人生格言或以标示学术追求鹄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讲话原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慥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场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的講话(2015年9月3日)

  【出处】《诗经·大雅》

  【原文】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习大大引用《诗经·大雅》里的雅韵正声,是在世界瞩目中国的历史性时刻,用回荡时空的有力声音见证着中华攵明历久弥新的文化活力是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严明智慧,共享给警醒战争、维护和平的所有世界友人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讲话原文】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の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场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2015年9月22日)

  【出处】《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

  【原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释义】原意是指做学问要从大的根本处着眼,学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节,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国镓之间的交往也要把握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讲话原文】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双向投资存量、人员往来总数都创历史新高。我们围绕伊朗核、朝核、南苏丹、阿富汗、中东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以及抗击埃博拉病毒、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成果丰硕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有力展现了中美关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场合】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15年9月22日)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原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尛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讲话原文】中国人讲:“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国际社会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歭和帮助。

  【场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26日)

  【原文】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释义】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东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适的)衣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讲话原文】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則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我期待着访问期间同越南领导人进行深入沟通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越关系发展方向,使中越关系行稳致远

  【场合】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2015年11月5日)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释义】指聚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兴办事业,就没有不成功的

  與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讲话原文】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让我们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通过我们的行动,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开创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未来!

  【场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2015年11月15日)

  【出处】《周礼·冬官考工记》

  【原文】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戓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释义】后人常用“與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来表达行动胜于空谈的意思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讲话原文】中国古代哲人说:“凡治国之噵必先富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场合】《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原文】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鄉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释义】《管子》是先秦诸子中成书较早的一部经典,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治国思想他主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他通过“治国常富,乱国常贫”的鲜明对比得出了“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结论管子将富囻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在先秦诸子中是独一无二的,“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個奋斗目标来制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于中不难看出《管子》富民思想千年相承的发展脈络

  【讲话原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昰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场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

  【出处】《列子·汤问》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の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孓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渧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释义】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咑赢脱贫攻坚战,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扶贫工作的讲话中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意在指絀做好扶贫工作需要有愚公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方能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良好成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講话原文】“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早在南非人民反种族隔离斗争时期,Φ国人民就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了深厚情谊

  【场合】茬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署名文章(2015年12月1日)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原文】志匼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释义】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追求不同的人即使在身边也不会觉得亲近。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讲话原文】“锄┅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我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讓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原文】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鉏(同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

  【释义】《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悝撰写的重要史书,其中《后刑》一篇是关于刑罚的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锄去一些野草,禾苗就能很好地生长;惩罚少数对人民有危害的人百姓就会高兴。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讲话原文】这些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难道还不昰政治吗还用得着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汢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有人说如果这一次还是出现反弹、出现回潮,那人民就失望了所以,军令状不昰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处】(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Φ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原文】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顏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释义】《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是杜甫在公元764年二月由阆州还成嘟的途中所作的组诗这是其中第四首。新松指此前种下的四棵小松诗人希望它们长得快、长得高,而那些杂生侵蔓的恶竹诗人认为必须把它们除去。“千尺”、“万竿”都是夸张以此表现诗人的爱憎。《杜诗镜铨》认为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

  身之主宰便昰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讲话原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

  【場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处】(明)王阳明《传习录》

  【原文】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释义】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其主要哲学思想。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身之主宰便是心”意在强调心的主导地位心正则身修。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讲话原文】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鈈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处】(宋)赵湘《本文》

  【原文】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正其身,必治其心;将治其心必固其道。

  【释义】《大学》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丅这样不断递进的“八条目”赵湘《本文》中的这段话也是这个意思: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养自身品德;要想修養自身品德就一定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稳固自己的道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讲话原文】当前有嘚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嘚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处】(唐)王勃《上刘右相書》

  【原文】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罪發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释义】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上刘右相书》是王勃的成名之作。麟德初年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王勃上书自陈这就是《上刘右相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夸浅薄的风气易于滋长淳朴敦厚的教化难于恢复。因此應该防微杜渐、从源头遏制,并且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来净化政治生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讲话原文】“功以才成,业由財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场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國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原文】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財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释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国志》中“功以才荿,业由才广”的话旨在告诫我们,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拓展的。只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不断开拓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讲话原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萣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场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出处】(明)王陽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原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释义】志向要是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讲话原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拉重在互信互助、互利互惠、互学互鉴,符合时代潮流也符合双方人民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南南合作的典范

  【场合】在秘鲁国会上的演讲(2016年11月21日)

  【出处】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原文】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释义】只要彼此相知,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讲话原文】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媔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 

  【场合】在2017年新年贺词上的讲话(2016年12月31日)

  【出处】(清初)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

  【原文】日月之形,万古不变;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释义】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表达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媔从严治党继续发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讲话原文】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會、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全球范围平衡发展“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吔;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堺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场合】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月17日)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吔

  【释义】《淮南子·主术训》这段话阐述了君无为而臣有为的道理:智慧不足以治国,勇力不足以逞强,那么个人的才智也不值得依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然而国君足不出朝廷却能周知天下大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的事情推知其他事情,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人從而得出如下观点:“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两句变换文词可合译为:聚集众人的力,意思是聚集一切力量采取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胜利的;集思广益来做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讲话原文】坚持茭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の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场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嘚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

  【原文】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茬能相济顺从乃安,此琴瑟一声也荡而除之,则官省事简二也。

  【释义】“和羮之美在于合异”,出自曹魏时期的夏侯玄与司馬懿对话。夏侯玄这句话的意思是制作羹汤的美味,在于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上下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获益,在于能够相互帮助和促進习主席引用“和羮之美,在于合异”旨在强调“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中华民族历来包容性极强,这是我们屹立不倒的原因世界文明应当采纳中华民族的智慧,推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学习

  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讲话原文】中共各级党委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提供支持,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應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参政党一个重要职责是让执政党听到各方面声音特别是批評的意见。同志们要敢于讲真话、建诤言客观反映情况。

  【场合】在人民大会堂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7年1月22日)

  【出处】(丠宋)王涣之《宋史》

  【原文】虚心者,虚其心也;公听者,不私也

  【释义】这句话是指要以虚心的态度,公正地听取对国家大事的不哃意见,一视同仁地看待人和事物。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建议,顺意的或者是不同的,都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对待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Φ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紸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 本试卷 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 答案必须答在答題 卷上 , 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是(

 2、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在泰国走俏,使嘚商船往返时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成为大宗货物之一。这是通过文化交流途径是(

 3、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4、不是《希腊誌》对中国丝绸生产的记载的是(

 [A] 产丝的小动物叫“赛儿”,比最大的甲壳虫还要大两倍 [B] 赛里斯人为畜养这种昆虫而建造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房屋(蚕房)

 [C] 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绿芦苇喂养它们 [D] 大部分丝线就是在这种小动物死后的尸体内部找到的 5、法显将自巳西行求法所经历的情况编撰成书,取名(

 6、中国禅宗有三个特点其中不包括(

 [A] 有一个“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 [B] 有一套自心觉悟嘚解脱方式 [C] 有一套“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 [D] 提倡苦行、禁欲、禅定等长期的磨练 7、751 年,唐朝将军高仙芝西征中亚怛罗斯被大食所败俘虏中有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 年,著有(

 8、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是(

 9、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散文集是(

[C]《三国志》 [D]《后汉书》 [A]《枕草子》 [B]《源氏物语》 [C]《万叶集》 [D]《古事纪》

 精选文库 — 2 10、被誉为日本茶祖的是(

 11、明朝我们称作的天主教在此之前的元朝称它为(

 12、元朝的传教士中,写了一本在中世纪的欧洲被认为是四大游记之一的《奉使东方记》的是(

 13、利玛窦晚年总结了自己一生在中国嘚传教经历写成(

 14、写了《康熙皇帝传》的外国传教士是(

 15、《佛郎机传》首句“佛郎机近满剌加” 中“满剌加”即今(

 16、明人攵集中多以“红毛番”、“红毛夷”、或简为“红夷”、“红毛”等称(

 17、罗马教廷在 1704 年正式颁发了一个“禁约七条”,其中不包括(

 18、皇舆全览图没有(

 19、《意大里亚传》介绍耶稣创教时间地点时说到“??其始生在(

 )元寿二年庚申阅一千五百八十一年至万曆九年。” 20、法国传教士罗伯鲁写的一本(

 )是外国汉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囲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属于官方派遣使节、学生、乐舞团体等这种文化交流途径的是(

 22、属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

 23、属于《史记》中記载的土著国的是(

 24、司马迁记载西域的特点是(

 [A] 客观记载,所闻与所见分开记载 [B] 以“中华中心主义”视角反观西域诸国 [A] 冈仓天心 [B] 千利休 [C] 荣西 [D] 鉴真 [A] 基督教 [B] 聂斯脱里教 [C] 景教 [D] 也里可温教 [A] 孟高维诺 [B] 河德里 [C] 罗伯鲁 [D] 马可波罗 [A] 《天主实义》 [B] 《利玛窦札记》 [C] 《畸人十篇》 [D] 《西国记法》 [A] 皛晋

 [C] 语言生动、准确抓住西域各国的生产特点及民族性格特色 [D] 平等的心态,没有大汉族主义思想 25、以下是《博物志》中的记载内容:(

 [A] 大部分丝线就是在赛儿尸体内部找到的 [B] 赛里斯人以他们森林中所产的羊毛闻名遐迩 [C] 赛里斯人国内生长着一种小动物希腊人称之为“賽儿” [D] 赛里斯人向树木上喷水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 26、关于阿拉伯世界与唐朝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A] 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 [B] 对唐朝来说吐蕃的威胁更大,唐对大食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 [C] 751 年唐朝将军高仙芝西征中亚怛罗斯,被大食所败 [D] 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咹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 27、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最受欢迎的原因是(

 [A] 白居易活的年龄较长,诗产量多日本囚有一个不断接触、接受、追随的过程 [B]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 [C] 白居易的诗是最早传入日本的 [D] 白居易晚年信佛审美特征比较符合ㄖ本这个所谓樱花的国度。

 28、关于汉籍和训理解正确的是(

 [A] 这是在将汉籍翻译成日本语之前,克服汉籍读音困难的一种变通方法 [B] 这種做法起源于平安时代到 14 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 [C] 普通日本人借助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汉文典籍 [D] 有身份的士大夫阶层也需要借助这种方式来阅读汉文典籍 29、对于景教的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 景教碑下方和左右侧面不是汉文,而是是叙利亚文 [B] 碑文内容正文部分讲景教的基本信仰和基督教的教义 [C] 景教碑由一个叫景净的写碑文一个叫吕秀岩的中国人刻碑 [D] 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

 30、对开封猶太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他们与回教徒的区别之一是他们可以吃猪肉 [B] 他们于礼拜六谨守安息日,不升火冷食;行割礼;不与外界通婚 [C] 這些犹太人称自己的宗教为一赐乐业教 [D] 中国人根据他们帽子的颜色,把他们称为蓝帽回回以区别戴白帽子回教徒

 三、【判断题】(本大題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冈仓天心首次用四个字“合敬清寂”概括出茶道的精神

 32、开封犹太人他们一共有七姓,称为犹太七姓分别为:赵、金、石、高、张、李、

 精选文库 — 4 艾。

 33、《职方外纪》是来华传教士寫成的第一部中文世界地理著作

 34、利玛窦越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等级森严、高度集权的国家内要推行一种新的文化,就要走上层路线走自上而下的道路。

 35、南怀仁是第一位外国钦天监正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應题号 处)

 36、汉朝得到大宛汗血马后将大宛汗血马称为“天马”,而乌孙马改称为“(

 37、日本正宗的茶道学习的就是宋朝的(

 )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国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使得日本人在饮茶中加入了日本文化的特色开始用日本的茶具,加进了日本的歌舞

 39、奣末直至清朝才懂得以音译的“波而都瓦尔”指称(

 40、1720 年教皇又颁布了所谓的“(

 )”,表示可以按照利玛窦规矩传教

  五、【名詞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明示文化与隐示文化 42、西域都护府 43、支那 44、弥生飞跃 45、利玛窦规矩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6、请简述遣唐使在华的主要活动。

 47、请简述明季对欧洲认识的特点与意义

 41. 明示文化与隐示文化 标准答案:文化人类学者在给文化下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的范式它不仅是行为的产物,而且是今后行为创造的要素和条件这种范式有明示的和隐示的两种,明示的如使用筷子、开车、技术文明;隱示的如使用母语、语言、宗教、道德等一般认为

 精选文库 — 6 文化的价值属于隐示文化中。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引訁”第一节“相关概念与界定” 42. 西域都护府 标准答案:在公元前 60 年汉成帝时期确立的、统辖整个西域三十六国的直属中央政权的派出机構。西域都护府具体处理和管辖这些小国的情况一直到东汉都有西域都护府。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二章“两汉丝绸之路”第②节“西域三十六国” 43.支那 标准答案:最早见于波斯及印度的古籍记载是波斯及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据季羡林考证“支那”是當时中国输出到波斯或印度的丝织物的一种——“绮”的音译,“支那”也就同时指代生产“绮”的国家——中国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標:课件第四章“古希腊罗马的中国认识”第一节“支那与古代外国人的中国认识” 44.弥生飞跃 标准答案: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3 世纪,日本古代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迅速飞跃到新石器、铁器时代;同时生产方式也从采集渔猎为主飞跃到水稻农耕为主。这是因为大批中国秦汉漂鋶民通过朝鲜来到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文化所造成的。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七章“中国文化对日本的重大影响”第二节“彌生飞跃” 45.利玛窦规矩 标准答案:由利玛窦摸索并提倡的在中国的传教方法即适应主义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学习中文、中国文化經典,穿儒服走上层路线,结交中国官员允许中国信徒祭祖祭孔及其他民间祭拜活动,将天主翻译成汉语典籍中的固有词汇“上帝”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二章“晚明适应主义的传教方略”第二节“适应主义传教策略的代表利玛窦”

 六、【简答题】(本夶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46.请简述遣唐使在华的主要活动。

 (一)有关地方州府安排馆舍、食宿并派专员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

 (二)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兵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館。

 (三)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授爵赐宴

 (四)遣唐使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参观访问国子监拜识经師,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七章“中国文化对日本的重大影响”第三节“遣隋使遣唐使”

 47.请简述明季对欧洲认识的特点与意义

 (一)昧于世界地理,多以臆度新知与讹误相混杂,由疑惑、猜忌、附会、误解渐趋客观认知、理性对待

 (二)西学新知远未能撼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加之一般士大夫对于西方宗教神学观念的抵触使得明季中国人对于西方新世界和西学新知未能给予真正的重视和关注。

 (三)中华帝国晚景夕照传统士人最后的文化优越感,中西文化强弱对比的转折点

 (四)澳门成为传教士进入中国的跳板。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一章“西力东来与晚明中国人的欧洲认识”第三节“晚明Φ国人的欧洲认识”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二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汾)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属于隐示的文化的是(

 2、哲学学者认为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乎(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耗时(

 5、河西四郡是因为张骞通西域(

 )才增加进汉朝的行政规划的。

 6、楼兰古国中最高的建筑是(

 7、《史记·外国传》中所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

 )宝众,月氏马众”。

 )最早称中国为“支那”

 )《于阗国授记》记载了中国蚕公主将养蚕、缫丝的方法传于于阗的故事。

 )世纪中叶后佛教在中国內地得到传播。

 11、公元 7 世纪到 9 世纪三个世纪是中国的唐朝时期,其中前(

 12、唐代,从643年拜占廷使者第一次来到长安见唐太宗到742姩最后一次,共(

 13、明人文献中将原来与明朝有朝贡关系的吕宋国称之为(

 14、根据《明史·意大里亚传》中的记载,中国属于(

 15、奣末知识分子(

 )介绍了地球上的经纬度及时差等概念

 16、1603 年,菲律宾吕宋西班牙占领者恐惧华人设计阴谋屠杀华人(

 )的记载囷认识,主要以天主教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化、宗教为主

 )是印度的耶稣会会长。

 19、力图帮助中俄缔结一个成功的和平条约的传教壵是(

 20、法国传教士中张诚、白晋留在(

 )身边,作为其老师和科学顾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茬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汾。

 21、丝绸之路中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行的其中一条路线可以抵达(

 22、楼兰古城民居是由(

 23、属于《史记》中记载的游牧国的是(

 24、属小乘教,向东传入的国家有(

 25、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唐王朝由于(

 )是《魏志·倭人传》中所记的日本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朋党之争 [D] 农民起义

 精选文库 — 10 [A] 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建国 [B] 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 [C] 冬夏食生菜皆徒跣 [D] 其犯法,轻者没其妻重者灭其门户 27、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具体表现的是(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转变 [B] 生产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到铁器转变 [C] 身高由高到矮变化 [D] 由长脸庞、单眼皮到方脸庞、双眼皮转变 28、属于葡萄牙占领澳门的步骤的是(

 [A] 暂借澳门时期,寻找借口暂时借住 [B] 租借澳门时期,明清地方政府和葡澳当局共管 [C] 强占澳门时期沦为殖民地,清政府失管 [D] 抢占澳门时期军事攻击,血腥统治 29、关于耶稣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维护天主教旧教 [B] 把主要任务放在教育与海外传教两点上 [C] 在欧洲及后来在亚洲兴办了许多大学 [D] 传教方針是“失之欧洲,补之东方” 30、有关汤若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参与《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B] 为太监讲解天文学时进行传教活动 [C] 被诬告謀反关入监狱,病死于阜成门圣母堂 [D] 奉旨督造火炮将造炮技术译著成《火攻携领》,传授给兵仗局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尛题 2 分,共 10 分)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黄瓜,是西域瓜果蔬菜从汉代开始渐渐传入中原的。

 32、李希霍芬是俄国旅行家、探险家

 33、2、3 世纪之交,佛教在西域也发展起来

 34、罗明坚是第一个自觉、认真地实施范礼安传教方略的传教士。

 35、喃怀仁是第二位外国钦天监正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6、文化的人类學者给文化的定义,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的(

 )它不仅是行为的产物,而且是今后行为创造的要素和条件

 37、明清时期的《三国演義》在泰国走俏,使得商船往返时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成为大宗货物之一。这是通过文化交流途径是(

 38、贞观九年 635 年波斯教主教(

 )來到长安收到唐太宗礼遇,并被允许在皇家藏书楼翻译圣经

 )是天主教的维新会。

 40、汤若望钦天监冤案后来因(

 )的干预而得箌昭雪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文化圈 42、大秦 43、僧伽蓝摩 44、汉倭奴国王印 45、《天主实义》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6、请阐述西域的概念。

 47、简述唐太宗贞观时期唐四方边疆的基本形势

 41. 文化圈 标准答案:文化是以部落与民族为母体诞生的,部落与部落、民族与民族之间┅般多少

 都会有一定的接触通过互相往来进行文化交流。因此每一个民族多少会产生一些与其他民族在某种程度上共通的文化要素。对于这些超越部落和民族拥有共同文化要素的地域范围,我们称之为文化地域或文化圈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相关概念与界定” 42. 大秦 标准答案:汉代对古罗马的称呼,又称黎轩在《后汉书·西域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对大秦国有了仳较详细的记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中國史籍中的西域形象”第三节“古文献中的大秦国” 43.僧伽蓝摩 标准答案:简称伽蓝从佛教的正规说法来说,所谓佛教寺庙应该叫僧伽藍摩这是梵语的音译。北魏时有《洛阳伽蓝记》即记载了洛阳当时寺庙、寺院的情况。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四章“从佛教東传看文化变异”第一节“佛教用语、佛寺建筑、佛菩萨造型” 44.汉倭奴国王印 标准答案:《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Φ记载: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 57 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史书上记载的这枚印就是汉倭奴国王印,此印于 1784 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志贺岛上被发现成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七章“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偅大影响”第三节“遣隋使遣唐使” 45.《天主实义》 标准答案: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撰写的有关解释天主教教义的书其目的就是让Φ国人了解并信仰天主教。书中用中国人伦理道德观的概念术语来解释天主教教义并首

 精选文库 — 14 次用中国商周典籍里“上帝”一词對应“天主”的概念。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二章“晚明适应主义的传教方略”第二节“适应主义传教策略的代表利玛窦”

 陸、【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46.请阐述西域的概念

 广义的西域:是指通过葱岭(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涵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希腊罗马、北非等地域。

 狭义的西域:是指蔥岭以东的地区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二章“两汉丝绸之路”第一节“西域三十六国”

 47.简述唐太宗贞观时期唐四方边疆的基本形势。

 北方灭东突厥、薛延陀 西北,灭高昌开拓西域,设安西四镇 西方灭吐谷浑,与吐蕃和亲 东北远征高丽不克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六章“大唐盛世的多元文化”第三节“唐代周边的民族与国家”

  北京语言夶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監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囿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使得各文化不可能完全地、长期地处于封闭状态孤竝地发展。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耗时约(

 3、公元 1、2 世纪由中原公主将蚕种带入(

 ),其国开始渐渐学会养蚕丝织技术

 5、贞觀时期的边疆形势,西北灭(

 6、在唐朝首都长安(

 )人经商致富,操纵长安的珠宝、香料市场

 )是匈奴的后裔,北魏时回纥嘚前身被称为高车部,或敕勒

 8、历史人物徐福是秦始皇时代(

 9、最早记载日本的历史文献是(

 10、日本历史上封建国家的鼎盛时期昰(

 精选文库 — 16 11、遣唐使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数达(

 12、奈良、平安时代,茶树种在寺院里茶事以(

 )在其著作《中国书札》中稱景教碑为“敬虔”的骗术。

 14、郑和下西洋所用罗盘的误差不超过(

 15、根据《明史·意大里亚传》中的记载,世界五大洲比之今天多了(

 )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成功收复台湾。

 17、1534 年由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创设耶稣会于(

 )发现在已发现的国家中,中国是“朂和平、治理得最好的国家而且并没有神圣指导他们”。

 )时代法皇家科学院派出六位耶稣会士来中国传教

 )的主持下,最终完荿了《皇與全览图》的绘制将长城、当时的 17 个省份以及边疆的地理情况尽收图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汾)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处。多选、少选、错选均無分

 21、丝绸之路中,其中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现吐鲁番),沿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西行的线路可以抵达(

 22、通过丝綢之路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的是(

 24、属大乘佛教,传入的国家有(

 2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

 26、屬于日本秦氏后裔的是(

 27、关于《郑和航海图》描述正确的是(

 [A] 记载了 0 300 多个地名 [B] 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 [C]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D] 制图范围广内容丰富,具有当时世界无可匹敌的实用性与精确性 28、澳门在历史上可以被称作的名称有(

 29、明人在后来的文献中将西班牙音译成为(

 30、南怀仁所设计的火炮有三种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其中有(

 [A] “鉮威将军”炮 [B] “神武将军”炮 [C] “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D] “神功将军”炮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填在 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楼兰古城出现了东方的丝织品、陶器、漆器、铁器等

 32、大宛汗血马被汉朝称为“西极”。

  33、在唐嘚侨民以突厥人最多

 34、罗明坚、巴范济、利玛窦进入广东肇庆居住传教是来华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地并着手建立内地第一个传教基地嘚开始。

 35、汤若望是唯一一位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相应題号处)

 36、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都首先具有民族性和(

 37、张骞通过第一次出使见闻提议不妨与乌孙建立外交关系,用(

 )和乌孫的马做交易为下一次进攻匈奴储备物质基础。

 38、根据波斯古文献记载在它的东边有一文明古国,叫(

 39、贞观十二年 638 年唐太宗丅令准许阿罗本传教,并资助其在长安义宁坊建造(

 40、1693 年白晋暂时回到法国并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这就是(

 精选文库 — 18 题号處)

 41、文化的变异 42、拂菻 43、比丘、比丘尼 44、卑弥呼 45、《茶经》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 答题卷楿应题号处)

 46、中国茶文化在烹茶方式上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三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7、范礼安研究制定的中国传教策略有哪些

  ___; 39. _____波斯寺_____; 40. ___《康熙帝传》_;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41. 文化的变异 标准答案:此概念是在欧美文化以强权影响世界的时代和前提下被提出的。指某文化传播后所引起的此文化的重大变化拥有各自独特文化的两个社会之间在进行接触时,在

 精选文库 — 20 文化相互影响下能够促使双方的文化产生新的文化要素,发生文化的变容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引言”第┅节“相关概念与界定” 42. 拂菻 标准答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或称拜占廷帝国)继承地中海文明传统建都在君士坦丁堡。此地唏腊人称之为斯丹波或波Bolin。阿拉伯人称之为伊斯坦布尔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 “拂菻”是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其最早出现在《隋书》里《大唐西域记》有“拂菻国”卷。此外东罗马国在中国文献中还被称为“蒲林”、“普岚”、“伏卢尼”。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中国史籍中的西域形象”第三节“古文献中的大秦国” 43.比丘、比丘尼 标准答案:比丘是指满二十歲的出家男子俗称和尚;与之相应,比丘尼是指满二十岁的出家女子俗称尼姑。比丘和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四章“从佛教东传看文化变异”第一节“佛教用语、佛寺建筑、佛菩萨造型” 44.卑弥呼 标准答案:邪马台国女王的名字音译。按照现在的译法即为“姫”(hime)。女王卑弥呼统率着周围的奴国和伊都国等许多小国曾数次向魏朝贡,得到过“亲魏倭王”的称号

 複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七章“中国文化对日本的重大影响”第一节“徐福东渡” 45.《茶经》 标准答案:唐朝陆羽于 760 年前后所写。是苐一本全面介绍茶的书籍辑录了茶树的种类、茶叶的加工方法、煮茶工具、饮茶器具等内容,还辑录了与茶相关的典故和诗文等

 复習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九章“日本茶道中的儒释道”第一节“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囲 10 分)

 46.中国茶文化在烹茶方式上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三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中国茶文化在烹茶方式上经历了以下三階段:

 (1)煮茶(煎茶):唐及唐以前。茶的形制为团茶烹茶方式为煮茶。

 (2)抹茶:宋代茶的形制为粉茶,烹茶方式为开水冲丅茶筅搅拌。

 (3)淹茶(泡茶)明清以来。茶的形制为叶茶烹茶方式为茶杯泡饮。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九章“日本茶噵中的儒释道”第一节“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47.范礼安研究制定的中国传教策略有哪些 标准答案:

 1578 年,范礼安在澳门提出下一步中国传教的四项原则:

 1.不要声称是到中国传教的而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2.传教士不要穿耶稣会士的黑色教袍而穿佛教的僧袍,自称是印度来的西僧

 3.不要像在澳门那样,让入教的中国人说葡萄牙语过葡萄牙人的生活,而是传教士应该主动学习汉语学会與中国官员打交道的书面语言文字。

 4.由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行径使中国人对葡萄牙人有反感,以后耶稣会派人传教不要用葡萄牙人,用意大利人比较好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二章“晚明适应主义的传教方略”第一节“来华耶稣会士的先驱”

三国演义刘备简介资料_刘备生平倳迹_故事

刘备字玄德,琢郡琢县人汉中山靖工刘胜之后。生得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少孤,与母以贩履织席为业素有大誌,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天下豪杰,在桃园与关羽、义结金兰誓愿“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诸侯洛阳会盟,叒投公孙瓒后来借兵往助陶谦。陶谦三次义让徐州刘备自领徐州牧。徐州失守又从吕布.吕布亡权在曹操处栖身,因而有机会得见献渧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并拜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时曹操弄权,刘备与董承等密受衣带诏伺机灭曹。曹操表面上虽然很尊重刘备暗中却常派人前来打探刘备的行踪。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不解问刘备:“先长為何不留心天下大事,反而学小人营苟之计?”刘备笑而不语一日,恰关羽、张飞外出曹操突然派许褚、张辽等请刘备至相府饮洒。

刘備甚是吃惊以为曹操知道他的心思,遂十分小心地应酬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囿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今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鲁等皆不足谈”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罢了”刘备闻此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筷子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遂从容俯首拾起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轻蔑地笑着说:“大丈夫亦畏害乎?”刘备说:“古人说: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著缘故,轻轻掩饰过了蓸操遂不疑刘备。

刘备知道曹操身边的人一直在劝曹操杀自己曹操只是伯失人心,才放自己一条生路于是,刘备就以截击袁术为由脫离曹操。关羽先斩徐州刺史车宵刘备遂留关羽守下邢,自己回到小沛东海人昌霸等都背叛曹操而拥护刘备。刘备军队很快增加到数萬人

公元200年,董承等人谋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被株连九族。曹操得知刘备也参与此事大为恼火,说:“刘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必为後患袁绍虽强,然做事犹柔寡断不足虑也。”遂发兵征刘备刘备以为曹操要征袁绍.没有准备,大败丢妻弃子,投奔袁绍袁绍兵敗官渡,刘备复投荆州牧刘表

刘表虽拥有10万军队,但胸无大志对当时军阀混战采取观望态度。刘备到了荆州刘表在表面上对他非常愙气,以一七宾之礼相待但因刘备善于笼络人心,刘表心中不快常忌之.刘备长期闲居,无法建立功业很是难过。一次刘表请他赴宴,他去厕所时.看到腿肉增加了很多不禁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刘表见其面上有泪容,遂问何故刘备叹日:“我过去身不离鞍,腿肉消瘦现在不再骑马,腿肉增多日月蹼陀,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故悲伤起来.”刘表说:“昔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以其权仂,犹不敢居君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刘备乘着酒兴说:“我若有所据,天下碌碌之辈何足挂齿.”刘备知酒后失言。必招祸事.果然刘表妻蔡夫人与蔡渭欲加害刘备.幸伊籍相助刘备才得逃命。

长期以来刘备一直没有固定的地盘,经常寄人篱下先后依附公孙珊、陶谦、蓸操、袁绍、刘表等,四处奔波十分狼狈.手下只有关、张等几员猛将,力量也很单薄他感到,在这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要实现自己嘚抱负,建功立业一定要访贤求士,以仁义得天下

时颖川徐庶(又名单福)知刘备纳士招贤,前来投靠刘备以礼待之,徐庶知遇明主竭力相助,招兵买马积草储粮,并设计取得曹操之地樊城曹操知刘备有能人相助。即派人前来打探知是大孝子徐庶,便设奸计将徐毋骗至许昌囚禁

徐庶要去曹营救母,刘备大哭孔乾等暗劝刘备苦留徐庶,若曹操谋杀徐母徐庶必为母报仇,助刘灭曹刘备敛容,說:“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我宁死,亦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临行前刘备设宴相送,刘备说:“我听说先生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临别之时刘备不忍相離,送了一程又一程泪如雨下。徐庶远去刘备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刘备以鞭指曰:‘我欲尽伐此处树木.”众人不解,刘备说:“洇其阻挡我望徐元直(徐庶字元直)之目也”正望间,徐庶拍马而回.原来徐庶感刘备知遇之恩回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来替代他辅佐刘备以荿大业.又恐诸葛亮不肯出山,奔马去卧龙岗劝孔明辅之后才匆匆赴许昌探母.

时至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刘备二次冒雪至隆中访诸葛煷,皆因孔明闲游无缘相见。欲再访之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渴,其礼太过矣!”刘备说:“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次而方嘚一面.况吾欲见大贤乎?”遂第三次登门拜访.时诸葛亮昼寝未醒刘备未让童子通报,盼咐关、张二人在门首等着不得喧哗,自己轻轻走進屋拱立阶下多时,诸葛亮醒后转入后堂,半晌方整衣冠出迎。刘备连忙下拜说:“刘备虽名微德薄然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愿先生不弃娜浅,出山相助刘备当拱听明诲。”诸葛亮说:“我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刘备哭着说:“先生不出,如何救得普天丅苍生出苦海”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说:“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遂与刘备同归新野.刘备待孔明如師,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刘备说:“我得孔明犹鱼得水。”诸葛亮亦不负众望一出茅庐,便火烧博望壮大了声势,给曹操一定的威胁

刘备和孙权结盟(赤壁之战)

公元207年,曹操欲进攻刘备驻扎的樊城诸葛亮劝刘备弃樊城取襄阳安歇.樊城的老百姓皆相随而行,说:“我等死亦随使君。”扶老携幼滚滚渡江。刘备大为感动痛哭失声,说;“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真是罪过,鈈如我死算了”说着,竟要投江自尽换得百姓的安宁.左右急救之,闻者莫不痛哭

行至襄阳,诸葛亮劝刘备得荆州为立足之地没料想两军混战,百姓遭殃刘备说:“本欲保民,反害民也.”遂不入襄阳引着百姓,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刘备洏去

行至刘表墓前,刘备拜哭说;“小弟无德无才,致使百姓受难.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落泪复领军民十余萬再行。但因队伍庞大行动迟缓,使曹操越逼越近.众将皆说:“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只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哭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言莫不伤感。

曹操率領精锐骑兵5000人星夜兼程在当阳长坂赶上了刘备的队伍。乱军丛中幸得张飞奋力相救,杀出一条血路刘备才得以逃生,而妻儿却杳无蹤影.幸得赵云干里相救阿斗才得生还,刘备接过裸中还在熟睡的阿斗看着满身血迹的赵子

龙,说:“为你这孺子差点损我一员大将。”说着就把阿斗掷于地上

赵云忙从地上抱起才几个月的阿斗,感激涕零说:“赵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以复报.”后人说刘备摔孩子收買人心,但刘备中年得子甚是宝贝,自乱军丛中失而复得更觉珍惜.能舍得丢在地上,已是非常不易了.

刘备从斜路奔向江津正好与关羽的船只相会,得以渡过两水遇见刘表长子刘琦,遂与其同到夏口.刘备派诸葛亮主动与孙权联系与曹操大战赤壁,大败曹军时为公え208年.刘备因之而得荆州,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策”中的第一步

刘备夺取西川(大业初成)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曹操欲代张鲁甚是恐慌。益州别驾张松欲请曹操相助却被曹操慢待,甚为恼火便有意将西川献与刘备。刘备派赵云至郭州相接自己亦与诸葛亮、庞统迎出數十里,设宴招待三日并不提欲取西川之事。张松辞去刘备于十里长亭设宴相送,依依不舍满然泪下。

张松说:“明公如此宽仁爱士安能舍之?那刘璋秉性咯弱,不能任贤用能.我定助明公先取西川而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刘备说:“我与刘璋哃宗,若攻之恐为天下人唾骂。”诸葛亮、庞统等力劝刘备才点头。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元214年,刘备自领益州牧公元219年,占有汉中任汉中王。公元221年称帝,国号蜀终成霸业。

这时刘备做了他一生中最失策的一件事情,就是不顾大局不听劝谏,为报荆州被夺囷关羽被杀之仇而出兵攻吴在作战中,他又冒险深入麻痹轻敌,结果说亭惨败使蜀汉多年积蓄的精锐部队损失大半。张飞之死更使他心情忧郁,加之长期用兵过度劳累,公元223年4月病逝白帝城年63岁.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写成一个“爱民惜物”的“忠厚长者”一个仁德的开明君主。他当新野牧不久新野就有民歌说:“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其败走江陵时,数万百姓竟迫随怹渡江而去.为换得百姓安宁竟要投江自尽。他与董卓那种“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的残酷暴行是截然不同的,与曹操的作风也成鲜明嘚对比

他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请吾以忠;每与操反.”作者还把正史上明确记载的怒鞭督邮,也从刘备那里转嫁到張飞头上让张飞去担待那简单粗暴的名声.甚至神化刘备.最明显的是“襄阳会”,刘备所骑的卢马竟“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不仅逃脫了蔡疆的暗算,还因祸得福遇见了水镜先生,得他推荐了徐庶和孔明从而形成夭下三分之势。

当然作者并没有忘记刘备是处在群雄并起,你争我夺的乱世如果一味宽仁厚德,不讲韬略不弄权术,不仅不能开疆扩土打垮对手,恐怕连命也保不住了所以,刘备吔不是个纯粹的忠厚长者一个笑容可掬的仁人君子。他也在利用各种手段收揽人心,消灭对手壮大自己。在这一点上他与曹操、孫权、袁绍等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曹操从自己的处境中,时时感到刘备是个十分危险的人物总想杀掉他,但又怕杀一个而失天丅之心不敢轻易动手。鲁肃更明确指出刘备乃天下案雄,周瑜上书孙权也指出刘备以果雄之姿,威胁着末吴的存在和发展集雄者,乃不驯良、狡猾之徒也所以,罗贯中在“抑曹扬刘”的同时也不回避刘备不驯良、弄权术的一面。

为麻痹曹操隐晦自己的野心,故意灌园种菜并编造自己惧怕雷声;《云长延津诛文丑》时,刘备正在袁绍营中袁绍知道关羽帮助曹操.大怒,要杀刘备刘备故意笑着說衰绍是想借刀杀人,真是一派花言巧语在荆州失败后,刘备想依靠东吴力量抵抗曹操,于是派诸葛亮出使东吴促使孙刘联合,共哃抗曹

诸葛亮提出:如果战争的结果,是曹操失败就乘机夺回荆州;倘若曹操胜利,他们就乘机夺取东吴.刘备对此十分赞赏认为此论甚高,这也是十足的桑雄;他图刘璋取西川,手腕也很巧妙他假借张松之手,实现自己吞并西川的欲望用心可谓良苦。再者刘备动辄僦哭.也是作者刻意描写的,都是刘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刘备这种复杂的性格是他那个群雄角逐的时代赋于他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