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木言言,有多少夏至木言言,夏至木言言同名同姓

彭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其中部分内容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台北临床三十年》已予收录,并认为彭先生的脉法确有可采之处。彭子益创中医圆运动功(有动作八式): 托球摇臂经络畅,捧球上下通三阳,擒球单举理脾胃,背球俯仰任督康,抱球旋转强腰肾,滚球左右平阴阳,揉球能治肝心病,升浮降沉执中央。 功法特点:(1)动作简便易行;(2)动作名称、口诀形象具体,每一动作功能即在动作口诀中;(3)以中医圆运动理论为依据,每一动作皆以球为中心运作;(4)以意领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配合呼吸,增强内脏按摩运动,协调脏腑机能;(5)长期坚持演炼,强身延年效果非凡。

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先生曾经说过:"近代愈加奇形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着。"这是对彭子益在近代云南医学史上的作用给予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他生前遗留下来的16种医学著作,是我国中医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他的这些医学著作大体有四类:

(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阐述两种。其中《生命宇宙篇》采用近现代科学理论阐释《易经》中的河图;力图揭示出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机理;进而探讨宇宙万物同人类的深层关系。《原理论》主要取法传统医典《内经》,但却用现代唯物思想阐发阴阳五行理论,进而探讨外在环境和自然天气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这两种著作中透露出彭子益探讨现代科学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之契合点的思维理路。      

(二)对传统中医处方和医案的整理、辨析四种。《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方汤头改错篇》审定了传统的《汤头歌诀》中的错误;《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释王孟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案进行了解释。这四种著作辨析精微,毫发毕现,有正本清源之效。

(三)对传统中医典籍的阐发和解释有三种。《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方解篇》和《金匮方解篇》采用一种整体性观照的方式对重要医典进行疏理阐发,揭示出各书的内在脉络。行方主次清晰,注解精省明白。实在为后世医家指出了一条准确把握《伤寒论》和《金匮》两书精华的有效途径。

(四)对传统中医治疗经验和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结有七种:《温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杂病治法篇》、《脉法篇》、《舌胎篇》和《药性提纲篇》。这七种著述仔细辨析了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差异和根治途径;采用系统性的眼光归纳各种症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其中的种种结论大多经过彭子益亲身从医实践的检验。正如史料记载中所说:"先生之治病也,诊脉处方,详记医案,以究效验,求理论与实践相吻合。"这种可贵的科学求实精神确乎贯穿了彭子益的一生,成为激发他的医学灵感的最大催化剂。彭子益最终准确地把握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一种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的根本治疗原则;一种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的系统性思维方法;一种追根溯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宇宙森罗万象,无非物质势力运动。物质发生势力,势力发生运动。疾病者,细胞之物质势力运动之变动也。古中医学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也。自古以来的医书未曾将人是大气生的一语道破。中医为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是整个不可分析的,是圆的,是活的,不是死的。

先读原理上篇。将二十四节气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的降沉升浮简图,认识清楚。从认识起,即得着全书整个雏形。再将十二经圆运动名词认识默记即得着中医学整个纲领。中医本是易学的事,此书是一整个学法,所以于最短期间用最少脑力即能了然中医学的究竟而且能运用其方法。

次读古方上篇。中医书籍,如无字母无拼法无文法的作文。本书原理上篇如字母,古方上篇如拼法如文法,各篇如作文。明了此二篇,即能得着中医学整个基础。古方上篇:前六方为内伤病的基础学;后十方为外感病的基础。此篇读至溜熟,其余各篇开卷便成熟书。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未曾读好莫行读别篇。按次读去六个月即能将全书学完。

古方上篇读后应读温病本气篇。此篇于实在的事实上,揭出本气自病的原理;又于经验的事实上订出可靠的方法。明了此篇一切外感皆能明了。温病以外的一切发热病症,皆能由自己寻出办法,而少却多少向来治病的无谓麻烦。

温病篇读后是小儿病本气篇。一面能医治小儿病症,知道人身与宇宙一大气同一大气的圆运动的意义而加强其往前学习兴趣。

儿病本气篇读后应读时病本气篇(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圆运动显而易见矣)。继读金匮方解篇、古方中篇、古方下篇;金匮方解是就本方的圆运动释明其意义;古方中篇与古方上篇为对待的学法(如上篇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肝经寒证,中篇白头翁汤治肝经热证),相对而详说其意义之类;古方下篇则推论上篇中篇所引各方,而由此及彼由少及多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使学者用极少思想得到极多成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总目:上编总目

下编总目:原理下篇、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杂病篇、王氏医案篇、汤头改错篇、杂说篇

上篇各篇,为初学医时必读之本。下篇各篇,为学医将成时始读之本。汤头改错篇,则非用汪仞庵重校汤头歌诀,对照着读不可。

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本来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只因无法得知宇宙遂无法得知中医。只须寻出一个实在的研究方法一研究便将宇宙得着,得着宇宙自然得着中医。读者只须一字不可放松过去,总要于实在二字上寻出着落,便完全得着矣。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的所以然。欲认识名词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的所以然。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浮的圆运动。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东南中。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线上为地面上。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事也。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脐上二寸。

热性本来升浮不能沉降,热之沉降为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为生物致死之因。详下各篇。秋气收敛详下文。

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为阳卦、――为阴卦);阳性上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化个体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行,即运动也。生物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阴阳未交合图(人体左侧升、右侧降):

阴阳已交合图(阴阳彼此相随遂成圆运动

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相二字之义详见下文。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属金气。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此图乃假设五行运动停止时之图。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说宇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此宇宙,名曰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

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时大气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属水气。一日之子时亦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为南,下沉之方为北。

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金水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

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力,火气有宣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水气有封藏能力,土气有运化能力。能力亦称势力,亦称作用。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夏秋之间为长夏),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运化作用故曰木克土。运化者运动化合也。宣通者宣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伤水分也。相生者,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相克者,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相生者,补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克,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已。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运动圆则和平,亦和平则运动圆。相生则生,相克则平。相生相克者,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也。一年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息看一呼一吸则大气升降于人身,成一整个也。天人的天字,乃整个造化的简称。

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因六气各有事实,故又曰六行六气。

六行六气,是融合极密,分析不开,和平不偏的圆运动。木气偏见,则病风。君火之气偏见,则病热。相火偏见,则病暑。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土气偏见,则病湿。故六气名目,而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之称也。《内经》谓在地为五行,在天为六气,在事实上,说不过去。此即五行图,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气,其实六行六气。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火土气,同主中宫。中宫在地面之际,四维距地面较远。六行六气的圆运动,四节一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此时令病发生之根源也。圆运动的天人一气,时令病上,最为显着。内伤杂病,亦属六气,特不似时令病关系生死之速耳。因时令病,乃整个六气分散,中气消灭极易,故死甚速也。

地面上属阳,地面下属阴。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地下水中所封藏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厥者,极也。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故称风木。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气也。此时大气较热,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气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光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地面上阳热盛满,地而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四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之寒。热属阳,寒属阴。大气阴多,故称太阴。为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尚未降入土下。寒热相逼,湿气濡滋。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

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盛满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土之下,阳气充足。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金气当旺,湿也收则燥热气结。此时地面上空的金气,压力极大,故称燥金。

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气,中下为本。中下阳多,故称太阳。此阳热降入水中,水即将他封藏不泄。此时大气降压,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则水内阳藏,故称寒水。  五行的运动圆,合成一气。木升金降,木不病风,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热,不病暑,水不病寒。土运于中,土不病湿。运动不圆,升降不交,各现各气,则病风、热、暑、湿、燥、寒,病者,大气病也。人身之气,亦如是也。初气之时,宜养木气。二气之时,宜养火气。三气之时,宜补相火之气。四气之时,宜养土气。五气之时,宜养金气。六气之时,宜补水气。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肝胆的体质,均在右。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必胆经相火,则右降入下部水气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心与小肠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处处有宣通作用,处处有火气。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肺与大肠主皮毛,有收敛作用。人身处处有收敛作用,处处有金气。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肾与膀胱主骨有封藏作用。人身处处有封藏作用处处有水气。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秉大气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脾与胃主肉,有运化的作用。人身处处有运化的作用,处处有土气。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命门亦称三焦。心包与命门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处处有燔灼的作用,处处有相火之气。右肾内的白油,即是命门相火。心房为心脏,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燔灼,即是燃烧。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入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河图详生命宇宙。由轮而轴者,由升降而成中气也。由轴而轮者,由中气而成升降也。大气是实在的物质,大气的物质运动,有一定的方法,有显明的程序,有各别的作用,由各别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别,此圆运动的河图,所以立造化之极也。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金收降于土下的水中。经水气的封藏,阳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气。木气再升而成火气,是为四象。四象运动而成中气,中气亦名土气,土气在四象之中也。此一个五行的圆运动,称曰宇宙。宇乃大气圆运动的个体,宙乃大气圆运动的范围。此宇宙不过地球与日球公转之间,地面上之际,极小极小的段,是寻常的,是现成的,是自然的,是简易的。人身个体,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十二经圆运动图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气。兼并阴木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并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意。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记,记每经前仨字,手之三阴,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之三阴自胸走手,足之三阴,自足走胸。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如下:小暑大暑二节。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原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地面上的天空,此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立秋处暑二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初伏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秋气肃杀,此杀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认为生杀之杀,以为秋深叶落,便是杀气。叶之生也乃根下之阳上升于枝也。叶之落也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言始终仍是一事云耳。立秋处(处字读杵)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即较强健也。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棉衣冬则赤脚,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的愈深。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为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雪大寒二节。降极则升,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成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用足。故冬季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泪盈眶多,地面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降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的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往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降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故学知二十四节气,须用功夫,一点不可含糊。务必于事实上,随时随地找出凭据,欲找凭据,须在病人身上去找。我常谓在家读医书,不如医院的看护士容易明白,时时与病人不离开也。中医无医院,只读空书耳。书再不好,更无法学。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图,中医的医院也。大气运动图说:

此图的范围,即是二十四节气的范围。同温层,是宇宙的大气圆运动个体上方的外方。有定温层,是宇宙大气圆运动个体下方的外方。均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地心热力,在有定温层以下甚远之处,亦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大气圆运动个体的关系,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阴冷,与太阳射到地面上的阳热,澎压交互不已的变动而已升。此宇宙与生物生命有关系的宇宙。关系云者,二十四节的大气降沉浮升的圆运动也。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的本位的意义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原理如字母,此篇如拼法文法作文。学会字母拼法文法,一切作文自能寻出办法。疾病虽多、方药虽多只分内伤、外感病两门。本篇引用经方共十六方。前六方为整个内伤病之法;后十方为整个外感病之法。整个云者知道具体的乃能知道抽象的。而抽象的原则即是具体的原则。前六方作一整个读,后十方作一整个读。读至烂熟之后自然发现意想不到之领悟。盖本篇如电力以下各篇如电光;到眼皆是熟书。如读不烂熟以下各篇,便费力多成功少也。因以下各篇的原则系统名辞文法皆在此篇之故。著者识

 人参(即党参)、白术各二钱,干姜、炙草各一钱。古法煎服,只煎一次,分作三服。今人煎药,一煎二煎三煎其害甚大。只煎一次药质所含之成分配合调匀。煎二次三次药质成分有多有少便失制方的意义,与病机不符,宜煎一次,分三服也。此方名理中汤。以此方作丸名理中丸。用蜜为丸者每服三钱至六钱。用水为丸者每服二钱至四钱,温开水吞送。此分两系普通常用分两。凡古方分两,用一者,今用一钱便合功效。古方人参即党参。治夏月寒霍乱,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不渴者。脉象虚大、或微小、右脉较左脉尤微小者病危。

 此人身上下左右俱病,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之法也。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气由右下降。下部之气由左上升。中气居中以旋转升降。整个的圆运动圆是为无病之人。上部之气不能右降则头痛,下部之气不能左升则行动无力而实由于中气虚寒,不能运化于中所致。中气虚寒所以胃土之气上逆而作吐;脾土之气下陷而作泻也。中轴的旋转停顿,四维的升降倒作,圆运动成了不运动。故上下左右俱病。不渴,无热也。

 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夏月的大气,中上燥热,中下湿寒。体气偏于燥热之人:感触大气之燥热引动了本身的燥热。于是燥热偏胜津液被劫,运动不圆遂成热霍乱体气偏于湿寒之人:感触大气的湿寒引动了本身的湿寒。于是湿寒偏胜热力消减,运动不圆,遂成寒霍乱。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今升降大乱,中气暴亡,顷刻即死故曰霍乱。霍者大也,又散之速也。

 此病土气湿寒,中气大虚。此方白术燥中土之湿,干姜温中土之寒,参草补中气之虚。中土温运,胃经复下降之常则吐止,脾经复上升之常则泻止。胃气降则上部气降头自不痛,脾气升则下部气升自能行动。中气运而整个升降复,是以诸病皆愈也。此土气湿寒之下泻,小便必不利也。中土湿寒,运动停顿,木气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土败中虚,故脉微小。右为土脉,右脉尤小者,中土之气将亡,故危。阳败中虚,脉亦虚大。虚大脉,较微小脉病轻。

 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医之法,运轴以行轮之法,运轮以复轴之法,轴轮并运之法而已。此方,运轴行轮之法。认定着落为本书要诀。认定土气湿寒,术姜便有着落。认定中气大虚,参草便有着落。认定上逆下陷,由于土气湿寒、中气大虚,本方理中便有着落。余方准此。

人参、炙草、粳米、大枣三钱(劈)、半夏各三钱。(注:枣有大小不同,故用以轻重为准。不劈开煮不透,故用枣必劈开。)治火逆、咳嗽上气、咽喉不利者、脉象虚而濇。此治肺经金气不降之法也。平人中气旋转、肺气下降故不咳嗽。肺降金收故火不上逆。火降则气降故不上气。气降生津故咽喉清利。言肺必称金者,因肺气以收敛清凉下为常,能收敛清凉下降则肺气不病。收敛清凉下降者,造化金气之能。肺秉造化金气而生,故不收敛不清凉不下降则肺气为病焉。故治肺气之病必用收敛之法、清凉之法、下降之法,然后病愈。只言肺病不称金病则清凉收敛下降皆无根由矣。故言肺必称金,言脾胃必称土,言肝胆必称木皆古中医学之定法,亦古中医学之妙法。此病由于中虚不运,肺气偏燥,伤及肺液。肺燥气逆,收令不行,故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也。方用炙草以补中气,粳米大枣人参以补中、生津,麦冬以润肺燥。肺气逆者胃气必逆,故用半夏以降胃气之逆。肺降津生、收敛复旧故诸病皆愈。脉象虚濇:“濇”为津液不足之象,“虚”乃中气虚也。

 此病之咳嗽乃无痰之干咳。此干咳与咽喉不利,即火逆上气的事实。气往上逆,因火逆也。火之上逆,因肺金燥也。治肺金之燥之药只麦冬一味,而中气之药如此之多。因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本乎自然。必以中气药辅肺金之药,肺金乃能降耳。且土为金母,补土以生金,圆运动之力更速也。此轴轮并运之法。

炒白芍三钱。治虚劳、里急腹中痛、衄、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痛者,脉象浮虚或濇数。此治胆经相火不降之法也。虚劳者气血皆虚劳极困乏之意。里急腹痛者,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郁而不舒,冲击作痛也。肝胆的肉质俱在身右,肝经、胆经的作用则胆经作用在右、肝经作用在左。必胆经相火下降之气藏于少腹,然后发生肝经作用。胆经作用在右降,肝经作用在左升也。言肝胆必称肝、胆木者,木本生火。胆木降生相火,肝木升生君火。人身肝胆秉造化的木气而生,所以肝胆之病属木气之病。

 衄者,鼻中血出。肺窍于鼻。胆木不降则相火逆行而肺金被刑,不能收敛也。肺秉造化的金气而生,有收敛的作用。金性收敛凉降,火性发散热腾。造化的火气能克金气。人身的火气能克肺气。故曰肺金被火刑克,不能收敛也。

 手足心热烦者,甲胆木不降则心包相火逆行,故手心热。乙肝木不升,郁生下热,故足心热也。甲乙乃分别木气的阴阳的符号。不曰甲木乙木,只曰胆木肝木亦可。惟不曰胆木肝木,只曰胆腑肝脏则不可。只曰胆腑,如何能使手心热。只曰肝脏,如何能使足心热乎。手心乃心包经穴道,心包属相火,故胆经相火之气不降,心包相火不降,手心即能作热。足心乃肾经穴道,肝木生于肾水,肝木之气不升则下陷于肾水之位,故足心即能作热。

 咽干口燥者,甲胆木不降,风热耗伤肺液也。风者人身之动气,为木气所发生。甲木下降则风气自平。甲木乃阳性之木,如其不降,阳性主动,风气亦动。风动狂肆,肺金不能收敛则肺家津液即被风木耗伤。金伤不降,火气不收故燥热也。肝胆,病则疏泄。疏泄者木气之作用。凡动风发热,皆木气疏泄使然。故言肝胆,必曰木气,惟肝胆本脏肉质有病则曰肝脏胆腑也。

 梦中失精者,甲木不降,相火拔根。子半阳生,阳生木动。经脉滞塞,运动不通。阳气郁阻故疏泄而梦中遗精也。妇人带病亦经脉滞塞,甲木不降水气不藏之故。

 四肢痛者,四肢秉气于脾胃。土困木贼,津液干枯。脾胃病于内,荣卫经络瘀塞于外也。荣卫,详下文桂枝汤麻黄汤。

 木火金水俱病,中气之虚极矣。中气虚极不能运化四维,故病如此。

 此病全胆经甲木不降,克伤中气,相火上逆,烧灼肺液,腠理瘀塞而起。故方中重用芍药以降甲木、敛相火而通腠理。重用饴糖以养津液,并用炙草姜枣以补中气而调荣卫。甲木乙木本是一气。甲降则乙升,故重用芍药以降甲胆木,轻用桂枝以升乙肝木。木调土运,肺降津生,火降归根,中气转旺。经气之升降既复,木不克土。脾胃气和,饮食加增,气血充足,故虚劳诸病皆愈。腠理,详原理下篇。脉象濇而数:濇为津少、数为中虚又为虚热。浮虚者,火逆中虚故浮虚也。

降胆经必重用中气药,中气旋转则四维升降也。建中气必降胆木,四维升降则中气旋转,中气生于相火也。此轴轮并运之法。

治寒疝、胁痛、里急、腹痛、及产后腹痛者。此病脉象虚大,或细微。此治肝经木气不升之法也。肝经木气者,生气也。温暖滋润则生气充足、条达上升而化心火。如不温暖滋润则肝阳下陷,生气下郁,而病寒焉。

 足厥阴肝经,下络睾丸。肝木下陷,陷则生寒,故病寒疝。疝者,睾丸肿痛,木气结聚成形也。胆经循右胁下降,肝经循左胁上升肝家生气郁而不升是以胁痛。肝木之气,升于左而发于右,循行腹部全体。生气郁而不舒,升不上来,故病里急腹痛。产后腹痛者,产后血去温气消失,肝经生气不足,木气郁而不舒也。当归温补肝血羊肉温补肝阳,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达。加生姜以行其寒滞,故诸病皆愈也。

 肺金应乎秋气清凉则降肝木应乎春气温暖则升。此方所治各病皆肝木纯寒无一些风燥之病。所以服温暖之药诸病皆愈。脉象虚大细微,皆肝经阳气不足,因而生寒之象。

肝经因寒不升,而现寒疝等病。此等病都不能食者,四维不能运动,中气因以不足故也。人身中气旋转则四维升降。四维升降则中气旋转。凡病愈的结果,在四维升降、中气复原。中气复原,生命乃能复原。古方之有补中药者直接补中之法。无补中药者皆调理四维升降,以复中气之法。此方当归生姜羊肉温补肝经,使其上升,即是调理四维之升降以复中气之法。四维之运动圆则生中气是也。此运轮复轴之法。

干地黄六钱、薯蓣四钱、山茱萸二钱、粉丹皮三钱、茯苓一钱、泽泻一钱、桂枝一钱去皮、附子二钱。治虚劳消渴、小便过多或小便不利、里急、少腹拘急者,脉虚两尺极微。此治肾经水气不升之法也。肾水者人身津液之存于下部者也。津液来源在于肺金;津液消耗在于肝木。肾水主藏,肝木主泄。木气疏泄则生风气。消渴者,肾水被风消耗,水气不能养木。风气愈增且消及肺家津液也。肺液被消,故渴

 人身小便流通,原赖肝木疏泄之力。平人小便亦不过多亦无不利者,木气和平,疏泄适宜也。消渴之病,水火不足,不能养木。木气失根,忽而疏泄太过,忽而疏泄不及。疏泄太过则小便太多,疏泄不及则小便不利。虚劳里急、少腹拘急皆水气不足,木气失根,郁而不舒耳。

 方用地黄润木气,调疏泄,而保水气。薯蓣补金气,助收降,而生水气。茱萸敛火,丹皮清热,苓泽除湿。湿者,木金升降不遂,土气郁而为湿也。用附子补水中之火以培木气之根也。用桂枝,达木气之郁也。水火俱足,木气得根。故风平渴止,小便照常,诸病皆愈。水中火足则生木气。水中有气则木气上升。木气上升则疏泄自调。脉象两尺极微。肾为人身津液之主,候在尺脉,津液少故两尺脉微。两尺以候肾,左尺以候水,右尺以候肾水中之相火。此病两尺脉微,右尺必较左尺更微。所以养水药中又用附子。附子大热,专补下焦相火之药。中气为生命之主,肾气为中气之根也。消渴,小便过多,小便不利,里急,少腹拘急,此木气成风的事实也。

造化之气,春木主升,秋金主降。木升生火,火气又随秋金而降入水中,金降生水,水气又随春木而交入火内。木升金降,火水交济,四维既圆,中气自旺。人与造化同气,无病之人的气化,即是一个肾气丸。病此病者,服此方后,病愈身安,精神爽健,饮食增加。即是四维的升降既已复旧,中气的旋转,因而照常也。此运轮复轴之法。

麻沸汤渍少顷,热服。沸水,多时泡如麻子细,即为麻沸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脉洪,重按不空。 此治心经火气不降之法也。人身水气在下,火气在上。水气在下,应往上升。火气在上,应往下降。火者,动气也。火气不降,动而上逆,则吐血衄血。手之三阴,其气主降。心气不足,降气不足也。法当用三黄以降心火。渍而不煎,取味最轻。麻沸汤,性轻而浮,使三黄之性缓缓下行也。曰泻心者,只降上脘以上之火,不降及中脘之意。如泻及中脘,便生大祸矣。心火不降,心包相火不降也。心经君火不病。脉象洪,洪乃上盛之象。浮多降少,故上盛而洪。重按不空,故可用三黄。

 火气最易直上,全赖金气收而降之,入于土下。吐血衄血者,金之降气,被火之升气所伤,金之收令不行也。三黄苦寒,将火降下,肺金乃收。运动复圆,故病愈人安也。病愈人安者,四维升降中气复旺也。此运轮复轴之法。

将此图合在自己身体上,揣想五行整个圆运动的生理与病理与医理。揣想明白,便得着整个医学的基础。此图君火相火,均往下降。君火为相火的终气,相火为君火的始气。造化之气,今年太阳直射地面的相火,降入冬季水中,明年由水中升至地面的天空,则成君火。人身之气,今日胆经的相火,降入肾水之中,明日由肾水中升至心房,则成君火。虽是五行,实是六行。

人身一小宇宙。中土旋转于中央,火金右降于南西,水木左升于北东。理中丸,中土不运之方。麦门冬汤,金气不降之方,小建中汤,胆经相火不降之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木气不升之方。肾气丸,水气不升之方。泻心汤,心火不降之方。人身六行六气之病与治法,即以此六方为大法。大法者,大概以此为准之法也。此六方,须作整个圆运动读。

虚劳,里急腹中虚,衄,手足心烦()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疼痛

中虚胆逆,土木两枯,相火外泄,滞寒荣卫。

补中气降胆经相火润燥通塞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疝腹痛胁痛,产后腹痛。

虚劳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里急。小腹拘急。

 人身疾病多矣。事实上只分内伤病、外感病两门。内伤病,不论何经有病仍是圆运动着的。必待积年累月,形质力量损坏消灭,不能运动,中气不能复生,然后人死。

 外感病,六气运动失圆之病也。初则一气偶偏,继则一气独胜。一气独胜,诸气败亡。中气消灭,所以人死。前六方治内伤病,除理中丸证,中气暴亡,其死甚速外;其余各病,皆可徐徐调理,将五行运动失圆之处,调之使圆。若外感一气独胜之病,治救稍迟,即致死亡。因形质不易损灭,气则易于消散也。外感病以《伤寒论》为宗。伤寒病,分荣卫表病,脏腑里病,少阳经病。外感风寒、项强、身痛、恶寒、发热、可发汗而愈之病,为荣卫表病。阴脏病寒,温补乃愈。阳脏病热,攻下乃愈之病。为脏腑里病。表主外,里主内也。不在表,不在里。不可发汗,不可温补,不可攻下,和解乃愈之病。为少阳经病。少阳经病,在表里之间也。

宇宙间澎力压力混合而成圆运动的大气个体,内含一开一合的作用。开则疏泄,合则收敛。疏泄则成风,收敛则成寒。人身阴阳混合而成圆运动的气体,内含一开一合的作用。开则疏泄,合则收敛;疏泄则发热,收敛则恶寒。疏泄谓之荣,收敛谓之卫。疏泄者,木火之气;收敛者,金水之气。木火之气,由内向外,有发荣之意,故曰荣;金水之气,由外向内、有卫护之意,故曰卫。荣卫者,脏腑以外,整个躯体圆运动之气之称。整个圆运动分离,则疏泄偏现而荣病,收敛偏现而卫病,分而复合,荣卫交互,圆运动恢复整个,则汗出病愈也。荣卫为风寒所伤,则荣卫分离也。分离小则病轻,分离大则病重。

大枣六钱 生姜三钱  桂枝三钱. 水四杯,煎成二杯,温服一杯,饮热稀粥一杯。覆衣,取微汗。如不汗,再服一杯。如仍不汗,再煎一剂。服如前法。禁生冷粘滑油腻肉面酒酪五辛臭恶之物。治荣卫外感于风。项强、头痛、身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  此治荣卫表证,偏于疏泄之病之法也。风者,空气中疏泄之气。荣者,人身中疏泄之气。疏泄故发热恶风,疏泄故汗出。风性疏泄,故脉缓。缓者,疏泄虚散之意。荣卫行身之表,荣卫病,故脉浮。卫伤荣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痛、身痛。卫气收敛,与风异性,故风不伤荣而伤卫。卫被风伤,病却在荣。风伤卫而荣病者,卫伤则卫的收敛作用减少,荣的疏泄作用加多。多则郁,郁则病也。此方用芍药收敛荣气之疏泄,以交卫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实表阳,调荣卫也。荣气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生姜大枣助胃气,补胃液,以调荣卫也。芍药敛荣气之疏泄者,降胆经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汗出而病解。已经自汗伤津,故饮热粥助津液,以作汗也。禁生冷诸物者,荣卫根于脾胃。荣卫郁则脾胃滞,生冷诸物增加脾胃之滞,荣卫更不能调和也。

炙草二钱 桂枝二钱;水五杯,先煎麻黄,减二杯。去沫,入诸药,煎二杯,温服一杯。覆衣取微汗,不用饮粥。禁如桂枝(汤)法。治荣卫外感寒邪,项强、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无汗恶寒、脉浮紧者。 此治荣卫表证,偏于收敛之病之法也。寒者,空气中收敛之气。卫者,人身中收敛之气。收敛故恶寒,收敛故无汗,收敛故脉紧。紧者收敛闭束之意。荣卫行身之表,荣卫病,故脉浮。荣伤卫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疼身痛骨节疼痛。荣气疏泄,与寒异性,故寒不伤卫而伤荣。荣被寒伤,病却在卫。寒伤荣而卫病者,荣的疏泄作用减少,卫的收敛作用加多。多则郁,郁则病也。

 此方用麻黄疏泄卫气之收敛以交荣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益表阳,调荣卫也。卫气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用杏仁者,卫闭则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不用生姜大枣不饮热粥者,未经自汗,中气与津液未伤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汗出而病解。此证项强身痛,较桂枝汤证重,卫气闭束之故。桂枝善实表阳。桂枝汤证自汗出,表阳虚,桂枝与芍药之收敛,相辅而行也。麻黄汤证之用桂枝、麻黄发汗,最虚表阳。桂枝所以善麻黄之后也。

阴阳二气合成的圆运动个体,一开一合。荣气疏泄,病在开,桂枝汤以合之之法为治。卫气收敛,病在合,麻黄汤以开之之法为治。荣卫分离,中虚之故。桂麻二方,皆重在补中。此伤寒表病之大法。一切外感病发热恶寒之法统此。桂枝汤并非治外感入了身体之风。风伤卫耳,风并未入了人身也。麻黄汤并非治外感入了人身体之寒。寒伤荣耳,寒并未入了人身也。芍药所以收敛荣气,非散风也。麻黄所以疏泄卫气,非散寒也。若果风寒入了人身,岂有反用芍药收敛,而病愈之理。

红枣肉三钱. 治荣卫双郁,发热恶寒、无汗、项强身痛、八九日不解、形如疟者、脉虚,此荣卫双解之法也。外感之病,偏于疏泄,汗出发热。偏于收敛,无汗恶寒。荣卫之气,如环无端。单卫郁者少,单荣郁者亦少。荣卫必郁,卫郁荣必郁者实多。不过分何方郁的轻重耳。

 此荣卫双郁,多日不解。既现荣卫双郁之证,而脉转虚。虚者,不偏紧不偏缓,微弱之象。微弱之脉,病势不盛。荣卫单郁者病重,双郁者病轻。单郁者,一方隔绝之势。双郁者,双方欲和之机。双方欲和而未能,故用桂麻二方,减轻合用以和之。服后得欲似汗即解矣。荣卫单郁,中气大虚,易入脏腑。荣卫双郁,双方平衡,中虚较轻。故病八九日有如疟状,仍在表也。

 此三方为治外感表病大法。荣郁发热,偏于疏泄。卫郁恶寒,偏于收敛,是对待的。表病不解,入脏病寒,入腑病热,亦是对待的。荣卫病,乃人身荣卫为风寒所伤,而荣卫自病。并非风寒入了荣卫为病。入脏入腑云者,亦脏腑自病,并非风寒入了脏腑为病。此点要紧,切不可忽。

 中气不足,故荣卫偏郁。中气败甚,故表病入里。里气偏寒之人,故脏病。里气偏热之人,故腑病。名曰表病入里,其实乃脏腑里气自病。自病二字解决,全部伤寒论解决。一切外感病解决。

 荣卫之气,外发则吉,内陷则凶。荣卫病,总以早得汗而解为好,汗则外发也。以上荣卫表病。

炙草各二钱.治太阴病,自利、腹自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沉而微。此治太阴脾脏病之法也。脾乃阴脏,阴中阳足,则脾经上升,与胃经合成圆运动。阴阳和平,不病寒也。病则太阴阴盛,阳消灭,则病湿寒。寒湿偏多,故自利。腹满,吐而食不下。水寒火灭,木气失根,郁而冲击,故腹自痛。此火土两寒,中气将脱,危险极矣。此方用炙草补中气,用干姜温中寒、除湿气,用附子温肾水以救火。火土俱复,阳与阴平,运动复圆,所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阴湿土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脾阳素虚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面色灰黯,精神短少,舌胎灰润,而口淡不渴也。表证里证兼现者,先温里,后解表。阴盛阳微,故脉沉微。表里本是一气。表气偏,里气必偏,所以表病不解,里病必作。里病已愈,表病自愈。表气病,里气不病者,必中气健旺之人。里气的阴阳调和,不成里病。里病一成,便成生死问题矣。他脏他腑准此。

治少阴病,手足寒、背恶寒、蜷卧、但欲寐、骨节痛、脉现微细。  此治少阴肾脏病之法也。伤寒病,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阳腑病热,阴脏病寒。少阴肾脏,病则阴寒。水寒克火,火灭土亡,危险极矣。 四肢秉气于中土。中土阳亡,则手足寒冷。阳入于阴则寐,水寒无阳,则蜷卧欲寐,而不能寐。肾主骨,肾寒则背脊恶寒。水寒土湿,木郁风生,则骨节痛。此病致死极速。  此方用附子温补肾阳。人参茯苓白术,补土泄湿,芍药和木息风。附子温补肾阳,易动风木之气。附子与芍药并用,肾阳复而风木不动也。已现骨节疼痛,风已起矣。故既用附子以温水,又用芍药以息风也。火土复而木气安,阳与阴平,运动复圆,是以病愈。芍药性寒,最败肾阳。此方与附子同用,附子温补肾阳也。风乃木气,非风寒之风也。此六气运动不圆,少阴寒水,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肾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神色黯淡、恶寒气微也。水寒土败、阳微气少故脉微细。肾阳亡故肾水寒。

乌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三十枚  蜀椒 当归各四钱桂枝 党参 附片各六钱 干姜二钱  黄连 黄柏 细辛各三钱。 共捣筛蜜为丸,如梧子大,服二十丸,日叁服,稍加至叁十丸。乌梅先用醋浸一宿,饭上蒸,捣如泥,和各药为丸。用时如无丸药,可减轻用分量六分之一,煎服,日叁服,隔二小时服一次。 治厥阴病,厥热往返,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脉虚细急数。此治厥阴肝脏病之法也。厥热往返者,厥为寒冷,厥阴乃阴寒已极,微阳初生之气。厥阴风木,子气为火,母气为水。厥阴病则风动无定,或见子气而病热;或见母气而病寒;故热后复厥,厥后复热。平人之厥阴、不病厥热者,中气旺而水火交也。厥阴一病,风木克土。中气既败,水火分离。于是火气现而热,水气现而厥。热多则火土复而人生,厥多则火土亡而人死也。

 消渴者,风木之气,因水寒脱根而疏泄上冲。疏泄伤津故渴而欲饮、饮而仍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者,足厥阴肝经为风木,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肝经木气上冲,而心包相火又因中气虚败,不能下降。故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者,风动耗津,故饥。土气已败,故不能食。蚘乃木中阳气所生,中下既寒,蚘不安居。食后胃上加温,蚘避寒就温,故上行而吐出。心烦者,蚘乃肝家阳气所生,蚘动则阳动,阳动故心烦。  此病水寒火热,木枯土败。方用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而培木气之根。黄连黄柏清火热,以保木气的津液。桂枝当归温养木气,以息风气。人参干姜以温中补土。乌梅大生木液,而补木气。风盛则木气自伤,惟乌梅能补木气也。水温火清,木和土复。阴阳平和,运动复圆,是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肝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气微而躁烦不安也。木气动而耗津,故脉虚细。微阳拔根,中气虚极,故脉急数。

乌梅丸为肝脏阴寒之方。黄连黄柏大寒之药乃如是之重者。水寒则木郁生风,风又生热,热又伤津,津伤则风更动。寒不去风不息,热不去风更不息。寒温并用,木气之个性使然。此方虽寒温并用,木气之本性使然;此方虽寒温并用仍以温水寒为主,清火热为辅。六气中为风木复杂。风木能研究澈底余皆澈底矣。以上三阴脏病。脏病忌发汗

治阳明病,胃家实、日暮潮热、六七日不大便、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拒按、脉大而实。此治阳明腑病,肠胃燥结实证之法也。承气者,承中气也。中气左旋化阳,右转化阴,阴阳平均,中气乃治。阴进则阳退,阳盛则阴消。阴阳偏胜则中气伤而人病。阴阳偏绝,则中气亡而人死。三阴病,阴盛阳绝。大承气汤证,阳盛阴绝。当此之时,阴阳平均的中气,几乎有阳无阴了。日暮潮热者,阳明燥金,气旺于申酉之时。燥金气旺,每日申酉加热,如潮来之有定时。此时胃中阳旺,故阳明病必此时热增也。谵语者,胃中津液消亡。心火不降,烧灼神昏也。手足濈然汗出,六七日不大便者,胃肠燥极也。腹满痛拒按者,肠胃有燥屎结。 阳明燥金,大肠主气,胃土从化。金气以收敛为能,故金燥必结,故燥屎坚硬也。阳明胃腑燥热之证,亦有泻稀水放屁,而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者。此肠中必有燥屎数枚,所谓热结旁流,亦大承气汤证也。凡用下法,总要以手按大肠部位,名曰腹诊。  此方大黄  芒硝,攻下燥屎。枳实厚朴,开通滞气。阳退阴复,中气承接,运动复圆,是以病愈。此方妙处,在大黄枳实性寒,芒硝厚朴性热。寒热混合,则生圆运动的作用。如不用芒硝厚朴之热,只用大黄枳实之寒,直攻而下,一定将人下死。脉实而大,阳热充满之象。与三阴脏病,阴盛阳微,是对待的理法。世谓芒硝性寒,错误。 但是要用大承气汤,须先以小承气汤试探。服小承气汤后,放屁,是有燥屎。可用大承气汤。若不放屁是无燥屎,便不可用。小承气汤,大黄二钱,枳实一钱,厚朴二钱。

此六气运动不圆,阳明燥金,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胃阳偏旺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蒸蒸发热,汗出气盛,而舌胎干黄。数日之后乃成此证。不比三阴病成之速也。此病表证未罢,里证续作。当先解表,然后下里。与三阴表证里证兼现,当先温里,然后解表,是对待的理法。一气独胜诸气消灭,圆运动解体所以人死。

桂枝二钱 炙甘草二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治太阳腑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内有蓄血、小便利者、脉象沉实。  此治太阳膀胱腑病之法也。太阳之腑,膀胱也。膀胱位于少腹。膀胱有热大肠血瘀,故小腹急结。血热必神乱,故人如狂。热实,故小便利。热结在里,故脉沉实。 此方大黄芒硝,以下膀胱腑热。桃仁以下瘀血。膀胱腑虽有实热可下,而胃中却无可下之物。硝黄极伤胃气,故用炙草以补胃气。用桂枝者,达表气也。因大肠膀胱之经,在荣卫之内。膀胱本腑有热,其经气即将荣卫之热,引入本腑而成此证。故用桂枝将其经气,仍达于表也。小便如不利,内热未实,便不可下。如血自下,血去热退,不必服药自愈。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阳腑热之病也。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血热阳胜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表证不罢,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时,但觉少腹急结,忽然发狂也。以上阳明太阳腑病。腑病忌发汗。

生姜 人参 炙草各三钱  大枣肉六钱。 治少阳经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耳聋、咽干、胸满、胁痛、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象虚小弦数。此和解少阳经病之法也。少阳胆经,居荣卫之内,脏腑之间。此经一病,阴阳不和。阴郁则恶寒,阳郁则发热。郁而不解,故寒热往来。胆经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聋目眩咽干。胆经自头至足,循耳后,下胸,环胃,循胁。胆经不降,故胸满胁痛不食心烦喜呕。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相火。胆经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经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经气结滞,故病有以上诸证。三阳腑三阴脏是平列的。少阳却无腑证,而有经证。是平列中的不平处。 此方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黄芩降胆经之上逆。胆经逆胃经必逆,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相火上逆,中气与津液必伤。姜枣炙草人参补中气生津液。中伤火逆,脏阴易动。故重用补中之品,以防止脏阴之动也。此病上逆下陷中虚,此方一面升陷,一面降逆,一面补中以调升降。此和解之法也。火陷中虚,故脉虚小。木火结滞,故脉弦数。

法半夏各三钱 大黄 枳实  生白芍各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六钱。治少阳经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耳聋、呕而下利、胸下痞硬、脉象右实左弱。此和解少阳之经兼下阳明腑热之法也。如小柴胡汤口苦目眩寒热往来等证,又兼呕而下利胸下痞硬。呕利为胆胃二经热滞,痞硬为胆胃二经横结,下利为胃腑之热。于小柴胡汤去参草之补中,加大黄枳实以清胃热,加芍药以降胆经而舒胃经。一面和解少阳之经,一面下胃腑之热也。小柴胡汤证,脉象虚小,略兼弦数。虚小者,中阳虚而三焦之气下陷。弦数者,木火病而胆经之气上逆也。 大柴胡汤证,脉象右实,左弱。右实者,阳明胃腑热滞,左弱者,木气结而津液伤也。此二证,大柴胡汤证少,小柴胡汤证多。因中虚不运,荣卫乃病。中虚之家,胆经相火易为上逆,相火上逆,中气更虚,故小柴胡汤证多。胃阳盛乃病大柴胡汤证,胃阳盛则中气少有虚者。中气不虚,荣卫偶病,自能汗解,不至入少阳经也,故大柴胡汤证少也。名曰入少阳经,其实乃少阳经自病。  此六气运动不圆,荣卫表病,未得汗解。脏腑阴阳,又不偏动。病气既不外出,又不内入。少阳经气被迫而成之半表半里之病也。以上少阳经病。少阳经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温,只可和解。柴胡汤和解之方也不可汗,柴胡略有汗意不可下,黄芩略有下意不可温,党参炙草生姜大枣略有温意。此和解之事实也。

图的说明    发热为荣气疏泄之病,恶寒为卫气收敛之病。卫气之收敛,能交荣气的疏泄,则荣不发热。荣气之疏泄能交卫气之收敛则卫不恶寒。荣卫相交中气之事。

 厥阴病,为肝脏病寒之病。太阴病,为脾脏病寒之病。少阴病,为少阴肾脏肾水病寒之病,非少阴心脏君火之病。乃少阴肾水无阳,寒水克火之病。少阳之阳足,能交厥阴,则肝脏不病寒。阳明之阳足,能交太阴,则脾脏不病寒。太阳之阳足,能交少阴,则肾脏不病寒。

 阳明病,为胃腑病热之病。太阳病,为膀胱腑病热之病。太阴之阴足,能交阳明,则胃腑不病热。少阴肾水之阴足,能交太阳,则膀胱腑不病热。惟少阳胆腑,附肝脏而生,入胃腑而下,胆的本身,却无腑病,只有经病。少阳病之寒热往来,乃肝脏之阴与胃腑之阳之气。

表里本是一气。表气的荣卫偏盛,里气的脏腑即偏郁。荣卫不得复和,则表气的荣卫偏的愈甚,里气的脏腑即愈郁而愈偏,遂成阳腑病热,阴脏病寒之病。如表气不得复和,里气又不偏盛,则成少阳经病。此整个圆运动的伤寒论的原则也。荣卫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而荣卫自病。并非风寒入了人身为病。此点认清,不惟伤寒论的原理明,温病疹病一切外感病的原理俱明矣。一部伤寒论,如内容六瓣之一橘。荣卫如橘皮,脏腑如六瓣,少阳经如橘络也。

卫气受风所伤不能交荣,荣气郁故偏现本性而疏泄,疏泄故发热。

此方用芍药之理不可含糊。外感之病,非风寒入了人身作病,乃荣卫

被风寒所伤,人身的荣卫自己作病。此点解决古医学复明矣。

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枝汤证病在疏泄偏盛。时令收敛则麻黄证多,时令疏泄则桂枝证多。大气寒则收敛,大气热则疏泄。

恶寒发热无汗项强身痛数日不解

芍药麻黄并用。一开一合。荣卫双郁,一定之法。后人不解桂枝汤用芍药之理,一心总以为是风寒入了人身,须祛风提寒之药,冬多用些才行,于是外感病误于升散药者多矣。

自利腹痛。腹痛涨满而吐食不下。

三阴脏病不下利者不死。下利不愈者必死,下利乃太阴之事,脾阳不衰不惟太阴不病,即少阳(阴?) 厥阴亦可不病。太阴脾土关系大矣。

肢寒背恶寒蜷卧,但欲寐骨节痛。

少阴一气,心脏与肾脏属之。心属火肾属水,土败中灭水火分离,水寒克火故少阴脏病法当温水气之寒,扶土气之衰,同时兼防木气之动,少阴多死证,火不生土,木又克土之故,方中不用甘药嫌壅滞也。

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

厥阴风木,在春冬之交。微阳升动,阳根不足一动即泄,所以厥多死证也。少阴厥阴之死证非医误之过,乃木气水气应有之事。

汗出谵语,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拒按。

胃家阳盛全是阳盛之象。脉则大实,重按有力。当表证已罢,蒸蒸热盛之时。以调胃承气汤和其胃热,不至成大承气汤证也。调胃承气汤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至木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