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向中国输入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吗和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有什么不同?

鸦片进入中国相当早,我们在宋代的文献中就见到过鸦片或者罂粟的记载。在那个时候,这种植物和它的果实是用来做药材的。

其实,在盛产鸦片的孟加拉和缅甸,这种植物也就是当地老百姓的一种日常药材,可以治疗腹泻和咳嗽,也间或作为一种提神的食料。即使在英国,鸦片酊作为一种处方药,也相当流行。

罂粟作为毒品,是它的果实被刮成膏状,用来吸食之后的事儿。膏状的鸦片输入中国,早在明代已经有了。在暹罗使臣的进贡物品中,就有鸦片。但明代的鸦片,还是做药用的,《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此后,鸦片渐渐成为一种吸食品,传说明神宗30多年不见群臣,就是受此物之累。

由于鸦片具有毒性,而且成瘾,蔓延开来,危害很大,因此在清初即遭禁止。但是,在中国,政府的禁令,往往随着王朝的延续,呈现日渐松弛的状况。

嘉庆年间,鸦片走私,已经渐成气候。禁令不管用,鸦片吸食者,在中国日见其多,鸦片的市场,渐成规模。当年,主导中英间贸易的,是东印度公司。

这种所谓的公司,是一个怪物,你说它是公司吧,它有武装,而且在控制的地盘上,还具有类似政府的职能。你说它是殖民机器吧,它又是商业机构,主要成员是商人。

当年好多欧洲国家都有东印度公司,用来经营远东的贸易,同时也负有殖民使命。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为庞大而且活跃。

这样的公司最初有两个,1600年合二为一。印度当年还不能算英国的殖民地,但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存在,实际上已经将印度各邦变成了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虽然靠运销茶叶发了财,但在面临国内对华贸易入超压力的时候,也相当尴尬。况且,茶叶贸易,需要从美洲采买白银,运到中国,成本颇高。对他们来说,寻找一种可以输入中国的产品,抵消茶叶进口造成的巨额入超,是当务之急。

一来二去,鸦片进入了东印度公司的视野。盛产鸦片的孟加拉,就在他们控制的范围之内。组织鸦片的生产和输出,轻而易举。

这种东西,不比英伦三岛的纺织品,中国人不要,也不似自鸣钟,中国人要得太少。中国人一旦接受,就放不下。毒品成瘾,即使身体完了,家财散尽,瘾却断不了。

所以,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鸦片就开始大规模被东印度公司输入中国。在此期间,清政府进退失据。禁,则走私增加;弛,则进口和走私都增加。定章程、立法度、严令水师稽查,都没有丝毫用处。

当然,这一时期,鸦片的输入主要还是靠走私,但也不乏正式进口商品时夹带一些。据清朝官方提供的数据,道光六年(1826)到道光八年(1828),进出口的差距在减少,但中国仍然是出超。然而实际上白银的流失,已经很严重了,这说明大量的白银都用在了支付走私鸦片上。

到了道光九年(1829),两广总督李鸿宾发现,很多英国商船到了禁海洋面,干脆不进来贸易了,就停在那里。不消说,这些船装的都是鸦片,停在港口之外,坐等走私的飞剪船上门。等于说,摆明了告诉你,我就是在走私。

但是,清朝官方对此毫无办法。甚至,在夷馆里,鸦片的买卖也在公然进行。负责照料洋商的中国行商和通事,照例将官方禁烟的命令传达给洋商,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禁令也好,劝谕也罢,都是具文。

鸦片的吸食,在道光年间,迅猛增加。据澳门报纸所载的鸦片商人的统计,输入中国的鸦片,1833年是7598箱,到1838年则增长到16297箱,数年之内,翻了一番还多。而输入别处的鸦片同期不过从1810箱,增加到3303箱。

鸦片的吸食到了中国变成了仪式,变成了文化。对烟具、烟灯、烟榻、吸食仪式的讲究,以及吸食鸦片跟性的联系,与娼妓文化的衔接有关鸦片的诗文,风助火势,使得吸食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和军官,甚至士兵。

鸦片的贸易,一般直接在洋商的大船上进行。所运来的鸦片,好多都是按照订单发货的。到了指定地点,中介人自然会上船来,照订单收货。成箱的鸦片,或者由中国人自己的走私船运走,或者由英国人的飞剪船代运,后者的火力强,保险系数大些,当然运费也高。

有一些是鸦片商人将鸦片运到传统的交易点,然后与前来的中国走私者现货交易。由于这些地点瞒不了清政府,所以,交易之前,常常会有水师或者其他衙门的人在场。官府的人照例会出示皇帝的禁令,但是,只要把该交的贿赂交足,那么交易就可以正常进行了。

鸦片出口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

鸦片的输入,迅速扭转了中国贸易长期出超的局面。很快,中国输出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抵不过鸦片的进口。为了满足国内的鸦片需求,中国商人必须用白银来购买鸦片。

从此,英国商人无需从南美进口白银,直接装载在原产地并不值钱的鸦片,到中国来换茶叶就可以了。后来,各国商人都学会这招儿。多数的外国商船,到中国来,都是运鸦片。接下来,只要贩卖鸦片,即使不从中国购买茶叶,也够本了。

本质上,这是一种毒品贸易,吸食者只要沾上,就成为稳定的消费者,无论价格多高,都得购买。而由于毒品自身特定的扩张性,吸食者只会越来越多。

而且,鸦片还不像后来的提纯物海洛因,吸食固然有毒性,但对人体的危害,还没有那么大,一个鸦片鬼,寿命固然比正常人短,但还不至于迅速暴毙。有了一个上瘾的,就等于开辟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直至家产耗尽。

所以,鸦片贸易的市场眼见得越来越膨胀。鸦片输入量逐年增加,但价格却始终降不下来,鸦片的吸食对一般人的戕害越来越甚,因此而破家者比比皆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扭转了贸易的入超,但他们更希望的却是跟中国进行正常的贸易,让中国市场对他们的工业品开放。为此,在道光朝,英国商船多次北上,进入长江,靠近山东,甚至奉天海边,恳请就地通商,都被地方官在请示了皇帝之后拒绝了。

两江总督陶澍和江苏巡抚林则徐,甚至提出要派兵船将他们押送回到广州。对于英国来说,尽管鸦片利益很大,但贩卖鸦片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跟打开中国市场相比,鸦片只是一点蝇头小利,而且是不道德的蝇头小利。

清朝政府缺乏大的条件和能力,无法把管制的触角伸到社会基层,对于禁查鸦片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说严禁,只是在进口方面打主意。但是,进口的禁令,只能施用于行商,对于走私,却毫无办法。负责查私的水师,即使有心禁查,其战船也没有这个能力。

何况,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到了王朝的末期,统治机器照例锈蚀。无论赋予哪个部门禁查的责任,只不过是给了这个部门借机牟利的机会。

在鸦片战争之前,如果外国的商船赖在那个港口不走,水师的军官,不是调动舰船将他们驱逐,而是央求通事,写信给他们的船主,求他们走人,免得危及自己的功名。因为,即使商船,好些都有武装,其火力根本不亚于清朝水师。

至于鸦片走私船,更是船坚炮利,只要他们想打,清朝水师未必是对手,鸦片贩子给水师一点贿赂,那是看得起他们,不想生事。在林则徐禁烟之前,两广总督卢坤就承认,英国人走私的商船十分高大坚固,而且炮位很多,清朝水师根本赶不上。

然而,鸦片的大规模输入,却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威胁。在鸦片贸易未盛之时,尽管对外贸易对国家的财政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大量的白银输入,对中国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却大有裨益。

毕竟,中国是一个贫银国,无法靠自己出产的白银支撑起自己的货币体系。正因为此前多少代的对外贸易,都是中国人往外卖东西,所以,白银和其他的贵金属才不会匮乏。然而,鸦片贸易给中国开了一个大窟窿。

白银的缺乏,首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为清朝的百姓平时使用的是铜钱,但缴纳赋税,却必须换成银两。白银缺乏,银对铜钱的比率必然要升高。银价上升,百姓负担重了,征收的难度也增加了。这个后果,加剧了地方秩序的混乱。

同时,如果白银的匮乏到了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国家的库存,进而动摇白银本位的币制。虽然说,鸦片的危害,像林则徐说的那样,会使大清无充饷之银,无可战之兵,倒也未必。

军队的无能,主要是制度的原因。而且后来的历史证明,即使士兵都是鸦片鬼,过足了瘾,一样可以打仗。鸦片当时的问题,主要还是单纯依赖进口,造成了白银的短缺,以及毒品泛滥导致的社会问题。

显然,这样的问题,对于清政府来讲,已经相当严重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鸦片进入中国相当早,我们在宋代的文献中就见到过鸦片或者罂粟的记载。在那个时候,这种植物和它的果实是用来做药材的。

  其实,在盛产鸦片的孟加拉和缅甸,这种植物也就是当地老百姓的一种日常药材,可以治疗腹泻和咳嗽,也间或作为一种提神的食料。即使在英国,鸦片酊作为一种处方药,也相当流行。

  罂粟作为毒品,是它的果实被刮成膏状,用来吸食之后的事儿。膏状的鸦片输入中国,早在明代已经有了。在暹罗使臣的进贡物品中,就有鸦片。但明代的鸦片,还是做药用的,《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此后,鸦片渐渐成为一种吸食品,传说明神宗30多年不见群臣,就是受此物之累。

  由于鸦片具有毒性,而且成瘾,蔓延开来,危害很大,因此在清初即遭禁止。但是,在中国,政府的禁令,往往随着王朝的延续,呈现日渐松弛的状况。

  嘉庆年间,鸦片走私,已经渐成气候。禁令不管用,鸦片吸食者,在中国日见其多,鸦片的市场,渐成规模。当年,主导中英间贸易的,是东印度公司。

  这种所谓的公司,是一个怪物,你说它是公司吧,它有武装,而且在控制的地盘上,还具有类似政府的职能。你说它是殖民机器吧,它又是商业机构,主要成员是商人。

  当年好多欧洲国家都有东印度公司,用来经营远东的贸易,同时也负有殖民使命。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为庞大而且活跃。

  这样的公司最初有两个,1600年合二为一。印度当年还不能算英国的殖民地,但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存在,实际上已经将印度各邦变成了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虽然靠运销茶叶发了财,但在面临国内对华贸易入超压力的时候,也相当尴尬。况且,茶叶贸易,需要从美洲采买白银,运到中国,成本颇高。对他们来说,寻找一种可以输入中国的产品,抵消茶叶进口造成的巨额入超,是当务之急。

  一来二去,鸦片进入了东印度公司的视野。盛产鸦片的孟加拉,就在他们控制的范围之内。组织鸦片的生产和输出,轻而易举。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设立的鸦片制造厂

  这种东西,不比英伦三岛的纺织品,中国人不要,也不似自鸣钟,中国人要得太少。中国人一旦接受,就放不下。毒品成瘾,即使身体完了,家财散尽,瘾却断不了。

  所以,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鸦片就开始大规模被东印度公司输入中国。在此期间,清政府进退失据。禁,则走私增加;弛,则进口和走私都增加。定章程、立法度、严令水师稽查,都没有丝毫用处。

  当然,这一时期,鸦片的输入主要还是靠走私,但也不乏正式进口商品时夹带一些。据清朝官方提供的数据,道光六年(1826)到道光八年(1828),进出口的差距在减少,但中国仍然是出超。然而实际上白银的流失,已经很严重了,这说明大量的白银都用在了支付走私鸦片上。

  到了道光九年(1829),两广总督李鸿宾发现,很多英国商船到了禁海洋面,干脆不进来贸易了,就停在那里。不消说,这些船装的都是鸦片,停在港口之外,坐等走私的飞剪船上门。等于说,摆明了告诉你,我就是在走私。

  但是,清朝官方对此毫无办法。甚至,在夷馆里,鸦片的买卖也在公然进行。负责照料洋商的中国行商和通事,照例将官方禁烟的命令传达给洋商,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禁令也好,劝谕也罢,都是具文。

  鸦片的吸食,在道光年间,迅猛增加。据澳门报纸所载的鸦片商人的统计,输入中国的鸦片,1833年是7598箱,到1838年则增长到16297箱,数年之内,翻了一番还多。而输入别处的鸦片同期不过从1810箱,增加到3303箱。

  鸦片的吸食到了中国变成了仪式,变成了文化。对烟具、烟灯、烟榻、吸食仪式的讲究,以及吸食鸦片跟性的联系,与娼妓文化的衔接有关鸦片的诗文,风助火势,使得吸食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和军官,甚至士兵。

  鸦片的贸易,一般直接在洋商的大船上进行。所运来的鸦片,好多都是按照订单发货的。到了指定地点,中介人自然会上船来,照订单收货。成箱的鸦片,或者由中国人自己的走私船运走,或者由英国人的飞剪船代运,后者的火力强,保险系数大些,当然运费也高。

  有一些是鸦片商人将鸦片运到传统的交易点,然后与前来的中国走私者现货交易。由于这些地点瞒不了清政府,所以,交易之前,常常会有水师或者其他衙门的人在场。官府的人照例会出示皇帝的禁令,但是,只要把该交的贿赂交足,那么交易就可以正常进行了。

  鸦片出口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

  鸦片的输入,迅速扭转了中国贸易长期出超的局面。很快,中国输出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抵不过鸦片的进口。为了满足国内的鸦片需求,中国商人必须用白银来购买鸦片。

  从此,英国商人无需从南美进口白银,直接装载在原产地并不值钱的鸦片,到中国来换茶叶就可以了。后来,各国商人都学会这招儿。多数的外国商船,到中国来,都是运鸦片。接下来,只要贩卖鸦片,即使不从中国购买茶叶,也够本了。

晚清,吸食鸦片的中国人

  本质上,这是一种毒品贸易,吸食者只要沾上,就成为稳定的消费者,无论价格多高,都得购买。而由于毒品自身特定的扩张性,吸食者只会越来越多。

  而且,鸦片还不像后来的提纯物海洛因,吸食固然有毒性,但对人体的危害,还没有那么大,一个鸦片鬼,寿命固然比正常人短,但还不至于迅速暴毙。有了一个上瘾的,就等于开辟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直至家产耗尽。

  所以,鸦片贸易的市场眼见得越来越膨胀。鸦片输入量逐年增加,但价格却始终降不下来,鸦片的吸食对一般人的戕害越来越甚,因此而破家者比比皆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扭转了贸易的入超,但他们更希望的却是跟中国进行正常的贸易,让中国市场对他们的工业品开放。为此,在道光朝,英国商船多次北上,进入长江,靠近山东,甚至奉天海边,恳请就地通商,都被地方官在请示了皇帝之后拒绝了。

  两江总督陶澍和江苏巡抚林则徐,甚至提出要派兵船将他们押送回到广州。对于英国来说,尽管鸦片利益很大,但贩卖鸦片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跟打开中国市场相比,鸦片只是一点蝇头小利,而且是不道德的蝇头小利。

  清朝政府缺乏大的条件和能力,无法把管制的触角伸到社会基层,对于禁查鸦片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说严禁,只是在进口方面打主意。但是,进口的禁令,只能施用于行商,对于走私,却毫无办法。负责查私的水师,即使有心禁查,其战船也没有这个能力。

  何况,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到了王朝的末期,统治机器照例锈蚀。无论赋予哪个部门禁查的责任,只不过是给了这个部门借机牟利的机会。

  在鸦片战争之前,如果外国的商船赖在那个港口不走,水师的军官,不是调动舰船将他们驱逐,而是央求通事,写信给他们的船主,求他们走人,免得危及自己的功名。因为,即使商船,好些都有武装,其火力根本不亚于清朝水师。

  至于鸦片走私船,更是船坚炮利,只要他们想打,清朝水师未必是对手,鸦片贩子给水师一点贿赂,那是看得起他们,不想生事。在林则徐禁烟之前,两广总督卢坤就承认,英国人走私的商船十分高大坚固,而且炮位很多,清朝水师根本赶不上。

  然而,鸦片的大规模输入,却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威胁。在鸦片贸易未盛之时,尽管对外贸易对国家的财政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大量的白银输入,对中国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却大有裨益。

  毕竟,中国是一个贫银国,无法靠自己出产的白银支撑起自己的货币体系。正因为此前多少代的对外贸易,都是中国人往外卖东西,所以,白银和其他的贵金属才不会匮乏。然而,鸦片贸易给中国开了一个大窟窿。

  白银的缺乏,首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为清朝的百姓平时使用的是铜钱,但缴纳赋税,却必须换成银两。白银缺乏,银对铜钱的比率必然要升高。银价上升,百姓负担重了,征收的难度也增加了。这个后果,加剧了地方秩序的混乱。

  同时,如果白银的匮乏到了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国家的库存,进而动摇白银本位的币制。虽然说,鸦片的危害,像林则徐说的那样,会使大清无充饷之银,无可战之兵,倒也未必。

  军队的无能,主要是制度的原因。而且后来的历史证明,即使士兵都是鸦片鬼,过足了瘾,一样可以打仗。鸦片当时的问题,主要还是单纯依赖进口,造成了白银的短缺,以及毒品泛滥导致的社会问题。

  显然,这样的问题,对于清政府来讲,已经相当严重了。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report 4775 鸦片进入中国的历史鸦片进入中国相当早,我们在宋代的文献中就见到过鸦片或者罂粟的记载。在那个时候,这种植物和它的果实是用来做药材的。其实,在盛产鸦片的孟加拉和缅甸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 英国人有意识地把鸦片当作主要商品输入中国,出现在:18世纪后期。

2、 “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这句话是英属印度第一任总督哈斯丁说的。

3、 鸦片战争前十年,东印度公司共计输入鸦片23.8万箱左右。

4、 主张严厉禁烟,于1838年提出<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的人是:黄爵滋。

5、 1838年,林则徐在他写的<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中提出了严厉禁烟的主张。

6、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7、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赔偿给英国政府的数额达到了2100万银元,约当清政府当时财政收入的1/3强。

8、 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9、 在鸦片战争后不久,赢得了“中国的鸦片店”的城市是:香港。

10、美国第一次显现了帝国主义色彩的条约是:<中美望厦条约>。

11、清政府宣布对天主教弛禁,并要求清政府允诺保护教堂和传教士自由的特权的条约是:<中法黄埔条约>。

1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拒绝英法等国提出重新修定新约的要求。

13、规定外国教士可以到中国内地传教的是:<天津条约>。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港口达到了:16个。

15、<北京条约>规定,准许鸦片进口,使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规定每百斤鸦片议定纳银只为:30两。

16、西方列强在华进行经济扩张和经济掠夺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是:外国洋行。

17、使中国的海关权完全落到外国人之手的条约是:<北京条约>。

1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调停”、“说合”有功,强迫订立<北京条约>的国家是:俄国。

1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又一次屈辱地同列强签订了更为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20、至甲午战争前,外国列强在华投资估计:近1.2亿美元。

21、19世纪中国最主要的茶叶贸易中心是:汉口。

22、1861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外国投资丝厂是:由怡和洋行兴办的怡和纺丝局。

23、外国资本最先侵入中国工业领域的部门是:船舶修造业。

2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汇丰银行。

25、中国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主要是以:海关税为担保。

26、外国侵略者伸展其政治势力借以控制清朝中央政权,从而控制全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公使驻京。

1、 当时主张严厉和积极支持禁烟的著名人物有:黄爵滋、林则徐、龚自珍。

2、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

3、 <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 <中美望厦条约>除了取得英国已经取得的一切特权外,美国还获得了的特权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明确协议关税、肆意侵犯中国领海权。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列强要求修约,其修约的真实目的是: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在北京设立使馆、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直接同清政府作战或趁火打劫的国家有:英、法、美、俄。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有:英、法、俄。

8、 <北京条约>规定在长江增设的通商口岸是:镇江、南京、九江、汉口。

9、 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内容有:商品输出、掠夺原料、迫使清政府割地赔偿、洋行与买办共同经营。

10、甲午战争前,外国列强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业、航运业、金融业、近代工业、房地产业等领域。

11、至1875年,形成中国和欧洲间远洋运输业三头鼎立的三家公司是:大英轮船公司、法兰西火轮公司、英国海洋轮运公司。

12、外国在华航运业中规模较大,资本雄厚的轮船公司是:美国旗昌、英国怡和、太古。

13、外国在华投资兴办的船舶修造业主要集中在:广州、香港、上海。

14、在19世纪70年代,外国列强对华投资的出口加工工业以:砖茶制造、机器缫丝为主。

15、中国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主要以海关税为担保,后增加的补充是:盐税、厘金、常关税。

16、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有:银元券、银两券。

1、<南京条约>: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勒索巨款、协定关税、取消洋行制度、开设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面待遇。

2、<中美望厦条约>:是在美国著名政客顾盛来华对清政府软硬兼施之下,于1844年7月3日签订的。条约共34条,美国依据得益均沾的原则,除了取得英国已取得的一切特权外,还获得了在中英条约中没有或尚不明确的权利,是中美之间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虎门销烟:18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用鸦片充当商品,对中国封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林则徐于1839年将之前缴获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统统销毁。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痛恨鸦片贸易、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

4、领事裁决权:是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的,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发生法律纠纷,英国领事有“查察”和“听讼”的权力。即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按中国法律处置,而按英国法律处置,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破坏。

5、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发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

6、汇丰银行:是1865年成立的,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创办资本为500万港元,每股250元。总部设在香港,上海设管理行。它在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1、 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 简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3、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危害,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5、 为什么说汇丰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