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岁月徐善云十四首红歌联唱唱

中国警察网-北京市民自发组建合唱团 唱红歌回忆峥嵘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人民公安报社旗下
北京市民自发组建合唱团 唱红歌回忆峥嵘岁月
& &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李召阳 闫琦 莫嫚 耿寅
&唱红歌让我们越活越年轻&中国警察网4月18日电 记者莫嫚、闫琦报道:还记得《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东方红》这些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吗?近年来,在北京的各大公园、广场和社区,许多市民自发地聚集起来唱响红歌,回忆峥嵘岁月。这当中又以景山公园的规模最为庞大。在那里,小到几个人、大到成百上千人的合唱团遍布公园的各个角落。4月18日早上8时许,当记者来到景山公园时,&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合唱队伍,他们当中以中老年人为主,有教唱的、合唱的,其乐融融的氛围也感染了记者。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同志,他向记者介绍说:&十年前的景山公园只有孤零零几个合唱团,而如今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月合唱团&就是其中的一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团成立于2003年,是由一批热爱音乐的中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群众团体,最初只有几十人,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在人数多的时候,参加活动的人员达到三四千人,情景蔚为壮观。一位在这里唱了四五年的&老歌手&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我每周日都来,跟大伙儿一起唱着这些老歌心情特别舒畅。&&海月合唱团&的团长张振明是一位老党员,在谈起&海月合唱团&的创办初衷时,他说:&唱红歌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一种追忆,更是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的祖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做出表率,用歌声把大家带动起来,使大家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快乐。& & 据了解,为迎接建党90周年,活跃在北京各大公园、广场和社区的市民合唱团都组织了红歌主题歌会,人们在歌声中回忆和怀念那个火红的年代,感谢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就像红歌中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祝我们的党90岁生日快乐,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张振明团长说。
责任编辑:李召阳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唱支红歌给你听(一)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目前整个音乐界都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掀起了一个红歌演唱的热潮。这些红歌大多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几经流传,到今天仍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为方便更多热爱音乐喜好红歌的人参与到今年的红歌大潮当中,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批为大家介绍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主要新闻网站共同鳞选并正式向全国人民推荐的100首经典红歌,让大家在了解红歌,学习红歌的过程中,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2948124.htm     1、《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张士燮词 朱正本编曲   《十送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传唱不衰;但是自其创作问世后的整整40年里,人们一直误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民歌。这首歌以江西民歌曲调《长歌》(又叫《送郎调》)为主,融入了百姓对红军的热爱、关切、依恋,感人之深,每次用心去听,都能够感觉百姓牵挂的眼泪。每次静静去聆听的时候都有哽咽的感觉。   《十送红军》的诞生,源自一次特殊的紧急任务――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这台演出后来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创篇”,其中的许多作品都被收入进《东方红》之中。而提出创作这台演出的,则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据歌曲的编创者朱正本老人回忆说,1961年,刘亚楼给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布置了一个任务:三个月内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时间紧迫不说,刘亚楼还提出了一道“禁令”: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而不要新创作。接到这个任务后,空政文工团立刻行动起来。当时文工团创作室的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被派分头负责文字、音乐、舞蹈的创作。可是,尽管大家广为搜集素材,但在再现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的主题时,却找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不管刘司令的禁令了,创作一首吧。”几位创作者的大胆之举,便成就了后来的这首《十送红军》。   1961年建军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式公演,《十送红军》一炮而红。在整台节目中,刘亚楼尤其喜欢《十送红军》,不过,直到刘亚楼去世,他也不知道《十送红军》是首“违令”歌曲。因为当初这首歌的署名是“张士燮、朱正本收集整理”。直到2001年,电视剧《长征》在央视播出,片尾曲便是《十送红军》,使得该曲再次广为传唱。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建议下,电视剧的片尾字幕表里出现了“歌曲《十送红军》张士燮编词,朱正本编曲”的字样,这才把沉默了40年的两位作者推上前台。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十送红军》的歌词中,只有一、三、五、七、九、十“六送”的内容,为何会少了“四送”,却是个不解之谜。其实,张士燮确实只写了“六送”。据朱老回忆,当年张士燮曾说过,如果真的写“十送”就太“絮烦”了。事实上,尽管少了“四送”,但这首歌要想完整唱下来,仍要近15分钟。也正是因为歌曲太长的缘故,后来创编《东方红》时,几次想要收录这首歌,最终却只得放弃。      2、《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陈亚丁、任红举词 时乐?、彦克曲   《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是陈亚丁、任红举、时乐蒙、彦克几位词曲作家于1964年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而创作的。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背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的前途在哪里?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战士想念毛泽东,因为在之前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一直是取得胜利。      3、《红星歌》…邬大为、魏宝贵词 傅庚辰曲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烂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唱起这首歌,大脑浮现出电影《闪闪红星》里潘冬子、椿伢子、细妹背起书包,和柳溪村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欢天喜地地走进了列宁小学的情景。1973年夏天,著名作词家邬大为和魏宝贵应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之邀,为影片《闪闪的红星》写主题歌词。一年后,《红星歌》迅速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一首《红星歌》,有大江东去的魂魄,唱出了革命先辈的渴望和激情,也唱出了当代中国人的执著和豪迈。1981年,这首歌曲荣获全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被编入小学生音乐教材。一首催人奋进的《红星歌》鼓舞着千万听众,时至今日,已成为人们心中宝贵的珍藏。      4、《映山红》…陆柱国词 傅庚辰曲   《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另外一首充满抒情意味的插曲,当时的场景是,潘冬子问妈妈,红军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冬子妈便陷入深切的回想与盼望当中,画面之外,便响起了由著名歌唱家邓玉华演唱的这首歌曲。   但这首歌却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日到11月14日,傅庚辰写完了剧本中所有的歌曲,配上了合唱,增写了《红星照我去战斗》,并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这些歌曲经摄制组全体讨论获得通过,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在“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的时代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音乐组的其他同志也认为这首歌词好,鼓励他换歌。从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但前几首歌已经摄制组讨论通过,总谱也已完成,花费了很多心血,马上就要开始录音,从头新写能否超过从前?思想斗争很激烈。但是经过深入分析,傅庚辰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并把歌词中的“若要盼得亲人回”改成“若要盼得红军来”,才有了这首至今传唱不朽的红色经典。2009年的快女比赛中,最终获得季军的四川山妹子黄英正是凭着这首经典红歌而一举成名,她的粉丝也因此叫做“映山红”。      5、《情深谊长》…王印泉词 臧东升曲   《情深谊长》是歌唱家邓玉华的另一首代表作品。日,为了向年轻的共和国15周岁生日献礼,一群青年才俊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火热激情上演了一场经典大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从那天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哼上一首《东方红》中的歌曲,其中一首彝族歌曲《情深谊长》也像歌中所唱一样,像一朵五彩云霞飞进了人们的心里,成为了一首世纪经典。歌曲描述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大小凉山时,刘伯承元帅同彝族头领小叶丹结盟的故事,是中国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6、《过雪山草地》…肖华词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   1937年,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方面军经过长征开始北上,再过草地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红军根据地。这是为了红军长征胜利庆祝而编成的乐章。从歌曲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乐观主义、团结、同甘共苦、不怕艰苦、有理想、有坚定信念的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多的精神,红军战士们战胜了一切困难,迎来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7、《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 阎述诗曲   上世纪50年代末,电影《青春之歌》的上映,让一代人认识了林道静,也让一代人学会了一首名叫《五月的鲜花》的歌曲。但令人吃惊的是,这首传唱了半年多世纪的歌曲,它的词曲作者终身都没能见上一面。   《五月的鲜花》曲作者是阎述诗。阎述诗家在东北,从小就喜欢音乐创作。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宣传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动,也因此受到敌人迫害,后逃到关内,辗转来到北京,在一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1935年,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小诗,阎述诗受到了诗歌的感染,想起自己在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情景:敌人用刺刀阻止同学们的脚步,许多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大家仍然情绪高涨,没有一点退缩……他激动地提笔为这首诗谱了曲,当晚就交给大家,并很快成为鼓舞情绪的“战地”歌曲。这首诗,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五月的鲜花》。
  当年恐怕连阎述诗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歌后来能流传如此之广。先是学校里的学生合唱,后来逐渐传到了一些抗日团体里,成为他们用来鼓舞士气的“战歌”。而最令人难忘的就是1937年冼星海在一次万人聚会上,一句一句地教大家唱《五月的鲜花》,在场的好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却没有人知道谱曲者是阎述诗,连歌曲的词作者光未然也对他一无所知。最初,光未然一直在文艺界寻找这位“合作者”,却始终没有消息,直到上世纪60年代阎述诗去世的时候,光未然接到了一纸讣告:特级数学教师阎述诗去世,上面还写有生平和家庭住址。光未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寻找的人竟然离他这么近,住处只距离一条胡同之遥,但两人却整整30多年始终缘铿一面,这也成为光未然的终身之憾。      8、《保卫黄河》…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9、《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 冼星海曲   这首歌创作于1938年7月,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太行山的游击队都以它为队歌。这首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      10、《二月里来》…赛克词 冼星海曲   《二月里来》1939年3月作于延安,是冼星海所作《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   1937年后,全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日寇对解放区进行了疯狂的坚壁清野-“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依靠自力更生,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也就是“大生产运动”。发展生产支援抗战也成为当时歌曲创作的主题,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劳动歌曲和新民歌。1938年冼星海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此时延安救亡图存的“大生产运动”也深深的触发了他的爱国激情,他在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生产大合唱》,内容描写了后方人民努力生产,支援抗日战争的情景。作品形式类似大型歌舞话报剧。全曲共分两幕,第一幕《生产与抗战》,第二幕《农村小景》。音乐是在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并增加了一些对农村景物的描绘,风格清新、明朗。其中《二月里来》、《酸枣刺》等作品经常单独演唱,流传甚广。整部作品是对生产和生活场景的朴实记叙和热情歌颂。      11、《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   80年代以前出生的男孩子,小时候大多都跟小伙伴们玩过打仗的游戏,而打仗的过程中,他们大多都会唱到这样一首歌曲;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首歌后来也是当时的热门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村八路军办事处。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他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游击队歌》,“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我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我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认为当时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歌曲。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1938年夏,贺绿汀又将其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曲,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了国内外群众的喜爱,这是与其内容的战斗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明生动、群众性的语言和通俗的形式分 不开的。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2、《延安颂》…莫耶词 郑律成曲   《延安颂》这首歌曲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1938 年4 月的一个傍晚,作曲家郑律成参加了一个群众大会,散会后他看到成群结队的战友,沐浴着夕阳的余辉,返回各自岗位;正在操练的抗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威武雄壮;全城内外,歌声四起。这样一幅动人景象,深深激动着作曲家的心灵,他请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女同学诗人莫耶写好歌词,很快就谱成歌曲,在一次文娱晚会上亲自演唱了它。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刊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   这首壮丽的颂歌,成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千千万万青年人在抗日战争潮流冲击下,如同奔向太阳一般奔到了延安。音乐家时乐蒙就是唱着这首歌从河南到达延安的,电影演员陈波儿从上海奔赴延安,欢迎会上她首先唱的就是这首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颂》又出现在电影《南岛风云》、 《峥嵘岁月》、《椰林曲》、 《永不消失的电波》及电视连续剧《延安颂》里。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将《延安颂》定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颁发荣誉证书。      13、《南泥湾》…贺敬之词 马可曲   作于1943年。在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发出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根据地广泛掀起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都投入到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的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为了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由鲁艺戏剧系的贺敬之作词,音乐系的马可作曲的歌舞剧《花篮的花儿香》。” 后经贺敬之、马可对《花篮的花儿香》进行修改,整理为《南泥湾》,《南泥湾》歌很快在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开来。《南泥湾》热情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南泥湾的歌声响遍了祖国大地,延安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歌声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南泥湾》同时也是一首开创内地摇滚时代的先驱性歌曲。内地摇滚教父崔健于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次以摇滚乐队的形式演唱了这首革命经典歌曲《南泥湾》,引起了整个音乐界的震动,内地乐坛的摇滚时代也从崔健的这一次演唱正式宣告开启。这首歌还传到了海外,香港一代歌后徐小凤也曾将它重新填词,用粤语演唱。
     14、《东方红》…陕北民歌 李有源、公木词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一手促成的,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办的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以此歌为开篇曲。如今,《东方红》已经成了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东方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中国精神的另一种代称。      15、《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 劫夫曲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和国几代少年,他们的童年中,几乎都唱过这首歌曲,并且从这首歌曲中,萌生出一个又一个少年英雄的梦想。      16、《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 卢肃曲   《团结就是力量》是首在群众歌曲活动中唱得最多的歌曲之一,词曲唱着上口,唱着有劲,唱得人精神振奋。其实这首歌是一个小歌剧的幕中曲,创作《团结就是力量》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减租减息运动。   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卢肃,在延安鲁艺音乐系学习过作曲和合唱指挥。在当时,他就创作了《平原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春耕大合唱》等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仍在传唱的歌曲则是他在1943年创作的这首《团结就是力量》。曲作者卢肃这样讲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蒋介石消极抗战,特别是在八路军打了‘百团大战’之后,全部的日军伪军就把军事重点都压在八路军身上。当时晋察冀那个地方本来山区老百姓特别苦,给地主纳租特别重,当时提出要减租减息。《团结就是力量》当时的创作背景就是这样的。目的就是配合减租减息这一次运动。当时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写了出来。这首歌是一个小歌剧的幕中曲。歌剧的名字就叫《团结就是力量》,主要强调的一个思想就是:团结起来就是力量,在困难当中要依靠自己,坚持抗战,迎接新中国的到来。相信自己,争取美好的前途。”      17、《谁不说俺家乡好》…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词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拍摄于1961年的电影《红日》中的插曲。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续绝的意义。日到16日三天的时间里,72万军人在孟良崮决一死战。多年后在孟良崮树起了一座永久性纪念物――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以铭记在战役中为了解放战争胜利不惜牺牲的人们。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搭载了31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名列其中。      18、《红梅赞》…阎肃词 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歌剧《江姐》中的一曲主旋律《红梅赞》曾倾倒全国歌迷,至今仍被多位大牌歌手反复翻唱,但它的产生却很偶然。当时,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在歌剧《江姐》中,开始没有想写主题歌,后来刘亚楼找到阎肃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歌剧《卡门》,他们都有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吗?” 阎肃写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觉得不满意,阎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看行吗?”一看,都说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   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   一个至今为堂上村人津津乐道的细节是,1943年9月,曹火星成歌的那个清晨,疲惫而兴奋的他推开房屋的大门,叫住正在学校空地嬉戏玩耍的8名儿童团员,将一夜所成相授。那天早晨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在中国大地上首次唱响。   对于最早歌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是如何最终定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事,流传着各种说法。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回忆说,是毛泽东提出并加进“新”字的――1950年,毛泽东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时,立即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01年6月初,李讷对这一说法予以肯定。      20、《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词曲   1947年初夏,音乐家马可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个文工团里工作。一天,马可同几位文工团员一起来到刚解放的佳木斯一座大工厂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他们长期战斗在解放区的农村,一进入工厂,就被熊熊的炉火、隆隆的机声所吸引,看到一块块火红的钢锭在工人手中化为产品,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可。   休息的时候,一位老师傅唱起了自己编的《工人四季歌》:“……秋季里来菊花黄,工人翻身自己把家当。成立了职工会,参加了自卫队,组织起来那么有力量。” 马可听了非常感动,他决心要为工人编一首战歌。回到住所,马可用二胡拉起《工人四季歌》的曲调,团员们都围拢过来,静静听着。同志们的热情议论使马可进入沉思,《工人四季歌》的欢快曲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热情的旋律。先是用二胡奏出,接着小声哼唱,最后大家从轻声到强声唱了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就这样,一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翻山越川,从关外唱到关内,唱遍了全中国,从1947年一直唱到今天。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它是中国工人阶级迈向新中国时唱出的第一声高昂的战歌。      2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劫夫词 劫夫、中艺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唱段。这部歌剧1950年12月由东北鲁迅文学院首演于哈尔滨。侣朋编剧、导演,劫夫作曲,苏扬、刘洙指挥。该剧以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背景,歌颂了一支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歌颂了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星火必定可以燎原的伟大气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出自该剧第一幕二场。游击队老交通员老李头和女主人公小凤在山林中相遇后,答应送小凤去游击队。这是两人的二重唱。在流传过程中,渐以独唱和多部重唱的形式出现。      22、《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但这首流传半个世纪的歌曲在诞生之际却险些夭折,它的创作者――著名音乐家王莘近日披露了51年前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日,第一个国庆节前夕,他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他忍不住下车,欣赏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作曲家灵感突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四句歌词脱口而出。他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回家时已夜色阑珊,他进门就兴奋地推醒即将分娩的妻子王慧芬:“快起来,我的《歌唱祖国》写出来了!”妻子听到丈夫把歌唱完时,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她干脆与丈夫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翌日,王莘来到天津锦州道42号音工团(现在的歌舞剧院),把《歌唱祖国》词曲交给14岁的钢琴手靳凯华(女)和19岁的男高音王巍首弹首唱。此歌在耀华中学首演,又传到天大、南大。第一个国庆节前夕,王莘精心抄写了《歌唱祖国》原稿,兴高采烈地寄给某报发表,一星期后那家报社竟给他泼了一盆凉水―――把稿子退回来了。他不服气、不气馁,自己动手刻印歌片向路人发放。这种落后的传播方式在当时还真灵,1951年春天歌片传到北京工人合唱团,夏天,北京电台播放了这个合唱团的录音。1951年国庆前夕,王莘接到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中国音协秘书长孙慎同志问他:“有首叫《歌唱祖国》的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据说是从天津传出来的,老王,你是天津音协主席,请你帮忙查一查这首歌是谁写的,请把词曲快寄来,中央文化部急要!”王莘笑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太巧了,你算找对了―――那首歌词曲作者正是我!”   1950年《大众歌选》第三集在首篇的位置发表了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这是这首歌第一次面世,逐渐在华北地区的工人和学生中间流行开来。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见到王莘谈到《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并特地送给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留念。从此《歌唱祖国》就成为激励新中国历代人奋进的合唱歌曲。      2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其格词曲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优美、热情歌颂草原新生活的抒情歌曲很受群众欢迎。   这首歌共四段歌词,每段歌词都由四句组成,描绘出一幅蓝天、白云的草原美景。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24、《我的祖国》…乔羽词 刘炽曲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乔羽写作时才29岁,最初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写这首歌时,最先“蹦出”来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灵感来自于他一次坐火车从上海到长春,经过长江时的一次体验。乔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   乔羽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了第一句,就等于有了全篇。半个多月的煎熬、期待,终于有了结果,《我的祖国》的歌词终于诞生了。近20天后,作曲家刘炽又以优美的旋律为这首歌配上了飞翔的翅膀。紧接着,长影请了当时一批国内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乔羽忽然提出;“怎么不请郭兰英来?” 郭兰英来了,一试,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郭兰英的演唱使参加录音的工作人员的眼里噙满了泪花。第二天,电台便向全国播放了这支歌。迅即,神州万里都回荡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   当地时间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设国宴招待来访的胡锦涛主席,席间一曲《我的祖国》从国际级中国钢琴家郎朗的指尖流淌出来,令来访的中国嘉宾倍觉亲切。刚刚演奏完,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的郎朗在网上写下日记,和大家分享他在白宫的一天。“能够在众多贵宾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25、《英雄赞歌》…公木词 刘炽曲   《英雄赞歌》是是出现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首歌曲。当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她长歌当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与寄托自己对哥哥的纪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甚至部队最高首长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之后《英雄赞歌》终于曲折诞生,于是它又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影片放映之后的很长时间,一直有观众想当然地以为,片中的“王芳”(刘尚娴扮演)就是《英雄赞歌》的“作词、作曲”和“主唱”,几十年之中,她几乎完全成了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表”。但事实上,这首歌的原唱另有其人。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人们这才知道,《英雄赞歌》的真正原唱是空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张映哲,但当时她却没有出头主动“认领”,因为她也是事后才知道这首歌用的是她的演唱。据从1953年总政文工团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其中担任合唱队队长兼指挥的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回忆说,当年为《英雄儿女》唱这个歌,专门有一个演员挑选小组,《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曲作者都在其中,当时选了很多演员来试唱,可最后这些同志录过音以后,导演配合电影画面、整个合唱、还有乐队,再仔细一比较下来,都感觉还是张映哲同志最为理想,所以最后确定还由张映哲来演唱《英雄赞歌》。这个事情当时参与的许多歌唱家们都不知道,她们唱完就走了,而且都以为自己可能会选上。或者说,很多人并不知道幕后一直都在选择由谁来唱。包括张映哲自己也一样,等电影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哇,是我唱的。
     26、《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傅庚辰词曲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影片《地道战》中的插曲,傅庚辰作词、作曲,邓玉华演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的曲调蕴含着与河北梆子“二六板”的密切联系,显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用得自然,写得流畅,唱得也精彩,犹如心泉流淌。在这动听的歌声中,荡漾着对伟大领袖至亲至切的热爱之情与无限景仰,浸透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      27、《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范禹词 金国富原曲 麦丁整理改编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在1953年4月由范禹和曲作家麦丁合作创作的,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云南彝族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这首歌以彝族撒尼风格的曲调定下了主旋律,同时揉进民歌《放羊调》的音乐。   范禹从1953年7月写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年后,这首歌虽然在各地演唱,但反响一直平平。直到1954年8月,北京组织了一个“新歌演唱会”,当这首歌演唱完后,仍然没有掌声,就在准备关幕,当大幕快要关上的刹那间,掌声突然“哗”的一片如潮水般响起,后连唱三遍才得以谢幕。《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传唱大江南北,赢得颇多赞誉。周恩来总理听到这首曲子后非常高兴,指示将它放到人民大会堂作为迎宾曲目。1957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上,该歌荣获金质奖章后,为了满足各地演唱需要,也为了便于发表,范禹这才在北京颐和园花一毛钱坐在昆明湖边的茶座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填了汉词,并对第三段作了较大的修改。这首歌这才第一次发表在《歌曲》杂志上,也才正式在社会上传唱开来。   时至2008年, 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今晚八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由成龙、刘德华、周华健、莫文蔚、谢霆锋、容祖儿、孙燕姿、孙悦、汪峰、刘媛媛、白雪、冯瑞丽领军中华56族的代表,合力完成68位歌手的豪华大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其象征世界民族大融合,作为压轴节目出现。      28、《快乐的节日》…管桦词 李群曲   这首歌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解放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初刊于《歌曲》1954年第四期。歌词以“小鸟”、“风儿”、“花园”、“草地”等为儿童所熟悉而又富于形象性的语言,以及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再现了新中国的儿童欢庆自己的节日时的喜悦心情;欢快活跃的旋律刻划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抒了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歌既儿童化,又口语化,琅琅上口,易记易唱,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同时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很多小学在组织春游时的必唱曲目之一。      29、《我们的田野》…管桦词 张文纲曲   《我们的田野》创作于1953年,是一首深受几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歌词将孩子们眼中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象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曲调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仿佛孩子们站在高坡上由近至远望去,各种美景尽收眼底。该曲原在儿童组曲《夏天旅行之歌》中的第三曲,受到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合唱曲。该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是从50年代直到现在经常在广播、演唱的优秀少儿歌曲代表作之一,2009年5月被入选为全国100首爱国歌曲。      30、《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 刘炽曲   创作、拍摄于1954年春天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它需要一首主题歌,导演约请中国剧本创作室27岁的乔羽来完成主题歌的创作。乔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当乔羽正与佟琦进行着热恋。那一段时间里,乔羽就是忙活三件事;一、恋爱与划船;二、饮酒与神侃;三、漫无边际的溜达。乔羽与佟琦常常为到哪里玩而发生争执。日,乔羽与佟琦又是一场争执。乔羽想去昆明湖,佟琦坚持要去北海,最后还是听了佟琦的,两人一起去了北海公园,租了条船,尾随着过队日的少先队员在湖上泛舟。这时正有一船孩子向他们划来,孩子们悠悠然划桨的姿态,小船儿推浪而行的“憨态”……神差鬼使般地让乔羽把心智的大门敞开,此时,他已经忘记自己身置何处,口中呢喃不止;“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佟琦被乔羽的神态弄呆了,这是怎么了,怎么了?乔羽说;“快上岸,歌词来了!” 两人立即将船靠岸,他拉着佟琦连蹦带跳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掏出个小本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这样诞生在北海公园里了。   乔羽紧接着又按照导演的要求写了第二首歌词,这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姊妹篇《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说来奇特,这首最贴近《祖国花朵》的主题歌,却远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风光无限,长达五十多年的如潮好评为这只“小船”鼓起了远航的风帆。      31、《人民军队忠于党》…张永枚词 肖民曲   这是一首由著名军旅作曲家肖民与词作者张永枚合作完成的军队队列歌曲,创作于1960年。其节奏鲜明,铿锵有力。1960年春,肖民与词作者张永枚等同志到井冈山深入生活,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坚持战斗的事迹,激发了肖民的创作激情,一曲节奏鲜明的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蕴育而生。这首歌刊于《解放军歌曲》后在全国流传开来。1961年,它被军委总政治部列为全军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1964年荣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音乐创作奖。这首歌从诞生至今,依然响彻祖国的大地,并在我军重大的庆典场合天安门广场多次奏响。日国庆阅兵,这支乐曲再次奏响。      32、《我爱祖国的蓝天》…阎肃词 羊鸣曲   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我爱祖国的蓝天》由我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作词,羊鸣谱曲,是一首反映我国飞行员面貌的军歌,歌曲赞颂了当代空军飞行员热爱祖国蓝天,如何积极投身国防建设,保卫领空,捍卫国家主权。   这首歌几十年来,几乎成了我国空军的代言曲,但作曲羊鸣却说这首歌是“最不像军歌的军歌”,它能传唱至今,凭藉的是植根生活体验的词曲,唱出了飞行员的心声,唱进了听者的心坎上。1961年,没有的《我爱祖国的蓝天》也将子虚乌有。阎肃、羊鸣二人去空军部队“下放”一年,二人来到广州空军某战斗部队代职当兵,分属一个大队的两个中队,属于最基础的机械兵。那时候,阎肃30出头,还没结婚。每当只剩下他自己时,会有一丝孤寂悄然漫过心头,常常一个人躺在草地上,注视着广阔的蓝天和壮丽的云霞,一种莫名的创作热情直冲胸臆,《我爱祖国的蓝天》就这样诞生了。   为什么说这首歌不像军歌?因为它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有点像圆舞曲,而且一句大调,一句小调,错落有致。作曲羊鸣表示,这也不是他故意为之,写作的时候,脑海里闪现飞机点火的壮景,而飞到空中这个庞然大物变得如同一个小小的风筝,悠然自得,有大气、有细腻,“这是我想表达的。”   词曲完成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空政歌舞团的任世荣发现,刚好歌舞团要去上海演出,就由当时的男高音秦万坛首唱,不到一年时间,《我爱祖国的蓝天》就在全国流行起来。多年后与阎肃同住一个大院的年轻军官也曾对他说,他当年就是听到了这首歌后,才立志报名参加空军的。      33、《我们走在大路上》…劫夫词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由李劫夫于1962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这是一首鼓舞人们士气的歌曲,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这首歌。   劫夫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构思酝酿于1962年的春天,发表于1963年春天。当时,共和国刚刚告别艰辛、苦痛的三年困难时期,即将进入“知天命”年轮的劫夫在那时酝酿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正是那个时代最强音的能动反映,是中国人民矢志战胜天灾人祸,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与战歌。   1992年12月,《我们走在大路上》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为124部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1997年7月,在庆祝香港回归的音乐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与首都数万名群众一道齐声高歌了《我们走在大路上》;199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乐曲又成为代表一个共和国历史时期的进行曲。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0首经典红歌大联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