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63○2○98=378填什么标点符号填空

350( )63( )2( )98=378,在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_百度知道
350( )63( )2( )98=378,在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
我有更好的答案
350( )63( )2( )98=378,在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解答:350( +)63(* )2( -)98=378验算:350+63*2-98=350+126-98=350+28=37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Access denied | www.51xuedu.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51xuedu.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0ac40-ua98).当前位置:
>>>在“350÷50+20○350÷(50+20)”中,○里应填什么符号?()A.>B.=C.<-四年..
在“350÷50+20○350÷(50+20)”中,○里应填什么符号?(  )A.>B.=C.<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350÷50+20,=7+20,=27;350÷(50+20),=350÷70,=5;27>5;所以,350÷50+20>350÷(50+20).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350÷50+20○350÷(50+20)”中,○里应填什么符号?()A.>B.=C.<-四年..”主要考查你对&&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商。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方法点拨: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发现相似题
与“在“350÷50+20○350÷(50+20)”中,○里应填什么符号?()A.>B.=C.<-四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64626441261049501109032854889996855第16讲 数阵图(一)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无穷。它就是数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变化,就连大数学家欧拉对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到底什么是数阵呢?我们先观察下面两个图: 左上图中有3个大圆,每个圆周上都有四个数字,有意思的是,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3。右上图就更有意思了,1~9九个数字被排成三行三列,每行的三个数字之和与每列的三个数字之和,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不信你就算算。上面两个图就是数阵图。准确地说,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有时简称数阵。要排出这样巧妙的数阵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还是先从几个简单的例子开始。例1 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道题太容易了,七拼八凑就写出了右上图的答案,可是却搞不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弄懂其中的道理,才可能解出复杂巧妙的数阵问题。分析与解:中间方格中的数很特殊,横行的三个数有它,竖列的三个数也有它,我们把它叫做“重叠数”。也就是说,横行的三个数之和加上竖列的三个数之和,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次,即重叠了一次,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次。因为横行的三个数之和与竖列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所以(1+2+3+4+5)+重叠数=9+9,重叠数=(9+9)-(1+2+3+4+5)=3。重叠数求出来了,其余各数就好填了(见右上图)。例2 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页左上图中的○里(已填入5),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分析与解:与例1不同之处是已知“重叠数”为5,而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什么数。所以,必须先求出这个“和”。根据例1的分析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遍,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遍,所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3+4+5)+5]÷2=10。 因此,两条直线上另两个数(非“重叠数”)的和等于10-5=5。在剩下的四个数1, 2, 3, 4中,只有1+4=2+ 3=5。故有右上图的填法。 例3 把1~5这五个数填入右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分析与解:例1是知道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不知道重叠数;例2是知道重叠数,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本例是这两样什么都不知道。但由例1、例2的分析知道,(1+2+3+4+5)+重叠数=每条直线上三数之和×2,所以,每条直线上三数之和等于(15+重叠数)÷2。因为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是整数,所以重叠数只可能是1,3或5。
若“重叠数”=1,则两条直线上三数之和为(15+1)÷2=8。填法见左下图;若“重叠数”=3,则两条直线上三数之和为(15+3)÷2=9。填法见下中图;若“重叠数”=5,则两条直线上三数之和为(15+5)÷2=10。填法见右下图。 由以上几例看出,求出重叠数是解决数阵问题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学会掌握这种解题方法,我们再看两例。例4 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左下图的七个○内,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 分析与解:与例1类似,知道每条边上的三数之和,但不知道重叠数。因为有3条边,所以中间的重叠数重叠了两次。于是得到(1+2+,,+7)+重叠数×2=10×3。由此得出重叠数为[10×3-(1+2+,,+7)]÷2=1。剩下的六个数中,两两之和等于9的有2,7;3,6;4,5。可得右上图的填法。如果把例4中“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改为“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其他不变,那么仿照例3,重叠数可能等于几?怎样填?例5 将 10~20填入左下图的○内,其中15已填好,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解:与例2类似,中间○内的15是重叠数,并且重叠了四次,所以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0+11+,,+20)+15×4]÷5=45。剩下的十个数中,两两之和等于(45-15=)30的有10,20;11,19;12,18;13,17;14,16。于是得到右上图的填法。例1~5都具有中心数是重叠数,并且每边的数字之和都相等的性质,这样的数阵图称为辐射型。例4的图中有三条边,每边有三个数,称为辐射型3—3图;例5有五条边每边有三个数,称为辐射型5—3图。一般地,有m条边,每边有n个数的形如下图的图形称为辐射型m-n图。 辐射型数阵图只有一个重叠数,重叠次数是“直线条数”-1,即m-1。对于辐射型数阵图,有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重叠次数=直线上各数之和×直线条数。由此得到:(1)若已知每条直线上各数之和,则重叠数等于(直线上各数之和×直线条数-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次数。如例1、例4。(2)若已知重叠数,则直线上各数之和等于(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重叠次数)÷直线条数。如例2、例5。(3)若重叠数与每条直线上的各数之和都不知道,则要从重叠数的可能取值分析讨论,如例3。练习161.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左下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如果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10,那么又该如何填? 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右上图中的○里(其中9已填好),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如果中心数是5,那么又该如何填?3.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小方格里,使横行和竖列上五个数之和相等。(至少找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填法) 4.将3~9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左下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20。 5.将1~11这十一个数分别填入右上图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并且尽可能大。6.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里,使得每条直线上三个数之和与每个圆圈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答案与提示 练习16
5.提示:中心数是重叠数,并且重叠4次。所以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等于[(1+2+,,+11)+重叠数×4]÷5=(66+重叠数×4)÷5。为使上式能整除,重叠数只能是1,6或11。显然,重叠数越大,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越大。所以重叠数是11,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是22。填法见右图。 6.解:所有的数都是重叠数,中心数重叠两次,其它数重叠一次。所以三条边及两个圆周上的所有数之和为(1+2+,,+7)×2+中心数=56+中心数。因为每条边及每个圆周上的三数之和都相等,所以这个和应该是5的倍数,再由中心数在1至7之间,所以中心数是4。每条边及每个圆周上的三数之和等于(56+4)÷5=12。中心数确定后,其余的数一下还不好直接确定。我们可以试着先从辐射型3-3图开始。中心数是4,每边其余两数之和是12-4=8,两数之和是8的有1,7;2,6;3,5。于是得到左下图的填法。 对于左上图,适当调整每条边上除中心数外的两个数的位置,便得到本题的解(见右上图)。第17讲 数阵图(二)上一讲我们讲了仅有一个“重叠数”的辐射型数阵图的填数问题,这一讲我们讲有多个“重叠数”的封闭型数阵图。例1 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中,使两个大圆上的五个数之和都等于21。 分析与解:中间两个数是重叠数,重叠次数都是1次,所以两个重叠数之和为21×2-(1+2+,,+8)=6。在已知的八个数中,两个数之和为6的只有1与5,2与4。每个大圆上另外三个数之和为21-6=15。如果两个重叠数为1与5,那么剩下的六个数2,3,4,6,7,8平分为两组,每组三数之和为15的只有2+6+7=15和3+4+8=15,故有左下图的填法。 如果两个重叠数为2与4,那么同理可得上页右下图的填法。例2 将1~6这六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右图的六个○内,使得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1。 分析与解:本题有三个重叠数,即三角形三个顶点○内的数都是重叠数,并且各重叠一次。所以三个重叠数之和等于11×3-(1+2+,,+6)=12。1~6中三个数之和等于12的有1,5,6;2,4,6;3,4,5。如果三个重叠数是1,5,6,那么根据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等于11,可得左下图的填法。容易发现,所填数不是1~6,不合题意。 同理,三个重叠数也不能是3,4,5。经试验,当重叠数是2,4,6时,可以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见右上图)。 例3 将1~6这六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右图的六个○中,使得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分析与解:与例2不同的是不知道每边的三数之和等于几。因为三个重叠数都重叠了一次,由(1+2+,,+6)+重叠数之和=每边三数之和×3,得到每边的三数之和等于[(1+2+,,+6)+重叠数之和]÷3=(21+重叠数之和)÷3=7+重叠数之和÷3。因为每边的三数之和是整数,所以重叠数之和应是3的倍数。考虑到重叠数是1~6中的数,所以三个重叠数之和只能是6,9,12或15,对应的每条边上的三数之和就是9,10,11或12。与例2的方法类似,可得下图的四种填法: 每边三数之和=9 每边三数之和=10 每边三数之和=11 每边三数之和=12例4将2~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里,使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8。 分析与解:四个角上的数是重叠数,重叠次数都是1次。所以四个重叠数之和等于18×4-(2+3+,,+9)=28。而在已知的八个数中,四数之和为28的只有:4+7+8+9=28或5+6+8+9=28。又由于18-9-8=1,1不是已知的八个数之一,所以,8和9只能填对角处。由此得到左下图所示的重叠数的两种填法: “试填”的结果,只有右上图的填法符合题意。以上例题都是封闭型数阵图。一般地,在m边形中,每条边上有n个数的形如下图的图形称为封闭型m-n图。 与“辐射型m-n图只有一个重叠数,重叠次数是m-1”不同的是,封闭型m-n图有m个重叠数,重叠次数都是1次。对于封闭型数阵图,因为重叠数只重叠一次,所以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之和=每边各数之和×边数。由这个关系式,就可以分析解决封闭型数阵图的问题。前面我们讲了辐射型数阵图和封闭型数阵图,虽然大多数数阵问题要比它们复杂些,但只要紧紧抓住“重叠数”进行分析,就能解决很多数阵问题。例5把1~7分别填入左下图中的七个空块里,使每个圆圈里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13。 分析与解:这道题的“重叠数”很多。有重叠2次的(中心数,记为a);有重叠1次的(三个数,分别记为b,c,d)。根据题意应有(1+2+,,+7)+a+a+b+c+d=13×3,即 a+a+b+c+d=11。因为1+2+3+4=10,11-10=1,所以只有a=1,b,c,d分别为2,3,4才符合题意,填法见右上图。 练习171.把1~8填入下页左上图的八个○里,使每个圆圈上的五个数之和都等于20。 2.把1~6这六个数填入右上图的○里,使每个圆圈上的四个数之和都相等。3.将1~8填入左下图的八个○中,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 4.将1~8填入右上图的八个○中,使得每条直线上的四个数之和与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之和都相等。 5.将1~7填入右图的七个○,使得每条直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 6.把1,3,5,7,9,11,13分别填入左图中的七个空块中,使得每个圆内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34。 答案与提示练习17 每个圆周的四数之和=12每个圆周的四数之和=13 每个圆周的四数之和=14 每个圆周的四数之和=15每个圆周的四数之和=163.提示:四个顶点数之和为15×4-(1+2+,,+8)=24,四个顶点数有3,6,7,8和4,5,7,8两种可能。经试验只有左下图一个解。 4.提示:每条直线或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1+2+,,+8)÷7=18。填法见右上图。(填法不唯一)5.提示:顶上的数重叠2次,其它数都重叠1次。(1+2+,,+7)×2+顶上数=每条线上的和×5,56+顶上数=每条线上的和×5。由上式等号左端是5的倍数,推知“顶上数”=4。所以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为(56+4)÷5=12。 经试验填法如上图。(填法不唯一)6.与例5类似(见上图)。 第18讲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都知道,自然数和0统称为(非负)整数。同学们还知道,两个整数相加,和仍是整数;两个整数相乘,乘积也是整数;两个整数相减,当被减数不小于减数时,差还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时,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我们就说这个被除数能被这个除数整除;否则,就是不能整除。例如,84能被2,3,4整除,因为84÷2=42,84÷3=28,84÷4=21,42,28,21都是整数。而84不能被5整除,因为84÷5=16,,,,4,有余数4。也不能被13整除,因为84÷13=6,,,,6,有余数6。因为0除以任何自然数,商都是0,所以0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
这一讲的内容是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也就是讨论什么样的数能被2或5整除。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因为任何整数乘以2,所得乘数的个位数只有0,2,4,6,8五种情况,所以,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数一定是0,2,4,6或8。也就是说,凡是个位数是0,2,4,6,8的整数一定能被2整除,凡是个位数是1,3,5,7,9的整数一定不能被2整除。例如,38,172,960等都能被2整除,67,881,235等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整数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称为奇数。
0,2,4,6,8,10,12,14,,,就是全体偶数。1,3,5,7,9,11,13,15,,,就是全体奇数。偶数和奇数有如下运算性质: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例1在1~199中,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偶数?其中奇数之和与偶数之和谁大?大多少?分析与解:由于1,2,3,4,,,,197,198,199是奇、偶数交替排列的,从小到大两两配对:(1,2),(3,4),,,,(197,198),还剩一个199。共有198÷2=99(对),还剩一个奇数199。所以奇数的个数=198÷2+1=100(个),偶数的个数=198÷2=99(个)。因为每对中的偶数比奇数大1,99对共大99,而199-99=100,所以奇数之和比偶数之和大,大100。如果按从大到小两两配对:(199,198),(197,196),,,,(3,2),那么怎样解呢?例2(1)不算出结果,判断数(524+42-429)是偶数还是奇数?(2)数(42□+30-147)能被2整除,那么,□里可填什么数?(3)下面的连乘积是偶数还是奇数?1×3×5×7×9×11×13×14×15。解:根据奇偶数的运算性质:(1)因为524,42是偶数,所以(524+42)是偶数。又因为429是奇数,所以(524+42-429)是奇数。(2)数(42□+30-147)能被2整除,则它一定是偶数。因为147是奇数,所以数(42□+30)必是奇数。又因为其中的30是偶数,所以,数42□必为奇数。于是,□里只能填奇数1,3,5,7,9。(3)1,3,5,7,9,11,13,15都是奇数,由1×3为奇数,推知1×3×5为奇数,,,,推知1×3×5×7×9×11×13×15为奇数。因为14为偶数,所以(1×3×5×7×9×11×13×15)×14为偶数,即1×3×5×7×9×11×13×14×15为偶数。由例2得出:(1)在全部是加、减法的运算中,若参加运算的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则结果是偶数;若参加运算的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则结果是奇数。(2)在连乘运算中,只要有一个因数是偶数,则整个乘积一定是偶数。 例3在黑板上先写出三个自然数3,然后任意擦去其中的一个,换成所剩两个数的和。照这样进行100次后,黑板上留下的三个自然数的奇偶性如何?它们的乘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解:根据奇偶数的运算性质知:第一次擦后,改写得到的三个数是6,3,3,是“二奇一偶”;
第二次擦后,改写得到的三个数是6,3,3或6,9,3或6,3,9,都是“二奇一偶”。以后若擦去的是偶数,则改写得到的数为二奇数之和,是偶数;若擦去的是奇数,则改写得到的数为一奇一偶之和,是奇数。总之,黑板上仍保持“二奇一偶”。所以,无论进行多少次擦去与改写,黑板上的三个数始终为“二奇一偶”。它们的乘积奇数×奇数×偶数=偶数。故进行100次后,所得的三个自然数的奇偶性为二奇数、一偶数,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偶数。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0×5=0,2×5=10,4×5=20,6×5=30,8×5= 40,,,可以推想任何一个偶数乘以5,所得乘积的个位数都是0。由1×5=5,3×5=15,5×5=25,7×5=35,9×5= 45,,,可以推想,任何一个奇数乘以5,所得乘积的个位数都是5。因此,能被5整除的数的个位数一定是0或5。也就是说,凡是个位数是0或5的整数一定能被5整除;凡是个位数不是0或5的整数一定不能被5整除。例如,870,7890等都能被5整除,264,3588等都不能被5整除。例4由0,3,5写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有哪些能被5整除? 解:因为个位数为0或5的数才能被5整除,所以由0,3,5写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只有350,530,305三个数能被5整除。 例5下面的连乘积中,末尾有多少个0?1×2×3×,,×29×30。解:因为2×5=10,所以在连乘积中,有一个因子2和一个因子5,末尾就有一个0。连乘积中末尾的0的个数,等于1~30中因子2的个数与因子5的个数中较少的一个。而在连乘积中,因子2的个数比因子5的个数多(如4含两个因子2,8含三个因子2),所以,连乘积末尾0的个数与连乘积中因子5的个数相同。连乘积中含因子5的数有5,10,15,20,25,30,这些数中共含有七个因子 5(其中25含有两个因子5)。所以,1×2×3×,,×29×30的积中,末尾有七个0。 练习181.在20~2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偶数?有多少个奇数?偶数之和与奇数之和谁大?大多少?2.不算出结果,直接判断下列各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1+2+3+4+5;(2)1+2+3+4+5+6+7;(3)1+2+3+,,+9+10;(4)1+3+5+,,+21+23;(5)13-12+11-10+,,+3-2+1。3.由4,5,6三张数字卡片能组成多少个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4.两个质数之和是13,这两个质数之积是多少?5.下面的连乘积中,末尾有多少个0?20×21×22×,,×49×50。6.用0,1,2,3,4,5这六个数码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中,能被5整除的有几个?能被2整除的有几个?能被10整除的有几个?答案与提示 练习181.解:偶数有(200-20)÷2+1=91(个),奇数有(200-20)÷2=90(个),偶数之和比奇数之和大1×90+20=110。2.(1)奇数;(2)偶数;(3)奇数;(4)偶数;(5)奇数。3.6个。提示:卡片6可以看成9,能被2整除的有564,654,594,954,456,546。4.22。解:13为奇数,它必是一奇一偶之和。因为质数中唯一的偶数是2,所以这两个质数中的偶数是2,奇数是13-2=11,乘积为2×11=22。5.9个0。6.有9个能被5整除;有13个能被2整除;有5个能被10整除。 第19讲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上一讲我们讲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很容易就能判别出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5整除。同学们自然会问,有没有类似的简便方法,直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我们先具体观察一些能被3整除的整数:18,345,18能被3整除,1+8=9也能被3整除;345能被3整除,3+4+5=9也能被3整除;4737能被3整除,4+7+3+7=21也能被3整除;25674能被3整除,2+5+6+7+4=24也能被3整除。怎么这么巧?我们再试一个:7896852能被3整除,7+8+9+6+8+5+2=45也能被3整除。好了,不用再试了,同学们可能已经在想:“是不是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各位数字的和都能被3整除?”结论是肯定的。它的一般性证明这里无法介绍,我们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说明一般性的证明方法。
由99和9都能被3整除,推知(7×99+4×9)能被3整除。再由741能被3整除,推知(7+4+1)能被3整除;反之,由(7+4+1)能被3整除,推知741能被3整除。因此,判断一个整数能否被3整除的简便方法是:如果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此整数能被3整除。如果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不能被3整除,那么此整数不能被3整除。 例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能被3整除:,587931。解:因为2+5+7+4=18,18能被3整除,所以2574能被3整除;因为3+8+9+7+4=31,31不能被3整除,所以38974不能被3整除;
因为5+8+7+9+3+1=33,33能被3整除,所以587931能被3整除。
为了今后使用方便,我们介绍一个表示多位数的方法。当一个多位数中有一个或几个数字用字母来表示时,为防止理解错误,就在这个多位数的上面划一线段来表示这个多位数。例如,表示这个三位数的百、十、个位依次是3,a,5;又如,依次是a,b,c,d。例2六位数表示这个四位数的千、百、十、个位能被3整除,数字a=?解:2+5+7+a+3+8=25+a,要使25+a能被3整除,数字a只能是2,5或8。即符合题意的a是2,5或8。例3由1,3,5,7这四个数字写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有几个能被3整除?解:在1,3,5,7这四个数中,任取三个,共有4组:1,3,5;1,3,7;1,5,7;3,5,7。其中,1+3+5和3+5+7能被3整除,所以,由1,3,5或3,5,7写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能被3整除。由1,3,5可写成135,153,315,351,513,531六个三位数;同理,由3,5,7也能写成6个三位数。所以,符合题意的三位数有6×2=12(个)。例4被2,3,5除余1且不等于1的最小整数是几?解:除1以外,被2除余1的所有整数是3,5,7,9,11,,,,27,29,31,33,,,被3除余1的所有整数是4,7,10,13,16,19,22,25,28,31,,,被5除余1的所有整数是6,11,16,21,26,31,36,,,上面三列数中,第一个同时出现的数是31,所以31是同时满足被2,3,5除均余1且不等于1的最小数。例4中使用的方法是解这类题型的基本方法,但不够简捷。一个较简捷的方法是:因为5大于2和3,所以先从被5除余1的数1,6,11,16,21,26,31,36,,,中找出第一个(1除外)同时满足被2和3除都余1的数31,就为所求。到五年级学了更多的知识后,还可直接由2×3×5+1=31得到所求数。 例5同时能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几?解: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是100,105,110,115,120,125,,,其中,第一个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是120(它是偶数,且1+2+0=3),故120为所求。练习191.直接判断2能否被3整除。3.由2,3,4,5这四个数字写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有几个能被3整除?4.(1)被2,3除余1且不等于1的最小整数是几?(2)被3,5除余2且不等于2的最小整数是几?5.同时能被2,3,5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几?6.同时能被2,3,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几?7.一根铁丝长125厘米,要把它剪成长2厘米、3厘米、5厘米的三种不同规格的小段。最多能剪成多少段? 答案与提示 练习191.不能;能。2.a=0,3,6,9。3.12个。4.(1)7;(2)17。5.30。6.990。7.60段。提示:要使剪成尽量多的小段,2厘米长的应尽量多。因为三种规格都要有,125为奇数,剪去若干个2厘米长的小段后,剩下的长度仍是奇数,所以3厘米、5厘米长的至少要3段,125=114+3+3+5=2×57+3×2+5×1,所以2厘米的剪57段,3厘米的剪2段,5厘米的剪1段,此时剪成的小段最多,为57+2+1=60(段)。第20讲 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我们在第1讲中介绍了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利用它们可以简化一些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本讲将介绍在巧算中常用的一些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其目的也是使一些乘、除法计算得到简化。1.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即a×b=b×a。其中,a,b为任意数。例如,35×120=120×35=4200。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a×(b×c)。注意:(1)这两个运算律中数的个数可以推广到更多个的情形。即多个数连乘中,可以任意交换其中各数的位置,积不变;多个数连乘中,可以任意先把几个数结合起来相乘后,再与其它数相乘,积不变。(2)这两个运算律常一起并用。例如,并用的结果有a×b×c=b×(a×c)等。例1计算下列各题:(1)17×4×25; (2)125×19×8;(3)125×72; (4)25×125×16。分析:由于25×4=100,125×8=×4=5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中尽量先把25与4、把125与8或4结合起来相乘后,再与其它数相乘,以简化计算。解:(2)125×19×8=(125×8)×19=1000×19=19000;(3)125×72=125×(8×9)=(125×8)×9=1000×9=9000;(4)25×125×16或=25×125×2×8=(25×2)×(125×8)=50×1000=50000,25×125×16=25×125×4×4=(25×4)×(125×4)=100×500=50000。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之和(或差)与一数相乘,可用此数先分别乘和(或差)中的各数,然后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或减)。即(a+b)×c=a×c+b×c,(a-b)×c=a×c-b×c。例2计算下列各题:(1)125×(40+8); (2)(100-4)×25;(3)2004×25; (4)125×792。解:(1)125×(40+8)=125×40+125×8==6000;(2)(100-4)×25=100×25-4×25==2400;(3)2004×25=(2000+4)×25=×25==50100;(4)125×792=125×(800-8)=125×800-125×8=(125×8)×100-1000=00=1000×(100-1)=99000。2.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a÷b=(a×n)÷(b×n)(n≠0)=(a÷m)÷(b÷m)(m≠0)例3计算:(1)425÷25;(2)3640÷70。解:(1)425÷25=(425×4)÷(25×4)==17;(2)3640÷70=(3640÷10)÷(70÷10)=364÷7=52。(2)两数之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除以那个数,然后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即(a±b)÷c=a÷c±b÷c。例如,(8+4)÷2=8÷2+4÷2,(9-6)÷3=9÷3-6÷3。此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之和(或差)的情形。例如()÷8=÷8-136÷8=125-86-17=22。(3)在连除中,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b÷c=a÷c÷b。在这个性质中,除数的个数可以推广到更多个的情形。例如,168÷7÷4÷3=168÷3÷4÷7=,,,,例4计算下列各题:(1)(182+325)÷13;(2)(5)÷3;(3)775÷25;(4)。解:(1)(182+325)÷13=182÷13+325÷13=14+25=39;(2)(5)÷3=9÷3-735÷3=682-353-245=84;(3)775÷25=(700+75)÷25=700÷25+75÷25=28+3=31;(4)==455÷13=35。3.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1)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例如,a×b÷c=a÷c×b=b÷c×a。(2)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b×c)=a×b×c,a×(b÷c)=a×b÷c。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b×c)=a÷b÷c,a÷(b÷c)=a÷b×c。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a×b×c=a×(b×c),a×b÷c=a×(b÷c),a÷b÷c=a÷(b×c),a÷b×c=a÷(b÷c)。(3)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b)÷(c×d)=(a÷c )×(b÷d)=(a÷d)×(b÷c)。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例5计算下列各题:(1)136×5÷8=136÷8×5=17×5=85;(2)4032÷(8×9)==504÷9=56;(3)125×(16÷10)=125×16÷10=256×4(4)2560÷(10÷4)==1024;(5)=2460÷(5×2)=2460÷10=246;(6)527×15÷5=527×(15÷5)=527×3=1581;(7)(54×24)÷(9×4)=(54÷9)×(24÷4)= 6×6=36。练习2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1)12×4×25;(2)125×13×8;(3)125×56;(4)25×32×125。2.(1)125×(80+4);(2)(100-8)×25;(3)180×125;3.(1)1375÷25;(2)1。4.(1)(128+1088)÷8;(2)()÷4;(3);(4)。5.(1)384×12÷8;(2)2352÷(7×8);(3)1200×(4÷12);(4)1250÷(10÷8);(5);(6)636×35÷7;(7)(126×56)÷(7×18)。答案与提示练习201.(1)1200;(2)13000;(3)7000;(4)100000。2.(1)10500;(2)2300;(3)22500;(4)11000。3.(1)55;(2)56。4.(1)152;(2)47;(3)9;(4)53。5.(1)576;(2)42;(3)400;(4)1000;125×88。 (4)(5)10;(6)3180;(7)56。第21讲 乘法中的巧算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乘、除法的一些运算律和性质,它是乘、除法中巧算的理论根据,也给出了一些巧算的方法。本讲在此基础上再介绍一些乘法中的巧算方法。1.乘11,101,1001的速算法一个数乘以11,101,1001时,因为11,101,1001分别比10,100,1000大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a×11=a×(10+1)=10a+a,a×101=a×(101+1)=100a+a,a×1001=a×(00a+a。例如,38×101=38×100+38=3838。2.乘9,99,999的速算法一个数乘以9,99,999时,因为9,99,999分别比10,100,1000小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a×9=a×(10-1)=10a-a,a×99=a×(100-1)=100a- a,a×999=a×(00a-a。例如,18×99=18×100-18=1782。上面讲的两类速算法,实际就是乘法的凑整速算。凑整速算是当乘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将乘数表示成上述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的自然数的和或差的形式,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速算的方法。例1 计算:(1) 356×1001=356×(1000+1)=356×=6=356356;(2) 38×102=38×(100+2)=38×100+38×2= 3800+76=3876;(3)526×99=526×(100-1)= 526×100-526= =52074;(4)= 1234×(10000-2)=-1234×2=8=。3.乘5,25,125的速算法一个数乘以 5,25,125时,因为 5×2=10,25×4=100,125×8=1000,所以可以利用“乘一个数再除以同一个数,数值不变”及乘法结合律,得到例如,76×25=00。上面的方法也是一种“凑整”,只不过不是用加减法“凑整”,而是利用乘法“凑整”。当一个乘数乘以一个较小的自然数就能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将乘数先乘上这个较小的自然数,再除以这个较小的自然数,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就可达到速算的目的。例2 计算:(1) 186×5=186×(5×2)÷2=1860÷2=930;(2) 96×125=96×(125×8)÷8=900。有时题目不是上面讲的“标准形式”,比如乘数不是25而是75,此时就需要灵活运用上面的方法及乘法运算律进行速算了。例3 计算:(1) 84×75=(21×4)×(25×3)=(21×3)×(4×25)=63×100=6300;(2)56×625=(7×8)×(125×5)=(7×5)×(8×125)=35×;(3) 33×125=32×125+1×125=5;(4) 39×75=(32+1)×125 =(40-1)×75=40×75-1×75=5。4.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的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法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的两位数相乘,积的末尾两位是25,25前面的数是这个两位数的首位数与首位数加1之积。例如: 仿此同学们自己算算下面的乘积35×35=______ 55×55=______65×65=______ 85×85=______95×95=______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个位数是5的两个相同的多位数相乘的计算,例如, 练习21用速算法计算下列各题:1.(1) 68×101; (2) 74×201;(3) 256×1002; (4) 154×601。2.(1)45×9;
(2)457×99;(3)762×999; (4) 34×98。3.(1)536×5;
(2)437×5;(3)638×15;
(4)739×15。4.(1)32×25;
(2)17×25;(3)130×25; (4)68×75;(5)49×75; (6)87×75。5.(1)56×125; (2)77×125;(3)66×375; (4) 256×625;(5)555×375; (6)888×875。6.(1)295×295; (2)705×705。 答案与提示练习211.(1)6868;(2)14874;(3)256512;(4)92554。2.(1)405;(2)45243;(3)761238;(4)3332。3.(1)2680;(2)2185;(3)9570;(4)11085。4.(1)800;(2)425;(3)3250;(4)5100;(5)3675;(6)6525。5.(1)7000;(2)9625;(3)24750;(4)160000;(5)208125;(6)777000。6.(1)87025;(2)497025。 第22讲 横式数字谜(二)第2讲我们初步介绍了简单的横式填数问题。这一讲再继续介绍一些此类问题。例1 在下列各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1)237÷□□=□;(2)368÷□□=□□;(3)14×□□=3□8。解:(1)将除法变为乘法,可以转化为“在237=□□×□中填入合适的数字”的问题。因为 237=237×1=79×3,所以只有一种填法: (2)问题可以转化为“在368=□□×□□中填入合适的数字”的问题。因为368=368×1=184×2=92×4=46×8=23×16,其中只有368=23×16是两个两位数之积。因而有如下两种填法: (3)由被乘数的个位数是4,积的个位数是8知,乘数的个位数只可能为2或7,再由被乘数的十位数是1,积的百位数是3知,乘数的十位数不能填大于3的数字。所以乘数只可能是12,17,22,27,32或37。经试算,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两种: 例2 在下列各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1)□÷32=7,,,,29;(2)480÷156=□,,,,12;(3)5367÷□=83,,,,55。分析: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简称带余除法)知:被除数=不完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余数=不完全商×除数。上式说明,(被除数-余数)是不完全商或除数的倍数,并且有(被除数-余数)÷除数=不完全商,(被除数-余数)÷不完全商=除数。由此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解法。解:(1)由7×32+29=253,得到如下填法: (2)由(480-12)÷156=3,得到如下填法: (3)由(5367-55)÷83=64,得到如下填法: 例3 在下列各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1)□5□×23=5□□2;(2)9□□4÷48=□0□。分析与解:(1)首先,从个位数分析,可知被乘数的个位数只能为4。
其次,从首位数分析知,被乘数□5□的首位数只能为2。因为,被乘数的首位取1时,积的首位数大于5。由254×23=5842知,填法如下:×23的积的首位小于5,而取大于2的数时, (2)将问题转换成“在 9□□4=□0□×48中填数”的问题。类似(1)的分析,被乘数□0□的首位只能填2,个位数只能填3或8。由203×48=×48=9984知,有如下两种填法: 例4 在下列各题中,每一题的四个□中都填同一个数字,使式子成立:(1)□+□>□×□;(2)□+□=□×□;(3)□+□<□×□。解:解这类题全靠对数的深刻认识和对四则运算的熟练掌握。 (2)只能填2或0: (3)除0,1,2三数字外,其他数字3,4,,,,9都可填。 例5 在下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并要求等式中没有重复的数字:756=□×□□□。分析与解:将乘法式子改写成除法式子:756÷□=□□□。因为被除数与商都是三位数,所以除数不能大于被除数的百位数7。又因为题目要求没有重复数字,所以除数只可能是2,3,4。逐一试除,得到756÷2=378,756÷3=252,756÷4=189。只有756÷4=189没有重复数字,所以只有一种填法: 例6 将0,1,2,3,4,5,6七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的七个□里,使算式成立:□□÷□=□×□=□□。分析与解:为了方便,我们将原式分成两个等式,并在□里填上字母,以示区别: 其中字母A,B,C,D,E,F,G分别代表0~6这七个数字。由①式看出,E不能是0,否则B也是0,不合题意。再由②式看出,F,G既不能是0,也不能是1。F,G只能是 2,3,4,5或6,考虑到E≠0,再除去有重复数字的情形,满足②式的数字填法只有3×4=12。此时,还剩下0,5,6三个数字未填。因为在①式中A,C都不能是0,所以B是0,由60÷5=12,得到符合题意的唯一填法: 练习221.在下列各式的□中分别填入相同的两位数:(1)5×□=2□;(2)6×□=3□。2.将3~9中的数填入下列各式,使算式成立,要求各式中无重复的数字:(1)□÷□=□÷□;(2)□÷□>□÷□。3.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1)448÷□□=□;(2)2822÷□□=□□;(3)13×□□= 4□6。4.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1) □÷32=8,,,,31;(2)573÷32=□,,,,29;(3)4837÷□=74,,,,27。5.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要求各等式中无重复的数字:(1)342÷□□=□;(2)□×□□□=567。6.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九个□里,使连等式成立:□÷□=□÷□=□□□÷□□。答案与提示
练习22 4.(1)287;(2)17;()65。 提示:从前面两个商入手分析。在要求不重复的条件下,只能有如下三类情形:商等于2,此时有2÷1与6÷3,4÷2与6÷3,2÷1与8÷4,8÷4与6÷3四种情形;商等于3,此时有6÷2与9÷3,3÷1与6÷2两种情形;商等于4,此时只有4÷1与8÷2一种情形。分这七种情形讨论,可得上述两种填法。 第23讲 竖式数字谜(三)在第4讲的基础上,再讲一些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数字谜问题。 例1 在下列乘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分析与解:(1)为方便叙述,将部分□用字母表示如左下式。 第1步:由A4B×6的个位数为0知,B=0或5;再由A4B×C=□□5,推知B=5。第2步:由A45×6=1□□0知,A只可能为2或3。但A为3时,345×6=2070,不可能等于1□□0,不合题意,故A=2。第3步:由245×C=□□5知,乘数C是小于5的奇数,即C只可能为1或3。当C取1时,245×16<8□□□,不合题意,所以C不能取1。故C=3。至此,可得填法如上页右下式。从上面的详细解法中可看出:除了用已知条件按一定次序(即几步)来求解外,在分析中常应用“分枝”(或“分类”)讨论法,如第2步中A分“两枝”2和3,讨论“3”不合适(即排除了“3”),从而得到A=2;第3步中,C分“两枝”1和3,讨论“1”不合适(即排除了“1”),从而得到C=3。分枝讨论法、排除法是解较难的数字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再应用这个方法来解第(2)题。(2)为方便叙述,将部分□用字母表示如下式。 第1步:在 AB×9=6□4中,因为积的个位是4,所以B=6。第2步:在A6×9=6□4中,因为积的首位是6,所以A=7。第3步:由积的个位数为8知,D=8。再由AB×C=76×C=6□8知C=3或8。当C=3时,76×3<6□8,不合题意,所以C=8。至此,A,B,C都确定了,可得上页右式的填法。例2 在左下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分析与解:将部分□用字母表示如右上式。第1步:由积的个位数为0知D=0,进而得到C=5。第2步:由A76×5=18□0知,A=3。第3步:在376×B5=31□□0中,由积的最高两位数是31知,B≥8,即B是8或9。由376×85=3×95=35720知,B=8。至此,我们已经确定了A=3,B=8,C=5。唯一的填法如下式。 下面两道例题是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竖式数字谜。例3 在左下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解:由□□×2=48知,除数□□=24。又由竖式的结构知,商的个位为0。故有右上式的填法。例4 在左下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分析与解:将部分□用字母表示如右上式。第1步:在A6×B=□□8中,积的个位是 8,所以B只可能是3或8。由□□8<11□知,□□8是108或118,因为108和118都不是8的倍数,所以B≠8,B=3。又因为只有108是3的倍数,108÷3=36,所以A=3。第2步:由 A6×C=36×C=□□知,C只能是1或2。当C=1时,36×31=1116;当C=2时,36×32=1152。所以,本题有如下两种填法: 练习231.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2.下列各题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求出这些数字代表的数。 3.在下列各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4.在下面的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709。请填上各□中的数字。 答案与提示 练习23 提示:(1)先确定乘数是11。(2)先确定乘数的十位数是7,再确定被乘数的十位数是1,最后确定乘数的个位是3。2.(1)庆=3,祝=9;(2)学=2,习=5,好=6。提示:(2)由右式①②③知,“好”>“习”,故“习”<9。再由②知“学”=2,“习”=4或5。若“习”=4,则由“24好×4”知①是三位数,不合题意,所以“习”=5。再由①②③知“好”=6。
4.提示:由题意和竖式知,被除数+除数=709-21-3=685,再由竖式知,被除数=除数×21+3,所以,除数×21+3+除数=685,除数×22=685-3=682,除数=682÷22=31。 被除数为31×21+3=654。填法如右式。 第24讲 和倍应用题小学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根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形成了一些用特定方法解答的典型应用题。比如,和倍应用题、差倍应用题、和差应用题等等。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格式”是:已知大、小二数的“和”,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上面的问题中有“和”,有“倍数”,所以叫做和倍应用题。为了清楚地表示和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线段图知,“和”是小数的(倍数+1)倍,所以,小数=和÷(倍数+1)。上式称为和倍公式。由此得到大数=和-小数,或 大数=小数×倍数。例如,大、小二数的和是265,大数是小数的4倍,则小数=265÷(4+1)=53,大数=265-53=212或53×4=212。例1 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分析: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此例则是典型的和倍应用题。根据和倍公式即可求解。解:乙仓库存粮 264÷(10+1)=24(吨),甲仓库存粮264-24=240(吨),或24×10=240(吨)。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例2 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 2时共行 360千米,故1时共行 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解:乙车的速度为(360÷2)÷(2+1)= 60(千米/时),甲车的速度为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明显的例子。例3 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分析: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 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这个“1倍”数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由此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图中看出,把甲队中“?”人调入乙队后,(45+75)就是甲队剩下人数的 3+1=4(倍)。从而,甲队调走人后剩下的人数就是“1倍”数。由和倍公式可以求解。解:甲队调动后剩下的人数为(45+75)÷(3+1)= 30(人),故甲队调入乙队的人数为45-30=15(人)。
答:甲队要调15人到乙队。例4 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倍,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仿照例3的分析可得如下解法。解:兄妹图书总数是妹妹给哥哥一些书后剩下图书的(6+1)倍,根据和倍公式,妹妹剩下(53+24)÷(6+1)=11(本)。故妹妹给哥哥书24-11=13(本)。答:妹妹给哥哥书13本。例5 大白兔和小灰兔共采摘了蘑菇160个。后来大白兔把它的蘑菇给了其它白兔20个,而小灰兔自己又采了10个。这时,大白兔的蘑菇是小灰兔的5倍。问:原来大白兔和小灰兔各采了多少个蘑菇?分析与解:这道题仍是和倍应用题,因为有“和”、有“倍数”。但这里的“和”不是 160,而是160-20+10=150,“1倍”数却是“小灰兔又自己采了10个后的蘑菇数”。线段图如下: 根据和倍公式,小灰兔现有蘑菇(即“1倍”数) (160-20+10)÷(5+1)=25(个), 故小灰兔原有蘑菇25-10=15(个),大白兔原有蘑菇 160-15=145(个)。 答:原来大白兔采蘑菇145个,小灰兔采15个。练习241.小敏与爸爸的年龄之和是64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敏的3倍。小敏和她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2.一肉店卖出猪肉和牛肉共560千克,卖出的猪肉是卖出的牛肉的4倍。猪、牛肉各卖了多少千克?3.甲、乙两桶汽油共84千克。如果把乙桶中的油倒入甲桶15千克,那么这时甲桶中的汽油等于乙桶中的汽油的3倍。甲、乙两桶原有汽油各多少千克?4.甲、乙两人共生产零件100个,其中甲有2个零件、乙有5个零件不合格。已知乙生产的合格零件是甲生产的合格零件的2倍。甲、乙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5.团结村原有水田290公顷,旱田170公顷。要把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才能使水田的公顷数比旱田的公顷数多2倍?6.红星小学图书馆内,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连环画书又是科技书的2倍。已知这三种书共有1600本,那么每种书各有多少本?答案与提示 练习241.16岁,48岁。2.448千克,112千克。3.甲桶48千克,乙桶36千克。解:乙桶原有84÷(3+1)+15=36(千克),甲桶原有84-36=48(千克)。4.甲33个,乙67个。解:甲=(100-2-5)÷(2+1)+2=33(个),乙=100-33=67(个)。5.55公顷。解:170-(290+170)÷(2+1+1)=55(公顷)。6.故事书160本,科技书480本,连环画960本。解:以故事书为“1倍”数,则科技书为它的3倍,连环画书为它的3×2=6(倍)。由和倍公式,得故事书有1600÷(1+3+6)=160(本),科技书有160×3=480(本),连环画有160×6=960(本)。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巧填运算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