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博物馆,怎样喝酒才是恰到好处

《中国酒文化》(吕少仿,张艳波)【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增值业务:
重  量: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酒文化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您好!请!
华夏收藏APP天天拍卖,就等你捡漏
中国酒文化与古代书画的渊源
15:40:01 浏览0次/0评论
来源:指引收藏公众号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艺术界占尽风流的书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那么它又何尝不是一个酒文化浓厚的国度呢?酒在我国源远流长,饮酒在国人的生活中早就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俗话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忧。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就有不少关于酒的题材。可以说,绘画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酒与文人的因缘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大都与酒形影不离。文人饮酒已是传统上的潇洒。魏朝末年,被誉为文坛“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等人,个个堪称酒中豪杰,常在竹林中饮酒长啸。阮籍一醉就是一个多月;嵇康醉酒有风姿,不时醉出美感来;刘伶更是对酒一往情深,可谓古今一流的“醉仙”。陶潜醉酒,悠悠见南山。东晋陶渊明也是出了名的爱酒文人。他在《饮酒》诗前的小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欢。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酒和他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酒,他心底流露出无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正因为酒,他才会在骈体文玄言诗盛极的魏晋时期独辟一代文风,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同时,酒对文人雅集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据《与吴质书》记载,曹丕与“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刘祯等“每至筋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面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知自乐也”。当历史车轮转至唐代,这时期的文人纵酒风尚更是异常兴盛。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酒气熏天的长安城中有着一支庞大的饮酒队伍。唐初诗人王绩,因好酒获“斗酒学士”的雅号。他曾撰《酒经》:“追述(焦)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还有杜甫,史载他“于成都洗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竣(音)野老相押荡,无拘检”。大诗人李白更是感叹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在诗化的酒中不畏人生的挫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古代,但凡大型饮宴,没有酒相伴是极为少见的。饮酒唱歌,言志抒情,是人们最惬意的事情之一。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对酒表达了别离的情绪: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一出便广为传唱。后来人们又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形成《阳关三叠》曲,成为七弦琴“琴歌”之代表作。可见酒对于那时文人的作用之大,实在是难以尽述。倪田《钟馗仕女图》中对坐饮酒的钟馗与钟馗妹此外,黄庭坚跟酒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著作保留了宋代戎州(今宜宾)酿酒史的资料。黄庭坚不仅一般性地描绘了宋时戎州名酒飘香的氛围,而且确凿地反映了当时酿酒业的一些情况。戎州美酒刺激着他,激发了个人创作灵感,使其在创作高峰的体验下,创作出堪称传世之作的诗词。读黄的作品使我们知道戎州有酒坊兼酒店,还有士大夫也在家酿酒。名酒不但有“荔枝绿”,而且有“安乐泉”等不同品种。然而在元代,不仅是酒,就连酒旗在元人眼中也是很有魅力的,尤其在文人骚客那里。正所谓“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酒文化的兴盛。诗人谢宗可有首《酒旗》诗写得妙:水村山郭酒初香,影青青字一行。垆畔低悬花雾湿,檐阴斜揭柳风凉。指挥意马冲愁阵,摇曳心旌入醉乡。惆怅步兵招不起,半竿空自舞斜阳。酒旗通常用青布制成,元曲中又称之为“青旗”。现代人呼朋唤友地聚餐喝酒时,虽仍会有吟诗作画,但那也只是个别现象了。没了古人那种雅致文化的酒桌氛围,现代人剩下的只是热闹,着实令人为酒文化的失落感到些许遗憾。酒与绘画创作的激发历来酒与诗画是不分家的。大多画家都会借助酒来激发灵感。有了酒,绘画才会显得大气洒脱。饮酒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画家和许多文人诗人一样,酒同样给了他们许多突发的灵感和激情,饮酒挥毫,落笔生辉。酒跟绘画创作之间的缘分十分悠久。早在汉代时,汉画中就有许多有关酒文化方面的图像。到了唐朝时期,有着“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常常“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乘酒后昂奋之际,始振其灵笔,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此种情况下完成的。《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唐明皇命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能一日而就。只因酒兴大发,落笔恰到好处。这表明酒与吴道子的画之间,一定有些关联。酒与绘画的关系,书画家与酒的精彩故事在明清时期仍是层出不穷。至明代,浙派画家吴伟可谓酒中豪杰,尤其喜欢饮起酒来,再作纵恣粗犷的山水。而水墨大家徐渭亦喜酒,同样愿意在痛饮后挥笔,晚年他在所作《又图卉应史甥之索》一诗中说: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我画。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春雷。他把草书的宕荡奇肆线条和淋漓酣畅的水墨融会为一体,画面富于音乐美感的视觉形象。如《墨葡萄图》的笔斜风雨,藤蔓飞扬,浓淡相间的叶片,珠圆玉润的果实,无不统一于如痴如醉的情感旋律中。这除了得力于艺术功力之外,当然还仰仗于酒效,酒起到了催化和升华至最高境界的奇效。
华夏收藏网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联系电话:5 邮箱:
发表评论 如果没有账号,可以先免费
请您注意: 如果还没有注册,请先免费注册为华夏收藏网的会员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中国领先收藏品交易平台
15年收藏行业专营
300万用户口碑信任
行家云集帮你鉴定估价
7天无理由退货,购物无忧戏说中国酒文化及酒的作用 人们为什么爱喝酒、爱说酒[图]
酒,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也是众人爱说的话题。酒有什么作用?他对人究竟有何影响,他的文化范畴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爱喝酒、爱说酒?我想,下面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二》已经给出答案!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说酒中的乐趣不要为&不爱酒&的人作说明,这既是调侃,实质也是李白领悟了酒的玄妙本身,即酒的好处说不清、道不明,非言语所能概括和形容。用古言就是&只可意会(酒友间),不可言传(非酒友间)&!但作为酒的追随者,还是忍不住想说说几句。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  |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 ,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 ,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下文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
  【摘 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
  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也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川�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南朝盛宏之在《荆州记》中说:&南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酒。&此外,《后汉书 南蛮传》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人订立盟约:&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可见在当时一钟清酒的价值等同于一双黄龙,可想而知早在当时清酒就已誉满天下,连鼎鼎有名的秦昭王都对这清酒垂涎三尺,进一步反映出巴人酿酒技术的成熟与高超。可以说源远流长的酒历史和丰厚特别的酒习俗,构成了土家族独特的酒文化。
  二、土家族独特的饮酒习俗
  (一)以酒入饮
  土家族继承了先民高超成熟的酿酒技术,并不断创新,使其酿酒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包谷酒、糯米酒、砸酒。
  1. 包谷酒。土家族包谷酒,又名包谷老烧,主要的原材料为玉米,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非常之高,喝进嘴里,吞到肚子里,都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包谷酒是土家人最喜欢的一种酒,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
  包谷酒是烈性烧酒。土家男人一般都爱喝苞谷烧。生产的艰辛困难,生活的沉重压抑,培养了土家汉子喝烈酒的习惯。如在《中国土家习俗》中记载的:&土家族汉子最喜欢喝包谷烧,有&包谷烧,包谷烧,三碗不可少,十碗不为多,再来几大碗,好汉醉不倒。&的酒歌&。
  2. 糯米酒。糯米酒又称&醪糟&、&甜酒&、&水酒&等,其历史非常悠久。甜酒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粳米,味道香甜。酿酒时先将糯米煮熟装入酒坛之中,待酿好之后连糟一起食用。甜酒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可冷可热,冬日甜酒煮汤圆或糍粑,暖身可口,味道极佳;炎炎夏日,甜酒用来当茶,让在田间劳作的土家族儿女,喝上一碗碗甜酒,顿时身�心爽、驱散疲劳。
  酿造甜酒可是说是土家妇女的拿手好戏。在酿制甜酒之时是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不仅所有的工具都要清洗干净,而且对糯米和粳米的淘洗也要非常仔细认真,直到搓洗得雪白为止。蒸糯米的火候也到掌握的恰到好处,因为糯米饭既不能蒸的太硬也不能太软,而要粒粒可数。然后让其发酵之后,才能品尝。传统的发酵时间一般要三五天才可以。
  3. 咂酒。咂酒是土家人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咂酒的历史很长,如乾隆四十年刻本《石柱厅志》载:&土风为民风之倡。&&死亡不从凶而从吉,家家燕乐闹丧&...其尤可怪者,邀集男女会饮砸酒。遂贮糟,糟注水成酒,插竹筒糟中,轮吸之。&
  咂酒的酿造过程是非常独特的,先将高粱、大麦、小米糯米等一起煮好并发酵好,再将材料贮藏在一个坛子里,要用泥土将坛口密封好,待一段时间之后,有的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高粱或大麦糟就会浸出晶莹透明的酒泉出来,这时就可以随时饮用,非常之方便。土家咂酒浓度低、味道确实甘甜爽口,耐人回味,饮用时用竹、麦、芦管吸吮,而且还可加热开水复咂,直至喝到没有酒味为止。
  土家族喝咂酒可以调节社会关系,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得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以融洽。
  (二)以酒入礼
  土家族喜酒,酒文化也深深的渗透到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它与土家族的信仰、礼尚往来、风俗民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 酒与土家丧葬。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根据各地方的信仰观点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现在一些土家族聚居地还流传着一种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丧葬习俗,俗称讨脚酒。就是在出灵的那一天,主人家们除了孝男孝女要随棺出行外,还需要再专门雇请两个人,每人手拿一张长条形的木板凳跟随在后。按照传统的习俗,出灵以后,抬丧的人就要变换各种方式,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也会停下,尤其是在爬坡或越过陡险山路时,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前行的过程当中,如果抬棺的人不愿意前进了,也就表示他们累了没有力气需要停棺稍作休息,这是拿木板凳的人就要立即跟上前去,把手里的木板凳放在地上,抬棺木的人就会立即把棺木放在木板凳上。这个时候,跟随的主人家就要立即挑着酒桶上前去,拿小瓷碗,让抬棺木的人来舀酒喝。喝完酒后,抬棺木的人就会力气倍增,精神抖擞,吆喝一声又把棺木抬走了。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一路上至少也要三四次的休息,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还需要休息更多的次数,直到安全抵达埋葬的坟地。   讨脚酒这一风俗习惯,是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传承,它既诙谐又有趣,它不仅体现的是土家族丧葬祭祀的文化,也体现了酒对于土家人来说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了。讨脚酒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事象,它是土家族深厚文化的浓缩体现。
  2. 酒与土家节令。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每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出于某种需要都约定俗成了形形色色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令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民族精神,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民族个性。
  土家族几乎每个月都有民族节日,而且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酒。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里有祭山酒、四月里有牛王酒、五月里有端阳酒、六月里有晒龙袍酒、七月里有祭祀祖先酒、八月里有中秋酒、九月里有重阳酒,可以说酒在土家族的节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酒与节令已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度。
  就拿九月的重阳酒来说,传统的重阳节有小重阳九月九日,大重阳九月十九之分。在土家族的习俗里通常都是过大重阳。
  土家族人在过重阳节时是非常注重酿酒的,而这种酒也是用糯米或者高粱拌着花酿制而成的,名曰&重阳菊花酒&。清道光《长阳县志》记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重阳时节,正值桂花开花,山寨上满是桂花飘香,馨香满野,这时土家人便会用长竿来打下桂花,用来与包谷相拌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将酒倒入酒杯,香气扑鼻而来,名曰&堆花酒&。将酿制的酒放置一段时间,则这酒就会愈加醇香。
  3. 酒与土家婚俗。在土家人结婚的时候经常可看到酒卓上一直都有喝酒的习俗。在贵州的岑巩石阡一带的土家族流行婚礼有&酒令宴&的风俗。而且无论如何,土家人都要把&酒令宴&办的及其的热闹。&酒令宴&是在新娘接到男家的第二天晚上。在吃夜宴时进行的,在这酒桌上喝酒也是极其讲究的,男方家还必须找来亲朋好友中懂礼节、有文化、有酒量的人来陪客。席间大家之间要相互敬酒,一般来说首先是婚礼的大总管要敬月老一杯,但如果席间还坐有老一辈的人,月老就要推辞一下,让大总管先敬酒给长辈,但有时长辈却退却让总管先敬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一轮下来因为主人的推辞、月老的退让、陪客的推谢,讲了一圈的客气话,有节有理,却谁也没有喝酒。到最后是大家各喝两杯,表示双喜临门,整个行酒宴热闹非凡。
  &行酒宴&不仅仅是体现土家族酒文化的一种方式,也表现出来土家儿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三)以酒入歌
  酒文化是土家族的一个显著特性,同时酒文化也深深影响到了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祝酒辞,其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土家气息,描绘出了土家儿女悠久绵长、神奇绚丽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了土家儿女热情好客,率真淳朴的民族风范,讴歌了土家人民英勇坚强、团结友爱、坦荡豪爽、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深受到土家儿女的喜爱。
  在祝酒辞中大多是描写了土家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土家人民对生活琐事的有感而发,大胆直言,通俗易懂,因此形成了一种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例如朱赤的一首祝酒辞写到&稀客稀客远道来,没有什么好招待。心到神知就算数,只有好酒无好菜。俗话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和起来。杯杯淡酒高举起,喝个眉笑眼也开。&描写出了土家儿女直言直语,有话直说,热情好客,重情重义,真诚直率的性格特点。尤其是& &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喝起来&。这场景的描写让祝酒辞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
  其次,土家族的祝酒辞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内容大都是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的描写,捕捉最鲜活的具体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大多数祝酒辞都是出自普通百姓之口,但通过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加以修饰和提炼,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不同于一般的大白话,使其具有了艺术性。
  三、土家族酒的文化的保护
  土家族的酒文化记载和传承着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习俗,所以保护土家的饮食文化――酒文化,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护土家族的酒文化就应充分尊重和了解土家族的饮食习惯和民族风俗,让土家酒文化持续保持具有传统特色的饮食特色。鼓励和教育本民族的青少年学习和保护传统文化,使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更好的激发他们去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让他们能更积极更自觉的保护土家酒文化。
  其次,注重保护酒文化渗透的文化意识。酒文化主要包括酒艺、酒德、酒俗、酒文艺在内的与酒有关的文化体系,是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辞令等艺术为一体,集历史、经济、思想、医学、旅游、食品、风俗民俗、神话传说、陶瓷工艺为一堂的文化现象。这本生就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土家酒文化与这些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就能使二者都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让土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让跟多人了解认识土家酒文化和土家民俗文化。
  四、结语
  土家族的酒文化已深深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土家族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酒了。对土家族酒文化的认识,不仅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同时还了解到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思维习惯,激励着土家儿女奋发图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土家族的酒文化也展现出了他们淳朴热情的个性特点和民风民俗,更哺育出来土家人民高尚的酒德品质。
  悠久独特的土家酒文化、淳朴的土家儿女,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国大地上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团结和平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安源,田心桃,田荆贵,廖乔婧.土家人和土家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 [晋]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上海书店,1989.
  [3]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 彭瑛.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J].酿酒科技, 2007(8).
  [5] 黄柏权.土家族酒文化泛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1).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2
  试谈佤族酒歌的文化特性
  人们常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奶就会喝酒&来形容佤族人。佤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常用歌舞表情达意,歌舞与佤族的酒文化相辅相成,酒歌是佤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不管是休息、劳动还是婚丧嫁娶等都要唱酒歌。众所周知,佤族人的音乐敏感程度较高,&开口成歌,抬脚即舞&便是形容佤族人民对音乐的敏感和灵性。
  一、佤族酒歌的基本调式
  佤族的酒歌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旋律常用la、do、re或so、do、re为骨干音,音区偏低,音域较窄,终止式以同音反复为特色。节奏以较规整的2/4拍和4/4拍为主。结构多为上下句对应式的单乐段或两对上下句构成的复乐段,并在此基础上作小有变化的反复;有的则在曲首加一句甩腔或曲尾加一句衬腔。比如沧源佤族敬酒歌《加林赛》:
  此曲常用于&打歌&场合和作为酒桌上传达情意的敬酒歌。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或一领众和,其中领部的即兴性较强,和的部分则较固定。凡是喜庆和娱乐时就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伴奏。唱词喜欢用比兴手法来平铺直叙。歌词热情、真挚、即兴性强,也有部分传统的唱词,演唱者常具有依曲填词的本领,根据场合或载歌载舞、或热情奔放、或温柔缠绵表达佤族人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有句话说,到佤山一游,如果不参加佤族的&打歌&就是没有真正走进佤山。
  二、对演唱者的要求
  演唱佤族酒歌时,对演唱者的声音没有特殊要求,演唱者根据自己的音域任意起调,直抒情怀即可,属于原生态唱法,具有浓郁、朴素的乡土气息。在佤山工作的各个民族兄弟姐妹,刚来时候有的还五音不全,几年下来,被佤族音乐熏陶后,都会唱佤族酒歌了,不仅跟阿佤交上了朋友,也把工作开展得如鱼得水,这就是佤族酒歌的魅力所在。佤族的酒歌不仅跟喝酒有关,大多跟劳作有关。佤族是勤劳幸福的民族,他们是大山的孩子,具有山一样的情怀,尽管物质生活不像其他民族那样富裕,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在佤山任何地方随处可见佤族跳舞,随时都听见佤族歌声,时时展现出一幅幅乐观向上、富有人情味的画面,令人向往。
  佤族人热情好客,幽默豪爽,进到佤山一定要喝水酒,通过喝酒这种方式加强联系、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共建美好家园。佤族到现在一直保持互助互爱的美德,其中就有酒文化的渊源。在佤山迎客以酒当先,有&无酒不成礼&的习俗。佤族的水酒是佤族自酿酒,西盟翁嘎科佤语叫&布莱荣佤&,它是用小红米等原料酿制而成的。佤族酿造&布来荣佤&,首先是做酒饭,将原料粮磨细蒸熟后,拌上酒曲,让其发酵后晾干,用瓦罐之类的容器密封贮藏。需要酒时,将晾干储存的酒饭按需求量取出,装入酒罐内(一般最底层要按压坚实)加上凉开水后,泡上至少半小时左右,再用细竹弯管插入酒罐内吸出,即成水酒。泡的时间越长越好喝,基于这样的原因,佤族把酿制水酒称为&泡酒&。佤族当天泡酒当天喝完,否则发酸变味,若有喝不完的需要第二天饮用的,则把酒倒入葫芦内再装入几粒米防止变味。一般招待贵宾的水酒至少是保留一年甚至10年之久的陈年老酒,酒味香醇可口,养生健胃。到佤山村寨有人敬你水酒说明你人气旺,有事业生活万事顺利,来年好运连连之说。
  三、佤族民间喝酒习俗
  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翁嘎科英侯村习俗进村寨必喝&三道&酒才吉祥如意。第一杯酒是喝进门酒,第二杯酒是解渴酒,第三杯酒是解酒。主人先用小杯盛满酒,面对客人举杯说&啊&(找酒伴,下一杯你喝的意思。)客人需双手抬接,跟着说&啊&表示认同。主人先在地上倒洒一点以示敬天地神灵,接着喝完。还杯给客人时,主人换用纤长的长杯倒给客人以示客人长命百岁,主客友谊地久天长之意。敬给客人的第一杯酒就是头道酒,客人接过酒,用中指和食指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客人一定要自己喝,并且一口气喝,但不能喝干,留几滴倒在手掌心上然后慢慢将手向手肘方向抬起,呈直角造型后来看酒是否流到手肘关节处从而得知客人与主人的情意如何;第二杯酒时,客人可以找人帮忙,但自己要空杯以表示正直、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第三杯是解酒酒,水酒喝到第三道时已淡如水,却是解酒的良药,一定要喝才不会上头,也不会醉、伤胃等,很多朋友怕喝酒为了躲酒往往喝了第一、二道就跑了,结果感叹佤族水酒胜过北京二锅头,其实是缺乏了解民俗民风。一般&三道酒&喝完之后佤族老人开始吟唱酒歌了,主要是欢迎客人到来之类的客套话。如翁嘎科酒歌:
  现代人压力很大,佤族喝水酒唱酒歌也是解压的一种方式,了解了佤族的&三道酒&和文化,适当品尝水酒是有利身心健康的。其实根据专家科学分析水酒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具有健脾、健胃、舒筋活血、提神补气、振奋精神、解暑、解饥、解寒的特效,水酒一般不会醉人,饮后有种心旷神怡之感。此外水酒渣还具有解毒之奇功,所以佤族家里一般都备有水酒渣,作为&解毒&的良药。笔者以西盟佤族的《三道酒》酒歌诠释佤族礼仪。唱这首酒歌时候,常伴有歌舞结合,主要以圆圈舞为主,手牵手心连心,有团结奋斗、和谐共处,共建美好佤山之意。
  四、佤族酒歌的社会功能
  佤族人民是大山的孩子,具有大山的胸怀和勇敢,至今一直保留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佤族不管是大喜大庆、商议大事,或是解决纠纷,往往剽牛泡酒联欢,打歌跳舞通宵达旦,表示不记仇,誓与各民族兄弟姐妹永远合好的美好愿望,现在云南省普洱市城区的&民族团结碑&就是见证历史的里程碑。佤族不仅不记仇,还很有人情味和爱心,他们办完一件较大的公益事情,如盖房、架桥、铺路,节日庆典,也不忘打歌跳舞,表示佤山与祖国心连着心。佤族的歌舞是表现出佤族人的生活形态,佤族的酒歌也传承佤族丰富的礼仪、解读着佤族的民俗民风。它具有凝聚人心、使人民团结安定的文化特性。当代人讲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人不加调研直接把民族文化进行改造,以至于改造得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笔者想呼吁,传承才是保民族之本。我们在创新的同时如果多一点尊重本民族的文化,那我们的创新将会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罗之基.佤族社会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2]赵富荣.中国佤族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云南省民族事务所会编.佤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