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见诊断误区有哪些

风湿疾病大家都知道的,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类型,而且累积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比如说风湿关节炎,风湿心脏病等等,都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风湿关节炎的一些你知道吗,它并不是不治之症,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具体的误区。

误区1:患了类风湿,十之八九要残废

的确,对于部分很严重的类风湿患者,或未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减退。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初期一两年的时间,采取正规地治疗控制住病情,严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所以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如果有少数病人出现了畸形的话,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去治疗,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治疗的方法,并不是就不能治疗了,大家一定要避免这样的误区干扰。

误区2:每次都服用同样的药,自己买就行了

到医院随访,不仅仅为了买药。医生会观察患者病情的改变,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必要的时候要做检查,来决定药物的调整和计量的增加,所以说得了疾病以后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不能随便乱用药。

误区3:类风湿关节炎是治不好的

近年随着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使类风湿等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给予积极正确地综合治疗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转、稳定或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否则如果你消极对待,而且不去正规的医院去治疗的话,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是危及生命,所以说正确的治疗方法很重要。

关于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小常识,上面都介绍了相关的内容,如果你也有风湿关节炎的话积极的去治疗,找到适合的方式和方法,你会很快的恢复,不要误入这些误区中,会对你的身心造成一些影响和伤害的,大家都要注意。

(注:此文属于腾讯大辽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风”和“湿”不是风湿病的元凶

不少人认为,风湿病是指天气变化时腰酸腿疼的病症,把由受凉、风寒、冷冻、潮湿引起的关节痛疼一律称为风湿病,还有不少女性患者,把风湿归结于“自己在坐月子的时候吹风着凉所致”。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孔晓丹称,寒冷和潮湿只是风湿病的诱发因素,其本质在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包括关节在内的全身多脏器受损。风湿病是个统称,包括近200种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等。

口干眼干、反复流产、经常心梗要警惕风湿病

孔晓丹主任介绍说,风湿免疫病的表现症状非常复杂,由于很多患者对风湿病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人并没有找到正确的就诊途径。比如很多患者经常关节疼、腰疼,就去看骨科;还有些人经常反复发作虹膜炎,就到眼科检查;有些人体检发现白细胞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去看了血液科……其实这些症状在风湿免疫病病人中也经常出现。如果看错就诊科室,会耽误了救治时间。

提到各种症状时,孔主任举例说:“如今有很多年轻女性反复流产,其实一些是风湿免疫病引起的。风湿病患者的流产和普通流产不一样,风湿免疫病的孕妇,怀孕天数长一些,很多患者怀孕到两三个月以上,才开始流产。很多备孕女性到各大医疗机构去做试管婴儿,在实施试管婴儿之前,这些机构推荐备孕女性来我们科室进行免疫风湿病筛查,确认是否得了风湿免疫病。在筛查的过程中,有些人就被确诊为免疫病。其实,被确诊为免疫病也不要惊恐,只要在我们这里稍微进行治疗,就可以基本痊愈,之后可再次进行受孕。”

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口干、眼干,女性反复流产,经常性心梗或者腰疼等症状,不仅要去相关科室进行检查,也要去风湿免疫科检查一下,因为这些表现同时也是风湿免疫病的症状。

免疫吸附治疗 解决风湿免疫病

大医二院风湿免疫科近年来应用免疫吸附治疗方法,治愈了大量风湿病患者,最大强度地缓解病人的痛苦。这项技术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致病因子祛除,主要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等,治疗效果都很好。

免疫吸附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而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免疫吸附疗法不同于一般非特异的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疗法是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优点是对血浆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更商,而血浆中有用成分的丢失范围与数量更小,同时避免了血浆输入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孔主任介绍说,“我们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两年多,安全性很高,效果显著,是目前大连唯一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比如我们实施首例这项技术的许女士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许女士60多岁,曾是位重症类风湿患者,当时来到该科室进行治疗的时候,是被家属用担架抬进来的,腿关节及手关节发生严重病变,根本无法自主行走。经过两次免疫吸附治疗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治疗,如今已经能拄拐自助行走,大大缓解了病情。”

先后赴北京协和医院及全国风湿免疫病高研班学习,具有扎实的内科基础和丰富的风湿免疫病的诊治经验,与国内、外风湿免疫病专家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掌握风湿免疫性疾病最新的诊治理念。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认识。

咨询更多风湿免疫病相关信息,可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微信公众平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一、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有哪些

  1)发病情况: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2)病因: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

  3)症状: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4)实验室检查:风湿性关节炎抗O高,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类风湿因子高,CCP、AKA会出现阳性。

  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6)预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

二、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认识: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相关。

  误区之四:关节肿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诊断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热目前是个少见病,不要轻率地滥下风湿热的诊断。抗“0”增高只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见抗“0”增高,不能仅凭此诊断风湿热,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它的风湿病才能诊断。因为风湿热要应用青霉素治疗和预防,而其它各种风湿病皆不用。

  误区之五: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它一些常见的风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者,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70%,故也不能根据类风湿因子阴性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误区之六: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抗ENA抗体)和其它一些免疫试验阴性就可以排除风湿病。

  新的认识:上述的化验只能检测部分风湿病,而且阳性率并非100%,有很多风湿病患者的化验结果可能阴性,因此,不能仅凭上述化验结果阴性而排除风湿病的诊断。

  误区之七: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是治不好的。

  新的认识:近年现代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使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给予积极的正确的综合治疗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转,稳定或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否则,如果消极对待,不规则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残疾,或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误区之八:常规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情而酌情考虑。如何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是一门艺术,在使用激素前一定要先熟悉激素的作用和毒副反应。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用激素并不能阻止关节炎病理过程继续发展,不能根治,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甚至比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还大。

  误区之九:风湿病用西药只能“治标”,中药才能“治本”。

  新的认识:西医和中医治疗风湿病各有所长,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最重要的病变是骨关节侵蚀而致残,大量的临床研究已发现有些西药能达到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而中药雷公藤的远期疗效正在研究之中,尚未发现其它中药有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

  误区之十:抗风湿西药的不良反应大,中药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

  新的认识:抗风湿西药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指标,可保安全耐受。然而,抗风湿中药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药物,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监测而盲目应用,可导致严重后果。

三、风湿病的主要预防措施

  1.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虽然本病的致残率比较高,但如果获得早期诊断及早期的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甚至治愈。所以,若能普及本病的一般知识,医生和患有关节肿痛症状的病人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就能提高诊疗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致残率和增加劳动能力。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3.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大部分病人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汗出当风凉、接触冷水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较多,正是万物萌发、树木花草发芽、长枝、生叶、开花之际,也?quot;百病发"之际。这时,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当令,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我在接诊的病人中,述其因卧睡石板、水泥地面或长时凉水浸泡而发病者,不在少数。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另外,有些职业是工作在水湿潮冷的环境中的,如井下、露天作业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劳动或劳动后,不可乘热身汗出便入水洗浴。垫褥、被盖应勤洗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劳动出汗,当风吹,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

  祖国医学历来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过度劳累,正气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得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5、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样受神经和内分泌因素的调节。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祖国医学认,七情(喜、怒、哀、思、悲、恐、惊)过,能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抗病能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

四、风湿性疾病的症状体征

  一、关节表现的特点:

  (二)晨僵 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 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於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二、系统症状的特点:

  要抓住关节外其他系统受孙的表现以肋诊断。如颊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疹提示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量龋齿提示干燥综合症。

  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妇女,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