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类的国优青评委委是三位还是五位

近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决定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申请人分别来自150家单位。本年度我校共有5位申请人获得资助,分别是刘彤、吴川六、陈航姿、林舒勇、王鑫,全国排名第15位,较去年有大幅度提升。至此,我校先后有34位青年教师获得此项资助。

为了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优青已成为我国人才梯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台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校也高度重视优青的挖掘、培育及动员工作。在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之前,科技处分别在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举办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此外,还有针对性的联合研究生院、人事处等部门组织召开“青年科技英才培育与交流会”,邀请了院士、杰青以及优青获得者向来自各学院的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在基金申报的“冲刺阶段”,为了更好协助申请人减少非学术性错误、提高申请书质量,科技处在思明校区、翔安校区也举行了两场“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填写答疑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溯源于1923年组建的原河南大学(原河南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数理系,学院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人才培养质量蜚名国内外。学院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设立金融与保险精算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首批河南省名牌专业之一,并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119月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在2012年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评审中,数学一级学科(重点资助)、统计学一级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5年,数学学科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学院于1978年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具有数学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学科教学论(数学)和公共管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河南省奥林匹克学校、河南省首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挂靠在该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5人,教授19人,副教授36人,博士77人,河南省“555”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555”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8人。近五年来,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26篇,其中二区及以上SCI论文超过53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河南省重大项目7项,可支配的科研经费总数已达1300万元。学院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连续六届获奖,特别地,在第七届比赛中,获得大赛唯一一项最高奖——创新奖。我院学生屡次在“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拥有目前河南省高校占地面积最大(900多平方米)、藏书最早(自1900年起)的数学图书资料阅览室,为师生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软实力保证。本院现有河南省高校第一个数学研究类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实验室,2010年该实验室荣膺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11年,试验设计实验室获批新乡市重点实验室;2015年学院又获批“大数据统计分析与优化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科研成果丰硕,教学效果优秀,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共同开创了一个活泼向上,积极进取的局面。全院学生学风淳朴,德才并举,近几年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左右,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

继往开来,迎着明天的曙光,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众同仁将齐心协力,继续谱写未来璀璨的华章。

数学类(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师范)两个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2007年开始一本招生。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科研能力,并能较好利用计算机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的中学数学师资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其他数学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统计、中学数学方法论等及选修课程共50余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河南省开设最早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具有初步的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

数值代数、数值逼近、数据结构、C语言、计算机网络等及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与保险精算方向)(师范类,四年制本科)金融与保险精算方向2015年首次招生。旨在培养掌握数学学科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利用数学知识、金融学知识以及计算机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金融、保险、证券、财政等部门从事研究、应用开发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据结构、C语言、西方经济学、金融时间序列、金融工程,金融分析工具、金融数据挖掘等课程共50余门。

应用统计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新增本科专业,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河南师范大学重点培育的学科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知识、了解统计学理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经济、保险与精算、工业、商业、农林业、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教育、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统计应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应用随机过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试验设计、抽样技术与应用、最优化方法、统计软件、应用回归分析等及选修课程共50余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学习条件,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信息科学概论、国际贸易、国际金

融、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市场学、证券市场、

生产运作与管理等及选修课程共50余门。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创建于1923年,学院拥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师范类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名牌专业和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一本招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拥有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科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授权点,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

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河南省特色学科群”(河南省A类重点建设学科),和物理学、光学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物理学、光学工程“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与深圳深新隆实业有

限公司、河南环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三阳光电有限公司、新乡市天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

学院有教职工122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5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95人,拥有硕士学位13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60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校特聘教授7人,国家优青、中科院百人、中组部青年千人级别兼职校特聘教授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优秀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国家级、省级劳动模范3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省级教学标兵5人,省部级先进个人10人,省

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4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项目2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2项。《现代物理学进展》为国家级双语课,《量子力学》、《普通物理专题》等6门省级精品课、双语课程,拥有河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教学团队1个。

我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41人、硕士研究生157人、博士研究生28人、在站博士后8人。 现有2座实验大楼,实验室面积达22000平方米,拥有价值达5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专业图书资料齐全,订有中外文期刊770余种。

学院学风浓厚,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50%以上,先后向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中科院等单位输送了大量硕士研究生。学生创新能力强,近三年来,参加国际、全国、全省各项比赛获特等奖、一、二等奖60多项。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一次性就业率连年都在95%以上。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中有1人入选中科院院士,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3人获得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项目支持,16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成为省级特聘教授,大批毕业生成为中学特级教师、企业家等优秀人才。

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奖励46项。每年在SCI/E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英、德、法、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是我校的优势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从2015年开设物理学专业拔尖实验班。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物

理学教学,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基础、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计算机软件基础、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基本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课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检测与光通信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检测与光通信方向)专业(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特设的专业。本专业拥有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原子分子光谱实验室、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为本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专业培养具备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知识结构以光电子为主,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在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光伏技术、显示技术、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相关的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本专业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物理光学、应用光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光电检测技术、量子光学基础、光谱分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仪器设计等理论课程以及与所开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功能材料(清洁能源与信息材料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功能材料 (清洁能源与信息材料方向)专业(原功能材料专业)为2012年教育部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特设的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实验教学条件优良,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学生将学习基础数理知识,学习功能材料制备、结构性能与分析等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接受严格的基础实验与初步科研实验训练,掌握功能材料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毕业后成为在清洁能源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等的制备、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普通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学、材料物理、陶瓷功能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分析方法、高分子材料、清洁能源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学科综合实验、材料研究型实验等课程。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河南第二师范学院电工无线电教研室。学院设置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河南省高校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学院有教职工4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拥有《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等省级精品课、网络课程4门,其中《电子技术基础》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教师编写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10人、硕士研究生49人,实验室面积约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数量2300台(套)。设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技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贴片组装技术、电子设计与制作工艺、传感技术及应用、PLC编程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等18个实验室。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先后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新航集团公司、中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环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三阳光电有限公司、新乡市百合光电有限公司、河南新乡华丹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

学院学风浓厚,先后向中科院电子所、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输送了大量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生创新能力强,近三年来,参加国际、全国、全省各项比赛获特等奖、一、二等奖97项,获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02项,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一次性就业率连年都在95%以上。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师范,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设计、高频电路与实验、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设计等,该专业学生将在电路设计、通信与信息应用技术方面具有特长。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由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电磁场等构成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由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控制理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等构成的专业课。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23年,在学校居于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学院涵盖理学、工学和药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制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有机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一级学科为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7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

学院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师资力量雄厚。建院以来,曹理卿、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院执教。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常俊标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129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20人,中原学者、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百人计划”人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18人,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省厅级优秀人才近30人,中国化学会理事1人,国家二级学会理事或委员10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两栋化学实验大楼面积达28000平方米,建有现代化化学实验室和科研室150多个。拥有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等100多台(套)价值近亿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拥有SciFinder, ACS, RSC, ElsevierWiley等齐全的电子数据库,资料室藏书近4万册,中外文期刊340多种。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五年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50%左右,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数十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获奖,科技成果多次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1个团队荣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已成为促进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等国家和省市领导对学院在政产学研结合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项,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高校创新团队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每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150余篇被SCI收录。化学学科多年来稳定进入ESI全球化学研究机构排名前1%2017年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50强、亚太地区全部高校100强。

化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创办于1923年,是国内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的专业之一,是化学类唯一的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学科。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本科一批招生。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包括双聘院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省级以上精品课程6门。2000年以来,先后有1000余名毕业生考取中科院、北大等院校研究生,考研录取率在50%左右,在全国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良好的科研能力,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化学师资以及国家建设需要的各类化学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波谱分析、有机合成、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日用化工及相关的化学实验课及选修课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我校设立较早的工科专业,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化学)。该专业1994年恢复本科招生, 2001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校级名牌专业,2008年、2012年连续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13年被评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该专业先后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中科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在5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本专业旨在培养化学工程师、从事化工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及化工行业的管理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工程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及相关的实验课等。

制药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我校为满足当前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经教育部批准而开设的本科专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强。该专业2007年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河南省手性醇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本专业旨在培养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学生考研录取率在5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就业前景广阔。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工原理、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事管理与法规、新药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及相应实验课等。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我校为满足当前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教育部批准而开设的工科专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强,2015年首次招生。该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中试实验基地1个。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能源材料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材料及应用技术管理能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电化学原理、电化学测量技术、固体物理、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新能源材料概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工程制图基础、材料模拟与设计等。

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河南大学生物系,始建于1923年,是河南省高校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生态学四个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十二五国家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生物学、生态学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校A类优势特色学科。学院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动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课程教学论(生物)、教育硕士、生物工程硕士等共计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特聘教授4人,教授31人,副教授38 人,讲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7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74人,博士生导师11人,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理科教指委委员2人,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专员1人,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河南省管优秀专家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个。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及创新平台。目前,学院设有“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工程与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河南省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微生物绿色转化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首批中小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等国家和省级重要科研教学平台。河南省动物学会、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河南省生物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等挂靠在我院。另外,我院还拥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动物标本馆和植物标本馆。学院教学科研大楼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建设有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个。拥有包括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DNA测序仪、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荧光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学院建设有专业资料室和电子资源库,能够跟踪国内外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科研进展。近三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达8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4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国际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数每年以30%比例增长。学科综合排名位于国内同类师范院校前列。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3+1”和“4+2”培养模式,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是我省培养大专院校和中学生物师资及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基地。近五年来,学院考研录取率稳定在50%以上,其中约1/3学生被中科院以及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211”和“985”院校录取,学生考研率及毕业生质量位于国内师范院校前列。学院培养的师范生连续10年获得河南省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性就业率均高达95%以上。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和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10余所大学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的协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院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创办于1923年,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十二五国家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该专业动物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余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动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遗传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创新师资型、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近五年来,该专业60%以上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考取各级公务员,其余学生主要到各级各类中学、环保、卫生、食品、生物医药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免疫学等40余门。

生物技术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创建于1985年,本专业是河南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之一。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发的技术技能、良好的科学创新思维的学术型、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该专业近五年来的考研率和考取公务员学生达到65%以上。

该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免疫学等40余门。

生态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拥有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省一级生态学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单位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的工作;还可以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到政府机构从事生态监测和动物保护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气象学、土壤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自然保护与生物地理学、生态工程与恢复生态学等40余门。

生物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工艺技术过程,能够在生物工程与产业发展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在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工程工艺技术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一线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对生物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开发意识和能力。在基础和基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师资型、发酵工程、环境生物工程和食品工程模块,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同时通过两个学期的实习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分离与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等40余门。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75年,经过近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有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法语系4个系和研究生外语教研部、大学外语教研部,拥有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课程教学论、日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和翻译硕士),外国语言文学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同时还开办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硕士项目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四个本科专业中,英语专业为我校特色优势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我校重点学科。法语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法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与中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法国佩皮尼昂大学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建设法语系,法方高校前校长弗朗索瓦?佛菲(Fran?ois Féral)担任校特聘教授,法兰西棕榈叶统帅勋章获得者、国家二级教授李志清老师担任法语学科学术带头人。法语专业进行中法高校联合培养即“3+3”本科-硕士研究生模式,部分优秀学生将在第四学年前往法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日语专业与日本皇学馆3+3项目,日本三重大学3+1项目,日本山形大学3+1项目进展顺利,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

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排名榜中,2016年我院英语专业为A,日语专业为B+2017年翻译专业上升为B+;法语专业连续两年均为B,在省内同批新增专业中名列前茅。2017年我院全部专业计划一本招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9人、讲师70人;博士15(另有7人在读)、硕士90人,35岁以下的教师9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多数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学院聘请了1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还常年聘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专家在我院任教。其中,法国佩皮尼昂大学荣誉校长、博士生导师弗朗索瓦?佛菲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并成功入选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学院现有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00余名,教育硕士及高校在职硕士300余名,本科生2000余人,函授脱产本、专科生500余人,是我校规模最大的文科院系。外国语学院现有CALL实验室、DDL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同传实验室、录音室、自主视听实验室、资料室、现刊阅览室和5个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总资产逾千万元。

外国语学院历来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上乘。考研报考率为/pe/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政治教育系。近40年来,学院先后经历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系(财经系)、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等阶段。20127月,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有一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政治学)、一个校级重点学科(哲学),有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中,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两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历年教育厅年度考核中均具全省前十名之内,2015年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名。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政治、城市管理等、外交学7个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我校文科专业中首个河南省特色专业;有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教育硕士(思政)、公共管理(MPA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有图书资料室、管理技术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为学院师生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校特聘教授1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社科专家1人,教授29人(含高聘),副教授39人(含高聘),讲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5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我院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照公共管理类统一招生,实行弹性专业制。第一、二、三学期,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打通,学生集中修完共同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进入第四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专业爱好和市场需要选择相应的专业,修完规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管理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出版专著50余部。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近5年来,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吴国盛教授,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南开大学陈晏清教授,中央党校吴雄拯教授、郭德宏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石仲泉研究员,东北大学陈凡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张廷国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等3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并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前主席、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方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教职工1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3人,教授、副教授6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7人,留学及归国人员9人。学院学术气氛浓厚,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研究与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能力,从事教育与应用研究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通信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社会的综合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并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通信原理、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微机原理等。

网络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急需的、具备从事网络规划和组网设计、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原理、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算法分析与设计、网络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物联网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专业面向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一个融合了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数字信号处理、TCP/IP网络与协议、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体系与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射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Java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实现,熟练掌握在主流开发平台Java体系结构下应用程序开发的专业人才。强调应用计算机算法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够构建高效的应用程序及相关解决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方案实施。能在IT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J2EE应用开发、高级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毕业设计及综合实训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NET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该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流程,能够熟练使用C# 语言及.NET框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开发的专业人才。修完规定的学分后,能够胜任IT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数据库原理、.NET程序设计、C# 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毕业设计及综合实训等。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平原师范学院教育逻辑教研室,其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1985年改名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2005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合并组建教育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河南省高中校长培训基地和河南省教育督导培训基地。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学分会挂靠在该学院。

学院现拥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等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等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并设有教育管理、心理学本科函授专业和自学考试“小学教育”本科和专科专业。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建设。教育经济与管理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幼儿教师卓越化培育工程》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正在建设。学院现已拥有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许多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大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稳居学校前列,多次成功举办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校内外心理咨询活动,并在学校举办的各项竞技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48人,讲师3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为/sz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青评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