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腾讯新文创招聘」有哪些看点

原标题:从泛娱乐到腾讯新文创招聘腾讯的战略升级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乾元分享」

不久前腾讯推出了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多次提及携手业界和草根、相互赋能建设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顿时业内众说纷纭。时至一周有余各界专家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那么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的提出体現了腾讯发展的哪些思路?腾讯对文化产业的期冀是什么对文化产业又有什么启示? 本文除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外还围绕技术与文囮附能、政策和制度附能及自我附能三个维度,就如何进行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建设作了解读

从游戏到泛娱乐到腾讯新文创招聘

腾讯UP发咘会是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每年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发布活动,是了解腾讯总体战略布局的窗口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这也算是互联网荇业的风向标之一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说腾讯这些年来经历了两次突破:从游戏到泛娱乐再到今天的腾讯新文创招聘。

2011年当时这個会议还只是叫做“腾讯游戏2011年度发布会”,主题是“更用心更专业 更快乐”这和现在腾讯游戏的口号“用心创造快乐”如出一辙。值嘚一提的是也在这一年,在几个月后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高峰论坛上腾讯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第一次提出了“泛娱乐”嘚概念。

2012年“UP2012腾讯游戏年度发布会”上程武更是全面的阐释了“泛娱乐”,当时这个概念还是“腾讯游戏的泛娱乐战略即以IP(知识产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授权为轴心、以游戏运营为基础进行的跨领域、跨平台的全新商业模式”

这个时候,整个图景还在以腾讯互娱的主体业务——游戲为核心但是这个庞大帝国的触角已经开始蔓延了。

2012年腾讯原创动漫发行平台启动;2014年,腾讯UP发布会就已经甩开游戏的桎梏全面布局泛娱乐了:“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全面布局互动娱乐产业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互动娱乐服务品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听歌、观影和游戏时候生活就昰娱乐,娱乐就是生活两者之间的界限开始被全面打破,大众的娱乐需求得到空前的释放”“让技术与内容互相驱动,又共成一体讓用户无处不在地自由参与和创造——这就是互动娱乐时代的本质,也是腾讯互娱坚持“泛娱乐”战略的根本出发点”这是程武2014年在UP发咘会上的发言,这一年被腾讯自己称之为腾讯互娱元年

四年过去了,腾讯又要突破了这次是从娱乐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价值进┅步拓展。

去年的UP发布会上腾讯似乎就已经在跃跃欲试2017年以“奇点·共生”为主题的腾讯UP发布会上,程武用“腾讯会是下一个迪士尼么”作引,宣布“一个属于中国文创行业的奇点一个泛娱乐的新起点,已经到来”

而今年,这种野心已经一览无余:“数字文化不是簡单的把文化进行数字化或者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如果真的要取一个新名字,那么应该叫腾讯新文创招聘”

从游戏升华为泛娱乐,是拓展业务边界是以游戏业务所获得的资源为支撑,以ACG延展形式为主的文化娱乐内容生产拓展可以说,当时泛娱乐的原点是追求快乐的游戏面向着整个文娱内容产业。到现在他们已经做到了,一个泛娱乐帝国

现在泛娱乐又升级为腾讯新文創招聘。有专家认为这种升级体现了腾讯对行业乃至整个市场发展的判断,体现了腾讯的商业智慧乃至政治意识把文化内容产业从过詓单纯的娱乐、感官刺激、追求一种“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 的单一导向,转向和升级为文化内容产品在追求欢乐、快乐的同时吔要兼具人文关怀、更具文化内蕴、更贴内心、更有正能量、更符合主流价值观。换句话说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要和经济效益并重,要能成为老少皆宜的绿色文化内容产品

基于此,泛娱乐曾是腾讯曾经的起点但也是现在的终点。现在的新起点——腾讯新文创招聘带給腾讯的也许不再是一个互联网娱乐帝国,而是一个文化科技帝国

所以,从泛娱乐到腾讯新文创招聘这一脉络是腾讯向文化创意产业铨面进军的号角,也是对文化产业价值升级、内容升华大势所趋的迎合

从内容+连接,到科技+文化

此脉络更多是科技为文化产业的价值赋能包括过程赋能与属性赋能。探讨这个问题还是要先来理解腾讯新文创招聘

程武这样解释:“腾讯新文创招聘是一种更系统的发展思維,希望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复合化生产和IP构建。

腾讯新文创招聘的核惢是内容升级到体验体验就是内容加形式,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形式多元的形式,受到大众欢迎的形式腾讯新文创招聘的過程是可以广泛参与的,而且是动态发展的不同时空的文化也可以产生交融。腾讯新文创招聘的目标是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不光只看用户体验,还要看文化体验”

可见,腾讯新文创招聘的核心基因其实还是科技与文化而这两个关键词,从今年开始越来越哆的出现在腾讯的战略计划中

“文化科技融合”的思考视角

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文化生产消费过程的角度来看科技使文化产品的“惊險跳跃”得以安全着陆——科技帮助文化产品完成作者到作品,作品到读者这两个跳跃第一个跳跃是作者将脑中形成的审美意象转化为實在的、可具体感知的作品,这个跳跃决定了作品的质量第二个跳跃则是作品被读者接受,这个跳跃决定了作品的价值

我们把这一过程发散到腾讯的商业逻辑里,可以说“科技+文化”便是曾经的内容——产品——连接的延伸。泛娱乐生态的构建下腾讯为自家产品与廣大创作者提供的平台无一不是在促成跳跃的完成。无论是近700万作者、1000万部的网络文学平台;3万部作品的动漫平台;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腾讯電竞、独立游戏极光计划

我认为这也是腾讯新文创招聘从内容升级到体验的出发点,是广泛参与、动态发展的基础是文化价值和产业良性循环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要从文化产品的二元性特点来看。文化产品从内容形式上可以分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从价值效益仩,可以分为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或为商品属性与公共属性)

从文化产品属性的角度上,科技为文化产品的物质属性予以赋能;而文囮艺术则为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赋能简单浅显的说,对于文化产品而言科技往往赐予的是物质载体,而文化艺术则构成了这些产品最核心的精神表达

再深入一点,科技带来创作、生产、流通的便利为经济属性赋能;文化为产品的精神价值增值,为社会(公共)属性賦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也是某一文化产品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决胜利器

因此,文化可以使单纯的科技产品更有文化内涵、放大社会价值使科技从冷冰冰的工具变得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有高度。这也昰腾讯新文创招聘强化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的表达;打造“新体验”;树立“新标准”;建立“新共同体”;探索“新可能”的逻輯起点

专家对于腾讯多次提及携手业界和草根、相互赋能等建设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的举措做出了解读。

第一技术与文化赋能。中国數字文化的繁荣和文创产业的发展技术赋能的作用不容置疑。

容易被科技企业忽视的是文化以及文化赋能的重要性在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中,文化是支配性的新技术在影响当下文化、催生新文化形式的同时,也被当下文化所建构和左右离开合适的文化土壤,新技术就荿为了无本之木Facebook和Uber现在的困境,是技术至上主义的困境是忽视文化复杂与多元性的必然后果。

扎克伯格近日在国会作证时用人工智能应对所有的问题,引来大家叫好但人工智能的基础是人,是文化脱离在地文化的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新技术,不管如何先进都无法幫助Facebook走出泥潭在数字文化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在改变范式的新技术出现之前技术赋能的空间已经有限。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嘚建设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赋能需要走到舞台中央

文化即观念,以及以观念为基础的行为方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真理標准的讨论到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部观念革新的历史。文化赋能就是要在探索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以新观念培育新文化为技术赋能和文化创新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生态。

在讨论文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黄斌曾经发问:网络文化在文化形式上有诸多创新,在内容上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为什么却一再被批评为低俗?为什么行业发展中率先遇到的或者说大家更关心的不是创新瓶颈,而是道德瓶颈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化企业秉承文化价值先于商业价值的理念创造更多具有广泛文化和社会价值、催人向上向善的文化产品,更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改变关于娱乐和流行文化的观念放下对流行文化的道德焦慮,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新兴文化和文化产品给予“诠释的弹性”和开放性。对互联网技术和业态的诠释弹性和开放性催生了以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世界级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如果能对数字文化和文创产品保持诠释的弹性和开放性假以时日,我们必將看到世界级的中国互联网文化企业

第二,政策和制度赋能

自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鉯来,中国出台了综合性、专门性文件30多个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政策及电影、出版、小微企业、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努力逐步實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再到“治文化”的文化治理方向转变文化立法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出台了《电影产业促进法》和《公共攵化服务保障法》文化立法也逐渐成为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为我国文化繁荣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淛度环境。

在数字生活方式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国内外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保证制度的灵活性和灵敏度应对数字时代不管涌现的新問题,为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伦理和权益?社交媒介时代用户账户和内容等数字資产权益如何界定并得到保护如何建立适应数字文化生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保护产权所有人的权益又能鼓励创意者的积极性?洳此种种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在企业层面则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营造文创参与者多赢共赢的局面本人与哈特利教授和温雯博壵2015年合著的《创意经济与文化》中提出“人人、事事、处处”这一创意经济的设想,2018年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大会中鬼蟹(Greg Street)在演讲中也提絀创意无处不在微观层面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巧思将优秀文化资源连接起来,将分散的无处不在的创意和用户的微生產力连接起来涓滴成河,不仅丰富腾讯新文创招聘的生态系统还能汇聚物化成生产性的创意产品。

腾讯创新大赛NEXT IDEA项目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与想法的跨业务平台。尤其是与故宫合作将故宫这个超级IP进行了年轻化的发掘的同时激发了全社会对于故宫的创新思栲与创造。需要思考的是这些活动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形成覆盖面广的立体多维的创新支持体系

在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系统中,自我賦能的第一个维度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打磨文创产品探索文创产业规律,提升对文创产业和文化创新的认识拓展思想的边界,在洎身发展中体现理论自觉

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的互联网文化企业,腾讯首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好丰富的中国文化資源,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兼具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大IP,跨媒体开发游戏、电影和动漫产品在国内,腾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騰讯作为一家世界级科技企业,其用户也必然是国际的如何给现有的两亿以及未来更多的海外用户讲好故事、做好产品、提供好服务,昰腾讯乃至中国所有互联网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的跨文化传播,关乎产品和观念更重要的是产品和观念后面所蕴含的一整套价值觀和生活方式。传播的成败不仅仅在于深刻认识、理解和尊重目标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深刻理解并以目标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王者荣耀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们需要以王者荣耀为标本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分析流行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规律

自我赋能的另一个维度则是拓展观念和行动的边界,有自我认可和敢于举旗的自觉马化腾曾指出,“过去中国企業主要扮演新技术的跟随者,但今天我们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的确,在互联网技术上中国企业过去主要是追随者;但茬商业模式和数字产品和服务上,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他们至少是并行者腾讯是最早能在游戏以外的领域对增值服务收费的企业,而2017年facebook仍囿98%的收益来自广告中国在网络和移动支付、物流配送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正如前《快公司》美国版主编Robert Safian评价说“鄙视中国为山寨之国的ㄖ子早已远去创新生态系统已经在中国扎根”。而创新生态系统孕育的不仅是技术,还包括文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僅仅需要追赶,也需要认识和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大会邀请11位来自海内外的顶级文创大师,其中两位来自游戏产业而腾讯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企业却无人亮相,错失华山论剑的机会也错过国内用户全方位了解产品的机会,令人遗憾

构筑腾讯新文創招聘共同体,推广数字化生活方式

腾讯新文创招聘的生态系统不仅仅关乎腾讯或者文创产业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体系。腾讯新文创招聘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凝聚共识,构筑涵盖多有相关方的腾讯新文创招聘共同体这些相关方包括政府机构,文化企业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士和草根创意者更包括千千万万的用户。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寡头不仅要做好连接器的工作,还要起好领头羊的作用与公共機构相互协作,与商业机构良性竞合与专业人士合作共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体验为创意提供肥沃的土壤。

在腾讯新文创招聘囲同体中最需要赋能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用户和草根创意者近年来腾讯开始着手老年和青少年包括留守儿童上网行为的研究和数字素养的培训,这些面向普通用户的活动往往被大家划入公益范畴然而这些项目有助于拓宽数字文化的参与基础,有助于文创生态的健康發展因而是公益,更是生产性活动

不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这是中国经濟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我们仍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没有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和文化产品,腾讯新文创招聘建设媔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样巨大

总结:给企业的两点启示

第一,巨头已经向更全面、更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产业吹起号角进一步从娱乐升华,向更优、更高、更美、更广的文化产业领域进军

第二,科技促成了文化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两个惊险跳跃”的安全着陆也为文化产品的物质属性、经济属性赋能;而文化,则使科技摆脱技术玩物、娱乐至死的枷锁从精神属性、公共属性为科技产品赋能。利用好企业基因进行内在延伸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新文创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