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传销的人结局怎么样到最后结局不是死就没有人要啊

摘要:只要交个份子钱,两年就可赚到1040万……如此明显的骗局,却还是不断有人跳入传销火坑。江西人江某今年35岁,2012年加入传销组织,在贵阳一带活动,3年多来骗尽了家里的亲戚,一路从传销底层做到了业务经理。

只要交个份子钱,两年就可赚到1040万……如此明显的骗局,却还是不断有人跳入传销火坑。近日,南京雨花警方对涉案特大传销团伙进行了集中审讯,发现其中不少传销组织成员醉心发财美梦,坚信发财泡沫是真实的,直到被警方逮捕,才清醒认识到这一切不是美梦,而是噩梦。

江西人江某今年35岁,2012年加入传销组织,在贵阳一带活动,3年多来骗尽了家里的亲戚,一路从传销底层做到了业务经理。在她心里,赚1040万一直是她笃定的目标。在从事传销活动期间,家族里的人因她散尽千金,唯独理智的丈夫和13岁的儿子坚决表示与她再无瓜葛。

江某知道自己已经众叛亲离,“老家回不去了,外面也发展不到人头,我一个人无依无靠,那个时候很绝望,就想找个可以托付的人。”去年9月份,江某和“男朋友”从贵阳一起迁来南京,继续在传销团伙间“发展事业”。今年1月份,江某在南京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毛毛。在板桥的窝点,江某带着女儿和被骗过来的十几名老乡生活在一起。据和江某同住的室友介绍,江某有时候连奶粉都没钱给孩子买,也不给小孩洗澡。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50多岁的湖北人游某,去年10月份,游某被堂弟忽悠到南京一起“创业”。在了解了“创业”的真实情况后,游某认为这是发财的绝好机会。之后,他一直在传销组织的最底层发展下线。两个月后,堂弟认清了传销组织无法赚钱的事实,劝游某不要一错再错赶紧回归家庭。哪知游某此时已深陷传销美梦,坚信“1040万”的财富梦想在她身上是可以实现的。

堂弟回湖北后,游某仍在南京继续扩张“事业”,为拉到更多人头,她甚至打起了两个儿子的主意。游某曾为丈夫和两个儿子在传销组织各交了69800元的入伙费,并想忽悠他们到南京来继续行骗,结果遭到拒绝。一年下来,家里做生意攒的20多万元都被游某投进了传销组织,看着血汗钱都打了水漂,游某仍沉迷无法自拔,今年2月,游某的丈夫提出离婚,两个儿子也不愿再与母亲见面。

被抓后,游某坦白:“好不容易才交了600份钱,将近200万,要想赚到1040万,实在是太难了。”至此,游某已经醒悟,“1040万”的财富梦想实际上只是虚幻,自己之所以一直没有放弃是因为已经骑虎难下了,几十号人问她要钱,她只能不断地去骗更多人,继续沉浸在美梦里。

两名临近毕业的女大学生杨琪和刘梅,先后被熟人骗入无锡一个传销窝点,其中杨琪很快适应,因积极能干当上“主任”,而后来的刘梅非常抵触,杨琪和其他传销头目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迫其就范,谁知刘梅趁他们不注意时从六楼阳台跳下,不幸身亡。日前,经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杨琪因犯非法拘禁罪被判刑10年。

2016年7月25日晚,一名女子在无锡市滨湖区某小区不幸坠楼身亡。民警调查发现,这名女子叫刘梅,疑似从小区的6楼坠下,很快就确认她住在该栋601室。民警随即进入刘梅居住的房间查看,结果发现大门背后有棉被遮掩,窗户均被铁条焊死,一间卧室内设有讲台。

民警很快想起来,这一切与警方正在侦办的“天津某有限公司”传销组织的住房布局极其相似。次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抓获了刘平、赵沛等人(均已判刑)。经讯问,刘平等人交代了与犯罪嫌疑人杨琪结伙非法拘禁刘梅,迫其加入传销,最终致其坠楼死亡的犯罪事实。

1991年出生的杨琪是河南人,在河南一所大学读本科。2015年5月,读大四的杨琪要外出实习,在无锡的同学李明说他那儿有工作,可以介绍入职。杨琪信以为真,就到无锡投奔了同学,谁知到了才知道,李明所说的工作,就是在一家名为 “天津某有限公司”干传销。

知道了真相,杨琪没了起初的惊慌和犹豫,反而镇静下来,决定加入这家组织。一年后,杨琪因为“表现突出”,“积极性高”,荣升“主任”,负责管理某小区603室的一个传销“家庭”。

而后来的刘梅曾是杨琪的一名管理对象,直到案发。就在公安机关对该传销组织收网时,杨琪却没了踪迹。2017年6月底,逃到东北一个亲戚家躲藏的杨琪,被无锡警方抓获。

“主任”对不听话女大学生“下狠手”

杨琪落网后,案件移交到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办理此案的侦监科助理检察官周瑱发现,刘梅1991年出生,与杨琪是同龄人,也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还是杨琪的河南老乡,遭遇非常可怜。

因为被同乡赵沛欺骗,2016年6月9日,刘梅第一次出现在无锡的这个传销“家庭”之中。她不愿干传销,想方设法要离开。原先负责看管刘梅的王某等人采用各种手段,威胁恐吓或假意劝慰,让其加入组织,效果不明显。第三天,已经荣升“主任”的杨琪出马了。

“我见到刘梅时,她的情绪还比较稳定,主动与我握手,我以为她已经‘顺从’,谁知那天我刚教训了她几句,她就向我扑过来。王某等人看见我俩扭打在一起,把她按倒在地上威胁。后来,我就不允许她睡觉,以此惩罚,连续三四天后,刘梅就老实了。”面对检察官,杨琪这样描述她与刘梅的交锋。

到了2016年7月初,刘梅依然没有被驯服,脾气倔强的她被转到隔壁601室的传销“家庭”接受教育。“没想到25日晚上,刘梅想逃跑,趁人不注意,从阳台窗户坠下了楼。”杨琪说。

来源 | 扬子晚报记者 于英杰 通讯员 陆梦丹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在心理学中,弱者、穷人、女性、儿童、狗、老人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在中国,这个理论被骗子们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些真实的求助者,出于对人们心理的深刻洞察,往往假借家中老人、女童的名义,在广泛获取社会捐助后,用于治疗家人的其他病症,或解决其他贫困引发的问题。

这种出自善良的骗捐,多少还情有可原,但更多出于贪婪、无耻的骗捐就很可恶了。

同事Z讲,高中时期有个企业家给学校捐了一笔钱,用于资助勤奋好学的贫困生。

结果评审发放助学金后,抽检时发现很多人的家庭困难资料造假:父母健在还很健康的,写着单亲家庭或者父亲残疾;家里明明只有一个孩子读书,却把在外打工的也算上。

与骗助学金如出一辙的,是遍布大街小巷、流窜车站地铁的职业骗捐客。

他们要么假扮残疾,要么假装看病缺钱,擅长表达的,声泪俱下诉说着一个个凄惨的人间故事;不善表达的,就用喇叭放出一声声歌调悲凉的曲子来勾起人们的怜意。

对于他们来说,贫穷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虚造父母双亡或者半生不遂也无所谓。

只要能把钱骗到手就行,贫穷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不劳而获的本钱。

出人意料的是,穷人骗捐,富人也骗捐。

2010年时就有媒体爆料,一些国家助学金获得者使用iphone手机被举报。追究之下,这些原本家境富足的同学,在助学金申报材料中居然写着“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父亲做生意亏损几十万,无力支付学费等等。

最近有消息,有中国老人领着国内每月4000的退休金,收着几套房的租金,却还在移民美国后申请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元)的补助金,而这些补助金是给那些没有收入的老人提供的社保。钻各种空子捞好处,这是一大国民劣根性。

我们的同情心,毫无例外遭到了骗子们的出卖,而且还是被卖给了无耻的贪婪。有网友感慨,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天的酒,还有骗子的故事。

钻空子、耍小聪明骗捐、骗补,会让真正的弱者失去了有可能得到的关怀。

伪造材料骗取助学金,挤兑稀有名额,富裕家庭的孩子得到意外之财,真正的贫困生反而得不到帮助;在中国很多农村,低保和各种救济的名额,也被地方官员给予了亲戚家人,真正的贫困家庭依旧在苦海挣扎。

这种“劫贫济富式的骗捐、骗补,不仅没有让弱者享受到帮助,反而可能彻底断了他们的援助。

同事Z讲,高二时期资助人发现大量学生伪造贫困资料骗取资助后,停止了每年十几万的资助金发放。

原来尽管有家庭富裕的孩子浑水摸鱼,但还是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了资助,现在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没有了补助。

他还吐槽说,经过媒体大量曝光伪装残疾街头行骗,甚至有团伙利用老人、小孩行乞之后,在路上遇到这些人,他也分不清究竟谁是真正的弱者、谁是骗子,索性连一块钱都不给了。

对于骗子们来说,他们或许想的是:给谁不是给,干脆给我算了,但他们的行为,有可能断掉穷人、弱者的外来援助,更在破坏社会的基础信任和社会生态系统,假如人们在做慈善时,由于分不清自己是在行善,还是在资助骗子,都放弃做慈善,那将是很可怕的,社会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

而弱者由于没有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以为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会觉得被全世界抛弃,对于社会的抱怨也会与日俱增,仇富、反社会、犯罪几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慈善的施舍者虽然做出了大量捐赠,却看不到受助者的感恩,反而痛斥受助者不知感恩。

时代微思 ,近几年这种慈善家与名义受惠者之间产生误解,隔阂加深和矛盾激化也是不无缘由的。

同情的眼泪,如果被伪装的可怜欺骗而流干,剩下的将是冷漠。

弱者的困境,如果因伪造的呼救打断而绝望,余下的将是仇恨。

如果一个社会的基础信任被彻底破坏,如果一个国家坚持做慈善的越来越少,如果一个国家真正的弱者感受不到社会关怀,这个国家就彻底被毁了。

为什么中国人之间严重缺乏信任感?

在过去,我们相信报纸上说的,相信广播里说的,相信书本上写的。可现在,我们却什么都不敢相信了。

潘石屹在最近走访一些城市后在微博上发表感叹:“未来的社会最重要的是信任。信任你周围的人,信任陌生人。

去坐陌生人的车就有了Uber,滴滴。去住陌生人的家就有了Airbnb。有了信任才会有共享经济。”

很多人表示支持,但又觉得无能为力。

的确,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城市人流中,遇着的大多是不曾相识的人。对着一个陌生人,你能信任他吗?

有一位朋友第一次来武汉。他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后出站,走到发展大道路口想问问到球场路怎么走,但连问4人,他们都手指电线杆上挂着的一块牌子,不说话,原来牌子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

再说一件更诡异的事,居2013年武汉晚报报道,学生池某在武汉东湖溺水身亡,其同学给他福建老家的父亲及亲属打了56个报信电话,可是对方就是不信,其父还坚信对方是骗子。

同学劝其家人“不管是不是骗子,去武汉看一看”。池某堂姐赶到武汉后,告诉池某父亲消息,电话另一端开始嚎啕大哭。

56个电话打不来死者家属的残酷现实,让很多人看到了当下社会的信任危机。

其实我能理解这位“56个电话仍不信”的父亲,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对陌生人心存警惕,即便面对善意举动时也是如此。

更何况,从小我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那个时候,陌生人可能是骗子,是罪犯等等,陌生人的丑陋阴影已经深深埋在我的心底。

后来长大了,听到了太多陌生人犯罪的新闻,让我更加对陌生人胆战心惊,敬而远之;再后来,还听说过一些熟人坑熟人的信息,就更加对陌生人感到惧怕了。

就算是熟人、亲人,现实中有时为了短暂的利益,朋友欺骗朋友,叔叔欺骗侄子。父子、夫妻、朋友同事、熟人邻里都需要设防,陌生人之间更是人人自危。

当有陌生人对你说他的钱包丢了,没钱回家,希望你给他一点钱,你不会心生怜悯,因为你知道,他是个职业骗子;当你遇到困难,有陌生人前来帮助时,你也不会心存感激,而是小心谨慎,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你害怕他另有所图。不信、不信、还是不信——“不相信”的情绪正在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蔓延。

不要相信陌生人,竟然成为了这个时代所竭力宣扬的东西。

身处繁杂的火车站,扩音器的喇叭不停地喊,不要相信陌生人给你买票,谨防被骗。

坐在明亮的茶馆里喝茶,墙上的标语说:不要将手机借给陌生人,谨防被骗。下面竟然还有英文,看来是要告诉那些单纯的国际友人,在这个神奇古老的东方国度里,借手机给陌生人用,就意味着被骗。

此外,还有去银行的ATM取钱,又有一串所谓的警方提示,不要相信陌生人提供的账号等等……

在过去,我们相信报纸上说的,相信广播里说的,相信书本上写的。可现在,我们却什么都不敢相信了。

看到电视上一个名人说某某药品好,很可能这药是假药;你收到一条短信,说你中奖了,其结果是你的钱被“发奖”的拿走了;网络上一条消息说兼职一天赚上千元,你去试吧,被套在里面,一分得不到。

为什么会如此?难道我们真的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和骗子的社会?还是人心都已变坏,都已经变得不可相信?

中国社科院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约70%的中国人不信任陌生人。

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吃饭不相信食品的安全性,出行不相信铁路行业解决买票难的能力和诚意,上医院不相信医生没有给自己多开药……

其实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只是当前“不信任文化”最末端的表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不信任砌成中国墙》一文中说,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不一而足。

正是对这种情形的高度不确定性,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人人自卫”的社会。谁也不信任谁,人们互相欺诈,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急速提高。

但信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生活,就像空气对于生命一样。

如果我们看到食品,就会想到中毒;看到微笑,就会想到陷阱;踏上大桥,就会想到坍塌;走进医院,就会想到误诊;我们生活能正常吗?

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曲《我和你》曾打动了不少人的心扉:“我和你,心连心,仍然一家人。”

手持竹简的810名“孔子弟子”,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一幕幕温馨场景恍若昨日。

而现在,我们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装保险门,装防盗栅,我们把家武装得像监狱。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好人。

所以,我们把自己关在保险门和防盗栅的后面,而外面的都是“坏人”。每个人能做的就只剩两件事了:一个是只信自己,另一个是绝不信别人。

事实上,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你会生活得更为安全、更为轻松,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信心,而这一切全赖法治所赐。

在法治的环境中,你在大街上不必担心警察的无故打扰,但有人侵害你时,保护你的警车会及时呼啸而至,于是你信任未曾认识的警察;你的财产不会受外力包括公权力的袭扰,而当有人侵害财产时,公权力机关会及时出面救济,于是你信任向你征税的政府;你进行交易时不必采取过度的安全措施,但对方若是违约,公正的强制执行会通过判决如期而至,于是你信任平时不打交道的法院。

一个社会要想快捷地重建信任,首先要以制度促进人们追求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因为当人追求长期效益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声誉,不会骗人了。

比如在现在这个陌生人的社会中,实行记录制度,就像档案一样一直跟着你,如果你哪一个阶段不诚实,都有记录,都能查到。有记录,人们就会在乎自己的名誉。

一旦互信社会建立,下一次如果迷路了,我们可以大胆地向别人问路。因为与其像无头苍蝇一样胡乱寻觅,不如大胆地依着别人指给你的方向行进。最坏的结果,是你依然迷路。

大家都不信任他人,都不肯付出信任,其结果就是大家都得不到信任。

所以,当我们不被信任,当我们的真心被人误解,我们的热心被人拒绝时,我们怪不得他人!

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纯洁的!

不信任的氛围和行为是我们每一个人造成的。

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传销的人结局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