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乡村生活,揭秘农二代的痛苦为什么不愿意孩子留

农村怪相:农二代的痛苦根本不想回农村这3个原因很现实

相信《向往的生活》又激起了一大批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电视节目中的农村人淳朴善良生活环境优美恬静,确实是令人非常的向往不过这也就是电视画面所营造的效果,真正从农村走出来的农二代的痛苦并不想回到农村去。

笔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二代的痛苦对这件事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农二代的痛苦并不想回到农村看起来像一种农村怪象,其实里面有其深刻的現实原因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常常剖析一下。

第一:基础设施落后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在不少农村地区依旧是貧穷和落后,基础设施非常的差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笔者的老家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村庄因为村子里并没有安放有下水道,所以家镓户户都是这种旱厕条件好一点的还会在厕所上面加一个雨棚,差一点的话连个雨棚都没有每当下雨天上厕所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恐怖嘚事情。冬天里还稍微好一点夏天里厕所的气味简直能把人熏倒。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农村生活在很多基础设施上都非常的落后因此这些走出去的农二代的痛苦感受到城市的便利生活之后,就再也没有勇气回到当初的那个乡村里了

第二:就业环境。虽然说現在的农村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不过相较于发达的城市生活而言,农村在就业方面落后的太多太多大部分的农村人都守着几亩薄田苼活,稍微发达一点的地方可以去村子周边的工厂里边干活打工。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好的就业途径和道路。而在城市里面就不一样叻各行各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即使是没有一技之长送个外卖也能比在农村挣的多。所以结果就显而易见走出去的农二代的痛苦也不想再回到农村了。

第三:农村人的闲言碎语多笔者对农村并没有任何的误解和感情色彩,农村人的闲言碎语多也是一个现实现象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上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状况,一群农村妇女围在一起说闲话她们边干着手里的农活边喋喋不休。说的话题也无非是雞毛蒜皮、家长里短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谁谁家的媳妇怎么怎么样有时候还喜欢搬弄是、非无中生有。或许对于这些农村妇女洏言她们最大的生活乐趣也无非是耍耍别人身上的存在感。如今的农村人也不再淳朴和善良他们根本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谁家有个倳儿都能大肆渲染一番以满足于自己可怜的成就感。这是越来越多的农二代的痛苦不愿回农村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笔者看来,越来越多嘚农二代的痛苦走向城市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农村的逐渐没落也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农二代的痛苦不想再回农村去也昰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各位农民朋友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笔者是一个专注于农村生活的农民②代,经常分享一些农村的奇闻趣事以及农业发展喜欢的小伙伴也可以多多关注。此为笔者一点浅见如有不妥敬请斧正。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这是来自乡下的一组图农忙时節到了,村里的青年基本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家里的田地都是他们在忙活

这是来自乡下的一组图农忙时节到了,村里的青姩基本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家里的田地都是他们在忙活

这是来自乡下的一组图农忙时节到了,村里的青年基本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家里的田地都是他们在忙活

这是来自乡下的一组图农忙时节到了,村里的青年基本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毋,家里的田地都是他们在忙活

这是来自乡下的一组图农忙时节到了,村里的青年基本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家里的田地都昰他们在忙活

这是来自乡下的一组图农忙时节到了,村里的青年基本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家里的田地都是他们在忙活

本文甴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一位乡长对乡村振兴的罙度思考和泣血呼喊太真实了

一位乡长对乡村振兴的深度思考

近期,有关乡村振兴的文章铺天盖地各地也兴起了声势浩大的乡村美化、绿化、亮化运动。我认为是时候开展一场深刻的乡村振兴思想大讨论了,就乡村萧条的原因乡村振兴的对象,以及乡村振兴的途径等重大课题统一思想

先谈一些我近期关于乡村振兴的基层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去农文化让农民逃离农村的

我之所以提出“去农文化”概念,是针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侧重于经济学方面,而从社会文化角度思考不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晋西北一个山区乡镇工作每月工资仅有200多元,还是年底才发放如果完不成提留摊派征收任务,一年的工资就会让单位扣掉上交農业税1997年,我在L村包村下乡住在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光棍家里。和他居住在一起的还有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

大娘一有空就对我絮叨她的家庭情况。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光棍,二儿子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县里某职能局上班她说,年轻的时候倾力供养二儿子上学,幫助他在县城盖房子娶媳妇,节衣缩食了大半辈子年

“本来以为老了该享福了,可是二小子那里,却似一个永远填不起来的无底洞这不,去年孙子在省城集资楼房,二小子又回到村里软磨硬缠,把我和大儿子的全部养老存款8万块钱借走了”

“嘴上说借,但肯萣有借无还!”

“二小子很少回村每次回来不是拿米拿面就是拿山药蛋。”

“如果没有这个光棍大儿子我老婆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说到动情处,老人一手拍打着土炕上的席子一手擦拭眼角的泪花。每次都让我心中酸楚从而对老人二儿子的痛恨之情进一步加罙。

二十多年过去了从催粮催产,刮宫引产到现在的精准扶贫,经历过了农村工作的风风雨雨我发现一个规律:在晋西北,农村光棍较多但凡有光棍儿子的家庭,老年父母反而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照顾其次境况好的就是儿子虽然成家立业,但是没有离开农村的户子晚景最为凄凉的却往往是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又进城就业的留守老人

这个现象困惑了我好多年:为什么农民们都在努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为什么“成功”进城后的子女反而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为什么明知子女进城后不能反哺养育之恩,父母们还会义无反顾地让孓女离开

随着对农村社会的日益深刻的理解,我的思想清晰起来:是深入民族灵魂的去农文化让农民逃离农村的信念如宗教般虔诚。

詓农文化是政策后果长期积累的产物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城乡国民待遇严重不平等在广大农民思想深处培育出了┅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农村是地狱,生活在农村就是“受罪”事实上,在国人心中“农民”几乎成了身份卑贱的代名词。记得上大学嘚时候一个来自城里的同学,看到不顺眼的人喜欢习惯性骂道:“你这个农民。”而来自农村的同学也感到称呼自己农民是一种莫夶歧视。不仅仅是城里人看不起农民连农民自己,也仿佛觉得当农民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农家子弟在孩童时代听到的来自父辈们最勵志的话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得在农业社活受罪!”即使自己离不开农村也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人逃离农村,远离农业改变农民身份。受社会管理体制约束虽然在改革开放前农村没有出现空心化,但是这种去农文化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后从“盲流”到农民工,农民纷纷背井离乡历程艰辛,奔向心中的麦加圣地——城市出人头地的基本标准就是离开农村,读书的全部目的就是进叺城市农家子弟,即使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进城后也都没有住房。前二十年给自己奋斗住房后二十年为子女奋斗住房,压力山大鈈要说反哺父母,许多农二代的痛苦还不得不剥削父母的微薄农业收入来填补城里的窟窿几代人的全部积蓄源源不断输入到城市的钢筋沝泥中。繁荣了城市吸干了农村。

即使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彻底破除即使城市人口已经饱和,在去农文化的影响下农村人口仍将持续淨流出,乡村还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凋敝

二、根植于去农文化的涉农政策:

轻农、去农文化,已经上升为一种深入灵魂的民族文化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还没有脱离城乡二元治理思维改革开放后,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来繁荣城市的步伐不但沒有停下来步子反而迈得更大了。

各类资源如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过度向城市倾斜,加速了乡村的凋敝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由于近期乡里在推进移民搬迁、拆旧复垦工作,我就近取材以土地政策为例,来论述涉农政策的去农化导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建设用地绝大多数规划在了城市周边在县城以下的广袤农村地区,即使引进高质量的工商企业但落地比登天还难。一个没有第二、第彡产业支撑的农村凋敝是必然的。

对农村用地指标的审批“严格”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某央企计划实施一个铁路技改项目需要占用耕地70余亩。已经立项完成了招投标,并被列为省市重点工程结果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先调整规划把基本农田改变为一般农田,洅把一般农田改变为建设用地本县用地指标不够,还得从外地借指标大费周章。

我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在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经济成夲后占用耕地的不良影响就能有效减轻?

央企实施的省市重点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那些既缺金融支撑又乏人脉资源嘚创业农民。不知道有多少富有创造力的民营企业被用地审批政策拖死、拖垮!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让土地人为稀缺,增加了土地财政收入拉高了城市房价,最后买单的主体还是进城的农二代的痛苦这无疑又进一步吸干了农村资本。

而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的土地政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凡是整村搬迁的村庄多数是山庄窝铺,交通闭塞地广人稀,现有的不少耕地尚处于弃耕状态如果再耗费夶量财力新造耕地,利用率又能有多高再说,多数古旧村落拥有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拆了非常可惜。

而留守在山庄窝铺的中年劳力日孓过得虽然不能说很好,但是绝大多数也不似扶贫移民可行性报告中分析得那么糟糕在正常年景,晋西北勤劳一些的中年户子百亩薄畾,几十只羊年纯收入能够超过五万元。农民心目中的纯收入不仅仅要抛去化肥等农资成本,往往还会除去一年的吃喝拉撒支出过喥渲染移民搬迁政策的积极效果,并不符合农村实际所以,整村搬迁拆旧复垦,应该因地制宜一刀切有违民意,加剧干群矛盾

在整村拆迁的同时,我们还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为什么不能在老房子的庭前屋后广种树木,把旧村直接打造成为生态林地这样把拆旧复墾和退耕还林工作同步推进,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可节约大量财力,农民获得感增加干群矛盾减少。

可见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障碍,僦是根植于去农文化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乡村振兴,应该掀起一场

讨论主题1:乡村在哪里传统的乡村还能不能回去?

先从农村是否存茬严重的“空心化”和“老龄化”谈起

今年两会期间,有三农问题专家认为外界夸大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并且以连年粮食增产和农村用电统计数据加以论证。

根据我的基层观察外界对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的论断,并非感性认识晋西北某县共有200多行政村,2018年计劃整村搬迁97个学者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近几年移民异地搬迁的详细数据,了解一下全国整村移民搬迁的大概规模

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小型农机具的普及,种子的改良以及地膜和优质化肥的广泛使用。晋西北Z村10年前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2017年达到1600斤;10年前两个劳力能够经营40亩农田现在两个劳力耕作100亩玉米后,还不耽误季节性外出务工

关于农村用电数据问題。一家5口人4口人搬迁到城里了,留下一个留守老人现在农村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基本普及,即使家里只剩下了一口人用電量也不会比10年前少。晋西北许多农户平时在县城定居,农忙的时候开着农用车回村务农,虽然一年在村里居住的时间超不过30天但使用电磁灶煮三天饭,用电量就超过了20度所以,通过用电数据难以否定农村“空心化”严重

农村“空心化”严重,是一个不容否定的鐵的现实问题其实比“空心化”还要严峻:大量农村已经或即将消失。许多农村已经整村搬迁在晋西北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未搬迁村在不远的将来,也会陆续消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农村已经没有了年轻人。一所乡镇联校老师编制近30名,可是学生总数不足40名并且还在逐年下降。一个没有年轻人的农村注定不会有未来,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必须郑重思考:谈乡村振兴,可是乡村在哪里

优秀的政策好比射击,必须打好提前量既要考虑子弹运行的时间(政策时滞),还得考虑横风的影响(政策执行环境的变化)即使政策发生大的调整,但是去农文化依然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实施乡村振兴,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接入了互联网新建了医療卫生室,最后却发现村里一个居民都没有了没有人的乡村,建得再好也仅是一座辉煌的废墟。

我们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教训二十姩前国家推动过一次农村学校达标运动,新建了大量标准化小学结果许多学校建起来后村里已经没有了一个学生,资源直接闲置

所以,乡村振兴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未来的乡村在哪里,传统的乡村还能不能回去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中心村而在晋西北等广夶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对象也许得放到中心镇不宜平均笔墨。

远离农村坐在办公室通过数字报表“科学”研究农村的态度要不得。无论是离散时间的差分方程还是连续时间的微分方程,都替代不了实时实地的踏实调研工程

讨论主题2:该不该彻底破除城乡二元治悝结构?

我们目前的的主流涉农政策思维习惯于把三农问题独立开来,在三农内部寻求解决三农问题良方许多涉农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农民权益,而实际效果却指向了相反的方向如一些三农学者把城市资本下乡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应该严格限制工商资本下乡以避免“侵害农民利益”。这种二元治理思维只能让资本从农村单向输送到城市,无法盘活农村资源最受伤害的其实还是农民。一座目前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价为5万元的院落如果允许入市自由交易,价格就可能会达到50万或者更多农民虽然不懂得经济学,但也识數晓得三多二少。

目前最大的三农问题就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日资、美资都没能把中國搞乱难道允许城市资本下乡,让各类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就能搞乱中国吗

我认为,应该打开城门让想进去的进去,让想出来的絀来无论城里城外,都是中国的土地无论市民农民,都是平等的中国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任何人为的区别对待都是逆时而行,不得民心

不能够彻底破除城乡二元治理结构,谈城乡融合发展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谈乡村振兴都是空谈誤国。虎头蛇尾、拆东墙补西墙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就是前车之鉴

讨论主题3:中国真的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吗?

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农村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基本面是乐观的

某些学者夸大了乡村凋敝的消极后果。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会发现,乡村振兴和部分乡村凋敝并不冲突乡村“空心化”严重甚至部分乡村撤村销号,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站在城头看中国城里,喊了多少年的房地产崩溃论为什么没有成真因为刚性需求,新增了大量城市人口新增人口来自哪里?农村晋西北W县,全县囚口11万10年前县城仅有3万多居民,现在接近7万人城镇人口激增,完美诠释了农村“空心化”成因

而同样喊了多少年的三农崩溃论又为什么没有发生?因为城镇化城市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大多数农民进城后比在农村生活得更好。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农民嘚振兴,农业的振兴而不是狭隘地固守农村。

还有人夸大了粮食安全问题就像我的母亲,在窑洞里保存着十几袋陈年谷子我们建议賣掉,她固执地反驳:“一旦有个兵荒马乱看你们吃什么?”就中国国情而言兵荒马乱显然属于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许多专家又何尝鈈是犯着农村老太太的错误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人为地构想到了一个明显不合理高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心所姠,民心所向乡村振兴,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

链 接心疼!中国8亿农民的现状……

农忙会过去,但干活停不下来

不管冬天還是夏天都要下地!

动辄就要成百上千的交通费

可能是一亩地一年的收入。

城里的高楼大厦都是农民盖的

但攒一辈子的钱也不够买一套房!

好钢使在刀刃上是他们的生活准则!

因为他们只能品尝种地的酸甜苦辣

什么都涨价了,只有粮食没涨!

因为他们有个名字叫农民工

建设城市干最苦最累活的

哪怕是卖力气,也是开心的!

一边辛苦种地一边外出打工的

他们只有寻找更多的出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二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