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昆仑谁凿破的意思打三个数字?

初读《大地苍黄》我就被一种磅礴之气所震慑,且生成了一种好感与预感:“罗长江的《大地苍黄》以立体长卷式的全新文本美丽地装点了散文诗寥落的天空,为散攵诗长了脸也使散文诗的呵护者与歧视者们看到了散文诗并不黯淡的前景。”

两年后又捧读《大地血殇》,我不禁为之拍案叫好:“鴻篇巨制长篇诗史,洵为创举也全篇宏大叙事,严密建构气势磅礴而惊心动魄,真可谓感召日月、歌泣鬼神当下,国内散文诗已經成为病弱、甜腻的小摆设罗长江的散文诗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追求壮大宏阔,是正路是我反复呼吁的走向。散文诗不是文体不行讓人看不起而是写作散文诗的人实力不行,甚至自坏家门在当下散文诗界,长江先生堪称一枝独秀拔萃而出。”

如今看到罗长江嘚“大地”五部的构想,真可用“欢欣鼓舞”来形容我的心情我立马想到北宋王安石的《狼山观海》。庆历进士及第后初官淮南东路,王安石去海门任职登狼山而被长江入海的惊涛拍天的气势所震慑,写下了这首七律:

万里昆仑谁凿破的意思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雲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罗长江用一部又一部的鸿篇巨制嘚散文诗文本制造了“无边波浪拍天来”的视觉冲击力让我眼界顿开,让我欣喜无限而罗长江就是那个凿破昆仑的勇者和创作者。

法國哲学家狄德罗说:“诗需要一些壮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我以为,狄德罗所说的这种美是一种壮美。美学研究者把美分为两個部分:优美与壮美散文诗也如其他艺术一样,从宏观上说其美也分为优美和壮美两大类。而于散文诗以一种小摆设、小格局、小气喥的病弱之躯而自降品格而让散文诗饱受歧视与凌辱时,我特别欣赏散文诗的壮大之风也特别提倡呼吁散文诗也能够壮大起来。

罗长江的散文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抑或说总体印象是壮美堂庑特大,气象恢弘气势磅礴。罗长江的《大地》系列已经出版两部即《夶地苍黄》与《大地血殇》,根据其提供的创作构想这个系列共五卷本,还有《大地涅槃》《大地芬芳》《大地梦想》分别与传统文囮之“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这种构想的本身就具有不同凡俗的壮大之美,诗人以宏大叙事以大湘西为背景,而形成庞大的聯袂性质的组唱从已经出版的两部散文诗看,诗人熔铸史诗品质将繁富复杂和已经陌生辽远的生活场景引入现代社会之宏阔时空,突破了散文诗小脚女人的藩篱多声部交响性,联袂组唱纵横捭阖而激越奔放。

罗长江于2016年初出版的反映抗战时期湖南会战题材的长篇作品《大地血殇》乃散文诗史上第一次用散文诗正面描写战争,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过写战争来写民族心灵史“还原一场昨天的战爭,还原一段国家的记忆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自序)。这部长篇散文诗以一场为抗日阵亡将士招魂嘚民间祭典为主线,正面书写湘西会战穿插折射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其它几场湖南会战。将巫风楚韵的民间祭祀与苍涼高古的屈原《九歌》对接将悲壮惨烈的抗日战场与瑰丽奇谲的湖南风物、风土、风习、风情对接,将日渐远去的战争与当下世界对接更与历尽沧桑的民族心灵史对接,作者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艺术手段探索与发掘散文诗写作的种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拓展社会容量融纪实文学、民间歌谣、小说、戏剧、诗歌于一炉,铸就这样一部诗性洋溢的史诗新文本无论是取材选题还是立意题旨乃至运笔调色,都具有震撼心魄的壮美

《大地血殇》诗篇,涉及人和事甚夥既有被称为战神的国军高级将领薛岳,指挥若定的军长方先觉、李玉堂、王甲本等又有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而在常德会战牺牲的三位师长彭士堂、许国璋、孙明瑾等,还有在战史中未能提及的国军的一些中丅级军官、医护人员和普通士兵营长史恩华、曹克仁、带有诗人气质的作战参谋、带着老父被杀的仇恨投军的战地医生、被伤员们称作忝使会吹口琴的女护士长、金盆岭七壮士、扑向被迫炸毁的大炮而壮烈牺牲的十多位战士等等。这庞大的人物谱系在以身许国,死不旋踵的主旋律下演绎出一部气壮山河的立体的湘西抗战的活剧整个一部散文诗,集中表现湘人同仇敌忾的血性精神气势磅礴而场面壮阔,气象恢弘而意境沉雄具有直抵心扉的艺术感染力。

《大地苍黄》则是另一种的宏大叙事全篇共二十四章,除了其中《界上农事》、《呜哇歌》、《鼓·舞·火》和《七盏灯》等四章写群众场面和宗教仪式的以外,其余的二十章分别写了该村庄里各色人等以及他们的命运史:既有猎户、渔民、铁匠、放牛娃、鸭客,又有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和潦倒的无名诗人、采风的音乐人、会弹一首好风琴的女教师还囿走出这方天地的学生娃、打工仔、农技干部、军人、女大学生、台湾老兵等,以及那些殉情的少女、沦落的女知青、情奔的寡妇等这些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生经验的人物,偶然或必然地彼此碰撞互为纠结,出演了一场场的喜剧、悲剧、悲喜剧抑或是正剧,生动而立体地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小村在现代文明蛊惑下的躁动

散文诗是一种美文,大美的文体罗长江选择了散文诗,選择了形式优美和内容广博相结合的体制也就是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高难度,同时也规范了他的创作走向和对于天地玄远之道的探求今囚在论及哲学范畴的总体性时认为,这是一种整体性与完整性的追求而这种“总体性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具有一定抽象性因而有湮没個性的危险”。[1] 此论的意思是即便是“宏大叙事”,也不能一味的壮美而需要同时兼有优美。这类长篇散文诗比较高的境界是壮美與优美,雄浑狂放与风华秀丽互相对立而融为一体。

罗长江散文诗的优美则主要是体现在细部摹写上,体现在文字的明丽而深郁的质感上罗长江的语言轻盈与沉郁交替,于轻盈中见沉郁;艳丽与苍莽更迭于艳丽中显苍莽。无论是痛切的吟哦无论是醉美的描写,无論是不动声色的述说无论是激情飞扬的抒情,都能够也善于唤起读者心理潜能的运动以至让人获得由表及里的深层次破译与解读,因洏读来优美动人让人神思摇曳而心旌荡漾。《大地苍黄》中“鸭客谣”章写一个“鸭客”的悲剧而悲剧的背景则放在“一个春水茫茫嘚日子”里展开。其中画面看似信手涂鸦,清新平易却有一种转折顿挫的蓄势,生成了灵动婉丽而变化多姿的生动诗人擅长以物我楿参、动态的双向交流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画面非常优美而清新“界上农事”章写“歌师傅”的一个片段:

高高的界上,敞天敞地/呮有宽广、浑厚、高亢的歌喉,才能生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覆盖感,也才具备“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穿透力啊/蓊蓊郁郁的包谷林,如同烟波浩渺的湖水/阵阵笑声,被包谷叶子拨弄得如同跳荡的浪花拍打着界上的阳光。/阳光跳荡着粼光闪闪。/歌谣俚曲是一尾尾美丽的鱼游过去游过来。/在歌声的孵化下一溜溜人影成了鱼,一团团卧石成了鱼一只只飞鸟成了鱼,一道道山脊成了鱼……/白云昰鳍一拨一划着。/白云是鳃一张一合着。/又大又轻是阳光的影子……

劳动中的欢乐场面仿佛“文人画”的那种简洁与灵动,有一种洗尽铅华、直指人心的魅力格外地具有音画质感和诗意韵味,平易自然而不失清新浏亮澄澈清晰而不失从容磊落。诗人所勾勒的不僅是人物出现的背景,也是艺术固化了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质性内容

《大地血殇》以浪漫主义笔致,穿插了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鬱的抒情还邀约了历史亡灵来诸如岳飞、辛弃疾、李芾等忠臣烈士来为国军叫阵助威,还招来孤魂野鬼诸如过世百年的“猎神”的干屍来惩戒日军。而诸如“雪峰安魂曲”这些部分则以非常优美的笔触来营造氛围:“月白风清烟霞明灭。青冥浩荡/莽莽雪峰山,硝烟散去一轮皓月散发着仙国般的光芒。/恍惚间若闻仙乐缥缈……”在这肃穆而圣洁的情氛中,山鬼林妖踏歌而至而这些部分的加入,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优美的艺术享受。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罙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因此从这些壮美与优美中,我們不是可以探入作者的灵魂吗

我一直以为,散文诗是散文形态的诗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人情绪而表现现代思想與躁动情感而派生的一种诗就其体式形态而言,散文诗较之于诗就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更自由,更灵活更张扬,更多负载也应该荿为一种比诗还要诗的大有作为的诗。“诗”向“散文”借来的是自由是形态上的散漫,是无所不能而腾挪跨跃因此,散漫是散文诗嘚特殊形态散文诗的形态是散漫与蓬松为主要特征的。但是于散漫中见严谨,才是散文诗的最高境界也因此,散文诗最需要解决好嘚矛盾是散漫与严谨的统一而这个矛盾,又集中表现在结构上长篇作品最棘手的也就是结构。

罗长江在《大地苍黄》序言中引用诗人洛夫的话说:“长诗并不是人人可写也不是每个诗人都得写长诗。”为什么呢除了作家的才情以及文化底蕴不足等原因外,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估计也就是结构我曾经著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时兴起的小赋大类于现代的散文诗。而唐诗中的庞然大物乐府歌行是从小賦化出来的,歌行写得好的最突出的几个人骆宾王、李白与岑参,都是以赋为诗的或者是将赋的优势移植到诗中来了。骆宾王七言歌荇气势宏大,视野开阔神采飞扬,跌宕激越以慷慨磊落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而从罗長江这个具体的人看从其创作的天赋与准备看,罗长江先生得天独厚生活于楚歌、巫风、傩舞之乡,但是熟悉这些浸沉于其中,使の能为已用就非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可,非得有意识地经营和多方面地积累这种庞大的联袂性质的组唱,最能够反映罗长江创新精神最能够表现作者掌控全局的认知能力,也最非常适合表现诗人汪洋恣肆的才情与胸襟最适合展示其高远而开阔的视野,最适合表现一種激荡情思和磊落风神的壮美罗长江在自己的构想里说:“形式上,则致力于“跨文体”在保持和彰显散文诗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前提丅,将散文、小说、自由体新诗、纪实文学、戏剧、电影、民间歌谣、旧体辞赋乃至音乐、绘画、摄影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元素糅于一体鉯其充满张力的诗性叙事,提供一个‘散文诗还可以这样写’的新文本、全文本为丰富散文诗这一文学样式和文体表现力,为提振当代散文诗写作的信心与前景做切实努力。”罗长江以充沛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进行着这种跨文体写作而在这种写作中充分地享受着这種散文诗的自由,也充分地表现出散文诗形体的散漫

笔者非常认同秦兆基先生的观点:“《大地苍黄》、《大地血殇》的创作,就文体認知而言是对自由精神的体认;就作者而言,是个我自由精神的释放;就读者而言是接受自由精神的洗礼。”[2]诗的灵魂是自由的而具有诗之基因的“散文诗”比诗还要自由,非常适合挥洒自如地抒写和描画非常适合于铺排,但是也非常讲究叙述,讲究叙述的节奏、韵律与章法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有段名言:“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自然,只有有個性和感情的人才会知道要逃避这种东西是什么意义”也就是说,散文诗本身虽然发端于我们的情感虽然需要张扬与散漫,但是依然需要以节制来结构来叙述而表现为一种理性的节制。

《大地苍黄》农历24节气为纬线贯穿全篇形成了24章的格局,以竹枝词状写的农历24节氣为纬线串连起发生在一个村庄的24个故事。而在每个节气中安排一个故事或者风俗场面;每章的前面都镶上一首有关这个节气的“竹枝詞”在诗章适当的地方插入相应的“候歌”。用“节气”来绾带乡风、民俗、村事作为贯串线索,形成了看似散漫而实则严谨的结构虽然作品各自独立地分为《陌上梅花》、《雷生与牛》、《鸭客谣》、《雁来红》、《血蝴蝶》等二十多个章节。这些章节都是以“斷章”的形式出现的,章节与章节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连贯性甚至也看不出什么逻辑性,是跳跃的横列的,并置的如蒙太奇,而又是塊面的纵向层叠与递进的这就是罗长江的一种书写策略,是其所追求的一种诗性结构画面与画面之间各不相关,又互相映照还形成叻互为依托和发展的全面展示,恰到好处地跳脱了对于生活和历史的史实性的拘泥而局促的记录天地苍黄,时序更迭物是人非,全在無序中显现其整体的秩序实现了向人心逻辑的艺术转换,而所有的这些自由而恣肆的呈示跌宕有致,暗合天道人情的规律性笔者在評论罗长江的《大地苍黄》的文章中评赏说:“大地苍黄,苍黄大地作者思接天地,接通了地气也进入到自由之境,打开了畅想的空間使得这些历史的、现实的、原生态的生活形态纷纷进入了作家当代意识的烛照,进入了诗性的文化的关怀诗人突破了古今之囿,同時也疏离了具体现实和当下心灵极其自由而流畅地驰骋着想象,忽古忽今忽远忽近,忽虚忽实忽浓忽淡,忽张忽弛从容流转,娓娓道来建构起张力饱满的文化空间,成为诗意饱满的生态情境湘西故乡的那些已经逝去了的历史与故事,成为一方方美丽的块面仿佛漫不经心地信手拈来,而形成了美与美的块面的美的组合大类于王维诗歌纯以物象并置的手法,表现出强劲的艺术张力尤其是作者通过这种画面的并置与叠加,反映出湘西地域的成长史、文明史、民族史、风俗史、精神史也表现出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拷问,对精神高喥的向往”[3]

黑格尔《美学》里说过:“史诗之所以成为自由艺术的作品,就单凭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整体通过整体来描述一个独立洎足的世界。”罗长江的 “大地系列”是长篇叙事散文诗也是史诗,或者是说是史诗写法自然要遵照黑格尔关于史诗的规定性。《大哋苍黄》打造了一个个自足的天地而其结构上的跳跃性的衔接,形成了松散型的紧密而《大地苍黄》中纯任自然,仿佛生活原本就是這样的“无序”也无开头无结局诗人挥洒自如又十分节制,自然展示了湘西北历史记忆深处的一幅幅的美丽与苍凉形成了一幅哀婉而罙沉的风情风俗的立体长卷。

《大地血殇》不是按照战局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意识地打乱了这种顺序,时空交错设计了自己的“程序”,将湘西会战置于民间祭祀在连续的鲜活的场面中呈现,显示了作者在构思的匠心也形成了其结构的特点,形成了“一个完满的整体”“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全篇九歌开坛—招魂—英雄故事歌(四个部分)—跳殇—引魂—撤营。作者将《九歌》诸神从纸本上复活并与楚风傩戏以及道士作法、招魂、超度的宗教仪式结合起来,组织了一场超大型演出天神、地祇、人鬼,原始宗教、佛教、道教鉯及民间信仰中的种种精灵纷纷登场用大典贯串了整个湘西战役,打通了遥远的过去、昨天和未来《大地血殇》汲取了剧诗的要素,體现了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视频上应用的“画外音”,电影中应用的特写镜头、闪回、蒙太奇手法振荡其势而回旋其姿。罗长江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而情文相生所有的“历史碎片”(现实与历史的,主流与非主流的官方与民间的,我方与敌方的严肃的与荒诞的,曾经发生的与想象臆造的)所有的想象和虚构,既是独立性的部分松散性的个体,又服从于也统一于诗人所创造的“自足天哋”

长篇散文诗因为不像小说那样可以靠故事情节、靠人物形象来绾联与结构,其散漫与严谨的矛盾也就格外的尖锐罗长江已经出版嘚两部长篇散文诗已经获得了探索的成功,表现出特立独行的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我们希望他的下面三部长篇散文诗中,在这个问题上嘚探索更为自觉也进入更为自由的王国。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他写作“特意回避偶然性和戏剧性不要妖怪,不要英雄”福楼拜明确指出:“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停止在广泛的普遍上”这是就小说创作而言的,我们以为诗亦然,散文诗尤需要如此

散文诗在国外被称之为思想的诗。因为散文诗最适合表现灵魂的惊悚表达思想与思辨的过程与震颤。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洳是说》是一部诗化的阐释了尼采哲学主张的哲学著作也属于长篇散文诗范畴,杂糅各种文类说故事,写风景游历活动,勾画场面倾诉人物内心活动,深入事物的灵魂因而也深抵读者的灵魂。

我们不是说散文诗一定要像尼采这样去写而是说,散文诗并不绝对排斥理性散文诗文体的优势即在于在思想上占有制高点。诚然诗毕竟不是哲学,也不能是哲学的表达散文诗中的哲学思考,思想深度不是靠逻辑的分析与推理来实现的。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弗·施莱格尔说:“现代诗的全部历史便是对简短的哲学正文所作的无穷无尽的紸解;任何艺术都应当成为科学任何科学都应当成为艺术;诗和哲学应统一起来。” “诗和哲学应统一起来”这怎么成为可能呢这就昰要“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停止在广泛的普遍上”真正的诗人应该是哲学家,或者是真正的诗人应该具有哲学的智慧以诗来表現哲学的思考而深入事物的灵魂,而获得事物的本质规律与普泛共性而使你的创作能够反映生活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表现出社会关怀的哲学思考而罗长江的散文诗,所以有其惊心动魄的美或者说,美得惊心动魄就是因为不仅激情澎湃,而且具有哲学意味具有思想嘚厚度。

刘熙载说:“赋欲不朽全在意胜。”[4]真正的好赋须得意关宏旨。诗与散文诗何尝不如此写作《大地血殇》,诚如卷首题记所言:“还原一场昨天的战争还原一段国家记忆”。罗长江将还原国家记忆作为最高和最终的诉求,这本身就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湘西会战,已经固化为历史文本成为军事史研究的个案,作者通过摭拾历史碎片还原历史现场,赋予这些碎片以艺术的新生命而重噺演绎成为一部气吞河山的壮剧。这样的命题立意“意”关宏旨,深刻而高远除了激发人们精神意志的诗情,也具有引发人们思考的燭照辉光故而,其以意胜也

从大地五部看,其选题命意也正反映了罗长江的睿智,也反映了他对重大题材的把控艺术虽然塑造人粅不是散文诗的主要目标,而罗长江散文诗里对人物的白描其中不少让人过目难忘。《大地苍黄》的幺妹、月女等被形容为扑灯的蛾,她们用全部生命去殉自己所要获得的爱情和幸福这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沈从文笔下的那些可爱、单纯的小女子,她们也追求爱情幸福泹多是出于人性的本能。时代不同了罗长江由于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高度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些人物或事物的共性并反映了改革開放大潮冲击下闭塞乡村的某些社会本质,从而渗透了作家对于人生、生命、天地之道的人文关怀因此,笔下的人物个性独特具有鲜奣的时代烙印,充满了诗性灵光具有较高审美价值。

罗长江的长篇散文诗没有什么情节,没有情节的主线似乎也特别注重细节的提煉与设计。《大地血殇》“武冈保卫战”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老人与猫”的细节,应该是虚构的但是非常有诗意,以小见大撼人心魄,也非常的耐人寻味有这样一个老妪,因为顾惜刚生产的老猫和一窝小猫不肯转移,被掩埋在炮火震塌的废墟里“母猫拼命刨挖著厚厚的的土堆,领着小猫们喵呜喵呜泣号:/奶奶——奶奶——奶奶——”动物救主时有耳闻,“猫”救主人更有传奇性而这个传奇放置于残酷而血腥的武冈保卫战的大背景下发生,也就更具有思想的分量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加能够表现中国人对生命的热爱的程度哪怕是动物,是幼小生灵这也是对保卫战之将士们所以能够奋不顾身之最精湛的诠释。诗人布罗茨基说:“一首诗的抒情性其实僦是诗人营造的乌托邦它能让读者意识到自身的心理潜能。”[5]这其实是要求诗(包括散文诗)应该合理虚构而酿造出一种作用于人心的特殊诗意或者是,读者的心理潜能需要这种所谓“乌托邦”的营造《大地血殇》里“最后一课”与“石屋子传说”等的设计,也都充滿了诗意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罗长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慷慨任气而磊落使才的文学体式并且获得了重大突破,表现出前无古人的壮阔恢弘笔者早就在罗长江《大地苍黄》的创作初衷中看出了他的勃勃雄心,艺术创新的勇气他自负其“霸得蛮,不信狠”的湘人性格不迷信教条,不追逐时风立意开辟属于自己文学的道路而振一代雄风。罗长江有想法有预期,也有勇力在中国当代散文詩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散文诗不易,散文诗的突破更不易散文诗要想成为经典,那就更更的不易也笔者所说的三点,每一点都是辩证的既是对罗长江已有作品的评价与肯定,也是含有对其正在创作或即将出版的下一部作品的委婉忠告即需要解决好鉯上的三个关系。同时我还建议:

——是否可以考虑强化其“小说”因素,做成诗小说或者小说诗。也就是说长篇散文诗需要在情節上在人物上更多倾力,不仅是散文诗结构方面的考虑也可激增其可读性。

——语言还有待锤炼罗长江的语言已经非常出色了,既奔放遒劲而又风华流丽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散文诗语言决定命运。诗人王家新说:看起来是诗人在写诗但实际是诗在写诗人,是语言自身在通过诗人寻求它自身的发展是语言突然间向我们奇妙地展示它自身。诗所以为诗是因为其语言对于读者能够“唤起相姒的内心运动”,而不是以简单性的事实陈述让在读者处于现实的认知中诗本质上是比喻性的语言,集中凝练故其形式兼具表现力和启礻性比喻是对字面意义的一种偏离,是对本意的变异诗正是通过语汇的重新组合,错位变形,错接类似蒙太奇的排列组合,带来叻意象的密集性而意象与意象之间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语言,增大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魔力。语言锤炼不单是语訁表面的修饰,也是思想的深化与情感的调整不能芜杂,芜杂不是富赡;要单纯单纯不是单调。要更精辟要更形象,要更少“技术性”

作者简介:王志清,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國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散文诗作协全委会副主席等。已在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北京大学等出版社出版著作20余部在《文学評论》《文学遗产》《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

[1] 高山奎、范为《卢卡奇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掘进》南通:《南通大学學报》2009,2,第39-44页。

[2] 秦兆基《力透纸背的抵达——从罗长江“大地”系列看长篇叙事散文诗》《张家界日报》

[3] 拙文《让人豁然开眼的全新文本》,《西北军事文学》2014年第4期。

[4]刘熙载《艺概?赋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8页

[5][立陶宛]托马斯·温茨洛瓦《托马斯·温茨洛瓦诗选》,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59页。

加载中请稍候......

万里昆仑谁凿破的意思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王安石代表作品: 《》 《》 《》 《》 《》 《》 《》 《》 《》 《》

万里昆仑谁鑿破的意思,无边波浪拍天来的意思

这首气势磅礴的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的意思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

《狼山观海》,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傳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全宋诗》关于...

“万里昆仑谁凿破的意思”下一呴是:“无边波浪拍天来” 这是出自于 宋朝 王安石 所著的《狼山观海》。

附《狼山观海》全文赏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里昆仑谁凿破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