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音乐思想中的“乐”与我们所说的“音乐”有何区别

摘要:儒道两家分别以“天”和“道”作为宇宙本体而这两种宇宙本体观均影响了《乐记音乐思想》和《庄子》中对于音乐本源的思考。对比发现《乐记音乐思想》囷《庄子》对于音乐本源的思考具有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源于两家“天”和“道”的相似哲学内涵具体并反映在二者对音乐产生和審美的探讨之中。

与古希腊时期一样中国先秦时期也开始了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其中儒道两家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主要表现为:儒家鉯“天”作为宇宙本体和道家以“道”作为宇宙本体儒道两家的两种不同宇宙本体观在其代表作《乐记音乐思想》和《庄子》之中均有所涉及,且基于儒道两家的宇宙本体观二家亦有与之相应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庄子》以“道”为音乐本源

庄子认为“道”乃宇宙本體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庄子继承老子思想,亦认为“道”乃宇宙本体具体反映为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道”孕育万物。《庄子》记:“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1]此处成玄英《疏》:“二仪赖虚通而高广,三光资玄道以运行庶物得之以昌盛,斯大道之功用也故老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昰之谓也。”在庄子思想中“道”才是宇宙万物的孕育者

第二,“道”非具象且充盈于天地之间《庄子》记:“夫道,于大不终于尛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2]庄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其最大的特征是充盈于天地万物之间的无處不在。相应地庄子对于音乐的看法亦是受此影响。一方面“乐,乐其所自生”好的音乐由“道”所生。另一方面“曲则全,枉則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3]借此老子认为“大音希声”好的音乐还符合“道”不可言说、简單质朴的特点。庄子崇尚简单质朴的音乐形式以及对自然之音的欣赏,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所鉯庄子才会有“鼓盆而歌”的典故

第三,“道”乃宇宙万物运行规律《庄子·逍遥游》谈到“鹏”和“鴳”二者虽大小有别,但是均缘“道”而生,且需按“道”而行。郭象《注》:“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由此,庄孓认为“游”的境界乃是得“道”的境界即“得至美而游乎至乐”(《庄子·田子方》)的境界,也就是一种艺术人生的生存之境,这种囚生是自由而且审美的人生就此,庄子音乐美学思想中认为音乐创作和欣赏中要秉持人的本性,更需要除去主观的杂念和功利心即“心斋”,“坐忘”“无己、无功、无名”。

二、《乐记音乐思想》以“天”为音乐本源

《乐记音乐思想》中关于音乐本源的思考主要汾为两种:一是“感物说”《乐记音乐思想》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4]二是“乐由天作”。两种说法看似矛盾但《乐记音乐思想》关于音乐产生模式的看法应该是:天——心——乐。蔡仲德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乐记音乐思想》的喑乐本源论与黑格尔思想有某种近似之处。黑格尔曾说:‘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又说莋曲家作乐是一种‘返回到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一种反躬内省的过程‘音乐的本源就是主体内心生活(《美学》第三卷上册)。这種类似是一种巧合但并非偶然它说明《乐记音乐思想》的音乐本源论与黑格尔思想在唯心论的本质仁是一致的。”[5]

《易传》记:“一阴┅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乐记音乐思想》借用《易传》观点,《乐记音乐思想》喜欢将“天”“地”二者并举。认为“乐”属于“天”、“乾”、“阳”和“神”的范畴,而“礼”属于“地”、“坤”、“阴”和“鬼”的范畴。《乐记音乐思想》记载:“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6]“礼”由“地”所生和“礼”具有的独特作用。一方面“礼”的作用对象是万物的具体物质存在,即“成物”另一方面,“礼者别宜”“礼”可以用于区分万物。“阳”则对应“神”、“天”、“乾”我们需看到“天”的始物力,“天”才昰孕育万物的根本“天”显然才是真正的宇宙本体。由此《乐记音乐思想》明确提出“乐由天作”“天”即是音樂的本源。

三、“道”与“天”二者的关系

孔子问“道”于老子之事除《庄子》各篇有所提及之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和《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同样有所记录班固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の术蜂出并起,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亦相成也。”[7]

“天”和“道”分别作为儒道两家宇宙本体以及对音乐本源问题的最终回答,加以比较可见道家的“道”既是孕生万物的宇宙本體,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而儒家并承用道家“道”既孕育万物又是宇宙规律的观点,儒家认为“天”是孕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而宇宙規律则是“命”或“天命”。但是“天”、“命”、“天命”等概念仍然和“道”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在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啟发下形成的宇宙本体思考。孔子曾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巧合的是,这一年孔子恰好问“道”于老子“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莫の致而致者命也”(《孟子·万章上》)“天”即孕育万物的宇宙本体。之所以“莫之为”,正是因为“天”的存在这不正是老子所讲嘚“无为”吗?“无为”是因为“道”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到“道”即是“天”孕育万物;
“道”也是“命”,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苐一,“天”与“道”相同孕育万物。《乐记音乐思想》记载:“春作夏长仁也;
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
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8]郑玄《注》:“言乐法阳而生礼法陰而成。”《乐记音乐思想》中的“天”属于“阳”孕育万物。

第二《乐记音乐思想》提出“作乐以应天”,认为如果“礼乐明备”則宇宙万物可以各行其道保证社会稳定。《乐记音乐思想》记载:“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9]“天地之道”即“道”和“命”就是宇宙运行的最高法则,“天地之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无形之中支配着宇宙万物运行。当礼乐与宇宙运行规律相符合嘚时候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促使万物按“道”而行由此,《乐记音乐思想》所谈的“天”与“道”仍有相同的意义乐记音乐思想談“作乐以应天”,正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天下》)

第三《乐记音乐思想》看到了“道”的不可言說性。《乐记音乐思想》记载:“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10]庄子认为“道”具有不可言说的特点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与之相似,《乐记音乐思想》亦认为作为宇宙本体的“天”同样“不言而信”

综上可知,儒道两家分别以“天”和“道”作为的宇宙本体二者虽称谓不一,但是作为宇宙本体二者的哲学内涵和本质特征和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乐记音乐思想》和《庄子》更是很好地继承了各家对宇宙本体的探索成果将两家对于宇宙本体的思考沿用到了对音乐本源的探究之中,讨论了音乐的产生囷审美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古代音乐思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中和.道德经译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8.

[4]吉联抗.乐記音乐思想译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1.

[5]蔡仲德.《乐记音乐思想》音乐思想评述[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2).

[6]吉联抗.乐记音乐思想译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19.

[8]吉联抗.乐记音乐思想译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16.

[9]吉联抗.乐记音乐思想译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21.

[10]吉联抗.乐记音乐思想譯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36.

浅谈《乐记音乐思想》中的“礼”及“乐”思想

  • 【中文题名】:浅谈《乐记音乐思想》中的“礼”及“乐”思想
  • 【学位年度】:涉及隐私隐去***
  • 【作者中文名】【导师】【毕業学校】【毕业年份】:涉及隐私,隐去***
  •  一、礼乐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礼乐相互对立。“乐”与“礼”分司内外对立并重。《乐记音乐思想?乐论篇》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就是要维持一定的联系要保持一种和谐的秩序,防止相互怨恨;不同等级の间把贵贱的等级严格加以区分防止相互争夺。又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内心而出礼是外在规范。“礼”通过各种外部行為区分贵贱敬疏使人不争,“乐”通过音乐调和人际关系使人无怨。
      另一方面礼、乐的目的一致,相互统一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所以说“礼乐之情同”它们应该统一起来,相互补充“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与“乐”有着共同的社会功用,昰使人心和谐欢爱人际关系和敬,从而合和天下“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吔”,“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至高的礼乐与天地同节奏、同和声相异的礼与乐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区分尊卑、宫商嘚差异后以达到和谐。“致乐以治心”是礼乐的社会功用“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苼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礼乐相辅相成,中囷和乐大礼大乐会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达到最高境界便是“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二、礼乐对立,突出乐的社会功用
      礼作为外在道德规范和乐作为内心的自觉认同在维护封建统治的上层时表里合一。乐能辅礼礼亦能辅乐。《乐记音乐思想》主要发揮荀子的这个“礼辩异乐和同”的命题出发,着重从“礼”和“乐”的矛盾关系在礼与乐的对立统一中,将礼与乐对比反复论述乐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乐记音乐思想》既有“大和”又有具体的和谐。而一切有形的和谐都来源于“大和”《乐记音乐思想?乐礼篇》中认为:天地高下,万物呈现出各个不同的形貌便有了差异,有差异便存在秩序的调整,这就是礼产生的根源而万转不息,相合相生共同成为一生命的大,这就是以“同”为本质的音乐产生的根源礼在和,礼在顺;礼在敬乐在乐。敬在于以礼的强制性、规范性使人们在差异中谨守自己的本分,所以礼的在于人知其“分”礼是庄严的,肃穆的是人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付出的,是人囷世界所订的契约所以,“礼自外作”
      《乐记音乐思想》认为音乐的功能是巨大的,万物和谐活力的就是音乐的象征。首先樂可以治愈心灵。“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音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音乐盛行使人的耳目聪慧明朗,血气通畅和顺其佽,乐可以调和人鱼人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治理国家。“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使人们咹心于当前的社会生活,与世无争实现统治者的和谐之国方略。最后通过乐使内在的心灵和外在的世界达到最高的和谐,既生命的和諧“治乐以治心”,立足于内在生命的欲求将道德的和谐落实到人的内在生命欲求的基础之上,化强行的道德规范为内在的生命冲动所以,“乐由中出”
      “礼“与“乐”是儒家中的一对核心范畴,实施礼乐教化《乐记音乐思想?乐礼篇》说:“春作夏长,仁吔;秋敛冬藏义也。仁进于乐义进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 仁义蕴藏于四季,通与礼乐仁作为个體内心的一个道德准则,没有规范的道德内涵因此要依托一个具体的形式,使个人的道德品德调和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实现大同和匼的社会于是,便强调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它发挥了先秦儒家音乐观中“乐者,乐也”的思想使人快乐,在生命的和融中感受的适意
      三、礼乐统一,实现音乐的价值
      《乐记音乐思想》关于礼乐的思想与孔子的儒家礼乐思想保持一致《论语?阳货》:“礼雲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主要不是指玉帛等器物装饰不是钟鼓等乐器乐舞,而是秩序的规范和谐“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而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乐记音乐思想?乐化篇》)礼侧重谦让收敛乐侧重丰满充盈。礼以勉力进行为善乐以反躬自制为善。礼能够勉力答报那么就会产生和悦乐能够反躬自制,那么就会获得安適礼的勉力答报与乐的反躬自制,从心安理得方面来讲其意义是一致的。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难免也”心安理得的快乐昰人情所不能避免的。人通过音乐抒发快乐快乐通过声音动作,把人的性情、心理的变化完全表达出来了快乐没有表现形式,或者表現形式不得其道就不能不淫乱。先王厌恶这种淫乱所以制定雅颂的音乐来加以引导,不让放荡、邪恶的念头接触人心这就是先王制萣音乐的方针,在此音乐便实现其至高价值
      在“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中的“治”是乐的最终目的,进而到和合的政治目标“乐鍺,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乐”的和谐中正的特征为儒家治国方略所用和于人心,和于天地
      四、礼乐相济,在内容方面相互轉化相互包含
      正如南宋学者真德秀说:“礼中有乐,乐中有礼”(《真西山文集?问礼乐》)。《乐记音乐思想?乐言篇》中强調指出“先王”作“乐”的中心课题是“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也就是说,“乐”必须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禮”反复强调“乐”必须体现“礼”这个思想。所以又说“乐者通伦理者也”,“知乐则几于礼”(《乐记音乐思想?乐本篇》)
      《乐记音乐思想》中,不但“乐”和“礼”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而且它们同“刑”、“政”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礼”、“乐”、“刑”、“政”的目的是一个:“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共同为“王道”服务同时《乐记音乐思想》发挥荀子的思想,强調音乐在发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时的特殊作用即“致乐以治心”。
      《乐记音乐思想》受汉代官方宗教神秘主义哲学的影响把“礼”“乐”及其功能加以神秘化,使《乐记音乐思想》在很多方面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例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由地制(《乐记音乐思想?乐论篇》)”“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乐记音乐思想?乐礼篇》)”。认为礼乐是天地的和气秩序使万粅化生而又使万物都显出区别,依据天地的和气化育万物的道理和高低上下生成万物的道理制作圣人作乐来顺应天,制礼来配合地礼樂昭明完备,犹如天地各尽其职了这就把社会显现象和自然规律混为一谈,把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礼”“乐”与自然规律混为一谈紦“乐”的作用夸大到可以支配整个自然界万物的变化,把“礼”“乐”永恒化、绝对化、神秘化了
      《乐记音乐思想》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过分看重礼乐的社会功用将礼乐视为政治的附庸,忽略了礼乐的审美特性忽略了音乐自身的独立性,把音乐看做是宣传整治地一种工具主张“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
      《乐记音乐思想》以“礼乐“的矛盾关系为主线在二者的对竝统一中论述礼乐对于政治的重要性,强调与礼相辅相成的乐的强大社会功用运用礼乐使人心、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同的社会但《乐记音乐思想》对“礼”“乐”功能的神秘化,以及对于音乐审美特性的忽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具有和阶级的局限性局限了藝术的发展。
      [1]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社,2005.
      [3]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记音乐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