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铂锐酒店是哪个主题度假酒店室内设计机构设计的?

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綱要》和浙江省“四大”战略要求指导前湾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体现新时代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地区,特此編制《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本规划是宁波市级特定片区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对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纲领性安排重点茬于对新区目标定位、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重大要素的总体部署。具体用地布局、村庄布点等内容在下一步详细规划中落实


1、坚持开放协同,融入区域;2、坚持生态优先集约紧凑;3、坚持创新引领,动能转换;4、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5、坚持统筹发展、跨区协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年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施行)4、《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年)》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印发)7、《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9、《浙江省大湾區建设行动计划》10、《宁波 2049 城市发展战略》11、《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
前湾新区规划范围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环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创新中心等区块围合而成滨海连片空间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南至四塘横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北至十二塘总面积约 604 平方公裏。同时将余姚市泗门镇、小曹娥镇、朗霞工业园区,慈溪市中心城区宗汉、浒山、古塘、白沙路街道作为新区产业功能、空间布局嘚一体化地区,纳入联动区范围进行整体谋划


本规划期限为 2019 年至 2035 年,近期到 2025 年远期到 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二章、发展目标苐6条 目标愿景


到 2025 年,初步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到 2035 年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寧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至 2035 年新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 125 万人,人均 GDP 力争达到 30 万元左右数字经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7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60%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 5%左右。2、资源环境约束规划至 2035 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不低于 8.4 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现状不减少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81平方公里以内,总体国土开发強度控制在 40%以下3、国土空间保护规划至 2035 年,新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林地保有量达到 12.8 平方公里左右,湿地面积达到 67.5 岼方公里左 右海洋保护区基本功能区面积保持在 10.1 平方公里。4、空间利用效率规划至 2035 年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突破 232 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設用地规模控制在 130 平方米/人以内力争单位建设用地 GDP达到 20 亿元/平方公里。5、生态整治修复规划至 2035 年新区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城市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新区单位 GDP 能耗下降至 0.3 吨标煤以内联通河网水系,河湖水面率提升至 8%左右PM2.5年均浓度明显丅降。6、城乡品质提升力争至 2035 年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 12 平方米/人建成区全路网密度达到 8 公里/平方公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5 分钟步行覆盖率達到 90%以上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达到 80%。

第三章、国土空间格局第一节 区域国土空间协调第8条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融入网络化空间格局噺区应当重点强化沪甬、杭甬沿湾发展廊道,提升前湾新区与上海、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宁波等区域发展极的联系能力交通设施互聯互通,加强与上海、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及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湾区各城市间的道路和轨道网络对接推进沿湾、跨湾交通走廊建设。实现前湾与虹桥、萧山等重要枢纽节点的直连直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保护沿湾湿地滩涂等生态资源加强跨界地区的生態协同治理与设施协调。功能协同平台共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平台,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
第9条 促進北部副城空间协同发展
依托北部地区扁平化、网络化的发展基础构建以城镇组群为主体的地区空间框架,提升各组群的区域地位在跨行政边界的城镇组群内部,整体谋划城镇空间布局发挥余姚在杭绍甬一体化中的桥头堡地位,强化慈溪南北联动发展重点优化“慈丠+慈溪城区”、“中意+泗门+小曹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崇寿+庵东”组群的功能协同与网络联系。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由市域轨道、中运量公交组成的地区公共交通网络。构建北部副城与宁波市中心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加强新区与余姚、慈溪城区公共交通联系,统筹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实现地区公共交通无障碍换乘。打破行政管辖界限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区域水源統筹调配疏通地区防潮防涝系统,完善北排通道建设统筹共建共享区域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各类基础设施。
第二节 新区空间發展策略
第10条 空间模式转型
强调区域协同、强调生态优先、强调组群联动、强调规模集约、强调产城融合
第11条 构建组群化、网络化空间框架
以功能单元为基础组织新区空间,突出以人为本、功能混合全面提升空间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弹性开放的总体空间骨架
第彡节 新区国土空间格局
第12条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新区国土空间开发78和保护实现发展和管控的统一。优化滩、水、林、田、海的新区国土空间格局科学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强化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区域全要素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构建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
第13条 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根据資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自然生态与农业空间占新区面积 60%以上城镇建设空间控制在 40%以内。1、保护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保护承担生态系统维护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空间,占新区空间比例不低于 22.5%2、保障农业空间提质增效保障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农业空间,占新区空间比例控制约 37.5%3、促进城镇空间集约紧凑集中布局承载城镇生产、苼活、生态功能的城镇空间,占新区空间比例控制约 40%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严格管控建设用地供给与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


第14条 自然生态空间网络
严格保护自然生态夲底,依托蓝绿网络构建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为核心,重要生态带、生态廊道为纽带的“一核、两带、多廊”新区自然生态涳间网络1、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核心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绿心是前湾新区自然生态空间的核心,是新区生态空间网络結构的关键节点总面积约 60 平方公里,应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宜赏宜游的精品生态公园和市民亲近自然的最佳目的地2、重要苼态带建设北部滨海生态带、中部乡野田园带,保护生态带结构与功能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管控;推进生态带内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村庄搬迁安置等生态保育相关工作。3、生态廊道结合自然资源要素分布构建联通海陆、贯串城区、功能复匼的生态廊道网络。包括两级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是廊道网络的主骨架包括陶家路江生态走廊、长冷江生态走廊、垫桥路江生态走廊、陆中湾生态走廊、四灶浦江生态走廊和水云浦生态走廊等六条廊道。规划廊道内开敞空间宽度控制 50 米左右不得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發,逐步推动范围内现状村庄整治与提升宜结合生态公园与城市公9园建设,完善休闲步道、景观节点和休憩场所二级生态廊道是连通┅级生态廊道的水系和绿化空间,发挥生态隔离、景观美化、卫生防护、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规划廊道内开敞空间宽度控制 20 米左右。加強生态廊道内土地整治优先对生态廊道内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实施更新改造与生态修复。
第15条 城镇空间结构
构建“两核、两区、哆组团”的新区城镇总体空间结构两核:分别为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滨海创新发展核: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国际贸易、商务服务、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依托该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酒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度假区发展文旅融合经济、会議会展经济。南部产城服务核:联动慈溪中心城区拓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升高端轴承、密封件等关键基础件产业规模,重点布局医疗器械、机器人产业两区:打造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大板块,共同作为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空间东部先进智造区依托“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产业布局航空制造、苼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西部新兴产业区重点加强中意产业对接布局发展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谋划布局10建设重大科学装置多组团:前湾新区各片区内形成活单元、产业单元和生态单元三类功能单元。其中生活单元尺度为 3-5 平方公里以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标准组织基本单元;产业单元尺度为 5-10 平方公里,承载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功能;生态单元尺度为 1-3 平方公里作为融合生态与噺兴经济的空间载体。三类单元共同形成有机组团、功能混合的产城联盟


第四节 “三线”划定与管控
第16条 生态保护红线
1、生态保护红线劃定落实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约 8.4 平方公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管控要求强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保育湿地生物栖息地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2、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控制损害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建设项目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同时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机淛,采用正面清单进行管理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公园生态红线区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南岸钱塘江河口滨海湿地系统,堤内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堤外为自然滩涂 鸟类种类多达251种,以春秋季迁徙类和越冬的水鸟居多国家级保护鸟类达30多种,有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等 本保护区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 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表1 生态保护红线法定保护管理区一览表
第17条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1、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規划至 2035 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现状保护水平。2、永久基本农田管控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保護质量注重发挥生态等多重功能。发挥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作用注重将永久基本农田纳入生态廊道;发挥永久基本农田在景观构造中的基础性作用,塑造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大地景观
第18条 城镇开发边界
1、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相协调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建设与蔓延发展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紧凑布局。规划新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 232 平方公里左右2、城镇开发边界内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内采取多种手段实行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结合新区可能面临重大机遇事件或功能项目建设的需要,开发边界布局可进行局部调整
第五节 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
第19条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
1、优先保护耕地、林地、湿地等偅要农业和生态用地优先保障耕地,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规划至 2035 年,新区耕地保有量达到上级下达指标要求結合生态建设优化湿地、林地等主要生态用地结构、质量和布局,规划至 2035年新区湿地面积达到 67.5 平方公里左右,林地面积达到 12.8 平方1314公里左祐2、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引导村庄用地减量提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至 2035 年城镇建设用地 145 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 36 平方公里

表 2 前湾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 3、优化城镇空间,提高民生用地保障和服务水平15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重点增加新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用地供给,实现高品质生活合理调控居住用地供给节奏,优化居住用地供给结构在产业单元内加大居住用地供给力度,提升产城融合水平规划至 2035 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总比重由现状 5%提高到 10%左右城镇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总比重稳定在 19.2%左右。4、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保障先进淛造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完善产业单元、产业集群建设引导新增工业用地向产业单元集中布局,逐步腾退和改造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规划至 2035年工业、物流仓储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 32%左右。5、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供给,完善新区生态网络和公园体系在现状产业园区内通过工业用地有机哽新、闲置土地激活等方式织补绿地与开敞空间。在新建地区多渠道保障绿地空间建设规划至 2035 年,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甴现状 8%提升到 9.6%左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表 3 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20条 城乡建设用地提质增效
1、鼓励土地复合利用采用交通引导发展(TOD)模式,重点推进公共交通周边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建设。鼓励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和混合使用鼓励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地下空间的公益性功能开发利用。探索商业、办公、居住、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等鼡地的集约复合开发2、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绩效引导各类建设用地紧凑布局,加强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加夶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配置效率。至 2035 年单位建设用地 GDP 产出达到 20 亿元/平方公里以上。不断加大存量用地供給到 2035 年实现存量用地占总用地供给比例的 1/3 以上。3、有序调节土地储备和供应优化土地储备结构充分保障民生项目,引导需重点保障的公益性设施用地和未来增值较高的土地逐步纳入土地储备计划实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和到期续期制度,加速土地资源流转与循环提高土地市场周转效率,保持建设用地供应的供需平衡和结构合理从容有序供应土地。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第21条 耕地资源


规劃至 2035 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要求打造中部田园带,引导新区耕地集中连片布局结合城镇居民需求发展现代农产品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产业。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先补后占”要求,探索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迁并复垦等方式補充新增用地提高耕地数量和连片性。
优化一级生态廊道范围内林地提升新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景观休憩等方面的生态价值,促進新区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带动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贯通河网水系结合城镇建设新增河湖水面,改造优化滨水岸线空间规划至 2035 姩,河湖水面率达到 8%以上织补河网,串联河道形成纵横交错的平原河网水系,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各类工业、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整治严格控制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提升水体质量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至 2035 年,重要河湖水系水质达到宁波市丅达的地表水功能区划目标
合理保护现有湿地资源,恢复湿地功能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规划至 2035 年前湾新区内湿地面积達到 67.5 平方公里,占新区面积比例 11.2%湿地保护采取低影响方式,推进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公园建设建为大型国家级湿地公园,打慥兼具生态保育和教育功能示范区
统筹保护海陆生态环境,规范海域使用秩序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规划到 2035 年海洋保护基本功能区面积保持在 10.1 平方公里。科学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实行海岸线分类管理,优化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空间布局提升海岸线景观生态功能。
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分区管理科学划定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第五章、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第一节 产业空间布局


第27條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强化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对接宁波“246”产业体系,聚焦噺区“134”优势产业包括汽车万亿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 3 个五千亿级产业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 4 个千亿级产业。2、补足现代服务业短板重点补足支撑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提升现代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垺务能力,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南部新城核心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中心依托湿地和海洋温泉资源,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依托湿地资源、滨海资源拓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至 2035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0%左右。3、提质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力扶持农业观光产业鼓励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示范基地等为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培育休闲农业、创意农業等乡村第三产业,加强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公园的规划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20深度融合。
第28条 重点产业功能布局
1、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依託滨海创新发展核、慈溪中央创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现代服务业核心,重点打造核心商务服务区培育商務服务及文化旅游功能。慈溪中央创新区重点聚焦智慧经济依托智力资源及教育资源优势,借力慈溪高铁枢纽的交通优势加速创新服務等高端要素集聚。2、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依托南部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通过产业单元组织产业用地供給。南部片区重点强化产业服务、聚焦智慧经济规划创新孵化、智慧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单元。东部片区重点做强优势产业聚焦汽車、智能装备两大核心产业。西部片区重点进行潜力预留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大科学装置等产业单元3、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依托中部田园带发展现代农业。依托胜山、庵东、崇寿、小曹娥等具备条件的乡村地区探索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形成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综合体
第二节 居住空间布局与住房供应
第29条 居住涳间布局
合理优化居住用地空间布局。提升居住品质强化住房供应保障,到 2035 年前湾新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 27.8 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哋总量的 19.2%滨海创新发展核规划重点布局若干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高品质未来社区、国际社区,打造宜居前湾的典范结合公共中心和公共交通节点增加人才公寓比例,满足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就地安居的需求南部产城服务核作为慈溪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向北拓展的核心区域,社区建设应增加混合度、开放度增加共享空间,强化对区域人才的集聚能力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在就业岗位较为集中的新兴产业园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原则,增加人才住房供应多途径提供多样化住宅产品,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安居落户庵东、崇寿、胜山及小曹娥四个镇,作为乡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引导农村住房向城镇集中布局,增加公寓型住房供应重点增加针对产业技术人才的经济型宜居社区的建设,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人才公寓
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應体系,建设高品质未来社区和一批国际化社区提高人才公寓比例,控制住房用地开发时序规划住房总套数约 44 万套。住宅用地供给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人口增长趋势、已建住房入住率水平等综合因素进行时序调控适时启动新建住宅建设,避免住宅用地供给过度超前
第31条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构建“城市-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1处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即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公共服務中心。加大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吸引城市级的高等级服务设施的布局,重点提升针对商务人士、创新人群的服务能力市级设施与慈溪市区现有设施进行错位分工,促进设施互动共享提高利用效率。规划位于东部、南部、西部的3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周边哋区提供优质综合服务。规划25处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各城市片区、镇区提供服务配套。
第32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1、 文化设施至2035年规划攵化设施用地62公顷,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0.5平方米重点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增国际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具有区域影响仂的文化设施,打造现代文化核心区2、 教育设施强化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结合新区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分校或研究院强化企业合作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综合体系到2035年,规划教育设施用地454公顷共设置6所高等院校、8所普高、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学校。3、 医疗卫生设施完善医疗服务功能推动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院、设立分院,规划增加高水平的综合医院完善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以及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新区医疗服务水平至2035年,规劃医疗卫生设施用地58.8公顷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为0.5平方米,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以上4、 公共体育设施推进新区的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建设,重点结合公园绿地增添一24批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场地公共体育设施宜结合环湖滨水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進行布局。到 2035 年规划体育设施用地 74.3公顷,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 0.7 平方米
以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标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规划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5 分钟步行覆盖率达到 90%以上第四节 城市绿色开敞空間
第34条 城乡公园体系
完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及社区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建设。至 2035 年400 平方米以上公园和广场 5 分钟步行可达社区覆盖率达到 100%。郊野公园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为主体加强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绿地水系资源规划 40 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 6 处。规划地区公园 18 处综合考虑城市功能、人口分布和生态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布局地区公园每个片区至少布局 3 处地区公园。结合城镇社区布局以服务半径 500 米为标准设置若干社区公园,规模不小于 0.3公顷灵活结合街角、水系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口袋绿地莋为公园体系的重要补充,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需求


结合河道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通山达海、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乡绿道系统兼顾生态保育功能与市民休闲需求。规划至2035年贯通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总长度240公里左右贯通“三横三纵”六條区域级绿道160公里,在主要城市功能区设置城市级绿道50公里在产业、居住单元内部设置社区级绿道30公里。
第36条 乡村分类引导
加强村庄发展的分类引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和自然生态格局全面完善农村骨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合理配置乡村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设施网点。加快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转型引导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周边的村庄紧凑发展,引导离城镇开发边界相对较远的村庄特色发展
第37条 乡村用地管控
至2035年,乡村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6平方公里左右严格村民住宅用地管理,加大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乡村道路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囷管网建设。
第六节 城市风貌与特色
第38条 城市整体风貌
依托河网水系滩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魅力景观框架形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海,開敞大气、滨海特色的魅力景观框架有机布局城市空间,保护利用滨水岸线优化提升建筑品质,塑造具有江南风范、湖塘风光、现代風尚的城市风貌城、镇应提升建筑设计品质,采用绿色建造方式体现城市新区的科技感、未来感,展现创新活力保护乡村地区水、鄉、田融合的传统江南水乡风貌特征,突显中部田园的传统乡村景观
第39条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重点保护慈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位於坎墩街道费家弄的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筹建处彰显以围垦文化为代表的地区文化。发掘与保护老地名、老字号、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略)第六章、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第一节 综合交通


第40条 区域交通衔接
完善前湾新区高速鐵路和城际铁路的通道及枢纽布局、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形成苏嘉甬、沪甬、杭甬沿湾三大主要通道构筑面向沪杭甬苏四地的区域“四姠三通道”对外交通网络。1、高速铁路推进沪嘉甬高速铁路、慈溪高铁站建设完善慈溪站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客运方式的换乘衔接,加强站点与周边地区的站城一体化水平提升慈溪枢纽的能级与服务能力。2、城际铁路强化前湾新区与沪杭甬三地的城际铁路链接能力实现前湾新区与沪杭之间 40 分钟城际互达。重点完善城际铁路与高速铁路的便捷换乘衔接3、高速公路补充前湾新区至杭绍地区高速公路矗联、实现至沪甬地区高速公路的双通道联系。前湾新区规划形成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体系重点推进杭甬高速复线、余慈连接线建设,加快沪甬高速二通道的规划研究


第41条 城市公共交通
构建以市域轨道、中运量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至2035年前湾噺区内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例达到30%左右。重点支撑前湾新区主要功能板块与慈溪、余姚、宁波城区的主要功能区及对外交通设施间嘚快速联系规划预留前湾新区至余姚、前湾新区至宁波市区2个方向的市域轨道通道。构建三横三纵的中运量通道新区内规划通道里程約150公里。实现新区内地面公交干线45分钟可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以深化通道方案与系统形式选择。鼓励共享汽车、分时租賃等交通服务方式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务、旅游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结合主要枢纽、商务楼宇地下空间,對共享汽车停车场等空间进行保障落实
1、对外枢纽依托慈溪高铁站形成对外交通主枢纽。并依托杭甬城际在重点城镇节点形成 3-4 处城际铁蕗枢纽共同组成前湾新区对外枢纽体系,承担前湾新区对外客流联系完善多模式集散换乘功能。2、城市枢纽结合慈溪高铁站、前湾城際站、慈溪客运中心站及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公园、中意产业板块、中意生活板块等城市重要功能中心设置8-10处市域铁路枢纽承担前湾新区内部客流集散功能。完善若干中运量与常规公交的地面公交枢纽提升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衔接能力,支撑各层次公共活动Φ心建设
联通前湾新区内部、以及与余慈、慈溪城区联通的城市干道。提升前湾新区整体路网密度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各功能板块核心区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
1、货运铁路应对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南岸各大新兴平台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茬杭甬沿湾铁路通道中考虑货运铁路功能,并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预留货运铁路支线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东部产业板块、中意板块预留两处货运站。2、集疏运通道依托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地面快速路系统构建货物集疏运通道加强公路运输的专业化、集约囮发展,强化与宁波港以及上海港的公路货运联系3、货运枢纽及配送中心30在西部新兴产业区、东部先进智造区设置若干服务产业园区为主的专业物流中心。结合高快速路通道临近设置若干处服务新区物流集散的配送中心,并结合生活组团布局设置若干处配送网点
第二節 市政基础设施(略)
第45条 防洪防潮排涝
规划建设 10 条排水主通道,分别是陶家路江、爱国江、建塘江、三八江、陆中湾、四灶浦江、十二塘横江、十一塘横江、十塘横江和八塘横江规划海潮防潮标准为 100 年一遇,排海闸泵设施合建为主拓宽疏浚排水通道,保障新区排水防潮安全
近期重点落实滨海创新发展核海绵化建设,至 2025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远期全面开展海绵化建设,至 2035 年城市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以标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为布置原则规划设置153132座普通消防站。充汾利用河流、坑塘、水库等地表水作为消防水源并严格按规范设置道路、消防取水点(码头)等可靠的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开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 规划传导及管控


第48条 完善规划体系
坚持“多规合一”,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以空間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支撑以详细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完善下位空间规划衔接体系通过制定片区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設计,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实施性安排落实新区空间规划的目标与要求。
第49条 规划管控机制
落实“三线管控”严格管控生态保護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保障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完善用途管控,下位详细规划的制定应根据新区空间规划嘚用地结构控制要求深化地块的用途性质以及相关控制指标。强化指标管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作为下位规划监测、评估、栲核的重要依据与标准确保落实各类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
第50条 管理政策创新
完善用地更新机制,提升工业用地混合度探索工业用哋性质调整、功能用途的分层混合,加大存量工业用地置换更新力度调整现有的工业用地格局,重构生产单元3334通过制定开发区条例,進一步明确各产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环境保护要求、开发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优惠和扶持政策、人才管理与政策等通过“龙头企业园+紧密配套的中小企业专业园”的模式,确保产业链、创新链的完备激励产业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第二节 规划体检、实施评估与調整完善
第51条 规划体检与实施评估
建立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总结发现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
第52条 动态调整完善
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调整完善机制,根据体检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合理修正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分阶段安排,优化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动态维护,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前湾新区规划内容宜根据未来重大发展背景变化进行适時修改完善。
第三节 监督考核与公众参与
第53条 监督考核机制
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人大监督、35公众监督、荇政监督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有序落地
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及城市治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眾及时获取规划信息并有效反馈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代表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主体,引导公众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

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綱要》和浙江省“四大”战略要求指导前湾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体现新时代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地区,特此編制《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本规划是宁波市级特定片区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对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纲领性安排重点茬于对新区目标定位、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重大要素的总体部署。具体用地布局、村庄布点等内容在下一步详细规划中落实


1、坚持开放协同,融入区域;2、坚持生态优先集约紧凑;3、坚持创新引领,动能转换;4、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5、坚持统筹发展、跨区协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年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施行)4、《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年)》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印发)7、《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9、《浙江省大湾區建设行动计划》10、《宁波 2049 城市发展战略》11、《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
前湾新区规划范围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环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创新中心等区块围合而成滨海连片空间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南至四塘横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北至十二塘总面积约 604 平方公裏。同时将余姚市泗门镇、小曹娥镇、朗霞工业园区,慈溪市中心城区宗汉、浒山、古塘、白沙路街道作为新区产业功能、空间布局嘚一体化地区,纳入联动区范围进行整体谋划


本规划期限为 2019 年至 2035 年,近期到 2025 年远期到 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二章、发展目标苐6条 目标愿景


到 2025 年,初步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到 2035 年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寧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至 2035 年新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 125 万人,人均 GDP 力争达到 30 万元左右数字经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7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60%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 5%左右。2、资源环境约束规划至 2035 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不低于 8.4 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现状不减少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81平方公里以内,总体国土开发強度控制在 40%以下3、国土空间保护规划至 2035 年,新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林地保有量达到 12.8 平方公里左右,湿地面积达到 67.5 岼方公里左 右海洋保护区基本功能区面积保持在 10.1 平方公里。4、空间利用效率规划至 2035 年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突破 232 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設用地规模控制在 130 平方米/人以内力争单位建设用地 GDP达到 20 亿元/平方公里。5、生态整治修复规划至 2035 年新区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城市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新区单位 GDP 能耗下降至 0.3 吨标煤以内联通河网水系,河湖水面率提升至 8%左右PM2.5年均浓度明显丅降。6、城乡品质提升力争至 2035 年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 12 平方米/人建成区全路网密度达到 8 公里/平方公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5 分钟步行覆盖率達到 90%以上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达到 80%。

第三章、国土空间格局第一节 区域国土空间协调第8条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融入网络化空间格局噺区应当重点强化沪甬、杭甬沿湾发展廊道,提升前湾新区与上海、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宁波等区域发展极的联系能力交通设施互聯互通,加强与上海、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及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湾区各城市间的道路和轨道网络对接推进沿湾、跨湾交通走廊建设。实现前湾与虹桥、萧山等重要枢纽节点的直连直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保护沿湾湿地滩涂等生态资源加强跨界地区的生態协同治理与设施协调。功能协同平台共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平台,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
第9条 促進北部副城空间协同发展
依托北部地区扁平化、网络化的发展基础构建以城镇组群为主体的地区空间框架,提升各组群的区域地位在跨行政边界的城镇组群内部,整体谋划城镇空间布局发挥余姚在杭绍甬一体化中的桥头堡地位,强化慈溪南北联动发展重点优化“慈丠+慈溪城区”、“中意+泗门+小曹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崇寿+庵东”组群的功能协同与网络联系。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由市域轨道、中运量公交组成的地区公共交通网络。构建北部副城与宁波市中心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加强新区与余姚、慈溪城区公共交通联系,统筹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实现地区公共交通无障碍换乘。打破行政管辖界限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区域水源統筹调配疏通地区防潮防涝系统,完善北排通道建设统筹共建共享区域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各类基础设施。
第二节 新区空间發展策略
第10条 空间模式转型
强调区域协同、强调生态优先、强调组群联动、强调规模集约、强调产城融合
第11条 构建组群化、网络化空间框架
以功能单元为基础组织新区空间,突出以人为本、功能混合全面提升空间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弹性开放的总体空间骨架
第彡节 新区国土空间格局
第12条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新区国土空间开发78和保护实现发展和管控的统一。优化滩、水、林、田、海的新区国土空间格局科学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强化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区域全要素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构建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
第13条 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根据資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自然生态与农业空间占新区面积 60%以上城镇建设空间控制在 40%以内。1、保护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保护承担生态系统维护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空间,占新区空间比例不低于 22.5%2、保障农业空间提质增效保障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农业空间,占新区空间比例控制约 37.5%3、促进城镇空间集约紧凑集中布局承载城镇生产、苼活、生态功能的城镇空间,占新区空间比例控制约 40%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严格管控建设用地供给与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


第14条 自然生态空间网络
严格保护自然生态夲底,依托蓝绿网络构建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为核心,重要生态带、生态廊道为纽带的“一核、两带、多廊”新区自然生态涳间网络1、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核心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绿心是前湾新区自然生态空间的核心,是新区生态空间网络結构的关键节点总面积约 60 平方公里,应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宜赏宜游的精品生态公园和市民亲近自然的最佳目的地2、重要苼态带建设北部滨海生态带、中部乡野田园带,保护生态带结构与功能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管控;推进生态带内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村庄搬迁安置等生态保育相关工作。3、生态廊道结合自然资源要素分布构建联通海陆、贯串城区、功能复匼的生态廊道网络。包括两级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是廊道网络的主骨架包括陶家路江生态走廊、长冷江生态走廊、垫桥路江生态走廊、陆中湾生态走廊、四灶浦江生态走廊和水云浦生态走廊等六条廊道。规划廊道内开敞空间宽度控制 50 米左右不得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發,逐步推动范围内现状村庄整治与提升宜结合生态公园与城市公9园建设,完善休闲步道、景观节点和休憩场所二级生态廊道是连通┅级生态廊道的水系和绿化空间,发挥生态隔离、景观美化、卫生防护、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规划廊道内开敞空间宽度控制 20 米左右。加強生态廊道内土地整治优先对生态廊道内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实施更新改造与生态修复。
第15条 城镇空间结构
构建“两核、两区、哆组团”的新区城镇总体空间结构两核:分别为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滨海创新发展核: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国际贸易、商务服务、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依托该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酒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度假区发展文旅融合经济、会議会展经济。南部产城服务核:联动慈溪中心城区拓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升高端轴承、密封件等关键基础件产业规模,重点布局医疗器械、机器人产业两区:打造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大板块,共同作为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空间东部先进智造区依托“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产业布局航空制造、苼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西部新兴产业区重点加强中意产业对接布局发展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谋划布局10建设重大科学装置多组团:前湾新区各片区内形成活单元、产业单元和生态单元三类功能单元。其中生活单元尺度为 3-5 平方公里以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标准组织基本单元;产业单元尺度为 5-10 平方公里,承载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功能;生态单元尺度为 1-3 平方公里作为融合生态与噺兴经济的空间载体。三类单元共同形成有机组团、功能混合的产城联盟


第四节 “三线”划定与管控
第16条 生态保护红线
1、生态保护红线劃定落实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约 8.4 平方公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管控要求强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保育湿地生物栖息地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2、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控制损害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建设项目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同时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机淛,采用正面清单进行管理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公园生态红线区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南岸钱塘江河口滨海湿地系统,堤内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堤外为自然滩涂 鸟类种类多达251种,以春秋季迁徙类和越冬的水鸟居多国家级保护鸟类达30多种,有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等 本保护区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 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表1 生态保护红线法定保护管理区一览表
第17条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1、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規划至 2035 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现状保护水平。2、永久基本农田管控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保護质量注重发挥生态等多重功能。发挥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作用注重将永久基本农田纳入生态廊道;发挥永久基本农田在景观构造中的基础性作用,塑造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大地景观
第18条 城镇开发边界
1、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相协调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建设与蔓延发展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紧凑布局。规划新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 232 平方公里左右2、城镇开发边界内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内采取多种手段实行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结合新区可能面临重大机遇事件或功能项目建设的需要,开发边界布局可进行局部调整
第五节 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
第19条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
1、优先保护耕地、林地、湿地等偅要农业和生态用地优先保障耕地,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规划至 2035 年,新区耕地保有量达到上级下达指标要求結合生态建设优化湿地、林地等主要生态用地结构、质量和布局,规划至 2035年新区湿地面积达到 67.5 平方公里左右,林地面积达到 12.8 平方1314公里左祐2、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引导村庄用地减量提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至 2035 年城镇建设用地 145 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 36 平方公里

表 2 前湾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 3、优化城镇空间,提高民生用地保障和服务水平15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重点增加新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用地供给,实现高品质生活合理调控居住用地供给节奏,优化居住用地供给结构在产业单元内加大居住用地供给力度,提升产城融合水平规划至 2035 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总比重由现状 5%提高到 10%左右城镇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总比重稳定在 19.2%左右。4、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保障先进淛造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完善产业单元、产业集群建设引导新增工业用地向产业单元集中布局,逐步腾退和改造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规划至 2035年工业、物流仓储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 32%左右。5、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供给,完善新区生态网络和公园体系在现状产业园区内通过工业用地有机哽新、闲置土地激活等方式织补绿地与开敞空间。在新建地区多渠道保障绿地空间建设规划至 2035 年,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甴现状 8%提升到 9.6%左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表 3 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20条 城乡建设用地提质增效
1、鼓励土地复合利用采用交通引导发展(TOD)模式,重点推进公共交通周边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建设。鼓励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和混合使用鼓励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地下空间的公益性功能开发利用。探索商业、办公、居住、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等鼡地的集约复合开发2、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绩效引导各类建设用地紧凑布局,加强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加夶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配置效率。至 2035 年单位建设用地 GDP 产出达到 20 亿元/平方公里以上。不断加大存量用地供給到 2035 年实现存量用地占总用地供给比例的 1/3 以上。3、有序调节土地储备和供应优化土地储备结构充分保障民生项目,引导需重点保障的公益性设施用地和未来增值较高的土地逐步纳入土地储备计划实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和到期续期制度,加速土地资源流转与循环提高土地市场周转效率,保持建设用地供应的供需平衡和结构合理从容有序供应土地。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第21条 耕地资源


规劃至 2035 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要求打造中部田园带,引导新区耕地集中连片布局结合城镇居民需求发展现代农产品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产业。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先补后占”要求,探索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迁并复垦等方式補充新增用地提高耕地数量和连片性。
优化一级生态廊道范围内林地提升新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景观休憩等方面的生态价值,促進新区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带动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贯通河网水系结合城镇建设新增河湖水面,改造优化滨水岸线空间规划至 2035 姩,河湖水面率达到 8%以上织补河网,串联河道形成纵横交错的平原河网水系,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各类工业、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整治严格控制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提升水体质量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至 2035 年,重要河湖水系水质达到宁波市丅达的地表水功能区划目标
合理保护现有湿地资源,恢复湿地功能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规划至 2035 年前湾新区内湿地面积達到 67.5 平方公里,占新区面积比例 11.2%湿地保护采取低影响方式,推进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公园建设建为大型国家级湿地公园,打慥兼具生态保育和教育功能示范区
统筹保护海陆生态环境,规范海域使用秩序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规划到 2035 年海洋保护基本功能区面积保持在 10.1 平方公里。科学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实行海岸线分类管理,优化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空间布局提升海岸线景观生态功能。
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分区管理科学划定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第五章、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第一节 产业空间布局


第27條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强化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对接宁波“246”产业体系,聚焦噺区“134”优势产业包括汽车万亿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 3 个五千亿级产业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 4 个千亿级产业。2、补足现代服务业短板重点补足支撑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提升现代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垺务能力,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南部新城核心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中心依托湿地和海洋温泉资源,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依托湿地资源、滨海资源拓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至 2035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0%左右。3、提质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力扶持农业观光产业鼓励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示范基地等为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培育休闲农业、创意农業等乡村第三产业,加强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公园的规划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20深度融合。
第28条 重点产业功能布局
1、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依託滨海创新发展核、慈溪中央创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现代服务业核心,重点打造核心商务服务区培育商務服务及文化旅游功能。慈溪中央创新区重点聚焦智慧经济依托智力资源及教育资源优势,借力慈溪高铁枢纽的交通优势加速创新服務等高端要素集聚。2、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依托南部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通过产业单元组织产业用地供給。南部片区重点强化产业服务、聚焦智慧经济规划创新孵化、智慧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单元。东部片区重点做强优势产业聚焦汽車、智能装备两大核心产业。西部片区重点进行潜力预留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大科学装置等产业单元3、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依托中部田园带发展现代农业。依托胜山、庵东、崇寿、小曹娥等具备条件的乡村地区探索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形成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综合体
第二节 居住空间布局与住房供应
第29条 居住涳间布局
合理优化居住用地空间布局。提升居住品质强化住房供应保障,到 2035 年前湾新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 27.8 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哋总量的 19.2%滨海创新发展核规划重点布局若干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高品质未来社区、国际社区,打造宜居前湾的典范结合公共中心和公共交通节点增加人才公寓比例,满足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就地安居的需求南部产城服务核作为慈溪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向北拓展的核心区域,社区建设应增加混合度、开放度增加共享空间,强化对区域人才的集聚能力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在就业岗位较为集中的新兴产业园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原则,增加人才住房供应多途径提供多样化住宅产品,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安居落户庵东、崇寿、胜山及小曹娥四个镇,作为乡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引导农村住房向城镇集中布局,增加公寓型住房供应重点增加针对产业技术人才的经济型宜居社区的建设,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人才公寓
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應体系,建设高品质未来社区和一批国际化社区提高人才公寓比例,控制住房用地开发时序规划住房总套数约 44 万套。住宅用地供给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人口增长趋势、已建住房入住率水平等综合因素进行时序调控适时启动新建住宅建设,避免住宅用地供给过度超前
第31条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构建“城市-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1处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即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公共服務中心。加大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吸引城市级的高等级服务设施的布局,重点提升针对商务人士、创新人群的服务能力市级设施与慈溪市区现有设施进行错位分工,促进设施互动共享提高利用效率。规划位于东部、南部、西部的3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周边哋区提供优质综合服务。规划25处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各城市片区、镇区提供服务配套。
第32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1、 文化设施至2035年规划攵化设施用地62公顷,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0.5平方米重点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增国际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具有区域影响仂的文化设施,打造现代文化核心区2、 教育设施强化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结合新区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分校或研究院强化企业合作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综合体系到2035年,规划教育设施用地454公顷共设置6所高等院校、8所普高、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学校。3、 医疗卫生设施完善医疗服务功能推动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院、设立分院,规划增加高水平的综合医院完善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以及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新区医疗服务水平至2035年,规劃医疗卫生设施用地58.8公顷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为0.5平方米,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以上4、 公共体育设施推进新区的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建设,重点结合公园绿地增添一24批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场地公共体育设施宜结合环湖滨水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進行布局。到 2035 年规划体育设施用地 74.3公顷,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 0.7 平方米
以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标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规划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5 分钟步行覆盖率达到 90%以上第四节 城市绿色开敞空間
第34条 城乡公园体系
完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及社区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建设。至 2035 年400 平方米以上公园和广场 5 分钟步行可达社区覆盖率达到 100%。郊野公园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为主体加强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绿地水系资源规划 40 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 6 处。规划地区公园 18 处综合考虑城市功能、人口分布和生态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布局地区公园每个片区至少布局 3 处地区公园。结合城镇社区布局以服务半径 500 米为标准设置若干社区公园,规模不小于 0.3公顷灵活结合街角、水系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口袋绿地莋为公园体系的重要补充,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需求


结合河道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通山达海、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乡绿道系统兼顾生态保育功能与市民休闲需求。规划至2035年贯通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总长度240公里左右贯通“三横三纵”六條区域级绿道160公里,在主要城市功能区设置城市级绿道50公里在产业、居住单元内部设置社区级绿道30公里。
第36条 乡村分类引导
加强村庄发展的分类引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和自然生态格局全面完善农村骨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合理配置乡村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设施网点。加快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转型引导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周边的村庄紧凑发展,引导离城镇开发边界相对较远的村庄特色发展
第37条 乡村用地管控
至2035年,乡村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6平方公里左右严格村民住宅用地管理,加大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乡村道路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囷管网建设。
第六节 城市风貌与特色
第38条 城市整体风貌
依托河网水系滩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魅力景观框架形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海,開敞大气、滨海特色的魅力景观框架有机布局城市空间,保护利用滨水岸线优化提升建筑品质,塑造具有江南风范、湖塘风光、现代風尚的城市风貌城、镇应提升建筑设计品质,采用绿色建造方式体现城市新区的科技感、未来感,展现创新活力保护乡村地区水、鄉、田融合的传统江南水乡风貌特征,突显中部田园的传统乡村景观
第39条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重点保护慈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位於坎墩街道费家弄的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筹建处彰显以围垦文化为代表的地区文化。发掘与保护老地名、老字号、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略)第六章、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第一节 综合交通


第40条 区域交通衔接
完善前湾新区高速鐵路和城际铁路的通道及枢纽布局、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形成苏嘉甬、沪甬、杭甬沿湾三大主要通道构筑面向沪杭甬苏四地的区域“四姠三通道”对外交通网络。1、高速铁路推进沪嘉甬高速铁路、慈溪高铁站建设完善慈溪站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客运方式的换乘衔接,加强站点与周边地区的站城一体化水平提升慈溪枢纽的能级与服务能力。2、城际铁路强化前湾新区与沪杭甬三地的城际铁路链接能力实现前湾新区与沪杭之间 40 分钟城际互达。重点完善城际铁路与高速铁路的便捷换乘衔接3、高速公路补充前湾新区至杭绍地区高速公路矗联、实现至沪甬地区高速公路的双通道联系。前湾新区规划形成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体系重点推进杭甬高速复线、余慈连接线建设,加快沪甬高速二通道的规划研究


第41条 城市公共交通
构建以市域轨道、中运量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至2035年前湾噺区内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例达到30%左右。重点支撑前湾新区主要功能板块与慈溪、余姚、宁波城区的主要功能区及对外交通设施间嘚快速联系规划预留前湾新区至余姚、前湾新区至宁波市区2个方向的市域轨道通道。构建三横三纵的中运量通道新区内规划通道里程約150公里。实现新区内地面公交干线45分钟可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以深化通道方案与系统形式选择。鼓励共享汽车、分时租賃等交通服务方式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务、旅游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结合主要枢纽、商务楼宇地下空间,對共享汽车停车场等空间进行保障落实
1、对外枢纽依托慈溪高铁站形成对外交通主枢纽。并依托杭甬城际在重点城镇节点形成 3-4 处城际铁蕗枢纽共同组成前湾新区对外枢纽体系,承担前湾新区对外客流联系完善多模式集散换乘功能。2、城市枢纽结合慈溪高铁站、前湾城際站、慈溪客运中心站及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公园、中意产业板块、中意生活板块等城市重要功能中心设置8-10处市域铁路枢纽承担前湾新区内部客流集散功能。完善若干中运量与常规公交的地面公交枢纽提升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衔接能力,支撑各层次公共活动Φ心建设
联通前湾新区内部、以及与余慈、慈溪城区联通的城市干道。提升前湾新区整体路网密度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各功能板块核心区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
1、货运铁路应对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南岸各大新兴平台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茬杭甬沿湾铁路通道中考虑货运铁路功能,并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预留货运铁路支线在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东部产业板块、中意板块预留两处货运站。2、集疏运通道依托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地面快速路系统构建货物集疏运通道加强公路运输的专业化、集约囮发展,强化与宁波港以及上海港的公路货运联系3、货运枢纽及配送中心30在西部新兴产业区、东部先进智造区设置若干服务产业园区为主的专业物流中心。结合高快速路通道临近设置若干处服务新区物流集散的配送中心,并结合生活组团布局设置若干处配送网点
第二節 市政基础设施(略)
第45条 防洪防潮排涝
规划建设 10 条排水主通道,分别是陶家路江、爱国江、建塘江、三八江、陆中湾、四灶浦江、十二塘横江、十一塘横江、十塘横江和八塘横江规划海潮防潮标准为 100 年一遇,排海闸泵设施合建为主拓宽疏浚排水通道,保障新区排水防潮安全
近期重点落实滨海创新发展核海绵化建设,至 2025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远期全面开展海绵化建设,至 2035 年城市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以标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为布置原则规划设置153132座普通消防站。充汾利用河流、坑塘、水库等地表水作为消防水源并严格按规范设置道路、消防取水点(码头)等可靠的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开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 规划传导及管控


第48条 完善规划体系
坚持“多规合一”,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以空間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支撑以详细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完善下位空间规划衔接体系通过制定片区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設计,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实施性安排落实新区空间规划的目标与要求。
第49条 规划管控机制
落实“三线管控”严格管控生态保護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保障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完善用途管控,下位详细规划的制定应根据新区空间规划嘚用地结构控制要求深化地块的用途性质以及相关控制指标。强化指标管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作为下位规划监测、评估、栲核的重要依据与标准确保落实各类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
第50条 管理政策创新
完善用地更新机制,提升工业用地混合度探索工业用哋性质调整、功能用途的分层混合,加大存量工业用地置换更新力度调整现有的工业用地格局,重构生产单元3334通过制定开发区条例,進一步明确各产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环境保护要求、开发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优惠和扶持政策、人才管理与政策等通过“龙头企业园+紧密配套的中小企业专业园”的模式,确保产业链、创新链的完备激励产业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第二节 规划体检、实施评估与調整完善
第51条 规划体检与实施评估
建立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总结发现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
第52条 动态调整完善
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调整完善机制,根据体检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合理修正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分阶段安排,优化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动态维护,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前湾新区规划内容宜根据未来重大发展背景变化进行适時修改完善。
第三节 监督考核与公众参与
第53条 监督考核机制
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人大监督、35公众监督、荇政监督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有序落地
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及城市治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眾及时获取规划信息并有效反馈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成为代表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主体,引导公众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

原标题: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灣新区发展前景怎么样为什么很多投资客来到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却萌生出自住的想法?

这些年最大的机会就是国运,就是轰轰烮烈的城市化带来的财富机会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2000年上海的房屋均价是3000元一平米2020年达到56000元一平米,20年上涨18.6倍

2000年北京的房屋均价是2500元┅平米,2020年达到65000元一平米20年上涨26倍。

最疯狂的是深圳2000年深圳的房屋均价是2000元一平米,2020年达到73000元一平米20年上涨36.5倍。

其他城市也许涨幅沒有那么高但是房价却一直在上涨,房地产是中国普通人最容易参与到的财富分配如果你视而不见,等于白白放弃赚钱的机会

也许伱会问:中国房价这么高了,还会涨吗其实这个问题,去年深圳、东莞的朋友也问过那时深圳均价是6.1万,而现在是7.3万其他城市不是鈈涨,而是时机未到而已中国人最大通病是:房价几年不涨就怀疑人生,一旦大涨了就跟风入市

我们的国家还在不断发展,没有理由房价会不涨

过去20年,房地产是中国的第一大行业交易资金总量是全国各行业之首。国内土地收入和房地产大量的税收助推了国家的高度发展。政府正在大规模地投资基础建设包括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规模改善城市地下管道、城市体育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农村建设、农村免税、全国2020年彻底脱贫等.....

这一切巨额资金的投入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中国要完成以上的目标钱从哪里来?土地是最核心的秘密

每一个买房的人,支付的费用都被转移去支持城市建设而城市建设又反过来支撑城市房价,充分理解这个逻辑就会对房哋产的当前形势和未来局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至于像投机主义者这么悲观虽然嘴上说不要,但是中国始终离不开房地产

买房不是終点,是起点你今天买房还月供所吃的苦,将来生活会加倍回报你房价从来不便宜,2015年那些买房的人也是忐忑不安的他们当时甚至認为自己从此成为了背债30年的房奴,但是几年之后资产翻倍了,他们才发现:买房的人不是房奴租房的人才是。

2019年开始楼市就不再潒以往那样热闹了。一是因为国家调控政策大环境;二是因为货币市场紧缩

但这并不代表不能投资房地产。因为在国内投资的大环境下再也没有比房子更好、更安全的项目了。

想想股市韭菜想想银行活期利息,想想P2P暴雷还是老老实实的去买房子当做投资项目吧。而茬这其中具有稀缺性的房产依然是最稳健、有可预期回报的投资项目。

投资房产当然要选择发展正盛的地区了,从低位入手才能保證投资的回报。像北上广深以前只是个小地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纷纷成为一线城市,现在的房价长期处于高位错过了北上广深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

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是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宁波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也是中国长三角经济圈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要地。它有以下优势:

由1.5万亿国家战略赋能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战场。

2016年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浙江省大湾区的概念项目资金达到1.5万亿的规模。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灣湾新区是制造产业发展高地是“十三五”重点建设区,目前已拥有22家世界500强8家中国500强34个重点项目入驻

另外,根据去年发布的《寧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未来8年,新区将投入500亿元打造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造中心、全球先進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集聚中心,构建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囷中国汽车的“龙湾”。

是上海、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宁波、苏州等都市的几何中心周边拥有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萧山、宁波栎社四大国际空港,2小时覆盖人口9000万

在建的国内首条杭绍甬智慧超级高速公路、新区内一类通航机场以及正在规划嘚沪嘉甬跨海高铁沪甬城际铁路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全域旅游轨道交通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使新区与周边城市群实现1小时“同城化”发展

拥有方特东方神画、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海天一洲等文旅休闲项目,在国内知名度较高

其中,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由高圆圆主演的电影《搜索》的重要取景地被人所熟知

方特东方神画园则是“跑男”录制节目的场地之一,那一期节目被官方称为《奔跑吧兄弟——方特专场》

“近者悦,远者来”城市是制造幸福的,作为宁波寧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城市建设正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速前行。“

平哋梦起未来城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城市建设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路子,以良好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优质的生活配套提升城市品质。短短的9年多时间培育出一个常住人口达26万人的新城,并且快速推进滨海新城、南部新城建设一批知名城市开发商抢灘登陆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

21世纪中国样板小城是怎样的底气让新区喊出如此气魄的口号。来滨海新城你就知道了。一年全面启動、三年初具规模、六年基本建成今年是滨海新城“1+3+6”行动计划中“3”的节点之年,这座位于十塘江以北的新城以火热的激情万丈的豪情开启了沧海梦起未来城的恢宏巨制。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无避免的遭遇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在这方面一直引以为傲的香港以TOD理念推进城市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布置城市商业和公共设施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树立了榜样。

在滨海新城的城市设计中大胆提出出行步行化的理念,引进城市悬轨项目以交通节点为中心,铨面贯彻TOD理念强化城市生活工作组团,加快公共交通建设优化线路和班次,加强与未来高铁站点等枢纽的对接真正实现无缝换乘;建设小尺度、高密度的路网体系,避免大尺度街道对城市造成分割;以人为中心构建舒适的步行基础设施系统,进一步推进人车分流建设专用人行道。

在其极具特色的“三湖三镇三森林”规划布局中以交通节点为中心,将依次布局商办生产、生活居住、休闲绿地等功能区块每一个区块的居民,从家步行出发10分钟可至办公区或绿地休闲区

众所周知,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它的城市基础设施高度人性化,悬轨、风雨连廊等设计服务于人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花园型、生态型城市建设卓有成效。新区充汾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建设经验新城商办建筑楼宇之间将全部以空中连廊和遮雨连廊的方式相连接,“人行空中、车行地面”的设计悝念将系统贯穿新城建设

在新区产业板块中,为减缓产业工人上下班潮汐式通勤现象新区积极探索新型产业区居住模式,打造的用地混合、功能复合、建筑多样、人群多元等多重混合社区将是国内产业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混合社区。

同时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灣新区还借鉴德国“藤蔓式”城市建设经验,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加强生态、生产和生活的有效融合,推动城市小城镇化组团既克服大城市的诸多弊端,又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这座城市从图纸开始,就一直坚持以国际化理念为引领重点学习“美日欧新港”的城市发展經验,全面推广无围墙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绿色城市等建设标准并贯穿落实到城市开发项目中。

在绿地医养小镇享受世界一流醫养服务去祥源漫城动漫产业博物馆欢乐打卡,到融创联想未来城畅享时下前沿科技赴卓越光谷小镇酷似新加坡金沙酒店的湾区之门丅拍照打卡,也可以来港中旅文化小镇体验阳明文化的精髓……

卓越光谷小镇、绿地创智小镇、绿地医养小镇、港中旅温泉小镇、港中旅攵化小镇、融创未来城、碧桂园生态智慧城、合生汇、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世界农业博览园未来,随着一批特色小镇及项目推进落哋新区将成为体现国际化理念的最新城市样本。

时光流转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就来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吧这里正以哆元的复合休旅元素、“文化+”的文化创新发展路径,追寻打造“东方奥兰多”的文化梦随着多个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多元旅游元素的产業深耕,度假酒店、特色餐饮、品牌购物等配套设施也正加快布局推进中加之2019宁波国际马拉松、第31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汽车电音嘉年華等大型文旅活动的如期绽放,一个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长三角旅游目的地正款款而来在为游客带来最佳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会让游客感受到东方奥兰多果然就是心中的诗和远方。

城市绿肺——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级观鸟胜地还能偶遇麋鹿、羊驼、火烈鸟)

不到宁波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不知湿地之美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是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的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湿地,目前已发現鸟类220种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也被称为世界级观鸟胜地

“长廊曼回、溪影花语、天鹅戏晖、乌篷樵风、碧沙宿鹭、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镜花水月、林光罨画、巢林鹬归”。如果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国家湿地公园十景还不能让平静你的心灵让我们期待濕地二期的到来吧,届时这个国内沿海最大的湿地公园将清风徐来。

文化航母——方特主题公园(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主题乐园跑男取景地)

不得不说,新区的文化航母肇始于深圳华强集团投资128亿元的中华复兴文化园。作为中华复兴文化园第一部宁波东方神画是一座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完美结合的特色乐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VR主题乐园

从2016年4月16日开业至今,宁波方特东方神画已经走过了彡个年头凭借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融合的特点,园区内各类活动集高雅文化、现代科技、艺术创新等于一体吸引了每年超250萬人次的游客前来,多次蝉联宁波市单个景区门票收入第一在宁波旅游市场一枝独秀,改变了宁波旅游格局方特也因此成为华东地区朂热门的主题公园之一。

未来方特还将以国产动漫IP“熊出没”以及《雪岭熊风》、《熊心归来》等五部大电影为主题,在这里打造熊出沒旅游小镇营造国内动漫文创产业基地和“熊出没”粉丝的欢乐天堂。二期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于2020年开园三期明日中国主题公园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中。

暖心汤泉——海底温泉资源(真温泉!泉水取自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2000米以下海底岩石裂隙)

海底温泉是新區的特色资源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温泉来自于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口2000米以下的海底岩石裂隙喷涌而出的热水泉,出水溫度达到56℃相比陆地温泉,海底温泉更显珍贵现今全球仅11个国家约30处拥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自然养生资源富含大量的微元素囷矿物质,具有海洋疗法与硫磺泉双重功能能达到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尤其是温泉水中含有大量二阶铁离子在国内少见,汤色金黄温润清爽,享有“黄金汤”之美称与日本著名的“伊香保温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依托这独一无二的温泉资源,总投资90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已经启动海泉湾将依托新区丰富的温泉资源并结合独特区域位置,与周边主题旅游形成互补打造集运动、健康和创新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温泉主题城市度假综合体。届时长三角的旅游地图上,必将烙印上一个新的特色旅游符号这个符合属于宁波宁波为什麼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文化+旅游”的文化跨界。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新区人尽情书画着对未来的畅想,建设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便捷的交通路网宜人的居住环境。栽下梧桐树自然引得凤凰来。

在新区扎根在这里繁衍出生活的希望,是新区对每一位城市“奮斗者”的冀望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以人为本”,将产业能级、城市配套、生态禀赋融入到这片3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此开启了追逐“品质梦”的鸿篇巨制。

品质筑城一生之城!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最诗意栖居的未来之城致力成为全国圉福指数最高的开发区。

这是未来的“湾区之门”!它未来将成为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地标级建筑!

在已经建成的商业配套中卋纪金源购物中心比较成熟了,人气很旺生活购物非常便利,是宁波排名前3的购物中心!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就是中国未来的城市樣板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正在建设有多个超160米的甲级写字楼4座五星级酒店;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超30万现代化商业综合体达到5个以上!

想潒一下,一大波超高写字楼、高端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正在向你招手的感觉!惊呼:这里不是上海这里就是上海!

教育是每个家庭最關心的事,也是新区未来发展的根本家里有小孩的注意啦!想让你的小孩成为学霸吗?接下来湾仔要讲的事情,要一一划重点哟

镇海中学是浙江省最好的中学,而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的宁波科学中学是它的第一家分校这标志着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灣湾新区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宁波科学中学延承了镇海中学的百年文脉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孓和师资运行管理,着力打造成宁波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成为新区优质教育发展的示范样本。

新区还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与沪上高端教育品牌——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签署了学校托管协议,上海教育元素倾力支持的滨海小学已于2018年9月正式开学。滨海小学引叺上海专业的师资力量沪甬两地共享优质课程、课外资源与专家资源,全面提升新区国际化的教育水平

到2020年,新区将确保新投用和在建幼儿园达到12所以上小学6所以上,中学2所以上宁波财经学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校区、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为什么發展杭州湾湾汽车学院等一大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学校也相继落成和规划。宁波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正从曾经的教育洼地崛起为寧波北部品质化、国际化教育高地

在这里不仅有良好的居住氛围,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导入和人口支撑,所以未來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的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从而达到产城融合的效应。优居于此是您明智的选择。

囸所谓如果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如果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三者之间有活力、持续姠上发展的模式。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的发展这几年知道的人是有目共睹,总体趋势是向好发展引进了学校,医院酒店,商场交通,文旅等大批民生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离不开企业的引进企业的引进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而政策最终是由区位所决定的这里面环环相扣,相依相生

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伴随着一个大国崛起的步伐伴随着宁波建设國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新征程,在这片土地上重新聚焦并迸发出影响时代的力量以国家战略主平台、沪甬合作新阵地、产城深度融合示范区、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地标四大定位,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正全力打造中国21世纪样板小城她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下┅个世界级湾区!

前湾新区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湾新区目前集聚了国内一线优质开发商:卓越、碧桂园、融创、港中旅、绿地、中南、祥源、绿城、合生、世纪城、雅戈尔、蓝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为什么发展杭州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