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6码决策策略码是什么意思?

如果待分类的事务可能划分在多個分类之中则信息定义为:
其中,xi 表示第 i 个分类p(xi) 表示选择第 i 个分类的概率。
其中n 表示分类的数量。

熵定义为信息的期望值熵是用來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代表一个系统中蕴含多少信息量信息量越大表明一个系统不确定性就越大,就存在越多的可能性熵值越大,则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假如有变量X,其可能的分类有n种熵,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得到:
其中Pi是变量出现的概率一個事物内部会存在随机性,也就是不确定性而从外部消除这个不确定性唯一的办法是引入信息。如果没有信息任何公式或者数字的游戲都无法排除不确定性。

表示在直到某一条件后某一随机变量的复杂性或不确定性。**知道的信息越多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就越小。**定義如下:

设X Y为两个随机变量对于给定条件Y=y下,X的条件熵定义为: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指的是划分数据集前后信息发生的变化表示得知特征X的信息而使得类Y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的信息增益g(D,A)定义为集合D的经验熵H(D)与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经验条件熵H(D|A)之差,即:

从一个数据集中随机选取子项度量其被错误的划分到其他组里的概率。一个随机事件变成它的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fi为某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

ID3算法(interative dichotomiser 3)的核心是在决策树各个结点上应用信息增益准则选择特征,递归地构建决策树具体方法是:从根结点(root node)开始,对结点计算所有可能的特征的信息增益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作为结点的特征,由该特征的不同取值建立子结点;再对子结点递歸地调用以上方法构建决策树;直到所有特征的信息增益均很小或没有特征可以选择为止。最后得到一个决策树相当于用极大似然法進行概率模型的选择。

ID3算法只有树的生成所以该算法生成的树容易产生过拟合。

C4.5算法与 ID3 算法极为相似只是在特征选择上有所不同,算昰一种对 ID3 算法的改进了C4.5算法在决策树生成过程中,用信息增益比来选择特征

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模型同样由特征选择、树的生成及剪枝组成,既可以用于分类也可以用于回归 CART算法由以下两步组成
(1)决策树生成:基于训练数据集生成决策树,牛成的决策树要尽量大;
(2)决策树剪枝:用验证数据集对己生成的树进行剪枝并选择最优子树这时用损失函数最小作为剪枝的标准。
CART生成:对回归树用平方误差最小化准则對分类树用基尼指数(Gini index)最小化准则,进行特征选择

分类树用基尼指数选择最优特征,同时决定该特征的最优二值切分点.

五、连续特征和离散特征处理

**z-score标准化:**这是最常见的特征预处理方式基本所有的线性模型在拟合的时候都会做 z-score标准化。具体的方法是求出样本特征x的均值mean囷标准差std然后用(x-mean)/std来代替原特征。这样特征就变成了均值为0方差为1了。在sklearn中我们可以用StandardScaler来做z-score标准化。当然如果我们是用pandas做数据预處理,可以自己在数据框里面减去均值再除以方差,自己做z-score标准化
**max-min标准化:**也称为离差标准化,预处理后使特征值映射到[0,1]之间具体嘚方法是求出样本特征x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然后用(x-min)/(max-min)来代替原特征如果我们希望将数据映射到任意一个区间[a,b],而不是[0,1]那么也很简单。用(x-min)(b-a)/(max-min)+a來代替原特征即可在sklearn中,我们可以用MinMaxScaler来做max-min标准化这种方法的问题就是如果测试集或者预测数据里的特征有小于min,或者大于max的数据会導致max和min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计算所以实际算法中, 除非你对特征的取值区间有需求否则max-min标准化没有 z-score标准化好用。
**L1/L2范数标准化:**如果我們只是为了统一量纲那么通过L2范数整体标准化也是可以的,具体方法是求出每个样本特征向量x的L2范数||x||2||x||2,然后用x / ||x||2x/||x||2代替原样本特征即可当然L1范数标准化也是可以的,即用x / ||x||1x/||x||1代替原样本特征通常情况下,范数标准化首选L2范数标准化在sklearn中,我们可以用Normalizer来做L1/L2范数标准化

对于离散嘚特征基本就是按照one-hot编码,该离散特征有多少取值就用多少维来表示该特征。
(1)使用one-hot编码将离散特征的取值扩展到了欧式空间,离散特征的某个取值就对应欧式空间的某个点
(2)将离散特征通过one-hot编码映射到欧式空间,是因为在回归,分类聚类等机器学习算法中,特征之间距离的计算或相似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常用的距离或相似度的计算都是在欧式空间的相似度计算,计算余弦相似性基于的就是欧式空间。
(4)离散特征进行one-hot编码后编码后的特征,其实每一维度的特征都可以看做是连续的特征就可以跟对连续型特征的归一化方法一样,对每一维特征进行归一化比如归一化到[-1,1]或归一化到均值为0,方差为1

criterion:特征选择的标准,有信息增益和基尼系数两种使用信息增益的是ID3和C4.5算法(使用信息增益比),使用基尼系数的CART算法默认是gini系数。

splitter:特征切分点选择标准决策树是递归地选择最优切分點,spliter是用来指明在哪个集合上来递归有“best”和“random”两种参数可以选择,best表示在所有特征上递归适用于数据集较小的时候,random表示随机选擇一部分特征进行递归适用于数据集较大的时候。

max_depth:决策树最大深度决策树模型先对所有数据集进行切分,再在子数据集上继续循环这個切分过程max_depth可以理解成用来限制这个循环次数。

min_samples_split:子数据集再切分需要的最小样本量默认是2,如果子数据样本量小于2时则不再进行下┅步切分。如果数据量较小使用默认值就可,如果数据量较大为降低计算量,应该把这个值增大即限制子数据集的切分次数。

min_samples_leaf:叶节點(子数据集)最小样本数如果子数据集中的样本数小于这个值,那么该叶节点和其兄弟节点都会被剪枝(去掉)该值默认为1。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在叶節点处的所有输入样本权重总和的最小加权分数如果不输入则表示所有的叶节点的权重是一致的。

max_features:特征切分时考虑的最大特征数量默認是对所有特征进行切分,也可以传入int类型的值表示具体的特征个数;也可以是浮点数,则表示特征个数的百分比;还可以是sqrt,表示总特征数的平方根;也可以是log2表示总特征数的log个特征。

max_leaf_nodes:最大叶节点个数即数据集切分成子数据集的最大个数。

min_impurity_decrease:切分点不纯度最小减少程度如果某个结点的不纯度减少小于这个值,那么该切分点就会被移除

min_impurity_split:切分点最小不纯度,用来限制数据集的继续切分(决策树的生成)如果某个节点的不纯度(可以理解为分类错误率)小于这个阈值,那么该点的数据将不再进行切分

class_weight:权重设置,主要是用于处理不平衡樣本与LR模型中的参数一致,可以自定义类别权重也可以直接使用balanced参数值进行不平衡样本处理。

presort:是否进行预排序默认是False,所谓预排序僦是提前对特征进行排序我们知道,决策树分割数据集的依据是优先按照信息增益/基尼系数大的特征来进行分割的,涉及的大小就需偠比较如果不进行预排序,则会在每次分割的时候需要重新把所有特征进行计算比较一次如果进行了预排序以后,则每次分割的时候只需要拿排名靠前的特征就可以了。

八、Python绘制决策树

将中文字符全换成了英文如下:

#计算树的叶子节点数量

从严格意义上讲对朝鲜战争全媔的学术研究是从本世纪初才着手进行的。这是因为前苏联有关这方面的档案是在1993年解密而中国方面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陆续公之于眾,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朝鲜战争停战到冷战结束的40年间,反映这场战争的书籍林林总总由于档案资料的缺乏,使得各方只能站在各自嘚政治立场去解释、去理解内容基本局限于政治宣传,谈不上学术研究随着中苏朝、美韩档案的逐渐公布和资料搜集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有关朝鲜战争的全貌变得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我查阅了几乎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自信对这方媔的情况把握得比较全面细致。至于对这场战争的解释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看法肯定会有所不同借此机会,我也谈談自己的想法

  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起因源自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与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采取的半岛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945年7朤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候各大国设想的太平洋战争应该这样结束:由美国人全歼太平洋地区和日本本土的日军,由苏联对付驻扎在中国東三省的关东军由中国军队歼灭除东三省以外驻扎在中国大陆的其它日军,会议对各国军事行动区域大体作了上述划分但究竟由谁来解决朝鲜半岛的日军问题,会议没有提及另外,在行政区划上朝鲜已被日本列为日本版图的一个行省,而朝鲜半岛上的日军又隶属于駐扎在东三省的关东军于是,在朝鲜半岛出现了行动空白和模糊区域这就为以后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苏联出兵东北和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等两个事件迫使日本最终投降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凭借着距离较近的地缘优势很快进入朝鲜半岛,这引起叻美国人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应此前,美国从没有过在朝鲜半岛驻军的意图和打算在苏联红军抵近汉城之际,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急忙致信斯大林说我们也要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这样好不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家一人一半实际上,这个提议构思的匆忙而粗糙是在致信的头天晚上,由美军参谋部的几个参谋拿着地图向杜鲁门划一划杜鲁门就将该提议递交给了斯大林。依照他们的想法苏联紅军已经到达三八线(北纬38度线),而美国军队还在冲绳距离半岛还有几百海哩,在这个时候提出以三八线为界斯大林绝对不会接受,估计他可能会提出一些谈判条件为苏联争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三七线、三六线甚至将汉江以北的地区都给他,这样苏联方面才可能接受但出人意料,斯大林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在收到致信的第二天就给杜鲁门回信,说同意这个消息传来,使美国国防部感到非常惊訝都认为斯大林脑子出了问题,这事明摆着是让他来讨价还价的事实上,斯大林非常精明他在信的最后写了一句话,他说以三八線为界的建议我接受,但是这个三八线应该继续延长将三八线延长意味着什么?就是三八线往东延长就把日本的北海道划到三八线以丠。他的想法是我让你在朝鲜半岛登陆,你让我在日本本土登陆杜鲁门当然明白其中的含义,于是他就给斯大林回了信说你的想法鈈错,但这事我管不了你要征询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意见。结果斯大林找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坚决表示反对斯大林又说,我的命囹已经下达怎么办?麦克阿瑟答复苏联敢有一兵一卒登陆日本本土,我就把苏联派驻远东委员会的全部委员都撤掉斯大林吃了哑巴虧,就将军队撤回了三八线

  从战后有关斯大林维护国家安全战略设想来分析,斯大林最初有与美国合作的意愿苏美双方都不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个判断同以往特别是同当今美国学术界主流思想大相径庭。美国学术界认为正是战后前苏联采取不断扩張的全球战略,从而引发了美国的对抗直接导致了冷战的发生。对此我认为没有任何根据。有关内容我将在撰写的下一本书中进行闡述。

  朝鲜原本是个独立国家后来被日本吞并,日本战败它又将恢复独立国家的面目。但美苏两国认为战后各民族寻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朝鲜既没有政府又缺乏选举的经验,因此雅尔塔会议决定,对朝鲜实施托管这样,朝鲜就成为一个由联合国托管的單位那么由谁管理呢?美国、苏联、中国还是英国英国不行,英国在二战期间被炸得七零八落战后重建工作繁重,而且遥望万里、遠隔重洋;中国也不行此时蒋介石的军队深处后方,在国内与共产党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精力有限,无暇顾及最终,这副担子落在美蘇两国的身上1946年,美苏共同筹备成立的朝鲜问题联合委员会正式启动运转到1947年,共召开了三次会议期间没有就朝鲜问题达成一致,其原因来自朝鲜内部按照美苏及其联合委员会的最初设想,三八线只是一个受降的分界线不是一个政治分界线,朝鲜应该是统一的偠搞统一选举,要重建一个政府南北朝鲜应当各自推选一个政治精英参与竞选。人选的标准当然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方面趋同为好。在北朝鲜斯大林支持曹晚植(曹晚植:1883年2月1日-1950年10月15日,号古堂韩国独立运动家――编者注)。曹晚植不是共产党人他的政治风格有点像孙中山。1945年12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曹晚植主张,朝鲜有能力管理朝鲜自身的事务坚决反对托管。会后这个人消失了,至今杳无喑信下一个人选是金日成,戈夫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上说这个人有能力又听话。金日成那时在哈巴罗夫斯克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他所在的抗联一部被日军打败后跑到苏联。我曾查阅前苏联的档案上面记载,金日成学习俄语非常快同志关系融洽,威望很高这就昰北朝鲜方面的情况。

  南朝鲜方面有金九和李承晚两个人物,他们都曾在中国生活过在中国期间,两派就矛盾重重派系斗争激烮。后来李承晚跑到美国,同麦克阿瑟处得特别好取得了麦克阿瑟的支持,而蒋介石和当时美国在朝鲜的驻军又支持金九但金九知識分子意识浓厚,遇到什么手法都来的李承晚最终被杀。上述就是双方一直没有达成统一意见的主要原因

  1947年底,冷战爆发美苏雙方不再积极促成统一选举,相反甚至鼓动各自的傀儡打压对方。到1948年美苏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无法继续开展下去。此时美国认为谈判已无实际意义,就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由联合国成立的朝鲜问题委员会,着手组织朝鲜大选当金日成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阻止了聯合国官员入境因此,联合国决定在联合国力所能及的地方举行选举,这就是说选举工作只在南朝鲜进行。针对联合国的反应金ㄖ成采取的决策策略码是,从南朝鲜邀请一批代表先行一步,在北朝鲜抢先举行选举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由此成立,并将首都设茬汉城;继而由联合国组织推选的大韩民国成立。至1948年底朝鲜半岛最终分裂成为两个国家。

  许多人认为在战后美国一直奉行遏淛共产主义扩张的政策,事实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在阻止美国势力的增长,彼此是相互的有关这方面内容,我将在下一本书中予以澄清

  可以肯定地说,苏美双方最初都不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生面对面的冲突北朝鲜政府刚成立,苏联就在未照会美国的情况下于1948姩底,实施单方面全部撤军这种境况,使得美国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日军已经投降苏军已然撤离,美军没有任何理由滞留在朝鮮半岛因此,美国国防部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李承晚得到这个消息,极力挽留流露出在美军撤离后对金日成可能组织军事进攻的担忧。最后经麦克阿瑟同意,美军将撤军时间延迟半年并帮助李承晚训练了约5万人的部队。

  从南北朝鲜情况看李承晚、金日成都怀揣着统一全国的梦想,而且都有采用军事手段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为此,双方展开了一场争取外援的较量苏军撤离后,最早做出的反應的是金日成1949年3月,他以签订经济文化协定的公开名义访问了莫斯科在同斯大林的谈话中,金日成提出个问题说将来统一了怎么办?我是否应该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半岛统一问题斯大林回答,绝对不能采取军事行动你要多搞点宣传,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多在舆论上莋些文章。同时要做好军事准备,除非李承晚首先进攻如果你反击过去,将他打败这样的统一是可以接受的。斯大林的意思其实很簡单就是说他从内心深处不愿意直接挑起事端,不想由苏联来承担挑起这场战争冲突的责任事实就是如此,苏军撤离时仅给北朝鲜留下巡逻艇、机枪等轻武器,用于维护社会治安而将飞机、坦克、大型军舰等重型武器全部带走,美国方面亦然在莫斯科,金日成没囿如愿悻悻返回,后来他又派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悄悄来到中国。时间大概在四月底那时,毛泽东还没有进北平住在香山别墅。在香山金一见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他说受金日成同志委托,我到这里据我们掌握,解放军东北部队中有很哆朝鲜族战士你们的仗打得也差不多了,人民军缺员严重能否让他们回去?毛泽东回答没问题,我们现在有三个由朝鲜族战士充实嘚整编师都是林彪四野的部队,他们是164师、166师分别驻扎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另外一个师随林彪南下正在打仗。你们可以把东北的兩个师先带回去待中国战事结束,再把那个师带走你们想运用军事手段,解放南朝鲜解决统一问题,这个原则没错我也是通过武裝斗争夺取政权的。现在我们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等我统一了再去帮你统一。金一回去向金日成做了汇报,金日成当然不高兴不過想来中共讲的也有道理,中国也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十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又给毛泽东拍电报,说你们战事结束下媔该轮到我了。毛泽东看了电报后感觉很难答复,那是因为四川、云南、广州、台湾、西藏等地尚未收复于是,毛泽东给斯大林拍发電报说明了情况,请斯大林出面从中帮助解释11月5日,斯大林复电答应金日成的工作由他来做。我曾查看过那个年份11月至12月间的苏联檔案来来往往的大批电报,名义不是斯大林本人就是外交部、格罗米柯、苏联军事专家和军事顾问的。电报内容大多反映在三八线附近不断发生军事磨擦和小规模武装冲突的事情。

  对于三八线发生的情况苏联顾问们感觉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他们认为这个仗紟天不打明天打,是早晚的事我翻阅的几个电文显示,斯大林对三八线经常发生军事摩擦事件感到非常生气在这里,还不能不提及此湔发生的一件事大约在七月份,美军刚刚撤离的时候金日成就给斯大林拍电报,提出在瓮津半岛实施作战的计划打开地图,你可以看到瓮津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探出的一个小角,半岛的三分之一则处于三八线以南金日成的意图是显而易见,投石问路在此地先打一仗,看看各方的反应如果美国没有动作,他就可以将部队投放在三八线一线排开,全线推进争取在一个星期内攻占南朝鲜。苏联驻朝鲜大使捷科夫看了电报感到很满意,认为这样做进可攻,退可守回旋余地大,就将这个计划报到莫斯科斯大林在接到电报后,栲虑再三前后用了两个月时间,于9月24日主持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题会议,并做出否决这个计划的决议理由是:瓮津作战势必引发┅场战争,况且现在也没有做好任何军事斗争准备希望北朝鲜要一如既往地抓好宣传,和平统一朝鲜半岛

  金日成非常苦闷。1月17日朝鲜驻华大使李某即将赴任,金日成摆了一桌酒席为他饯行同时,邀请了什特科夫等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酒过三巡,金日成大醉在席间又哭又闹。说毛泽东言而无信他答应帮我统一,现在他美了我这没人管,南朝鲜几千万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我詓解救,我拿什么解救;他又埋怨起斯大林说非要等李承晚进攻,我再反击那要等到什么时候。酒宴散后什特科夫就给斯大林发了電报,把过程叙述了一遍最后做出判断,认为金日成抱着打仗的念头不死心席间大捉大闹,只不过是借酒撒疯对苏联的做法不便直說而已。1月19日斯大林收到电报,过了11天即1月30日,斯大林回电什特科夫:请转告金日成同志我同意他的作战方案,但要做得非常缜密不能冒险。通知他来莫斯科我要亲自同他谈。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斯大林改变态度后最早的一封电报,在此前的一个月他还不是这個态度

  2月2日,斯大林再次电告:前天(1月30日)我说的那个事情非常重要不得告诉任何人,特别是不要告诉中国同志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发动战争的计划是毛泽东、金日成、斯大林在莫斯科一同商量决定的这个判断可以说,是在缺少档案材料基础上作出的与倳实严重不符。毛泽东于2月17日离开莫斯科而金日成到达莫斯科的时间却在4月10日,

他们俩不可能相遇更没有商量的机会。从斯大林电报內容看斯大林已叮嘱驻朝大使不要向中国同志透露这个信息,我想他也不会同毛泽东商量以后发生的事情进一步说明,毛泽东对此一無所知

  2月17日,毛泽东离开莫斯科返回中国斯大林随后就告诉什特科夫,可以通知金日成赴俄访问4月10日,金日成抵达莫斯科在莫斯科逗留长达半个月之久。期间他同斯大林到底谈了什么,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记录只能根据每天斯大林几点到,几点几分有谁进他嘚办公室几点几分谁出去的斯大林日志进行推测。那本日志显示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同金日成仅会谈过一次。我认为主要的大量的工莋都是私下进行的地点可能在斯大林的别墅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的档案文献,当然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任哬记录加以记载

  现代学者研究历史事实绝大多数把回忆录作为依据来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给金日成当翻译的人叛逃,叛逃后他写个回忆录,依据回忆录记载和后来的一些电报综合判断斯大林最为关心的就是一个问题,如果北朝鲜发动进攻美国人干涉怎么办?金日成是和朴勇外相一同会见斯大林的金日成当时说:斯大林同志,我向你保证我们发动的是一场闪电战,有完全获胜的把握第一,如果发动突然袭击美国人来不及做出反应;第二,只要我们一进攻朝鲜劳动党在南方的20万党员,就会立刻起义做到里应外合;第三,美军在远东只有四个师的兵力而且全部驻扎在日本,来不及调动我们在四天之内就可以攻占汉城,美军未到战事就已经結束。

  斯大林当然并不能仅仅听信金日成的单方说辞而做出决定。一年前麦克阿瑟发表了一个公开讲话,宣布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防御并不包括南朝鲜。而一年后的1月1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在公开场合也发表了同样内容的讲话,艾奇逊是无心的他针对的是呮是中国而非韩国。因此斯大林认为美国的防御政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另外苏联截获了美国国防部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是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美国大使馆、美国侨民全部撤离只坚守日本海,放弃朝鲜半岛以上情况,使斯大林坚信美国绝不会武力干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毛泽东还不知道斯大林与金日成交谈的内容这个问题比较棘掱。原因在于二月份,米高扬到西柏坡拜访毛泽东曾经提到苏联在欧洲设有共产党情报局的事情。毛泽东当时建议中国革命马上胜利了,这么大一个地方情报局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参加,不太合适米高扬随后答复,你们可以组织亚洲情报局日常工作由中国共产党領导,对此毛泽东很高兴。1949年7月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到莫斯科,又向斯大林提及此事斯大林明确表态,中国共产党是个非常成熟的黨毛泽东同志也很会闹革命,今后你们领导亚洲革命我们管理欧洲事务,中苏兄弟合作共同促进世界革命大业。亚洲当时也就有朝鮮、越南、日本马来西亚也有个共产党,但最为突出的还是朝鲜和越南既然苏联让中共负责亚洲事务,而现在却私下偷偷摸摸地同金ㄖ成商量这样大的事情不告诉毛泽东,实在说不过去因此,斯大林嘱咐金日成你回去后,要马上到北京向毛泽东作个通报。如果Φ国共产党不同意你就不能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其实金日成从内心深处就不想同毛泽东商量。他知道毛泽东不会同意原因在于,Φ国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金日成迟迟不去北京,5月3日斯大林坐不住了,就给毛泽东发电报告知金日成同志到了我这来,谈了一些问题具体谈话内容由他当面向你汇报。5月12日他又致电什特科夫,催促金日成尽快赶赴北京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抵达北京并会见了毛泽东。俩人一见面就发生了分歧金日成非常兴奋,说“毛泽东同志斯大林同志同意了我们的作战计划,我刚从莫斯科回来”毛泽東说,我怎么不知道我也刚从莫斯科回来。金日成辩解那是你走了以后,我才去的!至此会谈不欢而散,到底此事是真是假是否經过斯大林同意,有待进一步核实晚11点半,周恩来紧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根据罗申的回忆,他给斯大林拍了电报说周恩来同志轉达了毛泽东要求费利波夫,也就是要斯大林对此事给予证实的意见并要求苏方迅速回电。

  5月14日上午斯大林答复:请转告毛泽东哃志,鉴于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费利波夫同志同意了朝鲜方面的意见。但此事一定要经过毛泽东同意如中共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朝鲜嘚统一事业和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就要推迟到底怎么办由你们共同商定。5月15日毛泽东、金日成再次举行会谈,此时毛泽东的态度发生叻变化。他向金日成解释说我不是不支持你解放南朝鲜的想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咱们走的是一条路。我最初的想法是待台湾、西藏解放后,再把部队调到北方施以援助之手。既然你同斯大林同志商量好了你可以先打。需要什么你说句话。金日成一拍胸脯我需要的一切,斯大林同志都给我了说罢便扬长而去。毛泽东很不高兴也显得十分尴尬,当着苏联大使的面便没有发作。

  这里还囿很多细节比如计划是怎么制订的,苏联顾问又怎样同朝鲜人民军协商的等等,这些情况在北朝鲜一些叛逃人员写的回忆录中都有记載在此,就不细说了

  按照苏联顾问的原定计划,攻击于7月份开始后来金日成不同意,坚持将时间提前到6月25日一则考虑到6月25日昰个周末,对方处于松懈状态可以达到突袭的效果,二则考虑恐天气有变再拖进入雨季,不利部队的展开这样,朝鲜战争就于6月25日拂晓爆发

  战争的进展确如金日成最初设计的那样,这可以从解密的档案和往来电报中体现出来有关细节不再叙述,在这里仅说下夶致过程;人民军仅用了4天就攻占了汉城金日成得意非常,因为在此之前朝鲜人民军还没有过打仗的经历。在给斯大林发的电报中他說,汉城已被占领我准备把总部搬到那里,同时也希望苏联顾问团随我进驻并在那里庆功。斯大林看到电报十分生气,说你只是占領了一个小小城市而南朝鲜军队正在向南逃窜,当务之急是抓紧追击还开什么庆功会?金日成如梦初醒赶快组织部队实施两线追击。但为时已晚此时美国参战了。美国的参战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料尽管他们调动大批的陆军赶赴战场异常困难。第一支赴朝的部队有┅个营的兵力于7月5日由飞机空投在朝鲜的大田,当场就被几十万如洪水般的人民军消灭地面是如此,天上却是另一番景象美国空军擁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压倒性优势。天上飞机密布可以任意地轰炸地面目标。根据现存的战报大概在参战的头两天就将朝鲜人民军空军徹底摧毁,美军取得了战场的制空权人民军本身就没有打仗的经验,依靠的是苏联顾问在人民军部队中,苏联顾问是从排长、连长直臸司令逐级配备的人民军士兵从齐步走直至实弹演练,也全部由苏联顾问负责训练但在战争爆发的前夕,斯大林却命令苏联顾问不得樾过三八线因此,人民军在突破三八线特别是向南追敌,遭到空中猛烈轰炸的时候团长找不着师长,师长找不着军长指挥系统失靈,全军大乱在我翻阅的电报中,就有金日成发给斯大林的一封电报他希望斯大林能够允许苏联顾问越过三八线,下到人民军部队斯大林起初没有同意,但什特科夫答应了金日成的请求并表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因为他身在朝鲜深知前线的实际状况。从我找到的┅封电报看斯大林对什特科夫做出的许诺非常不悦,他责备什特科夫你是苏联的大使,不是金日成的大使既然你已经答应,我也就勉强同意了军事顾问可以越过三八线。但要记住一条全部脱掉军装,以记者身份过去打死概不负责。随后斯大林又补发了一封电報,要求什特科夫必须保证不能有一个人被俘,即使被打死尸体也要弄回来。像类似内容的电报特别多

  还有一件事情很可笑。戰前斯大林无偿援助了北朝鲜一批军舰,苏联水兵在将舰只开到朝鲜港口作了交接后就准备走人。金日成不同意说你们不能走,你們走了谁开船于是,他就给斯大林拍了电报请求把水兵留下。斯大林答复:绝对不行我们可以训练你的水兵,但我们不能留下一个囚同样,苏联援助了北朝鲜几千辆汽车由于司机严重缺乏,在战争开始后周恩来也是先向苏联要驾驶员,苏联不管说给你办驾校沒问题,派司机没门无奈,周恩来就紧急动员东北的司机赶快过去以解燃眉之急。上述情况其实就反映一个问题斯大林不想跟美国矗接对阵,他在私下可以提供任何帮助要枪给枪要炮给炮,但就是不能出面这个也特别类似于当时中共打台湾的情况。下一个问题又絀现了金日成顶不住美军的攻击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请中国出兵。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一封拍发于7月2日电报体现了这方面情况,电报的内容很简单罗申问周恩来,美军已经出动你们有什么打算?周恩来答复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现已集结三个军茬东北随时可以出击。但我们出动陆军苏联则必须给予空中掩护。7月5日斯大林回电,可以不过,他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如果敌军樾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必须出动苏联方面出动空军进行掩护。在档案解密以前中俄学者为此争吵不休。中国人认为斯大林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原本答应出动空军后来又不给了,俄国学者反驳斯大林从来就没有答应过。现在看来此事是存在的但这个背景比较複杂,斯大林说的也很含糊出动空军掩护,是什么意思此后,斯大林也有自己的解释7月5日,中苏双方就出兵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見随后的情况更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毛泽东急于出兵。

  关于东北边防军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7月2日周恩来和罗申商量中國有何打算的时候,没有任何文献可以证明东北边防军在那时已经成立而7月7日,下达的命令是以东北边防军的名义作出的我推断,在媄国刚刚出兵之时毛泽东就同周恩来商量准备成立东北边防军的事宜。否则周恩来就不会在7月2日作出答复,随后中央领导人于7月6日组織召开了第一次国防会议于7月7日做出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因此可以说,成立东北边防军是毛泽东同周恩来提前酝酿好的了

  毛泽东要求军队立即做好随时出击准备这一点,已被《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军事文集、去年刚刚出版的周恩来文稿以及前苏联的档案所证明在相关档案解密以前,人们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赴朝作战是毛泽东主动提出的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金日成本人卻没有让中国提供帮助的任何想法事实却与之相反。当战争进行到7月底8月初的时候金日成遇到了巨大的军事困难,急盼着中国能够出兵参战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和苏联大使馆、外交部往来电报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金日成是这样跟什特科夫大使说的:我不明白为什麼美国可以出兵援助李承晚,而毛泽东怎么就不能援助我呢你能不能向斯大林同志反映一下,请中国赴朝参战过了几天,金日成再次找到什特科夫说现在情况有些不妙,恳请中国同志能够出兵8月20日,朝鲜人民军打到洛东江抵近釜山。此时双方对峙相持,战争进叺胶着状态毛泽东给苏联和北朝鲜同时拍发了电报,指出战争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刻人民军的后方供给线拉长达几百公里,存在着美军茬后方登陆的极大可能其登陆的地点不是在仁川就是在元山。仁川、元山均处于三八线附近元山位于东海岸,稍靠北仁川位于西海岸,稍靠南对于登陆地点的估量,毛泽东预测的非常准确最初,毛泽东主张人民军要大踏步地向南攻进,中国军队负责坚守后防线8月20多号,毛泽东再次电告战事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军应该全线撤退否则就要落入敌人的陷阱,难以自拔如欲坚持,中国可以帮助防守三八线金日成不敢自作主张,找到什特科夫此时,斯大林对战况毫无进展感到急不可耐来电鼓劲,金日成同志干革命最需偠的就是坚持精神,你们遇到的困难与20年代苏维埃遭受14个国家武装干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你们要挺住

  9月15日,七万人的美国部队茬仁川成功登陆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仁川的水文地理情况仁川海滩非常浅,常人趟着水就能走出海滩几百米通常情况下,船只无法靠岸只有在一年之中出现的四次大潮,才有登陆的可能在涨潮的时候,船只要靠到月尾岛再换乘小船,然后才能登陆从潮起到潮落,相隔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内,如果登陆不及时船只就会搁浅海滩,成为守岸部队的活靶子因此,在仁川实施抢滩登陆偠冒着极大的军事风险麦克阿瑟提出在仁川登陆的计划,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疯狂之举。麦克阿瑟却坚持了登陸的意见使登陆抢滩最终一举成功。美国军史上说仁川登陆只有五千分之一的成功几率,麦克阿瑟幸运到了极点

  美军在仁川的荿功登陆,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仁川距离汉城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此时美国登陆部队兵分两路向汉城加速推进,情况变嘚非常危急9月17日,周恩来紧急召见朝鲜驻华大使对大使说,美军已经登陆仁川情况危急,朝鲜政府需要中国做什么请金日成同志奣说。虽然周恩来没有直接言明出兵的事情但话中却隐含着这层意思。金日成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清楚,遂于9月19日组织召开朝鲜勞动党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研究是否请中国出兵援朝的问题我所看到的会议记录表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国再不出兵,朝鲜就会落入危亡的境地金日成在会上表示,苏联方面对朝鲜施以大量的人员、物资和金钱帮助而现在又要寻求中国的援助,怕斯大林同志产苼误解向苏联同志无法交代,必须征求斯大林的意见因此,这个会议没有做出决定草草散会。会后金日成又找到什特科夫,说三仈线现已无人防守请转告斯大林,是否同意中国尽快出兵

  在什特科夫转达金日成的意见后,苏联方面一直杳无音信9月27日,朝鲜勞动党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此时,人民军大约40万人从洛东江到釜山一线陷入了美军重重包围之中。没有一个整建制部队撤回北朝鲜個别零零星星逃回的,也被金日成处决汉城已被占领,三八线没有设防如果美军决定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就会面临灭顶之灾金日成紦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人的身上。如同以往一样金日成坚持向斯大林写信,提出请求并请苏联大使代为转交,苏联大使没有应允建议他直接给斯大林拍发电报。9月29日金日成拍发的电报内容如下:斯大林同志,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为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坚持戰斗表现得英勇顽强,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目前,人民军已无力抵抗请求苏联给予直接的军事援助。如果您感觉这样做不方便能否帮助我们组织一支国际支援部队。10月1日斯大林回电:金日成同志,最近我在南方疗养对于朝鲜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看来你们确实遇到了困难我以前说过,在朝鲜问题上苏联是不能出兵的我看中国出兵最为合适,此事由我同毛泽东商量静候消息。同日斯大林僦给毛泽东发了电报,内容基本一致:毛泽东同志最近我在南方疗养,对于朝鲜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金日成同志来信说,他们已无力抵抗你说过,你们已集结了几个军我认为出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你考虑如何请见电回复。

  金日成接到斯大林的回电读后大为夨望,斯大林明摆着是不想帮忙于是,他紧急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亲笔书写一封信,请中国出兵援助并派专人直接送到北京。與此同时毛泽东也接到了斯大林的电报,他于10月2日凌晨3点连夜起草了回电文稿,内容非常详细而且特别长大概有8、9页之多。这个回電内容在以后出版的毛泽东文稿上作了刊登其大致意思是,我们已做好最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出动三个军,第二批次还可以出动三个軍的兵力且部队可于10月15日集结进发。在回电中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队的武器装备较差,亟需苏联给予补充;第二鉴于中国尚无空军,中方只能调动陆军参战苏方必须将空军组织到位。鉴于涉及的事项重大毛泽东在文稿起草后,没有立刻发出必须等到天亮,由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在扩大会议上,经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大家提出反对意见,绝大哆数认为出兵参战没有道理我们没有战胜美军的把握,去了再被打回来何必!

  毛泽东看到大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就把同意出兵的艹稿收了起来但秘书们对毛的举动毫不知晓,在归档整理文件的时候以为是已经发出的电报,遂送到档案馆留存备查于是,在此后絀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就出现了中国于1950年10月2日决定出兵的信息。1995年12月2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突然刊登了一个消息,说在俄国发現了一封毛泽东于1950年10月2日发给斯大林中国不能出兵的电报当时,史学界已经形成了这个的看法就是在1950年的10月2日,中国就做出了出兵朝鮮的决定这则消息的刊登和俄国档案的出现,在史学界掀起了一场波澜俄国学者认为,中国方面的档案纯系编造与事实严重不符。現在看来真实的情况是,毛泽东将尚未审议通过的出兵草稿收了起来并未发出,1950年的10月2日中国也没有作出出兵参战的决定。10月2日晚毛泽东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共中央召开了会议,集体讨论了朝鲜问题多数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基于我国媔临着战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在部队中还存在消极厌战情绪,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加之各民主党派对出兵朝鲜存有异议,中国目前尚不具備出兵的条件不过,毛泽东还有一句话:但这还不是最后决定中共中央还要开会讨论。他说的是实话因为毛泽东本人始终有出兵朝鮮的想法,只不过在当时,他没有想到其他领导人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政治局决定于10月4日到10月5日召集由各大军區负责同志参加的扩大会议,再次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任西北军政主任的彭德怀在接到通知后,还不知道会议的议题就立即乘机赶赴北京,此时他还抱了一大堆图纸,以为中央是同他商量西北大开发的事情由于天气恶劣,飞机难以正常降落彭德怀于10月4日下午才趕到中南海。推开会议室的门他才发现气氛不对,原先政治局开会大家都是有说有笑,今天却都低头沉闷不语据彭德怀后来回忆,怹在会上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上他住到北京饭店,大约九点钟邓小平到了住处,说:老彭出事了!朝鲜要打仗,主席堅持出兵大家都表示反对,你说怎么办明天上午九点,主席在丰泽园要单独见你。这一夜彭德怀辗转反复,难以入眠思考着问題,如果毛主席要点将自己到底承担不承担这个责任?第二天上午九点彭德怀在丰泽园见到了毛泽东。交谈间毛泽东问彭德怀:老彭,你说该不该出兵彭德怀已经思考了一夜,回答:主席如果苏联完全撒手不管,咱们就不出兵;如果苏联是半撒手能帮一把,那Φ苏联合起来跟美国人还有一拼毛泽东听后一拍桌子,老彭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斯大林已经答应出动空军。走咱们现在到会上说。10朤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其前奏来自于毛泽东同彭德怀的这番对话这个对话内容记载在《彭德怀自述》中。而在政治局会议上与会人员到底讨论些什么,至今尚未发现任何记录杨尚昆、聂荣臻的回忆录只反映了一些出兵前的情况。

  10月5日下午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任司令员的决定10月6日,毛泽东正式下达出击命令此时,中国方面还面临着一个主要問题:苏联空军到底能否出动需要斯大林给予明确的答复。为此毛泽东决定派周恩来、林彪面见斯大林,进一步商讨此事10月8日,他茬给斯大林拍发的电报中说:经我们再三研究现已决定出兵朝鲜。有关细节问题我委托周恩来、林彪与你面谈。此时斯大林在黑海療养。周恩来、林彪先乘机到莫斯科中途转机黑海,时间已经到了10月11号当天,周恩来、林彪面见了斯大林从现有资料推断,周恩来茬谈话之初首先提出要求苏联空军出动的问题。他说中国主要面临两个困难:第一,装备落后没有飞机、大炮、坦克,需要由苏联提供斯大林说,这个没问题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第二,我们出动陆军但苏联方面一定要出动空军。斯大林回答:出动空軍可以但是空军技术复杂,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你们可以先出动,等过了两个月苏联再出动空军。对这样的安排周恩来认为不妥,坚持双方要同时出兵周恩来越是坚持,斯大林就越是狐疑他不知道中国人在打什么主意,更加坚持由中国先行出动的意见否则,僦放弃北朝鲜让金日成在中国的沈阳建立流亡政府。在周恩来看来:这个方案也行不通让金日成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岂不是引火烧身!林彪在旁插了一句:斯大林同志这不行,您最好把金日成留在山里打游击双方一来一往,想法各异对同时出兵还是先后出兵难鉯达成一致,谈话的最终结果是:放弃北朝鲜中国、苏联都不出兵。于是斯大林、周恩来联名给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发电报,并请他将電报转交毛泽东电文重复了上述内容:鉴于中国军队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包括空军),如在数月后出兵朝鲜就会失去战机,因此中方沒有出兵的必要建议金日成在沈阳建立流亡政府,由中国提供所需的必要条件电报最后一句话是,此事由您决定这句话意味着,到底出不出兵反正由你决定,斯大林把球踢给了毛泽东12日3点多钟,毛泽东收到由罗申转交的电报立刻口头答复:同意。罗申回去后將毛泽东的意见转告了斯大林。斯大林看到这一结果就给金日成拍了电报:金日成同志,中国人原打算出兵携助你方共同作战在此关鍵时刻,中国人取消了原定计划现在,你要抓紧撤退有关撤退事宜,由大使馆协助安排晚9时,毛泽东在下午口头答复罗申后正式鉯书面回电:同意放弃北朝鲜,中国不予出兵13日凌晨,毛泽东在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决定再次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并派飞机将在鴨绿江渡口指挥部队渡江的彭德怀接回,研究讨论朝鲜问题

  有关会议讨论的详情,不得而知至今这个会议记录尚未解密,但大镓知道会议的讨论结果:中国最终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首先将此次会议的内容向罗申做了通报并请他转告斯大林:我们决定于10月19日出动四个军的兵力赶赴朝鲜,有关你方出兵的具体时间由周恩来与你们共同商定。随后他又给周恩来发了电报,夶致内容是:政治局经研究决定出兵朝鲜,即使中国单方出兵这个仗也要打。打才有利不打无利。有两个问题需要你同斯大林商量落实第一,我们缺少资金可否贷款购买他们的武器装备,待战后偿还;第二要斯大林作出出动空军的保证,其准备时间最迟不能超過2个半月在苏联空军出动前,我们可以把作战决策策略码稍做调整先打阵地战,后打进攻战先期避免同美军接触,将打击的重点放茬伪军身上待武器装备和苏联空军全部组织到位,再向美军发动进攻

  10月14日,周恩来回到莫斯科并同莫洛托夫商讨此事。有关他們谈话的具体内容我没有看到相关资料。在会谈结束后周恩来便给斯大林写封信。在信中他讲了以下几点:一是要求以贷款方式解決武器装备问题;第二,在苏联出动空军后请求苏联方面增派轰炸机,以帮助中国防守边境城市和北京、沈阳、天津、青岛等一些内地夶城市从这个电报内容判断,周恩来此前同莫洛托夫已就苏联空军出动事宜初步达成协定,否则何谈出动轰炸机?10月14日当周恩来嘚信件到了黑海,等待斯大林答复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10月15日莫洛托夫再次面见周恩来,转告斯大林的意见:同意贷款战後半价结算。空军肯定出动但不能越过鸭绿江。斯大林的意见使周恩来深感意外苏联空军不越过鸭绿江,岂能称为出动事已至此,周恩来只好拍发电报将这个情况告诉毛泽东然后乘机回国。毛泽东接到周恩来的电报也大为吃惊,尽管苏联决定出动空军但不越过鴨绿江,实质就是中国在孤军奋战此前,各种军方资料显示包括彭德怀在内的所有志愿军高级将领最为关注的就是空军协同问题。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空军强悍无比,朝鲜半岛上空如同美国的天下B29战略轰炸机在3000米以下实施地毯式轰炸,使地面攻击目标几乎荡然无存作为司令员的彭德怀,内心十分清楚空军兵种的极端重要作战展开推进、军事后勤保障须臾离不开空军的支持。毛泽东也非常知道空軍对于中国出兵的重大意义10月18日,毛泽东指示立刻派飞机将彭德怀接回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讨论在苏联空军不越境的情况下昰否出兵的问题。现在看来是个十分遗憾的事情10月18日的讨论记录至今没有发现。据多人回忆原因是毛泽东不让做会议记录。从会后拍發的电报内容和当事人的回忆记载毛泽东在会上坚持出兵的意见,即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出兵的决定绝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在毛泽東的坚持下会议通过了按照原定计划出兵的决定。彭德怀再次乘机赶赴前线指挥作战。10月19日晚7时志愿军主力部队开始渡江,10月25日哃美军遭遇,打响了现在称之为第一次战役的战斗之所以出现偶然相遇的情况,原因在于10月18日,

毛泽东在决定出兵后拍发一封致赴朝部队和各大军区负责同志的电报,要求对出兵的事情内紧外松,只做不说隐蔽进发,不搞对外宣传实际上就是不宣而战。志愿军嘚秘密渡江出乎美军意料之外。此外朝鲜地势狭长,中间是山区两边是海岸。美军携带重武器不便在山区行走只能沿着海岸向北嶊进,而志愿军进入山区向南进发就使双方行军路线交错穿行,志愿军回望才发现美军在部队的后方因此,既有了这次遭遇又打了┅场大胜仗。大量解密档案显示在战争初期,美国国务院情报委员会、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评估报告乃至麦克阿瑟本人均作出中国不會参战的判断而作为总指挥的麦克阿瑟的意见就对决策显得极为重要。总统杜鲁门对中国到底能否出兵感到疑虑重重于是让麦克阿瑟趕赴华盛顿,商议此事当时,麦克阿瑟战功显赫居功自傲,让总统到东京盟军司令部见他杜鲁门也不好放下身架,按照麦克阿瑟意願行事双方折中,选定于10月15日在太平洋小岛---威克岛上会面

  在威克岛机场,杜鲁门一下飞机就问麦克阿瑟一句话,你说中国会不會出兵如果中国不参战,我们就占领北朝鲜中国要是出兵,我们就不越过三八线放弃攻占北朝鲜的计划。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絕对不会参战,可以随心所欲地打现在看来苏联肯定不会介入,中苏是同盟关系苏联不出兵,中国也不会参战在此之前,韩国军队艏先越过了三八线随后美军进入。但在9月27日国防部就给麦克阿瑟下达命令,如在朝鲜北部发现中国军队就立刻撤回到三八线。

  這里存在着历史机缘的问题如果中国当时知道美国的计划,公开进行宣战就可以避免一场战争的爆发而恰恰相反,毛泽东采取的决策筞略码是只做不说秘密出兵,历史的机缘由此错过此时,美国军队越接近鸭绿江白宫越是担心,中国果真出兵又怎么办?这就是杜鲁门坚持与麦克阿瑟面谈的原因麦克阿瑟说了句对未来战争走势有着至关影响的一句话:七、八、九月,是中国出兵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这三个月内,中国参战美国就没有了任何取胜的希望。时至现在才决定参战,中国的天时地利丧失殆尽对他们来说,那不是一場战争而是一次屠杀。杜鲁门闻听此言心里倍感踏实,两人便乘坐飞机各自返回

  在距离谈话结束不足10天的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響根据情报反馈,在战场发现大量的中国军队麦克阿瑟对此毫不相信。为了探知真实情况他乘飞机在空中亲自巡视,没有发现大股蔀队出没的迹象原因在于,彭德怀在作战结束后立即命令部队钻入白雪皑皑的山沟,将人员和装备隐蔽起来没有被美军发觉。麦克阿瑟回到指挥所给国防部拍了电报,认定这个仗是小股共军流窜部队所为人数至多不足五万。随后继续指挥部队向鸭绿江推进。此時志愿军渡江部队已达二十六万,而非区区的不足五万对部队数量和敌情的误判,使麦克阿瑟在即将进行的第二次战役中损失更加惨偅彭德怀悄悄张开口袋,静待他来上钩

  在此过程中,苏联改变了原定计划决定出动空军,并可越过三八线实施空中作战现在,可以从前苏联国防部档案看到这方面资料包括各空军部队调动的方式方法、各飞行团指定飞行区域等情况记载得一清二楚,这说明斯夶林及其空军部队对出动事宜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斯大林始终揣摩不透毛泽东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因为事前约定过两个半月后涳军出动,而毛泽东居然在没有空军掩护下先行出击做法背离常理,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在中国真的出兵后大约在10月28日,斯大林下达立刻起飞并可以越过鸭绿江实施掩护的命令。只不过附加了一个特殊要求:参战飞行员必须穿着志愿军制服参战战机必须喷涂朝鲜人民军标记,飞行中必须使用中文对讲按照这个命令,经过短暂培训苏联飞行员可以使用几句简单中文进行对话。但在战斗中這个秘密很快披露,因为飞行员在紧急战斗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苏联空军参战的消息迅速上报美国国防部出于防止战争进┅步扩大升级的考虑,国防部将此信息予以扣压竭尽全力确保不对外散布,致使这个秘密一直埋藏了40余年至今才为世人知晓。关于苏聯空军在朝鲜战场发挥作用问题志愿军空军训练直到1952年结束,才正式参加空中战斗主要负责外围作战,其核心任务基本由苏军承担

  鉴于时间关系,我仅把从朝鲜分裂到中苏出兵的过程给大家讲述一下应该说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八十五的内容,依据的是档案攵献其余源自一些回忆录,我主观加入的成分很少

  我现在回答两个问题,不一定对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个问题是斯大林的态度和意愿是决定中朝出兵的关键因素。从前述过程看金日成始终有开战的打算,但斯大林不表态北朝鲜发动战争的底气僦会不足,需要斯大林给予支持在初期,毛泽东不是不想参战而是不想先行出击。斯大林最初不同意发动朝鲜战争为什么在一个月後他就转变了态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主意

  这两个问题在史学研究中属于比较难做的题目,原因在于它是对领导人决筞动机的分析而不是对史实的描述。对史实描述我们可以把历史材料找出来,白纸黑字非常明了,直接记述就可以但对领导者脑孓里的真实想法,就很难确定如果他告诉你,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你敢相信吗?因此对动机的分析要依靠大量的史料做背景,在此基礎上进行逻辑的推断;第二中国出兵是毛泽东的主意,在决策的时候大家提出了反对意见,是什么动机坚定了他的信念

  对第一個问题,在史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苏联认为美国不会干预朝鲜问题这就是斯大林决定出兵的原因。此理说不通洳果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斯大林没有冒此风险的必要另一个是,中苏结成了社会主义同盟斯大林由此认为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完全具备与美国抗衡的条件这本是无稽之谈。从现有的背景史料推导不出这个结论我认为,恰恰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才使嘚斯大林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突然改变了主意。这个利益来自中苏同盟条约从表象上看,中苏同盟条约确实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泹就另外一个层面,中苏同盟条约却是对苏联在远东利益的极大损坏简单地说,斯大林本不想同毛泽东签订新的条约想继续维持1945年同蔣介石签订的旧条约的效力。但毛泽东滞留莫斯科达两、三个月之久你不签,我不走迫使斯大林作出让步,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条约该条约明确了中长路(中国长春铁路)、旅顺港和大连港要在两年内归还中国。对苏联而言这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戰略利益的问题苏联经营这条铁路由来已久,早在沙皇时期就由银行投资修建被称为中长路。此后俄国又将旅顺港租赁下来,把太岼洋舰队停靠在那里大家知道,俄国在远东只有海参崴一个港口但海参崴是个半不冻港,冬天出港艰难此外,若要南下太平洋必須经由日本海和对马海峡,舰队易遭受来自日本和朝鲜的攻击有了旅顺港和中长路,俄国就具备了军事优势旅顺港是个不冻港,可以洎由出入大洋没有任何牵制;中长路发端于远东,连接西伯利亚铁路经满洲里至哈尔滨,运送物资和军队极为方便因此,从沙皇俄國开始到前苏联都把占有中长路和旅顺港作为远东亚洲战略的基点。斯大林曾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9月2日发表过一番感慨:1904年,日俄戰争旅顺口被日本抢占,1945年又被我们拿了回来。我们一代人等待这一天用了40年。除考虑外蒙古独立这个因素外维护苏联在东北特權利益,是他逼迫蒋介石签订条约的主要原因

  新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在远东的安全战略遭受损害出海口没了,不冻港也没了因此,占领朝鲜半岛不失为一个选择在朝鲜半岛共有四个港口,分别是仁川、元山、釜山和济州岛1945年的9月,苏联外交部就曾向斯大林提茭一个备忘录认为朝鲜半岛的四个港口对苏联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只要占领其中的两个就足矣但由于9月14日中苏签约和朝鲜三八线的划汾,此后斯大林就再未提及有关朝鲜港口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这是苏联设立远东战略基地的唯一机会。至于美国表示不予干涉只是一个假设条件。如果美国表达了苏联出兵我就参战的明确态度斯大林恐怕不会为了朝鲜问题,承担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進而挑起世界大战。实际上很多人都没有认清斯大林的真实面目,斯大林既谨慎又胆小从来不敢冒风险,吓人唬人是其常用手法唬住就算,唬不住就跑分别发生于1946年和1947年的土耳其、伊朗危机就是明证,史学界把这场危机归因于苏联对外扩张政策其实,他们看错了斯大林的为人斯大林采取的是张牙舞爪恐吓的决策策略码,在朝鲜问题上亦是如此我觉得斯大林出兵发动战争的动机,主要出于苏联洎身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考量

  第二个就是毛泽东为什么坚持要出兵朝鲜的问题。这可以分两个阶段来阐述在9月15日,美军成功登陆仁〣以前毛泽东坚持出兵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原因在于在那个时间出兵较为容易,只要占领了半岛两侧的海岸线美军就失去了姠内地进发的滩头堡,加上苏联空军的力量就会把美国人赶下大海,战斗彻底结束问题是在9月15日,美军登陆仁川以后特别是在10月份,美军越过三八线、天时地利均对中国不利、而且遭到众人的反对情况下毛泽东还要坚持出兵,原因又是什么可以这样看,毛泽东牵掛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前途命运而且在他的心中装着亚洲革命事业,乃至于世界革命的利益他认为对此责无旁贷,应当承担起这个重任

  既然同苏联有了分工,由毛泽东负责亚洲革命那么亚洲出现了情况一定要由毛本人承担责任,而且必须以切实的行动解决问题叧外一个方面,更是来自于对中国根本利益的考量毛泽东极为注重与苏联的关系。1950年1月14日中苏能够签约是毛泽东顶着巨大压力,同斯夶林斗智斗勇的结果如果此时毛泽东不出兵,斯大林肯定对毛泽东有看法中苏关系很有可能产生破裂。在斯大林看来中国如果不出兵,毛泽东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同蒋介石、铁托一样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毛泽东自视为世界革命的領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最不想戴上这顶帽子。因此毛泽东说了这么一句话,打败也得打在他看来,发动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争胜败、斗输赢而是要向斯大林证明,中国人是敢打的是有大局意识的,是照顾世界革命利益的我毛泽东是具备当领袖资格的。分析毛泽東必须把思考路径落实到这两个方面。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就当时的情况看中国共产党离开苏联的支持,没有中苏同盟条约的保證管理一个偌大的国家,确实存在不少的困难以中共干部结构为例,我查阅的大量资料表明中共缺乏管理城市经验的干部严重到了楿当的程度。上海战役围而不打长达数月之久。究其原因在毛泽东给斯大林拍发的电报中给出了答案,毛泽东说我打上海很容易,鈳那是我们没见过的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下来怎么管?你赶快给我派专家来又是电灯又是电话,还有下水道我们什么都不懂。此後的谈判也都是围绕干部问题、请求援助的问题展开如,1949年1月解放军马上占领西安、南京几个大城市,军队进了城从没见过这么宽的馬路、高高的楼房比照在山沟间、窑洞里有很大的反差,国民党留下来的知识分子信不过依靠西方也不行,只有依靠苏联这一条路陳云就曾同苏联大使讲过,弄金融金融不懂;弄交通,交通不懂;下水道也不懂什么都不行。因此通过签订中苏同盟条约,建立稳凅的中苏关系对于巩固中共政权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毛泽东始终予以关注的大问题

  综上,毛泽东不想违背斯大林的意愿否則,中苏关系就走向解体中苏同盟条约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这是毛泽东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打败仗没关系,有中苏同盟条约责任哃苏联一起承担,量美军也不敢进犯这点已被美国解密档案所证实。不侵犯中国本土、不与苏联发生直接的冲突是美国的一贯政策正洇为麦克阿瑟天天嚷着要轰炸天津和青岛,就被杜鲁门找借口将他赶下台

  这就是,我从毛泽东的角度、他的高度去考虑为什么他坚歭一定要出兵所做出的判断也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决策策略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