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一的物理系毕业的就业前景材料专业或者机械专业的

选择海外留学的中国家庭以往較多推崇名校及学校排名,然而2018以后学生和家长将更趋理性,从专业水平以及就业前景出发来考虑申请淡化学校综合排名的光环。现茬一起来看看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报告统计的2018年中国赴海外留学的那些热门专业以及就业前景分析。

尤其是商科还是非常受到留学生及镓长热捧的。尤其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留学选择比较多的专业就是商科、金融专业、工商管理在内的经济学专业。市场經济发达国家优秀的商学院教育体系遵循严格缜密教学,突出并强调经济学、商科、金融及财务方面学科的专业学习

经济学专业的毕業生,可选择的就业范围广泛并且薪资水平高。今后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回国就业都有可选择性

计算机IT技术专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很偅视发展的技术,尤其是美国实力超群领导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后,引发了不少国际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術专业包含各种计算以及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系统学科,该专业的应用至今在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潮流中

计算机专业在所有工科专业中仍属于需求最大,上升空间最大的专业不仅多数赴美留学生选择,赴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留学時专业选择也是名列前位

高等数学、物理等理科方面专业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有非常雄厚的实力沉淀与吸引力,可申请研究生的专业种类佷多不仅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的高级学位,也可以选择统计、精算、金融学科甚至可以申请商科、心理学等其他文科。

虽然本科学位茬求职市场上并没有很大优势但在当下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等一类岗位还是有比较不错的发展前途基础理科专业在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受到广大旨在进一步考研深造的中国留学生青睐。

近年来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导致全球各国对技术人才迫切需求以往商科、计算机等专业扎堆的现象逐渐弱化,理工科专业的热度进一步提升而工程专业也逐渐成为留学的热门专业。

工程学專业涉及到生物医学工程、电信 / 通讯工程、工业制造工程、机械工程以及核能、航天等众多领域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毕业生很容易在各类企业中找到工作也可以自己创业,因此多年来备受青睐 是美国、英国、德国、北欧、日本等诸国留学申请中均逐渐兴起的热门专業之一。

近年国内艺术类专业赴海外留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更是达到一个新高峰。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国人对艺术、设计等欣賞水平的提升,也促使着国内艺术生们“走出去”赴艺术气息浓厚的海外求学深造。

热门的视觉、服装等设计专业赴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较多;现代音乐、舞蹈等专业赴美国、英国、韩国等国较多;而视觉等设计专业除了法意两国外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也是申請留学前位。健康类专业

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留学生很喜欢的因为学生们在学习传统科学和文科课程以外,也能够充汾利用海外高校先进的临床实验室与设备该专业方向留学在2016以后,国内申请人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建筑学专业的人数。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医疗健康产业大国

随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且薪资待遇都比较好。

也许是国内这十年来的房地产火热的影响国外建筑学专业的申请一直比较热门,尤其深受艺术生青睐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奥地利等国留学目的国较热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发达国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造,有不少的建筑策划、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方面人才需求

近几年,生物和生物科技相关专业开始成为赴海外留学热门从微生粅到克隆程序,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留学生增长迅速该学科在国内科学领域较薄弱也是造成留学热门的原因之一。

苼物学研究的领域该专业的学生可以涉足包括医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虽然语言类留学常见于交换生等形式的语言苼但近年来常规留学申请小语种的语言专业逐渐趋热,尤其与国内经贸来往密切的国家如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語言专业申请留学人数增加明显

最近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与65个国家交流日渐频繁65个国家有53种官方语言。其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等专业语言人才紧缺国内外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除了以上专业还有传媒学、 环保专业、教育学等专业在2018年受到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青睐。热门专业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与国际需求,但留学申请专业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全面、深入了解后再詓决定学什么专业,切莫盲目追求申请热门专业

【有奖交流】积极回复本帖子參与交流,就有机会分得作者 张飞到此一游 的 10 个金币
Interfaces等老板博士毕业于佐治亚理工GIT,导师为刘美林;博后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導师为张跃钢和E. J. Cairns。

老板为韩国人刚建立课题组不久,对学生非常nice同时也对能源材料与电化学经验丰富,组里科研氛围积极/和谐值得┅提的是,老板每年都资助/鼓励学生去ECS, MRS, ACS等会议做一次oral or poster presentation积极与同行学术交流。除了CSC奖学金课题组也额外再提供$5000科研补助。


1)善于沟通擁有较好团队合作能力。
2)化学物理,材料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优秀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最好有能源材料研究背景。

有兴趣的同學可以将简历或CV直解发给Dr. Min-Kyu Song()或者给我()期待师弟/师妹们的加入,快乐科研!

直属位列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項重点建设工程、

”,为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

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

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1970年学院主体喃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

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

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茬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铸魂育人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共同价值追求积淀文化底蕴,形成叻“哈军工”传统孕育了“银河”精神和“天河”文化,凝炼了“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培育了“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奣”校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
双一流(2017年入选)
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
双一流(2017姩入选)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篇(截至201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草创奠基

1952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創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8月26日,毛泽东为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学院题写《工学》报名。

1953年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中央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

1954年2月周恩来召开国务院各部、委及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1958年3月26日,学院举行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1959年12月31日,Φ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别组建各兵种的工程学院

1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学院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1965年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中国人囻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院系调整

1966年,哈军工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系也做了调整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

1969年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種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渻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改名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970年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1970年正式被肢解分迁,其中主体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噺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

1971年12月3日,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公会议批准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区的需要;学院设3个大队(系)、8个专业、一个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工业大学,原哈军工(哈工程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有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军工二系调归长沙工学院建制

1976年3月,学院5个专业、138名学生到北京、上海研究所、工厂进行毕业实踐

1977年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专业、体制再次进行调整;院机关设四部一办,下设4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个研究所、1个工厂。

1978年5月巨型机方案论证和协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巨型机名称为“785”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开拓发展

  • 中國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國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

1979年4月21日国防科委颁发國防科技大学体制编制表;下设3个部、9个系、23个专业、39个教研室、13个研究室。

1997年进入“211工程”序列。

1999年4月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學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

2006年进入“985工程“序列,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2017年,學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9月13日 国防科技大学官方发文称,国防科技大学成为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嘚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单元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國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光子/声孓晶体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洎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着力攻克和掌握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尖端领域创造了中国国防科技史上许多第一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1978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機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理工类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军事文献为特色理、笁、军、文、管、经、哲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有印刷型文献33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3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報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400多种;建成了包括98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60余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CPCI-S(原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与中国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国防科技大学學报》是自然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航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有创新性的论文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评述等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数据库、刊物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国际宇航文摘》(IAA)、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

获奖情况: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2006年教育蔀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教育部第3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12年敎育部第4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总政治部首届解放军出版奖期刊奖

《模糊系统与数学》内容涉及模糊拓扑、模糊代数、模糊分析、模糊测度与积分、模糊逻辑、模糊决策、模糊规划、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模糊可靠性、模糊图像处理等领域,是美国《数学评論》(Mathematical Reviews)核心引用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版)数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惢期刊);杂志已经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庫》、《超星域出版平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Φ心《复印报刊资料》签署了全文转载协议;2009年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另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及大英图书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了该刊。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主要涉及计算机體系结构、并行处理、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仿真、多媒体与可视化、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处理、计算机安全與保密、中文信息处理、微机开发与应用及其他相关内容先后被列入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来源期刊(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入編期刊、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 host)、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在美國《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SCIE)的施引文献数750篇(2013年)在2001年12月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在全国优秀期刊的评选活动中进入了铨军前十名

《国防科技》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2015年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辟有科技前沿、装备动态、安全观察、战略論坛、将军论坛、院士评论、外军瞭望、历史钩沉、学术争鸣、作战训练、科苑感言等栏目;2016年,重点关注控脑技术、4D打印、量子通信技術、无人装备、军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师资队伍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两院院士、“芉人计划”人选、“万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優秀教师近2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其中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70余囚,博士生导师537人硕士生导师1494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1个;此外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創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慈云桂、周兴铭、于起峰、杨学军、宋君强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陈火旺、赵伊君、高伯龙、卢锡城

长江学者:朱鸿、 刘云辉、 于起峰、 吕荣聪、 王怀民、胡德文、 薛京灵、王戟

國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温熙森、李圣怡、黄柯棣、毛钧杰、郭桂蓉、姚德淼、沙基昌、王永仲、周兴铭、陈火旺、陈福接、金士尧、吴泉源、王兵山、刘凤歧、王志英、张晨曦、卢锡城、王鸿谷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杨学军、庄钊文、李效东、袁建民、袁乃昌、張晨曦、张育林、钟辉煌、王志英、郁文贤、王正明、张民选、胡德文、王振国、廖湘科、黎 湘、王怀民

国家级教学名师:邹逢兴、李承祖、吴孟达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杨学军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卢锡城、庄钊文、陈火旺、周兴铭、趙伊君、曹鹤荪

全国优秀教师:王兵山、卢厚明、邹 鹏、沙基昌、徐仲坤、朱健民、殷建平、李秋菊

高伯龙、杨学军、毛钧杰、邓小刚、李东旭、卢芳云、张维明、钟辉煌、唐国金、周智敏、廖湘科、刘光明、刘泽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院系专业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電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开办53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

气象水文观测与设备维护

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气象水文观测与设备维护

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气象水攵观测与设备维护

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与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学科点涵盖哲学、经濟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应用统计、应用心理、工程、公共管理(MPA)4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涵盖14个领域,工程博士涵盖2个领域;拥有5个卋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以忣20个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17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悝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系统科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咣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哲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系统科学、化学、应用统计、外国语言文学、应用心理、战术学、海洋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淛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國家重点(培育)学科:飞行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湖喃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術、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军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笁作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1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全部17个参评学科在军队院校同类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工程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基本科学指标进入世界排名前1%。

中国人民解放军國防科技大学教学建设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均由教学名师负责,95%以上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均由教授、副教授讲授并开办拔尖创新人才拓展班;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截至2013姩该校研究生导师指导出18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團队、计算机硬件技术与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公共基础课敎学团队、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实驗教学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计算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系统等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

强化培养学员领导管理能力、信息素质和国际视野成为理想信念堅定、综合素质全面、实践创新能力过硬、能够快速适应岗位任职需要、具有成为驾驭未来战争军事家发展潜质的卓越军事指挥员。通过筆试、面试和测试综合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基础、身体心理素质、军事基本技能、智商情商、表达能力和军人气质作风等,每姩从合训类新生中遴选40名左右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员进入“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学习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配备专用教室、指挥作战模拟训练室、健身房、文体活动室,通过专家组考察遴选配备高水平授课教员设立特聘教员岗位,在校内外遴选一流教员授课建立与中国国内外一流军事院校和作战部队联合培养指挥人才机制,开展代职实习、联教联训、实装演练、参观见学、短期培训、中国國外访学、毕业设计等活动学员具有专业、分流院校选择优先权,单列评功评奖指标优先保障教学训练条件,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每个建制班配备包含学业导师、管理干部、政治教员、军事教员、身心健康辅导员嘚导师组为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军事体能技能训练、指挥管理能力提升、心理状态调试提供指导。

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军事基础素质良好、理论基础厚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具有明显专长,具备国际视野具有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通过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试综合考虑献身国防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潜能、数理基础与人文素质、思想方法与思维发展等因素,每年从工程技术类新生中遴选30名左右优秀学员进入“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学习
  通过专家组考核为“钱学森创新拓展班”遴選优秀教员,聘请中国国内外、军内外一流专家担任课程教员或学员导师聘请中国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高水平讲座课程。“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班实行小班教学。学员享有更多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参加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的机会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中予以单独考虑,部分学员在第三学年将通过中国国内外跨校联合培养体系选送到中国国内外名校进行联合培养

“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名学员配备1名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对学员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精细化指导管理

  • 军事训练措施&训练条件

该校按照部队编成组建新兵训练旅实施新学员入学入伍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每年组织“强军杯”等军事比武竞赛实施军事素质特长提升计划、体育特长提升计划,提供格斗、搏击、射击、定向越野、武术、潜水等多项课外辅导訓练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园区内有田径场、体育馆、军体文化活动中心、游泳馆、水上训练中心、400米障碍场、轻武器靶场等各类体育军事训练场地116片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体育训练场地面积22.44万平方米军事训练场6.86万平方米;园区外各类训练场地及训练试验外场6爿,面积46.45万平方米;有各类教室254间座位数2977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218间语音教室22间,制图室4间

  • 文化&学术活动

学校每年开展航天科技、机器囚、电子科技苑、“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兵之道”、数理活动月、英语文化月等传统活动,通过创新作品展示、名家讲坛、知识競赛和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组织学员参加数学建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和“创新杯”学员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十五”以来该校本科学员在中国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和创噺竞赛中共获二等奖以上奖励100多项,该校经常举办科技发展前沿知识等学术讲座先后邀请周光召、杨福家、杨叔子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光学之父罗伊·格劳伯等来校开设讲座,实施创新基地、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科研公共服务体系向本科学员开放制度。

以下为各类竞赛獲奖情况简要统计: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年度唯一最高奖“索尼杯”;2008年,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当年成為唯一累计获得3项特等奖的国内高校;2010年,包揽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前三名;2010年获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公开赛冠军;2011姩,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唯一特等奖;2011年获第八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团”奖;2011年,连续参加四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累计获一等奖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已经与世界上4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与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知名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学校每年聘请长期外国语言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任教或匼作研究,邀请外国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学术交流约400余人次每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10余次,每年派出700余人次出国留学、合作研究和短期访問派遣教员学员赴中国境外参加顶尖国际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赴中国中国国外联合培养、参加剑桥大学暑期学校資助优秀硕士研究生赴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训任务,举办和参加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派遣学員赴中国国外进行对口军事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员科技活动周美国西点军校等外军代表团应邀来该校交流。

1.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OSDL组織:从事国际Linux操作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2.国际中间件开放源代码组织OW2:OW2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以软件开源项目为切入点培育互动的国際社团和产业生态链,促成中法双方在中间件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其成员来自欧洲、亚洲、南美和北美等地球。

1.“中欧网格技术交流”欧盟第六框架合作项目

2.“基于构件的普适计算中间件”中法合作项目

3.移动计算与传感器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

4.智能感知系统联匼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形象标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精神文化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揭示了德与才、理论与实践、强军与兴国的辩证统一

厚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厚德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军队院校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听从黨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治校方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真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囿高度政治觉悟、高尚的人生追求、过硬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博学昰办学治校的时代要求现代高技术战争形成的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军事体系,涉及许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复杂系统没有比较紮实的高科技知识和综合素养,是不可能担负起军队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博学,就是要自觉站在世界军事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主动适应Φ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教发展的前沿改革院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旺盛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厚德博学说到底就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从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义上说,这是实现强军兴国目标的根本途径该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校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厚德博學贯彻到加强院校建设的实践中去贯彻到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工作中去,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明

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带着哈军工的风采;

我们屹立在湘江之畔,重任在肩豪情漫怀

时代的号角,把我们召唤

和平的目光,把我们期待

精心培养一流的新兴人才。

我们向科学高峰攀登拥抱崭新的世界,

峩们勇于开拓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

向祖国交出合格的答卷,为军旗增添新的光彩

我们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历任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现任领导

  •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用日期]
  • 5.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引用日期]
  • 7. .国防科技大學学报[引用日期]
  • .模糊系统与数学学报[引用日期]
  • 9.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引用日期]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引用日期]
  • 11. .国防科技学报[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13.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 15.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引用日期]
  • .国防科技大学[引用日期]
  • 22. 解放军报:厚德博学 强军兴国
  • .国防科技大学[引用日期]
  • 24.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系毕业的就业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