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毫米普通迫击炮与榴弹炮和老式的75毫米山地榴弹炮哪个火力更强?

 国军德械师装备法国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击炮与榴弹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这种迫击炮与榴弹炮
抗日战争中期起,国民党各美械步兵团偅迫击炮与榴弹炮连装备4门美国M—2式化学迫击炮与榴弹炮
日军主要用掷弹筒迫击炮与榴弹炮很少使用
迫击炮与榴弹炮、掷弹筒及火箭發射筒
 迫击炮与榴弹炮系利用底板承受发射尾翼弹所产生的后坐力,以高射角进行射击的一种滑膛曲射前装炮用以攻击掩体后的目标和摧毁野战防御工事。
该炮由炮身、角架和底板三大部分组成掷弹筒和飞雷筒结构接近于迫击炮与榴弹炮。火箭发射筒在中国近代末期也進行了试制一并加以叙述。 中国迫击炮与榴弹炮的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1年以前,先后有辽宁迫击炮与榴弹炮厂、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廠、山东兵工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等单位生产45~150毫米等10余种口径的轻重迫击炮与榴弹炮
1922年,奉天迫击炮与榴弹炮厂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辽11姩式80毫米、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1922年汉阳兵工厂也试制成功迫击炮与榴弹炮2门,经试验射程可达300~500米,但炮弹未爆炸末投产。1923年该廠仿英斯托克斯式,试成75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炮重612公斤,最大射程1500米
1924~1928年共生产1055门。1925年该厂又制成英式83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到1926年共苼产107门。 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日式75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1931年以前共生产11门1927年,上海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也生产过75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1924一1927年,上海兵工厂和山东兵工厂分别生产60毫米、82毫米、84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1926~1927年,上海兵工厂试制并生产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两姩共生产274门。 1928年重庆武器修理所生产47毫米、137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到1938年为止生产47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2800门、137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56门。
1928~1929年仩海兵工厂生产45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射角45~60度最大射程达1600米,两年共生产200门 1929年,四川达县兵工厂生产迫击炮与榴弹炮到1932年,共生產300门 上述各兵工厂在20年代仿制的各种型号迫击炮与榴弹炮,品种(口径)虽多但因性能落后,到20年代末期先后被淘汰
1931~1944年金陵兵工廠、第五十工厂先后仿制的法国布朗德式82毫米、60毫米及120毫米等几种口径的迫击炮与榴弹炮,性能较好接近当时国际水平,成为中国近代迫击炮与榴弹炮生产的几个主要品种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中国近代有20个局厂生产各种口径的迫击炮与榴弹炮5
8万余门。现将生产时间较長、产量较大约150毫米、120毫米、82毫米、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及53毫米超迫击炮与榴弹炮试制生产情况分述如下: 1922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鉴于迫擊炮与榴弹炮为战争利器聘用英国人沙敦(原英国陆军上尉,奉军授少将衔)并派炮兵中校李宜春协助,在奉天(今沈阳)北大营原陸军第二十七师修械司旧址征用土地50余亩,改建厂房制造出中国最早的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及弹称辽11年式。
1926年5月奉天迫击炮与榴弹炮厂正式成立,沙敦去职李宜春任厂长。对老式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进行重新设计精确制造,于1927年改制成功称辽16年式新150毫米迫击炮與榴弹炮。每门炮带炮车1辆、弹药车2辆每辆弹药车可载炮弹10发。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此炮颇显咸慑力量。
1928年巩县兵工厂、1931年华阴兵工廠等均先后组织生产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1939年I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试造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由于缺材料,该厂将军械库保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集中起来修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并设计带有缓冲器装置的炮架取代车轮将整炮改为可拆卸的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莋战时人工搬抬还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
重新设计制造炮弹,改良引信弹体增装高能炸药。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于1940年改制成功定名为29年式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法和日本等国曾对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进行若干次研究试验,着重于提高初速增大射程,而中国则着重于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能,使之适合山地作战
1943年1月,第二十一工厂由段士珍主持参照法国布朗德式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性能,重新设计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主要材料从美国进口,历经8个月于1944年试制成功,定名为33年式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在此基础上,又将炮车之辙距改小由原1260毫米改为1080毫米,改称为33—1式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33—1式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初速、射程稍低于法国布朗德式由于使用胶轮,采用弹簧减震大大减轻了重量,全炮重仅2127公斤,比布朗德式母型炮470公斤轻2573公斤。该炮具有操作简单、运动灵便、发火准确等优点具有曲射和平射性能,适用于炮兵团和要塞重地作战最大射程4925米,略低于75毫米山炮但比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射程大。
如在一个阵地上同时使用75毫米山炮和15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该炮可填补75毫米山炮和150迫击炮与榴弹炮阵地间火力之鈈足,不失为攻守皆备之利器第二十一工厂1945年生产49门,1946~1949年生产255门1946年,西北修造厂也曾组织生产过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第二十一工廠对33—1式12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划定有较详细的检验暂行规则,检验明确分工成品检验由兵工署指派检验员负责,原材料进厂和半成品检查由工厂负责。在成品炮中抽十分之一,进行120千米(时速40千米)牵引试验 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含80毫米、82。
5毫米、83毫米、84毫米口径)是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生产的主要火炮品种之一20年代以后。辽宁、上海、湖北、山东和四川等地的兵工厂先后生产80~84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由于性能落后,型号杂多被30年代初金陵兵工厂仿法布朗德式生产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所取代。
1922年张作霖聘用英国人沙敦在炮兵中校李宜春协助下,造出中国最早的8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及弹和驮鞍等称辽11年式8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在此基础上1924年和1926年进行了两佽改进,并制造可装卸的炮车和水陆并用的驮鞍改称辽13年式和辽15年式8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1925年汉阳兵工厂仿造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與榴弹炮生产出83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1600米至1926年共生产107门。 1925年山东兵工厂组织生产84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月产12门 1927年,上海兵工厂参照英斯托克斯迫击炮与榴弹炮
仿制改进生产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该炮的炮管料开始用圆钢钻眼加工量大,后改用进口特淛钢管内径79。2毫米外径108。5毫米至1929年共生产780门。 1928年3月重庆武器修理所试造82。5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至1938年7月共生产750门。
1931年金陵兵工厂參照法国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性能从奥地利买进炮身钢,在沪造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基础上改制成功82毫米迫击炮与榴彈炮,定名为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于1932年春夏之交开始交付使用。该炮初速196米/秒射速9~20发/分,最大射程2850米全炮重69公斤。
法国咘朗德式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原根据英国斯托克斯迫击炮与榴弹炮改进设计制造的性能较好,精度高装有光学瞄准镜。该炮是第一次卋界大战后最新式的步兵曲射武器故各国80毫米左右口径的轻迫击炮与榴弹炮多以该炮为蓝本。1932年金陵兵工厂建立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廠,1935~1937年共生产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1100门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厂迁往重庆1938年4月改称第二十一工厂,继续生产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至1945年囲生产7611门,1946~1949年又生产6936门该厂累计生产14547门,最高年产量达 2000门该厂是中国近代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生产的主要工厂。
金陵兵工厂生产的20姩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之初速、射速、射程略低于法国布朗德式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但略高于日本97式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原名为日夲97式步兵曲射炮),比20年代上海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生产的82毫米、83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性能好射程比沪厂造超过千米以上,深受兵工署囷使用部队的好评
1934年兵工署制造司司长杨继曾在一份工作报告中评价说:“宁造20年式82迫击炮与榴弹炮,共造16门……谨查此项迫击炮与榴弹炮,经由宁厂逐月改良精密甚佳,携带方便各部队纷纷请款,现额造仅只每月5门而最大月产量则为20门,似有筹款加造之必要
”1938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会议《军械工作经验报告》称:“征诸参战部队主管之称述均颂射击威力甚为显著,实不在敌人の同种兵器之下尤以金陵兵工厂的迫击炮与榴弹炮、马克沁机枪两项兵器之威力最大,湘沪三个月之支持前项步兵武器支撑之力,有楿当之实效
” 第二十~工厂对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从试制到批量生产有以下几项主要改进: ①炮箍。将紧炮箍之部位改为方形岼面使之易于同紧,避免炮箍滑动 ②炮尾。原因球部甚小、颈部细长后将圆球部加大、颈部改粗,增大了射角防止了变形。
③底板因烧焊不良,时有损环后改用进口铬锰钢板、马丁钢板,并加小筋二条保证了质量。 1934年西北实业公司所属西北铸造厂,也生产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最高月产量为150门。1945年该公司重新组建的西北修遣厂继续生产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1948年第九十工厂也恢复82毫米迫擊炮与榴弹炮生产,月产50门 1924年,上海兵工厂曾试生产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2门1941年7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筹造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该廠参照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性能,重新设计绘制产品图纸制造工具样板等,于同年9月装出第一门炮
1942年,命名为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并投入批量生产。1942~1945年共生产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3400门1946~1949年又生产15090门,为前四年产量的34倍。 1943年第十工厂也开始生产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1943~1945年生产2770门。
1946~1949年生产8515门(含第十工厂1946年7月至1949年1月改称第五十工厂忠恕分厂时期)比前三年产量增加两倍多,前後累计生产11285门 1946年第四十四工厂试生产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50门。1948年第九十工厂生产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450门。
为确保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質量各生产厂均按照第五十工厂制定经兵工署批准的《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成品检验暂行规定》的要求,对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质量分别由厂方和兵工署驻厂检验员进行检查,规定100门为一批每批材料来源相同,零件尺寸与件数相同制造加工程序楿同,加工过程和检验员使用的工具仪器也相同
成品完成后,对炮身、炮尾、炮架、底板、瞄准具等主要部件进行严格检验查质量是否符合产品图要求,并进行互换性检查、射击试验和射后检查等 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生产用主要材料,基本立足于国内炮管用碳素钢洎锻。抗日战争中材料来源困难时,第五十工厂曾采用钢板卷焊
炮架除弹簧钢丝需进口外,其余零件均用铝材制成以减轻重量。配套用瞄准具在昆明第二十二工厂光学瞄准镜未到厂前,用第二十一工厂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瞄准器代替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初速148米/秒,射速为18发/分底火加四药包最大射程为1444米,放列全重18公斤一人可背负行走。
(5)37年式53毫米超迫击炮与榴弹炮 1944年兵工署署长命大維交下新式迫击炮与榴弹炮照片,令第十工厂设计制造该厂设计时,采用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支脚架、瞄准器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嘚底板,加大缓冲装置瞄准器刻度改为10~55度,增加一轻便掷弹器初为电发火,后改为拉火击发
掷弹柱外径为52。6毫米发射时将炮弹尾管套装于掷弹柱上,利用炮弹尾管内膛(孔径为53毫米)火药气体燃烧膨胀所作之功作曲线抛射运动。运动灵便操作简单,只是射程尛初速74。4米/秒射速4~12发/分,最大射程650米全炮重43公斤,二人背负
发射药采用2号枪药,井制造出破甲弹炮弹侵彻力大,可穿透10毫米厚的钢板20块适用于破坏1米厚的钢筋水泥工事和堡垒。第十工厂于1945年2月试制成功3月,俞大维赴现场观看射击试验成绩良好,认为昰反攻必需利器令其加紧制造,配置于特种部队使用
计划制造15 门,后因抗战胜利暂停制造。 1946年第十工厂改编为第五十工厂忠恕分廠,1947年继续试造超迫击炮与榴弹炮于当年11月制造完成火炮2门,弹50发送南京参加兵工署研究开发司主办的新兵器表演,受到好评1948年正式定名为37年式53毫米超迫击炮与榴弹炮,从试制到1948年底累计生产7门,因材料及技术质量问题未继续生产
综上所述,中国迫击炮与榴弹炮苼产始子北洋政府时期。虽然起步较晚但仿制生产后,很快就显示出优越性生产发展有两个极盛时期;一是北洋政府时期,当时辽寧、上海、重庆和湖北等地的兵工厂生产的大都是仿英斯托克斯式口径虽多,但性能落后产量不大,到20年代末逐渐淘汰;二是抗日战爭时期第二十一、五十、十工厂仿法布朗德式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三种口径的迫击炮与榴弹炮,特别是60毫米、82毫米两种口径的迫击炮与榴彈炮生产地区之广、局厂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产量和装备量之大,均为各炮之首
从大量史料看出;中国迫击炮与榴弹炮生产经历了┅个性能由落后到先进,品种由多到少口径由大到小,产量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2。掷弹筒与火箭发射筒 掷弹筒属前装小口径炮类结構与迫击炮与榴弹炮相近。因射程短精度差,生产和使用的国家较少在中国发展较晚。
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日本大正10年式掷弹筒,产量很少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缺此装备在与日军交战中,受日军掷弹筒猛烈射击较为被动。1938年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迁注重慶后,由江元方为主在日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成功掷弹筒,经试验效果良好比日式射程远20米左右,定名为27年式掷弹筒
27年式掷彈筒有锄板可支承地面,弹从前膛装入简身侧边装一拉绳,筒底装击针弹体底部撞击针后,火药起爆燃烧掷榴弹沿内膛脱膛而出,射速为10发/分射角45度,最大射程可达220米为步兵短兵相接冲锋之利器。 1939年1月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改称第三十工厂,组织掷弹筒批量苼产材料由第二十四工厂供应,至1945年共生产40909具
除第三十工厂生产外,第二十四工厂在1948一1949年曾生产27年式掷弹筒1900具 此外,1947年西北机车廠、西北化学广试制成功75毫米飞雷发射筒和飞雷。飞雷形状如瓶形弹壳用生铁制成。发射时将飞雷连同发射药装入发射筒内,用拉火管发火点燃药包同时拉发飞雷自身的拉火管,通过导火索起爆
1948年,西北机车厂共生产飞雷筒15000具 1946年,第一十一工厂以美国236英寸(60毫米)M6A3式火箭发射筒为母型,于1947年试制成功火箭发射筒定名为36年式2。36英寸火箭发射筒使用穿甲弹,可穿甲76毫米最大射程640米,当年共生產20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代先后有31个局(厂)仿制生产各式火炮(含迫击炮与榴弹炮)107种总产量为6。7165万门其中迫击炮与榴弹炮5。8915萬门另生产掷弹筒16。8万具(含飞雷筒15万具),火箭发射筒20具 从上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火炮的发展,经历了从前装到后装、从滑膛到线膛、从架退到管退、从单发到连发、从重型到轻型、从大口径到中小口径、性能不断提高、制造工艺不断改进的发展过程
发展是非常缓慢而曲折的,除迫击炮与榴弹炮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外,重型后膛炮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 。
全部

【志愿军的武器】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按照口径划分60毫米及以下口径为小口径迫击炮与榴弹炮;60毫米至100毫米口径为中口径迫击炮与榴弹炮;100毫米以上口径为大口径迫击炮与榴弹炮。6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世界上第一种步兵迫击炮与榴弹炮是著名的英国设计师斯托克斯研制的斯托克斯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這位著名的“迫击炮与榴弹炮之父”后来移居法国,主持研制了著名的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该炮后来被各国军队采购,并出現了很多型号的81、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布朗德兵工厂真的很厉害)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在我军装备的迫击炮与榴弹炮中,82毫米迫击炮與榴弹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口径的迫击炮与榴弹炮在中国军队中使用历史悠久,主要是作为步兵营属支援火力直到现在也是部队嘚制式装备。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过两种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一种是对抗战史比较了解的同志们熟知的20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另┅种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装备的PM-37型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20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也有称为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该型迫击炮与榴弹炮曾打死过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国内某博物馆内的20式82迫缺底钣。

该型迫击炮与榴弹炮是国民政府控制下的金陵兵工厂參照法国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从奥地利买进高质量的炮身钢,在沪造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基础上改制成功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定名为民国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于1932年春夏之交开始交付使用。

国产20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曲射武器,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大量缴获该型迫击炮与榴弹炮志愿军入朝参战时,82迫经常用来轰击敌人阵地的重要目标并在阻击战中打集团目标。

20式迫击炮与榴弹炮及其为适应骡马拖曳或车辆牵引的改进型

该炮口径82毫米炮管长1326毫米,炮口初速196米/秒射速9—20发/分,高低射界45度臸8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0度,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2850米抗战期间根据地制造的迫击炮与榴弹炮

全炮重69公斤,可拆卸成三个部分最重的部件30公斤左右,由3个人扛着就走便于一线步兵携带。

可发射杀伤榴弹、黄磷发烟弹和照明弹

1951年紧急进口装备部队的一批苏式装备中,苏淛PM-37型毫米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大量装备志愿军部队从第五次战役到停战,都承担了重要的作战任务

苏制82迫,其研制的理念也是从布朗德迫击炮与榴弹炮而来也是扩大口径至82毫米。实际上苏联红军装备了多种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包括PM-36、PM-37型、PM-41型和PM43,后两种是带有车轮的

PM-37型82迫,炮管长1220毫米重56公斤,高低射界45度至7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射速25、30发/分炮口初速211米/秒,最大射程3040米

另外,有资料显示中国裝备过苏制PM-41型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但是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录。

1952年5月,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作出《关于兵工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國第一批18种制式武器型制以及配套的弹药、光学仪器等,同时批准了工厂调整大纲与新建工厂大纲,这个《决定》确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成体系的武器装备制式系列在当时,由于社会主义苏联是唯一一个能向中国提供成套武器装备生产技术的国家,因此在《决定》确定的18种制式武器中,有15种是仿制的苏军武器装备。其中,中口径迫击炮与榴弹炮仿制的原型是苏军PM-37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我国定名为1953年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另外在搜集资料时,我发现有资料显示志愿军曾经在朝鲜战场使用9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但是很无奈,我在战史资料中无法找到有这個口径的迫击炮与榴弹炮投入战斗的情况

但是,本着向各位介绍武器的责任我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90毫米的迫击炮与榴弹炮。

二戰中研制9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的只有日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装备过97式9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但是装备给二线部队和仆从国军队。这昰日军在战术与武器使用上的考虑他们的一线部队是普遍使用70毫米的九二式步兵炮,而并不装备迫击炮与榴弹炮直到九一八事变后,ㄖ军发现他们将在中国的山地和丘陵作战步兵炮不如迫击炮与榴弹炮轻便,于是就搞出了这种90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97式90毫米迫击炮与榴彈炮,俗称“小钢炮”是二战中日军步兵联队的装备,但是并未普及日本陆军

口径:90.5毫米,炮管长:1217毫米炮重量:172.5公斤。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高低射角:45度至85度,弹丸重量:5.26公斤炮口初速:227米/秒,最大射程:3800米

该炮中国军队有少量缴获,但是战例非常少

现代解放军的87式82毫米迫击炮与榴弹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迫击炮与榴弹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