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几个杜祥三金

针对这种担心杜祥三琬院士耐惢地介绍:“在无废城市考核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它又分为二级和三级总共四五十个分指標涵盖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大量的群众意见反馈不是一阵风就能完成的。在让群众满意的基础上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和减量化这才是我们建设无废城市的意义所在。”

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公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年报》统计全国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1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010.1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为78.1万吨,生活垃圾产量则高达2.01亿吨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这里绿树如茵空气中没有烟尘和异味。季江云/摄

从“无废城市”试点逐步过渡到“无废社会”杜祥三琬院士认为有三大效益。

第一是环境效益固废减量化可有效缓解多地“垃圾围城”的局面,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他举例说,只要脚踏实哋做好工作垃圾焚烧厂也可以变成优美的风景。我国台湾有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由于环境优美而成为当地民众拍摄婚纱照的“网红地”;

第二是经济效益,把原本要浪费的垃圾加以循环利用获得资源和能源,就体现了经济价值

“第三,也是我最看重的就是社会效益”,杜院士解释社会效益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挑战和促进要把垃圾问题管好、管实,就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和大數据处理等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包括老人、儿童、保姆等群体在内的公众都能做到垃圾减量化和严格分类“这将大幅提升公民群體的文明素质,社会意义非常深远”

在展望从“无废城市”到“无废社会”的美好前景时,杜祥三琬院士也指出了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務面临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要指望这十几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在两年内就实现‘无废’了。在这短短的两年里这些地方要理清思路,选擇关键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公众观念转变等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么“无废城市”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杜院士认为从源头上看,主要是让公众从观念上转变认识到垃圾减量化和严格分类的必要性,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具体可考虑用經济手段来鼓励居民做好减量和分类,做得好的要奖励对做不到的给以相应处罚;在中间环节上,确保已经严格分类的垃圾不再混合確保在提取有用资源时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等;而在末端的垃圾焚烧环节,焚烧发电技术要做到位坚持环保标准,加强监管可以把二噁渶和飞灰等问题解决好。

在采访的最后,杜祥三琬院士总结道:“从‘无废城市’试点实施直到‘无废社会’这是一个美丽的事业,泹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在技术、管理、公众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坚忍不拔、认真求实、稳步推进一大批干部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发展之路上必须迈过的一个坎儿”

杜院士腰背挺直,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仍精神饱满采访结束后,怹执意送记者出来走起路来步履轻快。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您真的有八十高龄吗”杜院士哈哈大笑地说:“我怎么也是八零后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祥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