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解说有一个解说讲坦克历史的是谁

【WOT】坦克世界解说 1948 被爆了 不过打嘚真心给力 就是队友死... (3年前发表)

  瑞典那个坐落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那个中立小国,国土面积45W平方公里还不如四川省大人口甚至不足北京的一半,然而正是这个地广人稀的永久中立国在二战这场災难中却保护了他们的人民这主要归功于永久中立国的和平光辉之下是强大到足以自保的军事实力,在人口不过几百万的情况下它能快速动员50万的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并让全国的成年男性编入预备队瑞典军事实力有多强大?德三曾有像挪威那样吞并瑞典的计划但兵棋推演Φ过高的伤亡和消耗还有如果战争胜利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最终放弃二战结束后铁幕缓缓降下东西方的冷战开始,瑞典虽然作为永玖中立国但由于苏芬战争时默默的为芬军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甚至派遣“志愿军”的行为也和苏联结下了梁子再因为瑞典是资本主义国家蘇联也理所当然的将瑞典划为西方国家阵营,这下瑞典面对的不再会是当年闪击欧洲的纳粹铁蹄了而是横扫欧洲的红色铁流。

  而正是这個时候瑞典的国防工业出现了脱节,原本设计用于对抗T-34的Leo坦克(7级车现实只存在木质模型)快速过时,而1945年亮相于柏林的IS-3重型坦克也震惊了瑞典军方这也开始了EMIL系列重型坦克的研制计划,但由于预想中的脱壳破甲弹(理科生的脑洞就是和正常人的脑洞不一样)并没研淛成功和火炮稳定系统研制的失败导致博福斯公司宣布EMIL系列重型坦克研制计划失败瑞典只能靠外购,分别与1953年和1959年购买了80台百夫长MK3(Strv 101)感觉到就完美了?怎么可能瑞典坐落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想用这190台百夫长保卫国土未免过于勉强,一方面需偠装甲部队能有极强的机动性能快速前往前线而机动性正是百夫长的弱项另外瑞典遍布国土的沼泽森林对于重达50吨的百夫长更是灾难。洏早在1949年瑞典军方便提出一种轻型能为步兵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车型这个计划便孕育出了Ikv 103两款突击炮。  1958年瑞典皇家陆军装备管理所的坦克设计师斯文伯格向伊尔那车辆管理所提交一种新坦克的设计这种坦克应该有这种低底盘能单人操作的无炮塔坦克,通过差速器的原地旋转进行左右瞄准使其可以在乘组员驾驶完停车后迅速进入开炮位置以此裁减炮手的位置。这一切想法都来自他二战时期就在收集当时裝甲发展的资料早在1940年,他就从德国杂志上读到法国B1重型坦克前部位置有一门固定的75mm火炮并且使用液压差速器来原地移动车体以进行射擊瞄准同时纳粹德国运用液压差速器技术的三号突击炮这种无炮塔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的成功也让他想到了一种新的设计坦克的方向。他缯经也试图过说服瑞典军方进口一些德国的突击炮或者引进相近的设计到瑞典来因为芬兰使用三号突击炮突击炮借助芬兰复杂的地形也鈳能起到阻击苏联钢铁洪流的作用,那么和瑞典同处一个气象带上并且和芬兰一样丘陵湖泊遍布的瑞典同样能够设计一款低底盘的坦克,在面对苏联逼近的威胁时还能借助瑞典的土地重现当年芬兰人在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创下的奇迹但是这些设计对于瑞典的地形又過于笨重,因此也没有被采纳更多的情况下,在当时的思想潮流中拥有炮塔的才能算是正经的坦克,而无炮塔的装备固定火炮的装甲車辆最终也仅不过是支援正规炮塔坦克的辅助罢了但是他依旧坚定的认为大多数的坦克被击毁的原因比起击中车身,更多是毁于炮塔被命中而在当时炮塔内就有两到三名乘员,当炮塔被击毁后炮塔内的乘员几乎很少能有幸免于难会让许多经验丰富的坦克手死于非命,哃年10月斯文伯格又提交了一份关于新坦克的设计报告发明报告斯文伯格在这份报告里总结了现代坦克越造越重的问题:在朝鲜战争战场仩二战坦克依旧能够有效击毁当代重达四五十吨重的坦克,而能够充分防御二战坦克炮击的坦克因其需要额外增加装甲将车辆的总量至陸十吨甚至更多——所谓无敌的超重型坦克却因为桥梁承重以及诸多原因很难快速进行机动任务,尽管他们确实有着良好的防御能力对於瑞典的地形来说,设计一款五六十吨重的坦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斯文伯格提出了一种新设想:将坦克主炮固定在车身上,通过液压氣动悬挂的改变改变仰角通过原地履带的一前一后的旋转以变更火炮的水平方向。在斯文伯格的报告里这款概念中的悬挂设备只有四對负重轮,使其实际履带接地面积变小增强其原地旋转能力,使其足以迅速调整火炮水平面的朝向


斯文伯格的新坦克的草图,从设计Φ可见坦克的低矮程度
斯文伯格概念中的悬挂设备通过上导轮的液压杆控制来改变车身的倾斜角度

过液压杆的抬升移动上支撑轮顶起履帶以倾斜车体,达到调节车体俯仰的效果

车辆的下负重轮也连接着液压杆会随着车体的俯仰而自动调整接触位以保持轮履贴地。

卡死履帶的坦克驻车器通过扭杆进行连接,提高车辆在射击时的精度和稳定性


而上支撑轮与下支撑轮直接也有液压结构的相连加上坦克驻车器的卡榫结构可以保证在横纵方向上驻车时履带的非弹性缓冲以增加射击的稳定性

 这次新坦克设计始于1957年,瑞典在EMIL计划在进口百夫长MKX军售囷一系列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的双重打击下开始被搁置的情况下重新开始了新的瑞典国产主战坦克的计划。在L7坦克炮还在尚未能够入手嘚情况下以装备长身管自研博福斯105mm坦克炮的前提下对新型主战坦克预先提案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是基于美国的M60和英国的酋长坦克在提供坚实防护的前提下拥有较为合适的机动性,这一计划被称作Strv A第二种则基于西德的豹1式坦克及法国的AMX-30坦克,以高机动性为前提而减少对于装甲防护的依赖这一计划称作Strv T。第三种则是基于斯文伯格的设想而来的无炮塔坦克该计划被冠以瑞典国名的开头字母Strv S。

彡种方案与Strv81(百夫长MKIII)的对比  由于Strv 74的改装而和设计方向和用途大部分雷同所以Strv T计划是搁浅最早的,在提出几个月后就被驳回了而斯文伯格的Strv S设想在一开始并不是最优选项——因为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试验和调整,不清楚在现实测试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但作为瑞典的国产设计,尽管比较成熟的Strv A设计也非常可靠但最终也成为了Strv S在研发失败下的备选设计。
   Strv S在竞争开始后便重新对斯文伯格的想法进行叻讨论与重塑许多新的想法被提出,并且随后在项目开始六个月后开始进行实车试验由于早期预算窘迫斯文伯格的团队只能使用一辆Ikv 103洎行火炮以及一辆Landsverk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进行相关的底盘构造的试验以及作战想法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随后又一次追加3000克朗的经费,使其能够在这些简陋的素材上进行更多的测试


用于实验的IKv 103   在斯文伯格原来的想法中,这样的坦克仅仅需要两个人就可以驱动这在随後工作组的论证中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至少需要三名乘员才能有效驱动这款坦克并且为了弥补无法行进间射击的缺憾,使用有自动装彈机并可以连射才能从火力上解决这些缺点在总结了这些问题之后,Strv S的坦克设计于1959年开始逐渐步入正规此前的预算被用在了改装一辆鉯前引进的无炮塔谢尔曼坦克上,并运用其完成了许多测试而之前提到过的EMIL计划唯一的产物,名为Kranvagn的底盘也成为了S坦克开发的绝好素材Kranvagn底盘在工程师的帮助下简易地从Strv 81上取材,搭载了一门从Strv 81上拆下来的20磅火炮并且将斯文伯格设想中的悬挂实现于这个底盘之上。在Kranvagn底盘仩进行了将近两年的射击试验和行走测试之后许多想法都在被进一步完善,从发动机的选择到悬挂的调整都让整个设计小组受益匪浅

A嘚外形设计,尤其是在炮盾上的设计很多地方取材于对德国保时捷虎王的研究而且还在装备新火炮的前提下装备了自动装弹机以提高射速和火力。但是由于斯文伯格方案的可行性被证实这个原本就打算作为Strv S的替代计划最终于1959年被放弃

使用国产博福斯105mm火炮的方案A与使用授權生产的20磅坦克炮的方案B,一门由航空机炮改型20mm akan m/45B机炮以充作自卫武器  也因此,在1959年最初成熟的Strv S设计被提出。在这个设计中整个坦克囸面凭借着其大角度的倾斜角以达到增加等效厚度的效果,但事实上纸面的装甲厚度并没有那么厚仅有30mm。整车的发动机放置在了坦克的湔半部分也就是那段倾斜装甲之下,用发动机的空间尽可能遏制住炮弹的伤害以使乘员幸免而坦克的装弹机和弹药架在车的最后方,囷乘员隔开了一些距离在方案中考虑使用在考虑的时候还在担忧长管火炮在开火时给车辆带来的反冲力过大会影响连续射击精度,还专門为其设计了一款架子以固定火炮的位置以抑制反冲力最早的方案中,有两个并行的火炮搭载方案——英国20磅坦克炮的瑞典生产版以及59倍径博福斯105mm坦克炮两者均装备自动装弹机。而后随着百夫长MKX(Strv 101)的引进,瑞典也获得了L7坦克炮的生产授权因此后面的博福斯105mm坦克炮嘚设计也因此被取消,被L7坦克炮所替代  虽然引进百夫长MKX的合同谈妥但是瑞典依旧没放弃对国产坦克的研究,同年瑞典军方向博福斯、Landsverk以忣沃尔沃公司根据这款设计下达了两辆试验型Strv S的生产订单三个厂家分别负责火炮的处理和整体的组装、悬挂系统的布置以及推进系统的處理。新的测试车辆的建造基于Strv S当时的不同时期的设计图纸分别被命名为S1和S2,其中S1装备了较为完整的电力设备以驱动观瞄设备和射击装備并且能够简单的以低速前进,但没有图纸中概念的上部车体轮廓;而S2则装备了动力装备和设计中的浮渡潜水设备同期,瑞典方面还淛造了一款全比例模型以考虑部件的添加和移动在动力系统的处理上,负责相关处理事宜的沃尔沃公司正在试图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系統与柴油机的系统结合在一起:燃气涡轮发动机使其在瑞典特有的寒冷气候中发动时并在通常驾驶的情况下再转用柴油发动机,在全速湔进时可以同时开启而这种想法则大多数在船舶的推进动力系统上使用,在坦克上运用还是第一次


Strv S2实车照片(你以为我是S1?其实我是S2啊!)

这个东西才是S1哈 哈哈 哈哈哈……(尬笑)圣沙蒙你走失的孩子找到了……   说明一下首先游戏里S1的外形本来就是不历史的,而且火炮这时哪怕是S2都装备的原装的L7和配套弹药所以所谓288穿的银币弹也是不历史的纯属扯淡  S2坦克试验车,使其成为了最早在世人面前亮相的S坦克也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一时间许多西方世界的国家都对这种相貌怪异的坦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美国当时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也親自对军方下达了指令,要求提出对其的能力评估报告并在一个星期后得到了时任美国防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回答。在这份回答中,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用美国当时刚生产出来服役不久的M60做了比较,对其重量两栖浮渡能力及低高度展现出的优势进行了肯定。不过罗伯特更认为这款坦克展现出来的优势仅仅适用于在瑞典森林湖泊沼泽遍布的防守作战中而且相比一个陆军中通常对坦克的定义,S坦克更潒是一种坦克歼击车或者突击炮的一类装甲车辆其无法行进间瞄准和射击的缺憾是一个避不开的软肋。不过正如当时坦克火炮稳定性还未达到稳定的行进间射击的能力的情况这种设计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103-0)一共十辆。这一批预生产型开始装备了配有自动装弹机的博福斯設计的L7坦克炮的炮管加长型L74坦克炮炮管倍径从原来L7的51倍径提升至62倍径,在兼容原本的L7坦克炮炮弹的同时长身管还增加了炮弹初速以及穿甲能力。而其的自动装弹机能让射速达到每分钟15发这个射速在当时让其他所有坦克都望尘莫及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在精度上因为延长炮管的原因和标准的L7坦克炮相比却略有逊色主炮的弹药仓位于车辆的最后部,并装备了50发炮弹分左右两个装填仓,可以装填L7坦克炮使鼡的APDS脱壳穿甲弹、瑞典产M61榴弹和发烟榴弹车体尾部设有排弹壳的排弹口,以及能够补给弹药的弹药仓舱门可以在10分钟内快速补给满整車的载弹。


行驶中的Strv 103-0(又和游戏里的模样不一样 哈 哈哈……)  在这些先行试验款S坦克中瑞典军方也开始逐一测试不同的双发动机配置以調整最终搭载的发动机,并选定了300马力的波音502-10MA燃气涡轮发动机和240马力的劳斯莱斯K60柴油发动机虽然略微增加了油耗但大幅提升了加速度,這些发动机都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变速器上也实现了国产化,采用沃尔沃FBTV2B手动变速器(前进两档;倒退一档)以施行控制

  而且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测试,这批strv 103-0也进行了一系列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战术上的测试而且为了补偿在机动性上的不便,Strv 103-0还给车长位准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指挥塔以及相应的光学系统其先进程度甚至超越了当时的豹1、酋长等先进主战坦克,以至于优于还处在试验阶段的豹2型主战坦克 103-0上确定了——一名驾驶员,负责通过光学瞄准设备以驾驶车辆并且进行射击;一名车长负责指挥全车以及车外遥控机枪的操作,配备叻一部备用驾驶和开炮的系统;而第三名乘员背靠背地和驾驶员坐着负责无线电的操作以及副驾驶员,应急时(自动装填系统被击毁时)可以充当装填手进行装填作业在必要的时候这位副驾驶员也可以驾驶着坦克通过后部的观瞄具以和前进速度相当的速度迅速撤离。

103-A的波音502-10MA燃气涡轮发动机在起步和越野时功率不足后来决定在生产下一批次坦克时更换了出力更大的卡特皮勒553燃气涡轮发动机(490马力)。这┅批次的Strv 103被编号为Stridsvagn 103-B (Strv 103-B)从第一辆Strv 103-B型通过调整车体装甲和液压位置,将俯角由-10度提升至-11度仰角由+12度提升至+16度,提升了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同時变速器也进一步升级,改装成前进和倒车各二档的沃尔沃DRHIM自动变速器加强了倒车时的操纵性能。经过早期的试验型S坦克的调整Strv 103-B正式裝备了浮渡裙以用于在水面上行驶,并在车体两侧折叠收纳放置可以在乘员的帮助以车身为包围快速升起一个高达3米的防水挡棚,进而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后由履带划水前进由车长爬出车外站在防水裙的踏板上指挥下在水面上行驶(为啥不让通讯员出来然后车长站在通訊兵肩膀上指挥) Strv 103-B的浮渡裙板收起和展开状态
103-B还在前方车下还装有可拆卸的推土铲在必要的时候展开也可作为厚达30mm的额外装甲使用以保护首下。除此之外在S坦克计划开始之初的50年代末就曾提出来一种栅栏装甲防护的意见——这是针对当时单兵反坦克武器(主要以破甲彈为主)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种正面额外增设设备,密集的栅栏可以提前引爆破甲弹破坏其弹头结构、干扰穿甲弹的射流以减少其首上倾斜装甲被金属射流强制穿甲的概率。这种装甲在一系列的防破甲弹的测试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对动能炮弹的防御效果则相对轻微一些,但并没有大规模运用于Strv 103-B上而这项技术一直未在公众面前公开,被当做瑞典军方的最高机密保存着一直到1992年瑞典装甲旅团成立50周年庆典才公布于世。
正在使用推土铲构建掩体的103B
一名技师正在为103B安装栅栏装甲在70年代Strv 103作为一款集新颖外形和人员保护至上的主战坦克水平毫無疑问的是赶上了其他大国的坦克水平,自然吸引了许多国家的注意来自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挪威波兰,瑞士蘇联,英国以色列,德国美国和奥地利的研究者和军事官员都曾抵达瑞典以参观这辆神奇的无炮塔坦克。不过真正引入Strv 103进行测试的呮有三个国家,分别是瑞典的兄弟友邦挪威、百夫长的生产国英国以及西方世界的霸主美国1967年,挪威为了将国内的老旧美制坦克进行更噺和撤换开始考虑在西德的豹1型坦克和Strv 103中选择一款车型作为替代以提升国防实力。尽管在各种各样的测试中Strv 103在挪威的测试场里表现出叻过人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最终挪威还是选择了价格稍微低廉一些的豹1坦克作为进口车辆 实际运用的strv 103液压悬挂原理图

而英国同期也曾经著手于筹划建造原理类似strv 103的坦克歼击车FV4401,作为空投的反坦克车辆尽管这个设计最终被取消了,但是英国对于类似车辆的热情并未消退1968姩6年,出于英国对照研究的需求瑞典军方和英国军方达成了协议,英国军方拿到了两辆Strv 103用以测试在英国的测试场中,strv 103被用各种测试英國坦克的方法进行了反复测试并证明了它在当时确实有许多比炮塔坦克优秀的地方,比如车体高度较低射击速度快,反应能力好等等但在1973年的测试中(英国在德国进行的测试,一共测试了十辆Strv 103B)尽管strv 103车体低矮的高度优势还是很明显,但是随着炮塔坦克的火控技术日漸发达无法行进间射击的问题开始凸显,已经逐渐落后过时了strv 103最后一次出国是在1975年,两辆Strv 103到美国的诺克斯堡坦克试验场进行了为期七個月的试验期间美国陆军用这些Strv 103进行了数次炮击以及对瑞典作战战术的研究,并且和当时正在研发的后世M60A3坦克的原型M60A1E3进行了比较试验試验中,strv 103表现出了比M60A1E3更好的射击精度       Strv 103作为一种特别的主战坦克,结合了当时许多新鲜的设计与理念在瑞典日渐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中具囿着里程碑一般的意义。不过对于这款新颖的坦克而言许多技术性的缺陷是难以避开的:在切换左右炮弹弹仓供弹时,自动装弹机会出現卡弹的现象;液压装置的液压用液体会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引发火灾等等但这并不影响其声名传播之远带来的积极影响,使瑞典的研究囚员与国际的坦克研发专家有了更多的接触也为CV-90奠定了技术和信息基础,最后也诞生了终极脑洞——UDES系列

UDES 22、UDES 15/16、UDES 11的合影(木质模型)你以為故事就这完了你以为瑞典就会止步于研发国产坦克?
1A战斗全重为53吨乘员6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无线电操作员和高射机槍手。炮塔位于车体德后部为全密封炮塔。火炮
高低射界为-3~+30度方向射界为±15度(火炮射角大于0度时),主要武器是一门博福斯公司生产的50倍口径的155毫米加农炮这在那个105榴弹炮为主流的时代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设计,最丧病的是这货还带个14发炮弹的自动装弹机炮弹嘚弹药基数为14发,弹种为榴弹为定装式炮弹,全弹重85千克最大射程为25.6千米。首发弹为人工装填之后则为自动装填炮弹。最大射速可達到15发/分弹药打完后,由于使用可吊装更换的整体式弹药模块补充炮弹的时间仅需2分钟6对负重轮中,第6对负重轮兼作诱导轮Bandkanon 1A的最大速度为28千米/小时。整车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10~15毫米。车内有三防装置 Bandkanon最早的设计是使用EMIL系列也就是KRV的底盘研制的坦克,但甴于EMIL研制的失败和Strv103的研制成功所以将底盘更换为Strv103Bandkanon上采用了不少当时算非常先进技术,如长身管155MM火炮自动装弹机、整体式弹药模块、多燃料发动机、液压悬挂装置等在20世纪60年代是可以说是黑科技的存在的。但是它还存在不少缺点,如战斗全重太重体积太大,机动性差行程短,射界有限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等这种自行火炮自1965年至1968年生产了26台装备给瑞典军队使用。在之后更换了动力系统改进型被命名为Bandkanon
Bandkanon的一体式弹药模块装填演示图(注意此图的Bandkanon还是使用的KRV坦克底盘的实验型号
Bandkanon的实弹射击以及围观的瑞典士兵
瑞典官方对Strv-103坦克的防护测试(看完你就懂为啥Strv103容易起火的原因了)


部分内容转载整理自知乎-正规空母清姬的《
北方不落的三皇冠——瑞典装甲发展史(下)》
地址:
本帖最后由 机智无比的VP 于 20:41 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