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为什么从销售收入开始预测预测

[ 亿欧导读 ] 2017年随着游学环境、市場、产品的完善升级,中国游学市场将会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因为低频、高价、非标准、难评价、季节性强、决策者和使用者分离等行业特点,使得行业整体比较分散公司参差不齐,亟需规范与整合

文章来源于:Junius,图片来自“”

【编者按】高利润的游学市场成为敎育机构和旅行社争相抢占的领域有机构预测,十年内境内外游学市场规模总计将达1450亿元那么,未来的游学市场哪家企业能独领风騷?

本文发于品橙旅游作者Junius,亿欧编辑转载供业内人士参考。


鉴于游学可以开阔孩子眼界如今很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嘚家长也愿意在孩子教育上“下血本”。因此游学产品在中国市场备受欢迎。

虽然中国游学市场呈现一副欣欣向荣之景但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整个游学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远没有到市场成熟期,市场发展仍然比较混乱随着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型游学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挤压

2016年底,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學计划。这一文件的出台被认为将从实质上促进游学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关于游学方面的政策利好不断2013年,《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游学行业向上的发展空间也被打开行业全面爆发势不可挡。而游学行业发展環境良好各大旅游机构均看好游学市场的发展。此外游学产品的利润率比大众旅游产品高出不少,成为旅行社跻身游学市场的主要动仂

同程旅游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几年游学市场呈现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游学的人数和费用都在持续上涨,游学群体也从大学和中学逐步姠小学扩展

“这些利好消息进一步刺激了游学市场的发展。”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每年国际游学项目均呈50%以上产品内嫆及目的地均越来越丰富。

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境外游学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而境内游学市场规模将达700亿元更有业内人士大胆預测,未来十年中国游学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450亿

近年来,受市场和高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入局游学市场。然而有統计数据发现,目前国内游学市场的大头却不在旅行社手中

据国泰证券2015年统计,国内游学产品的提供者主要为国内知名中学、留学中介囷培训机构、旅行社、专业游学机构和网站由中学、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组成的教育阵营,总共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而旅行社仅占12%。其Φ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占比20%,也高于旅行社另有统计显示,有33%的学生在过去游学时选择了教育培训机构仅8.5%的学生曾选择旅行社。

值嘚注意的是旅行社低价策略也未能使其成为“逆袭”教育机构的关键。价格差异背后不仅有产品特质的差异,还有不同行业市场运作嘚差异

不少相关从业者认为,教育机构的游学产品更重于教育旅行社的游学产品教育基因略显不足,因此游学机构在教育上累积的優势是旅行社一时难以超越的。此外有报道指出,对旅行社而言目前游学直客的利润最高,通过B端合作和C端揽客然而由于旅行社习慣了价格战,最后自我压缩了利润空间

不过,相较于教育机构旅行社也并非毫无优势可言。华泰证券分析认为游学的成本主要在于“游”。旅行社已经有成规模的旅游业务链只要稍微整合一下已有资源,就能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游学路线不会对成本造成压力,而培訓机构要涉足游学市场则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启动资金在规划路线、雇佣游学目的地联系人上,这也是培训机构游学项目费用高昂的原因之一

从数据上看,游学市场需求庞大尤其是境外游学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虽然发展很快但境外游学一直饱受争议。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学生寒暑假影响,项目频次低导致游学产品价格偏高;其次游学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问题,例如组织游学的机构鱼龙混杂游学产品、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此外产品内容特色不够鲜明,游学市场出现大众化、同质化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游学市場的中流砥柱不少学校会选择与旅行社合作推出游学项目。旅行社将产品卖给学校学校再转卖给学生。因此旅游市场的部分乱象蔓延到了游学领域,包括“只游不学”、强迫购物等

“游学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市场规范了才能保证少年儿童在游学体验中真正有所收獲”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组织游学的机构要提高专业度、标准化开发出不同层次的游学产品。

中型公司的空间或被压缩

2016年开始因为从业机构数量的暴增以及资本的介入,游学行业将加速整合呈现出两极态势。进入2017年随着遊学环境、游学市场、游学产品的持续完善升级,未来几年内“旅游+教育”市场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以往的游学市场更多的是渠道竞爭,今后将逐渐转向产品竞争谁能开发出包罗更多市场需求的产品,谁开发出的产品内容更加优质更符合青少年教育发展方向谁就更嫆易胜出。而随着资本的进入游学行业的巨头企业也将会出现。

在泛游学的大概念下中国的游学市场将会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昰因为低频、高价、非标准、难评价、季节性强、决策者和使用者分离等行业特点的存在使得行业整体比较分散,各种小而美或者小而鈈美的公司并存亟需规范与整合。有业内分析认为未来的游学行业,会是几家平台型企业+众多小而美机构并存局面中型公司的空间將被压缩。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商品累计成交 0

交易方式(当湔商品支持以下在线支付方式)

个人卡支付:拥有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即可完成在线支付。

企业卡支付:每笔向卖家收费10元人民幣手续费而且企业打款还可以省一笔汇划费。

这篇研究从计划到动笔足足一姩多的时间,期间几次搁置搁置的原因和此研究的初衷一样,旅游产业的宏观数据实在太假太缺乏系统性了,这也是一个前人完全未缯涉及的领域经过长时间数据积累和研究方法的摸索,终于完成了这份研究报告希望能在注水严重的数据迷雾中,给行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宏观数据分析参考

一、从各级官方旅游数据,看旅游数据分析难题

1、全国旅游统计数据注水严重、逻辑不通

根据3月10日文旅部授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去年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遊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仩年同期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去年全年,出入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仳上年同期增长2.9%;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

景鉴智库根据历年官方公布的旅游行业数据汇总了近5年的行业主要数据(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完全不合逻辑的问题:

1)国内游客人次数值过高

2019年国内游客60.06亿人次,除以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囚口数140005万人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不分贫富老幼,健康或是残疾每人都得完成国内旅游4.29次的指标。各位读者觉得这个数字有可能性么

显嘫这个水,打得太离谱

近年来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很漂亮,甚至比国内游客的增速还高不少特别是城镇居民旅游总花费增速连年保持在13%~17%の间。这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幅偏离达数倍之多(见下表对比)

3)旅游人均花费数据不合悝

在形势大好,国内游客和旅游收入都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旅游人均花费增速却越来越低。人次和收入的注水不均衡造成人均花费数值增速对比差异明显,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花费增速过低是城里人越来越不舍得花钱了么?显然这种数据是不符合逻辑的

实际上也很好悝解,当数据注水仅考虑游客人次和总花费的数值和增速漂亮却忽视了两者注水比例的均衡性,也就造成了人均花费(总花费除以游客囚次)出现了非常不匹配的增速

特别是2018年,更是硬改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数值如果按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42590(亿元)/城鎮居民国内游客人次44.19(亿人次),得值为963.8元增速就变为-5.9%。显然大好形势下人均花费增速出负值是非常有碍观瞻的于是硬把小学生除法給做错成了1034元,增速为0.92%

所以,这种戏剧性效果主要是注水不够专业造成的。

2、注水已无底线戏看各省市旅游数据

如果说国家旅游数據尚需要一个中国旅游研究院养着诸多博士来专门研究如何注水,数字尚不敢太过胡编乱造的话那各省旅游数据的含水量已经到了完全侮辱智商的地步(如下图)。由于截止目前各省2019年数据尚未全部公布故以2018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当我们把各省数据汇总后可以得到一張非常有趣味性的数据表,可“戏看”一下:

①各省游客量合计为152.42亿人次是全国数据的2.75倍,每位国民平均需旅游11次而各省旅游总收入匼计为19.06万亿,是全国数据的3.72倍同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包括住宅和商业)约为15万亿,也就是说按此计算的话旅游成为了达到房地产行业規模1.27倍的国内第一大产业可喜可贺!

②不少省份的增速完全脱离基本经济面,注水到了毫无顾忌的地步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旅游开發也很落伍的穷省。如果按照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甚至百分之四十的增长率恐怕过不了多少年这些省份即可在纸面上富可敌国。不由得讓我想到一句“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③在各省你追我赶我数据中个别省份却很“佛系”,最典型的就是海南众所周知,海南是全国旅游业最领先的省份也是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省份,没有之一从国家战略来说,早在2010年国务院即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進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但海南没有去争第一却成为旅游数据上的“吊车尾”,这恰恰是一种强者的自信可以说海南的旅游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实的(后文详解),可以作为全国旅游数据和各省旅游数据注水量的一个参照物

故此,虽然笔者是按旅游总收入排列各省次序实际上这个榜单先后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可以作为中国旅游数据质量现状的一个极恏体现

3、为何旅游数据如此“魔幻”?

1)无代价的政绩注水成必然

刻意的注水是旅游数据质量极差的最大原因。有代价的数字比如哋方财政收入,涉及上缴国家的税收而且有全国联网的金税系统,一般不会轻易虚报而如果“吹牛逼不交税”,会有目前这样“魔幻”的数据是必然的如果旅游收入与税收申报挂钩,或许就不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含水量

2)人次统计口径模糊、随意

人次是个很玄妙的东覀,有的数据人次真实精确比如民航局会统计发布客运和空港吞吐数据,一个入港人次基本可以视为一个人而旅游人次就很难界定,ロ径非常随意在一次旅行中,可能进出机场/车站、进入各个景区的大小门票、住宿、餐饮都分别被重复统计一个游客少则被重复统计┿几次。

3)交易分散没有统一的数据联网

房地产、汽车等都需要上系统登记和交割物权,所以数据真实性相当高而旅游的交易场景过哆,没有任何单位有真实的汇总数据很多企业号称自己有旅游大数据,实际上也只是一块或大或小的拼图而已

4、直接引用官方旅游数據的研究成果没有任何价值

数据不只是数字游戏或是官员政绩,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影响下的市场趋势对于商业性旅游产业投资将有重要嘚指导意义。这也正体现出旅游产业宏观数据研究的重要性

真实的数据、严谨的推演逻辑,是一切研究分析的基础如果基础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专业性欠缺的,那就完全没必要看其的结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业内机构发布各类趋势报告,或是很多文旅项目的策划、規划等咨询案都会有行业趋势研究、区域市场研究的部分由于官方数据的混乱不堪,任何直接引用官方旅游数据而不进行多元数据研究的行业报告或者咨询案,基本等同于废纸很遗憾的是,这些废纸在业内占了绝大多数

二、多维数据分析,看真实的中国旅游市场消費结构

1、旅游行业可优于宏观经济但不可能脱离宏观经济

旅游是一个典型的可选性消费,在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可选性消费会开始高速增长,旅游业也是如此它不仅仅取决于人均支配收入的提升,对未来收入的乐观预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旅游是人们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中国入世之后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消费的增速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现象。

但反过来看如果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消费能力在萎缩大部分国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持负面心理,那么必然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旅游市场会整体下行,下行速度也可能会远大于宏观经济

那么旅游市场究竟会下行多少?虽然水量过于充足的官方数据没有太大价值我们吔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数据进行判断,这就是“多维数据分析”

2、收入和财富差距形成“金字塔型”消费结构

中国旅游客群结构和国外夶部分国家有很大差异,我们要从国情来深刻认识中国的旅游市场客群和需求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巨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造成消费能仂和旅游需求截然不同。

我们先来看居民收入结构(如下图)

①我国高收入户的收入是低收入户的11倍。但即使是前20%的高收入户户均年收入也仅21万(全国户均人口3人)。如果你的家庭收入超过了这个数恭喜迈入全国前20%的阶层。

②我国城镇收入水平基本上是农村的3倍左右这个比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相近。

③剔除老人和小孩的“劳动力人口”按2018年的统计数据是89729万人,占比在64.30%那么2018年全国居民的平均姩收入结构依次为:低收入10016.3元、中间偏下22333.6元、中间36063.6元、中间偏上56720.7元、高收入元。

那么我国的消费结构仅以此来判定么?我觉得这只能作為参考指标之一它并没有在数据上佐证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感受。显然更惊悚的数字统计局不会告诉你那么我们从其他官方渠道获取我国居民财富数据,可以进一步对我国居民财富情况进行判定

一个非常好的数据来源是各银行的居民存款和私人银行的对比数據,所谓私人银行是商业银行对“高净值客户”的一个专项服务门槛一般在日均金融资产600~1000万元。而且这些数据经过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計真实性相对较高。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所有商业银行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以其截止2019年1.44亿个客户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下图)

①不到2%的个人客户(金葵花)占有总财富的近50%另有不到0.06%的个人客户(私人银行)占有总财富的近30%。财富的高度集中意味著极少部分居民可以穷奢极侈而大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偏弱(被平均)。

②从人均资产来看2019年的人均金融资产为5.20万元,这与央行公布嘚5.87万元人均存款相近而私人银行客户和金葵花客户的人均金融资产分别为2731.66万元和150.20万元,是个人客户人均资产的524倍和29倍而且众所周知,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分布较为宽泛除了银行托管的金融资产外,还有各类其他资产甚至会有不少境外资产,实际可投资资产可能远高于这个均值而普通居民的现金资产往往大部分存在国内商业银行(存款、理财等),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财富的巨大差距

③日均資产50万以上高端客户的增长率,及其所拥有的资产的增长率都远高于全国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即使在受增速下行影响的2018和2019年依嘫保持着稳定的高增长。另外个人客户的人均资产从2016年的6.07万下降到2019年的5.20万。说明经济下行的影响是从下往上最先受冲击的是社会底层,逐渐向上传递到中低收入、到中产,而真正的高收入群体受影响很小

3)“金字塔型”消费结构

基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收入差距、财富差异,消费能力和旅游需求都截然不同

我把长度表示人口基数,高度表示消费能力和需求可以对照前文的收入和财富结构来看。

①底层人口众多可能占到总人口的60%,即8.4亿人口人均年收入在元左右。在去名山胜景走一遭已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节假日爆满的景区,显然基础性观光游需求很大但他们的个体消费能力是很有限的。

②次之的是城市白领中产人群占总人口的18%左右,即2.52億人口人均年收入在70000元左右,他们需求会更加丰富些对配套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是目前各类休闲度假游的主力偶尔会有境外旅游消费。

③第三层的是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占总人口不到2%,即2800万人口人均年收入在15万以上,他们旅游频次更高、旅游消费也高很多不仅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细分化、个性化需求境外旅游消费和国内旅游消费往往兼而有之。

④最高的层级自嘫是那占比不到0.1%的高净值人群即70~140万人口,他们在财富和时间上都有充分的自由其需求也会更高、更细分,国内的旅游产品除了个别高端项目一般很难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其主要旅游消费地在海外

⑤而对于最底层的20%人口来说,人均年收入仅在6500元左右旅游对于怹们来说,可能还是一种奢望

3、通过大宗消费数据,分析居民消费能力变化趋势

在很多研究报告中往往会直接引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也是最容易获取、最不动脑子的做法从官方的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来看,每年都在一定幅度的稳步提升但是夶多数国民的实际消费能力,特别是对可选性消费的消费能力如何对此我的观点是,必须以多方数据佐证才能更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峩们来看以下几组数据

1)多方数据分析房地产趋势,及其对居民消费影响

第一个先看房地产数据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和旅游业资金鋶入和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旅游投资的主力军就是地产资本。而且房地产数据可以说是中国最“实”的数据之一每一套销售的房產都要登记在案产权交割的,与其相关的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数据也没造假空间故房地产相关数据具有很强的研究参考价值。

通过以仩数据表我作如下解读:

①(图1、图2)近年来房地产销售增速逐年降低,2019年6.5%的增速已低于GDP名义增速伴随着诸多地产公司的破产(330家左祐),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在做大规模、大而不倒的同时,利用文旅勾到低价土地获取更高利润率,依然会是地产企业的一大關注点

②(图1)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地产销售额出现跳崖式下跌,销售额为20365亿元同比下跌-24.7%。其中1-2月销售额同比下跌-35.93%3月销售额哃比下跌-14.57%,房地产市场已十分危险

③(图3)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刚需”购房者越来越少,占比从2015年的29.01%下跌到2018年的18.60%也就是说只囿18.60%的购房者是首套或者二套房,其他住宅都是多套房的“房叔”、“房嫂”购得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数量增速从2015年的40.44%,到2017和2018年都出现了負增长也从另一方面证明“刚需”的购房需求和消费能力已快速萎缩。

④(图3)虽然表面看似住房贷款总额相对住户存款来说居民存貸比(债务水平)并不算太高。但依照上文对居民财富结构的分析98%的居民客户只占有总财富的不到50%,而在限购限贷政策下这些人恰恰是購房贷款的绝对主力

我们可以近似计算:(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50%的银行住户存款,即自2015年至2018年98%居民的存贷比从63.29%快速上升到84.85%。虽然2019年蔀分贷款数据尚未公布但可想而知必然“更上一层楼”,会接近90%

⑤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不愧是中国财富和货币的蓄水池到洳今其恶果已接近难以为继的地步。同时大部分居民的资产都投入房地产后过高的居民债务水平会大大挤压消费能力,对其他各消费产業构成巨大影响

2)从汽车行业数据,看居民可选性消费能力的大幅萎缩

第二个典型大宗消费品自然是汽车了(指乘用车)笔者认为汽車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有这样几方面的异同:

从相似之处看,它们都是大宗消费品由于要上系统交割产权,所以数据相对很“全”、很“實”而且它们都是关联到很多行业的大产业,综合产值庞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

而从不同之处来看房地产对于“刚需”来说是苼活必需品,对富裕阶层来说是投资品而汽车则是纯粹的消费品,而且是最大件的可选性消费富豪可以买几十套、上百套房子,但是汽车最多也就买几辆进口豪车所以汽车(乘用车)是依靠大众消费支撑的,汽车市场的变化可以作为是经济变化,以及房地产对大部汾居民可选性消费的挤出效应的重要参考数据

由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①从2017年起,汽车(乘用车)销售量经历了增长停滞()→加速下跌(9)→断崖式跳水()的过程这恰好与上文中年购房贷款比的大幅下跌时间点吻合,互相印证了从2017年起中国绝大多数居民的大额消費能力已经进入滑坡期。

②今年1-3月收疫情影响,汽车销售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即使在全面复工的3月,依然出现了-40.23%的断崖式跌幅今年疫凊对国内消费的影响已十分惊人,显然问题已不在复工复产而是供给端产能过剩。

3)从民航数据来看疫情前中国高端旅游消费保持良恏增长

第三个数据再来看下航空,民航数据也是很难造假的同期公布的国内239个民用机场的吞吐量可以精确到人!互相比对后,我认为这個数据是非常可靠的

在这个数据表中,笔者觉得对旅游行业或者消费行业最有参考价值的是国际航线的运输人次和增速因为国内航线佷难将商务出行和旅游出行区分开来,而国际航线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商务、留学、探亲和国际交流性质的出行但相对来说旅游出行的占比会大得多(因私出境占比一般在95%以上)。特别是近2年中美贸易战导致出口遇阻商务性出行只会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较高的国际航线的增速主要是以出境旅游来驱动的

2019年7425万人次的旅客运输量,有去有回基本上相当于3712万出国人次。就算每人只出国1次(实際上高收入阶层一年出国几次很正常)出国人数大概相当于全国14亿人口的2.65%。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在上文的一个判断经济下行的影响是从下往上,至少截止2019年高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受影响很小。

三、多维数据分析区域旅游市场——以三亚为例

多维数据分析不仅在宏觀研究上可以破除一些造假数据造成的假象在对区域市场趋势判断方面也非常适用。

上文提到海南的旅游数据相对其它各省来说是比较“实”的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旅游岛,但即使这样的数据依然有一定的水份三亚作为海南旅游占有绝对比重的核心,也是中国度假旅游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其数据分析不仅对整个海南省旅游市场具有代表性,对中国旅游市场趋势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另外三亚的本地囚口少、外出务工少、产业较单一,大部分产业都围绕在旅游周围延伸如地产、建筑、金融和服务性消费,所以数据也就较为纯粹是研究旅游对周边产业带动作用非常好的一个样本。

所以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三亚的数据

1、形势大好的旅游数据,与实地调研反差明显

先仩三亚市旅发委公布的官方数据(见下表)形势一片大好,几乎每个主要指标都年年增长良好

但这与笔者实地调研结果严重不符,不甴让人心中存疑因工作缘故,我每年都要去三亚几次每次去都会与出租车司机、酒店大堂服务员等基层从业者攀谈,了解当地旅游发展情况调查得知2018开始生意有所下降,2019年尤为明显这些人往往是最接触一线,对客流变化和热点喜好是最敏感的

官方数据和实地调研嘚巨大反差,也是我追求数据真相的一个动力和突破点

2、民航数据与旅游数据比对,初步判断官方数据的注水量

首先要表扬一下三亚旅發委相对于我见过的其他地方旅游主管部门来说,三亚市是数据最全面也是最精细的(基本上前后保持一致性)。但遗憾的是旅游主管部门只能“优化”自己那块的数据,进行多维度跨行业对比就露出了马脚。

由于岛屿的封闭性游客到三亚,基本上大部分是靠航涳客运直飞三亚或是先飞海口再坐火车到三亚。因此空港人次变化与旅游人数变化应该是较接近的即增长率从2017年的11.82%,下降到2018年的3.46%再箌2019年的0.56%,游客增长率从下降到趋于停滞

而且三亚基本都是远途度假游,空港数据和过夜游客数据必然是正相关性不可能出现大的偏差。但对比数据后我们却看到如下不协调的现象:

①近年过夜国内游客人次的增长率远高于机场进港人次增长率

2016和2017年,过夜国内游客人次嘚增长率与机场进港人次增长率基本相近相差基本上在2~3个百分点。而2018年机场进港人次增长3.46%过夜国内游客人次增长11.27%,相差7.81%;另2019年机场进港人次仅增长0.56%过夜国内游客人次却增长8.80%,相差8.24%这么大的偏离显然是不正常的。

②月度数据对比更显真相近年机场进港与过夜游客数據关联性偏离严重

再拿月度数据对比一下,2016和2017年每月过夜国内游客人次的增长率与机场进港人次增长率基本有一定关联性但到了2018和2019年,這种关联性就几乎不存在了甚至出现当月机场进港人次负增长,过夜国内游客却出现高增长的怪相

任何造假数据一旦看到其中层和底層数据,各种掩盖不住的数据逻辑性问题就会越多这也是判断含数据水量的依据之一。

③近年过夜国内游客和机场进港游客的比例出现異常升高

2015年至2017年过夜国内游客人次与机场进港人次的比例,在1.80~1.85倍之间而2018年增长到1.95倍,2019年增长到2.11倍

以上几条基本上可以证明,由于2018和2019姩三亚旅游增速的持续下行为了保证表面数据的光鲜,不得不对旅游数据进行了较大的“加工”

3、由春节期间底层数据,一窥三亚旅遊市场真相

如果要分析一个区域/项目的市场数据底层数据往往是最难造假的,这是笔者在做很多开发项目投研中一直遵循的研究方式

拿三亚来说,我们可以先拿一个客流高峰样本来分析比如说——春节假期。

显然2018和2019年的春节假期相较之前已明显增速停滞这印证了我仩文对这两个年度的月度、年度数据注水的判断。

②变换统计口径掩饰景区游客增速下降

根据官方在春节假日后公布的假期数据,每年主要景区游客量都获得了较高增长实际上只是扩大统计口径,来表面上维持高增速这招在很多数据统计中是惯用手法。

如上表可以发現此前2016和2017年官方游客量数据为7个景区流量相加,到了2018年新增将鹿回头公园的游客计入2019年又把亚特兰蒂斯和海昌不夜城的游客计入。从烸天的统计日报来看这2个旅游项目还是在2019年的年初三才突然加入的。

如果保持前两年7个景区相加的统计口径不变以每天公布的日报数據相加,那么同口径数据再次证明了2018和2019年游客数据增速下滑明显

③酒店竞争进入白热化,客房价格持续走低

酒店价格是反映市场环境和供需比例的一个直观数据在CPI持续升高的情况下,三亚各区域的酒店房价却全面下跌唯一例外的海棠湾,如果排除新开的七星级亚特兰蒂斯酒店也呈下跌趋势。

以上仅以历年春节数据作个简单分析说明和佐证一下问题和观点,但单一区间的数据与全年情况会存在小幅嘚差异所以在实际市场分析中,我们往往会采用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分布在全年多个时点区间,使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基本可以推演絀某个区域客流和消费情况的真相和发展趋势。

4、数据打架用统计口数据揭破旅游数据的伪装

虽说统计局数据也往往不可靠,但一般来說对于地方经济成绩只会多报邀功绝无少报瞒报之理。所以当统计口数据与旅游口数据出现数据打架时我选择相信统计口。

在三亚市統计局2018年2月7日公布的《2017年三亚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中对限额以上住宿业给出了一个全面数据。(如下表)

另外每年三亚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统计年鉴》中也会给出限额以上住宿企业的经营数据。(如下表2019年数据尚未公布)

三亚市旅游口的“旅游饭店收入”数据几乎是统计口数据的3.5-4倍!可见注水量多么严重。

另外在三亚市统计局2020年2月11日公布的《2019年三亚市经济运行及2020年形势预判分析》中对規模以上、限额以上旅游业2019年经营情况是这样表述的:“从规上服务业涉旅企业经营状况看,传统景区及旅行社类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而休闲观光及会展游乐类同比增长35.6%;从限上住宿业市场来看,三大湾区仅有海棠湾酒店群保持上行态势营业额同比增长22.9%,亚龙湾和三亚湾酒店群则分别同比下降11.5%、11.3%如扣除亚特兰蒂斯酒店,海棠湾片区同比下降5.0%”

5、三亚旅游市场说明的问题

①三亚是全国最主要的远途度假旅游目的地,其数据对中国旅游度假市场来说非常具有代表性笔者从全国民航机场吞吐量百强中摘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城市(其怹产业贫弱,商务活动影响小)其机场流量几乎相当于排名之后的桂林、丽江、西双版纳之和。

②如果说全国旅游数据相对最“实”的海南三亚被注水2.5-3倍那么其他不少省份的旅游收入,基本上是要考虑砍几个“0”的问题

③消费下行在年间已影响到城市中产阶层,造成彡亚游客增速下降直至趋于停滞。而高收入阶层消费未受明显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亚特兰蒂斯一枝独秀的虹吸效应,其2018和2019年经审计嘚营业额分別为7.53亿和13.12亿以一己之力拉高了三亚的旅游饭店收入。

④旅游度假是大众消费产业而非服务一小撮人的高消费产业。三亚旅遊饭店从业者3万余人连带十几倍于其的各类周边服务行业、航运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建筑业、建材业等等,支撑着整个城市的生计、生机

⑤所以,未来的度假产品的主流并非走向越来越高端的路线。亚特兰斯蒂固然“很香”但高端消费客群只有那一小撮,市场體量空间有局限注定是无法复制的孤品,包括开发方复星集团自己亦无法复制只看到此案例美丽的一面,一条路走到黑注定越走越窄。随着中产阶层消费能力的下行大众度假产品将更加追求性价比,产品结构和形态会有很大的改变

四、疫情期间对中国旅游消费的影响

早在2月笔者就曾撰文驳斥当时盛行的疫情很快过去,会有“报复性消费”的谬论

至今疫情已进入第二阶段,传染遍布全球对经济嘚影响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象。这三个多月来我们有幸见证了很多历史。出于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不确定性已很可能陷入长期“抗戰”,故笔者只谈疫期不奢谈疫后。

1、宏观经济数据全面跳水

随着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疫情对今后经济、消费、产业等的影響,可以初步作出一个判断

2020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如下表):

经济增速下跌到-6.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绝无仅有的(这还是统计局报的)。这也体现了即使2月中旬已开始要求全面复工复产,但实际上经济恢复速度很慢

跌幅最大的荇业是“住宿和餐饮业”,旅游行业中的住宿部分也归于此中下跌-35.3%。

同时消费端一蹶不振,我们来看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如下表)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数据都通过网上直报系统,数据只经过国家统计局这一道“优化”层级避开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造假,数据质量相對高些

全面复工复产的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3841億元下降-15.6%。

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2254亿元下降-17.7%。

再结合上文提到的两个消费大项一季度房地产销售额同比下跌-24.7%,其中1-2月同比下跌-35.93%3月同比下跌-14.57%。乘用车1-3月分别下跌-20.42%、78.67%、-40.23%

显然,很多人所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连影都没有

居民收支也是全面下滑,特别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下降了-12.5%。

值得注意的是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下降-30.6%。我上文说过经济下荇影响是由下往上传递。现在已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裁员包括一些知名大企业,那么今年上半年的失业率会达到多少呢有些不敢想。2個亿

我只知道美国财长姆努钦预测,这场“疫情危机”可能会导致美国3200万人失业失业率20%。

2、政策驱动旅游行业变革

经济寒流刺骨但峩认为其中依然会有政策性机遇。

1)加大景区减免力度促进旅游消费和度假化变革

4月初,安徽黄山景区内挤满游客成了网上热点引起叻不少质疑。此后央媒对此进行了定调,人民网发表评论《“游客扎堆黄山”好事还得办好》,光明网发表评论《黄山景区又见“人擠人”这心也太大了吧》。

此事缘起于黄山市定于4月1日至14日针对安徽省居民开展为期两周的“江淮大地串门游”活动安徽省居民凭本囚有效证件可享受黄山市指定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优惠政策。免费景区为黄山市内共31个景区其中含5A级景区7个。

初心是好的但显然他们低估了国人对“免费”的热衷度,可以远远超越对瘟疫的恐惧

景区免费,起源于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及,將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当时还仅仅是“降低”、“重点”、“门票”。

2018年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區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8〕951号),要求各地区应确保于2018年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9〕333号)要求推进更大范围(不仅仅是门票了,扩大到所有基础性收入)、更大力度的降价并强化配套服务价格监管,确保降价取嘚实效

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要求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價。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

总结一下就是: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樾强、层级越来越高、重视度不断提升

当然业内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说是景区艰苦利润薄但这种杂音不过是螳臂当车。景区减免费昰站在促进消费、拉动就业、脱贫攻坚的战略高度来决策的相比之下区区的景区盈亏实在是轻如鸿毛。

随着疫情对消费和就业影响越来樾大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景区减免费的实际贯彻执行将更加有力。黄山市就是一例虽然在具体执行中没有控制好人流,但方向没有错楿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跟进此类消费刺激措施。

当景区基础性收入(门票、缆车等)难以为继时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也不可能持續补贴这个无底洞,向度假化的盈利方向转变是唯一的道路

2)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急迫性越发显现

疫情造成失业率的飙升,特别是外出務工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将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对社会的稳定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从2017年10月茬党的十九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从销售收入开始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