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 戊戌年丙辰月丙申日年乙未月己卯日乙亥时 五行缺金,走金水运好吗?请大shi师指点一下!

五行与健康
我的图书馆
五行与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行与健康天干地支治病学从九十年代至今,就一直以《周易》、《黄帝内经》、《千金方》、《本草纲目》、四柱命理学、风水学、佛学等儒、道、医、佛之经典为师,潜心学习圣贤之教。自学之路走了三十年之后,现在,我终于可以说了:原来中医学的原理是十分简单的自然之理!内容这是中国传统中医学史上的第一本以实例为主题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之书。本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算命术”为原理依据,以最朴实的自然之理为参照,以大量真实、生动的实例为论据,科学地对人体奥秘之谜,进行了全新的论证。理论联系实际,对人体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本书一切从自然之理出发,意在还“医易同源”的本来面目和自然属性。相信本书能给中华传统医学的进步,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历史飞跃。&序言中华传统医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用经典之论来解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千金方·诊候第四》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本草纲目·十剂》说:“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殒,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原来,中华传统医学与天文、地理、人事之阴阳、术数、相法、禄命……有着重要的内在规律性。原来,中华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治未病。治未病——就是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时空,人与宇宙中“阴阳五行”之万物的生、老、病、死之规律。人自己的生、老、病、死之规律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呢?现代科学虽然发展到了基因学、蛋白质学的阶段,可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根据基因学、蛋白质学的原理正在不断深入研究与人体科学的奥秘,若是能达到真正揭开人体奥秘之谜,肯定还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去研究和揭开人体奥秘之谜吗?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们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四柱命理学”之原理,这就是专门研究和揭开人体生、老、病、死之规律的学问。&&天生万物,无奇不有,但万法归宗,九九归一,只有“阴阳五行”四个字。人,也不能例外,同样也是“阴阳五行”万物中的一种。《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四柱命理学是《周易》源头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二者都经历了历史的严峻考验和反复实践,证明了《周易》和四柱命理学是专门研究“阴阳五行”万物规律的学问。人是自然生物中的一种,毫无疑问地就存在了生、老、病、死之规律。而利用四柱命理学之“阴阳五行”规律去研究、破解人体之病的规律的预测和预防、治疗,应该是直得研究的,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虽然利用四柱命理学去预测人的疾病规律,总体水平还只能在70%左右的准确率,但是利用四柱命理学原理去预测、预防、诊断人体的“虚证”、“疑难病”等方面的准确性之高,完全可以同人体基因学相媲美,这对现代中医学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参考资料。因此,四柱命理学的科学原理,就是人体科学奥秘之中的“密码”,就是人体化学反应的“分子式”。所以,如此科学的学问,我们没有理由去批驳、去禁锢,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地去认真研究、去认真地利用和大力开发,就一定能得到最好、最丰厚的回报。&首先要说明的是:凡应用《天干地支治病学》去进行诊断、治疗人体疾病时,必须要有相当基础的《周易》和四柱命理学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天干地支治病学》究竟有没有作用?能不能应用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只有拿到医疗实践中去实践,就可以知道它的真和伪。本书目的:还中华传统医学的本来面目。本书作用:能够为现代中医学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的、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求索取什么,但求无愧祖先,是为自序。&&&&&&&&&&&&&&&&&  目录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五章中医学与四柱命理学第一节阴阳学说&&&&&&&&&第一节命理学对中医学的作用第二节五行学说&&&&&&&&&第二节四柱命理学与中药学第二章阴阳天干地支&&&&&第三节命理学与中医方剂学第一节干支的自然属性&&&&第四节命理学与防治医学第二节干支会合&&&&&&&&&第五节四柱命理学防治疾病实例第三节干支旺衰&&&&&&&&第六章 四柱命理学与气功学第三章六十甲子&&&&&&&&&&&&&&第一节气功原理第一节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应用&&&第二节气功修练第二节六十甲子在四柱中的应用&&&第三节阴阳五行功第三节六十甲子纳音在大运中的应用第七章四柱命理学与饮食观第四节六十甲子纳音在流年应用&&&&第一节经典与健康饮食观第五节六十甲子纳音在流月中的应用第二节命理学与健康饮食观第六节日主与用神&&&&&第三节人体疾病主要是吃自己吃出来的第四章论阴阳干支与人体疾病&&第四节人类饮食要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第一节五行生克术语与疾病&&&第八章四柱命理学与环境医学第二节日主为金与人体疾病第一节环境气场对人类生命关系重大第三节日主为木与人体疾病第二节人类与环境气场的宜与忌第四节日主为水与人体疾病第九章&&四柱命理学与心理医学第五节日主为火与人体疾病&&&第一节医者更应是心理学者第六节日主为土与人体疾病&&&第二节命理学是心理医学之根第六章&命理学与心理医学研究&&&&&&&&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和创造,是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论。阴阳五行学说正确地、朴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源,科学地概括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中医学理论,也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原理而形成的,并贯穿于整过医疗实践的始终。四柱命理学就是对阴阳五行学说具体实践、具体应用的学问。讲阴阳离不开五行之“气”、“象”的解释,论五行之“气”、“象”也离不开阴阳的属性。&&&总之,阴阳五行学说,是整过科学领域实践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础。&&&&&&&&&&第一节&&阴阳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一科学论断,证明了宇宙中之万事万物规律的发展和变化,始终都是由于阴阳的发展而发展,阴阳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不断地涌现出新生事物。同时,也完全否定了宇宙中根本不存在虚无的、鬼怪的东西存在。因此,对“阴阳”二字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阴阳之气与象&&&&阴阳,用物质表示为“气”,用事物表示为“象”。&&&&阴阳学说认为,在外的、在上的、在明的、在亮的……为阳;在内的、在下的、在暗的、在黑的……为阴。那么,我们就将为阳的称为“阳气”;为阴的称为“阴气”。以人为例,人在自然界生活、生存,主要靠呼吸自然界中的空气来维持正常的生命。自然界在外,其空气则为阳气,人体将自然界中的阳气,吸入到体内后,则人体内的气,就是阴气;当人体又将体内的阴气,呼出体外,又重新进入到自然界空气之中时,则这种人体内呼出的阴气又转变为阳气。人的生命,就是靠这一吸一呼,一呼一吸地将阴阳二气不停地相互转化,再佐之以饮食,就才能维持几十年,乃至上百岁的寿年。又如,体壮身健的人,若是三天不饮食等,生命是绝对没有危险的,但如果在几分钟内不呼吸,无论是何人,如果不进行抡救的话,就可能会死亡。可见阴阳二气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作用就是如此的重要。再如,临床医学在抢救休克病人时,首先是输氧气,或是人工呼吸,这就是对阴阳二气的重要实践和应用。由此可证:困扰着人体健康的疾病,也就是由于人体内的阴阳二与自然界中的阴阳二气之间产生的不平衡而致,绝非“怪力乱神”作崇。&&&&用事物表示的阴阳之“象”,却是法无定法的。阴阳的“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灵活变通,绝无固定的概念和范畴。如:对天地来说,天为阳,地为阴;对日月来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对数字来说,正数、奇数为阳,负数、偶数为阴;对疾病来说,热证、表证、实证为阳,寒证、里证、虚证为阴;对人体脏腑来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素向·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可见阴阳的概念是多么的灵活,真是“气”“象”万千。但是不管怎么灵活多样,变化无常,只要紧紧扣住阴阳二字的原理和法则,就能够运用自如地用于任何实践,这就是“然其要一也”的道理。二&&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属性,代表了事物的基本准则,代表了事物的自然规律。&&&&阴阳属性的特点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1. 阴阳的相互对立。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事物。如:长与短、白与黑、动与静、寒与热等。阴阳的相互对立,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性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对立统一的现象,无事不有。&&&&2.阴阳的相互依存。是指在阴阳对立统一的事物之中,又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如:没有白天,就没有黑夜,有了白天,才有黑夜;没有疾病,就没有医生,有了疾病,才有医生等。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示一切事物的不可分割性规律。&&&&3.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宇宙中万物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都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始终处于“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的变化状态,这就是中医学中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病理变化规律。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就是阴阳的相互消长原理。阴阳的相互消长,反映了一切事物的量变是可以引起质变的规律。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或“不及”。如:治病用药,不能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太过”),否则就会使病人造成药物不良反映;若用药太少或用药时间过短(即“不及”),就又起不到治疗病人的效果。&&&&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的对立统一双方,在一定条件之下,可以由阳者变阴,阴者变阳,反映了一切事物的质变规律。如:人体健康为阳,当受到病因的侵蚀时而病,则为阴;但经医生的治疗后,人体又恢复健康,这就是阴阳相互转化过程。阴阳相互转化规律告诉人们:无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积极地、主动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静止地对待事物的变化规律。&&&&阴阳属性的四个特点,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运动变化性和可以改造性的原理和规律。&&&&&&&&&&&&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起源,是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利用物质世界的最基本、最朴实的原理。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中一切物质,无论多么复杂和变化多端,都不能离开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范围;无论物质怎样发展和变化,都超不出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范围。所以世上物质千千万万,都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扩大或缩小,简称“五行”。&&&&五行学说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它是实践的结果。五行学说不但古代适用,现在也适用,将来还适用,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五行学说是关于自然之理的学问。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相互依存,合称为“阴阳五行”学说,它们是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利用物质世界的指南针,也是探索人体生命规律、打开人体奥秘之谜的金钥匙。&&一&&五行的特性与比类取象&&&&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归类物质的五行属性及“比类取象”。物质的五行属性,&&并不是简单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阴阳属性一样,五行之“象”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中医学、四柱命理学都是以五行之“象”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的生、克、制化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医学的实践和可以预测人的生命规律。&&&&&&(一) 木行&&&&&木具有生发、伸展、易动、收涩等特性。&&&&在自然界中,木的“象”是:味为酸,色为青、绿,气为风,方向为东方,季节为春季,五谷为麻,五果为李,五畜为犬,五菜为韭等。&&&&在人体内,木的“象”是:五脏为肝,六腑为胆,五官为目,身体为筋,表情为怒,体液为泪,主人之魂。&&&&(二)火行&&&&火具有暑热、向上、幅射、坚泄等特性。&&&&在自然界中,火的“象”是:味为若,色为红、赤、气为暑、热,方向为南方,季节为夏季,五谷为麦,五果为杏,五畜为羊,五菜为薤等。&&&&在人体内,火的“象”是:五脏为心,六腑为小肠,五官为舌,身体为脉,表情为喜,体液为汗,主人之神。&&&&(三)土行&&&&土具有长养,化育,静止,缓和等特性。在自然界中,土的“象”是:味为甘、淡,色为黄,气为湿,方向为中央(中央是指人的出生地),季节为长夏,五谷为粳米,五果为枣,五畜为牛、五菜为葵等。&&&&在人体内,土的“象”是:五脏为脾,六腑为胃,五官为口,身体为肉,表情为思,体液为涎,主人之意。&&&&(四)金行&&&&金具有清静、沉重、脆散、坚硬等特性。&&&&在自然界中,金的“象”是:味为辛,色为白,气为燥,方向为西方,季节为秋季,五谷为黄黍,五果为桃,五畜为鸡,五菜为葱等。&&&&在人体内,金的“象”是:五脏为肺,六腑为大肠,五官为鼻,身体为皮、毛,表情为悲,体液为涕,主人之魄。&(五)水行&&&&水具有寒凉、向下、流动、柔软等特性。&&&&在自然界中,水的“象”是:味为咸,色为黑、蓝,气为寒,方向为北方,季节为冬季,五谷为大豆,五果为栗,五畜为猪,五菜为藿等。&&&&在人体内,水的“象”是:五脏为肾,六腑为膀胱、三焦、心包、五官为耳,身体为血、骨,表情为恐,体液为唾,主人之精志。&五行的特性和“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中医学、四柱命理学就是利用五行的特性和“象”来研究、分析对人体疾病的预测和诊断、治疗的,故一定要铭记在心,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二&&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中万物并非静止地、孤立地存在而互不相干,而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故五行的生克关系反映出了事物之间的量变规律。&五行生克关系,中医学理论为: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和制约的关系。四柱命理学为:相生、相克、反生为克,泄多为克及反克五种情况。二者说法稍异,但原理一样。&&&(一)五行相生&&&&五行相生是指事物之间的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五行相生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相生,如环无端,生化不息。&&&&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种相生关系都是有“我生”和“生我”这二种形式存在。&&&“我生”,是指我去生他,表示我为母,被生者为子。如:木生火,是木去生火,我为木为母,火被生为子。表示木去生火,木泄气而减力,火被木生,主火受生而加力。&&“生我”,是指他来生我,表示我为子,生我者为母。如:木生火,是木来生火,我为火为子,生我者为木为母,表示火被木生,火受生加力,木来生火,木泄气减力。总之,五行相生,无论是“我生”还是“生我”,都是主生者泄气而减力,受生者被生而加力,反映了事物之间的量变规律。&&&&五行相生关系对临床医学的应用:木不及则肝病,以水生木;火不及则心病,以木生火;土不及则脾病,以火生土;金不及则肺病,以土生金;水不及则肾病,以金生水。此谓以母生子治疗法。&&&&例如,中医临床上的“培土生金”、“滋水涵木”等治疗方法,就是以母生子治疗法。但是,此法的应用前提条件是:“子”一定是在弱或不及的情况下,才能以母生子。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当然,“子”是旺是衰,是强是弱,是太过还是不及,在目前来说,现代医学对这个问题还无能为力,这就是现代医学的空白。可是,用四柱命理学原理却能够对这个“子”的强弱、旺衰和太过、不及的问题,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一目了然,这就是四柱命理学的迷人之处和神奇功能。&(二)五行相克五行相克,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循环相克,周而复始,往复无穷。&&&&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种五行都存在“我克”和“克我”两方面因素。&&&&“我克”,是指我去克他,我为主克方,他为被克方。如:火克金,是火去克金,火就是我,为火主克,金被克。从相克的力量来比较,我去克,表示我力量大,但还是要耗损一些气力,被克者,表示力量小,则损失就比较主克者来说就大多了。比如大人打小孩,大人多少要耗费一些精神和气力,而小孩却只有被挨打受痛的份。所以火克金,火耗损少,金受伤重。&&&&“克我”,是指我被克,表示我为被克方,克我者为主克一方。如:火克金,我为金被火克,表示金我受伤重,火耗损小。&&&&&五行相克关系亦是反映事物之间的量变规律。五行相克关系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木旺克土则脾病,以火泄木生土,佐以金克木;火旺克金则肺病,以土泄火生金,佐以水克火;土旺克水则肾病,以金泄土生水,佐以木克土;金旺克木则肝病,以水泄金生木,佐以火克金;水旺克火则心病,以木泄水生火,佐以土克水。此谓以母泄敌生我,以子制敌救我治疗法。&&(三)五行反生为克反生为克是指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主生者旺,被生者衰的现象。其实,这是一种“母不生子”(即溺爱)的特殊情况。如:身体极度弱者就不能大补,也不宜大量服药,或营养已经过剩的人,再大量摄入高营养,都会导致身体易生疾病。&&&&五行反生为克的条件是:&&&&金赖土生,土多金埋。&&&&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火赖木生,木多火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焦。&&&&五行反生为克的原理,全部来源于自然之理。比如,烧干柴做饭,若将灶中堆满柴,反而使火不能正常的将柴燃烧,到头来会弄得满屋是浓烟滚滚,这种现象即是“木多火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将柴从灶中退出大部分,才能使干柴正常燃烧,若不退出干柴,则就应吹风助燃,但这样做法,就显费力得多。因此,这个“木多火塞 ”的解决办法,看似简单容易,实际上和治病用药的原则是一样的,都皆来自于简单的自然之理。&&&&《本草纲目·十剂》说:“……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故触而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所以医者若能精通自然之理,则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帮助是相当之大的。&&&&五行反生为克对临床医学的应用:&&&&木多火塞则心病,以重火补之,佐以金克木,辅以土克水。&&&&火多土焦则脾病,以湿土补之,佐以水克火,辅以金克木。&&&&土多金埋则肺病,以重金补之,佐以木克土,辅以水克火。&&&&金多水浊则肾病,以重水补之,佐以火克金,辅以木克土。&&&&水多木漂则肝病,以重木补之,佐以土克水,辅以火克金。&&&&此谓兄弟相助,以敌制敌治疗法。(四) 五行泄多为克&&&&泄多为克,是指五行相生双方,被生者旺,主生者弱的现象,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的“儿多母苦”的特殊现象,比如病人身体弱又多病症。&&&&五行泄多为克的条件是:&&&&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旺水缩。&&&&泄多为克的原理也是来源于自然之理。比如:用煤烧砖,若是用煤少了,而砖胚又多则烧出来的砖必然是土胚一样,是不能用于建筑的,这就是土多火晦的现象。&&&&五行泄多为克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火多木焚则肝病,以水克火,佐以金生水。&&&&土多火晦则心病,以木克土,佐以水生木。&&&&金多土虚则脾病,以火克金,佐以木生火。&&&&水多金沉则肺病,以土克水,佐以火生土。&&&&木旺水缩则肾病,以金克木,佐以土生金。&&&&此谓母子平衡治疗法。&(五)五行反克&&&&五行反克是指相克双方为主克者弱,被克者强的一种特殊现象。如:金克木是五行正常的相克现象,但是在金衰木旺的情况下,金不但不能克制木,倒是木来反克金。不过反克的前提条件是:被克者一定要旺,主克者一定是衰,反克的关系才能成立。&&&&五行反克的条件是:&&&&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土能克水,水多土荡。&&&&五行反克的原理,仍然是来源于自然之理。如:洪水溃堤就是水多土荡;又如,夏天的太阳天气或干燥干旱天气则是“火旺水干”的现象。&&&&五行反克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木坚金缺则肺病,补金为主,佐以土生金,辅以火生土。&&&&土重木折则肝病,补木为主、佐以水生木,辅以金生水。&&&&水多土荡则脾病,补土为主,佐以火生土,辅以木生火。&&&&火旺水干则肾病,补水为主,佐以金生水,辅以土生金。&&&&金多火熄则心病,补火为主,佐以木生火,辅以水生木。此谓祖孙三代抗敌治疗法。&&&&以上五行相生、相克、反生为克、泄多为克、反克五种状况,所反映出人体的病理变化是不同的。即:相同的病名,各有不同的致病原因,则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治疗用药亦明显有别。如同是肝病,有以母生子法;有以母泄敌、以子制敌法;有兄弟相助,以敌制敌法;有母子平衡法;有祖孙三代抗敌法等。这就证明了相同病名的疾病,是不能用相同的药物来治疗的,否则就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映,而致人伤残,甚至死亡。例如:木不及则肝病,用以母生子治疗法就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若是水多木漂则肝病,再用以母生子治疗法的话,反使肝木更漂矣,则后果就不堪设想。&&&&《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说:“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病有新久虚实,理当别药,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心不同,脏腑亦异,欲以一药通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此论就科学地论证了相同病名而不同病因的患者,是不能用相同药物来治疗的原则和道理。&&&&五行生克除了上述五种情况外,还有两种更特殊的情况,就是衰极与旺极。对这两个问题的论述,在论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生克制化中讨论,请读者留意。&&&&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中,是相当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了整过医疗实践的始终。&&&&&&&&&&&第二章阴阳天干地支&&&&在探索人体奥秘之迷历史的过程中,《黄帝内经》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就是四柱命理学以阴阳五行干支这个“象”,分别去对应人体各部位的理论指导。历经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利用阴阳天干地支五行之“象”的生克制化的原理,是完全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复杂情况,并且是直接的、一目了解然的。&现经作者研究实践发现,利用四柱命理学原理,还可以为中医学的临床用药,提供很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因此四柱命理学的科学原理,是可以做为现代中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补充,应该是能够被接纳的。&&&&&&&&&&&&第一节 干支的自然属性&&& &&&&阴阳天干地支(简称干支)之“象”,是解开人体奥秘之迷的“代数”和“密码”,是人体产生化学反应的“分子式”,是鉴别人体阴阳五行之气是否平衡的“解码器”。&&&&干支的发明,将抽象的阴阳五行学说,变成了具体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事物之“象”。四柱命理学就是利用干支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来进行对人体科学的研究和预测,所以才能产生出神奇的功能。&&&&&一&&干支的阴阳属性(一)&&&&&&天干的阴阳属性&&天干,一共有十个,天干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规定:甲、丙、戊、庚、壬五个天干为阳;乙、丁、已、辛、癸五个天干为阴。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天干代表天,称天元,主动。&&&&(二)地支的阴阳属性&&地支共十二个,地支的排列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规定:子、寅、辰、午、申、戍六个地支为阳;丑、卯、巳、未、酉、亥六个地支为阴。也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地支代表地,称地元,主静。二&&干支的五行属性与象 &&&&干支的五行属性,是指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中,不同名称的干支,各具有不同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干支的“象”,是指不同的干支除了有各自的阴阳五行之“象”外,又同时还各具备有各自的事物之象、时间之象、空间之象、人体之象、疾病之象等。&&&&干支的“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上穷无纪,下极地理,中尽人事。现以归纳法原理,将干支的自然属性及“象”,分别介绍如下,这是《天干地支治病学》最基本、最根本的原理,希读者熟记。&&&&&(一) 天干甲,地支寅&&&&五行:阳木。&&&&天象:雷、温、风。&&&&空间:甲、寅为东方,寅又为东北方。&&&&时间:寅为春季的农历正月。(即立春之日起——惊蛰节之时止)。&&&&人事:栋梁之材,阳刚、仁慈、果断。&&&&身体:胆、头、神经。&&&&疾病:胆经之疾,头部病、伤,神圣痛症等。&&&&五色:青、绿。&&&&五味:酸、涩。&&&&中药:归胆经。&&&&数字:3。&&&&(二)&&天干乙,地支卯&&&&五行:阴木。&&&&天象:风、温。&&&&空间:东方。&&&&时间:卯为春季的农历二月&&&&&&&&&&(即从惊蛰节之时起——清明节之时止)。&&&&人事:仁慈、温柔、美丽、顽强。&&&&身体:肝、肩、筋。&&&&疾病:肝经之疾,肩部疼痛,筋痛病,惊风、中风等。&&&&五色:青、绿、碧。&&&&五味:酸、涩。&&&&中药:归肝经。&&&&数字:8。&&&&(三)&&天干丙,地支午&&&&五行:阳火。&&&&天象:太阳,火、暑、热。&&&&空间:南方。&&&&时间:午为夏季的农历五月(即芒种节之时起——小暑节之时止)。&&&&人事:正大光明,文明礼貌,热忱,开朗,急性。&&&&身体:小肠、目。&&&&疾病:小肠经之疾、目疾、热证、高血压等。&&&&五色:红、赤。&&&&五味:苦。&&&&中药:归小肠经。&&&&数字:7。&&&&(四)&&天干丁、地支巳&&&&五行:阴火。&&&&天象:星、热。&&&&空间:丁、巳为南方,巳又为东南方。&&&&时间:巳为夏季的农历四月(即立夏节之时起——芒种节之时止)。&&&&人事:奋斗、追求、礼貌、心平气和,温柔。&&&&身体:心、目、血、舌、音。&&&&疾病:心经之疾,目疾,血疾,舌疾,声疾等。&&&&五色:红、紫。&&&&五味:苦。&&&&中药:归心经。&&&&数字:2。&&&&(五)&&天干戊,地支辰、戍&&&&五行:阳土。辰为湿土、水库戍为干土、火库。&&&&天象:霞,湿度。&&&&空间:中央土(指人的出生地点)。辰又为东南方,戍又为西北方。&&&&时间:长夏。辰又为春季的农历三月&&&&&&&&(即从清明节之时起--立夏节之时止)戍又为秋季的&&&&&&&&&农历九月(即从寒露节之时起--立冬节之时止)。&&&&人事:博大、宽厚、善良、好静。&&&&身体:胃、鼻面。&&&&疾病:胃经、鼻面之疾,肿块,结石,皮肤病,湿疹、疮毒等。&&&&五色:黄。&&&&味:甘、淡。&&&&中药:归胃经。&&&&数字:5。&&&(六)&&天干已,地支丑、未&五行:阴土。丑又为湿土、寒土,金库;未又为干土、热土,木库。&&&&天象:云,湿度。&&&&空间:中央土。丑又为东北方,未又为西南方。&&&&时间:长夏。未又为夏季农历的六月&&&&&&&&&&(即从小暑节之时起——立秋节之时止);丑又为冬季农历的十二月(即从小寒节之时起——立春节之时止)。&&&&人事:奉献、信用、博爱。&&&&身体:脾、鼻面、肌肉。&&&&疾病:脾经、鼻面之疾,湿痹、疮毒,肌肉疼痛,皮肤病等。&&&&五色:黄。&&&&五味:甘、淡。&&&&中药:归脾经。&&&&数字:10。&&&&(七)&&天干庚、地支申&&&&五行:阳金。&&&&天象:月、燥。&&&&空间:西方,申又为西南方。&&&&时间:申为秋季的农历七月(即立秋节之时起——白露节之时止)。&&&&人事:义气、果敢、毅力、暴力。&&&&身体:大肠,筋骨。&&&&疾病:大肠经之疾,筋骨疼痛之症等。&&&&五色:白。&&&&五味:辛。&&&&中药:归大肠经。&&&&数字:9。&(八)&&天干辛,地支酉&&&&五行:阴金。&&&&天象:霜、凉。&&&&空间:西方。&&&&时间:酉为秋季的农历八月&&&&&&&&&(即从白露节之时起——寒露节之时止)。&&&&人事:刚中有柔,尊贵,标榜。&&&&身体:肺,胸。&&&&疾病:肺经之疾,胸部之疾,气管炎等。&&&&五色:白。&&&&五味:辛。&&&&中药:归肺经。&&&&数字:4。&&&(九)&&天干壬,地支子&&&&五行:阳水。&&&&&&&天象:雨,寒冷。&&&&空间:北方。&&&&时间:子为冬季的农历十一月&&&&&&&&&&(即从大雪节之时起——小寒节之时止)。&&&&人事:柔顺,智慧,多动,易怒。&&&&身体:膀胱,三焦,小腿,血,骨。&&&&疾病:膀胱经,三焦经之疾,腿部之疾,血疾,骨痹,寒证。&&&&五色:黑、蓝。&&&&五味:咸。&&&&中药:归膀胱、三焦经。&&&&数字:1。&&&&(十)&&天干癸,地支亥&&&&五行:阴水。&&&&天象:雨,冰雪,寒冷。&&&&空间:北方。亥又为西北方。&&&&时间:亥为冬季农历的十月(即为立冬之时起——大雪节之时止)。&&&&人事:聪明,冷酷,纯洁,动中有静。&&&&身体:肾,心包络,耳,血,足。&&&&疾病:肾经,心包经之疾,耳,血,足疾等。&&&&五色:黑,蓝。&&&&五味:咸。&&&&中药:归肾,心包经。&&&&数字:6。 &三&&干支生克&&&&&&&&&&&干支既然有阴阳五行属性,则自然也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一)干支相生&&&&干支相生,也是“我生”和“生我”的关系,反映相生事物之间的量变规律。&&&&干支相生的关系如下:&&&&甲乙寅卯木生丙丁巳午火。&&&&丙丁巳午火生戊已辰戍丑未土。&&&&戊已辰戍丑未土生庚辛申酉金。&&&&庚辛申酉金生壬癸亥子水。&&&&壬癸亥子水生甲乙寅卯木。&&&&干支相生,也是如环无端,循环相生。较之五行相生不同的是,干支相生有四种相生状态。即:阳生阳(如甲寅木生丙午火);阳生阴(如甲寅木生丁巳火);阴生阴(如乙卯木生丁巳火);阴生阳(如乙卯木生丙午火)。但在四种相生关系中,同性相生为刚,异性相生为柔。因为同性相斥,不是阴极就是阳极;异性相吸,表示刚柔、阴阳和合。以木火相生为例,余仿此。&&&&(二)干支相克&&&&干支相克,也有“我克”和“克我”的两个方面,反映相克事物之间的量变规律。&&&&干支相克的关系如下:&&&&甲乙寅卯木克戊已辰戍丑未土。&&&&戊已辰戍丑未土克壬癸亥子水。&&&&壬癸亥子水克丙丁巳午火。&&&&丙丁巳午火克庚辛申酉金。&&&&庚辛申酉金克甲乙寅卯木。&&&&干支相克,亦是循环相克,周而复始。干支相克有四种相克状态。即:阳克阳(如甲寅木克戊辰戍土);阳克阴(如甲寅木克已丑未土);阴克阴(如乙卯木克已丑未土);阴克阳(如乙卯木克戊戍辰土)。但在四种相克关系之中,同性相克力大,异性相克力小。因为同性相斥,两败俱伤,异性相吸,以柔制刚。干支相克,虽然同性相克力大,异性相克力小,这只是干支正克的情况,若是干支遇到反克的情况时,则相克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双方受损伤的情况就存在很大的区别。现将干支正克与反克的力量对比,分别论述兹下:&&&&1.木克土:双方受损程度不大。因为木无土则无根,木就不能存在;土无木则流失,土也显现不出作用,所以二者既是相克的关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许多有多年胃病患者,甚至有几个是胃部切去了3/4,都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亦能长寿,这些现象就是克土的木之力量不大的缘故。&&&&木能克土,土重木折。象这种土反克木的情况,就可能两败俱伤。如逢大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则土木一齐被水冲走;又如沙漠之土难以长木成材等自然现象,就是土重木折的情况。在人体中,土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若胃少纳或多纳水谷,则脾运化水谷之精微的功能失调,使脾胃、肝胆都可能同时病变。&&&&2.土克水:双方受损程度不大。因为土无水则干燥而不长万物,水无土则泛流成灾。在人体中,肾为水,是“先天之本”,就需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的克补,则肾水得到补充而发挥正常功能。当然水要旺而土不能太过。所以,“水旺得土,方成沼池。”&&&&土能克水,水多土荡。这是指水反克土的情况,如洪灾现象。在人体内为胃出血病症,因为脾胃之土反被水相克时,土失制水之功,则脾湿不统血,胃寒而出血。《滴天髓》说:“五行论为水为血……脾本忌湿,胃本忌寒.”所以水多土荡是指水多而寒,至使脾阴土见多水而湿,胃阳土见多水而寒,故脾、胃病。&&&&3.水克火:水受损小,火受伤重。因为水能将火熄灭,这就是心脏病难以治愈的原因和原理。故在治疗方法上不能以火来治,这样则更加激怒水之旺气而使病情加重。也就是说,不能治标,只能治本。那么只能以木来泄水生火,木就是本,这就是以母救子治疗法。&&&水能克火,火旺水干。这是指火反克水的情况,双方受损程度要视火的旺度而论。若火旺水衰,则水损伤大,如久旱毛雨的现象。在人体内就是糖尿病,尿毒症的病理原因,因此治疗应以补水为主,佐以金生水,辅以土生金,这就是祖孙三代抗敌治疗法的应用。若火与水相对平衡,则为“水火既济”,心肾相得益彰,所以,火旺得水,方成相济。&&&&4.火克金:双方的受损程度小。如火虽然可将金属烧红、烧熔,但金属冷却后还是金属,炉火仍还是旺。所以人体内心、肺同处一起而相安无事。现实生活中也很少见有心、肺二脏同时患病者,这也是肺结核可以根治的原理所在。故“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能克金,金多火熄。是金反克火的情况,反而火的损伤大于金。在人体内,金旺势必生水,水逢旺生则克火,反映了心脏病及血液病的病因是多种的、复杂的。那么就应用祖孙三代抗敌治疗法。相信,以此为原理,攻克对心脏病的治愈,应该是可行的。&&&&5.金克木:金受损之力小,木受伤重。因为金可将木连根拔起、斩草除根。故肝病之多又可流传,且不易治愈,其原理皆出自自然之理。&&&&金能克木,木坚金缺。坚是多、旺的意思,是指木反克金的情况,仍是木的损伤大些。故肺疾较之肝脏之疾易治。&&&&以上五行相克与反克的力量比较,都是自然之理的真实反映。所以,只要遵循自然之理的规律,就可以找到治疗“疑难病”的方法。五行相克原理。对临床医学的实践,作用和意义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五行相克原理贯通于整过医疗实践的始终&&四&&地支六冲&&&&&&&&&&地支六冲,实际上是指地支相克的意思。在程度上比较,相冲要比相克的力量大,表示事物的量变明显易见。&&&&地支六冲有六对相冲的地支,故称六冲。六冲的地支是: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戍相冲,巳亥相冲。&&&&地支六冲都是同性相冲。即:阴与阴相冲,阳与阳相冲,故相冲力量大与相克。&&&《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戍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阴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厥阴之上,风气主这。”由此可见,四柱命理学地支六冲原理,应该是源于《黄帝内经》的指导而得出来的。&&&&地支六冲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表示相冲地支之间是相克关系,至于辰戍相冲、丑未相冲,相冲双方都是土,不应该相冲,何故?因为辰为水库,为湿土;戍为火库,为干土(辰土中藏癸水、乙木戊土;戍土中藏丁火、辛金、戊土)。于是辰戍相冲就视为水克火,金克木;丑为金库,为湿土,为寒土;未为木库,为干土,为热土(丑土中藏癸水、辛金、已土;未土中藏丁火、乙木、已土)。于是就视为水克火,金克木。故辰戍相冲、丑未相冲只表示各地支土中的藏干五行(地支藏干后有专论)之气都一一受伤。而相冲之后,则本身的五行之土气反而更旺。若日主喜土,则是吉的信息;若忌土,土相冲则是不吉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指地支之间在地理方位上的相克关系。这就是人的“水土不服”、“地方病”、“职业病”等致病的原因和原理。&&&&地支六冲的地理方位,见图如下:(注:此图以地图方位)&&&&&&&&&&&&&地支方位图&&&&&地支方位图,也是指南针的发明,气象预报、行军作战等的原理图。从图中可知,地球360度,共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为45度。如成语中的四面八方、八面玲珑、八面威风等就是形容地球的八个方位。&&&&八方的测定,是以自己的出生地点为中心而确定的。每个人的出生地点,就是五行学说中的“中央土”方位。故八方有远有近,八方远到世界各地,近到自己的住宅卧室。方位的确定,可以借助指南针或罗盘。但最简单的方法是:眼睛对准太阳升起的方向,即前为东方,后为西方,左为北方,右为南方。那么东北方是前左的中线;西北方在后左的中线;东南方在前右的中线;西南方在后右的中线。&&&&了解地支六冲图的原理,可以预防人体某些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对某些“疑难病”的治疗,带来很好的疗效或痊愈。&&&&《本草纲目 · 神农本经名例》说:“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真用之有据。如上党人参,川西当归,齐州半夏,华州细辛……其物至微,其用至广,盖亦有理。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徙费其功……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其不效者,医之过也”。这就是古代名医对地理方位之实践的具体论述。&&&&在四柱命理学中,地支六冲有近冲、远冲之分,又有一冲二、一冲三之别。但近冲力大,远冲力小;一冲二比近冲力量大;一冲三比一冲二的力量大。若四柱命理中是喜冲忌,则为吉;若是忌冲喜,则为不吉。&&&&总之,地支相冲双方的受损伤程度,还需根据相冲双方地支的旺衰程度来决。如子午相冲,若子水旺,午火衰,则午火熄灭;若子水衰,午火旺,则子水烧干。《滴天髓》说:“旺者冲衰衰者拔,衰神冲旺旺神发。”所以,我们了解地支六冲的原理,可以确定“百病”的轻重程度和治疗用药的多少。第二节干支合会&&&&&&&&&&&阴阳干支的相生、相克、相冲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物理变化原理,而干支的相合、相会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化学变化原理。干支的相合、相会不但丰富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而且又符合事物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客观规律性。&&&&干支相合、相会原理,反映了人体内化学变化的具体内容之“象”,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客观依据。古代的四柱命理学家就是利用阴阳干支的生、克、冲、合、会(简称生克制化)之量变和质变规律,来分析和诊断人体的疾病,历经数千年的实践证论,其原理是科学的。&&一&&天干五合&&&&&天干五合,因十个天干有五个相合的组合,故称五合,表示相合天干之间的质变情况。《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故四柱命理学天干五合原理,亦来源于《黄帝内经》的指导。&&&&天干五合是: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天干五合,都是天干相克的关系,天干合化与否,是由条件来决定的,不是二者相见就合化。天干化合的条件是:&&&&甲己合化土。必须是在辰、巳、午、未、戌、丑六个月令地支时间内,才是甲己合化土。即:甲木的性质不复存在而变成了土的物质,当然己土还是土,表示土的力量增加,木的力量没有了。若四柱命理喜甲木而被己土合化,则人体胆经或头部有疾;若忌甲木,则己土来合化甲木代表人体健康的信息。&&&&甲己合化土若不是在上述六个月令中,仍为相克的关系。乙庚合化金。必须是在辰、申、酉、戌、丑(在辰未丑三个月最后的18天内)五个月令中,才是乙庚合化金。表示乙木的性质不复存在,金力加大。若四柱命理喜金,则人体健康;若忌金,则乙庚合化金,主人体肝经有疾。&&&&丙辛合化水。必须是在申、酉、亥、子、丑五个月令中,才是丙辛合化水。表示丙火、辛金的性质都不复存在,水的力量增加。若四柱命理喜火喜金,则双双合化主人体小肠经、肺经有疾;若忌火金,则又是人体健康的信息。&&&&丁壬合化木。必须是在寅、卯、辰、亥、子、丑六个月令中,才是丁壬合化木。表示丁火、壬水的性质不复存在,木的力量加大。若四柱命理喜木,则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若是忌木,则人体心经、膀胱经有疾。&&&&戊癸合化火。必须是在寅、卯、辰、巳、午、未六个月令中,才是戊癸合化火。表示戊土、癸水的性质都不复存在,而火的力量加旺。若四柱命理喜火,则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若是忌火,则人体胃经、肾经有病。&&&&注意:&&&&1.天干五合,在没有规定的月令中,仍然是相克的关系,又可称为“合而不化”的关系,但在大运、流年干支的参予下,随流月地支的变化而变化。即:可以使原来的合化关系变衰、变旺;又可以使合而不化的关系变为合化的关系(大运、流年、流月参看第三章的专论)。&&&&2.天干五行的喜与忌,都要根据四柱命理中所有干支对日主(参看第三章论日主)的平衡关系而定。&&&&3.地支六合、三合局、三会局对人体病理变化原理与天干五合之原理一样,故以下论述不重复。&二&&地支六合&&&&地支六合,是指在十二个地支中共有六对相合的组合,故称六合,是表示相合的地支五行之间的质变关系。&&&&&地支六合是: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戍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在夏季中,午未合化火;在辰、戍、丑月中,午未合化土)。地支六合的条件与天干五合一样。&&三&&地支三合局&&&&地支三合局,是表地支五行三者之间的质变关系。地支三合局没有任何条件,见三个地支全者,即为化合成功。但化合成功后的新五行的力量大小,要以月令地支的五行来衡量其旺衰标准,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三合局的力量大于天干五合和地支六合。&&&&地支三合局的情况是:&&&寅午戌合化火局。&&&亥卯未合化木局。&&&申子辰合化水局。&&&巳酉丑合化金局。&&&&地支三合局的结果是:合化之五行为日主之喜则吉;合化之五行为日主之忌则不吉。&&&&地支三合局之论,亦来自于《黄帝内经》的指导而形成的。如《素问 ·六微旨大论篇》说:“寅午戍岁气会同,亥卯未岁气会同,申子辰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注意:地支三合局,有些四柱中没有,但由于大运、流年、流月的加入之后,或方位地支的补起之时,只要见有三个相合的地支,就为三合局成功。&四&&地支三会局&&&&地支三会局,是指地支五行三者之会,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情况。地支三会局的条件也是见者就会局,亦是只有所会成新五行的旺衰程度之区别,其喜忌与注意事项与三合局一样,但在力量上比较,三会局之力大于三合局的力量,因为三会局是会成一方之气。&&&&地支三会局的情况是:&&&&寅卯辰会成东方木局。&&&&巳午未会成南方火局。&&&&申酉戍会成西方金局。&&&&亥子丑会成北方水局。&&&&以寅卯会东方木局为例:寅卯本身为木,二者结合在一起,则木力大增,故为量变;辰为土,与寅卯会集在一起,则辰土变化为木,故为质变。所以说三会局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另外,地支还有半合局、地支相刑、地支相害等论,因不太合理,故在此不作介绍,希读者在参考其它四柱命理学著作时,认真研究和实践,善用则用,不用亦可。&&&&总之,只要把握了干支五行的生、克、冲、合、会的原则和原理,就足以应付任何“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干支生、克、冲、合、会的不定式&&&&干支生、克、冲、合、会的不定式这个命题,从古至今,无有专论。然而,这个问题却是影响四柱命理学准确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真正能否治愈“疑难病”的根本问题。&&&&《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说:“孙思邈曰,古之医者,(对药物)自解自取,阴干暴干皆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今之医者,不知采取时节,至于出产土地,新、陈、虚实,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这段言简意赅的精辟之论,引伸到干支的生克冲合会关系的不定式中,就是那些职业五行之气、方位五行之气、饮食五行之气、气体五行之气、药物五行之气,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是相当重大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体疾病的发生,总是与时间和地点分不开的。从大量的实践中研究发现:方位五行之气、职业五行之气、药物五行之气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及疾病程度相当之大。如经我亲自预测的实例中,从大量的信息反馈中得知,有多人忘记了我的告诫,而去到了自己的所忌之方位,结果有些人就惨死在其所忌的方位;而有些人在所忌方位则患病等。这些现实告诉大家,人体总是一个活动体,而随着活动范围的不断变化,都随时可能改变固定的干支五行的生、克、冲、合、会关系的结构,形成不定式的五行变化。若不定式五行对人体有利则健康;若不定式五行对人体有害则疾病或凶险。&&&&把握了干支五行不定式的原理,就能在更深层次上去了解和探索出人体奥秘之迷,对四柱命理学、中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当然要把握干支五行不定式原理,首先必须要精通四柱命理学的原理和原则,及自然之理、自然之物的阴阳五行属性,才能够运用自如。人体疾病与不定式干支五行的基本所忌:&&&&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忌金:就应忌去西方;忌做与金属相关的工作;忌服味辛、归肺、大肠经类的药物;忌食味辛、甘、色白黄的食物等。&&&&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忌木:忌去东方;忌做与植物相关的工作;忌服味酸、归肝、胆经类中药;忌食味酸、咸,色青、黑的食物等。&&&&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忌水:忌去北方;忌做与水相关的工作;忌服味咸、归肾、膀胱经类中药;忌食味咸、辛,色黑的食物等。&&&&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忌火:忌去南方;忌做与热性相关的工作;忌服味苦、归心、小肠经类中药;忌用X光的照射及忌用电疗等热性治疗方法;忌食味苦、酸,色红、青的食物等。&&&&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忌土:忌去南方;忌做土产或很固定的工作;忌服味苦、甘、归脾、胃经类中药;忌食味甘、苦,色红、黄的食物等。&&&&以上人体所忌的不定式干支五行的内容和范围,只是基本的原则,不必拘泥,还需分析具体的四柱命理与人体疾病的具体实际情况,才能最后确定不定式干支五行的所忌。&&&&&&&&&&&&&&&第三节干支的旺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奇异现象的发生、出现、变化等,往往是伴随着时间和地点。如日食现象,都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五日以后一两天之内;哈雷慧星每在76年才出现一次;水为什么从西向东流;为什么南方热而北方寒;为什么西方树木稀少而黄土高坡、沙漠大片;为什么冬寒、夏热、秋燥、春暖;人体为什么有水土不服、职业病、地方病、流传病、“疑难病”等现象……&&&&总之,这些现象的发生、出现、变化,无论是天上的,还是地上的;无论是时间、空间的,还是人体的等,都是由于事物的旺衰程度所致,也都是可以利用干支五行的旺衰之象来解释。因为,干支五行旺衰程度的确定,是完全以自然之理的原则而确定的,反映了事物的普遍性规律,绝无“宿命”论观点,而是纯粹的唯物论。&&&&《中医学·绪论》说《黄帝内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而《黄帝内经》又是怎样地指导呢?《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而定脏之气,问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贵”即五行的旺;“贱”即五行的衰;“甚”即五行的太过或不及。所以知道了五行之气的旺衰,也就知道了五脏之气的旺和衰,和人体所患之疾是重、是轻,是可治不可治。所以用四柱命理学原理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论依据就是源于《黄帝内经》的指导。&&&&《史记·仓公列传》说:“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五色”即五行。人的面色由望诊而知,“五色诊病”,就是人的面上气色衰弱时,就可“知人死生,决嫌疑。”人体面上气色衰是指:春忌黄,夏忌白,长夏忌黑,秋忌青,冬忌红。若是人的面上气色在季节中出现了所忌之色,则表示人体疾病到了严重的地步。实际上,这也是以望诊来分析五行旺衰而“知人死生”的。&&&&&在具体运用干支旺衰的原理,研究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及治疗,《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当禁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这就是因木旺而导致肝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反映了干支旺衰的神奇作用。&&&&干支的旺衰问题,是决定事物各种现象的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一&&地支藏干&&&&&&&&&&&&地支藏干,是指在十二个地支中,除了有自己本身的阴阳五行属性之外,其中又含有与自己不同的阴阳五行物质,用天干表示,故称为地支藏干。藏也是含的意思。&&&&地支为什么有藏干之论,而天干没有呢?因为,天干主天,天空中物质比较单纯,而地支主地,则地大物博,地生万物,包容万物,地质复杂等,故地支藏干是来源于自然之理。&&&&天干称天元,地支称地元,地支所藏天干称人元,这样天、地、人三元齐备,物象万千,总括物质世界之要领。&&&&在地支藏干中,有的地支只藏一干,有的地支藏两干,有的地支藏三干,并且各有不同的称谓,有余气、中气、本气之称。&&&&余气——是指本地支前一个地支的“本气”。如丑的余气是癸水,丑前一个地支为子,子的“本气”是癸水。&&&&中气——是指本地支中,除有“本气”和“余气”之外,还又另外藏有一种天干五行的称谓。如丑土中的辛金即是中气。本气——是指本地支的五行属性。如丑土中的己土即是本气。&&&&地支藏干歌诀&&&&子藏癸水独其中,丑中癸辛已土同。&&&&寅藏戊丙与甲木,卯中乙木自相逢。&&&&辰藏乙木和癸戊,巳中戊庚丙火同。&&&&午藏己土并丁火,未中丁火乙己逢。&&&&申藏戊壬和庚金,酉中辛金独丰隆。&&&&戍藏辛金及丁戊,亥中甲木与壬存。&&&&为帮助理解,特编地支藏干表如下:&&&&&&&&&&&&&&&&&地支藏干表&&&&地支藏干的作用:是衡量天干五行在地支五行中有根及无根的标志。&&&&有根——是指天干五行在地支藏干中有同类天干五行,又称天干通根地支,表示天干有旺的信息。如天干甲木,见地支有寅木,或卯木,或辰土,或未土,或亥水,都为甲木有根。因为这些地支中不是藏甲木,就是藏乙木之故。天干有根,又有强弱之分。如寅卯亥为甲木的强根,强根者为旺,辰未为甲木的弱根,弱根者为衰,余仿此。&&&&无根——是指天干五行在地支藏干中没有与自己相同的五行,又称天干虚浮,表示天干为衰弱的信息。如天干甲木,见地支为子、丑、巳、午、申、酉、戌七支,就是天干甲木无根,表示甲木虚浮为衰。余仿此。天干有根,就好比草木生长在湿润而又肥沃的土壤里,则草木根系发达,营养充足而生长茂旺,绿荫成林,这就是有根的作用。&&&&天干无根,比如草木生长在干燥而又贫瘠的沙漠中或盐碱地,则草木就生长困难而难以成林,这就是无根的概念,衰弱的标志。&&&&地支藏干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规律。因此在对待复杂、特殊的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不要认为是土壤就可以栽树成林,那么沙漠中同样可以栽树成林,若是这样,则肯定是失败的结果。所以治疗相同病名而不同病因的患者,是不能用相同的药物来治疗的。&&&&二&&干支在四时五方的旺衰&&&&&&(一) 干支在四时所旺时间&&&&四时,是指一年之中的春、夏、长夏、秋、冬各季节的代称。&&&&干支在四时所旺时间的规定是:&&&&春季为木,用甲乙寅卯表示,从立春之日、时开始,所旺72天。&&&&夏为火,用丙丁巳午表示,从立夏之日、时开始,所旺72天。&&&&长夏为土(通称为四季土),用戊己辰戍丑未表示,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18天内,为土旺之时,全年共为72天[18天X4季=72(天)]。&&&&秋季为金,用庚辛申酉表示,从立秋之日、时开始,所旺72天。&&&&冬季为水,用壬癸亥子表示,从立冬之日、时开始,所旺72天。事实上在一年四季中,每季为三个月,共91.25天,但为了确定四季土的时间概念,故在四立前18天,为土旺之时,这样才能反映出四季土的时间总数。&&&&四时五季的时间确立,是规范干支五行的具体旺衰法则,即:春季72天内木旺,夏季72天内为火旺,四季末18天内为土旺,秋季72天内为金旺,冬季72天内为水旺。&&&(二)&&干支在五方所旺&&&&五方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干支在五方所旺的规定是:&&&&东方为木,甲乙寅卯木在东方旺。&&&&南方为火,丙丁巳午火在南方旺。&&&&中央为土,戊己辰戍丑未土在中央旺。&&&&西方为金,庚辛申酉金在西方旺。&&&&北方为水,壬癸亥子水在北方旺。&&&&中央,又称中央土,就是指每个人的出生地点,这是固定的、不变的。如在北京出生的人,他们的中央方位是北京,在广州出生的人,他们的中央方位是广州。对北京出生的人来说,广州是他们的南方;对广州出生的人来说,北京是他们的北方,这就是各自确定自己的方位五行宜忌的方法。例如,某人忌南方火地,而又去到了南方,轻则疾病,重则灾险,这是人体自己违反了干支五行不定式的原理而造成的结果。所以每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命理五行来知道五行之气的宜与忌,来选择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不然出了什么问题,还以为是“怪力乱神”在作崇。&&&&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怪力乱神”之说还真存在不少,这其实是因否定人有命运规律而造成的结果。&&&&所以,人的偶尔突发性病伤和不幸,都是由于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之气与自然界中的阴阳五行之气产生了生、克、冲、合、会的矛盾时而发生的,绝非“怪力乱神”作崇,而是阴阳五行之气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做为医者,首先要懂得人是有命运规律的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才能够真正的了解人体奥秘之迷,“然后才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本草纲目· 神农本经名例》说:“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这就是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对人的命运不同而用药不同的科学结论。&&&&(三)&&干支在四时五方的旺衰&&&&以上,我们还只掌握干支在四时、五方中的旺,那么,有旺必有衰,这是任何自然之物都存在的客观规律。现在,我们来具体研究、分析干支五行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状态下的旺与衰。&&&&四柱命理学家认为,无论在任何一个季节,任何一个方位中,都是有一种五行处于旺的状态,一种五行处于相;一种五行处于休,一种五行处于囚;一种五行处于死的状态。旺、相、休、囚、死这五个不同的专用名称是用来反映各种五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方位中,各具有不同的旺衰程度。&&&&旺——当令者旺。当令,是指得时、得地的意思。如:木在春季72天和或在东方时,就表示木当令、得时、得地,这是木旺的信息标志。故当令者旺。&&&&相——我生者相。相,表示次旺的状态。如火在春季或在东方,我为木当令而旺,我生者为火,故火在春季或东方得木生而为相。&&&&休——生我者休。休,为退休、休息的意思,表示事物为弱的信息标志。如水在春季或东方时,木当令而旺,生我木者为水,木旺盗泄水气,故水因泄气而休。&&&&囚——克我者囚。囚,是衰弱的标志。如金在春季或东方,木当令而旺,克我者为金,衰金敌不过旺木而成反克局面,故克我者囚。&&&&死——我克者死。死是指被旺所克者,则生气全无而衰极的情况,并不代表事物的死亡。如土在春天或东方,木当令而旺,木我所克者为土,故木克土,旺克衰,土因被木克则土死。以木当令来解释五行在春季或东方的旺、相、休、囚、死五种旺衰状态,那么其它五行的旺衰状态,都可以仿此而确定。现为了方便读者加深理解,了解干支五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的旺、相、休、囚、死状态,特制表如下:&干支五行在四时五方旺衰表&&&干支五行在四时、五方不同状态下的旺、相、休、囚、死,就是衡量干支五行旺衰程度的标准和法则。表示各种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量变程度,并告诉人们,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中去了解、掌握相同事物中的不同现象、不同原因,使之找到解决的办法。如职业病、地方病、流行病、疑难病等,都与四时五方之气的旺衰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因此掌握了天干五行之气在四时五方的旺衰,也就知道了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的旺衰,这就为研究职业病,地方病,流行病、疑难病等的防治方法,提供了全新的原理和思维方法。&&&&干支五行的旺衰原理,告知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才会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损害人体的健康。如《素问·四气调候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逆,就是旺而不要太过或衰而不要不及的意思,此论述就是人生中的养生之道,是预防、治疗疾病的根本原理和法则。&&&&干支五行之气在四时中的旺衰,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相当之大,现特录古代命理学家徐大升先生的《论四时五行》供读者研究参考。论四时之木宜忌&&&&&春月之木,犹有余寒,得火温之,始无盘曲之患。得水润之,乃有舒畅之美。然水多则木湿,水缺则木枯,必须水火既济方佳。至于土多则损力堪虞,土薄则丰财可许。如逢金重,见火无伤,假使木强,得金乃发。夏月之木,根干叶燥,由曲而直,曲屈而伸,喜水旺以润之,忌火炎以焚之。宜薄土不宜厚土,厚则为灾。恶多金,不恶少金,多则受制。若重重见木,徒自成林,叠叠逢华,终无结果。&&&&秋月之木,形渐凋零,初秋则火气犹在,喜水土以资生。中秋则果实已成,爱刚金以斫削。霜降后不宜水旺,水旺则木漂。寒露前又宜火炎,火炎则木实。木多有多材之美,土厚无自立之能。冬月之木,盘屈在地,欲土多以培养,恐水旺则亡形。金纵多,克伐无害。火重见,温暧有功。归根复命之时,木病安能辅助。惟忌死绝,只宜生旺。&&&&&&&论四时之火宜忌&&&&春月之火,母旺子相,势力并行。喜木生扶,不宜过旺,旺则火炎。欲水既济,不宜太多,多则火灭。土多火晦,火旺则亢。见金可以施功,纵叠见富余可望。&&&&夏月之火,势力当权,逢水制则免自焚之咎,见木助必遭夭折之忧。遇金必发,得土皆良,然金土虽为美利,无水则金燥土焦。若再火旺,太过必致倾危。&&&&秋月之火,性息体休,得木生则有复明之庆。遇水克难逃熄灭之灾。土重掩光,金多夺势。火见火以光辉,虽叠见亦有利。&&&&冬月之火,体绝形亡,喜木生而有救,遇水克以为殃。欲土制为荣,爱火比为利,见金则难任为财,无金则不遭磨折。&&&&论四时之土宜忌&&&&春月之土,其势最孤。喜火生扶,忌木克削。喜比助力,忌水扬波。得金制木为强,金重又盗土气。&&&&夏月之土,其性最燥,得旺水滋润成功,见旺火亢燥为害。木助火炎,生克不取。金生水泛,财禄有余。见比肩蹇滞不通,如太过又宜木袭。&&&&秋月之土,子旺母衰,金多则盗泄其气,木旺则制伏纯良。火重不厌,水泛非祥。得比肩则能助力,至霜降不比无妨。&&&&冬月之土,外寒内湿,水旺财丰,金多身贵,火旺有荣,木多无咎,再逢土助尤佳,惟喜身强益寿。&&&&论四时之金宜忌&&&&春月之金,余寒未尽,贵乎火气为荣,体弱性柔,欲得土生乃妙。水旺则金寒,有用等于无用。木旺则金折,至刚转为不刚。金来比助,扶持最喜,比而无火,失类非良。&&&&夏月之金,尤为柔弱,形质未备,更忌身衰。水旺呈祥,火多不妙。遇金则扶持精壮,见木则助火伤身。土厚埋没无光,土薄资生有益。&&&&秋月之金,当权得令,火来锻炼,遂成钟鼎之材。土复资生,反有顽强之气。见水则精神越秀,逢木则琢削施威。金助愈刚,过刚则折。&&&&冬月之金,形寒性冷,木多则难施斧凿之功,水旺则不免沉潜之患。土能制水,金体不寒。火来生土,子母成功。喜比肩类聚相扶,欲火土温养为妙。&&&&论四时之水宜忌&&&&春月之水,性滥滔滔,若逢土制,则无横流之害。再逢水助,必有崩堤之忧。喜金生抉,不宜金旺。欲火既济,不宜火炎。见木施功,无土散漫。&&&&夏月之水,外实内虚,时当涸际,欲得比肩,喜金生助体,忌火旺太炎。木旺则耗泄其气,土旺则克制其源。&&&&秋月之水,母旺子相,得金助则清澄,逢土旺则混浊。火多而财旺,太过不宜。木重而身荣,中和为贵。重重见水,增其泛滥之忧。叠叠逢土,始得清平之象。&&&&冬月之水,正应司权,遇火除寒,见土归宿。金多反致无义,木旺是为有情。水太微则比为助,水太旺则喜土为堤。&&&&干支五行的旺衰,在四时五方中对人体的影响,中华传统医学又是怎样论述的呢?现特录《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关节段,供读者研究参考。&&&“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曰:冬生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这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阴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以上二节选录,是古代四柱命理学和传统中医学对阴阳五行在四时、五方中的旺衰程度状态的生动论述,全部来源于对自然之理的真实理解。&&&&&三&&天干五行寄生十二地支&&&&我们知道了干支五行在四时、五方中的旺、相、休、囚、死五种状态后,还要了解天干五行在具体地支中的旺衰情况,于是古代四柱命理学家又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和自然界的自然、客观的规律,将十天干分成阴阳,分别去对应十二个地支,来阐述每个天干在每个地支中的不同旺衰状态,并冠之以天干“寄生十二宫”之称谓,将人体与自然之理一一对照。 &&&&天干寄生十二宫的原理,就是反映自然之物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变化过程,现按四柱命理学著作《三命通会》对十二宫名称和解释如下。&&&&绝——曰受气,又曰绝、曰脆,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胎——二曰受胎,于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如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氤音姻,氲音晕。氤氲为气体(云烟)很旺的样子)。&&&&养——三曰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长生——四曰长生,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沐浴——又曰败,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冠带——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临官-----万物既秀实,如人之临官也。&&&&帝旺-----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衰-----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病——万物病,如人之病也。&&&&死-----万物死,如人之死也。&&&&墓-----又曰库,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现按《三命通会》的原则,特制表如下:&&&&&&查表方法:如天干甲木,遇上地支亥,为甲木得长生之地,表示甲木逢生而旺;遇上地支午,就是甲木逢死地,表示甲木因泄气而衰;遇上地支卯,表示甲木逢帝旺之地,表示甲木因木助而旺;遇上申,就为甲木逢绝地,表示甲木因金克而衰……余仿此。&&&&注意:表中地支,既表示阴阳五行,又表示时间和空间。如甲木逢亥为长生之地而旺。亥,五行为阴水;时间为冬季,为十月,又为亥年、亥月、亥日、亥时;空间为西北方。&&&&关于五阳干顺行,五阴干逆行,而出现了阳生阴死,阴生阳死的问题,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原理的辨证关系。可是,尚有许多的四柱命理学著作中,对阳生阴死,阴生阳死的原理提出了阴阳同生同死的修正意见,似乎也入情入理。事实上,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阳同生同死之说是成立的。但是,在五行反克、以生为克、以泄多为克的情况下,阴阳同生同死之说又不能成立。更有甚至,现代有些四柱命理学者提了“真假”长生之说,大谬至极,误后世学者入岐途。&&&&在十天干寄生十二地支时空旺衰表中,只有甲、丙、壬三个天干是以相生为长生,以耗泄为死,其它七个天干是:庚金长生在巳火、戊土长生为寅木,为何以克为生?乙木长生在午火、辛金长生在子水、癸水长生在卯木、已土长生在酉金,为何以泄为生?丁火长生在酉金,为何以耗为生?这好象又与干支五行旺衰规律有矛盾之处,其实这才是反映五行旺衰的真正的原理所在,并没有矛盾,理由如下:&&&&其一,五行在四时、五方中的旺衰,只是在正常状态下的法则,是静止的概念。&&&&其二,十天干阴生阳死,阳生阴死是反映干支五行在特殊状态下的旺衰法则和标准。强调的是:天干不论阴阳而以克为生、以泄为生、以耗为生,它们共同的前提条件是:各天干一定是在“旺”的状态下,才是“长生”之地,否则,被克的克、被泄的泄,被耗的耗,自身都难保,又谈何长生呢?就是甲木逢亥、丙火逢寅、壬水逢申虽都是以生而长生,若三天干都为囚、死之地,而三地支都为太过之时,照样是水多木漂、木多火塞、金多水浊,反都以生为克。故此中的奥妙,反映了各天干一定是在“旺”的状态下,才能以克、以泄、以耗为生。这些情况所说明的是五行反克、以生为克、以泄多为克的原理。&&&&现在,本书以阴阳五行生克原理,将天干阴生阳死,阳生阴死的现象,结合自然之理的分析,对阴阳同生同死的错误及真假长生之谬论,进行修正如下。&&&&第一,金旺得火,方成器皿。指天干庚金心须是旺时,逢巳火而为生长。因为庚金为阳,巳火为阴,以阴合阳,以柔制刚,才能反映出庚金的作用。如矿产之金,不经过冶炼,什么作用也没有。&&&&第二,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指戊土必须是旺时,逢寅木相克而为生。因为戊为阳土,寅为阳木。阳克阳力大,才能制住戊土之旺。如固沙防护林带。&&&&第三,木旺得火,方化其过。是指乙木必须在旺时,逢午火泄气而为生。因为乙木为阴,午火为阳,阴阳相互转化,才能生态平衡。如木器加工时产生的大量废料,若不再利用的话,就会产生环境污染,故废料可用来做燃料等。&&&&第四,火旺得金,方显本领。是指丁火必须是旺的状态之下,逢酉金为长生之地。因为火旺之时,只有金才能显示出火的功能。如加工黄金、白银首饰、没有火的作用,黄金、白银就不能成富有的标志。&&&&第五,强土得金,方泄其壅。是指己土必须是旺时,逢酉金泄气才是长生。因为己土壅厚而结板不长万物,故需金属农具进行开垦和精耕细作,才能长出万物供应人类饮食之物&&&&第六,强金得水,方能流通。是指辛金必须是旺时,逢子水泄气而得生。如水从西向东流的自然现象。一方面是西高东低而形成;另一方面是西方地藏黄金矿产多,东方地藏黄金矿产少的自然现象,故西方为金,金生水,水从西方向东流而生东方木,所以西方金地树木稀少,东方木旺而森林茂旺。&&&&第七,水旺无木,水土流失。是指癸水必须是旺时,逢卯木泄气而为长生。因为乙木为阴木,为花草之木,其盘根错结,能覆盖土地,有护土流失之功,这就是城市要种草坪的道理。&&&&以上对阴生阳死,阳生阴死的分析,全部来自于自然之理。因此,我们讲十天干寄生十二地支时空旺衰,只是基本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千篇一律的。若是各天干不符合“旺”的前提条件,则该克的克,该泄的泄,该耗的耗,不必拘泥,全在视实际情况而定。即:法无定法,全在变通。&&&&总之,弄通、弄懂了干支五行的生克制化中的实际旺衰问题,则不管什么样的“疑难病”症,都是可以找到治疗方法的。&&&&&&&&&&&&&第三章 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如在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所记录的大多数文字是对六十甲子的记录,所以六十甲子与历史同在,与日月同辉。&&&&四柱命理学名著《三命通会》说:“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这说明了六十甲子是中华文化、文明的起源。事实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渊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六十甲子的指导,也就是说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图画。因为,中华几千年历史的记载都是由汉字来行使其职责的,而汉字的起源和发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如汉字的金、木、水、火、土傍;山、石、田、日、月傍;天干地支傍等,就是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因此,六十甲子这个时间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沿用且从来也没有修正过,因为这是真理。&&&&六十甲子的科学原理,虽无法破译,但由其衍生出来的《黄帝内经》之五运六气理论及四柱命理学理论之所以能数千年不衰,因为这些理论是探索人体奥秘、预测、诊断、治疗人体疾病的学问。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六十甲子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翁文波教授,从日邢台大地震开始,与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一道,二人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研究地震灾害。李四光先生去世后,翁文波教授肩负重任,通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而均告失败。但翁教授没有灰心,历经艰辛二十多年,最后请“天书”下凡,潜心研究《周易》原理,“紧紧抓住天干地支的周期性,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终于推导出“甲午乙未沙中金,庚辰辛巳白蜡金”两个地震时间的经验公式,用于对地震、天灾的预测,其准确率达到80%以上。更为神奇的是,翁教授只要坐在家里,通过对公式的运算,并不需要借助任何地震仪器,就可以预测出世界各地的地震时间、地点、震级。相比之下,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美国,对地震的预测、预报的准确率确低得可怜。&&&&六十甲子的六十个组合,是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的组合而成。其组合是规律是:以干支的排列顺序,将阳干与阳支,阴干与阴支依次相互组合在一起,就共同构成了六十个各不相同的组合,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故称“六十甲子”。&&&&六十甲子中的每一个组合,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代表天地人的有机组合。因为天干象天,地支象地,地支所藏象人。&&&&&&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 (见右图 )&四柱命理学对六十甲子组合的生克用语解释。&&&&干支相生——是指干生支或支生干的情况。如甲子为支生干,因甲为木,子为水,是子水生甲木,称坐下相生;又如丙戍为干生支,因丙为火,戊为土,是丙火生戍土。余仿此。&&&&干支相克——是指干克支或支克干的情况。如戊子是干克支,因戊为土,子为水,是戊土克子水,又称盖头,形容头重脚轻的意思;又如甲申是支克干,因甲为木,申为金,是申金克甲木,又称截足,形容肢体有伤的意思。余仿此。&&&&干支比和——是指干支都为相同五行的情况。如甲寅、乙卯等,天干地支都为木,表示力量均等,互相帮助的意思。余仿此。&&&&&&&&&&&&&&第一节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应用&&&&从六十甲子纳音表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子、乙丑均为“海中金”,丙寅、丁卯均为“炉中火”等。而海中金、炉中火等就称之为纳音五行。即:海中金表示为甲子、乙丑的纳音五行;炉中火则表示为丙寅;丁卯的纳音五行。&&&&纳音五行的来源,《三命通会》虽有详论,但在具体的应用上其论述又是显得不太合乎情理;在后辈学者及大量的四柱命理学著作则又很少论及纳音五行的来源和应用,使之纳音五行的作用成了一个谜。&&&&在古今大量的四柱命理学著作中,古今命理学家只用纳音五行去对应年柱。如1984年为甲子年,1985年为乙丑年,则年柱是甲子和乙丑,说明了凡是这两年之内出生的人都是“海中金”命,这样一来,则60年中只有30种命运的人。然而天下之大,人数60多亿,那么只共有30种命,如此简单地划分,又未免不合情理和现实。有人计算过,四个六十甲子共240年中,共有52万多种各不相同的四柱组合,即共有52万多种不同命运的人。但是,这只是静止的概念,若加上干支五行不定式因素,应该是人的命运的总数是无数的,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显然,以年柱来论人属什么纳音五行的命之说,根本是不能成立的。&&&&那么,怎样才是纳音五行的正确应用方法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了解纳音五行的命名来源,其次应懂得纳音五行名称的含义,才能研究出纳音五行的用途和作用。当然纳音五行的命名究竟是依据什么得来,在我国学术界至今还仍然是一个谜,所以我们也不要去钻这个牛角尖,总之,有其名,就有其用。现在唯有根据纳音五行之名称来分析它的作用。&&&&&纳音五行名称的含义,从字义上分析,可以知道如下几个信息。&&&&第一、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质量,以此来喻象人的能力大小。如海中金、剑峰金、白蜡金、沙中金、金箔金、钗钏金,在这六种纳音金中,海中金的质量大于沙中金;沙中金的质量大于剑峰金;剑峰金的质量大于钗钏金;钗钏金的质量大于白蜡金和金箔金。故质量大者,贯性大、力量大,表示不易受伤和损坏;质量小者,贯性小,力量小,表示容易受到损伤。所以纳音五行质量大者,主其人能力强,反之为能力缺乏。&&&&第二、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用途,以此来喻象人的性格。如剑峰金可做兵器、砍树之用等,则主其人性格外向、刚强等;钗钏金可做装饰品之用等,则主人的性格内向、柔弱等。&&&&第三、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空间,以此来喻象人的心绪。如海中金在海中,深藏不露,则主其人处事心细、周密等;沙中金在沙中容易发现,则主其人处事粗心、欠妥等。&&&&第四、纳音五行表示相互之间的生克关系能否成立,以此来喻象人与人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如大海水不能生任何纳音之木,因为海水是咸的,则表示凡纳音为大海水的人,不能和凡属纳音木的人和睦相处等。而长流水,天河水等纳音水就可以生任何纳音木,则表示在六种纳音水中,除大海水外,其余五种纳音水的人,均可以与任何纳音水的人和睦相处等。&&&&根据上述四种对纳音五行名称含义的理解,现试论纳音五行的应用范围和作用。&&&&1.纳音五行不能论年柱,而应以日柱论,因为四柱命理,一切都应以日柱天干为中心,去进行研究本人的命运。&&&&2.纳音五行不能参予四柱干支的生克制化。因为纳音五行无阴阳之别和无时间概念。&&&&3.以日柱确定各自的纳音五行,以其含义的质量和空间,确定各人的一生中的成就大小及身体状况。即:纳音五行质量大者,相对来说其一生中成就也大,身体也好,反之成就小且身体亦弱或难长寿。&&&&例1:孔子日柱为庚子,纳音为壁上土(《命谱》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页),其质量轻,空间又无根,故后世虽尊孔子为“圣人”,但在孔子的生存年代,用司马迁的话来说自己如“丧家之犬”,原因就是其纳音五行质量太轻之故。&&&&例2:诸葛亮日柱为癸丑,纳音为桑柘木(《命谱》P33),其质量较重,作用较大,如桑叶、桑枝、桑寄生、桑椹、桑白皮均为中药,也就是说桑柘木全身都是宝,故孔明先生“初出茅芦”就建功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例3:岳飞日柱为甲子,纳音为海中金(《命谱》P170),深藏不露且量多,故岳飞文韬武略,抗击外来侵略,成为一代名将和民族英雄而流芳百世。至于岳飞寿岁不高,39岁遭秦桧暗害,一来四柱中有信息标志,二来这是国命所决定的。伟大的无神论者王充在《论衡·命义篇》中说:“国命胜人命。”国命是什么?在封建社会中,皇权就是国命。故岳飞虽为一代英雄,却丧命于皇权,这就是“国命胜人命”的实例。&&&&例4:康熙皇帝日柱为戊申,纳音是大驿土(《命谱》P338),其质量最重,故康熙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代明君,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统一内外蒙古、西藏,取得了对沙俄帝国侵略的胜利,迫使沙俄帝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等,这都是康熙帝在位61年中所发生的事件,而且都一一取得胜利,为中华历史上疆土最广的时代。&&&&例5:光绪皇帝日柱为丁亥,纳音是屋上土(《四柱预测学》邵伟华著P312),其质量太轻,故光绪帝在位时期,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自己亦38岁早逝。&&&&例6:慈禧太后日柱为乙丑,纳音五行是海中金(《子平真诠》中州古籍出版社P309),乙丑阴干支配纳音之首的海中金,故慈禧攻于心计,深藏不露,玩弄权术,垂帘听政几十年,丧权辱国,祸国殃民。岳飞日柱纳音虽然也为海中金,但所配干支是甲子为阳,故岳飞为光明正大者,阳者为明,阴者为暗之故也。&&&&例7:邓小平生于日(《邓小平》12集纪录片),若按阳历计算,为农历七月十二日,日柱为戊子,纳音为霹雷火,为纳音火中质量最重者;若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出生,日柱为戊辰,纳音为大林木,仍为纳音木中质量最重者。故邓小平三起三落而不倒,成为中国当代历史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胆识、气魄是世界上所公认的伟人。&&&&以上七例,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不难看出日柱纳音五行的作用和实际意义。&&&&当然,纳音五行的实际应用范围还远不止这些,这就要靠我辈学者去共同努力,研究出更大、更广泛的作用来。&&&&&&&&&看破 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第二节六十甲子在四柱中的应用&&&&四柱,就是指每人的农历出生之年,月、日、时的时间。命理学家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出生时间,通过运算法则,分别以六十甲子中的四个干支组合去对应人的出生之年月日时。代表出生之年的干支组合称年柱;代表出生之月的干支组合称月柱;代表出生之日的干支组合称日柱;代表出生之时的干支组合称时柱。四柱是由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共同组成的,故又俗称“八字”。&&&&四柱命理学认为,人一出生之时的这个年、月、日、时,就是一个人的生命起点,也包含了人一生之中的生、老、病、死等规律的基本信息。比如一粒种子,一发芽,就先生根,后再长枝、叶、开花、结果的规律一样,也是需要去研究的。&&&&古代祖先发明用四柱干支去探索人体奥秘的规律,从史料记载,是从唐朝的李虚中、僧一行等人开始的。但对人有命运存在的规律,却要追逆到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孔子就是代表之一,他说:“五十而知天命。”其实,四柱命理学的真正起源应是东汉前期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充(《中国古代史纲》275页)。如王充的《论衡》中谈及命理的篇章主要有:《命禄第三》、《气寿第四》、《幸偶第五》、《命义第六》、《无形第七》、《吉验第九》、《偶会第十》、《初禀十二》、《物势第十四》等。在这些篇章中,先贤王充空前地宜传了人生命运的必然存在性,从而为探索人体奥秘之迷,找到了真正的研究方向。于是又经先贤们数百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才正式形成四柱命理学理论。实践证明,四柱命理学的原理是科学的,对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和价值。&&&&四柱命理学原理运用干支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就可直接诊断出人体疾病,其原理是否科学?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历经了3千年之上的实践而得出来和答案。&&&&《黄帝内经》之所以能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石,是因为它是一部关于阴阳五行干支的经典。是它论证了人体内生理和病理变化规律,都是由于阴阳五行干支的生克制化作用而产生出来的。所以四柱命理学既继承了它的内容,又丰富、完善了它的理论。因此,四柱命理学也是打开人科奥秘之迷的金阴匙。&&&&&一&&论年柱&&&&年柱,是指人的出生之年的干支组合。年柱干支的确定,不是以公历每年的元月1日为标准,也不是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日为标准,而是以每年的立春之日、时来确定的。如农历1998年十二月十九日的14时42分是农历1999年的立春之日、时,那么,从此时开始,一直到1999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的20时32分止,年柱都是已卯。则已卯就代表了1999年的农历365天中的四时(计十二个月)和24个节气。&&&&年柱代表人体头部,又形容为植物之根,好比植物之根系发达,则能使植物生长良好,可经风雨,抗旱涝,抗虫病害而硕果累累。《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故年柱喻象头部,则足见年柱干支的重要性了。&&&&二&&论月柱&&&&月柱,是指人出生在农历节气之月的干支组合。月柱干支的确定,不是以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开始到二十九日或三十日结束而定,而是以一年之中的24个节气中的12个立节之日、时来确定的。&&&&月柱地支称为月令,是指一个节,一个气之内的时间。每年的月令地支都是固定不变的,月令地支与节气、四季的确定关系如下:&&&&正月为寅,从立春节起,到雨水气止。&&&&二月为卯,从惊蛰节起,到春分气止。&&&&三月为辰,从清明节起,到谷雨气止。&&&&寅卯辰三个月令代表春季。&&&&四月为巳,从立夏节起,到小满气止。&&&&五月为午,从芒种节起,到夏至气止。&&&&巳午未三个月令代表夏季。&&&&七月为申,从立秋节起,到处暑气止。&&&&八月为酉,从白露节起,到秋分气止。&&&&九月为戍,从寒露节起,到霜降气止。&&&&申酉戍三个月令代表秋季。&&&&十月为亥,从立冬节起,到小雪气止。&&&&十一月为子,从大雪节起,到冬至气止。&&&&十二月为丑,从小寒节起,到大寒气止。&&&亥子丑三个月令代表冬季。&&&&月令地支五行,是衡量四柱中年柱干支、月干、日柱干支、时柱干支之旺、相、休、囚、死的唯一标准。因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都是由月令之中的节气来决定。如农业生产对节气的利用,是相当重要的时间因素,即什么节气下种,什么节气收获,是很讲究的。故命理学利用节气变化的自然变化规律,以月令地支五行来衡量四柱干支的旺衰程度,符合自然之理。&&&&月令地支确定举例。&&&&例一:1998年十二月十九日的14时42分是1999年的立春之日、时,那么,年柱是已卯,月令地支为寅,表示1999年农历正月的开始。若在14时42分前一分钟,则还是1998年的时间内,即年柱是戊寅,月令地支为丑。因此,一分钟之差,则年、月干支就完全不同,人的命运也就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未 己丑 丙辰 癸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