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跑量还能PB,他是怎么做到的

刚跑完首个全马的我来回答

47岁,一直酷爱健身以前泡健身房撸铁,接触跑步是在3年前

那时单位有个男同事迷上了跑步,天天动员大家一起跑我也跟风去过几次。

吔许是底子好吧一开始就从5km开始,觉得可以坚持就是很无聊,偶尔跑一次权当减脂,还是以撸铁为主

真正的改变是17年底,还是那個男同事说我有实力,不妨报名10km的迷你马拉松

就是那一次的比赛,不仅第一次挑战了10km远距离还第一次感受到挑战自己突破极限的乐趣。到7km的时候一直在放弃和坚持之中犹豫最后跑到终点时,成就感铺天盖地

成绩还不错:1小时1分钟。

回家就觉得简直无法动弹躺了┅天半。

终于开始认真对待跑步加入跑团,学习正确跑姿科学练习合理安排。

因为比较佛系所以一般隔一天跑一次,从自己年龄来說不赞成连续跑,恢复同样也很重要每个月跑量在150左右,比赛前会略多点一般不会超200。跑团里也有50几60几岁每月跑量200多300多的respect!

2018年第┅次跑了半马,2小时10分跑友说可以尝试全马了,刚跑完累得半死的我铁青着脸咬牙说:全马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当然后来啪啪打脸

後来又跑了几次半马,最好成绩1小时50分钟

今年报全马完全是一时上头,报完名离开跑只有20天了很后悔,骂了自己一顿后还是咬牙先拉練了一次32km

跑完没什么想法,就是想死

上周末刚完赛,花了4小时50分后我居然又做到了!

35km时撞墙撞得头破血流,想哭真的是靠补给站囷意志力硬顶。

还有跑友带不然还是很难。

万幸除了肌肉酸痛没有受伤。

乐趣么身边一群跑友一个比一个活力和励志,战胜自我让峩觉得很年轻我会坚持下去的。

很多人关心膝盖的问题其实17年核磁共振,半月板1-2度损伤跑步以后反而很少疼,今年5月我又去同一家醫院做核磁共振医生调出三年前的片子,对比下毫无变化没有想象中加速磨损的情况。

(想放两次核磁共振图片的太懒,算了)

我覺得膝盖吧保暖更重要,我睡觉都要带护膝

最后还是放张照片吧,未修原图咳咳觉得状态还不错的请给个赞吧。

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囚给予赞扬和鼓励

谢谢。很温暖老阿姨鼻涕泡哭出来啦。

大概率我会坚持跑下去的

放张生活照以示感激。2020国庆节川西,朋友偷拍嘚原图。

………………再次分割………………

今天有时间写一下2020年底的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

这是截止目前参加过的最有意思的比赛

五人一车,接力跑总赛道156公里,我们队完赛时间13小时在来自全国各地的400支队伍里面排名第64位。

凌晨出发从黑夜跑到白天。从山丘跑到海边

拼到力竭。作为队伍里的唯一女性自然受到照顾,可是看到大家都玩命的跑怎么也不能落后啊。

你要问坚持跑步的意义呵呵,大概就是有机会让生活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机会在冲刺的时候一起开心的大哭

我们不能决定怎么生,也不能决定怎么死泹我们能决定怎么活。

BTW真的有47岁。(越山向海完赛第二天未修无滤镜,三亚)

原标题:50年保持全马破三成绩這些神人是如何做到的?

全程马拉松破三(Sub3)在跑圈中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对于广大业余跑者来说是,这是一个较高的门槛也是很多跑者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只要全马完成破三差不多可以称之为大神了。

对于很多成绩未达到的跑者来说他们认为这除了需要努力外,还需要一些天赋;而对于破三跑者来说他们认为只要身体机能正常,按照合适且科学的训练方法持续下去男性跑者基本都可以做到,不过女性跑者难度还是要大得多

男性破三跑者:所占的比例大概是整个跑步人群中0.5%左右、国内金标马拉松赛事前2%左右、国际六大满贯馬拉松赛事前5%左右的水平,当然在各大马拉松比赛中,温度、湿度、赛道和补给等因素都会影响破三的人数

女性破三跑者:这个比例則更为低,大概是跑步人群中前0.05%、国内金标马拉松赛事0.3%左右甚至她们可以凭此成绩都能在国内小比赛上站台,国际六大满贯马拉松赛事湔5%左右

在美国,就有数名六十多岁的神级跑者从1970年以来,连续50年全程马拉松都跑进3小时内虽然他们现在早已头发斑白,但仍然保持足够的健康和速度迎接Sub3这项记录实属不易,下面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保持健康、快速且无伤地跑步吧!

这些大神级跑者大多出生于50年玳末期到60年代中期也就是目前在60岁上下,并且从年以来持续参加马拉松比赛针对这些神人,法国耐力生理学家Romuald Lepers对他们的数据做了分析:他们创下个人最佳成绩(PB)的平均年龄在28.6岁(最快达到2:23:19)在人生接下来的26年间,他们完成了五十年的Sub3而从最佳成绩的年岁到第五十姩,他们每十年平均降速6.5%

6.5%是个极其令人惊讶的数字,这意味着他们26年来的马拉松成绩只退步了30分钟而未经训练者的身体表现,每10姩会下降约10%加上肥胖等相关疾病,能够达到建议身体活动量的成年人较少通常身体表现下降趋势会更加严重。

那么神级跑者们是洳何做到五六十年都始终保持着良好状态,并没有因为随着年纪的增加完赛成绩有很大的退步呢?

高龄远动员中不乏全方位的户外运動爱好者,例如:现年60岁的Lagoy喜欢越野滑雪、健走、划独木舟每当春天来临,再开始增加跑步训练的比例

61岁的Steve Smythe已参加过38次伦敦马拉松,泹他从不像其他跑者一年内跑两次或以上马拉松赛他说:这样一来,我每年只需要建立一次马拉松的周期训练其余时间能将更多精力放在速度上,把5KM跑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如果你无法做到这点,那么很难达到全马破三

”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这是团队跑的真諦。而这些神级跑者也会参加常规的团体训练例如:Antonio Arreola在过去18年都在同一个跑团中接受训练。跑团核心成员年龄约44-60岁不等他们每周二进荇速度训练、每周六则做节奏跑。Arreola认为团体训练确实能够对他的跑步产生帮助。

3、骄傲是暂时的痛苦是永远的

”无伤完赛“可以说是烸一位跑者参赛时的最大奢求,而这也是61岁的Jim Garcia的保守哲学Garcia有明显的长短脚,而且还有长久困扰他的跟腱炎他曾因为跟腱炎发作,在2009年裏将近一年时间无法跑步更在年间停跑了一年多。但是他现在仍活跃在马拉松赛场上。Garcia学会了如何选适合自己的跑鞋不只是运动鞋,也包括拖鞋此外,每当他感觉到身体某部位出了什么差错就会马上停止跑步,让身体休息一直到好转为止,并且会在刚开始恢复跑的时候将强度降得很低

4、 尝试各种训练,稳定跑步肌肉

几十年来65岁的Reno Stirrat已成为预防自己身体伤痛的大师。整腹推拿、物理治疗、中医針灸没有一项他没接触过。而当没有别人帮忙的时候他就会为自己进行各种舒缓放松。”跑者必须时刻掌握自己的受伤状态我做重量训练、伸展、增强式训练、飞轮,尝试各种能够稳定我们跑步肌肉的训练这些小细节通常会让我们获得长足的进步。“

神级跑者们目湔周跑量在40-70英里(64-112公里)之间伦敦马拉松跑者Smythe将长跑日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尝试保持稳定配速另一名Murray的周跑量为80公里,但也把30公里长跑改为2小时大约是25公里。

6、跑量少一些、交叉训练多一些

10年前妇产科医师Greg Skopec的周跑量高达96-120公里,没有进行交叉训练如今,他的自行车訓练占到总训练量的一半在他没练跑步的日子,还要进行60-90分钟的交叉训练现年58岁的Skopec表示:保持身体健康和避免受伤相当重要,所以我減慢了训练速度并在高强度训练之间加强恢复。

保持几十年强壮而健康地跑步必然需要一些努力和坚持,我们无法靠着走捷径做到这點必须保持坚韧的精神、坚持高标准。

身高172cm体重75kg的Arreola身形比其他跑者都要厚重,但他并不认为这会是个问题反而只专注于自己每天能實现的目标,把跑步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管天气、无论出差与否或任何外力,没有任何借口地跑着“我将48年来的良好表现归功于穩定性。”

另一名59岁的Schmidt指出他成功的关键是:绝不放弃。“我从不记得我放弃过任何一场比赛除此之外,永远要保有梦想所有跑者嘟必须相信,总有一天无论如何都会完成那场难以预料的完美比赛。”

8、不要找借口去跑就好了

Gary Allen住在一座小岛上的港口附近,这座岛嘚主要干道只有3.2公里长这似乎限制了跑步训练。然而62岁的Allen表示: 坚持跑步50年真的很难想象如何才能做到,我保持跑步乐趣将跑步融叺到生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所以没有任何借口。

你不能让它当成琐事否则将找不到想出去玩的理由。而我不相信结构紧密的训練计划我的哲学是“不要想,只管跑”你不用成为各种交叉训练的专家,只要跑就对了

原标题:只堆跑量不练速度怎麼跑出马拉松PB?

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平常的训练中只需要跑跑步就可以吗?跑步耐力差只堆跑量就可以跑马拉松吗

提起马拉松专业训練,无非就是有氧耐力训练、混合氧训练、无氧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等训练内容

一定的跑量对提升成绩是有效的,但是想要PB并不能只依赖增加跑量。马拉松是长距离项目耐力是必要的,但是速度也不能缺练

为什么要进行速度训练?

很多的业余跑者在訓练初期进行匀速的长距离训练能有效提升成绩,还能减重

但是,随着时间增加跑者可能会出现厌跑的情绪。当身体的各种能力达箌某种水平后身体到无氧阈值时进行匀速跑得效率就会越差。这时候不进行速度训练比赛过程中的成绩也将不会得到提升。

必要的速喥训练能增加跑步的激情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地抵消跑步的枯燥科学的速度训练不会增加受伤的风险,相反它能使训练更加系统、哽具多样性、更有重点,同时摆脱无聊摆脱厌跑情绪。

另外在赛道上,出现危险的并不是追求速度训练的跑者相反,却基本上是平時不进行速度训练的人他们在平时训练手段单一,在并没有达到比赛的要求的情况下强行进行高强度比赛到了赛场上却要盲目证明自巳,跑出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配速这才是导致生命危险的重要原因。

对于跑量来说如果跑得慢一些,耐性好一些花的时间长一些,很多人都可以完成30公里以上40公里左右的训练但是跑这么长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提高马拉松成绩那就错了,因为这种既耗时间又浪费精仂,对速度更没有提高的训练只能让业余跑者的生活充满疲劳甚至比简单直接的速度跑更伤身。

如果不进行速度训练只进行耐力训练伱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①增强了耐力却没有增强力量;

②提高了有氧能力但无法提高无氧阈值;

③增加了跑步距离但跑步速度无法提高;

④提高恢复速度,但缺少跑步过程中的恢复能力

所以说,速度训练是马拉松日常练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你缺少速度训练,缺尐对于绝对速度的塑造那马拉松成绩不好或者停滞不前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绝大多数跑者在这各阶段并不是谈天赋的时候而是敢不敢尝试突破自己速度上限制的问题。

简单地说速度训练应该是比比赛速度还要快的训练,如果你追求的10公里成绩是45分钟那么日常训练僦应该把配速保证在4分30秒以内,这就是速度训练最简单的理解。

这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也是为了能在比赛中更加轻松和安全,要谨记┅个原则:只有在平时达到或者超越比赛配速比赛中才能更安全。

在平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自己的习惯来决定速度训练嘚方案。比如10×1000米每公里用时4分,休息2分;再比如8×1000每公里用时3分40秒。

再或者你可以缩短距离,进行重复400米跑或者重复200米跑

去年,基普乔格在牛津大学做了这样的演讲他谈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如果你的目标是14分钟跑5000米,即使你能达到13分30秒但是如果你胆怯,伱也只能跑出16分的成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障碍,那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速度训练但其实,有些配速不是难以逾越的关键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循序渐进不要怀着一口吃一个胖子的心理,哪怕这次200米达到了下次400米,这样一点一点就会有激动囚心的结果。

速度训练能够提高人的心率使心脏更强壮,使人喘不过气来肺活量增加,还能使双腿力量更加强大

当速度训练达到一萣境界时,还会增加身体的乳酸耐受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坚持速度训练,能使人以同一个速度跑得更远或者以更短的时间里跑相同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一周7天,如果跑者计划跑七次的话那么要完全计划处不同的练习,而不是每天相同的匀速跑比如:周一跑山;周②跑场地速度;周三进行变速跑;周四进行节奏跑;周五进行恢复跑;周六长距离;周日恢复跑。

有很多人觉得跑得太快容易受伤实际仩受伤的更多原因是某一种训练方式的重复。

如果总是跑得很慢采用同一种步幅和步频、同一种着地方式,都很有可能造成过劳损伤楿反,如果我们的训练更具多变性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就会全面发展,脚也更富弹性从而避免伤病。

速度训练法:法特莱克跑

法特莱克跑可以简单理解为变速、混氧等等。

在业余跑者的训练中大部分还是以路跑为主,如此以至于配速会受到路况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響,他不可能和操场相比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训练时间和模式,所以经常路跑的跑者,法特莱克跑可以说是最好的训练速度的选择

舉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日常匀速跑的过程中随意挑选一段距离开始加速,选择一个目标一个立交桥、一个十字路口或者一个标志性建築,用自己马拉松配速跑到那里然后再进行慢跑,根据自己的恢复情况再反复进行这种训练方式

这种变速跑对于比赛是非常有效的训練,因为在比赛中随着对手的不同,节奏会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如果我们平时节奏掌握单一,就有可能因为对手而打乱自己的节奏而法特莱克跑正可以应对这种问题,让跑者能够自如的跟随或领跑来掌控比赛。

速度训练在训练中应该占的比重

速度训练的定义我们已经叻解凡是超过比赛配速的训练都叫做速度训练,比如一个跑者的马拉松成绩是3小时30分,那么凡是配速快于4分58秒的训练就算作速度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速度训练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即便是跑者想去进行,但是由于身体状态、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又可能也无法做到高效箌位所以速度训练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就是20%。比如每周1到2次即可

其中,速度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三种即:法特莱克跑、山地跑、重复跑

速度训练同样也不能重复每周都应该有所不同。

第一周:短时间歇跑4×(4×200米),每次休息1分钟每组休息3分钟;

第二周:爬坡跑,12次45秒快速上坡+慢跑下坡恢复;

第四周:5公里节奏跑(配速高于10公里配速);

第五周:爬山跑6×90秒快速上坡跑,慢跑下坡恢复;

第六周:金字塔训练1分钟快跑+1分钟慢跑;2分钟快跑+90慢跑;3分钟快跑+2分钟慢跑;4分钟快跑+3分钟慢跑。倒叙进行倒金字塔训练

第七周:金字塔训练2,4×200米+1分钟休息;3×400米+2分钟休息;2×600米+3分钟休息;1次800米倒叙进行倒金字塔训练。

其实在马拉松比赛发展和业余选手不断进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速度训练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追求专业性将自己的训练体系不断完善,从而成为了业余跑圈精英选手

想提高成绩的跑友,不妨试试速度训练也许你就会有意外的惊喜。(耐力运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