厼这个字念什么到底念什么?衄,书上说念扭(四声)

优秀作文《古代名人典故》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古代名人典故》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古代名人典故》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古代何氏名人典故》13600字转自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纪念特刊》
何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人,为人仁厚,奖称人之善,历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乡侯,哀帝时与丞相孔光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归官,以缓和矛盾。遭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後王莽谋诛异己者,君国豪杰坐死者数百人,武自知难免,乃自杀。
何敞,字文高,东汉,扶风平陵人,水利学家,为人性直,出为济南太傅,以宽和为政。有冤狱,以春秋大义断之,百姓化其恩礼。和帝时任侍御史尚书,曾数次上书斥责外戚窦宪等贪暴专横,力言为政以节省浮费,赈恤穷孤之要。後任汝南太守领导人民修治鱼同 阳旧渠,民得其利,耕田增加三万余顷。
何休(公元129一182),字邵公,为董仲舒四传弟子。任城樊人,东汉经学家,为人质朴口纳,善历算,精研六经,太傅陈蕃徵他参政及受陈蕃失势之累,坐废锢,闭门著述,用十七年功夫撰成《春秋公羊解诂》为公羊传制定义例,依据这些义例,《公羊传》成为一部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另注训孝经论语等书,皆经纬典谟,不与守文同说。世传为何氏之学。其对於六经的精辟研究,高深造诣,当时学者无人能及。後禁解,复拜议郎晋谏议大夫,屡陈忠言,心存君国,晚年辞官不做,在北新城盖大批讲舍,聚生徒数百人,朝朝勤讲,像这样大规模聚徒讲学,在当时纯属罕见,使得一时教化大行。
何熙,字孟孙,东汉,陈郡阳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节,体貌魁梧,善为容仪,官御史中丞,晋大司农,永初间南翠于与乌丸俱反,以熙车骑将军征之,暴疾,殁于征战军中,熙以忠孝传家,有政能光大家声,曾孙何变夔,字叔龙,仕魏位至文帝太傅,夔子何曾仕晋位至太尉,夔子何曾仕晋,位于太尉,夔孙何劭亦仕晋,位至尚书左仆射,世代卿相。
何进,东汉大将军,南阳宛人,何皇后的异母兄,时黄巾起义拜进为大将军,率军卫镇京师,以功封慎侯及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以主幼宫廷内外不安,进谋诛宦官不密,反为所害。
何晏(公元190—249),字平叔,何进孙,三国魏玄学家,曾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秀才知名,好老庄言,娶魏公主,累官尚书,典选举。“美姿仪、面至白”人称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竟事清淡,开一时风气,因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在汉儒经学,渐失统治作用后,他援老人儒,宣称“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主张君王无为而治,作“景福殿赋”。
何攀,字惠兴,晋蜀郡郫人,武帝时为廷尉平,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尝断疑狱,申明曲直始叹服,寻以功封西城侯,食邑万户,赐绢万匹,攀让所封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族,後除兖州刺史,固辞不就,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虽官居显职,家甚贫,无妄媵伎乐。惟以周济贫乏为事。
何无忌,晋,东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为广武将军。桓玄篡位,与刘裕等起义兵,与玄战。玄败走,以兴复功封安城郡开国公,後为庐循战败,历声曰:取苏武节来,躬执督战而死,谥忠肃。
何琦,字万伦,东晋庐江人,晋代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後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於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何充,字次道,东晋,庐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祯,光禄大夫,祖何恽豫州刺史,父何睿安丰太守,成帝曰:“充风韵儒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官至吏部尚书、尚书令、左将军、出将入相,以社稷为己任。晚年性好释典,崇修佛寺。其弟准,位居宰辅,高尚寡欲,不以世出公卿门第,而视富贵如浮云。准子淡。官至南康太守,孙元度。西阳太守,次孙叔度太常卿尚书。
何尚之,字彦德,南朝宋,庐江人。父何叔度,官历吴郡太守、尚书,恭谨谦洁。尚之官历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中书令。位极显贵而恭敬谨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妄,与少时若两人,弟悠之义兴太守,二弟愉之新安太守,三弟翌之都官尚书,子何偃字仲弘,宦历丹阳丞、中书郎、吏部尚书。龚先人余荫,世以为荣,平生喜谈玄理,注有庄子逍遥篇传世。孙何戢字慧景,拜驸马都尉,历官司徒左长史,高帝时迁吏部尚书。
何佟之,字士威,南朝齐,庐江人。晋豫州刺史何恽六世孙,宋员外散骑常侍何邵之之孙。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初仕齐,为园子助教,後仕梁为尚书左丞。所著文章礼义百余篇传世。子昌寓字严望,少而淳厚,通和讯爱,不杂交游,君子多称之,初仕宋官历司徒东阁祭酒,後仕梁,任吏部尚书。孙敬容,字国礼,齐武帝以女长城公主妻之,拜驸马都尉,後仕梁,官至吏部尚书、尚书令。
何承天(公元370—449),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人。五岁丧父,赖母徐氏抚孤成人。承天聪明好学,诸子百家,莫不博览,历官街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而卒。承天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乾象历法疏漏不当。奏请改历,称元嘉历,对後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奕棋,著作有《报应问》、《达性论》,宣扬无神论。
何逊(公元?一518),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
何敬叔,南齐,东海郯人,为余抗令。性情廉,不受礼仪,夏节至,忽榜门受饷,数日得米二千余斛,悉以代贫输税。
何思澄,字之静,南朝粱,东海郯人,父敬叔,齐徵东录事参军、余抗令。思澄少勤学,工文辞,官历南康王侍郎、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学博士、迁治书侍御史。思澄辞文典丽,著有文集十五卷,游庐山诗,释典诗等传世。与宗人子朗及逊俱擅文名,时人称为东海三何。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工清言。官历员外散骑侍郎。有文集。
何远,字义方,梁,东海郯人,武帝时历官东阳太守,疾强富,怜贫弱,豪右畏惮,公清第一。凡所典郡,百姓立为生祠,终徵西谘议参军司马。
何进滔,唐灵武人,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皆为本州军校。父何默,夏州衙前兵马使。进滔承先世荫,赠左散骑常侍,旋任衙内都知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晓畅韬略,军泉尝连声而呼曰:‘‘得衙内都知兵马使何公,则三军安矣。”故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卒追赠太傅。子弘敬字重顺。事母至孝。唐武宗尝怜其连年徵战,在军日久,予以定省之假。以功官历东面招讨使,检讨尚书左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唐懿宗初年,兼中书令,封楚国公。卒追赠太师。孙全嗥以世袭拜节度使。唐懿宗嘉其平乱有功官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力能绳其祖武。
何番,唐,和州人。事父母至孝,志洁行方,唐德宗朝居大学,每岁一归省视父母不许,间二岁归又不许。居五岁嗣以亲且老矣不能自安,乃备揖诸生而去,为诸生坚留而止。初朱污反,诸生将从乱,蕃动以大义,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蕃居太学二十年,有死丧无以归者,必助之。
何易於,唐为益昌令,爱民如赤子,常杭州官横徵暴敛,盐铁者,公自焚其诏曰:“吾岂敢爱一身,以移暴于民乎。”观察使素贤易於当民有死丧不能其葬者,辄自于俸余助之。召高年者坐,以问政之得失。凡民在廷者,易於常丁宁指晓其谁枉谁直,公正廉明,故狱中三年无一囚。後迁罗江令。刺史 裴休尝至其邑,导侍不过三人,佩其廉约,故世称循吏。
何瓒,後唐闽人,唐末举进士及第。当唐末代皇朝哀帝时,晋王李克用子李存曰助为太原节度使,任何瓒为判官。瓒为人明敏,通于吏事,外若疏简而内颇周密。存曰助每出征伐,常留瓒代知留守事,委以重托。乃存曰助杀朱全忠灭梁,建都于邺,是为後唐。称位唐庄宗,拜瓒为谏议大夫。庄宗崩,明宗立,任瓒为西川节度副使,後改行军司马。忽忽不得志,盖当时权臣太尉兼中书令孟知祥揽政,存有二志,瓒无能为力以制其害,乃忧愤而卒。
何福进,字善长,後周,太原人。父何神剑,累赠左骁卫大将军。福进少从军旅,以勇猛知名。初任後唐宿卫军校,会唐庄宗宠任伶官郭从谦,从谦居心叵测,兵围大内,福进乃奋身拒战,庄宗虽突围,但重伤驾崩。从此乱亡相继,後唐江山不保,乃转仕周,任北面行营马步都虞侯,寻拜曹州访御使,检校太保,以功至忠武军节度使。子继筠字化龙徙居河南,幼时与群儿戏必分行伍作战时之象。及长初仕後周,任署衙内都尉。以功领钦州刺史,後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追卒。继筠以屡建战功,官至西北行营都监。乃宋太祖受後周禅帝位。亦为宋大破并入,力拒契丹,深受宋太祖嘉许。拜为建武军节度使。疾,疽发背,太祖驾幸其第,赐赉甚厚。卒,太祖临其丧。孙承矩字正则,初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以平贼有功知河南府,复知府潭州。政通人和,囹圄屡空,得朝廷嘉许。领潘州刺史,命护河阳屯兵,及真宗嗣位。关心防务,乃遣知雄州。不负重托,州民多德之。及卒.沿边州郡之民皆相率致哀。曾孙有四:龟龄为侍禁,昌龄、九龄为殿直,遐龄为齐郎。
何执中,字伯通,宋,虞州龙泉人,进士及第。任台、毫二州判官。毫州政务,历久不治,曾数易其官,皆无功而退。独执中一到任,事无大小,凡奇异未决之案,皆亲处判无误,因著政声。旋入为太学博士,五王就傅,作帝王之师。及端王即位是为徽宗。乃晋拜宝文阁侍读,工部吏部兼侍读。及蔡京被解相印,徽宗赐执中白玉带,正宰相名,封荣国公。执中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之时,斥缗钱,置义庄,以济宗族。性复谨畏,在任时,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疾卒,徽宗驾幸其家,恨不及视其病,辍朝三日,追赠太博。何灌,字仲源,宋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善射术,有神射何巡检威名,常使贼族,望风而遁。为河东将时,遇夏人铁骑来追,灌御之,箭无虚发,所中皆扩,叠贯後骑,敌惧而引却。以功历任知宁化军,徙熙河都监,领威州刺史郭州防御使。屡为边防效命,奋不顾身,至靖康元年间,金人大军南下,直叩京城,灌於是役,背城拒战凡三日,受重创,殁于阵,年六十二。长子何蓟,并以战从父,箭贯左臂,不治而亡,父子同赴国难。
何去非,字正通,宋浦城人,学问渊博,有深识,元丰中对策论用兵之要,擢优等。除武学教授,使校兵法七书,守擢博士,後为富阳县,通判沧州。咸有政声,有文集,司马法讲论备论。予何芜字子速号韩青老农,有春渚纪闻。
何铸,字伯寿,宋余杭人。政和进士,初官州县,操履劲正,乃受知于御史中丞廖刚,刚荐铸于徽宗,即命对,铸陈言曰:“动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大於诚,诚孝既至,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拜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擢右谏议大夫,寻拜御史中丞。会大将岳飞有战功,为金人所忌,而向力主和者秦桧,则恶其异己。且惧若主战者胜,则主和议者祸必至矣,乃陷之以计,逮岳飞于大理狱,时经由铸鞫之。铸引飞主庭,诘其反状。飞袒示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层,既而阅实深究,铸乃察其冤,以告于桧,铸曰:“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随诿之日,此上之意也。飞乃死狱中,其子岳云斩于市,权臣当道,铸自此居劣势,被调徽州,居数月,忧国而卒。
何兑,字泰和,宋邵武人,宣和进士,马伸辟置幕府,授以中庸,且告以平生出处大节,伸以言事谪死。兑归守其学,终身不少变,乡人爱敬。至以中庸何公目之,于他经亦无所不学,尤尽心于易,这集传若干卷。绍兴中通判辰州,忤秦桧,窜真阳,自号龟津,学者称龟津先生。
何荣祖,字继先,元,太原人。父何瑛,仕金任明威将军。金亡,徙居广平。荣祖有异相,魁梧奇伟,相者谓曰,子位极人臣且寿者相也。果尔,以吏累擢御史台都事,後折节读书,日记数千言,累官参知政事。时桑哥专政,亟於理算钱谷,人受其害,荣祖数请罢之,与桑哥不合,以病告,桑哥败,起中书右丞,世祖时奉命将公规,治民、理财,御盗等十事辑成一书,叫至元新格。成宗时又曾受命制定《大德律令》。以廉洁终其身,追赠大司徒赵国公。
何中,字太虚,元乐安人。宋末进士,少聪拔,笃志古学,家有万卷藏书。乃朝夕校诵,精博宏深,时贤皆推崇备至。中独无意仕途,以布衣讲学,而终其老。遗著有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三卷,知非堂稿十七卷。
何文辉,字德明,明,安徽滁州人,生於元未乱世。年仅十四岁,明太祖攻下滁州时,收为义子,赐姓朱名道舍。太祖初起,多抚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每死于战役。文辉其勇且幸者,所向无敌,以功至天宁翼元帅,守宁国,攻江西未下之州县,讨新淦,援安福,平山尖寨,复随大将徐达下平江诸役,皆建奇功。太祖嘉之,复其姓名,进仕行省左丞,徵南副将军。乃与平章胡美从江西进攻福建,旌旗所至,元军无不披靡,元将达里麻,夜至文辉营乞降。翌朝元总管翟也先又率泉降于文辉,胡美怒元将不归于己,竟欲屠其城,文辉驰告胡美曰:“与公同受命于此,为安百姓耳。今敌已降,奈何以私人之念而杀无辜之人”,胡美乃止。师入城秋毫无犯,各州县闻之,因相次归附。文辉治军,号令明肃,军民皆德之,谋略威望,一时罕有及者。官拜大都督府同知,旋以守居庸关。卒于疾。子何环任成都护卫指挥使。
何乔新,字廷秀,明江西广昌人。父何文渊,永乐十六年进士。初为温州知府,有治才,在温六年,廉静寡欲,一郡大治,当时浙东守称为第一,授御史,历按山东、四川,擢刑部右侍郎,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正统间英宗北征,弟成户王监国,英宗未返,成户王藉故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而自立为景帝。文渊因是直言,而不容于朝廷,愤而自缢。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乔新有乃父之风,性廉介刚直,历官福建副使,巡抚山西,南京刑部尚书,尝使淮西,有巢令阎徽者。曾授业于文渊,图报师恩,以金币肴乔新,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乔新敬事之外,博览群籍,手不释卷,藏书三万余卷,以此而终其身。著有:元史臆见,周礼集注,策府群玉续篇等书行世,卒赠太子少傅,镒文肃。
何宜,字行义,明,福建福清人。正统进士。累迁兵部职方司郎中,成化初,疆圉多事,边报沓至,皆职方司主之。宜从容区昼上闻,裁处多称意旨。及其施行,人皆以为得宜,一时卿佐极加器重,凡有大议,皆倚以谘决。终江西左布政使,所至以廉谨称。
何鉴,字世光,明,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河南知府,巡抚江南。时松江水灾,以疏导诸渠,泄水人海,水患以除,又承平日久,治极则乱,正德年间,大盗四起,奉韶还朝为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鉴乃选将练兵,录用民间武士,教导乡聚,树栅浚沟,团结相救,守望相助,几经剿伐,始平荡群贼,而安四境。复上书朝廷,谓民遭兵燹日久,请量减田租,多方赈赡,黜贪残长吏,停不急工役,选民于故业,贷以牛种等,立功立言,有古社稷之臣风范。惜以劝谏,阻用迤北族降人充御马监勇士,,帝竞忠言逆耳,为诸幸臣所左右,乃引退,卒年八十。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字仲默,明,河南信阳人。八岁能诗古文,年方十五,举弘治十一年乡试。十九,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追吏部员外郎,擢陕西扩提学副使。景明为官,志操耿介,尚节义,薄荣利,有国士之风。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知名当世。景明所为诗文,不事摹仿,主创造,独树一帜。其诗备载于明诗选,与庆阳李梦阳,吴县徐祯卿,历城边廷实,并称四杰,卓然为有明一代大家。著有太复集,明史载文苑传。
何震,字主臣,明,安徽婺源人,他的篆刻风格端重,名盛一时,开创了(皖派),所存者极少,其作品在当世身价非常高。达官贵人都以能得到何震一印为荣,在篆刻史上与文彭并称为“文何”,著有《续学古编》一卷。
何遵,字孟循,明,江苏江宁人,家贫,父命之贾,非所志也,乃苦学,正德九年举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时帝将南巡,遵步刑部主事。黄巩等忠贞之极谏,帝怒廷杖三十九人,因杖至死者十一人,遵亦创甚肢体俱裂,越二日遂卒,年仅三十四岁,身後萧条,僚友助而殓之。帝不听忠言,果有宁王朱宸濠之乱。当遵草奏之时。家僮见而危之,抱遵而哭曰:主纵不自计,独不念老规与幼予乎?意欲止之,遵执笔从容曰:为我谢我老亲,勿今我儿子废学足矣。遵知死期不远。乃视死如归。福王时追谥忠节。
何朝宗,明,福建德化人,中国享誉海内外的瓷塑艺术大师。他的主要艺术创作活动时间,约明嘉靖,万历年间,在十六世纪东西洋市场上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有人不惜万金争购之,特别是各种形状的瓷塑观音,在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中更受人们所珍爱,被西欧人誉为“东方艺术”的标志。
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明,福建晋江人,万历进士,崇祯间,官南京工部右侍郎,尝编纂明季十三朝遗事,合书百五十卷。
何良俊,字元朗,明,江苏华亭人,少笃学,尝二十年不下楼,以贡生入国学,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与弟良博共舆俊才显誉,良博举进士,官南京礼部郎中,良俊于仕途,久不得志,乃弃官而归,不屑三斗之米,若彭泽然。家有清森阁,藏书四万卷,著有何氏语林三十卷,四友齐丛说,何翰林集。
何楷,字元子,明,福建漳州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授户部主事。追员外郎。改刑部给事中迁工科都给事人,以不阿权势,直谏见称。及京陷帝崩,福王建都南京召为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嗣南京破,福王被执,文武百官降清,楷独走杭州,从唐王朱聿键入福建,唐卫称帝福州,任户部尚书。因劾总兵郑芝龙专横无礼,乃不为所容,弃官归漳州。後福州亦陷,漳州自不幸免,楷遂痛国破家亡而卒。
何腾蛟,字云从,明,贵州黎平人。天启元年,举于乡,官历南阳知县,兵部主事,淮徐兵备分事,右全都御史。以至崇祯帝崩,福王召为兵部右侍郎。会叛将良玉举兵’反,欲去持腾蛟偕行,腾蛟不应,拟自刎,为良玉部下拥去,驾舟而行,腾蛟乘间跃入水中逸去,漂流十余里,得渔舟之助,乃脱险以抵长沙。及至福州,唐王知其贤,信任备至,腾蚊佐辅唐王,一时豪杰归之。骤增兵马十余万,声威大振,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当是时,腾蛟举兵,锐意欲复明大业,不成,为清兵破汀州,唐王被杀,赣州亦失。旋永明王立广东肇庆,召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时清兵节节南下,乃随永明王走广西,收复衡州,腾蛟乘胜趋长沙,终在湘潭殉难,以身殉国。
何瑭,字粹夫,明,河南武陟人。笃儒学,弘治十五年举进士,选庶吉士,官修撰,山西提学副使,湘江提学。敦本尚实,士气丕变,与湛若水等修明古太学之法。学者翕然宗之。官历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晚年居里讲学,教人以教弟忠信。所著有阴阳律吕,儒学管见。
何国宗,字翰如,清,顺天大兴人,举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编修,侍读学士,直内廷学算法,编辑律历渊源。乾隆间,充算学馆,律吕馆总裁,兼领钦天监正,晋工部侍郎。任内奉韶视察黄河,运河河道水利,奏请疏浚修筑工程。复奉韶制皇舆全览图,周行至混同江鸭绿江,达朝鲜分界处,及新疆境域,测绘为图,能曲折详尽,受朝延嘉许。弟国栋,亦以通历法直内廷,曾历江南诸省,测北极高度及日景,镌以铜版,藏之内府。
何师俭,字桐叔,清,浙江山阴人,康熙十六年选授兵部员外郎,奉职勤恳,常数月不出其署,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食事,旋任江南盐驿道副使。俱能谙悉机宜,刍饷缓急。及擢按察使,数平疑狱,以廉明称,晚年目疾请退,卒于家。
何火胃 ,字谦之,清,湖南靖州人。雍正中授州同知,效力修江南河,浙江尖山海塘,有功,擢河库道,迁两淮盐运使,兼管河务。以治淮扬河务,超擢淮扬道。乾隆二十六年,内调郎中,擢按察使、布政使,授巡抚,俱兼理河务,得爱民知政之褒。乾隆三十八年,帝巡天津,阅永定河工事,火胃迎驾,获赐孔雀翎,黄马褂。後加总督衔,兵部尚书衔,病卒,追赠太子太保。子裕成,字福天,为贡生,官历山东督粮道,陕西巡抚,江西巡抚,任内于治河修筑提岸,能继述其父。著有全河指要,当宣节并重。
何绍基(公元1799———1873),字子贞,清,湖南道州人。父凌汉字仙槎,嘉庆十年廷试探花,授编修。道光间,官历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历主广东,福建,浙江,顺天乡试,绍基道光进士,也主试福建,贵州,广东,父子同持文柄,为人物之权衡,时人荣之。咸丰二年,简四川学政,旋主山东滦源,长沙城南书院,教授生徒,曰助以实学。绍基,复博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见精切。又为水经注刊误,于说文考订尤深。论时推重苏轼。黄庭坚,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嗜金石,精书法,由唐碑,而上溯北朝楷法,尤得力于北魏“张黑女墓志”及唐欧阳通,李邕,颜真卿。晚年日课尤勤,将篆书笔意,融合行楷书中,风格一变,自成一家。草书尤被举为一时之冠。著有柬洲诗文集四十卷。卒年七十五。弟绍京。亦工于书。
何其?,字天咸,清,石屏人,号洞虚子,康熙廪贡生,学问渊醇,工诗文,又善苏书,书室名,墨雨楼,著有迤江图说,元帅平滇道路考,西藏图说,墨雨楼集。
何秋涛,(公元1824—1862)字愿船,清,福建光泽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学主讲保定莲池书院,于经史小学,多所研究,尤长于边疆地理,关心经世之务,以俄国与中国壤地连接,宜有专书以资考据,乃始著有北徼汇编六卷,後复详订图解,起自汉晋以讫道光,增为八十卷。咸丰帝垂览之。赐名曰朔方备乘。并召见,擢员外郎,懋勤殿行走。任内又著有王会编笺释,一镫精舍甲部稿,律例根源等。张穆所撰《蒙古游牧记》,亦由秋涛整理成书。
何曰愈,字云田亥,清,广东香山人,父何文明,曾任河南洧川知县,有惠政,曰愈少随父宦游,读书励志,有干才。道光间,授四川会理州吏目,土司某,桀骛之部属夷人,杀无辜汉民,知府乃命曰愈往查,土司以贿求免,曰愈正义而却之,土司复以力挟之,亦不为动,卒咸查而还,由是知名,升岳池知县。任内练乡团,缮城郭,庀器械,以御边匪,民以安养生息。咸丰六年,宁速府野夷,时出没焚掠,川西倮夷,亦频肆扰汉民。时曰愈,任参建昌镇军事,驰至平其事,以德服夷人,漠夷遂相安。曰愈因益悉夷番情伪,山川之险隘,拟有绥边十二策,惜格不得上达。乃退居灌县,後归里息影林泉,卒于家。于何环,字小宋,清,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七年。英人攻广州,翌年英舰进侵天津塘沽,王景先後上阵战守要略,指列谬误,抗纶外务,及参与平捻有功。官历湖北布政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光绪十年,法舰攻福州马江,协办闽防军务,张佩纶不听从王景言,以至舟师大败,京畿震动,王景负疚被劾褫职。
何治运,清,福建闽县人,嘉庆十二年举人,博文强识,笃志汉学,与同邑陈寿祺,谢震,为清中叶一代经学大家。阮元督粤,授聘编纂广东通志,後游浙江,得巡抚陈若霖为刻印其所编著之经解及论辨文字四卷,名何氏学。
何焯(公元1661———1722),字屺山詹,清,江苏长洲人。通经史百家之学,藏书数万卷,多宋元旧刻,治学长于考订校勘诸书,时有创见,学者称义门先生,传录其说,为义门读书记。康熙十一年,直隶巡抚李光地以草泽遗才推荐,召入南书房,赐举人,复赐进士,授入皇子读书,兼武英殿编修。深受康熙皇帝信任赏识。及解官,设讲学。焯复工于楷法,手所校书,人争宝传,门人著录者四百余人,有声于时,卒,帝闻,深悼之,追赠侍讲学士。
何世仁,字元长,清,青浦人。号福泉山人,初嗜书画篆刻,後精研医术,著有竿山草堂集,福泉山房医案,治病要言等。
何家骏,字日千,清,福建惠安人,善写芦雁,诗有隽语,棋为泉中国手。
何冠英,字杰夫,清,福建闽县人,清道光十六年,丙申科殿试一甲二名,与林鸿年同列榜首。为闽省科举之盛事,授编修,道光二十年六月为浙江乡试副考官,累迁于咸丰十一年正月,以贵柬道赏二品顶戴,署理贵州巡抚。八月卒于官。
何启(一八五九年至一九一四年)字沃生,广东南海人。早年留学英国,毕业于医学院及律师学院。历任香港卫生局议员,立法局议员,为华人第一位受英皇封授爵士,著有《睡与醒》、《中国基础与改革》、《新政真诠》等书。
何廉臣(一八六一至一九二九年)名炳元,浙江绍兴人,行医之余,专擅著述,有《何氏医论》,其中《名医类案编》汇集全国名医八十余人,医案三百七十余例,并作了综合分析。
何东(一入六二至一九五六年)字晓生,广东宝安人,年十七即任粤海关,後受怡和洋行之聘,以勤慎擢升至总买办,复富而好施,出任香港大学创办人,手创工商晚报,获中国政府一等嘉禾大绶勋章,英皇爵士勋街。
何柳堂(一八七二年至一九三三年)广东番禺人,现代作曲家,善弹琵琶,最初改编传统曲调,以後从事创作,所作“赛龙夺锦”、“醉翁捞月”、“梯云取月”等乐曲封广东音乐的早期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何锡蕃(一八七三年至?)字少岳,湖南长宁人,武昌起义後任武昌防卫司令官,辛亥革命成功後,任水师统制,水警厅长,後弃戎伍从事商业以终。
何叔衡(一入七六年至一九三五年)字玉衡,湖南宁乡人,清未秀才。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一九二一年出任中国共产党一关,历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工业检查部长,内务部代部长,临时法庭主席。
何香凝(一八七九年至一九七二年)原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廖仲凯夫人,早年加入兴中会参与反清运动,历任国家要职,为现代中国杰出的妇女领袖。对书法、诗、画也颇有成就。
何成浚(一八八二年至一九六一年)字雪竹,湖北随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副长官,南京讨袁军参谋总长,北伐後历任湖北省府主席,武汉行营主任。
何杰(一八八八年至一九七九年)广东番禺人,留学美国,深造地质学,回国後历任北大地质学系主任。天津北洋大学代校长,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重庆大学矿冶系主任,广西大学教务长,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何公敢(一八八九年至一九七七年)福建福州人,留学日本,曾任福建盐政监督,泉兴盐务总局局长,福建学院院长。民盟重庆、南京支部长,建国後任民盟福建省副主委、福建省司法局长。
何应钦(一八九零年至一九八七年)字敬之,贵州兴义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後任贵州讲武学校校长,黄埔军校总教官,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抗战任总参谋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四五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冈村宁次投降,後曾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长。
何炳松(一八九零年至一九四六年)字伯臣,浙江金华人,清末秀才,以公费留学美国,攻读历史,学成回国,历任北大历史系教授,暨南大学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编译所副所长。平生著述有中古欧洲史,通史新义,新史学。
何鲁之(一八九一年至一九六八年)四川华阳人,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西洋史,曾任巴黎通信社记者,回国後历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史学教授及系主任,一九五零年在香港创办自由出版社,後任总督府国策顾问。
何彤(一八九二年至一九七二年)字葵明,广东顺德人,保定陆军官学校毕业,曾任粤车第三师参谋长(军衔至中将)两广缉私局局长,汕头市长,广州市长,到台後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何鲁(一八九四年至一九七三年)字奎恒,四川广安人,数学家,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後任安徽、重庆、云南、四川等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等,建国後历任中国科学情报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著有《商务算术丛书》、《代数》、《变分法》等。
何廉(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七五年)字淬廉,湖南邵阳人(今宝庆)赴美留学获经济学博士,回国後任南开大学教授兼财政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代理校长,四九年入美籍,任哥伦比亚经济系及东亚研究所教授,著有《财政学》,《所得税比较论》。
何孝元(一八九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字达峰,福建林森人(今闽侯),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後受聘东北法政大学,上海法政大学等校,後去台,在台湾法商学院,中兴大学任法学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长兼台大政治大学教授。著有《民法总则》。
何思源(一八九六年至一九八二年)字仙槎,山东荷泽人,毕业于北大,留学美、德、法等国,一九二六年加入国民党,执教中山大学,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训部副主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北平特别市长。著有《国际经济政策》、《近代中国外交丈》、《中国人口问题》等。
何思敬(一八九六年至一九六八年)原名浏生,浙江余杭人。早年留学日本,一九三二年加入共产党,三八年到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延安法学院院长。建国後任北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译有《哥达纲领批判》编译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半》》。
何德全(一八九七年至一九八三年)湖南长沙人,一九三零年参加红军,三四年参加长征任一军团师参谋长,抗战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第三旅参谋长,建国後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五五年授予中将军街。
何孟雄(一八九八年至一九三一年)湖南孺县人。一九二一年加入共产党,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参与创建京绥铁路工会,曾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农民部秘书,上海沪西、沪中、沪东区委书记,一九三一年被杀于龙华。
何增禄(一八九八年至一九六九年)浙江诸暨县人。留学美国,研究高能物理和光学,回国後曾任浙江、山东、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杭州分会理事长,对高真空技术、光学理论的研究有较大的成就。
何浩若(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七一年)字孟吾,湖南湘潭人。留美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後任黄埔军校教官,历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曾任湖南、河南财政厅长,中央日报社长。去台後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教授,著有《自由民主的经济制度》、《民生主义与自由经济》。
何作霖(一九零零年至一九六七年)字雨民,河北蠡县人。毕业北大地质系,後赴奥地利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北师六、山东大学地贤系教授,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特级研究员。为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著有《光性矿物学》、《X射线岩石组构分析》等。
何长工 (一九零零年至一九八七年)原名坤,湖南华客人。曾参加五四运动,并赴法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随中央红军长征,建国後长期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一九七五年任解放军政治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乃民(一九零二年至一九六六年)浙江义乌人。一九二一年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後任兰州汽车厂厂长,金陵大学教授,主持创建第一座汽车运用研究实验室,建国後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交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学会常务理事,著有《汽车学纲要》、《高等汽车学》、《汽车设计》等。
何宝珍(一九零二年至一九三四年)湖南道县人,女,一九二三年加入共产党,被派往安源路矿,同年与刘少奇结婚,後随其夫到上海全国总工会工作,任全国互济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长,在上海从事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後被捕并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何联奎(一九零二年至一九七七年)字子星,浙江松阳人。留学法、英,专攻人类学,回国在北大任教,後在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抗战任《扫荡报》总社社长,後任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中执委、常委等职;去台後任行政院副秘书长。著有《民族文化研究》、《何联奎文集》等。
何凯丰(一九零六年至一九五五年)又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年青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央南方局中央代表、中央局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粮食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局书记、宣传部代部长、沈阳市委书记、建国後任中宣部副部长。
何贤(一九零八年至一九八三年)广东番禺人,早年从事金融业,曾任银行经理,抗战时去香港,後转澳门大丰银行董事兼总经理,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立法会副主席,暨南大学董事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何志洪(一九零九年至一九七八年)浙江象山人。一九二八年考人上海大同大学数理系,後入国民党南京陆军通讯兵学校和国民党中央军校学习。任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侍从室机要组组长,联勤总部通讯署技术组少将组长,到台後任国防部中播音总队长,广播事业协会理事长。
何其芳(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七年)四川万县人。北大哲学系举业,後在万县师范,成都中学任教,创办《川东文艺》、《工作》等刊物,一九三八年赴延安加入共产党,任鲁艺文学院文学系主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长、建国後任作协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何应泉(一九一六年至一九六八年)又名司马文森,福建泉州人。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加入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曾任印尼、新西兰、法国文化参赞,著名小说《风雨桐江》的作者,该小说後被拍成电影,《欢乐英雄》、《阴阳界》颇获好评。
何斌(一九一一年至一九八八年)台湾台北人。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院,後留校任教。参加台湾“二.二八”运动,後回大陆历任医务主任,军事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热带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是著名流行病学专家。
以下先贤的典故转自(辞源)0187—0189页
何心隐(公元1517年至1579年)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本姓粱,名汝元,字夫山,永丰人,曾师事颜钧,其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但承认人的物欲应适当加以满足,反对道学把人欲看成罪恶的说法,到处聚徒讲学,曾以计促严嵩罢相,为严党所仇,以得罪张居正被杀。
何曾(公元199—278年),晋阳夏人。字颖考。三国魏时,官至司徒,曾参与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及司马炎代魏,建立晋王朝的活动。西晋初,任丞相、太傅等官职。为人外宽内忌,论事贾充,生活奢侈,享用“过于王者”,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何仙姑,传说中的女仙名,八仙之一。宋魏泰车轩笔录十四说,北宋永州有何氏女,善言祸福,人称何仙姑。续道藏所吕祖志三部加以附会敷演,说她是零陵人,幼时采茶山中,为吕洞宾所度成仙。她生於公元937年(後晋天福二年)卒于1086年(宋哲宗元佑元年)历後晋、後汉、周、宋四朝,共14个皇帝,享年149岁,为武平县有史以来最长寿之人。据典籍记载,她临终时“空中有鼓乐声,一朵祥云从卧榻直上霄汉,见者无不惊异”。据《武平县志》、《福建通志》、《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记载,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即何大郎之女,她一生博爱仁慈,经常施药施医给贫苦人,博得民间广泛敬仰。因此,名登仙籍,为全国人民所纪念。(此人两段资料中出现出生时间和地点不同,以哪为准?仅供读者研究)。
作文二:《封氏古代名人楹联典故》1100字.四言通用联:
望居渤海;源自封丘:全联典指封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声称长者;体得大臣: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渤海人封隆之,字祖裔,善于奇谋妙算。在朝中经历五个皇帝,四次任侍中,两次任吏部尚书,一次任仆射,四次任冀州刺史,始终保持着好名声,当时人称他为“博大长者”。下联典指南燕时期的渤海人封孚,字处道,曾在后燕慕容宝朝中做官。后人南燕,内参密谋,外总机务,职位极高,但为人谦虚,能多方面听取意见,晚年尤其亢直,有大臣之体(风度)。
得大臣体;有高士风:上联典指南北朝燕国的封孕事典。下联典指南朝齐国的封延伯事典。
礼折辽使;婚配封郎: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胡宗炎。哲宗崩,辽使来吊,不易服。宗炎以礼折之,必使听命乃相见。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封德彝初出仕,杨素甚器重,抚其床曰:“封郎终居此座。”竟以从女配其为妻。
2.五言通用联:
隆之为官长;炎裔乃帝师: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吏部尚书封隆之,字祖裔,奇妙算,历事五帝,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下联典指炎帝裔孙名钜,相传曾为黄帝之师。
千门歌吹动;九陌绮罗浮: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尚书右仆射封敖《春色满皇州》诗句联。封敖,字硕夫,修人。有《翰稿》八卷。
3.七言通用联:
位尊清雅洵高士;任重谦虚真大臣:上联典指南朝齐国的梁郡太守封延伯,字仲琏,东海人。有学行,并有高士风。为北州所宗附。下联典指南燕时期的名官封孚,字处道,渤海人。初仕慕容宝,后入南燕,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谦虚博约。晚节尤伉直。卒谥文穆。
先代喜读还园赋;后人犹念卫生经: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尚书左中兵郎中封肃,字元邕,有文思,博涉经史。尝为《还园赋》,其辞甚美。下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国的道士封衡,字君达,陇西人。著有《卫生经》等。
胜事俏能销岁月;已拚名利不相关: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尚书右仆射封敖《题西隐寺》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风神未肯留情,美人谁护;封郎终居此座,从女可婚:上联典指传说中的风神封姨。唐朝天宝年间,崔玄微月夜遇美人杨氏、李氏、陶氏和绯衣少女石醋醋及封家十八姨一起饮酒。醋酷得罪了封姨,封姨发怒离去。第二天晚上,几个女子又来,说她们家居苑中,常遭恶风凌虐,求崔玄微在苑东立一杆红色大旗,用采躲避风灾。立旗那天,果然起了大风,折树飞沙,而苑中的鲜花却没受一点损害。崔玄微这才明白:那几个女子是花精,封姨是风神。下联典指唐朝初期的大臣封德彝,名伦,观州人。隋代开皇末年,跟从杨素为行军记室,以机智为杨素赏识,杨素曾拍着自己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座(做官要达到的职位)。”还把侄女嫁给了他。后来,他跟从宇文化及战败归附唐朝,初任内史舍人、内史侍郎,随李世民灭王世充有功,封平原县公。武德末年,封密国公,官中书令。唐太宗时,官尚书右仆射(宰相)。
作文三:《古代典故1》6400字关于孝的典故: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
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关于励的典故
一、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二、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
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
三、萤囊映雪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关于“仁”典故
四、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五、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关于“仁”的典故
“仁”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一、 情同朱张
东汉的时候,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叫朱晖,一个叫张堪。张堪很早就知道朱晖很讲信义,很讲信用。但是,两个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两个人都去了太学,成为了同学,两个人才熟悉起来。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都是老乡。但是,并不是来往很密切,更不是酒肉朋友。同学了一段时间,两个人都学业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的时候,张堪突然对朱晖讲: 我身体不好,今天,我们俩同学的缘分到了,要分头回家了。我有一事相托。 朱晖也摸不着头脑,就看着张堪: 你要托我什么呢? 张堪就讲: 假如有一天,我因病不在了,请你务必照顾我的妻儿。 当时两个人身体都很好,朱晖没当回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但是分手以后,张堪果然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子和孩子,生活得非常艰难。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原来关系也未必很密切的朱晖耳朵里,朱晖就不断地资助张堪的妻子和孩子,年复一年地关心他们。于是,朱晖自己的儿子很不理解,就问爸爸: 您过去和张堪没什么交往啊?您怎么
对他的家人如此关心呢? 朱晖说: 是的,我的确跟张堪不是相交很深,不是来往很密。但是,张堪在生前曾经将他的妻儿托付给我。他为什么托付给我,而不托付给别人呢?因为他信得过我。我怎么能够辜负这份信任?我当时没说什么,实际上,我在心里已经承诺了。所以,我要守信,履行我对张堪的诺言。朱晖在家乡是一个扶危济困、非常有公益心的人物,南阳太守早就仰慕朱晖的为人。那么,在古代怎么来褒扬?怎么来奖励呢?往往是一个办法,给他儿子一个当官的机会。到了这个当口,大家知道朱晖怎么做的吗?朱晖就去找南阳太守说: 谢谢您的好意,但是我的儿子才具有限得很,才华、本事都不太够,他在家里待着还不错,如果您要让他当官的话,我看恐怕不合。
二、周郑交质
说周天子设了两个卿士。什么叫卿士呢?就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左右宰相。周天子有什么国事就向这两个人请教。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平王,两个卿士呢,一个叫虢公忌父,是周平王的叔叔,另一个就是郑庄公。那么这个郑庄公呢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周天子的宫殿。所以周平王有一天就把虢公叫来,说这个郑庄王天天不来,要不这两个卿士你一个人担着?虢公当然推辞了。但这件事就传到了郑庄公的耳朵里。第二天郑庄公就来找周平王。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才干,这个卿士的位置我也不要了。请陛下你收回。我就在我的国家好好当我的国君好了。周平王忙说,朕天天盼着爱卿过来,你怎么突然说不干了呢?郑庄公就回答说:我的才能比虢公差远了,陛下就要他一个人干就好了。周平王一听郑庄公提起虢公这档子事,脸上就有点挂不过去了,觉得有点理亏。于是说,看来卿家是怀疑朕的诚意。这样吧,我叫太子狐到你郑国去当人质,如何?郑庄公一听当时也推辞了一番。后来虢公出了个主意,说郑伯你不是也有个儿子吗。这样子,两边交换一下人质。周平王的儿子到你郑国去,你郑伯的儿子到我洛阳来。这不就扯平了吗?郑庄公一听,也就答应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
三、苏武牧羊
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
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四、 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五、《孟子论仁义礼》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yín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故枸木必将待隐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关于“思辨”的文言文
一、《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二、  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是探讨生命与时间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苏轼的《石钟山记》———主要阐述了“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四、《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祸兮福兮》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作文四:《15个古代典故》3100字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秦曲脱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之句。曹丕为魏王
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13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作文五:《古代典故解释》57600字1. 【戏五禽】《后汉书哗伦传》:“(华)佗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吾有一术,名五禽
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日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O指健身或消闲的运动。唐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海上呼三鸟,斋中戏五禽。”另参见九流部·杂技“五禽戏”。另参见人事部·其他“五禽戏”O
2. 【鲁禽】《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
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O喻任性旷达之人。唐骆宾王《远使海曲春夜多怀》:“未安胡蝶梦,遽切鲁禽情。”另参见人事部·情感“海鸟悲”。
3. 【青鸟】汉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
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0指神仙,或爱情的使者。唐李侨《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传书青鸟迎萧凤,巫岭荆台一数通梦。”另参见天文体·时令“青鸟过”、九流部·神仙“青鸟使”。
4. 【祝鸟】参见器用部·其他“祝网”。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
5. 【黄鸟悲鸣】《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秦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
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黄鸟》见《诗经·秦风》)O指谴责暴君、悲悼贤才。三国魏曹植仨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另参见文明部·诗词“黄鸟悲诗”、人物部·圣贤“三良”、人事部·冤怨“秦穆杀三良”。
6. 【精卫鸟】参见人事部·冤怨“禽填海”。唐李白《寓言三首》之二:“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7. 【凤求凰】参见人事部·情感“求凰”。明张雨《凤洞》:“第几峰前苍玉洞,何年于此风求凰。”
8. 【凤采珠实】《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庄子》日:“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
名琼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为实。天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卧递起,以伺琅玕。”按:今本《庄子》无此文。《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墟之璆琳、琅玕焉。”郭珍注:“璆琳,美玉名。琅玕,状似珠也。”①喻志向高洁。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凤林采珠实,春山违禁小说请删除荣。”另参见人事部·志趣“餐琅玕”。
9. 【白凤】《西京杂记·卷二》: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O指文采华美。唐刘
禹锡《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另参见文明部·文章“凤藻”、人物部·圣贤“吐凤人”。
10. 【吞彩凤】参见人事部·睡梦“吞鸟梦”。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
时吞彩凤。”
11. 【秦凤】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鸾”、伦类部·亲眷“吹箫伴”。宋杨亿《宣曲二十二韵》:“秦凤来何晚,燕来
梦未成。”
12. 【楚人风】参见人事部·狂放“接舆狂”。宋陆游《识喜》:“傲世曾歌楚人凤,著书久绝鲁郊麟。”
13. 【楚郊凤】参见人事部·谬误“楚人求山鸡”。唐李峤《雉》:‘“楚郊疑凤出,陈宝若鸡鸣。”
14. 【题凤】参见人物部·其他“凡鸟”。唐罗隐《秋晓寄友人》:“手中彩笔夸题凤,天上泥封奖狎鸥。”左卫武仓
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积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
15. 【枳棘鸾】参见人物部*官吏“枳棘栖凤” 。唐孙逖《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枳棘鸾无
叹,椅梧凤必巢”
16. 【乘鸾】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驾”。O也喻求得佳偶。唐赵嘏《代人赠别》:“会须携手乘鸾去,萧史楼台在王
京。”【乘鸾】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策声而已。”’0喻求得佳偶,或谓女子升仙。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王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另参见伦类部·亲眷“吹萧伴”、动物部·飞禽“‘秦凤”、动物部·飞禽“乘弯”。器用部·宫室“秦楼”、器用部·宫室“鸾台”、文明部·礼乐“凤萧”、人物部,妇女“秦娥”、人物部·妇女“弄玉”、人物部·其他“萧史”、人事部·死丧“凤归天”。
17. 【镜中鸾】《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
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鹰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O喻夫妻生死离别、孤独悲哀。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另参见伦类部·亲眷“分鸾”。器用部·日用“驾镜”、文明部·歌舞“鸾独舞”、人事部·情感“孤鸾”。
18. 【鸳雏】参见人事部·谬误“疑鵷雏”。鸳,同“鵷”。唐陆龟蒙《孤雁》:“吾常吓鸳雏,尔辈安足讪。”
19. 【九万鹏】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咸用《空城雀》:“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
20. 【上蔡苍鹰】参见人事部·情感“黄犬悲”。唐李白《行路难》之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21. 【苍鹰】《史记·酷吏列传》:“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据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
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0指官吏不畏权贵,执法严明。唐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另参见人物部·官吏“郅都”、政事部·忠直“郅都鹰”。
22. 【跕鸢】参见动物部·走兽“款段”。唐沈佳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魂疲山鹤路,心醉跕鸢溪。”
23. 【贾鵩】《史记·屈原贸生列传》:“贾生(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人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鸨日
‘服’(鵩)。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O指人去世的凶讯或预兆。唐罗隐《秋日怀孟夷庚》:“知己秦貂没,流年贾鵩悲。”另参见文明部·文章“鵩赋”、人事部·情感“鵩悲”、人事部·病死“见飞鵩”。
24. 【王乔鹤】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
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o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另参见九流部·神仙“王子乔”、器用部·车船“鹤驾”、文明部·礼乐“子晋笙”、人事部·雅逸“吹签客”。
25. 【辽东鹤】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
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O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另参见九流D部·神仙“了令威”、器用部·宫官‘鹤归谁表”、人事部。情感“鹤归”、人事部·病死“白鹤归”。
26. 【吊鹤】参见人事部。病死“吊陶”。唐李白《自潥水道哭王炎》:“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27. 【扬州鹤】参见人事部·志趣“腰金骑鹤”。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28. 【君子徒为鹤】参见人物部·其他“虫沙猿鹤”。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生民忽已鱼,君子徒为鹤。”
29. 【轩鹤】《左传悯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著甲者皆曰,‘使鹤,
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O借指空有官爵禄仿而不能当事者。唐沈佳期《移禁司刑》:“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另参见人物部·官吏“乘轩鹤”。
30. 【放鹤】《世说新语·言语》:“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融。
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日:‘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O咏鹤僧人。唐卢纶《题念济寺晕上人院》:“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另参见九流部·宗教“支公放鹤”。
31. 【唳鹤】《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O表示悔恨。或指眷恋乡土之情。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泛铜驼。”另参见人事部·情感“华亭清唳”、人事部·冤怨“华亭归梦”。
32. 【梅家鹤】参见地理部·城建“梅福市”。唐卢纶《送黎燧尉阳翟》:“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33. 【嵇鹤】《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O喻
指人才出众。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另参见人事部·雅逸“出群”。
34. 【鹤唳】参见武备部·其他“风声鹤唳”。唐刘禹锡《赠渲州高大夫司马霞寓》:“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35. 【杜宇】《禽经·杜鹃》“蜀右曰杜宇”晋张华注引汉李膺《蜀志》曰: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
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日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0指杜鹃鸟,或喻哀怨、思归之情。唐李商隐《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另参见人物部·帝王“望帝”、人事部·情感“子规咽”、人事部·冤怨“杜鹃啼血”。
36. 【河鹊】参见天文部·时令“七夕”。唐郑谙《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之四:“河鹊填桥至,山熊避槛来。”
37. 【雕陵鹊】《庄子·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
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臞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日:‘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0指一物降一物或暗中伤人。南朝梁庾肩吾《七夕》:“情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38. 【吴官燕】《越绝书》卷二《外传记吴地》:“西官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
火烧之。”O喻无辜受害者。南朝来鲍照《代空城雀》:“犹胜吴官燕,无罪得焚巢。”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巢幕吴宫”、人事部,冤怨“吴宫伤燕”。
39. 【钗上燕】汉郭宪《洞冥记》:“元鼎元年,(汉武帝)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西。,,,,燃芳苡灯,,,,,有青鸟,赤头,
道路而下,以迎神女。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黄琳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效,日名玉燕钗,言吉祥也。”O咏钗。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另参见器用部·衣冠“玉燕钗”。
40. 【彩燕】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B,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杜公赡注引晋傅咸《燕
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晕[日换羽]经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O指立春。唐崔日用《立春游苑迎春应制》:“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另参见天文部·时令“彩燕迎春”。
41. 【巢幕燕】参见人事部·其他“巢幕”。宋陆游《排问》:“君看投林猿,终异巢幕燕。”
42. 【湘燕】参见地理部·土石“石燕”。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眇小欺湘燕,团圆
笑落星。”
43. 【忘机鸥鸟】参见人事部·其他“忘机”。金元好问《寄希颜二首》之一:“动色云山如有喜,忘机鸥鸟亦相亲。”
44. 【闻弓雁】参见武备部·兵器“虚弓”。唐元稹《遣行十首》之二:“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
45. 【能鸣雁】参见人事部·情感“悲雁”。唐杜甫《白帝城楼》:“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
46. 【寄书雁】参见器用部·日用“雁书”。宋黄庭坚《送刘季展以军雁门二首》之一:“试寻北产汗血驹,莫杀南
飞寄书雁”
47. 【衔芦雁】《淮南子修务训》:“‘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增弋。”晋崔豹《古今注》:“雁自河北渡江
南,瘦瘠,能高飞,不畏矰缴。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常衔芦,长数寸,以防缴焉。”O咏雁。唐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不见衔芦雁,空流腐草萤。”另参见植物部,草本“衔芦’”。
48. 【凫飞】参见器用部·衣冠“凫舄’。唐岑参《送李别将一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马疾行千里,凫
飞向五凉。”
49. 【蚌鹬】参见动物部·鳞介“蚌鹏相持”。唐李咸用《和殷衙推春霖即事》:“蚌鹬徒喧竞,笙歌罢献酬。”
50. 【荐鹗】参见政事部‘议政“鹗荐”。明李东阳《于景瞻府尹寿诗》:“京尹望高曾荐鹦,省郎官贵早乘龙。”
51. 【九乌】参见天文部·天体“九日落”。唐李白《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52. 【三足乌】参见天文部·天体“阳乌”。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53. 【乌头】《燕丹子》:“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日:‘令乌白头、马
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①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另参见动物部·走兽“马角”、人事部·贫贱“乌头未变”、人事部·谬误“马角生”、人事部·谬误“乌头白”。
54. 【乌攫肉】参见人事部·其他“乌衔肉”。来陆游《雀啄粟》:“坡头车败雀啄粟,桑下饷来乌攫肉。”
55. 【青陵乌】参见人事部·情感“相思树”。明杨维帧《匹乌曲》:“结生不作白头伴,结死须作青陵乌。”’
56. 【御史乌】参见人物部·官吏“乌府客”。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
57. 【陈仓雉】晋干宝《搜神记》卷八:“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穆公,道逢二
童子。童子日:‘此名为媪,常在地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媪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霸)。’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童子化为雉,飞人平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时,为立祠陈宝。其雄飞至南阳,今南阳雉县是其地也。,,,,其后光武(刘秀)起于南阳。”另《史记·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亦载。0咏雉。南朝陈张正见《雉子斑》:“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另参见动物部·飞禽“秦鸡”。
58. 【尸乡鸡】参见人事部·寿考“祝鸡翁”。清吴雯《和赠沈客子》:“呦呦思近华山路,祝祝复远尸乡鸡。”
59. 【木鸡】《庄子·达生》:“纪消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忄乔]而恃气。’十日
又问,日:‘未也,犹应响景。’十日又问,日:‘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日:‘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O喻呆笨发愣,或指修养极高。唐张枯《送韦正字[木片]贯赴制举》:“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
60. 【白鸡】参见人事部·病死“白鸡梦”。O喻不祥之岁。宋王安石《次张店公韵》:“公乘白凤今何处,我适新年
值白鸡。”
61. 【纶竿鸡】参见政事部·治理“金鸡放赦”。清钱谦益《得卢德水宿迁书却寄六十四韵》:“肆赦纶竿鸡,重归华
62. 【鸡肋1】参见人体部·肢体“刘伶鸡肋”。宋苏拭《闻子由为郡行所裙恐当去官》:“子虽仅自免,鸡肋安足顿。”
63. 【鸡肋2】《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年)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渡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
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O喻无用却
不忍舍弃的事物。唐罗隐《寄洪正师》:“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64. 【鸡鸣】参见人物部·其他“鸡鸣狗盗”。唐李世民《人渲关》:“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65. 【夜半闻鸡】参见人事部·行止’‘闻鸡起舞”。明刘炳《同周伯宁连榻剧谈悲歌有感》:“夜半闻鸡眠不著,草
堂秋雨读阴符。”
66. 【武城鸡】参见文明部·札乐“武城弦”。O喻大材小用。唐张九龄《赠澧阳韦明府》:“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
67. 【家鸡】参见文明部·书画“家鸡野骛”。宋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诗见赠五首》之一:“天边鸿鹊不易得,
便令作对随家鸡。”
68. 【秦鸡】参见动物部·飞禽“陈仓雉”’。0咏秦地。唐沈佳期《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秦鸡常下雍,周凤昔
69. 【淮南鸡】参见九流部·神仙“云中鸡犬”。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70. 【楚客山鸡】参见人事部·谬误“楚人求山鸡”。唐李白《赠范金卿二首》之一:“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71. 【舞山鸡】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帝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
公子苍舒(曹冲)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0喻顾影自怜。唐崔护《山鸡舞石镜》:“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另参见器用部·日用“舞镜”、文明部·歌舞“山鸡舞”。
72. 【子鹅】参见人事部·贫贱“鹅炙”。唐陆龟蒙《蔬食》:“孔融不要留残脍,庾悦无端吝子鹅。”
73. 【双鹅飞】参见武备部·其他“飞鹅入”。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判中留赠崔宣城》:“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74. 【半夜鹅】「《新唐书。李怨传》:李槊想夜袭蔡州,“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骛池,槊令击
之,以乱军声”。终破蔡州,俘吴元济。①喻有谋略。元傅若金《上蔡》:“徒怜丞相东门犬,犹忆将军半夜鹅。”
75. 【换鹅】《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
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晋中兴书》作写《黄庭经》。O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另参见九流部·宗教“换鹅经”、文明部·书画“换鹅书”、人事部·雅逸“爱鹅”。
76. 【罗雀】参见器用部·宫室“雀罗门”。宋苏就《次韵答章传道见赠》:“门前可罗雀,感子烦屡扣。”
77. 【雀伺螳螂】汉刘向《说苑·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日:‘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彼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O喻只瞻前而不顾后,或喻侵犯。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另参见动物部·虫豸“螳捕蝉”。
78. 【冲天翼】《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
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日:‘三年不翅将以观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字怎么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