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大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是“做什么”,小处着手是“怎么做”;大处着眼是“抬头看”,小处着手是“低头干”;大处着眼是“世界观”,小处着手是“方法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与实干和严谨的作风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事,做好事。“群居守口”守的是什么?在日常工作中,守住原则,讲正气,要严于律己,首先,不说违反原则的话,不讲违背良心的话。其次,不议论他人是非,不吹嘘个人琐事。第三,不责人小过,不寻人隐私,不念人旧恶。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就一定能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

一位同事的孩子,学期末放学归来,手里捏着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兴高采烈,蹦蹦跳跳来到我们办公室。看他那高兴劲儿,我以为他得了奖哩!一问才知道:在“五讲四美”活动中,为了做到环境美,老师要求他们不乱抛纸屑,废纸聚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一学期来,所得之款,全班平均每人分得了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事情虽小,听后却很受启迪。这位老师工作从小处着手,抓得细,抓得实。他抓环境美,从一张废纸抓起,可谓“小”也。但没有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狄学飞;[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王明居;;[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金龙;;[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陈望衡;;[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林长川;;[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李莉;;[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日美容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顾云;;[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蒲志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黄孙星;;[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效玉 谭禄宏 叶子;[N];中国企业报;2000年
晓贞、文青;[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本报记者 崔小平;[N];辽宁日报;2000年
本报记者 符郁;[N];经济观察报;2004年
特约记者 刘洪兵;[N];东营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杨李超 林思槐;[N];福建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原标题:曾国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导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出自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一副赠联,是曾国藩人生哲学的深刻写照,也是他人生实践的高度凝练。

处着眼是一种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命运,怎样的人生。

西汉时有个名臣叫倪宽,一开始时,他在廷尉张汤府上当差。平日里府吏们都喜欢喝酒玩牌。倪宽却一有时间就埋头读书。面对其他人的嘲讽和挖苦,倪宽正义凛然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真英雄欲为万世开太平!任凭别人怎么劝,怎么拉,倪宽就是不肯与他们一道瞎混。

这样过了几年,一次,汉武帝对张汤的一个奏折很不满意,吓得张汤诚惶诚恐,回来后就把文书臭骂一顿。文书愁眉不展,一旁的倪宽拿过奏折一看,文不加点,片刻便改好了。结果,奏折让汉武帝眼前一亮,得知是倪宽所写,亲自召见了他,先任命他为左内史,后又升任御史大夫。别人喝酒作乐,倪宽却闭门读书,因为他的抱负不是谋个饭碗,而是经纬天下。他从一开始就心怀一个大的格局,这也注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大处难处看修养,小处细处看态度”,小处着手是一种人生态度,“以管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往往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洞察秋毫,从而感悟到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慎重。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能力大小、品德修养、人生智慧都是点滴积累而成的。

从小处着手也是一种观人的方法。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一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了棋子,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辞退了那位棋友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因为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说谎的品质。在常人的眼里,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所以刘备临终时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因为细处的行为决定品德的养成。

群居守口是一种智慧。有些人看起来能言善辩、夸夸其谈,但实际上给人的感觉是轻薄、肤浅和狂妄。这样的人,说再多的话,也只是废话。更有一些人,说话毫无顾忌,不知道体谅别人的心情,往往无意中伤害他人。这样的人,口中言语的价值,恐怕比废话还不如。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也。沉默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要的是对外界虚荣与浮华的抵制,是需要对自己的苛刻约束。儒家讲究“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告诫人们,脚踏实地做事永远比夸夸其谈的虚无要重要的多。《论语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这要比口出空言,失信于人强多少!

独处守心是一种修养。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欧阳修有一副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慎独,求的就是这份“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荡和心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