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有比这更古老的胶卷相机怎么用没

史上最经典的十大相机
我的图书馆
史上最经典的十大相机
徕卡M3  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徕卡拥有令人艳羡的贵族般传统: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机最初就出自徕卡的门下,这大大改变了摄影的生态环境,摄影记者们终于扔下了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拿起徕卡奔赴火线。M3诞生于1954年——当时欧洲刚刚走出了战争后的萧条。徕卡将积累的全部技术储备都用在了这台相机之上,相机采用了坚固的黄铜制作机身,各项技术指标都首屈一指,他不仅确立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地位,也奠定了战后测距式相机(俗称旁轴相机)时代的基本格局,从1954年投产到1966年停产期间,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  徕卡M3推出以来,不仅在摄影界,甚至在政治界、演艺界等圈子里,都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一些用户对黑色相机边缘磨出的黄铜色情有独衷,而另外一些用户则对徕卡M3特有的快门声无法释怀。至于说到M3的用户则令人咋舌。2. 哈苏503CW & & &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哈苏的中画幅相机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以机身为基础,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镜头、后背、取景器等等,亦可使用蔡司、施奈德、罗顿施克等一流镜头生产厂商提供的不同镜头,这一技术理念在当时堪称前卫。不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哈苏的相机销售总是不温不火,真正让哈苏一夜成名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全力以赴发展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当尼尔·阿姆斯特朗用哈苏500EL相机为奥尔德林拍摄的登月照片传遍世界时,哈苏这个品牌就成为一个钉在太空中的永恒的名字了。  哈苏最后一代V系统相机中广为公众所熟悉的就是503CW了。他继承了500系列诸多传统,亦继承了哈苏几乎全部的文化传统和设计元素,坚守6×6厘米画幅,因其超高性价比而获得了圈里人、圈外人的青睐。不过随着哈苏公司易主、换帅,哈苏的重心转移到采用6×4.5厘米画幅的H系列上,2006年初传来哈苏推出最后一批捆绑了数码后背的限量版套机503CWD的消息,一个传奇般的时代结束了,从此哈苏的名下只有日本富士为之代工的哈苏H系列相机了!3. 禄来2.8F双反相机  说到双反相机,人们就会想到一位英国老绅士脖子上挂着一台禄来,不紧不慢地低头在取景器里构图、调焦,最后慢悠悠地按下机身前面的快门。这种双反相机曾经与徕卡、康太时、尼康的旁轴相机一起统治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摄影界,如果你不信,不妨去数一数这一时期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中有多少台使用了禄来就知道了。禄来的故事源自1929年,弗兰克和海德克两位德国人认识到当时大中画幅折合式相机的不足之处,推出了这种用上面的镜头取景、由下面的镜头拍摄的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相机。笔者从家父手中得到一台禄来3.5I型,历经半个多世纪高强度的拍摄,至今仍然能够照常使用。虽然很多年轻的摄影者都批评这种相机笨重而操作缓慢、存在一定的视差,但这只能说他们对双反相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之上。  遗憾的是,由于禄来公司2006年遭到分拆,便携式数码相机部门独立,拥有中画幅相机知识产权和生产能力的专业部门被一脚踢出门外,成立了弗兰克与海德克公司。4. 美乐时LX & & & 沃尔特·扎普,这位出生在拉脱维亚里加的技师从未想到,他研制的这款微型相机最终会出现在007电影《女王密使》中——扮演詹姆斯·邦德的乔治·拉扎贝举着一台美乐时A/IIIs拍摄的镜头给影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更未想到,当年他仅仅是想造出一台小得能藏在拳头中的相机,最终这种相机却因为荧幕两边间谍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美乐时的精密证明:德国的精密加工技术绝不亚于瑞士,德国的设计水平绝不亚于日本。美乐时在微型相机上的地位即使是日本也无法与之比肩,尽管诸多日本相机厂商都尝试仿造过美乐时相机。但美乐时相机真的太小了,最为著名的美乐时LX的规格仅为108mm×28mm×16mm,即使是在如今超小型数码相机比比皆是的时代,这款使用8×11mm胶卷的相机仍然不输于它们。5. 佳能AE-1  推出于1976年的佳能AE-1曾经是专业摄影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位记者拿着这款相机跑到菲律宾南部采访,结果被流弹击中所幸的是,子弹击中的是相机,打烂了机身前部,并且在机身中拐了一个小弯,救了这位记者一条命。  抛开佳能EOS系列先进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功能以及种种繁复的设置之外,能不能同样获得拍摄的乐趣呢?快速的自动对焦似乎更像一种累赘,在取景器里的裂像屏上用精确的手动对焦功能,边对焦边思考,寻找生活的目标。拍摄,乐趣有时并不在拍出的照片,而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在把玩那种金属机身的手感、拨动卷片扳手时的摩擦力、倾听快门开启时的金属结构撞击声中获得的快感。6. 奥林巴斯OM-4Ti & & &OM-4Ti则是机皇中的机皇,钛金属的顶盖和机身意味着“一旦拥有,永不磨损”,当然,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精髓,他的精髓在于:比其它品牌机皇更小巧的机身,可以装入公文包中,当你发现了可以拍摄的题材时,随手即可拍摄,同一时期的尼康、佳能等品牌的顶级机型都做不到这一点。  很多国人并不看中奥林巴斯这个品牌,认为这家公司不过是生产些μ系列便携式相机罢了。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当年不仅生产过专业的单反相机,顶级的单反相机,甚至被美国太空总署选为太空相机的合作伙伴,想想看,除了哈苏、徕卡、林好夫,也只有日本的尼康和奥林巴斯两家了。7. 康太时I型  大多数不熟悉摄影器材发展史的人士很难搞清楚康太时品牌复杂的沿革,好了,让我们简化一下这个问题:你知道德国卡尔·蔡司吗?康太时就是卡尔·蔡司旗下一个照相机品牌,一个专门与徕卡竞争的相机品牌——尽管它后来被卖给了日本的京瓷公司,最终黯然退出相机产业。第一台康太时I型相机推出于1932年,说起来,康太时是成长于困境之中的,因为此前徕卡相机已经在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且申请了很多技术专利,为了避免遭遇专利诉讼,蔡司只能另辟蹊径采用了纵走式金属帘幕、快门等新技术。  面对早于自己推出几年的徕卡I型,同为知名德国光学厂商的卡尔·蔡司一定会扼腕叹息:“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如今大多数康太时I型相机只能在极少数拍卖会上见到,即使您是位亿万富翁,恐怕也不会拿着他去拍摄了,但是作为收藏品,康太时I型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对象。8. 尼康F3  对于专业的摄影记者而言,尼康F3是武器,对于摄影发烧友而言,尼康F3是梦想,对于成功人士而言,尼康F3则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尼康F3有很多变种,包括配备远视点取景器的尼康F3HP、采用钛合金机身的F3T、配合专用自动对焦镜头即可率先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尼康F3AF、专为摄影记者生产的尼康F3P、限量版的尼康F3 Limited以及特别改装的尼康F3H。通常情况下,海外相机拍卖市场上,F3系列往往能够比其它机型更能获得成功人士们的青睐,因为这种相机上的沧桑感显然更富于魅力。  很多顶级发烧友从来不认为尼康的数码单反能够代表尼康这个品牌,甚至是传统单反时代的尼康F6、F5以及F4都不能,唯一有权利作为尼康代表的就是F3。一个推出于1980年的顶级单反相机。作为尼康旗下最长寿的机型之一,“他”甚至看到了尼康F4的诞生与消亡以及F5的面世。9. 仙娜P2  与大多数来自日本和德国的品牌不同,出身自以精密仪表、数控车床以及高档时计闻名的瑞士仙娜相机,从骨子里就透着瑞士人严谨、细致而又不失灵活性的气质。这家企业自上世纪40年代即开始生产模块化的大画幅座机,其机身设计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细微需求,他们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搭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相机系统,另一方面相机用材精挑细选,而加工上更是精益求精,甚至每一个螺钉的加工水平,都足以当作很多摄影器材生产厂商的教科书。  摄影界曾有“广告的仙娜”一说,足可见仙娜在广告摄影领域的绝对权威地位,此相机的制作水平可以称之为炉火纯青,每个零部件的咬合天衣无缝,使用起来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唯一遗憾的是需要花费一点时间来学习这款相机的使用,更何况作为一款专业级的座机。10. 宝丽来SX-70  说到品位,绝不能遗漏的就是来自宝丽来的SX-70了!从价格上,这款推出于1972年的折叠式单反相机——宝丽来SX70是无法与前面所介绍的9款经典机型相提并论——当然它也不便宜的——但是宝丽来即时显影的那种特有韵味(例如略带感伤的棕色调或青灰色、柔和的反差、细腻而富有质感的白色调等)以及SX-70出众的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程度,使得它至今仍然是成功人士寻找当年梦想的寄情之物。SX-70是第一台使用宝丽来盒装底片的机种,机身是裹着拉丝金属的塑料材质,外层包附棕色贴皮,握感扎实,收起来高度2厘米只有,携带非常方便,很难想象设计者当初是如何把所有东西塞进去的。这款相机使用的感光度为125的SX-70 Instant Film,之前称Time-Zero,色彩比较浓郁,完全显影时间5分钟。在TZ相纸显影过程中用利器刮划相纸表面,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挂擦效果(俗称“刮像”),这种效果的照片装饰您的住宅或办公室,无疑能够更加彰显您的品位了。【之前介绍过,TZ相纸快绝迹了,刮像什么的就不用想了……研习社注】  能够拥有自己的相机、随心所欲地拍摄,曾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的梦想,而如今数码相机日趋廉价、功能越加丰富,普及率几乎可以与手机相提并论,相机似乎变成时尚而不是品位的象征。其实,事情恰好相反,用什么样的相机,怎样去拍摄,其中渗透着摄影者的生活阅历以及人生感悟,无论处人生之巅抑或事业之谷底,不妨静下心,透过镜头的畸变去观察这个世界,也许会有一番不同的心境。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有人认为胶卷相机是过时的东西,如何反驳呢? - 知乎14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分享邀请回答1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胶片相机与胶卷推荐指南
查看: 9863|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摄影网
摘要:   在如今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胶片与胶片相机已经渐渐的远离了普通百姓家庭,也慢慢的被摄影爱好者们贴上了复古,文艺的标签。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为什么喜欢胶片的理由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觉得胶片每拍一 ...
  在如今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胶片与胶片相机已经渐渐的远离了普通百姓家庭,也慢慢的被摄影爱好者们贴上了复古,文艺的标签。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为什么喜欢胶片的理由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觉得胶片每拍一张的时候都会很慎重,很珍惜;也有的人会觉得胶片的色彩很惊艳,不同于数码,而且也不再需要怎么去后期了;还有的会觉得胶片有他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也不能及时的知道你按下快门后照片究竟是怎样的。其实怎样都好吧,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于胶片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才得以让胶片这种古老的物件在数码时代下能继续延续下去。  这篇文章我主要推荐135和120两种胶片和胶片相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胶片相机,相机机身其实并不会影响照片的质量,相机机身其实只是一个暗盒而已,不同的相机机身只是在操作的舒适度和机身颜值方面存在差异,而真正影响到照片质量的是胶片和镜头。  一.135相机推荐  1.佳能AE-1和AE-1P  佳能AE-1  在135领域里,我最推荐的就是佳能的AE-1,我自己用过了比较多的胶片相机,现在收藏着的也有很多,但自从用过AE-1后,其他的相机基本上都是放在书架上吃灰的状态,有些相机里面的胶片甚至是去年十月份装进去的,一直没有拍完。  之所以特别喜欢AE-1,主要是它的颜值特别高,拿在手上的手感很好,很扎实,据说机身是全金属的。AE-1的卡口属于上世纪佳能的FD卡口,其镜头群也算是挺丰富的,二手市场的镜头价格现在也不贵。AE-1的自动测光系统虽然比不上如今数码相机那么先进准确,但还是够用的。还有一点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AE-1的快门声音是我听过众多相机中最悦耳的一个,当然,这一点上因人而异吧。  如果硬要问我AE-1的缺点,我只能说对于女孩子来说相机有点重;机器容易出毛病,我到现在已经用坏了两台AE-1(不排除是我个人运气原因)。  说完了AE-1,我们再来说说AE-1P吧,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AE-1P其实就是AE-1的升级版。二者的区别就在于:  1.AE-1P有个小手柄,握持感更好。  2. AE-1的测光是指针式,AE-1P的是LED灯。虽然AE-1从理论上更加精确,但是在晚上光线暗淡的环境下AE-1P可以靠LED灯发光辨别指针位置。  3.光圈优先AE的AV-1和带有对焦辅助的AL-1有点意思。  4.AE-1P相比AE-1增加了一个程序曝光,说白了就是多了一个可以变成傻瓜相机的档位。  关于两款相机的价格差距不大,AE-1的市场报价(加上50mm1.8镜头,成色优秀的)在左右,而AE-1P大概在800-1000左右。  2.美能达x700  图片源自于网络  现在流行着一句话叫做“索尼大法好”,指的就是索尼的各项黑科技,其实索尼做相机并没有多少年历史,还不说和徕卡比,就和自己本国的佳能尼康相比都要短很多年的历史。现在索尼的相机产业就是靠收购美能达的相机领域才起的步。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美能达就可以算是当时的黑科技大厂了,甚至有些相机的部分功能到现在也不算落后。  好,话说回来,我们继续聊美能达X700。首先,美能达的相机现在能使用的镜头群相当丰富,而且黑科技大厂下真的是无弱头,镜头的品质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X700有P,A,M几种档位供你选择使用,因此,无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对各种器材很熟练的“老司机“都可以轻松掌控。在自动测光方面,X700可以算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自动测光系统,其准确性可以堪比如今的一些入门数码相机。  X700机身是全塑料的,虽然降低了机身重量,但严重拉低了整个相机的颜值,并且塑料机身的手感也不怎么样。总之,如果你不是一个爱看“脸”的人,只是单纯的想拍照的话,还是推荐入手的。  搭配50mm1.7的镜头,成色优秀的话大概二手市场价在900-1100左右。  3.佳能kiss  佳能kiss是日本国内相机的名称,引入到中国后名字就变成了佳能100d。没错,就是那款女生专属的,也是佳能现在唯一的一款白色的单反相机,同时也是佳能全系列里体积最小的单反相机。  但遗憾的是胶片相机的kiss只有黑色和灰色两种颜色选择。我之所以推荐这款相机主要是它的价格很便宜,现在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100-200元左右(单机身),并且kiss属于佳能的EOS系统,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使用现在佳能数码相机EF接口的镜头,这样你也就能省下一笔购买镜头的钱。另外,kiss拥有各种智能档位和P,TV,AV,M档位以及准确的测光系统,kiss对焦点虽然只有中心点一个,但相比起需要手动对焦的相机来说,在拍人像方面已经便捷了很多。  其实我只是讲了一个佳能EOS系统中最便宜的一部相机,其他更高级一些的EOS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说1000s,30v,1n等等。对于kiss,主要推荐给一些手头比较紧张,但又想尝试一下胶片的感觉的朋友入手。  kiss的缺点呢,要说缺点肯定有很多,但价位本身就这么低,硬要挑刺当然不好。我只能说,在相机造型方面和现在佳能的数码机型没什么太大差别,用kiss拍照可能你会常常忘记自己手里拿着的是一台胶片相机。  4.佳能 Canonet GIII QL17  图片源自数字尾巴 williams24  QL17,旁轴七剑之一。用过一小段时间QL17,但我始终对旁轴相机不怎么感冒,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拍摄题材与旁轴有点格格不入吧。但QL17确实是一台不错的相机,用于拍摄人文纪实摄影再好不过。  GIII QL17是佳能QL系列不可更换镜头胶片旁轴相机的第三代产品,QL代表的是佳能自主的快速装片系统英文缩写,镜头是一颗40mm1.7的定焦镜头。快门系统采用镜间快门,速度为1/4—1/500秒。  QL17采用的是双向重合的黄斑对焦,如果你是新手的话才开始使用可能会不习惯,特别是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拍摄,很难对上焦。另外,QL17也是全金属机身,厚重的感觉可能是男生想要的,但女生嘛,就不好说了。  QL17成色不错的,现在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700-900左右。  5.理光发条半格相机  如果你不是资格的摄影发烧友,玩胶片也是途个新鲜,不在乎成像质量,又不愿意支付太多昂贵的胶卷和冲洗费用的话,那么我推荐你买一台理光的发条半格相机。  这台相机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一般135相机一卷胶片最多也就拍36,37张,但这台相机的底片大小仅为一般135相机的一半。简单的说来就是这台相机一卷胶片可以拍出72张左右的照片出来。另外,这台相机的快门需要上发条才能拍摄,这点和外面的妖艳货色完全不一样~~  现在这款相机价格很实惠,成色稍微好一点的在400-600左右。  二.120相机  1.美能达AUTOCORD  美能达的这款相机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抗衡禄来在双反中的霸主地位才得以研发生产的。说是为了抗衡,其实美能达当年就是模仿的禄来的双反相机。但它并没有一味的抄袭,在很多局部上做出了不错的改进和创新,比方说,这台相机采用了倒装胶片方式,胶片装在上面从上往下过片,过片路径上不会有折角,这就使过片后长期搁置,下一张胶片也不会起皱而影响画质。另外,autocord的过片摇柄不需整体翻折收纳,方便性超过禄来的折叠式摇柄。 autocord的制作工艺相当精细,不论是镜头的整体素质还是机械的精密程度上,都是值得你拿来把玩的。  这台相机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稍微会有点区别,二手市场的售价大概在不等。  2.mamiya c330  Mamiya C330 属于6×6画幅,但也支持120与220底片,并且它是双反领域里难得一见的可换镜头的相机,并且有八种镜头供你选择。  C330的相机功能也特别的多,例如,能更换取景屏和取景器,可以调节不同镜头之间的视差,可以拍摄220盒120两张胶片,有曝光补偿指示。Mamiya做工不错,重量方面,当你加上镜头整个相机大概在1.6kg左右,不如前面提到的美能达autocord轻巧,好吧,只是相对而言,autocord也不轻。  在做工方面,个人感觉还是autocord更加精致一些,但c330也不差。  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不等,关键看你选择什么镜头了。  3.海鸥4A,4B  如果你并没有多少预算投入到相机里面,但又想尝试一下双反的拍照感觉的话,海鸥的4A,4B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做为曾经中国相机品牌的佼佼者,海鸥跟国内的一些相机厂商比较相机品质会更好一些,但跟国外的一些大厂相比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4A和4B的差别在于: 4A的过卷和上弦是自动同步,自动计数;而4B呢,则需要你自己手动先过卷再后上弦,如果你忘了过卷的话,在同一胶片上多次曝光,就会造成重复曝光。但有时候你的确需要重曝效果的话,那就很便利。4A因为是全金属机身,需要的材料和资金更多,4B在很多元件上都是塑料的,生产成本更低廉,而使用寿命也更短些。4A和4B都用的120胶片,但4B可以拍6x6和6x4.5两种画幅的照片。  如果你要选择入手4A或者4B的话,我主推4A,虽然价格方面会贵一点,但使用寿命会更长一些,并且自己不用在拍照的时候担心有没有忘记过卷的问题。另外,4A和4B据我所知他们所搭载的镜头都是柯克镜头,这款镜头如果光圈开的很大的话,画面会很肉,所以尽量在拍摄时使用较小的光圈。  4A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800-1000左右;4B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500-800左右。  4.宾得67  图片源自于网络  这款相机真的是相机中的“坦克”,光是机身重量就有1810g,再配上镜头。不过这款相机我挺推荐女性用户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相机既能拍照,还能防身,遇到歹徒直接拿起宾得67砸过去就行了~~  好,我们继续聊正题。一般的120胶片相机可以拍摄6x6格式的照片12张,但宾得67是6x7的画幅,也就只能拍摄8张,虽然单张照片价格算下来很贵(一张6x6画幅的成本加上冲洗,运费大概在5块左右),但照片的质量相比普通120相机拍摄到的却有一个不小的提升。这款相机也被称作“日本国民相机”,著名的摄影师滨田英明,荒木经惟,川内伦子等都是其用户之一。  67既可以像普通单反一样用普通的五棱镜取景器观察取景,也可以用腰平取景器取景,这一点我觉得特别的方便,无论你是选择低角度构图还是高角度构图,67都能让你游刃有余。有人说67在拍摄时反光板震动很厉害,但我觉得还好吧,也没有太严重的问题。另外,还是强调一下67的重量,出门旅游如果你选择带一台67,再带一台数码单反的话。。。我看还是算了吧。女生就更别买这台相机了,除非你是女汉子。  三.135胶卷推荐  受数码市场的蚕食,现在胶片的种类已经很少了,常用到的胶片种类也就只有那么几种了。柯达color plus 200度  柯达color plus 200度,是我现在最常用的胶片,没有之一,柯达拍出来的照片整体上会偏暖色,特别是拍到黄颜色的东西,颜色会很好看。柯达的卷比较适合拍摄日系类的照片,还有就是适合拍摄偏暖色的夜景。  2.柯达gold200  这个卷偶尔会用一用,相比plus200它的颗粒感会更细一些,适合日系人像拍摄使用。  3.土豆卷  用土豆卷拍出来的照片红色会很好看,颜色很艳丽,价格也很亲民。  4.富士c200  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用的胶片,但它在环境较暗的时候色彩会很浓厚,我不太喜欢这种色调,所以现在用的比较少了。但用富士拍出来的绿色很好看,我比较喜欢在夏天拍草原或者有大片绿色的时候用到这款胶卷。  这款胶卷有个让我想吐槽的地方,在夜里光线比较暗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色差会特别大,而用柯达的胶片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四.120胶片推荐  120现在能推荐的胶卷。。。额。。。好像现在还在售卖的,感觉用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  1.柯达Ektar100  与柯达其他的胶卷一样,拍出来的照片黄色很好看,色调也整体偏暖。  2.富士PRO160ns  总体色调,颗粒感等等个人感觉不如柯达的 Ektar100,但在绿色方面还是有着不错的表现的,颜色也很艳丽,特别是画面中的紫色部分。  3.fomapan 100度  我很少用黑白卷拍照,120里这是唯一一款,这里也就只能说说这单独一款胶卷的使用感受,不能和其他的黑白卷做对比。 fomapan 100度 拍出来的效果不错,颗粒感细腻,价格也不是太贵,但就是冲洗时会比彩色的稍微贵几块。  五.其他配件  1.胶卷防辐射纸袋  每次出门旅行都会接受无数次上车或者登机时的安检,胶卷如果直接经过X光的扫描会对胶卷的画质产生影响,如果只是低感光度的胶卷还好点,高感光度的胶卷多扫几次可能就会废掉。而每次旅行的时候行李又会很多,不可能每次都有心思把胶卷自己手里拿着不过X光。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买一个防辐射纸袋,网上的价格10元到一两百的不等。如果你常使用的胶卷感光度比较高出门旅行次数比较多的话,建议购买一个贵点的;如果常用的胶卷感光度比较低,出门旅行次数也比较少的话,建议购买个便宜点的就行了,平时尽量不让胶卷过X光。  2.胶卷引片器  如果你一卷胶片还没有拍完,但又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把胶片取出来,放入另外一个相机里。而往往我们取出胶片时,胶片会完全进入暗盒里面,这个时候为了把胶卷牵引出来,就需要用到胶卷引片器了。这个小东西有十来块国产的,也有五六十块进口的。不过嘛,我向来都是自己用两张名片DIY制作一个引片器的。具体方法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Powered by他是日本最炙手可热的新锐摄影师,用胶片相机长期霸屏杂志封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冬日昏沉的气氛里我们需要一点真实发光的暖意让大脑醒来,除了暖气和热汤,也许你还可以选择翻开奥山由之的写真集,从照片里迸发出的热量与活力,会让你忘记此刻还身处冬天。         还记得去年夏天的日本宝矿力的平面广告吗?因为捕捉了高中生们纯粹明亮且朝气十足的动态瞬间而成为热门话题。      宝矿力的夏季广告正是由奥山由之操刀,捕捉了一片飞扬蓝色里面跃动的少年少女,青春在画面里明晃晃又动人,而奥山由之,正是使用胶卷相机拍摄了他的所有作品。      奥山由之操刀的宝矿力广告  奥山像是一个夏日与青春的见证人。他的作品比起凝固的姿态,更像是在一连串的映像里截出一个晃动暧昧的瞬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也许这才是每个人记忆的忠实呈现,没有具体的形状,只有光线与色彩鲜明。  奥山由之是谁    写真家奥山由之  现年25岁的奥山由之毕业于庆应大学,是如今摄影界最炙手可热的年轻写真家和广告导演,宝矿力、adidas、nico and...、zoff眼镜等等年轻的品牌,都喜欢找他拍摄平面广告。    为nico and...拍摄的大片  Lumine、LOFT、Parco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百货更是一换季就迫不及待地挂出他拍的广告大片。    为Lumine Shinjuku拍摄的大片  而随手在书店拿起一本时尚文化杂志——不管是《Ginza》还是《Switch》,封面都有可能出自奥山由之之手。    为《装苑》杂志拍摄高畑充希的封面    为《Ginza》杂志拍摄的封面    为《Switch》杂志拍摄的封面  喏,他还操刀过一个你们都喜欢的lululun面膜和GU的秋冬广告的广告,酷到没朋友。  lululun面膜广告  GU 2017秋冬广告  他的作品总是活泼明亮,质感粗砺却鲜艳坦诚,有人将之称为“年轻的力量”。    为《Ginza》杂志拍摄模特Serena Motola    奥山由之拍摄的小松菜奈  如何成为奥山由之  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对映像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画分镜镜头开始使用单眼相机拍摄风景,从中体会到了摄影与影片截然不同的乐趣。    “电影是描述点与点之间的线,而摄影则是点的表现,不让人看到太多信息,正是写真的魅力所在。“—— 奥山由之  没有言语也没有声音的“瞬间”有着无法表达的醍醐味,令他沉迷其间并一发不可收拾。在二十岁时就获得了被称为“写真家登龙门“的新世纪写真大奖。    没想到的是,这位广告界的宠儿,最开始的工作是通过毛遂自荐获得的。为日本潮牌ANREALAGE拍摄时尚大片的工作机会,就是他自己带着作品找到了品牌设计师谈下来的。  而当年引起话题度的kururi乐队的十周年大碟《坩锅的电压》的封面写真和幕后记录,也是他自己写信给kururi的事务所获得了拍摄机会。    《坩锅的电压》的封面写真  奥山笑说自己虽然平时非常怕生,但这种时候会爆发出惊人的行动力。虽然经常拍摄各种时尚大片,但奥山却不喜欢在摄影棚里进行摄影。    奥山由之拍摄的中条彩未  他更关注的是每件事的“背面”,比如纪录片、电影的拍摄幕后,他觉得事物的本质只有在这种“背面”才能显现出来——而那正是他所想要纳入镜头的东西。      奥山由之用宝丽来拍摄的  二階堂ふみ、広瀬すず、有村架純  “一个时尚发布会,也许走秀只有15分钟,但其中的概念却要经过半年的深思熟虑。当然秀上会呈现出美感,但投入其中的热情与诚意,只有在准备期的半年中才能看见。  所以会非常想要拍摄这一部分不是吗。比起完成形态的美,我觉得那种带着痛苦煎熬的状态才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奥山由之的相机  奥山由之的使用说明书  奥山作品的魅力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他所使用的胶卷相机。他从未使用过数码相机拍摄过作品,而说到对于胶卷相机的热爱,他形容说,“若有哪天没有按胶卷快门,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除了胶卷相机,奥山还有其他15只各式各样的傻瓜相机、宝丽来等,运用于各种他需要的场合。              奥山由之的私人作品集《Bacon Ice Cream》  问及使用胶卷而非数码相机的原因,他说最大的理由是拍摄照片时残留在胶卷上的温度,能够减轻“写真”这个动作的仪式感。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洗出的胶卷照片,最能贴近观看者的感受。         奥山由之为Never Young Beach乐队拍摄的宣传片  照片是由很少数的要素构成的,没有语言和声音,也无法传达出气息,因此观看者的感受会影响照片的最终成像,而他想要郑重对待“观者的感受”。  奥山说,如果眼睛能变成相机,就真是再好不过了。眼睛才是最绝妙的风景与光影捕捉器。         奥山由之的个人摄影作品  但照片里所蕴含的感情,也许才是他被人们共鸣和认可的所在。  那些难以捉摸的、在空气中颤动的情感,并不常暴露于人前也不值得诉说的情思,都被浓缩在一张照片里,奥山将之形容为“能长久残留于人们心中的,绝妙的违和感。”    奥山由之说,“我想做那个时常触碰人们心中琴弦,并将那个瞬间记录下来的人。”你有没有想过,拍下一张照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卷相机入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