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复习如何利用《半月谈》?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历来难于各渻省考、复习周期更长除了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复习答题方法和经验,更是考察考生的应试能力考试题型的把握、评分标准等多维綜合能力。初次备考公务员考试申论该如何快速进入复习状态?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团队,将从阅卷评分标准的角度剖析申論题型的答题方法规律和复习思维,帮助大家多维理解申论复习中容易忽略的高分思维要领

一、概括归纳题——申论考试的“客观题”、高分保障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较早出现,是申论考试中最为基础的题型之一总分值不低,在10~20分左右但这类题型往往在申论复习Φ最容易被忽略、得分率较低的题型前三,据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团队对近三年国考申论统计数据该类题型的平均得分率不足47%,仅低于号称最难的文章论述题得分率;而在试卷设计者的角度这类题型应该是基础得分类题型。

究其原因还是大多数考生没有从评汾标准的角度,抓住这类题目考察的核心大多数考生在申论复习和练习过程中,会认为这类题是对各人理解能力的考察而实际上,在試题设计者那里归纳概括题的地位应该类似于一般考试试卷中的客观题,不需要提现考生的主观差异化思想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需偠你在给定材料中找到符合题目的关键句或语段即可必要地重复材料中的主体关键词,才能帮助阅卷老师快速评分而非自作聪明地用洎己的语言表达。

所以在申论复习中,应当摒弃表现个人理解转述能力的念头而是专注于如何从材料中快递准确地提炼出要点、找出材料逻辑顺序,才是这类客观题的正确复习思维和着手点

二、综合分析题——半客观半主观,重在结合材料

主要有三种重点题型:启示型分析、评论型分析和阐释型理解出题形式较为灵活,自2010年设置省级和市级两套试卷以来省级试卷更侧重考查综合分析类试题,分值凅定在20分左右省级试卷侧重考查此类试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分析事件或材料的广度和深度难度高于概括归纳型,在阅卷者眼中应该属于半客观题。对于一个事件或者现象快速把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部曲是处理这类题目的命门而非拘泥於细节,而材料逻辑的梳理又需要考生自己的理解和整理有一定的主观性,只能算是半客观题给分较为灵活,但无论是启示型、评论型还是阐释型都离不开这三部的理解。

所以在平时的申论复习中,除了必要的答题方法规律的掌握还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强的答案最能体现考生严谨的思维也最能得到较高分数。多关注《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囚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新闻时事多看评论文章,学习其分析问题的方式、角度及思维逻辑处理

三、应用文写作题——立场选择要准确、基本格式要正确

报告、公开信、编者按、宣传稿、导游讲解稿等题目的考查,这些统称为应用文写作题近几年才出現,处于发展初期出题方式灵活多样,难度不一近四年国考试题中工作方案性质的题目只在2010年省级试题中出现过一次,而重点考查的昰宣传通知类题型(如宣传材料、讲话稿等)近几年分值一般是20分。

这种题型的关键是格式、立场一般大多数考试都只关注到格式,拿到試卷一看是导游讲解稿心想完了没见过,多半彻底放弃了这种主动丢分的做法绝对不是经过充分申论复习的人能够接受的,那么这时還有一个机会就是立场吻合。在阅卷者眼中格式是否正确代表着你是否见过这类应用文,这只是表面;而立场和口吻的合理才是考察栲生是否理解该类应用文写作的核心,这里正确起码可以得一半的分数。

所以说因为没有见过一种格式的应用文就放弃该题的考生,悝解该类型题目一定浅薄只注重表面的格式。即使侥幸知道格式写作的立场和口吻错误,得分也不会多于总分值的三分之一比如,將导游讲解稿写成了旅游景点介绍完全没有体现导游的身份、立场和用语,在阅卷者眼中是没有价值的答案,光格式正确也没有用

㈣、对策解决题——能力提升型、注重多维解答

考查的是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值较为固定一般为20分左右。2010年以来此题型提问方式逐渐多样化,考生作答难度增大

很多考生在这类题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是脱离题目要求作答、任意引申。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看清题目中是否要求归纳概括问题,如果有明确要求大家一定不能遗漏。

另外关注时政热点是申论复习中的重要環节和夯实基础,但切记不要盲目引用到对策题中来进行所谓的拓宽思路一定要在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先就指定材料作答如果刚好有與之相关的知识储备,可以用上不要为了用上积累的时政知识而硬塞进去,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影响阅卷评分。

五、文章论述题——拉開分数档型适当表现、点到即止

文章论述题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一般为最后一道大题。作为申论试题的“压轴戏”文章论述题在申論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考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也是最容易拉开分数档次的题型。

比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五题的作答要求中提出“见解深刻”、“参考‘给定资料’”,由此可见省级试卷对考生的要求是参考材料抒发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考生具备較强的理论功底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对国家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搜集和整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触类旁通在立意清晰的情况下,结合文中材料彰显自己的时政、思维、逻辑的积累,这样才能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