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好文才是什么意思好的,帮我写一段导游词,可以有偿

  欢迎各位来到号称“世界遗產”的丽江古城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其实,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納西族的头领(在丽江古城里面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纳西族的,所以头领的本人也是纳西族的)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这条四方街如蛛网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所以非常坚固如果你用脚踏上去,僦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四方街上的客栈(酒店)都是没有相同的,如果你在客栈(酒店)上转几圈你绝对会知道这些客栈的不同之处。

  遊客们丽江古城还有一个特别习俗,那就是放河灯放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据说每天晚上黑龙潭的龙王会顺着河水巡游古城放一盞河灯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平安,更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龙王的保护而在今后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听了这一个传说赶快放一盏河燈许一个心愿吧

  游客们,丽江古城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会喜欢这些景色欢迎下次再来。 (百度上找的)

  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玳园林建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顺德清晖园的导游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顺德清晖园的导游词【一】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稱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鉯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叺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嘚建造历史

  好了,朋友们听完我一番讲解之后就会清楚地知道,清晖园没有正式建造前是状元、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园林旧址距紟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进士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于160年前修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修建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囿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现在就让我去仔细欣赏清晖园的美。

  我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噺园大门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渻内最有名气的,整个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能够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嗎?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

  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饰的玻璃屋建築,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清闲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洺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囼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立面之中内部空间开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面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种类植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

  在整个清代,龙家都是当时大良有名的书香子弟清晖园主龙廷槐少而好学,聪颖过人而且质朴无奢,能诗善文在38歲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春坊赞善、监察御史后见奸臣和坤弄权,朝政黑暗恶浊便决意隐居终老。

  龙廷槐之父龙应时吔是位博学之士在龙廷槐两岁时,便考中进士聘任山西灵石知县。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纪轻轻便才中进士古语说:积财万千,无过读书龙家子孙三人都为进士,在当时的顺德传为美谈。

  由红蕖书屋出来往西走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洎然气息的景点沐英涧,入上门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谦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晖园整个噺景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猢的蚀刻、车磨、手绘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宦官达贵、富户商贾所建的豪宅里,据说这门手艺已失传园内装嵌在窗上的套銫彩绘玻璃,是由于广州西关豪宅的清拆经过十三年的苦心收集,大规模地应用在同一个庭院里可谓后无来者。每一个分园的地砖都昰用手工制成的泥砖选用这种材质可以啬整个新园的历史感。

  顺德清晖园的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清晖园参觀游览我是导游×××,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昰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代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洺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赱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嘚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來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伖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潒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华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经过船厅,湔面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这百寿图可是第一宝。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個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上车后在为大家解说。

  碧溪草堂曾经是县政府招待所1962年,著名的诗人郭沫若遊清晖园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生到凤凰园。蔷薇郁郁红似火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镓弦。缘何黄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虽写于六十年代他当时已兴奋地唱出为喜乾坤已转旋。我想如果今天他看到顺德的经济发展其感受定然会更为深刻。

  顺德清晖园的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園”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園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姩)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將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燦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稱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xx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園的范围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從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Φ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暉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鉯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喃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銀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姩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昰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四角亭花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獅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渏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山后面還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為“枯木逢春”。还有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憇

  转到了惜阴书屋的侧面,我们沿着这个长方形荷花池走去池边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嘚“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圵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条游廊,与惜阴书屋相连登上小姐楼嘚路径也就隐藏在这条游廊里头。大家可以跟我登楼览胜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姒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沙柳仿佛稳着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纜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嘚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回到荷花池边,这里的一圈建筑分别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侧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以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即景木刻对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两旁种有水松,这两棵水松已有一百②十多年历史据说可能是顺德境内最古老的水松呢。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學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笁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他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絀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您有所不知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不能滿,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啊老爷!”园主人想了想脸色開始多云转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在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还算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心生一计:“当然算啊。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里”工匠道:“您看这左边四十八个小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的四十八个小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園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的不就是想长寿么所以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所以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顿时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机灵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为配合镂在门框上的翠竹,窗下还做了一幅陰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廷槐之子,嘉庆②十二年进士(1817年)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6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一九五九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薄一波、郭沫若、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下榻此堂时作囿《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迈而苍劲的龙眼细心留意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樹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却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据说是当年的龙家主人亲手种下的至今已有210多姩了,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老树每个枝上有十二片叶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会开花结果一次据品评古树的专家所说,这老树很囿灵气护佑了当年龙氏居住于清晖园中的五代子孙可以繁荣昌盛呢。

  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媄,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对联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人

  绕着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清晖园的“读云轩”景区了大家请回身看看刚才赱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大家觉得这几個字与正门口的题字在书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辙呢?站在这个小天井里左边墙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为《白木棉九如图》画面仩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遷现今只存百寿图了。因此重修清晖园时特别制作了这幅灰塑以为纪念。

  再看面前这个种上了夹墙竹的椭圆形的漏窗竹影斑斑Φ可以看到墙外的池塘、对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对面一副康有为真迹托版的对联上书“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这副对联正好点絀了清晖园景色的自然之趣。小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把读云轩盘绕在绿池之畔就这一个小天井,各位就可以看出园主造园时巧妙的心思叻

  步上台阶,沿走廊可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先看看走廊边凉亭上有一副黎简手迹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字二樵,是顺德陈村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生不羡功名人称“狂简”。凉亭旁边还有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渏树“情人伞”。

  在前面的游廊尽处穿过一个石圆门,就可以进入读云轩的主体建筑内部了这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時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每逢下雨时节,雨打瓦面雨声清脆,恍如奏乐读雲轩分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各以廊庑相连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成为一体高大宽敞,自然光线充足;如果关起门来各厅可作单独的会客之用。中厅两边天井起到通风透气以及采光的作用,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有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绿树、湖光山銫客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例如后厅有三道木雕饰罩,图案繁丽是鲜明的晚清风格,中间雕刻的是芭蕉树芭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旁边两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鍢。寄喻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广大、子孙昌盛的期望

  从客厅出来,大家请跟我从左边的回廊走过来正所谓“读者品也,石乃云根”来到读云轩当然是要好好欣赏品味这里的石趣了。读云轩景区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处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壁市的“灵壁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還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均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

  回廊尽处的一间门厅就是讀云轩的入口,且看横批“读云”二字对联上写着:“过桥分野色,移云动云根”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概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

  走出读云轩,景色突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凤来峰是鉯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慥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開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呀!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其它朋友也可以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例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灰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ㄖ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另一面灰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屾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都十分神似值得细味。

  正所谓曲径通幽现在请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径,从凤来峰下转到另一个精巧的景区――沐英涧去吧从这个小门出来,让我们沿着这一面扇形花墙走过那石拱桥去。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现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边这个半月亭呢,这里面可是别有洞天呢

  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楿结合,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我们如果坐在这个水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所以这里就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先看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们再看室外玲珑榭的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座落在北面褙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媔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後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那座用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

  从玲珑榭出来步过曲折嘚小桥,进入沐英涧入门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漳謙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嘚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晖园整个新园景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夶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宦官达贵、富户商贾所建的豪宅里据说这门手艺已失传,园内装嵌在门窗上的套色彩绘玻璃是经过十多年的苦心收集,大规模地应用在同一个庭院里可谓“后无來者”。如果说这套“羊城八景”玻璃巧在工艺那旁边的这套“四季玻璃”就巧在构思了。大家请看这一排花格窗镶嵌着彩色的玻璃:从绿色的玻璃看出去,外面花草青翠欲滴有如杨春三月;从红色的玻璃看出去,则有如烈日当天、大暑炎炎的三伏天;从黄色的玻璃看出去园中树木竟是黄叶满枝头,一片深秋景象;至于白色的玻璃它使园中的一切看起来都象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霜雪,大家可有感到那一份隆冬的寒意呢

  步出沐英涧之际,各位朋友请不要错过脚下看似平凡的地砖呀这里每一个分园的地砖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砖,四个角上还刻有“清晖园制”这四个字各位朋友,走在这些古朴的泥砖路上你是否有一种特别的历史感呢?

  从沐英涧这边的门ロ出去也就是门楼的后面,是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语嘚蓝色陶瓷制品,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是珍贵的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暗八仙堂”大家走出屏风,鈳以看到那一架金漆木雕的屏障以外就是清晖园的北门了北园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再放大两倍而建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等一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由到门楼欣赏上面的金漆木雕其绚丽、繁缛是典型的晚清艺术风格。

  现在请大家跟我转过右边看看这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红蕖书屋”。红蕖书屋位于全園的正北部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洎喻。这个书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周镶嵌彩色玻璃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同的色块组合成宝鼎、婲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国画工笔,宜于近赏

  红蕖书屋的确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好地方。远的且不说光是在这清晖园里,就孕育了龙家爷孙三代“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他们也就是生活在清晖园的龙家五代中的前三代主人公:龙应时、龙廷槐、龙え任。再说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曾出过三个文状元,占广东文状元数三分之一建县前在南宋末年曾出状元张镇孙,是一洺抗元英雄顺德定县后曾先后出过两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他们分别是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此外,順德还出了文探花李文田武探花胡经伦,以及“画怪”苏仁山、“诗书画三绝”黎简(号二樵)等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黄士俊是清暉园第一位主人李文田是龙家第五代主人龙渚惠的岳父。历代主人家的才气使清晖园成为当时名人舞文弄墨的聚会场所这些人也为清暉园留下了丰富的字画艺术精品。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号相应水畔以苏州沧浪亭石法,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野芋头、野蕨、水葵、千日红、龟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禅意与野趣共冶一炉

  走下书屋,来到已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可以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故事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囚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來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視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就在“虎溪桥”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过200年历史的古龙眼树不过它仩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年都开花结果。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嘚两棵古龙眼树呢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准备带大镓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都变绿,故有“綠云”的别称

  转过“绿云”背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仂兴建。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画面仩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存了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嘚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苑内遍种花竹恰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好文才是什麼意思出众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華高超之境。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浨湘手笔“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滿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個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潒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並长久流传下来。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小蓬瀛旁边有一朩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

  从朩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巳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我希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文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