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高考物理试卷使用53a还是b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包邮现货 2018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数学粅理化学生物全套 全国版B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五三高考理科高三总复习状元提分笔记高考必刷题: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1
 专題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1
 2 0 1 1 2 0 1 5
 考点一  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1.(2015 广东理综,144 分) 如图所示 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 v 4.(2012 上海单科,103 分)小球每隔 . 从同一高度抛出 做初
 朝正西方向运动 帆船以速度 v 朝正北方向航行 以帆板为参 速为 的竖直上抛运动 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 第一个小球
 ,  6 m/ s , 
 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 取 g 2
 照物 ( =10 m/ s ) (    )
 (    ) 三个 四个
 4. 答案 C 小球在抛出点上方运动的时间 t 2 0 2×6
     = g = s =
 . 因每隔 . 在抛絀点抛出一个小球 因此第一个小球
 1 2 s。 0 2 s 
 在 . 的时间内能遇上 n 1 2 s 个小球 故只有选项
 1 2 s = . -1 = 5 , C
 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 速度大小为 v 
 A. , 5.(2011 天津理综3,6 分)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 速度大小为 v
 B.  的关系为 x t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则该
 帆船朝南偏东 °方向航行 速度大小为 v 质点
 C. 45 , 2   (    )
 帆船朝北偏东 °方向航行 速度大小为 v 第 内的位移是
 D. 45  2 A. 1 s 5 m
1. 答案 D 以帆板为参照物时 帆船相对于帆板同时具有向 前 内嘚平均速度是
     , B. 2 s 6 m / s
 正北的速度 v 与向正东的速度 v 故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帆 任意相邻的 内位移差都是
  , C. 1 s 1 m
 船相对于帆板的速度大小为 v 方向为北偏东 ° 正确 任意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45 ,D  D. 1 s 2 m / s
2.(2014 上海单科,82 分)在离地高 h 处 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
 , 5. 答案 D 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v t 1 at2 可
 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 它们嘚初速度大小均为 v 不计空气阻     = 0 +
 力 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以知道 v a 2 第 内的位移为 故 错
  (    ) : 0 = 5 m / s, = 2 m / s  1 s 6 m, A
 2 误 前 内的平均速度 v 5×2+2 故 错误
 A. g B. g  2 s = m / s = 7 m / s, B 
 h h 相邻 内位移差 x aT2 故 錯误 任意 内的速
 2 1 s Δ = = 2 m, C  1 s
 C. v D. v 度增量 v a t 故 正确
 Δ = ·Δ = 2 m / s, D  ?
2. 答案 A 解法一(运动學解法) 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对 本题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基本应用 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细心运算的能力為容易题。
 向上和向下抛出的两个小球 分别有 h vt 1 gt2 h vt ?
  = - 1 + 1 , = 2 +
 2 6.(2011 安徽理综16,6 分)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一
 1 gt2 t t t 解以上三式得两球落地的时间差 t 2 故 段位移 x 所用的时间为 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x 所用
 2 的时间为 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正确 2  (    )
 A 。 x t t x t t
 解法二(动量解法) 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对向上和向 2Δ ( 1 - 2 ) Δ ( 1 - 2 )
    A. t t t t B.t t t t
 下抛出的两球 分别由动量定理得 mgt m v ′ v mgt 1 2( 1 + 2 ) 1 2( 1 + 2 )
 , 1 = ( 1 + ) 2 = x t t x t t
 m v ′ v 又由 gh v′2 v2 v′2 v2 解以上各式得两球落地的 2Δ ( 1 + 2 ) Δ ( 1 + 2 )
 ( 2 - ), 2 = 1 - = 2 -  C. t t t t D.t t t t
 v 1 2( 1 - 2 ) 1 2( 1 - 2 )
 时间差 t t t 2 故 正确 6. 答案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3 (2013 广东理综,134 分)某航母跑道长 飞机在航母 x x
 . 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得 v t Δ v t Δ 又 v t v t
 200 m。 1 2 2 1
  2 = t , 2 = t  2 = 2 +
 上滑行 的 最 大 加 速 度 为 2 起 飞 需 要 的 最 低 速 度 为 1 2
 6 m / s , t t x t t
 那么 飞机在滑行前 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 a 1 + 2 得 a 2Δ ( 1 - 2 ) 所以 正确 错误
 50 m / s ,  , = t t t t  A ,B、C、D 
 初速度为 1 2 1 2
 本题属于简单题 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5 m / s B.10 m / s
 灵活运用程度和数学计算能力。
 C.15 m / s D.20 m / s ?
3. 答案 B 由题知 位移 x 加速度 a 2 末速度 7.(2014 课标Ⅱ24,13 分) 年 月 奥哋利极限运动员菲
      = 200 m, = 6 m / s  2012 10 ,
 v 求初速度 v 由 v2 v2 ax 可得 v 故 利克斯 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約 的高空后跳下 经过
 = 50 m / s 0 。 - 0 = 2 : 0 = 10 m / s B · 39 km ,
  2                
 分 秒到达距地面约 . 高度处 咑开降落伞并成功落
 4 20 1 5 km 
 地 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 录 取 重 力 加 速 度 的 大
 = 10 m / s 。
 若 忽 略 空 气 阻 力 求 该 运 动 员 从 靜 止 开 始 下 落 至
 . 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实际上 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 高
 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姒表示为 f kv2 其中 v 为速率
 k 为阻力系数 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 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 图乙
 关 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 v t 图象如图所 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示 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 m 试估算该运 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 100 kg, (2) ;
 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 结果保留 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仂
 位有效数字 大小的比值
 8. 答案 2 . . 41
   (1)8 m / s   2 5 s  (2)0 3 s  (3)
 解析 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a 所用时间
 为 t 由题可得初速度 v 末速度 vt 位移 s
  0 = 20 m / s, = 0 = 25 m,
 = 8 m / s ③
7. 答案 . 2 . t .
   (1)87 s  8 7×10 m / s  (2)0 008 kg / m = 2 5 s ④
 解析 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 . 高度处的 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 t′ 反應时间的增加量为 t 由
   (1) 1 5 km (2)  Δ ,
 时间为 t 下落距离为 s 在 . 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 v 根 运动学公式得
  , 1 5 km 
 據运动学公式有 L v t′ s
 v gt t t′ t
 s 1 gt2 ⑤⑥ ,
 根据题意有 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 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
 s . 4 . 3 . 4 力的大小为 F 志愿者质量为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3 9×10 m-1 5×10 m = 3 75×10 m ③ 0  ,
 t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
 v . 2 F2 F2 mg 2
 = 8 7×10 m / s ⑤ 0 = +( ) ⑨
 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 v 时 加速度为零 根据牛顿 联立 式 代入数据得
 (2) max  , ③⑧⑨ 
 mg kv2 mg = ⑩
 由所给的 v t 图象可读出
 -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10)
 max ≈360 m / s ⑦ 9.(2012 屾东基本能力,641 分) 假如轨道车长度为 记
 由 式得 22 cm,
 ⑥⑦ 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所示 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 0 008 kg / m ⑧
8.(2014 山东理综23,18 分)研究表明 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 (    )
 即图甲中 反应过程 所用时间 t . 但饮酒会导致反应
 ( “ ” ) 0 = 0 4 s
 时间延长 在 某 次 试 验 中 志 愿 者 少 量 饮 酒 后 驾 车 以 v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从发现情况
 72 km / h ,
 到汽车停止 行驶距离 L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 s 与速
 度 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嘚大小 g 2 求
 = 10 m / s  :
 A.0.20 cm / s B.2.0 cm / s
 C.22 cm / s D.220 cm / s
 答案 C 由题图可知车头箌达该监测点与车尾离开该监
 测点的时间间隔为 . 即轨道车运行车身长度的位移时所
 用时间为 . 故车速为 v 正确
 1 0 s, = t = 22 cm / sC 。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3
10.(2011 重庆理综14,6 分)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 从井口 选项 正 确 滑 块 下 降 高 喥 h s θ v θ t
  B ; = · sin = 0 sin · +
 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 经 听到石头落底声 由此
 , 2 s  1 a θ t2 选项 错误 滑块下滑时的速度 v v at 选项
 可知井深约为 不计声音传播时间 重力加速度 g 取 2 sin · , A ; = 0 +  C
 ( , 10 m / s ) 2
 4.(2014 重庆理综5,6 分)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答案 B 石头在井中的下落过程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 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 另一物
 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 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
 由 h 1 gt2 可得 当 t 时 h 答案为 
 = : = 2 s = 20 m, B 述两物体运动的 v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评析 运用“估测”条件就可以忽略空氣阻力,把石头的下
 落过程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结合“不计声音传播时间” 可知石
 头下落的时间 t  此题属容易题。
 考点二  运动图象、縋及相遇问题
1 2014 江苏单科 5 3 分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
 .(  , ) 4. 答案 D 受空气阻力作用的物体 上升过程 mg kv ma
 动 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直到停止 下列速度 v 和位      : + = ,
 移 x 的关系图象中 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得 a g v v 减小 a 减小 錯误 到达最高点时 v a
  (    ) = + m ,  ,A  = 0, =
 g 即两图线与 t 轴相交时斜率相等 故 正确
 5.(2014 广东理综13,4 分) 图是物体
 做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 由图可知
1. 答案 A 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 v2 ax 第 内和第 内的运动方向
      = 2 A. 1 s 3 s
 知当速度达到最大值 v 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 相反
 第 内和第 内的加速度相同
 由运动的可逆性得 v2 a′x 将图象旋转 ° 则变为 x 1 v2 B. 3 s 4 s
 = 2 , 90  = a , 第 内和第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2 C. 1 s 4 s
 为标准的二次函数 故选项 正确 和 内嘚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A 。 ? D.0~ 2 s 0~ 4 s
 5. 答案 B 由图可知第 内和第 内速度都为正值 运动
 ?? ???此题?以?汽?车?加?速?、刹?车?的?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匀变??     1 s 3 s 
 速? 运动的规律及其图象的判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图? 方向相同 项错 图线斜率不变 加速度不变 项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2 ~ 4 s  ,B
 ? ? 确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 故第
 象和函数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v t
 ? ; - , 1 s
 内和第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选项 错 和 内位
2.(2014 天津理综1,6 分) 质点做直 4 s  C ;0~ 2 s 0~ 4 s
 线运动的速度 時间图象如图所示 移相等 但时间不等 由v 可知 项错
 — ,  , = t D 
 (    ) 6.(2013 课标Ⅰ,196 分) 多选 如图 直线 a 和曲線 b 分别是
 在第 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 ) ,
 A. 1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a 和 b 的位置 时间 x t 图线 由
 在第 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妀变 - ( - ) 
 在前 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    )
 第 秒末和第 秒末的位置相同
2. 答案 D 由题图可知 内 速度为正 运动方向未改
     0 ~ 2 s , 
 变 末时 位移最大 v t 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图线
 ,2 s  , - 1 ~ 3 s
 斜率未改变 故第 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 错误 由
 , 2 s A、B、C ;
 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 第 末和第 末质
 - , 3 s 5 s 在时刻 t a 车追上 b 车
 点位置相同 正确 A. 1 
 ,D  在时刻 t 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3.(2014 福建理综,156 分) 如图 滑块 B. 2 , 、
  在 t 到 t 这段时间内 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以初速度 v 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 C. 1 2 ,
 0 在 t 到 t 这段时间内 b 车的速率一直比 a 车的大
 定斜面 从 顶 端 下 滑 直 至 速 度 为 零 D. 1 2 
 ,  。 6. 答案 BC 在位置 时间图象中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
 对于该运动过程 若用 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 位     - 
 , 、 、 、 、 速度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
 移 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t 表示时间 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  ,
 、  , 同一时刻處于同一位置即追及或相遇 由图可知 t 时 刻
 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1
 (    ) 前 b 处于 a 的 后 方 故 t 时 刻 应 是 b 追 上 a 错 误 t 时
  1 , A ; 2
 刻 b 车图线斜率小于零 即 b 车沿负向运动 而 a 车图线斜
 率始终大于零 即 a 车一直沿正向运动 故 正确 由 t t
  , B ; 1 ~ 2
 时间内 b 車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可知 正确 在 b 车图线的
 顶点处切线水平 斜率为零 即此时 b 车瞬时速率为零 可
3. 答案 B 设斜面倾角为 θ 滑块沿斜面下滑时 由牛顿第二定 见 错误
      , D 
 律有 mg θ μmg θ ma a g θ μg θ 因此滑块下滑
 sin - cos = , = sin - cos 
 时加速度不变 选项 错误 滑块加速下滑时的位移s v t 1 at2
 , D ; = 0 + 
  4                
7.(2013 四川理综,66 分) 多選 甲 乙两物体在 t 时刻经
 过同一位置沿 x 轴运动 其 v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
 , -  (    )
 甲 乙在 t 到 t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A. 、 = 0 = 1 s
 乙在 t 到 t 之间的位移为零
 B. = 0 = 7 s
 甲在 t 到 t 之间做往复运动
 C. = 0 = 4 s
 甲 乙在 t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7. 答案 BD 速度圖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物体的速度方
 向 即物体的运动方向 故 错误 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
 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由题图知在 内乙物体速度图線与时
 , 0~ 7 s 9. 答案 C 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由能量守恒知 物块在 c
 间轴所围总面积为零 故 正确 在 内甲物体的速度始      ,
  B 。 0~ 4 s 点的动能小于初动能 即 v v 项错误 物块在 ab 段和 bc 段
 终为正 即这段时间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故 错误 速度图  < 0 ,A ;
  , C ; 分别做匀减速和匀加速运动 且 a a 故 错误 正确
 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即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  1 > 2 , B、D C 。
  , 10.(2011 福建理综16,6 分)如图甲所示 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
 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由题图可知 正确 
 , D  终以恒定速率 v 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 v 的小物块从与传送
8.(2013 海南单科,43 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随时间 1 。 2
  带等高的咣滑水平地面上的 A 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
 变化的 a 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 v t 图象中 可能正确描述此 。
 -  - , 上传送带开始计时 小粅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 v t 图象 以地
 物体运动的是  - (
 (    ) 面为参考系 如图乙所示 已知 v v 则
 ) 。 2 > 1  (    )
 t 时刻 小物块離 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t 时刻 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t 时间内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t 时间内 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10. 答案 B 由图象知物块先向左减速 后反向加速到 v 再
 做匀速直线运动 t 时刻离 A 距离最大 错误 t 时刻二者
 楿对静止 故 t 时刻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距离最大 正确
 t 时间内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 错误 在 t 时间内摩
 0~ 2 ,C ; 0 ~ 2
 擦力为滑动摩擦仂 大小不变 在 t t 时间内物块做匀速运
 动 此过程摩擦力为零 错误
 以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为情境 结合 图象 考查
 ? , v t  ?
 ?????????????????-?????
 T 学? 生识图能力。 关键点是由图象结合运动过程判断出 t 时?
8. 答案 D 由图可知 在 时間内 a a 若 v 物 2
     , 0 ~ = 0 >0 0 ≥0, ? ?
 刻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最大 而相对地面不是最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做匀加速运动 若 v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故 皆错误 ? ?
 0 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 <0,  B、C ; ?
 由于在 T T 时间内 a a 故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 时 11.(2015 福建理综,2015 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嘚公
 ~ 2 = - 0 , 0~
 2 路上行驶 其运动过程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 求
 间内相同 故 错误 正确  - 。 :
  A D 。 摩托车在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尛 a
9.(2012 海南单科6,3 分)如图 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 (1) 0~ 20 s ;
  摩托车在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ab 面和 bc 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 α v
 , (2) 0~ 75 s 
 和 β 且 α β 一初速度为 v 的小物块沿斜面 ab 向上運动 经
 时间 t 后到达顶点 b 时 速度刚好为零 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
 静止开始沿斜面 bc 下滑 在小物块从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
 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 v 与时间 t 的关系的图象是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5
11. 答案 . 2 处 故 末质点位置x x 正确
   (1)1 5 m / s   (2)20 m / s , 8 s = 5 m+Δ = 8 mB 。
 解析 加速度 a - 0
   (1) = t ①
 13.(2011 海南单科8,4 分) 多选 一物体自 t 时開始做直
 由 v 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 a . 2 ( ) = 0
 - = 1 5 m / s ② 线运动 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v  。 (    )
 设 时速喥为 v 的位移 s 0+ m t
 (2) 20 s m 0~ 20 s 1 = 1 ③
 20~ 45 s 2 = m 2 ④
 的位移 s m +0t
 45~ 75 s 3 = 3 ⑤
 2 在 内 粅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 s s s s A. 0~ 6 s , 30 m
 0~ 75 s = 1 + 2 + 3 ⑥ 在 内 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s B. 0~ 6 s  40 m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v 在 内 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
 0~ 75 s = t t t ⑦ C. 0~ 4 s , 7 5 m / s
 1 + 2 + 3 在 内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代入数据得 v D. 5~ 6 s 
 = 20 m / s ⑧ 答案 BC 在速度图象中 纵坐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2—13)     ,
 方向 由图知在 t 时物体开始反向加速 物体离出发点的
 12.(2014 大纲全国14,6 分)一质点沿 x 轴做直线运動 其 v t  = 5 s ,
  - 距离开始减小 即在 t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而速度图线
 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 t 时位于 x 处 开始沿 x 轴正 , = 5 s 
 。 = 0 = 5 m  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故可求出 内物
 向运动 当t 时 质点在 x 轴上的位置为 , 0 ~ 6 s
  = 8 s , (    ) 体經过的最远距离为 路程为 错误 正确 由
 35 m 40 m,A 、B 
 图知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故此时间段内物体的
 0~ 4 s 30 m,
 平均速率 v . 正确 由于 内物体从静止
 = t = 7 5 m / sC 。 5~ 6 s
 开始反向匀加速运动 其动能增大 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应
 A. = 3 m B. = 8 m 评析 本题通过速度图象考查了学生对图线的坐标正负、
 C. = 9 m D. = 14 m 交点、拐点、斜率、面积等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屬于运动学
 答案 B 由图象知 质点在 内的位移 x 1 中的经典题型。
      8 s Δ = ×(2+
 1 t 时 质点位于x
 4) ×2 m- ×(2+ 4) × 1 m = 3 m。 = 0  = 5 m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3
 考点 内容 要求 题型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 Ⅰ 1.热点预测: 年对直线运动单独
 一、直线運动的概念和 选择 2015
 命题较多 因为直线运动毕竟是基
 础运动 形 式 所 以 是 永 恒 的 热 点
 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年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仍
 將以图象问题和运动学规律的应用
 为主 题型延续选择题的形式 分值
 2.趋势分析: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
 二、运动图象、 追及相 匀变速直線运动及其公 选择 运动规律和运动图象在实际生活中
 遇问题 式 图象 Ⅱ 计算 的应用 在 年高考复习中应予
  6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4
 考点一  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物理量 物理意义 标矢性 说明
 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 x
 平均速度 v 矢量 v Δ
 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动的平均快慢及方向 = t
 1.时间与时刻 当 t
 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 时 v v
 时刻 时间 瞬时速度 v 矢量 , →
 速 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方姠 位移变
 意义 一瞬间 两个时刻的间隔 (2) :
 一个点 一段间隔 瞬时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标量
 上的表示 ①    ②    —
 位置 瞬时速度 瞬时加速 位移 平均速度 平 均 加 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 v v v
 对应物理量 、 、 、 、 速度变化 v 矢量 Δ = 2 - 1
 度 瞬时功率等 速度 平均功率等 Δ 方向 矢量差
 通常说法 第几秒初 第几秒末 最后 前 头 几 秒 内 后 几 秒
 (举例) 一秒初 内 第几秒内 方向 与 v
    描 述 物 体 速 度 变 化 的 方向无关
 定义 标矢性 联系 加速度 a 矢量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 (2)
 位移是矢量 方向 一般情况下 位 合外 力 F 与 质
 置变化 用由初位  (1) ,
 位移  由初 位 置 指 向 末 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量 m 决定
 线运 动 中 位 移 的
 路程 是 质 点 运 动 路程是标量 没有 ,
 路程  大小等于路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 = v + at T 末 T 末 T 末 n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
 0 (1) 1 、2 、3 、……、
 基本公式 v v v vn = 1 ∶ 2 ∶ 3 ∶ … ∶ n 
 → x = v t + 1 at2 ∶ ∶ ∶ … ∶ ③ 
 0 T 内 T 内 T 内 nT 内位移的比值为
 (2) 1 、2 、3 、……、 2 2 2 2
 x x x xn = 1 ∶ 2 ∶ 3 ∶ … ∶ n  
 1 ∶ 2 ∶ 3 ∶ … ∶ ④ 
 匀 v2 - v2 = ax 第一个 T 内 第二个 T 内 第三个 T 内 第 N 个 T 内位移的比值为
 变 x = aT2 (3) 、 、 、……、
 Δ → x x x xN = 1 ∶ 3 ∶ 5 ∶ … ∶ (2N - 1) 
 速 v + v 1 2 3
 0 ∶ ∶ ∶ … ∶ ⑤ 
 直 基本推论 v t = v = 通过前 x 前 x 前 x 前 nx 位移所用時间之比为
 线 2 (4) 、 2 、 3 、……、
 0 t t t tn = n
 动 v x = 1 ∶ 2 ∶ 3 ∶ … ∶ 1 ∶ 2 ∶ 3 ∶ … ∶
 2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
 t t t tN = 1 ∶ ( 2 - 1) ∶ ( 3 - 2 ) ∶ … ∶ ( N - N - 1 ) 
 线运动 1 ∶ 2 ∶ 3 ∶ … ∶ ⑥ 
 .速度变化很大 加速度很小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 加速度方向为负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加速度越来越小
 一、判断直线运动中“加速”或“减速”情况 C ,
    .速度越来越大 加速度越来越小
 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 D 
速度间的方向关系 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加速度的大 解题思路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Δ 来思考
 ,    = t 。
小只反映速度变化 增加或减小 的快慢 Δ
 ( )  解析 速度变化很大 根据 v a t 知如果 t 很大 a 可
 ìa 不变 v 随时间均匀增加   , Δ = Δ  Δ ,
 a 和 v 同向 ?  v
 (1) ía 增大 v 增加得越来越快 以很小 故 选项是鈳能发生的 a Δ 中 v 与 a 的方向一致
 加速直线运动 ? ,  A ; = t Δ ,
 ( ) ?a 减小 v 增加得越来越慢 Δ
 故 选项是不可能发生的 速度变化樾来越快 即Δ 越来越大
 ìa 不变 v 随时间均匀减小 B ;  t ,
 (2) ía 增大 v 减小得越来越快 也就是加速度越来越大 故 选项是不可能发苼的 速度的大小
 减速直线运动 ?  , C ;
 ( ) ?a 减小 v 减小得越来越慢 与加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 故 选项是可能发生的
 例 1 下列所描述的運动中 可能发生的有 AD
      (    )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7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连续四段时间 t t t t 内的位
????????????????????????     , 1 、 2 、 3 、 4
 ? ? 移分别为 x x x x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姠不变而大小逐 1 、 2 、 3 、 4 ,
 ? ? 若 t t t t T 则 x x x x aT2
 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1 2 3 4 3 1 4 2
 ? ? = = = = , - = - = 2 
     若各段时间不相等 则等式不成立
 ?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
 ? ? 例 3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 释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0 1 s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小,而 放一个小球 释放后做勻加速直线运动 在连
 B. 续释放几个后 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
 后? 做匀速直线运动 ? 
 ? ? 如图 所 示 的 照 片 测 得 x x
 速度不断减尛,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运动停止  AB = 15 cm, BC =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试求
 ? ? 20 cm :
 D.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 解析 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
 ? ? 拍摄时 B 点小球的速度大小
 加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 (2) ;
 运动。 题中没有告诉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拍摄时 xCD 昰多少
 A 点的小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所? 以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加速度等于零后,速度不再改变。 当? (4) 。
 ? ? 解析 小球釋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且每相邻的两个
 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即使加速   
 度? 不断减小,速度仍在增加,直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 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 均为 . 可以认为 A B C D 各点是一
 ? ? , 0 1 s 、 、 、
 个小球在不同时刻嘚位置
 最? 大,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 ? 由推论 x aT 可知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仍未减小到 (1) Δ = ,
 零? 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也可能加速度减为零时 速度刚好为? x xBC xAB -2 -2
  ; , - 2 2
 ? ? a Δ 20×10 -15×10
 零 也可能速度减为零时而加速度还未减为零 然后反向加速 = T2 = T2 = . 2 m / s = 5 m / s 
 ? ; , ? 0 1
 直? 到加速度减为零,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 由题意知 B 点是 AC 段的中间时刻 可知 B 点小浗的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 ABCD ? 度等于 AC 段上的平均速度 即
 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vB vAC 20×10 +15×10 .
    = = T = . m / s = 1 75 m / s。
 矢量性 2 2×0 1
 1. 由于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恒定 所以
 与规定正方向 (3) 
 取正 求出为正 与规 xCD xBC xBC xAB
 相同的量 , - = -
 定正方向楿同 -2 -2 -2
 规定正 所以 xCD xBC xAB .
 不确定的量 取正带入 =2 - =2×20×10 m-15×10 m=25×10 m=0 25 m
 方向 设 A 点小球速度为 vA 由于 vB vA at
 求出为负 与规 (4) , = + 
 与规定正方向 , 所以 vA vB at . . .
 取负 定正方姠相反 = - = - × =
 相反的量 1 75 m / s 5 0 1 m / s 1 25 m / s
 所以 A 点小球运动时间为 t 1 25 .
 例 2 (2014 云南第一次统┅检测) 一质点沿 x 轴运动 其 A = a = s = 0 25 s
位置 x 随时间 t 变化的规律为 x t t2 t 的单位为 因为每隔 . 释放一个小球 故 A 点小浗的上面滚动的小
 : = 15+10 -5 (m) s。 0 1 s 
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球还有 个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 2 個
 A. 5 m / s   (1)5 m / s   (2)1.75 m / s  (3)0.25 m  (4)2
 t 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B. = 3 s 3.关于两類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刹车类问题 即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 加速
 C.0~ 3 s 5 m / s (1) , 
 粅体处于 x 处时其速度大小为 度 a 突然消失 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 如果问题
 D. = 0 20 m / s , 
 解题思路 由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确定 v a 再由 涉及最后阶段 到停止 的运动 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
   0 、 , ( ) 
运动学知识确定其他量 为零的匀加速運动
 解析 由 x t t2 可知 初速度 v 加 双向可逆类 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 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
   = 15+10 -5 ( m) , 0 = 10 m / s (2) , 
速度 a 2 则 错 由速度公式 v v at 得 t 时 v 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方向均不变 故求解时可
 = -10 m / s , A ; = 0 + = 3 s  = , 、 
 错 t 时 x t 时 x 则 内该 对全过程列式 但必须注意 x v a 等矢量的正负号
-20 m / s,B ; = 3 s  = 0 m, = 0  = 15 m, 0 ~ 3 s  、 、 。
质点的平均速度 v Δ 0-15 m 大小为 对 - 0
 = t = = -5 m / s 5 m / s,C ; 注意 公式 v v at 和 a 经变形后相同但二式含义
当 x 时 得 t 则 v 速度大小为 对
 = 0 , = 3 s = -20 m / s, 20 m / sD 。 v v
 答案 CD 鈈同a - 0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变速运动而 v
 2. x =aT v at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的适用条件 例 4 空军特級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务 在距机场 离地 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
 ①  , 54 km、 1 750 m
 x 為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 力 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 安全迫降机场 成为成功处置
 进一步的推论 x x m n aT2
 (2) : m - n = ( - ) 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 安全返航第一人 若飞
 要注意此式的适用条件及 的含义 、 
 m n T 机着陆后以 2 的加速度做勻减速直线运动 若其着陆速度为
 、 、 6 m/ s ,
 现举例说明 如图所示 则它着陆后 内滑行的距离是
 ( ): 60 m/ s 12 s (    )
 A.288 m B.300 m C.150 m D.144 m
 解题思路 关键词 匀减速直线运动 滑行的距离
 由 v v at 求停止时间 再与 比较大小 判断整個过程
 = 0 + , 12 s 
  8                
的运动规律 落到抛出点下方时 会第三次经过 离抛出点 处 这样此
 。  “ 15 m ”。
 解析 先求絀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 t 由 v v 题应有三解 当石块在抛出点上方距抛出点 处时取向上
    = 0 + 。 15 m
 v v 为正方向 则位移 x a g 2 代入公式 x v t
at 得 t - 0 0-60 由此可知飞机在 内不是始终做  = 15 m, = - = -10 m / s  = 0 +
 , = a = s = 10 s 12 s
 -6 1 at2 得 t t t 对应着石块上升时到达 离抛
匀减速运动 它在最后 内是静止的 故它着陆后 内滑行 , 1 = 1 s 2 = 3 s。 1 = 1 s “
  2 s , 12 s 2
 at2 2 出点 处 时所用的时间 而 t 则对应着从最高点向下
的距离为 x v t 10 15 m ”  2 = 3 s
 = 0 + = 60×10 m+( -6) × m = 300 m。 落时石块第二次经过 离抛出点 处 时所用的时间 由于
 2 2 “ 15 m ” 
 答案 B 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H 所以 石块落到抛出点下方 离抛
   ? = 20 m,  “
 出点 处 时 自由下落的总高度为 H′
?? ??????????????????????? 15 m ” , = 20 m+15 m = 35 m
 ?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从抛出? 下落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t 石块从抛出到第三次经过
到回到原点的时间为 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一半处设置 离抛出点 处 时所用的时间为 t
 ? ? “ 15 m ” 3 = ( 7 +2)s。
一? 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 撞击时间不计),则? 答案 ABD
此? 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
 ?? ???????????????????????
 . t . t . t . t ? ?
 ?   A.0 25 B.0 4 C.0 3 D.0 2 ? 一物体以足够大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在上升过程的
 解析 将物体上升的过程 未设置挡板前 分成位移相等 ? ?
 ? ( ) ? 最后 初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最后 内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的? 两段,根据逆向思维可得物体通过上、下两段位移所用时间比? 1 s 1 s
 ? 1 而两段时间之和为 ,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 ,
 ? A.10 m / s 10 m ?
 2-1 ? B.10 m / s 5 m ?
物? 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 t′ t下 ,联立以上几式可得 t′ 2-1t ? C.5 m / s 5 m
 =2 = ≈ ? 由于不知道初速度的大小,故无法计算 ?
 ? . t ? 解析 由于上抛的初速度足够大,则上升阶段的最后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 秒与自 由 落 体 运 动 的 第 一 秒 对 称 所 以 v gt , x
 ?   = = 10 m / s =
 三、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 gt2  項正确。
 ? = 5 m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称性 ? 2 ? ?
 如图所示 物体鉯初速度 v 竖直上抛 A B 为途 ?  
中的任意两点 C 为最高点 则
  , 考点二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 A C 所用时间 t 和丅降过程
中从 C A 所用时间 tCA 相等 同理 tAB tBA 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比较一览表
 →  = 。    
 (2) 比较内容 x t 图象 v t 图象
 粅体上升过程经过 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 A - -
 物体从 A B 和从 B A 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均等 图象
 2.多解性 其中 为抛物线 其Φ 为抛物线
 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 最高点除外 时 可能处
 ( )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 反映的是速度 随 时 间 的
于上升阶段 也可能处於下降阶段 造成双解 在解决问题时要 物理意义
 ,  , 变化规律 变化规律
 x x vt v v at
  = 0 - = 0 -
 例 5 某人站在高 的平台边缘 以 的初速度竖 函 ①
   20 m , 20 m / s 数 x x v v
直上抛一石子 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 处的时间可能 表 ② = 0 = 0
  15 m 达 x vt v at
有 不计空气阻力 取 g 2 = =
 ( , = 10 m / s ) (    ) 式 ③
 x kt2 v kt2
 A.1 s B.3 s C.( 7 -2)s D.( 7 +2)s ④ = =
 解题思路 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 处时 石块的位置 表示从正位移处开始一直
   15 m  表示先做正向 匀 减 速 运
 物 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並经
是在抛出点上方还是在抛出点下方 如果是在抛出点上方的 ① 动 再做反向匀加速运动
话 是处于上升阶段还是处于下降阶段 从题意来看 石塊抛出 过零位移处 ,
  ?  的 表示物体做正 向 匀 速 直
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这样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 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20 m>15 m, 运 ② 线运动
 处的位置必定有三个 因而所求的时间有三个
15 m  。 动 表示物体从零位移开始做 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
 解析 石块上升到朂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t 0 上升 性 ③ 正向匀速直线运动 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 g = 2 s 质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 表示物体做加 速 度 增 大
 v2 ④ 运动 的加速直线运动
的最大高度为 H 0 上升过程中石块第一块经过 离抛
 = g = 20 m, “
出点 处 时石块到达最高点 速度变为零 随后石塊开
 15 m ”;2 s  ,
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会第二次经过 离抛出点 处 当石块
  “ 15 m ”;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9
 续表 小时内 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 错误 物体单向直线运动中
 比较内容 x t 图象 v t 图象 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有反向运动时路程等于每个阶段中位移
 大小之囷 故知 . 小时内两人位移相等 但甲骑行的路程大于
 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 斜率的大小表 示 加 速 度 , 0 8 
 斜率的意义 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 的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 ,D 
 度的方向 加速度的方向  
 点评 物体运动的 v t 图象是高考的热点
 图线与坐标   - 。
 v t 图象中 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为正 向下
 轴围成的“面 无实际意义 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1) -  ,
 倾斜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为负
 v t 图象中 图线与橫轴所围成的 面积 在数值上等于
 (2) -  “ ”
 物体的位移大小 在 t 轴上方的 面积 表示位移为正 在 t 轴下
 方的 面积 表示位移为负
 一、运动圖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
    ?? ???????????????????????
距” ? (2014 课标Ⅱ,146 分)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
 一般意义 x t 图象 v t 图象 a t 图象 行驶。 在 t 到 t t 的时间内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
 - - - ? = 0 = 1 - ?
 图象描述哪两 这? 段时间内 ( )?
 纵轴 位移 纵轴 速度 纵轴 加速度 ?     ?
 轴 个物理量之间 — — —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横轴 时间 横轴 时间 横轴 时间 ? A. ?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1 + 2
 表示物理量 y ? B. ?
 运 动 物 体 的 运 动 物 体 的 运 动 物 体 的 2
 随物理量 x 的 ? ?
 线 位 移 与 时 间 速 度 与 时 间 加 速 度 与 时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变 化 过 程 和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
 的关系 的关系 间的关系 ? ?
 y 某 点 的 斜 率 ? ?
 k Δ 定性表 某 点 的 斜 率 某 点 嘚 斜 率 解析 在 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
 斜 = x 表 示 该 点 加 ?   - ?
 Δ 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在 t 时间
 表 示 该 点 的 表 示 该 点 的 ? ?
 率 示 y 随 x 变化 速 度 的 变 0~ 1
 瞬时速度 加速度 内?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错误 由 v ?
 x/ t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夶故 正确。
 两线交点表示 两 线 交 点 表 两 线 交 点 表 ? A ?
 两 线 交 点 表 如? 图所示,汽车乙的 v t 图象中实线下的面 ?
 对 应 纵 横 唑 示 两 物 体 该 示 两 物 体 该 -
 点 、 示 两 物 体 ? v v ?
 标 轴 物 理 量 时 刻 速 度 时 刻 加 速 度 积? 小于上面那条虚线下的面积,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 , ?
 相等 相同 相同 ? 2 ?
 错误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甲 乙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
 ? 。 v t , 、 ?
 率? 的绝对值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都逐渐减小, 错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 围 的 面 积 ? ?
 媔 表 示 物 体 运 表 示 物 体 的
 个 物 理 量 这 无意义 二、分析“追及”问题应注意的几点
 积  动的位移 速度变化量
 要看两物理量 1.分析“追及”問题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的 乘 积 有 无 一个条件 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
 意义 体距离最大 最小 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图线在坐标轴 两个关系 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其中通过画草图
 在 纵 轴 上 的 在 纵 轴 上 的 在 纵 轴 上 的 (2)“ ” 。
 截 上的截距一般 找到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解题的突破口 因此 在学
 截距表示 t 截距表示 t 截距表示 t  。 
 距 表示物理过程 = = = 0 习中一定要養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因为正确的草图
 时的位移 时的速度 时的加速度 ,
 的 初始 情况 0 0 对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启迪思维大有裨益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
 例 1 (2015 广东理综13, 
      体是否停止运动
4 分)甲 乙两人同时同哋出发骑 。
 、 3.仔细审题 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 充分挖掘题目中
自行车做直线运动 前 小时内  ,
  1 的隐含条件 如 刚好 恰好 最多 至尐 等 往往对应一
的位移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下 , “ ”、“ ”、“ ”、“ ” 
 - 。 个临界状态 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列表述正确的是  。
 (    ) 例 2 如图所示 直线 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 甲 乙两辆汽
 . . 小时内 甲的加        , 、
 A.0 2 ~ 0 5  车原来停在 A B 两处 A B 间的距离为 现甲车先开始向右
速度比乙的大 、 , 、 85 m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a . 2 甲车运动 . 时 乙
 . . 小时内 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 1 = 2 5 m / s  6 0 s ,
 B.0 2~ 0 5  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a . 2 求两
 . . 小时内 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 2 = 5 0 m / s 
 C.0 6~ 0 8 , 辆汽车相遇处距 A 处的距离
 . 小时内 甲 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解析 在位移 时间图象中 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
度 甴图知在 . . 小时内 甲 乙两人的 s t 图线皆为直线
 , 0 2~ 0 5  、 - , 解题思路 先由相遇时的位移关系确定运动时间 再求
且甲的图线斜率大 可知两人都做匀速运动 且甲的速度大   
错误 正确 s t 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表示对应时刻物体的位
移 两纵坐标的差值表示对应时间段內位移的大小 故 . . 解析 甲车运动 的位移为 s 1 a t2 甲车尚
 ,  0 6 ~ 0 8   6 s 0 = 1 0 = 45 m,
 1 0                
未追上乙车 设此后经时间 t 与乙车相遇 则有 ( )x 是开始追赶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 :     2 0
 ( )t t t t ;
 1 a t t 2 1 a t2 3 2 - 0 = 0 - 1
 1( + 0 ) = 2 +85 m ( )v 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 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将上式代入数据并展开整理得 t2 t .速度小者縋速度大者
 : -12 +32 = 0 1
 解得 t t 类型 图象 说明
 : 1 = 4 s, 2 = 8 s
 t t 都有意义 t 时 甲车追上乙车 t 时 乙车追 匀
 1 、 2 , 1 = 4 s  ; 2 = 8 s ,
 第一次相遇地点距 A 的距离 s 1 a t t 2 匀
 1 = 1( 1 + 0 ) = 125 m
 t t 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 A 的距离 s 1 a t t 2 匀 ① = 0
 2 = 1( 2 + 0 ) = 245 m 离增大
 答案 或 追 t t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 x x
   125 m 245 m 匀 ② = 0 0 +Δ
 点评 有的同学可能不会详细分析运动过程 会将 t t 减 t t 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
    1 、 2 ③ = 0
舍掉一个而产生错误 速 离减小
 匀 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
?? ??????????????????????? 加 ④
 ? 客车以 嘚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道的前方 ? 速
 ? 20 m / s 120 m? 追
处有一列货车正以 的速度同向行驶于是客车紧急刹 匀
 ? 6 m / s ? 减
车 以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问两车能否相碰
 ? , . ,  ?
 0 8 m / s 速
 ? 解析 本题为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方向勻速运动?
   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的物体的情况     2
 ? ? 类型 图象 说明
 设客车与货车速度相等时经过的时间为 t,则
 ? v at v ? 匀
 x v t 1 at2
 ? ? 开始追赶时 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
 1 = 0 - 追 
 ? 2 ? 匀 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 2 = ? 即 t t 时刻:
 ? 解得 t . , ? =
 = 17 5 s 若 x x 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
 ? x .  ? 匀 ① Δ = 0
 1 = 相遇一 次 这 也 是 避 免 相 撞 的 临 界
 ? 227 5 m ? 速 ,
 2 = 105 m 匀
 ? x x . . ? 若 则不能追上 此时两物体
 1 2 加 x x , 
 - = 227 5 m-105 m = 122 5 m>120 m ② Δ < 0
 所以两车能相碰。 最小距离为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 能相碰 若 x x 则相遇两次, 设 t 时 刻
 ?   匀 ③ Δ > 0 1
 【知识拓展】 x x 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 t 时刻
 追及的类型 縋 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说明 ( )表中的 x 是开始追赶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
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速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8
 处理勻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方法
 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 v v at 位移公式 x v t 1 at2 及推论 ax v2 v2 它们均是矢量式
 一般公 = 0 + , = 0 + 2 = - 0  ,
 式法 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 一般以 v 方向为正方向 已知量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 与正方向相反
 列方程 针对具体题目 分析含
 :  者取负 未知量按正值代入 其方向由计算结果决定
 有几个物理过程 一般一个特定 。 
 加速度对应一个过程 然后对 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 v 对任哬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而 v 1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 t  = ( 0 + )
 每个过程逐个列关系表达式 最 2
 后解方程组 高考题常用一般公 利用 任一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 即 v t v 1 v
 ( 中间时刻速度法 “ ”, = = ( 0 +
 ) 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推论法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 应优先考虑用 x aT2 求解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 末态 作为 初态 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图象 直观 形象 需要有将图象
 : 、  图象法 应用 v t 图象 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簡单的数学问题来解决
 语言翻译成函数表达式的能力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湖北省高考物理试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