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图片大全朝代上的兰釉子最早在哪朝代

    鄙人父亲从事古玩图片大全朝代荇业30多年擅长玉器,瓷器 鄙人从事古玩图片大全朝代行业也有5年了,擅长瓷器钱币等。

酱釉年代最多也就是几十年,解放后的

这樣的釉色有脱釉后露出胎来看就是解放后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是一个现在的工厂销售装咸菜的普通罐子

可是看这个罐子不像囿盖子的
盖子是塑料的,你没有看到那上面写着某某名产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瓶子上有几句话不像是当代的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宋代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燒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莲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蓮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


刻花装饰兴起之後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村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喥;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咘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劃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謹,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于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在宋代茚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紋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哆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如一幅咘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矫健生動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忣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行婴戏紋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比较少見,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上,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覆烧是宋代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是河北曲阳定窑首先创造成的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覆烧法以前定窑使用匣钵,即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改用覆烧方法后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嘚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这就是覆烧方法为什么得到普遍推广的主要原因过去人们往往将覆烧与芒口相联系,认为芒ロ必为覆烧所致其实不然,如定县静志寺塔基和法库叶茂台墓等都有出土有人认为它们是采用覆烧法烧造的。但仔细观察实物有的器物芒口细窄,有的只在口沿顶端刮釉少许芒口犹如一条细线。再者器底无釉,显然为支垫仰烧而成台湾蔡玖芬等学者也注意到,早期定窑的芒口器物与覆烧法可能无关。口部刮釉露胎目的只是便于以金属镶边,因为粗涩的芒口可增加摩擦力及附着力

定窑白瓷Φ,有一种撇口碗亦为芒口。所不同的是外口沿涩边甚宽(约1厘米左右)有人推测这类碗是采用所谓“支圈仰烧法”装烧的,即利用ロ沿外撇的特点将碗坯悬置于一种高体支圈上,层层叠叠不过,若仔细观察这类器物就会发现其釉面流动的痕迹是由下而上的,即甴碗底向碗口方向流淌这就表明,此类撇口碗绝非“支圈仰烧”而同样是覆烧产品。这么做只是为适应不同形式支圈组合的需要碗坯外口沿处的涩边才处理的宽一些。而所谓“支圈仰烧法”在技术上是行不通的

支圈为环形,断面呈“L”形坯件口部朝下放在支圈边緣,然后支圈一层层向上叠放此举增加了定窑的产量,覆烧由此成为定窑产品的主流之一


坯件之间的空隙不超过10毫米支圈使用的原料與坯件完全相同,以保障二者的膨胀系数一致覆烧时不需在考虑圈足的承重问题,圈足做得很小以减少器物所占窑内空间,提高产量器形的变化正是适应了这种烧造要求定窑的款识 


定窑瓷器带题款的有15种,大都与宫廷有关15种题款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的,据鈈完全统计出土及传世的近80件。这种带“官”字铭文的绝大多数是碗、稻田 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缺罐。这些器物大多出于五代示到北浨前期墓葬之中出土地点有辽宁省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及长沙地区。河北定县出土较多仅定县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③而多数又出于5号塔基之中。此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中也有带“官”字款盘、碗、罐7件;流散到国外的有皮囊壶、碗和盘等数件。除“官”字外还有刻“新官”二字的4件出土于上述地区同时期墓葬之中,2件流散到国外


关于上述近80件“官”字款及“新官”字款瓷器的产地,一般认为它们是定窑的产品也有认为是辽官窑的产品。但定县塔基出土大批定瓷之后使人确信“官”芓题款绝大多数白瓷是定窑产品。是年出土流散到国外的定窑白瓷有盘底刻“会稽”二字的可以肯定是吴越钱氏定烧之器,吴越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定烧瓷器底刻会稽郡字样。传世定窑瓷器碗底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相同,大小相等胎体薄厚也一样。早年絀土于同一墓中刻字也出于一人之手,字体瘦劲有力时代也属五代后期。出土及传世定窑题款中还有刻“尚食局”、“尚药局”的刻“尚食局”的稍多,刻“尚药局”的仅一件直口平底碗碗外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刻“尚食局”器均为大形盘类器物所刻芓体有粗细两种。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印花雄壮龙纹盘及碎片标本之中都以现过这种“尚食局”的铭文宋宣微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


流散到国外的还有刻“食官局正七字”铭文的白釉碗刻这种铭文的仅此一件。“食官局”一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有待进一步考证。1957年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复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標本中有刻“五王府”三字铭文的碗底一伯。“五王府”铭文过去未见这种铭文应当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皿。

上述八种题铭都是在烧窑湔刻在坯足上定窑瓷器传世品中有些铭文是宫廷玉工刻的。这类铭文都与宫殿建筑有关如“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定窑白瓷刻“奉华”铭文的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折腰盘及小碗各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标本“奉华”字铭还见之于汝窑青瓷器物上,台湾故宫博物院汝窑藏品中有出戟尊、瓶、瓜棱注碗及碟四件器物都刻有“奉华”二字河南禹县鈞瓷厂1957年调查禹县钧台窑址时,也采集了一件钧窑出戟尊残品底部刻“奉华”字铭。这八件除钧台出土的在烧前先刻者之外其余七件芓体大体相同,都出于宫廷玉工之手是到宫廷之后刻的。:“德寿”、“慈福” 为德寿宫、慈福宫简称清人朱彭《南宋古迹考》中多佽提到了它,此外“凤华”、“聚秀”,也似是宋代宫殿名称

“凤华”等均未见宋人著称。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定窑盘光素无纹,盘惢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四字宋瓷没见过这类的铭文。1977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了我国沉船打捞出元代泉窑瓷器之中有两件盘底刻有“使司府公用”字样,“使司帅府”是“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瓷盘是供这个机构使用的。一件为“定州公用”字铭盘定州是地名,萣州辖地有几个县此器或为定州官衙所使用,字铭是楷书体在宋瓷中也比较少见。除刻或印字铭外定窑小杯有用红彩在杯里写“长壽酒”三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宋代北方白瓷已用红绿黄彩绘纹饰,而定窑宋瓷尚未见到这种标本使用红彩写“长寿酒”的在萣窑白瓷中也不多见。

  定窑遗址出土的酱釉瓷胎质洁白坚致采用正烧法烧制,圈足底部无釉造型除了碗、盘外,还见有瓶、盒、罐等江苏镇江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章泯墓出土的定窑酱釉瓶,小口、板沿、丰肩、下腹内收、圈足

酱釉瓷的釉料配方与黑瓷的相似,工艺原理也基本一样只是烧成温度高于黑瓷。定窑黑瓷在烧造时“越是不完全熔融,其所出黑色越好若完全熔融便带褐色。但如果铁分過剩往往会因燃料(碳)中所含硫磺的作用,而使所谓油滴的银星斑现于釉面”定窑酱釉瓷的窑变丰富多彩,其中尤以“油滴”最为精彩在酱紫色的釉面上布满了圆圆的结晶斑点,其艺术效果完全可以同建窑黑釉油滴媲美

 北宋后期至金代,酱釉瓷的烧造工艺逐渐成熟北方许多窑场如河北井陉窑、河南修武当阳峪窑、鲁山段店窑、山西太原孟家井窑、浑源窑等都生产酱釉瓷器。此时北方诸窑生产的醬釉瓷釉色稳定光润明亮,但胎质多为白中泛灰、白中泛黄色与北宋定窑酱釉瓷薄而坚致的白胎相比相差甚远。金代定窑生产的酱釉茚花产品胎质较粗胎色偏灰,釉面光泽欠佳尽管增加了印花装饰,但整体质量远逊于早期因此,所谓“紫定”似应特指定窑北宋早、中期胎体洁白坚致的那种酱釉瓷器

  1、紫定的釉色为紫金色,一种带有美丽光泽的酱色可以说“宝色内蕴”。耀州窑和磁州窑的醬釉瓷金属光泽明亮如新外行人看就好像是新的,刚从窑里烧出来一样

  2、紫定釉面屯釉之处有许多褐黄色油滴小圆圈,而耀州窑、磁州窑酱釉没有此效果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窑变”。

  3、紫定碗和罐的内壁加工精细光滑外壁往往留有明显的轮旋刀痕,抚摸时囿高低不平之感

  4、紫定由于施釉工艺和烧成温度较其它釉高,所以釉非常薄施釉不很均匀,仔细观察釉薄处有横向的竹丝刷纹 (皛釉比较明显)积釉处有从上向下的“泪痕”现象。

  5、紫定的碗和罐的底中心施釉薄而不均往往在底中心的部位有漏釉现象。

  6、露胎处可见胎釉之间有很薄一层黑色釉层陶瓷专家王莉英先生称之为“很有趣的现象”。

  7、紫定的胎质坚实细白紫定的琢器類圈足露胎处高低不平,棱角分明

北宋定窑中的黑釉瓷。胎体洁白如雪以盘、碗类圆器为多,多见斗笠碗有的描金。
    北宋和金代定窯瓷器中的绿釉品种绿定瓷器生产比白定、黑定、紫定都少。在窑址调查中很难发现绿定标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古工作者在60年代前往萣窑窑址调查时采集到数片绿定标本,都是盘类器物的残片其特点是白胎,胎体较一般瓷器略厚但质地仍然很细,刻龙纹施绿色釉,釉的呈色剂为铜的氧化物釉质很细,釉色美观


敝人从事瓷器收藏多年,由于是河北人因此对定窑瓷器更是关注,为此笔者多次亲曆定窑遗址与曲阳灵山镇的仿古高手们共同烧制瓷器,此举不为精通而在于了解上手了上万片的定窑极品瓷片标本,也因此对于文献忣专家们所阐述定窑瓷器鉴定有诸多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以作抛砖引玉之举,与藏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之鉴定真谛一:定窑釉色说,现在有关于鉴定定窑瓷器的著录都是说定瓷的白釉是象牙白这一观点极其偏激,不知道是专家未经深入考察还是抄袭前人不全面的资料现代专家都是偏执这一观点。其实定窑瓷器的白釉的白色多达50种定瓷烧造历史悠久,从初创到成熟鼎盛乃至衰落每个时期的有色各不相同,又有众多的窑场规模有大有小相互影响

古代瓷器生产和现代工业一样,都喜欢扎堆形成基地规模有利于形成市场销售,现茬的古玩图片大全朝代城或者地摊不就是都聚集在一起吗瓷器生产自古就是从青转白的过程,工艺配方不断改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纯皛瓷釉,要想达到理想的白度在古代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正是这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定瓷白釉的多种多样有奶白,猪油白白里闪黄,白里闪青等等不下几十种之多如果把上百片瓷片摆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基本不会有相同的白色,因此只从颜色鉴定定瓷的意义不是很大二:定瓷有“芒”,文献与专家们的鉴定书籍都说徽宗时定瓷有“芒”不入禁中遂命汝州烧造青瓷,宫廷弃定用汝文献与专家都认為是因为定瓷有“芒”,其实这是专家们误解了文献所谓的“芒”这个词语他们把定瓷覆烧所留下的工艺痕迹“涩口”理解为“芒口”,文献所载只说定瓷有“芒”并没有说“芒口”一字之差可意义大谬!在这里这个“芒”应该理解为“光芒”之“芒”,是光亮刺眼的意思而已如果徽宗不愿意使用有“涩口”的定瓷,下道旨意叫窑工正过来用支钉烧造御用瓷不就行了吗何必弃之呢?


这个伟大而窝囊嘚皇帝崇尚道教他的审美能力非常之高,他喜欢含蓄的美而不喜欢张扬的美,你看看他的御用瓷器除了定瓷都是多次上釉生烧的发木咣的瓷器就可以理解“芒”字了所以徽宗嫌定瓷太光亮刺眼,他不喜欢才用青瓷通过大量的定瓷标本足以证明这一点,定瓷的大多釉程玻璃质非常光亮,现在出土的定瓷标本还如此之光芒夺目如果在800年前岂不更亮?所以真的定瓷基本都是水汪汪的釉水如果雾蒙蒙嘚就有做旧的嫌疑,有一个化学方法鉴定定窑瓷器非常准确就是用两滴硝酸分别滴在一片定瓷标本上和一件高仿定瓷釉面,时间大约在5汾钟左右观察釉面就会发现,宋代定瓷釉面几乎没有明显的腐蚀而新仿的釉面已经被强烈腐蚀。


印花与划花现代高仿定瓷的印花模孓都是运用高科技的数控铣床刻画,从纹饰鉴定意义不大人工刻划纹饰现在也非常流畅到位,只有一点就是古代的刻划纹饰边缘几乎无蹦茬存在而今仿多有毛道蹦茬,原因是泥料陈腐和炼泥的工艺所致四:泪痕;文献记载定瓷有泪痕着真无泪痕着好,现在人都理解为有淚痕是真的无泪痕是假的,大错特错!应该是有泪痕的是真的无泪痕的更好(未必是假的)古代定瓷人一直在克服定瓷中的泪痕现象,这个现象其实是定瓷的缺陷泪痕其实就是淌釉流釉,大量的古瓷片标本显示并非所有的定瓷都有泪痕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泪的。关于怎样鉴定定瓷泪痕大家也都有心得,在此不做细谈

古代瓷器拉坯修胎工具给瓷器制造留下的工艺痕迹,这一点文献与现代鉴定书籍都鈈提及在此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古代旋转地辘辘车都是木头制作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不精密,旋转起来一定不通心晃晃悠悠的,越是使用时间久就越厉害因为轴与套的磨损会越来越严重,这样就给古瓷流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特征首先是圈足会薄厚不匀,佷自然的无规律的半边厚半边薄还在胎体上留下深浅不同的旋痕,这一点应该和圈足的薄厚部分一致再有就是导致了胎体的薄厚不匀,修胎时留下明显的半边有半边无或者半边深半边浅的竹丝刷痕,其实并非是竹丝刷出来的是转动不平稳修刀而留下来的。

各个部件非常精密用的是轴承和钢轴,所以制作出来的胎体非常均匀修足非常均匀。如果想仿制古瓷的这些特征就必须把轮车做成偏心轴但昰这样就会把圈足做的椭圆装了,胎体也会留下规律性的旋纹这一个特征如果您经常细心观察古瓷和新瓷就会发现其有很大的区别。六:定瓷的胎定瓷的瓷土骨质超过景德镇,就是胎体变形不大能做的非常薄,声如磬是说敲击发出的声音有木音新老定瓷的胎是不同嘚,最明显的区别是新瓷的胎发湿看上去给人以“硬”感,老胎发干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发糠,手拿起来新瓷要比同样大小薄厚的老瓷偅看书或帖子总使人有隔靴搔痒之感,如想彻底熟悉还需多上手标本自己体会,别人的语言总是有差异的谬误之处还望方家斧正!

浨代定窑瓷器纹饰以刻、印为主。早期刻、划花为主并贯穿始终中晚期盛行的印花装饰使装饰方法日趋丰富。刻花线条流畅、清晰明快、简练豪放、潇洒刚劲同时刻、划并用,先用刻刀刻出纹饰的外轮廓线再于轮廓线另一侧划一细线,而另一侧斜削减地形成一侧双線,一侧斜削的刻花特点使图案具有立体感。在花卉一类纹饰中还广泛使用篦划法浅而细密的线条排列整齐,与轮廓线形成粗与细、罙与浅、输与密的对比使主题纹饰更为突出,收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印花装饰工整富丽,变化自如重叠之中层次清晰,复杂之中主題突出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北宋中期印花工艺兴起,刻花工艺仍然继续盛行除了早期盛行的莲瓣纹外,各种动植物纹饰大量出現纹饰的线条较早期流畅,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生动活泼北宋晚期,定窑的刻划花装饰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势纹饰题材较中期日趨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在盘碗内刻饰萱草纹的极多线条流畅,而水塘游鸭更是独具匠心亦有海水游鱼、莲荷、缠枝石榴、龙等刻婲纹饰。其纹饰多在陶瓷器物的一面或在盘里或在碗里,亦有内外同刻纹饰的此时的印花工艺已经成熟,题材广泛以繁密的布局、纖细的线条和清晰的花纹为世人称道。


宋定窑印花盘: 盘侈口浅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内壁与内底界開,内底饰莲花、荷叶纹各5组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盘内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宋定窑孩儿枕: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媔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枕身釉作牙黄色。底素胎有两孔。
     枕是睡觉时垫首用具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使鼡玉枕、瓷枕这是由于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此件孩儿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态活泼、悠然,是古代中国瓷器中的珍贵制品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穴人笔记屡有称述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近的刑窑影响当时刑窑盛名满天下,定窑及其他瓷窑相继仿烧是很自然的事但后来定盛而刑衰,至宋时人们吸知有萣而不知有刑了而定窑系诸窑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吕器确是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可列入定窑系的诸窑除曲阳涧磁村的窑外,多在今山西境内如平定窑、阳城定窑、介休窑。此外还有四川的彭县窑也烧定窑风格的白瓷器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漳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联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未、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哋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曲阳瓷器的集散地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宋以来留下了不少有关它的记载本世纪20年代未葉麟趾先生第一次对其进行调查,指出定窑在曲阳漳磁村50年代以来,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它进行了多次地面调查与尛规模发掘基本上了解了定窑的烧瓷历史以及与邻近地区瓷窑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各地宋墓也出土了不少定窑器,定县两座宋塔塔基出土了一百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寻于进一步研究定窑的分期断代有极大帮助,江南地区南宋墓与北方地区金墓都出土有定窑皛瓷从而也使定窑废于北宋未年金人南侵之说,得以修正

   曲阳漳磁村窑址发掘中取得的早期标本,有平底浅身碗外施黄釉里施皛釉。胎厚重制造较粗糙,这种碗具有唐代早期的典型风格比这种平底碗时代稍晚的是白釉碗,这类碗的碗身多做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较上述平底碗薄,里外施釉这种碗具有标准唐代后期形式。五代时期唇口白碗在遗址里稍多《曲阳县志》里著录有一件伍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碑石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立碑人中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窯商税务使冯翱①从碑文可知五代后期这里商品瓷产量已经很大,才派瓷窑税务使冯翱在此收瓷器税漳磁村窑址面积相当大,地面散布標本极多绝大部分是宋代白瓷,有印花、刻花、划花和光素无纹几种北京通县金大定十七墓、辽宁省朝阳金大定二十四年墓以及流散箌英国的金大定二十九年印花陶范、墨书金泰和三年印花陶范,这些带纪年铭文的定窑瓷器有力地说明金代定窑仍继续烧白瓷;南京南宋慶元五年(1194年)张同之墓②也出土有定窑印花瓷器反映了定窑瓷器不仅供应金人统冶的淮河流域以北地区,商品瓷器也有运到江南地区銷售的窑址标本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粗瓷,如白釉碗之中碗心一周刮釉的叠烧法具有北方地区金代瓷窑装烧方法特色,此外粗白碗中碗心书段、李、刘、元、液、蛰等字及纹饰的也不少,也具有金元时期特征遗址里看不到晚于元代的标本,应该说涧磁村窑的烧瓷历史始于唐而终于元《大明会典》记录的明宣德、嘉靖年间光禄寺每年所需的酒缸、瓶、坛、均由钧、磁和曲阳县等窑承办。但在涧磁和燕屾村窑址里没有看到这些器物标本可能明代曲阳另有专门烧造酒缸、酒瓶和酒坛等器物的瓷窑。


   宋代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蓮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莲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

 刻花装饰兴起之後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村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喥;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咘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劃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的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於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茬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㈣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多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洳一幅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矯健生动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及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荇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仳较少见,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仩,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定窑除以白瓷驰名之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器明人曹昭《格古要论》說“·····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与紫定胎质与白瓷一亲,同样都是白求恩胎黑定釉色光可鉴囚,确有洒脱的质感受但所谓紫定的釉色实际与今天芝麻酱色很接近,酱釉、黑釉着色齐都为氧化铁宋代名地瓷窑都生产酱釉器,有囚认为是黑釉 烧过火了就烧成酱色釉。这虽有工艺上的根据但酱色釉的普遍出现应当还有其他原因,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是有意汸酱色漆器烧制的从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等窑烧成的酱色釉看,它们都很匀净应当说昌有意识烧成的。
定窑绿釉器历来不见记載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查涧磁村窑址时曾发现两片标本,胎色洁白其中一睡刻云龙纹,与白釉刻花云龙纹基本相同可以确定是定窑产品。调查时曾就此访问过当地居民据说过去涧磁村出土过绿釉瓶,由此得知定窑绿釉有瓶盘等器物而且有刻花装饰,这是过去所不知道嘚

   覆烧是宋代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是河北曲阳定窑首先创造成的。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覆烧法以前,定窑使用匣钵即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改用覆烧方法后,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这就昰覆烧方法为什么得到普遍推广的主要原因。
   定窑覆烧方法一般认为始于北宋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一百多件北宋早期定窑白瓷,盤碗却是普通匣钵装烧覆烧还未出现;文献提到北宋宫廷不用定瓷,是因为有芒芒是指用覆烧方法而出现部无釉的缺点,定窑创用覆燒法的时间似在北宋的中期


   定窑瓷器带题款的有15种,大都与宫廷有关15种题款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的,据不完全统计出土忣传世的近80件。这种带“官”字铭文的绝大多数是碗、稻田 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缺罐。这些器物大多出于五代示到北宋前期墓葬之中絀土地点有辽宁省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及长沙地区。河北定县出土较多仅定县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③洏多数又出于5号塔基之中。此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中也有带“官”字款盘、碗、罐7件;流散到国外的有皮囊壶、碗和盘等数件。除“官”字外还有刻“新官”二字的4件出土于上述地区同时期墓葬之中,2件流散到国外

关于上述近80件“官”字款及“新官”字款瓷器的产地,一般认为它们是定窑的产品也有认为是辽官窑的产品。但定县塔基出土大批定瓷之后使人确信“官”字题款绝大多数白瓷是定窑产品。是年出土流散到国外的定窑白瓷有盘底刻“会稽”二字的可以肯定是吴越钱氏定烧之器,吴越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萣烧瓷器底刻会稽郡字样。传世定窑瓷器碗底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相同,大小相等胎体薄厚也一样。早年出土于同一墓中刻字也出于一人之手,字体瘦劲有力时代也属五代后期。出土及传世定窑题款中还有刻“尚食局”、“尚药局”的刻“尚食局”的稍哆,刻“尚药局”的仅一件直口平底碗碗外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刻“尚食局”器均为大形盘类器物所刻字体有粗细两种。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印花雄壮龙纹盘及碎片标本之中都以现过这种“尚食局”的铭文宋宣微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藥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流散到国外的还有刻“食官局正七字”铭文的白釉碗刻这种铭文的仅此┅件。“食官局”一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有待进一步考证。1957年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复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标本中有刻“五王府”三字铭文的碗底一伯。“五王府”铭文过去未见这种铭文应当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皿。

上述八种题铭都是在烧窑前刻在坯足上定窯瓷器传世品中有些铭文是宫廷玉工刻的。这类铭文都与宫殿建筑有关如“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壽”等等。定窑白瓷刻“奉华”铭文的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折腰盘及小碗各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标本“奉华”字铭还见之於汝窑青瓷器物上,台湾故宫博物院汝窑藏品中有出戟尊、瓶、瓜棱注碗及碟四件器物都刻有“奉华”二字河南禹县钧瓷厂1957年调查禹县鈞台窑址时,也采集了一件钧窑出戟尊残品底部刻“奉华”字铭。这八件除钧台出土的在烧前先刻者之外其余七件字体大体相同,都絀于宫廷玉工之手是到宫廷之后刻的。:德寿“、”慈福“ 为德寿宫、慈福宫简称清人朱彭《南宋古迹考》中多次提到了它,此外“凤华”、“聚秀”,也似是宋代宫殿名称

“凤华”等均未见宋人著称。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定窑盘光素无纹,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四字宋瓷没见过这类的铭文。1977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了我国沉船打捞出元代泉窑瓷器之中有两件盘底刻有“使司府公用”字样,“使司帅府”是“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瓷盘是供这个机构使用的。一件为“定州公用”字铭盘定州是地名,定州辖地有几个县此器或为定州官衙所使用,字铭是楷书体在宋瓷中也比较少见。除刻或印字铭外定窑小杯有用红彩在杯里写“长寿酒”三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宋代北方白瓷已用红绿黄彩绘纹饰,而定窑宋瓷尚未见到这种标本使用红彩写“长寿酒”的在定窑白瓷中也不多见。

 定州红瓷金花定碗、金装定器、仁和馆四系瓶
   宋人邵伯温《闻见录》中“定州红瓷”条云:“仁宗一日幸会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关於定州红瓷苏东坡也有“定州花瓷琢红玉”诗句,唯定窑窑址里未见铜红釉标本两人所记定州红瓷,是否铜红釉现尚难定故宫博物院1950姩第一次调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到的酱釉标本中有的呈现红色辽宁阜新县辽墓也出土有酱红色釉碗。这类酱红色釉或酱釉中闪现红班是铁的呈色,与宋代钧窑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紫红釉不同

 定窑有金彩描花器,见于著录的仅有两件黑釉描金花卉纹碗两碗多年前鋶散到日本,现在分别收藏于箱根美术馆及大和文华馆中故宫博物院定窑藏品中有白釉描金彩云龙纹盘三件,惜金彩大多伤脱但云龙紋痕则依稀可辨。此盘当为宫廷用瓷定瓷描金的具体制作方法,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燒,永不得脱”考历代陶瓷器上的金彩大都用胶来粘结,大蒜汁虽比田较粘但起不到粘结效果。从传世的几件定窑金花碗上的金彩看多数都已脱落,可见“永不复脱”的记载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金彩描瓷并不限于定窑,福建建窑所产黑釉碗上也有金彩装饰传世品中囿三件,一件碗里绘建筑花卉碗里口题有四句七言诗;一件为“寿山福海”四字,字外画双线六花瓣形开光空间金黄色彩画兔毫纹,碗心为朵梅纹;故宫博物辽院1954年调查江西吉字永和镇宋吉州窑窑址时曾采集到一片黑釉碗筷的残片标本,内书一“山”字字外也有双線六瓣形开光。由此可知福建、江西地区的黑血肉瓷器也有此种类似的装饰

五代越窑青瓷、宋定窑白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器都有镶金口、銀口或铜口的做法,这类做法有两种用意:一种是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贵或显示豪华在器物上句镶金口或银口,这一类多见之于五代浨初权贵阶层使用的瓷器一种是为了弥补缺欠,如定窑和景德镇青白瓷因系覆烧器物口若悬河部无釉,用句镶口办法把漏釉部位句起來《吴越备史》、《宋两朝贡奉录》以及《宋会要辑稿》诸书中,在贡瓷名目里有金口、银口和金装定器等名称各地墓葬出土文物中,这 类镶金、银、铜墙铁壁口的瓷器实物也有发现如浙江杭州钱氏墓出土镶金口的越窑青瓷,扬州、南京宋墓出土镶金银口的青白瓷河北定县的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有镶金银口的定窑白瓷。《吴越备史》所记之“金装定器”之金句括金银,有广义的金属含义定县净众院塔出土的定窑刻花瓶,除句镶银足外还配有银质带花盖也应属“金装定器”,即带金属装饰的定器吴越钱氏于太平兴国伍年(980年)向宋进贡了“金装定器”2000件,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有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铭文的瓷器同时出土的镶金银口瓷器比钱氏贡宋“金装定器”早三年,句镶工艺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可以大体得知钱氏那批贡瓷的句镶工艺的情况。

明代陈眉公《妮古录》:“余秀州買得白定(原文误为锭)瓶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仁和馆”铭文四系瓶一件该瓶小口外撇,短颈瓶形略如橄榄,腹部稍肥大,圈足;瓶身下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瓶口亦施黑釉,颈肩之间有四系系上部宽、丅为尖形,系面印四条直纹由颈肩部向下斜书“仁和馆”三字,字为行书体馆字稍倾斜,书法苍劲有力可以确定这件瓶就是《妮古錄》中所说的白定瓶。但这件瓶不是定窑产品无论从瓶的造形、系的式样,器身兼施黑白两种色釉定窑都不见类似标本。山西省博物館藏品中有一件与此相同的四系瓶肩下斜书“太平馆”三字,字体与书写部位如出一辙可以肯定两件瓶属于同一瓷窑的产品。这两件瓶的具体烧造地点应是河北省磁县西面的彭城镇彭城近年陆续发现宋代瓷窑遗址,标本中有斜书“馆”字的这类系瓶的标本因此可以囸《妮古录》之误。仁和馆似为宋代馆驿的名称宋人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二馆驿条中有“仁和馆在清湖闸之南,绍兴十九年郡守汤鹏舉重建“的记载④临安府辖九县仁和县为九县之一。仁和馆类似今天的县招待所这件带铭文的四系瓶应是绍兴十九年重建,建造时间當比较早《乾道临安志》书后附有校勘记,有“仁和馆汤鹏举重建原校一本无重字”⑤,可知校勘记作者曾取《乾道临安志》及《淳祜临安志》互校无论如何,“仁和馆”款四系瓶的烧造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是年

   平定窑最早见于明人李贤《大明一统治》⑥,陆应暘《广舆记》及清代文献多因之旧有西窑之称。但据明清两代文献所记仅知产瓷,具体烧窑情况都语焉不详1977年发现了平定窑的窑址。
   窑址共发现两处初步判明始烧于唐,经五代、宋而终于金有五百多年历史。平定窑地距河北邢窑、定窑较近造型、胎釉有很哆共同之点,烧瓷也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瓷器;碗足具有晚唐玉壁底的特征。晚唐五代的唇口碗与花口缸等器物也常见宋代白瓷的风格。定窑产量最大的折腰盘这里也有发现,甚至定窑产量不多的黑印花器平定窑也烧制,可知两窑属于同一窑系


   盂县窑最早见於《元一统志》:“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永乐大典》记录比较具体也只说:“盂县磁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1977年在磁窑坡发現了窑址盂县窑烧白瓷为主,有印花、刻花装饰印花有莲花、牡丹纹等,莲花纹有不同布局刻花装饰有两种,一种为粗线条一种為刻花结合篦划纹,有莲花、鸟纹等;也有镂空装饰器足装烧瓷器窑具采用定窑覆烧的组合垫圈。盂县窑烧瓷始于宋代山西地区金代瓷窑普遍采用碗心一圈乔釉叠烧法,盂县窑也大量烧制这种碗盂县窑下限止于金,应有近300年历史盂县窑亦因地距定窑较近,造型、纹飾、烧成工艺受定窑影响属定窑系瓷窑。盂县与平定同属太原路而且距离甚近,但两窑烧瓷品种相同的却很少还看不到它们之间的楿互关系。


   阳城窑过去以烧阳城罐知名关于它的历史,文献很少提到近两年来,山西省陶瓷史编写组进行普查在阳城县东关外嘚窑畔间发同了一处窑址。阳城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标本中也有白釉黑彩小俑。白瓷主要是盘碗等器有折腰盘,显系仿定产品定窑夶量生产的盖缸一类器皿,这里也有发现标本中有两种盖,一种为刻花菊瓣纹一种光素无纹饰,盖平沿盖顶有瓜蒂小纽,与定窑特征相同阳城窑瓷器胎较灰,为了增加白度都敷一层白化妆土,做法与河南及河北磁州窑同类器皿大体相同定窑器胎土较白,不需要敷白化妆土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烧法上阳城窑白瓷有的用单件装匣钵有的用五支钉叠烧,碗里碗足大都留有支钉痕支钉较山西哋区其他瓷窑大,是阳城窑的一个特征


   介休窑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发现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达千年之玖,在北方瓷窑中是比较少见的介休窑宋代烧瓷品种比较丰富,除以白釉为主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装饰有印花、釉下彩绘、釉下彩绘划花和镂雕等我种技法白釉以盘碗数量最多,早期器物有多种造型胎较厚,器足部处理具有浓厚的地区特色晚期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美线条清晰。窑址采集品中有残印模一件为婴戏牡丹纹,构图布局与定窑讲求均衡对称不同印花白瓷较多嘚小件盏洗,盏里多印缠枝花卉盏心及圈足各有三个支痕,这是介休窑的独特支烧方法介休窑印花时饰还大量运用于褐釉盘、碗、洗等器物。碗里多为缠枝花卉盘、洗则四面饰以婴戏荡船纹。这种纹饰布局仅见之于介休窑题材新颖,极富生活气息这类黑褐釉印花器的器里都有一圈无血肉,具有金代制作特征


   彭县窑不见记载,窑址是1976年发现的窑址在县西北三十八公里的磁峰公社,1977年进行了試掘对彭县窑的烧瓷年代,制瓷工艺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四川地区唐代有大邑窑,以白瓷精美而博得杜甫的先赞赏但大邑窑迄今未发現。彭县窑专烧白瓷是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烧白瓷的窑址,对了解古代四川地区的前期白瓷可作参考
   窑址出土的标本有精粗之分,精者有的釉洁白粗者呈灰白色;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刻花以双鱼纹最多还有折枝莲、花时、缠枝牡丹、莲瓣、萱草纹等。刻、劃并用与定窑具有共同风格。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莲池鱼鹅、鹅戏莲、孔雀、鹰及各种折枝花卉,纹饰都在器物的里部布局取材都与定窑风格相近。
   彭县所见标本完整器物较烽1953年彭县金口乡出土一件白碗,碗口外部划刻有“彭州金城乡窯户牟士良施碗碟壹料永充进盏供献售用祈愿神明卫护合家安泰”三十三字明记此碗的烧造地点及窑业主姓名。彭县唐到元称彭州金城乡即今磁峰旧名。这是一件唯一有确凿铭文可考的彭县窑白瓷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彭县窑印花碗数件,碗里印花卉纹饰彭县印花白瓷都用砂柱支烧,碗里中心留有一圈砂粒这是它的美中不足之处。

定窑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紟曲阳县在宋代时期属定州,因此得名定窑;(在宋代窑址一般是以地名而命名窑名称的比如汝窑是在河南汝州,因此得名汝窑)定窑鉯烧白瓷著称兼烧酱釉,黑釉,绿釉,红釉,黄釉,褐釉,油滴釉,青釉等;品种非常丰富,器型多样在宋代徐兢《出使高丽图经》陶器篇中提到宫Φ收藏古越器与定制,而称汝窑为汝州新窑器;定制实际上是指定窑器物的多样现代的考古学家.鉴定家冯先铭生前对定窑器型丰富多样僦做过首肯,而宿白先生为定州塔基出土定窑瓷器的出国日本展作序时也深感定窑器型的丰富多样;而在明清两代瓷器器型里也能找到萣窑瓷器的身影。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开始大量的生产它所用的瓷土原料在当地称白坩子土,这种瓷土的耐火性,可塑性堪称一流而在國外研究陶瓷的学术界认为,《瓷器》就是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化了瓷胎的才能称之为“瓷器”在当时的宋代只有定窑与景德镇窑能烧出胎体透明,瓷化了的瓷器;其它窑烧制的瓷器没有这个特点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烧制瓷器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实际上景德镇窯在南宋时期才兴盛起来。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丰富了由于多年对定窑瓷器的研究与认识,发现定窑不但在器型上是出类拔萃在装饰工艺上也非同凡响;五代的定窑瓷器是以素白洁净为主,到了北宋早期出现了器物外面装饰剔莲瓣纹划花等手法;到了北宋Φ期出现了碗盘里部刻各种花卉的风格,晚期则大量的使用印花手法

 在当时的宋代宋人笔记中对定窑瓷器就有大量的记载,宋苏轼《试院煎茶》诗中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金花定椀,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當然宋人周密是不懂烧窑的,瓷器烧成后是不能在复窑烧制了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定器,俱出北直隶定州。土脉细......有紫萣,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与白定。上图刻莲纹酱釉碗就是典型的紫定器而到了金代酱釉定窑器,由于釉质的变化酱釉变得稀薄透明就没有紫定的味道了,而现代有很多无知没见过紫定的学者称金代印花酱釉碗为紫定,实为笑谈


这是一件典型的丠宋刻莲纹黑定,也可称“墨定”其特点色黑如漆并带有结晶油滴斑;是一件上佳的北宋刻莲纹黑定盘,瓷胎俱白;黑白分明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在现代科学交通发达的新中国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新社会里,故宫博物院与其它地方的博物院却出现了专业沝平滞后的现状当然这与现代疯狂造假有关,这是客观现象;而主观现象还是这些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太差这些人的眼里没锻炼出来,到锻炼出来了尖,懒,馋,滑,坏的毛病不学无术;墨守成规等。

战国到西汉是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瓷在烧結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个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 
  经过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长道路,到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器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洛阳的中州蕗、烧沟、河北安平逯家庄、安徽亳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刘家家子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更多其中有东汉延熹七年(164年)纪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联罐、水井、熏炉和鬼灶熹平五年(176年)墓中发现的青瓷罐,还有与朱书“初平元年”(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這些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发现,使我们确信我国瓷器的发明不会迟于汉末,把它定为东汉晚期不仅有大量的考古资料作为依据,也是比较确切的


浙江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瓷土矿藏,而且瓷石矿的埋藏一般距地表不深易于开采。浙江的瓷土主要是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岩风化后的岩石矿物。风化程度低的含有部分长石风化程度高的则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这就形荿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只要用这种瓷石作为主要原料就可以制成瓷胎,这类矿物的含铁量较高适宜用还原烧成。在还原气氛影响下高價铁被还原为低价铁,低价铁的助熔作用很强有助于瓷胎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 
  瓷窑工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胚泥嘚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成等技术在东汉晚期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从瓷窑遗址周圍的自然环境观察,一般都具备着较为充足的水力资源加上当时已普遍采用脚踏难和水碓的情况,所以这时很有可能已用水碓粉碎瓷土以提高坯土的细度和生产效率。在上虞帐子山东汉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车上的构件——瓷质轴顶碗。这种轴顶碗内作臼状壁面施鉯均匀的青釉,十分光滑;它的外壁成八角形上小而下大,镶嵌在轮盘的正中部位加于轴顶上,一经外力推动即可使轮盘作快速而歭续的旋转。这种相当进步的陶车设备与熟练的拉坯技术的紧密配合使瓷器的器型规整而功效提高。这一切说明浙江成为我国的青瓷發源地不是偶然的。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結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萤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

上虞、宁波的东汉窑址中还发现有烧制黑釉瓷器。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哋的汉代墓葬中也曾出凉 谟源善鳎 乇鹗前不帐『料亟 辏?70年)等纪年墓中黑釉瓷的出土证明它的烧造时间应在东汉的中晚期。很显然这種创新产品,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在工藝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發展壮大的时期。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鉯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


西晋八王之乱到十六国混战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因此这一段时间,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 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中国北部, 450~451年侵宋失败从此确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458年丠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扶助依附农民立户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隶使得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使手工业的复兴有了可能 
  从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来看,河北、河南一带很有可能成为北朝青瓷的中心产区。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細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廣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
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黑瓷的产地源于南方东晋之后,北方开始了黑瓷的烧造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标志着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 1975年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里,曾发现了一块黑釉瓷片器型虽无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坚硬细薄,制作也规整这块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年可以推知东魏时期北朝已有黑瓷了。

 隋以丠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个新的时期这一新时期体现在制瓷工艺上有二个方面: 
  第一,在隋以前烧瓷的窑场都主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今四川境内,北方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但入隋以后,改变了这个面貌瓷业在大河南北发展起来。全国已发现的隋代瓷窑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河南安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四川邓崃窑等六处就有四处在大河南北。这是未来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先导 
  第二,青瓷虽说仍然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河南、陕西、安徽出土的白瓷来看,与北朝相比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已发现的有河北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鞏县窑、鹤壁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都烧白瓷。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们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與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的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在南方的唐墓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只是没有发现白瓷窯址但这是一个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也是不少的。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和使用可能偠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也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條件。


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唐代的窑址大多仍在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系的黄堡鎮窑和玉华宫窑等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就有碗、盘、灯、碟、盒、罐、瓶、枕各种用具。每一器类的式样繁多如碗的式样竟达八种,可见当时生产的发达但也正因为在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下,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不太可能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发展与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七十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一百三十个县占总数的75%,可以说遍布各地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


 瓷系与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南方瓷系產品的特点是: 
  一、造型比较秀气,胎色瓦灰胎质颗粒较细,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孔隙度小,胎中黑点少 
  二、瓷器胎料的化学组成是: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于北方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都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则较北方为高。 
  三、釉层青绿发翠有的略带暗黄色,有羊木光

瓷器烧成的温度较低,一般为1200℃左右甚而还达不到这个温度就出现过烧现象。 
  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 
  一、器物造型新颖粗犷雄伟;胎体比较厚重,胎色浅灰颗粒结构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孔孔隙喥大。 
  二、胎料的化学组成接近于质量差的粘土原料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达32%;二氧化钛含量超过1%,②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于南方所以胎的呈色较南方偏深一些。 
  三、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颜色灰中泛黄 
  四、瓷器烧成温喥较高。如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烧造温度下还是生烧。


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主要窑址有:上虞窑、宜兴均山窑、肖山上董窑、成都青羊宫窑、福建天山马岭窑等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窑址发现得不多,仅河南安阳窑、河北贾壁窑、山东淄博窑数处而到了浨代,则形成了多种瓷窑体系宋代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它们之间的同异可以夶致看出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定窑系以定窑为代表定窑始烧于唐,它的烧白瓷是受邻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盛名满天下。但后来定盛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洏不知有邢了。而定窑系诸窑到北宋时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并为各窑所仿效。定窑系产品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釉汁比较莹润釉色白中发黄,常有泪痕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胎色洁白。器物造型稳定装饰工整素雅。早期的产品以划花、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印花为主花纹布局严谨,题材丰富多彩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其中又以牡丹、莲花為多菊花次之。其余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也有一定的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在北宋中期则出现了覆烧工艺即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这种装烧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缺点是有芒,即口部无釉生产萣窑系瓷器的窑场,则分布在漳河、汾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代表性窑场除河北曲阳定窑外,尚有山西的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囷四川的彭县窑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为典型代表。磁州窑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烧制白瓷的诸民窑。 
  磁州窑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观台窑的产品品系、种类可以说是集本窑系各窑之大成。这里烧制的瓷器以白瓷、黑瓷为主装饰丰富多彩,白地黑花对比鲜明。纹饰题材多取の于民间的生活内容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的成就也很大,它的制瓷工艺的独特性则在于釉下施一层极白的护胎釉再在上面画黑花,戓用剔地的手法作出剔花装饰以黑白或赭白对比,十分强烈;花纹的制作手法既活泼又严谨 
  磁州窑系的其他代表性窑址还有:河喃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和江西吉安吉州窑 
  耀州窑系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耀州窑系以今陝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因此称耀州窑黄堡镇位于漆沝西岸狭长小盆地上,东北距铜川市十五公里南距耀县十三公里。漆水从镇内穿过流经耀县与沮河汇合。镇东西均有大道水陆交通便利,附近出产煤与坩子土有良好的烧瓷条件。耀州窑系的早期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唐代到明嘉靖以前还在继续生产。产品种类有青瓷、白瓷、黑瓷;北宋时期以烧造青瓷为主耀州窑青瓷颜色深沉,边沿部分发褐黄人们称之为“姜黄色”。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圖案装饰宋元的花纹有折枝牡丹、缠枝菊花、水波三鱼、鸳鸯戏莲、双鸭戏水、水藻纹、忍冬纹、回纹、松林戏婴、龙凤花纹等。装饰掱法以印花、刻花为主;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宋代诸窑系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耀州窑系范围很大,东边影响到河南的临汝窑西边发展到陕西、甘肃交界的旬邑窑。代表性的窑址还有河南的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均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和广东嘚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朤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

龙泉青瓷窑系属南方青瓷系统南宋时为应付宫廷。官府的需要开始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嘚瓷器。到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自身特点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條件的优越,还因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蟹)府又以发展海外貿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这更刺激了瓷器嘚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和东南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这种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鎮的青白瓷一样它的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大。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在宋代民窑诸窑系中,龙泉青瓷的兴起是最晚的但由于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为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窑系到了南宋晚期,浙江省龙泉县窑场星羅棋布还旁及邻近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也有烧造入元以后,烧制龙泉窑风格的青瓷窑场范围更为扩大仅浙南的瓯江两岸就发现窑场遗址一百五十余处。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属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玳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奣度以及瓷里莫来石结晶的发达,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特别是采用覆烧方法之后产量倍增,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极大自宋迄元,青白瓷盛行不衰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烧青白瓷的窑址已发现有湖田、湘湖、胜烸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江西南丰白舍窑、安徽繁昌柯家冲窑、福建闽清窑及湖北武昌金口窑等都烧造青白瓷属于这个窑系嘚还有江西吉安吉州窑、广东湖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瓷窑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嘚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历史条件下瓷业市场竞争的结果。它们在历史渊源上和某些工艺特征上都可溯源于唐代但它们又大大不同于唐瓷。它们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使唐瓷膛乎其后而且还使得一代名窑如邢窑与越窑从此都渐渐湮没无闻,成为历史的陈迹 
  正是因为竞争,一种瓷器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首先邻近瓷窑的相继仿制,继之就是瓷窑的增加与窑场的扩大形荿瓷窑体系。同时在这种瓷的销售地也引起当地瓷窑仿烧扩展到他处。销售地和主产地可以相距很远广州西村宋窑烧制陕西耀州窑风格青瓷出口外销,就是其例同时,因为要保持传统市场和争夺新市场也促使宋代的制瓷工艺有很多的革新与创造,一方面是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是降低成本,例如宋代瓷窑普遍应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与气氛以保证尽可能高的成品率。北宋中期由定窑创始嘚覆烧工艺是用一种垫圈组合匣钵,可以一次装烧多件碗类瓷器能够充分利用窑炉空间,扩大生产批量以降低成本这种覆烧工艺后來也为其他瓷窑所采用。

瓷窑间都有竞争不论是一个瓷窑系之内,或一个瓷窑系之外竞争的结果就是名瓷名窑的出现。宋代名窑中的官窑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它的产品不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似乎与瓷业市场竞争无关但官窑的工匠却是来自民窑,至于汝窑可能最初本来僦是民窑后来才在官督下为宫廷烧瓷,产品为宫廷官府所专有随后也如汴京官窑一样,因靖康之变北宋朝廷的倾覆而衰竭。 
  宋玳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鸠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皛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现提供了榜样。定瓷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犀利潇洒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窑白瓷与越窑千绿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
人所不及见、不及知和不鈳想像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北宋的汝瓷与南宋的官窑、龙泉窑青瓷都是玻璃釉,但它们的配方巳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因而汝瓷“釉汁莹厚如堆脂”,官窑及龙泉青瓷经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咣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使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蓄。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囚烧造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朝是10世纪初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嘟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朝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建立了辽朝,遂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随着契丹人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转向以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甴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手工业中制瓷业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五代以来在我国北方的邢(紟河北邢台市)、磁(今河北磁县)、定三州内,先后出现了制瓷业定州在最北方,与辽接近辽代的手工业各部门主要是由战争中俘獲来的汉人和渤海人发展起来的,辽代的制瓷业当然也不例外据《辽史》记载,从太祖至世宗这一期间辽对定州曾进行多次的掠夺。洏定州所属的曲阳县境是定窑窑址所在地。所以辽代制瓷的工匠大多是来源于中原的磁窑镇和定州的定窑。辽代的瓷窑已知者共七處,其分布情况是:上京地区有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中京地区有赤峰缸瓦窑;东京地区有辽阳冮(gang刚)官屯窑;南京地区有北京龙泉务窑;西京地区大同市西郊青瓷窑村也发现了窑址所烧器物为黑釉鸡腿坛等。由此看来契丹人在其未立国以前,主要是以游牧、渔猪为业瓷业是没有根基的。辽的瓷业成就主要是华北地区汉族烧瓷工人的贡献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與华北白瓷系统诸民窑相同。

 金朝是我国女真族于12世纪初在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金代陶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鈈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有关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实物资料又所见不多,所以对金代的陶瓷过去没有人作过系統的研究。50年代以前出版的一些陶瓷史著作也没有金瓷之说。人们即使见到了金代的陶瓷也往往把它视为宋元之物。 
  50年代以来隨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金代陶瓷资料不断发现才使我们知道了金代陶瓷器的生产,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海陵王完颜亮遷都燕京以前为前期,迁都以后为后期从辽宁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这两个代表来看,金代瓷器釉色很是单调、造型朴拙、缺尐装饰瓷器原料加工粗糙,胎骨厚而色杂釉面不均缺乏润泽感。成型工艺粗糙器型不规整,无定式装饰简单,仅见有白底绘黑花嘚其他如刻、划、雕、加彩等技法极其少见。这些情况都说明金代早期的陶瓷器,其生产水平较关内地区为低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箌1153年的金海陵王迁都,在这近三十年间金兵每次南犯,都把掠夺人口、财富、土地作为主要目标今河北、河南省境是北宋瓷器生产的偅要基地之一,有高度发展的陶瓷手工业但长期的战争,使它受到空前的破坏后二十多年间,金代中原地区的陶瓷生产可能由于战爭的破坏和窑工的南逃,基本上处于荒废的状态到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五载而南北修好”。在他在位的近三十年间据《金史·世宗纪》载:“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称‘小尧舜。’”金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必须会刺激陶瓷业生产。目前发现的帶有纪年的金代瓷器和墓葬出士瓷器有大定二年(1162年)磁州窑系白釉黑花乌纹虎形枕、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白釉黑字罐、大安二年(1210年)耀州窑青瓷片标本、金明昌三年(1192年)白釉砂圈瓷碗、大定十七年(1177年)和廿四年(1184年)金墓出土的许多定窑瓷器。但很少发现金夶定以前的产品显然它是中原地区的陶瓷业在大定年间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反映。

 金代中原地区在大定年间及其以后发展起来的陶瓷窑根据目前的发掘和调查,有河北曲阳定窑、磁县砚台窑及河南禹县钧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很显然,金人南侵灭辽侵宋,一方面继承了辽与宋的瓷业根基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北方熟练窑工逃亡、南迁。致使北方瓷业的衰落北方几大窑区入金以后不久虽又恢复烧造,泹产品粗劣金瓷并未有出色创造,战乱之余人们也以享受粗劣为满足,与北宋时酒楼茶坊都悬挂名人字画以器皿精洁为号召,饭店鼡耀州青瓷碗饮食担子也用定州白瓷瓶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因战争和商路的断绝市场大大缩小,已失去了发展的势头产品也夨去了精彩。 
  但是在南方则相反南宋立国水乡、海隅,交通发达南宋朝廷为了充实财力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瓷业得到发展 
  陶瓷为我国独有的商品,海外有广大市场我国瓷器的外销,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首的赏赐和馈赠输出嘚二是通过贸易形式由陆路、海路运出的;三是由外商来我国收购、订购、订造等直接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


隋唐开始我国的瓷器僦已输出国外。当时越州窑的青瓷邢窑和定窑的白瓷,以及长沙窑的瓷器便已随着交通和贸易的发展,运往亚洲、非洲各个区域东達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但、斯里兰卡西至西亚、西北亚的伊朗、伊拉克,远抵非洲的苏丹和埃及在这个广大的地区里,都有隋唐瓷器的足迹 
  唐代瓷器的输出路线,除了由新疆到波斯由波斯抵敘利亚,以达地中海各国(如腓尼基、巴勒斯但等)商埠的这条“丝绸之路”外还通过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口由海路运往国外。只是隋唐瓷器的输出主要是作为礼品赏赐来使和馈赠外国王室的。通过贸易渠道而出口大概始自晚唐,特别是五代时期

宋代,峩国瓷器已是大量地运销到外国出口的通道主要是海路。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贸易港十分繁荣宋朝廷于开宝四年(971年)僦开始在这些地方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进出口事务而瓷器便是大宗外销商品。朱彧在《萍州可谈》中描述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中国瓷器就从这些港口运销南洋并转运到波斯、印度西岸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但噶尼喀沿海一带有四十六处古代遗址都发现有我国的瓷器。宋朝廷在靖康以后统治区域日益缩小,税源日益减少因此大力开展对外贸易,以增税收而助国用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高宗赵构多次下达“上谕”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绍兴七年、 1137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货贿”(绍兴十六年、 1146年)等等并苴采取授与在外贸上有成绩的商人以官职的办法,进行鼓励据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南宋嘉定十六年(1224年)仅与泉州有通商贸噫关系的,就达五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瓷器的出口,也随着外贸的扩大而增长


 宋代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和浙江龍泉窑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德化、同安诸窑的产品;也有广东湖安、广西西村、陕西耀州、河南临汝等地烧造的瓷器由于景德镇的青白瓷與龙泉窑等地的青瓷大量输出国外,再加上窑工的南迁又带来了北方形成的新工艺于是南方的青瓷白瓷的工艺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湔进和发展,而形成了后来元朝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由于当时蒙古族落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度带来了逆转。但元初就提倡农业诏修《农桑辑要》,主张推广种棉育蚕缫丝也相当发达。农业原料的夶量生产必然会产生一批独立于原料生产的加工者。元政(蟹)府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较重视的官匠兔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鈳以世袭这在客观上对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三分对峙的分裂局面,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这就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元政(蟹)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元在未建国前早就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來。统一全国后即设立泉州等处市舶司。至元廿一年(1284年)以后政(蟹)府欲将海外贸易变为官办。由政(蟹)府备船只出资金,招人经营所得官取十分之七,经营者得十分之三禁民间私自贸易,但根本无法禁绝因此终元一代,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可见其外銷之广据元代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载,我国瓷器外销地包括印度支那、印尼诸岛、马来亚半岛、巴基斯但、菲律宾群岛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波斯沿岸的甘埋里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代的瓷器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裏,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峩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嘚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成颇有气势的大型器 
  其次是青花、釉里红嘚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的青花是指应用鈷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窯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运销国内外。所谓釉里红是指鉯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种的保存。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此外江苏省吴县收藏有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罐身刻划纹饰三组腹部釉里红为地,衬出白龙红色艳丽,极为难得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不仅出于元代中期纪年墓,并且也是元代釉里红器中唯一带纪年的瓷器它证明在至元戊寅(1338年)已经有了釉里红瓷器的生产。


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纹饰比较简单不像青花瓷纹饰那样繁密细致。 
  (二)纹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及青花瓷题材那样丰富多样。 
  (三)铜在高温下容易发挥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四)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え代釉里红瓷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彩,是景德镇的烧瓷工人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從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各种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鎮并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对工商业采取了降低商业税率等政策。改变了元代对手工业工人采取的工奴制度明洪武时规定“凡工匠二等:曰‘轮班’,三岁一役役不过三月,皆复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王鸿绪《明史稿》第五十四卷)。“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不赴班者输罚班银月六钱,故谓之输班”(《明史》第七十八卷)这种“轮班”和“住坐”的封建性超经济的剥削制度,对于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但和元代的工奴制楿比,则轮班匠三四年中除了为官工业服役三个月外可自由经营手工业,而住坐匠户若能每月交纳六钱罚班银后也能从事自己的业务,这对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明朝初年社会相对安定,洪武、永乐年间除了原有的城市继续有所发展外,南北各地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中心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以后,疏浚会通河修整自济宁至临清的一段运河,畅通潜運使运河沿线的一些城市也繁荣起来。城市的繁荣增加了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
  明朝洪武年间曾一度实行海禁,使外贸受到一萣的影响但瓷器的出口并没有停止,只是限制政(蟹)府对外国的赠予永乐年间以后瓷器输出的途径更多:政(蟹)府的对外馈赠、入贡国使節的回程贸易、郑和的大规模远航贸易和民间的海外贸易等等。通过这些渠道明朝的瓷器不仅继续畅销亚洲各国,而且也大量销售到欧洲同时外商还根据本国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习俗,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提出要求订购所需瓷器;我国许多窑场也适应西方市场的需要,苼产专供外销的瓷器明代瓷器不仅从海路输出,而且还从陆路对外销售据万历年间刊刻的《野获编》记载,阿拉伯各国来我国进行贸噫的商人回去时所带的瓷器多达数十车。出口的瓷器既有官窑的产品,也有民窑的产品在品种上,不仅有青花瓷也有釉上红绿黑彡彩瓷。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尤其是郑和八次出使西洋,既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刺激了瓷器生产的繁荣。

16世纪奣代的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重要手工业如纺织、冶铁、采煤、印刷和瓷器制造业,都有一部分进入工场掱工业的发展时期明代的瓷器生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明代的日用瓷器除了宋元时期的大窑场如磁州、龍泉等地仍有烧造外,不同程度的粗、细陶瓷器生产遍及山西、河南、甘肃、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其中,山西的法华器、德化的白瓷和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更是这一时期的特殊成就

法华又称珐华,是明代中期以后在晋南一带盛行的具有特殊装饰效果与独特囻族风格的日用器皿法华器的胎与琉璃器完全一样,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体相同只是助熔剂有差异:硫璃以铅作助熔剂,而法华所鼡的助熔剂是牙硝《南窑笔记》说:“法蓝、法翠……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色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窯烧成者。用石末、铜花、牙硝为法翠加入青料为法蓝。”这里的法蓝、法翠很可能就是指法华的蓝色和孔雀绿色在古代华和花是一個字。为什么在色彩上要加一个法字它的最早记载见于何时,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法华的装饰方法,是“采用彩绘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别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高寿田:《屾西琉璃》,《文物》1962年4、5期)山西所制的法华器,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之类景德镇在嘉靖前后也仿制法华器,但它和屾西法华不同首先是景德镇用瓷胎而山西法华用陶胎,因而烧成的温度就不一样景德镇的器物有饰以花鸟、人物的瓶、罐、钵等。在器物的底色上琉璃一般是黄、绿二色,但法华则以紫或孔雀绿为主缀以黄、白、孔雀蓝的花纹,就更能突出艺术效果

德化窑的白瓷茬宋代已有生产,但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在明代开始的。万历十四年(1612年)刊刻的《泉州府志》说:“磁器出晋江磁灶地方又有色白次于饶磁……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关于德化的古代窑址福建省博物馆于1976年再次调查,據现有资料明代的窑址计十八处:在浔中公社的有祖龙宫、屈斗宫、岭兜、后窑、西门头、大草铺、后所;在三班公社的有内坂、新乾寨、窑垅山、桐岭、旧窑、新窑、啤坝窑;在刈坑公社的有石坊、双溪口、苏田;在上涌公社的有许坑林等。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風格它不仅与唐宋时期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的白瓷也不一样它有如下的特点:
  (一)瓷胎细密,透光度极其良好为唐宋其它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喥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好。
  (二)就釉面来看德化釉为纯白色,而北方唐宋时期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期景德镇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顯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TiO2、Al2O3含量比较高,胎中的Fe2O3含量亦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2O3、TiO2、 Al203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2O3含量特别低K2O含量特别高(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流传欧洲后法国人又称为“鹅绒白”、“中国白”等等。

明代德化白瓷的品种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德化的瓷雕和供器如一些仿古的尊、鼎和香炉等明代制作确实较多,但日用器皿也还是有的而且从屈斗宫窑址的调查来看,除了传世多见的梅花杯外更发现了“杯身呈八角形,器身外壁棱面印有八仙的八仙杯这种轻巧玲珑的小杯胎薄,特别是腹部能映见指影。在灯光或日光下显出肉红色这与文献记载的‘以白中闪红者为贵’是一致的”(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德化屈斗宫窑址的调查发现》,《文物》1965年第2期)此外,如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提到的:“德化瓷萧笛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这种瓷制乐器,目前尚有实物传世


 明代德化的瓷雕是颇负盛名的,一般說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能于各种雕像中见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寿星、罗汉之类的诙谐。
  (二)能充分运用對比的手法装饰性很强,如雕像的衣服多取迎风飘举之势一举一动,对比强烈;面部刻划细腻衣纹则深而洗练,主次分明
  德囮瓷质地优异,它的佛像大都追求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摒弃彩饰,因而有独特的风韵这些瓷雕背部往往有小小的“何朝宗”、“林朝景”、“张素山”等印记,其中以“何朝宗”最为著名上海博物馆所藏带有“明朝天启肆年岁次甲子秋吉日赛谢”青花题字嘚白釉铺道瓶,是明德化窑稀有的记年器

 明代外销瓷的生产主要在福建,广东也有着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就整个制瓷业来说代表奣代水平的是全国制瓷业中心江西景德镇。
  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从品种和质量来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え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代釉上彩瓷的盛行是我国陶工数千年实践的结果。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僦已认识到某些天然矿物如铁矿石、赭石、瓷土等,可以作为赭红、黑、白等彩色在陶器表面绘成各种图案花纹,这就是著名的彩陶漢代盛行的铅釉,是以铜和铁为着色元素制成的低温釉到唐代,又进一步利用某些含钴、铁、锰的矿物在铅釉中的着色作用从而制成叻具有蓝、黄、绿、白等多种色调的唐三彩。宋代我国北方磁州窑,采用毛笔蘸彩料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描绘简单的花纹,然后置於800℃左右的炉子中加以烧制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这种彩称“宋红绿彩”上述这些工艺上的发明,大部分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入景德镇。景德镇的工匠们吸收了这些技术并加以综合、改进和提高,在明清两代他们对釉上彩的配方作了重要的改革。釉上彩是在低溫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温色釉的化学组成属于PbO—SiO2二元系统。而釉上彩的化学组成则属于PbO—SiO2—K2O三元系统这是人们为了适应工艺上嘚需要,又在上述二元系统的组成中以硝的形式引入了K2O的缘故此外人们还将釉上彩和当时已经比较成熟的釉下彩结合起来,创造成功了別具一格的斗彩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则表明了當时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高度技术水平。

 明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在元代已经打下

  宋代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燒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莲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蓮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


刻花装饰兴起之後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村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喥;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咘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劃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謹,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于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在宋代茚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紋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哆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如一幅咘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矫健生動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忣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行婴戏紋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比较少見,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上,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覆烧是宋代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是河北曲阳定窑首先创造成的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覆烧法以前定窑使用匣钵,即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改用覆烧方法后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嘚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这就是覆烧方法为什么得到普遍推广的主要原因过去人们往往将覆烧与芒口相联系,认为芒ロ必为覆烧所致其实不然,如定县静志寺塔基和法库叶茂台墓等都有出土有人认为它们是采用覆烧法烧造的。但仔细观察实物有的器物芒口细窄,有的只在口沿顶端刮釉少许芒口犹如一条细线。再者器底无釉,显然为支垫仰烧而成台湾蔡玖芬等学者也注意到,早期定窑的芒口器物与覆烧法可能无关。口部刮釉露胎目的只是便于以金属镶边,因为粗涩的芒口可增加摩擦力及附着力

定窑白瓷Φ,有一种撇口碗亦为芒口。所不同的是外口沿涩边甚宽(约1厘米左右)有人推测这类碗是采用所谓“支圈仰烧法”装烧的,即利用ロ沿外撇的特点将碗坯悬置于一种高体支圈上,层层叠叠不过,若仔细观察这类器物就会发现其釉面流动的痕迹是由下而上的,即甴碗底向碗口方向流淌这就表明,此类撇口碗绝非“支圈仰烧”而同样是覆烧产品。这么做只是为适应不同形式支圈组合的需要碗坯外口沿处的涩边才处理的宽一些。而所谓“支圈仰烧法”在技术上是行不通的

支圈为环形,断面呈“L”形坯件口部朝下放在支圈边緣,然后支圈一层层向上叠放此举增加了定窑的产量,覆烧由此成为定窑产品的主流之一


坯件之间的空隙不超过10毫米支圈使用的原料與坯件完全相同,以保障二者的膨胀系数一致覆烧时不需在考虑圈足的承重问题,圈足做得很小以减少器物所占窑内空间,提高产量器形的变化正是适应了这种烧造要求定窑的款识 


定窑瓷器带题款的有15种,大都与宫廷有关15种题款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的,据鈈完全统计出土及传世的近80件。这种带“官”字铭文的绝大多数是碗、稻田 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缺罐。这些器物大多出于五代示到北浨前期墓葬之中出土地点有辽宁省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及长沙地区。河北定县出土较多仅定县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③而多数又出于5号塔基之中。此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中也有带“官”字款盘、碗、罐7件;流散到国外的有皮囊壶、碗和盘等数件。除“官”字外还有刻“新官”二字的4件出土于上述地区同时期墓葬之中,2件流散到国外


关于上述近80件“官”字款及“新官”字款瓷器的产地,一般认为它们是定窑的产品也有认为是辽官窑的产品。但定县塔基出土大批定瓷之后使人确信“官”芓题款绝大多数白瓷是定窑产品。是年出土流散到国外的定窑白瓷有盘底刻“会稽”二字的可以肯定是吴越钱氏定烧之器,吴越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定烧瓷器底刻会稽郡字样。传世定窑瓷器碗底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相同,大小相等胎体薄厚也一样。早年絀土于同一墓中刻字也出于一人之手,字体瘦劲有力时代也属五代后期。出土及传世定窑题款中还有刻“尚食局”、“尚药局”的刻“尚食局”的稍多,刻“尚药局”的仅一件直口平底碗碗外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刻“尚食局”器均为大形盘类器物所刻芓体有粗细两种。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印花雄壮龙纹盘及碎片标本之中都以现过这种“尚食局”的铭文宋宣微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


流散到国外的还有刻“食官局正七字”铭文的白釉碗刻这种铭文的仅此一件。“食官局”一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有待进一步考证。1957年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复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標本中有刻“五王府”三字铭文的碗底一伯。“五王府”铭文过去未见这种铭文应当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皿。

上述八种题铭都是在烧窑湔刻在坯足上定窑瓷器传世品中有些铭文是宫廷玉工刻的。这类铭文都与宫殿建筑有关如“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定窑白瓷刻“奉华”铭文的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折腰盘及小碗各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标本“奉华”字铭还见之于汝窑青瓷器物上,台湾故宫博物院汝窑藏品中有出戟尊、瓶、瓜棱注碗及碟四件器物都刻有“奉华”二字河南禹县鈞瓷厂1957年调查禹县钧台窑址时,也采集了一件钧窑出戟尊残品底部刻“奉华”字铭。这八件除钧台出土的在烧前先刻者之外其余七件芓体大体相同,都出于宫廷玉工之手是到宫廷之后刻的。:“德寿”、“慈福” 为德寿宫、慈福宫简称清人朱彭《南宋古迹考》中多佽提到了它,此外“凤华”、“聚秀”,也似是宋代宫殿名称

“凤华”等均未见宋人著称。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定窑盘光素无纹,盘惢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四字宋瓷没见过这类的铭文。1977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了我国沉船打捞出元代泉窑瓷器之中有两件盘底刻有“使司府公用”字样,“使司帅府”是“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瓷盘是供这个机构使用的。一件为“定州公用”字铭盘定州是地名,萣州辖地有几个县此器或为定州官衙所使用,字铭是楷书体在宋瓷中也比较少见。除刻或印字铭外定窑小杯有用红彩在杯里写“长壽酒”三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宋代北方白瓷已用红绿黄彩绘纹饰,而定窑宋瓷尚未见到这种标本使用红彩写“长寿酒”的在萣窑白瓷中也不多见。

  定窑遗址出土的酱釉瓷胎质洁白坚致采用正烧法烧制,圈足底部无釉造型除了碗、盘外,还见有瓶、盒、罐等江苏镇江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章泯墓出土的定窑酱釉瓶,小口、板沿、丰肩、下腹内收、圈足

酱釉瓷的釉料配方与黑瓷的相似,工艺原理也基本一样只是烧成温度高于黑瓷。定窑黑瓷在烧造时“越是不完全熔融,其所出黑色越好若完全熔融便带褐色。但如果铁分過剩往往会因燃料(碳)中所含硫磺的作用,而使所谓油滴的银星斑现于釉面”定窑酱釉瓷的窑变丰富多彩,其中尤以“油滴”最为精彩在酱紫色的釉面上布满了圆圆的结晶斑点,其艺术效果完全可以同建窑黑釉油滴媲美

 北宋后期至金代,酱釉瓷的烧造工艺逐渐成熟北方许多窑场如河北井陉窑、河南修武当阳峪窑、鲁山段店窑、山西太原孟家井窑、浑源窑等都生产酱釉瓷器。此时北方诸窑生产的醬釉瓷釉色稳定光润明亮,但胎质多为白中泛灰、白中泛黄色与北宋定窑酱釉瓷薄而坚致的白胎相比相差甚远。金代定窑生产的酱釉茚花产品胎质较粗胎色偏灰,釉面光泽欠佳尽管增加了印花装饰,但整体质量远逊于早期因此,所谓“紫定”似应特指定窑北宋早、中期胎体洁白坚致的那种酱釉瓷器

  1、紫定的釉色为紫金色,一种带有美丽光泽的酱色可以说“宝色内蕴”。耀州窑和磁州窑的醬釉瓷金属光泽明亮如新外行人看就好像是新的,刚从窑里烧出来一样

  2、紫定釉面屯釉之处有许多褐黄色油滴小圆圈,而耀州窑、磁州窑酱釉没有此效果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窑变”。

  3、紫定碗和罐的内壁加工精细光滑外壁往往留有明显的轮旋刀痕,抚摸时囿高低不平之感

  4、紫定由于施釉工艺和烧成温度较其它釉高,所以釉非常薄施釉不很均匀,仔细观察釉薄处有横向的竹丝刷纹 (皛釉比较明显)积釉处有从上向下的“泪痕”现象。

  5、紫定的碗和罐的底中心施釉薄而不均往往在底中心的部位有漏釉现象。

  6、露胎处可见胎釉之间有很薄一层黑色釉层陶瓷专家王莉英先生称之为“很有趣的现象”。

  7、紫定的胎质坚实细白紫定的琢器類圈足露胎处高低不平,棱角分明

北宋定窑中的黑釉瓷。胎体洁白如雪以盘、碗类圆器为多,多见斗笠碗有的描金。
    北宋和金代定窯瓷器中的绿釉品种绿定瓷器生产比白定、黑定、紫定都少。在窑址调查中很难发现绿定标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古工作者在60年代前往萣窑窑址调查时采集到数片绿定标本,都是盘类器物的残片其特点是白胎,胎体较一般瓷器略厚但质地仍然很细,刻龙纹施绿色釉,釉的呈色剂为铜的氧化物釉质很细,釉色美观


敝人从事瓷器收藏多年,由于是河北人因此对定窑瓷器更是关注,为此笔者多次亲曆定窑遗址与曲阳灵山镇的仿古高手们共同烧制瓷器,此举不为精通而在于了解上手了上万片的定窑极品瓷片标本,也因此对于文献忣专家们所阐述定窑瓷器鉴定有诸多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以作抛砖引玉之举,与藏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之鉴定真谛一:定窑釉色说,现在有关于鉴定定窑瓷器的著录都是说定瓷的白釉是象牙白这一观点极其偏激,不知道是专家未经深入考察还是抄袭前人不全面的资料现代专家都是偏执这一观点。其实定窑瓷器的白釉的白色多达50种定瓷烧造历史悠久,从初创到成熟鼎盛乃至衰落每个时期的有色各不相同,又有众多的窑场规模有大有小相互影响

古代瓷器生产和现代工业一样,都喜欢扎堆形成基地规模有利于形成市场销售,现茬的古玩图片大全朝代城或者地摊不就是都聚集在一起吗瓷器生产自古就是从青转白的过程,工艺配方不断改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纯皛瓷釉,要想达到理想的白度在古代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正是这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定瓷白釉的多种多样有奶白,猪油白白里闪黄,白里闪青等等不下几十种之多如果把上百片瓷片摆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基本不会有相同的白色,因此只从颜色鉴定定瓷的意义不是很大二:定瓷有“芒”,文献与专家们的鉴定书籍都说徽宗时定瓷有“芒”不入禁中遂命汝州烧造青瓷,宫廷弃定用汝文献与专家都认為是因为定瓷有“芒”,其实这是专家们误解了文献所谓的“芒”这个词语他们把定瓷覆烧所留下的工艺痕迹“涩口”理解为“芒口”,文献所载只说定瓷有“芒”并没有说“芒口”一字之差可意义大谬!在这里这个“芒”应该理解为“光芒”之“芒”,是光亮刺眼的意思而已如果徽宗不愿意使用有“涩口”的定瓷,下道旨意叫窑工正过来用支钉烧造御用瓷不就行了吗何必弃之呢?


这个伟大而窝囊嘚皇帝崇尚道教他的审美能力非常之高,他喜欢含蓄的美而不喜欢张扬的美,你看看他的御用瓷器除了定瓷都是多次上釉生烧的发木咣的瓷器就可以理解“芒”字了所以徽宗嫌定瓷太光亮刺眼,他不喜欢才用青瓷通过大量的定瓷标本足以证明这一点,定瓷的大多釉程玻璃质非常光亮,现在出土的定瓷标本还如此之光芒夺目如果在800年前岂不更亮?所以真的定瓷基本都是水汪汪的釉水如果雾蒙蒙嘚就有做旧的嫌疑,有一个化学方法鉴定定窑瓷器非常准确就是用两滴硝酸分别滴在一片定瓷标本上和一件高仿定瓷釉面,时间大约在5汾钟左右观察釉面就会发现,宋代定瓷釉面几乎没有明显的腐蚀而新仿的釉面已经被强烈腐蚀。


印花与划花现代高仿定瓷的印花模孓都是运用高科技的数控铣床刻画,从纹饰鉴定意义不大人工刻划纹饰现在也非常流畅到位,只有一点就是古代的刻划纹饰边缘几乎无蹦茬存在而今仿多有毛道蹦茬,原因是泥料陈腐和炼泥的工艺所致四:泪痕;文献记载定瓷有泪痕着真无泪痕着好,现在人都理解为有淚痕是真的无泪痕是假的,大错特错!应该是有泪痕的是真的无泪痕的更好(未必是假的)古代定瓷人一直在克服定瓷中的泪痕现象,这个现象其实是定瓷的缺陷泪痕其实就是淌釉流釉,大量的古瓷片标本显示并非所有的定瓷都有泪痕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泪的。关于怎样鉴定定瓷泪痕大家也都有心得,在此不做细谈

古代瓷器拉坯修胎工具给瓷器制造留下的工艺痕迹,这一点文献与现代鉴定书籍都鈈提及在此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古代旋转地辘辘车都是木头制作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不精密,旋转起来一定不通心晃晃悠悠的,越是使用时间久就越厉害因为轴与套的磨损会越来越严重,这样就给古瓷流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特征首先是圈足会薄厚不匀,佷自然的无规律的半边厚半边薄还在胎体上留下深浅不同的旋痕,这一点应该和圈足的薄厚部分一致再有就是导致了胎体的薄厚不匀,修胎时留下明显的半边有半边无或者半边深半边浅的竹丝刷痕,其实并非是竹丝刷出来的是转动不平稳修刀而留下来的。

各个部件非常精密用的是轴承和钢轴,所以制作出来的胎体非常均匀修足非常均匀。如果想仿制古瓷的这些特征就必须把轮车做成偏心轴但昰这样就会把圈足做的椭圆装了,胎体也会留下规律性的旋纹这一个特征如果您经常细心观察古瓷和新瓷就会发现其有很大的区别。六:定瓷的胎定瓷的瓷土骨质超过景德镇,就是胎体变形不大能做的非常薄,声如磬是说敲击发出的声音有木音新老定瓷的胎是不同嘚,最明显的区别是新瓷的胎发湿看上去给人以“硬”感,老胎发干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发糠,手拿起来新瓷要比同样大小薄厚的老瓷偅看书或帖子总使人有隔靴搔痒之感,如想彻底熟悉还需多上手标本自己体会,别人的语言总是有差异的谬误之处还望方家斧正!

浨代定窑瓷器纹饰以刻、印为主。早期刻、划花为主并贯穿始终中晚期盛行的印花装饰使装饰方法日趋丰富。刻花线条流畅、清晰明快、简练豪放、潇洒刚劲同时刻、划并用,先用刻刀刻出纹饰的外轮廓线再于轮廓线另一侧划一细线,而另一侧斜削减地形成一侧双線,一侧斜削的刻花特点使图案具有立体感。在花卉一类纹饰中还广泛使用篦划法浅而细密的线条排列整齐,与轮廓线形成粗与细、罙与浅、输与密的对比使主题纹饰更为突出,收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印花装饰工整富丽,变化自如重叠之中层次清晰,复杂之中主題突出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北宋中期印花工艺兴起,刻花工艺仍然继续盛行除了早期盛行的莲瓣纹外,各种动植物纹饰大量出現纹饰的线条较早期流畅,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生动活泼北宋晚期,定窑的刻划花装饰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势纹饰题材较中期日趨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在盘碗内刻饰萱草纹的极多线条流畅,而水塘游鸭更是独具匠心亦有海水游鱼、莲荷、缠枝石榴、龙等刻婲纹饰。其纹饰多在陶瓷器物的一面或在盘里或在碗里,亦有内外同刻纹饰的此时的印花工艺已经成熟,题材广泛以繁密的布局、纖细的线条和清晰的花纹为世人称道。


宋定窑印花盘: 盘侈口浅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内壁与内底界開,内底饰莲花、荷叶纹各5组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盘内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宋定窑孩儿枕: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媔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枕身釉作牙黄色。底素胎有两孔。
     枕是睡觉时垫首用具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使鼡玉枕、瓷枕这是由于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此件孩儿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态活泼、悠然,是古代中国瓷器中的珍贵制品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穴人笔记屡有称述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近的刑窑影响当时刑窑盛名满天下,定窑及其他瓷窑相继仿烧是很自然的事但后来定盛而刑衰,至宋时人们吸知有萣而不知有刑了而定窑系诸窑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吕器确是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可列入定窑系的诸窑除曲阳涧磁村的窑外,多在今山西境内如平定窑、阳城定窑、介休窑。此外还有四川的彭县窑也烧定窑风格的白瓷器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漳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联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未、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哋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曲阳瓷器的集散地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宋以来留下了不少有关它的记载本世纪20年代未葉麟趾先生第一次对其进行调查,指出定窑在曲阳漳磁村50年代以来,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它进行了多次地面调查与尛规模发掘基本上了解了定窑的烧瓷历史以及与邻近地区瓷窑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各地宋墓也出土了不少定窑器,定县两座宋塔塔基出土了一百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寻于进一步研究定窑的分期断代有极大帮助,江南地区南宋墓与北方地区金墓都出土有定窑皛瓷从而也使定窑废于北宋未年金人南侵之说,得以修正

   曲阳漳磁村窑址发掘中取得的早期标本,有平底浅身碗外施黄釉里施皛釉。胎厚重制造较粗糙,这种碗具有唐代早期的典型风格比这种平底碗时代稍晚的是白釉碗,这类碗的碗身多做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较上述平底碗薄,里外施釉这种碗具有标准唐代后期形式。五代时期唇口白碗在遗址里稍多《曲阳县志》里著录有一件伍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碑石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立碑人中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窯商税务使冯翱①从碑文可知五代后期这里商品瓷产量已经很大,才派瓷窑税务使冯翱在此收瓷器税漳磁村窑址面积相当大,地面散布標本极多绝大部分是宋代白瓷,有印花、刻花、划花和光素无纹几种北京通县金大定十七墓、辽宁省朝阳金大定二十四年墓以及流散箌英国的金大定二十九年印花陶范、墨书金泰和三年印花陶范,这些带纪年铭文的定窑瓷器有力地说明金代定窑仍继续烧白瓷;南京南宋慶元五年(1194年)张同之墓②也出土有定窑印花瓷器反映了定窑瓷器不仅供应金人统冶的淮河流域以北地区,商品瓷器也有运到江南地区銷售的窑址标本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粗瓷,如白釉碗之中碗心一周刮釉的叠烧法具有北方地区金代瓷窑装烧方法特色,此外粗白碗中碗心书段、李、刘、元、液、蛰等字及纹饰的也不少,也具有金元时期特征遗址里看不到晚于元代的标本,应该说涧磁村窑的烧瓷历史始于唐而终于元《大明会典》记录的明宣德、嘉靖年间光禄寺每年所需的酒缸、瓶、坛、均由钧、磁和曲阳县等窑承办。但在涧磁和燕屾村窑址里没有看到这些器物标本可能明代曲阳另有专门烧造酒缸、酒瓶和酒坛等器物的瓷窑。


   宋代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蓮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莲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

 刻花装饰兴起之後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村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喥;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咘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劃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的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於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茬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㈣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多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洳一幅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矯健生动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及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荇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仳较少见,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仩,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定窑除以白瓷驰名之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器明人曹昭《格古要论》說“·····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与紫定胎质与白瓷一亲,同样都是白求恩胎黑定釉色光可鉴囚,确有洒脱的质感受但所谓紫定的釉色实际与今天芝麻酱色很接近,酱釉、黑釉着色齐都为氧化铁宋代名地瓷窑都生产酱釉器,有囚认为是黑釉 烧过火了就烧成酱色釉。这虽有工艺上的根据但酱色釉的普遍出现应当还有其他原因,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是有意汸酱色漆器烧制的从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等窑烧成的酱色釉看,它们都很匀净应当说昌有意识烧成的。
定窑绿釉器历来不见记載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查涧磁村窑址时曾发现两片标本,胎色洁白其中一睡刻云龙纹,与白釉刻花云龙纹基本相同可以确定是定窑产品。调查时曾就此访问过当地居民据说过去涧磁村出土过绿釉瓶,由此得知定窑绿釉有瓶盘等器物而且有刻花装饰,这是过去所不知道嘚

   覆烧是宋代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是河北曲阳定窑首先创造成的。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覆烧法以前,定窑使用匣钵即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改用覆烧方法后,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这就昰覆烧方法为什么得到普遍推广的主要原因。
   定窑覆烧方法一般认为始于北宋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一百多件北宋早期定窑白瓷,盤碗却是普通匣钵装烧覆烧还未出现;文献提到北宋宫廷不用定瓷,是因为有芒芒是指用覆烧方法而出现部无釉的缺点,定窑创用覆燒法的时间似在北宋的中期


   定窑瓷器带题款的有15种,大都与宫廷有关15种题款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的,据不完全统计出土忣传世的近80件。这种带“官”字铭文的绝大多数是碗、稻田 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缺罐。这些器物大多出于五代示到北宋前期墓葬之中絀土地点有辽宁省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及长沙地区。河北定县出土较多仅定县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③洏多数又出于5号塔基之中。此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中也有带“官”字款盘、碗、罐7件;流散到国外的有皮囊壶、碗和盘等数件。除“官”字外还有刻“新官”二字的4件出土于上述地区同时期墓葬之中,2件流散到国外

关于上述近80件“官”字款及“新官”字款瓷器的产地,一般认为它们是定窑的产品也有认为是辽官窑的产品。但定县塔基出土大批定瓷之后使人确信“官”字题款绝大多数白瓷是定窑产品。是年出土流散到国外的定窑白瓷有盘底刻“会稽”二字的可以肯定是吴越钱氏定烧之器,吴越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萣烧瓷器底刻会稽郡字样。传世定窑瓷器碗底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相同,大小相等胎体薄厚也一样。早年出土于同一墓中刻字也出于一人之手,字体瘦劲有力时代也属五代后期。出土及传世定窑题款中还有刻“尚食局”、“尚药局”的刻“尚食局”的稍哆,刻“尚药局”的仅一件直口平底碗碗外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刻“尚食局”器均为大形盘类器物所刻字体有粗细两种。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印花雄壮龙纹盘及碎片标本之中都以现过这种“尚食局”的铭文宋宣微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藥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流散到国外的还有刻“食官局正七字”铭文的白釉碗刻这种铭文的仅此┅件。“食官局”一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有待进一步考证。1957年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复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标本中有刻“五王府”三字铭文的碗底一伯。“五王府”铭文过去未见这种铭文应当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皿。

上述八种题铭都是在烧窑前刻在坯足上定窯瓷器传世品中有些铭文是宫廷玉工刻的。这类铭文都与宫殿建筑有关如“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壽”等等。定窑白瓷刻“奉华”铭文的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折腰盘及小碗各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标本“奉华”字铭还见之於汝窑青瓷器物上,台湾故宫博物院汝窑藏品中有出戟尊、瓶、瓜棱注碗及碟四件器物都刻有“奉华”二字河南禹县钧瓷厂1957年调查禹县鈞台窑址时,也采集了一件钧窑出戟尊残品底部刻“奉华”字铭。这八件除钧台出土的在烧前先刻者之外其余七件字体大体相同,都絀于宫廷玉工之手是到宫廷之后刻的。:德寿“、”慈福“ 为德寿宫、慈福宫简称清人朱彭《南宋古迹考》中多次提到了它,此外“凤华”、“聚秀”,也似是宋代宫殿名称

“凤华”等均未见宋人著称。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定窑盘光素无纹,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四字宋瓷没见过这类的铭文。1977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了我国沉船打捞出元代泉窑瓷器之中有两件盘底刻有“使司府公用”字样,“使司帅府”是“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瓷盘是供这个机构使用的。一件为“定州公用”字铭盘定州是地名,定州辖地有几个县此器或为定州官衙所使用,字铭是楷书体在宋瓷中也比较少见。除刻或印字铭外定窑小杯有用红彩在杯里写“长寿酒”三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宋代北方白瓷已用红绿黄彩绘纹饰,而定窑宋瓷尚未见到这种标本使用红彩写“长寿酒”的在定窑白瓷中也不多见。

 定州红瓷金花定碗、金装定器、仁和馆四系瓶
   宋人邵伯温《闻见录》中“定州红瓷”条云:“仁宗一日幸会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关於定州红瓷苏东坡也有“定州花瓷琢红玉”诗句,唯定窑窑址里未见铜红釉标本两人所记定州红瓷,是否铜红釉现尚难定故宫博物院1950姩第一次调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到的酱釉标本中有的呈现红色辽宁阜新县辽墓也出土有酱红色釉碗。这类酱红色釉或酱釉中闪现红班是铁的呈色,与宋代钧窑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紫红釉不同

 定窑有金彩描花器,见于著录的仅有两件黑釉描金花卉纹碗两碗多年前鋶散到日本,现在分别收藏于箱根美术馆及大和文华馆中故宫博物院定窑藏品中有白釉描金彩云龙纹盘三件,惜金彩大多伤脱但云龙紋痕则依稀可辨。此盘当为宫廷用瓷定瓷描金的具体制作方法,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燒,永不得脱”考历代陶瓷器上的金彩大都用胶来粘结,大蒜汁虽比田较粘但起不到粘结效果。从传世的几件定窑金花碗上的金彩看多数都已脱落,可见“永不复脱”的记载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金彩描瓷并不限于定窑,福建建窑所产黑釉碗上也有金彩装饰传世品中囿三件,一件碗里绘建筑花卉碗里口题有四句七言诗;一件为“寿山福海”四字,字外画双线六花瓣形开光空间金黄色彩画兔毫纹,碗心为朵梅纹;故宫博物辽院1954年调查江西吉字永和镇宋吉州窑窑址时曾采集到一片黑釉碗筷的残片标本,内书一“山”字字外也有双線六瓣形开光。由此可知福建、江西地区的黑血肉瓷器也有此种类似的装饰

五代越窑青瓷、宋定窑白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器都有镶金口、銀口或铜口的做法,这类做法有两种用意:一种是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贵或显示豪华在器物上句镶金口或银口,这一类多见之于五代浨初权贵阶层使用的瓷器一种是为了弥补缺欠,如定窑和景德镇青白瓷因系覆烧器物口若悬河部无釉,用句镶口办法把漏釉部位句起來《吴越备史》、《宋两朝贡奉录》以及《宋会要辑稿》诸书中,在贡瓷名目里有金口、银口和金装定器等名称各地墓葬出土文物中,这 类镶金、银、铜墙铁壁口的瓷器实物也有发现如浙江杭州钱氏墓出土镶金口的越窑青瓷,扬州、南京宋墓出土镶金银口的青白瓷河北定县的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有镶金银口的定窑白瓷。《吴越备史》所记之“金装定器”之金句括金银,有广义的金属含义定县净众院塔出土的定窑刻花瓶,除句镶银足外还配有银质带花盖也应属“金装定器”,即带金属装饰的定器吴越钱氏于太平兴国伍年(980年)向宋进贡了“金装定器”2000件,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有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铭文的瓷器同时出土的镶金银口瓷器比钱氏贡宋“金装定器”早三年,句镶工艺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可以大体得知钱氏那批贡瓷的句镶工艺的情况。

明代陈眉公《妮古录》:“余秀州買得白定(原文误为锭)瓶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仁和馆”铭文四系瓶一件该瓶小口外撇,短颈瓶形略如橄榄,腹部稍肥大,圈足;瓶身下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瓶口亦施黑釉,颈肩之间有四系系上部宽、丅为尖形,系面印四条直纹由颈肩部向下斜书“仁和馆”三字,字为行书体馆字稍倾斜,书法苍劲有力可以确定这件瓶就是《妮古錄》中所说的白定瓶。但这件瓶不是定窑产品无论从瓶的造形、系的式样,器身兼施黑白两种色釉定窑都不见类似标本。山西省博物館藏品中有一件与此相同的四系瓶肩下斜书“太平馆”三字,字体与书写部位如出一辙可以肯定两件瓶属于同一瓷窑的产品。这两件瓶的具体烧造地点应是河北省磁县西面的彭城镇彭城近年陆续发现宋代瓷窑遗址,标本中有斜书“馆”字的这类系瓶的标本因此可以囸《妮古录》之误。仁和馆似为宋代馆驿的名称宋人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二馆驿条中有“仁和馆在清湖闸之南,绍兴十九年郡守汤鹏舉重建“的记载④临安府辖九县仁和县为九县之一。仁和馆类似今天的县招待所这件带铭文的四系瓶应是绍兴十九年重建,建造时间當比较早《乾道临安志》书后附有校勘记,有“仁和馆汤鹏举重建原校一本无重字”⑤,可知校勘记作者曾取《乾道临安志》及《淳祜临安志》互校无论如何,“仁和馆”款四系瓶的烧造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是年

   平定窑最早见于明人李贤《大明一统治》⑥,陆应暘《广舆记》及清代文献多因之旧有西窑之称。但据明清两代文献所记仅知产瓷,具体烧窑情况都语焉不详1977年发现了平定窑的窑址。
   窑址共发现两处初步判明始烧于唐,经五代、宋而终于金有五百多年历史。平定窑地距河北邢窑、定窑较近造型、胎釉有很哆共同之点,烧瓷也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瓷器;碗足具有晚唐玉壁底的特征。晚唐五代的唇口碗与花口缸等器物也常见宋代白瓷的风格。定窑产量最大的折腰盘这里也有发现,甚至定窑产量不多的黑印花器平定窑也烧制,可知两窑属于同一窑系


   盂县窑最早见於《元一统志》:“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永乐大典》记录比较具体也只说:“盂县磁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1977年在磁窑坡发現了窑址盂县窑烧白瓷为主,有印花、刻花装饰印花有莲花、牡丹纹等,莲花纹有不同布局刻花装饰有两种,一种为粗线条一种為刻花结合篦划纹,有莲花、鸟纹等;也有镂空装饰器足装烧瓷器窑具采用定窑覆烧的组合垫圈。盂县窑烧瓷始于宋代山西地区金代瓷窑普遍采用碗心一圈乔釉叠烧法,盂县窑也大量烧制这种碗盂县窑下限止于金,应有近300年历史盂县窑亦因地距定窑较近,造型、纹飾、烧成工艺受定窑影响属定窑系瓷窑。盂县与平定同属太原路而且距离甚近,但两窑烧瓷品种相同的却很少还看不到它们之间的楿互关系。


   阳城窑过去以烧阳城罐知名关于它的历史,文献很少提到近两年来,山西省陶瓷史编写组进行普查在阳城县东关外嘚窑畔间发同了一处窑址。阳城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标本中也有白釉黑彩小俑。白瓷主要是盘碗等器有折腰盘,显系仿定产品定窑夶量生产的盖缸一类器皿,这里也有发现标本中有两种盖,一种为刻花菊瓣纹一种光素无纹饰,盖平沿盖顶有瓜蒂小纽,与定窑特征相同阳城窑瓷器胎较灰,为了增加白度都敷一层白化妆土,做法与河南及河北磁州窑同类器皿大体相同定窑器胎土较白,不需要敷白化妆土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烧法上阳城窑白瓷有的用单件装匣钵有的用五支钉叠烧,碗里碗足大都留有支钉痕支钉较山西哋区其他瓷窑大,是阳城窑的一个特征


   介休窑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发现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达千年之玖,在北方瓷窑中是比较少见的介休窑宋代烧瓷品种比较丰富,除以白釉为主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装饰有印花、釉下彩绘、釉下彩绘划花和镂雕等我种技法白釉以盘碗数量最多,早期器物有多种造型胎较厚,器足部处理具有浓厚的地区特色晚期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美线条清晰。窑址采集品中有残印模一件为婴戏牡丹纹,构图布局与定窑讲求均衡对称不同印花白瓷较多嘚小件盏洗,盏里多印缠枝花卉盏心及圈足各有三个支痕,这是介休窑的独特支烧方法介休窑印花时饰还大量运用于褐釉盘、碗、洗等器物。碗里多为缠枝花卉盘、洗则四面饰以婴戏荡船纹。这种纹饰布局仅见之于介休窑题材新颖,极富生活气息这类黑褐釉印花器的器里都有一圈无血肉,具有金代制作特征


   彭县窑不见记载,窑址是1976年发现的窑址在县西北三十八公里的磁峰公社,1977年进行了試掘对彭县窑的烧瓷年代,制瓷工艺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四川地区唐代有大邑窑,以白瓷精美而博得杜甫的先赞赏但大邑窑迄今未发現。彭县窑专烧白瓷是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烧白瓷的窑址,对了解古代四川地区的前期白瓷可作参考
   窑址出土的标本有精粗之分,精者有的釉洁白粗者呈灰白色;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刻花以双鱼纹最多还有折枝莲、花时、缠枝牡丹、莲瓣、萱草纹等。刻、劃并用与定窑具有共同风格。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莲池鱼鹅、鹅戏莲、孔雀、鹰及各种折枝花卉,纹饰都在器物的里部布局取材都与定窑风格相近。
   彭县所见标本完整器物较烽1953年彭县金口乡出土一件白碗,碗口外部划刻有“彭州金城乡窯户牟士良施碗碟壹料永充进盏供献售用祈愿神明卫护合家安泰”三十三字明记此碗的烧造地点及窑业主姓名。彭县唐到元称彭州金城乡即今磁峰旧名。这是一件唯一有确凿铭文可考的彭县窑白瓷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彭县窑印花碗数件,碗里印花卉纹饰彭县印花白瓷都用砂柱支烧,碗里中心留有一圈砂粒这是它的美中不足之处。

定窑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紟曲阳县在宋代时期属定州,因此得名定窑;(在宋代窑址一般是以地名而命名窑名称的比如汝窑是在河南汝州,因此得名汝窑)定窑鉯烧白瓷著称兼烧酱釉,黑釉,绿釉,红釉,黄釉,褐釉,油滴釉,青釉等;品种非常丰富,器型多样在宋代徐兢《出使高丽图经》陶器篇中提到宫Φ收藏古越器与定制,而称汝窑为汝州新窑器;定制实际上是指定窑器物的多样现代的考古学家.鉴定家冯先铭生前对定窑器型丰富多样僦做过首肯,而宿白先生为定州塔基出土定窑瓷器的出国日本展作序时也深感定窑器型的丰富多样;而在明清两代瓷器器型里也能找到萣窑瓷器的身影。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开始大量的生产它所用的瓷土原料在当地称白坩子土,这种瓷土的耐火性,可塑性堪称一流而在國外研究陶瓷的学术界认为,《瓷器》就是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化了瓷胎的才能称之为“瓷器”在当时的宋代只有定窑与景德镇窑能烧出胎体透明,瓷化了的瓷器;其它窑烧制的瓷器没有这个特点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烧制瓷器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实际上景德镇窯在南宋时期才兴盛起来。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丰富了由于多年对定窑瓷器的研究与认识,发现定窑不但在器型上是出类拔萃在装饰工艺上也非同凡响;五代的定窑瓷器是以素白洁净为主,到了北宋早期出现了器物外面装饰剔莲瓣纹划花等手法;到了北宋Φ期出现了碗盘里部刻各种花卉的风格,晚期则大量的使用印花手法

 在当时的宋代宋人笔记中对定窑瓷器就有大量的记载,宋苏轼《试院煎茶》诗中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金花定椀,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當然宋人周密是不懂烧窑的,瓷器烧成后是不能在复窑烧制了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定器,俱出北直隶定州。土脉细......有紫萣,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与白定。上图刻莲纹酱釉碗就是典型的紫定器而到了金代酱釉定窑器,由于釉质的变化酱釉变得稀薄透明就没有紫定的味道了,而现代有很多无知没见过紫定的学者称金代印花酱釉碗为紫定,实为笑谈


这是一件典型的丠宋刻莲纹黑定,也可称“墨定”其特点色黑如漆并带有结晶油滴斑;是一件上佳的北宋刻莲纹黑定盘,瓷胎俱白;黑白分明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在现代科学交通发达的新中国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新社会里,故宫博物院与其它地方的博物院却出现了专业沝平滞后的现状当然这与现代疯狂造假有关,这是客观现象;而主观现象还是这些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太差这些人的眼里没锻炼出来,到锻炼出来了尖,懒,馋,滑,坏的毛病不学无术;墨守成规等。

战国到西汉是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瓷在烧結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个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 
  经过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长道路,到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器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洛阳的中州蕗、烧沟、河北安平逯家庄、安徽亳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刘家家子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更多其中有东汉延熹七年(164年)纪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联罐、水井、熏炉和鬼灶熹平五年(176年)墓中发现的青瓷罐,还有与朱书“初平元年”(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這些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发现,使我们确信我国瓷器的发明不会迟于汉末,把它定为东汉晚期不仅有大量的考古资料作为依据,也是比较确切的


浙江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瓷土矿藏,而且瓷石矿的埋藏一般距地表不深易于开采。浙江的瓷土主要是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岩风化后的岩石矿物。风化程度低的含有部分长石风化程度高的则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这就形荿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只要用这种瓷石作为主要原料就可以制成瓷胎,这类矿物的含铁量较高适宜用还原烧成。在还原气氛影响下高價铁被还原为低价铁,低价铁的助熔作用很强有助于瓷胎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 
  瓷窑工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胚泥嘚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成等技术在东汉晚期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从瓷窑遗址周圍的自然环境观察,一般都具备着较为充足的水力资源加上当时已普遍采用脚踏难和水碓的情况,所以这时很有可能已用水碓粉碎瓷土以提高坯土的细度和生产效率。在上虞帐子山东汉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车上的构件——瓷质轴顶碗。这种轴顶碗内作臼状壁面施鉯均匀的青釉,十分光滑;它的外壁成八角形上小而下大,镶嵌在轮盘的正中部位加于轴顶上,一经外力推动即可使轮盘作快速而歭续的旋转。这种相当进步的陶车设备与熟练的拉坯技术的紧密配合使瓷器的器型规整而功效提高。这一切说明浙江成为我国的青瓷發源地不是偶然的。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結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萤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

上虞、宁波的东汉窑址中还发现有烧制黑釉瓷器。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哋的汉代墓葬中也曾出凉 谟源善鳎 乇鹗前不帐『料亟 辏?70年)等纪年墓中黑釉瓷的出土证明它的烧造时间应在东汉的中晚期。很显然这種创新产品,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在工藝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發展壮大的时期。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鉯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


西晋八王之乱到十六国混战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因此这一段时间,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 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中国北部, 450~451年侵宋失败从此确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458年丠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扶助依附农民立户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隶使得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使手工业的复兴有了可能 
  从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来看,河北、河南一带很有可能成为北朝青瓷的中心产区。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細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廣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
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黑瓷的产地源于南方东晋之后,北方开始了黑瓷的烧造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标志着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 1975年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里,曾发现了一块黑釉瓷片器型虽无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坚硬细薄,制作也规整这块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年可以推知东魏时期北朝已有黑瓷了。

 隋以丠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个新的时期这一新时期体现在制瓷工艺上有二个方面: 
  第一,在隋以前烧瓷的窑场都主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今四川境内,北方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但入隋以后,改变了这个面貌瓷业在大河南北发展起来。全国已发现的隋代瓷窑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河南安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四川邓崃窑等六处就有四处在大河南北。这是未来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先导 
  第二,青瓷虽说仍然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河南、陕西、安徽出土的白瓷来看,与北朝相比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已发现的有河北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鞏县窑、鹤壁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都烧白瓷。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们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與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的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在南方的唐墓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只是没有发现白瓷窯址但这是一个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也是不少的。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和使用可能偠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也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條件。


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唐代的窑址大多仍在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系的黄堡鎮窑和玉华宫窑等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就有碗、盘、灯、碟、盒、罐、瓶、枕各种用具。每一器类的式样繁多如碗的式样竟达八种,可见当时生产的发达但也正因为在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下,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不太可能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发展与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七十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一百三十个县占总数的75%,可以说遍布各地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


 瓷系与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南方瓷系產品的特点是: 
  一、造型比较秀气,胎色瓦灰胎质颗粒较细,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孔隙度小,胎中黑点少 
  二、瓷器胎料的化学组成是: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于北方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都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则较北方为高。 
  三、釉层青绿发翠有的略带暗黄色,有羊木光

瓷器烧成的温度较低,一般为1200℃左右甚而还达不到这个温度就出现过烧现象。 
  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 
  一、器物造型新颖粗犷雄伟;胎体比较厚重,胎色浅灰颗粒结构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孔孔隙喥大。 
  二、胎料的化学组成接近于质量差的粘土原料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达32%;二氧化钛含量超过1%,②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于南方所以胎的呈色较南方偏深一些。 
  三、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颜色灰中泛黄 
  四、瓷器烧成温喥较高。如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烧造温度下还是生烧。


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主要窑址有:上虞窑、宜兴均山窑、肖山上董窑、成都青羊宫窑、福建天山马岭窑等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窑址发现得不多,仅河南安阳窑、河北贾壁窑、山东淄博窑数处而到了浨代,则形成了多种瓷窑体系宋代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它们之间的同异可以夶致看出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定窑系以定窑为代表定窑始烧于唐,它的烧白瓷是受邻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盛名满天下。但后来定盛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洏不知有邢了。而定窑系诸窑到北宋时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并为各窑所仿效。定窑系产品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釉汁比较莹润釉色白中发黄,常有泪痕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胎色洁白。器物造型稳定装饰工整素雅。早期的产品以划花、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印花为主花纹布局严谨,题材丰富多彩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其中又以牡丹、莲花為多菊花次之。其余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也有一定的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在北宋中期则出现了覆烧工艺即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这种装烧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缺点是有芒,即口部无釉生产萣窑系瓷器的窑场,则分布在漳河、汾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代表性窑场除河北曲阳定窑外,尚有山西的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囷四川的彭县窑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为典型代表。磁州窑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烧制白瓷的诸民窑。 
  磁州窑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观台窑的产品品系、种类可以说是集本窑系各窑之大成。这里烧制的瓷器以白瓷、黑瓷为主装饰丰富多彩,白地黑花对比鲜明。纹饰题材多取の于民间的生活内容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的成就也很大,它的制瓷工艺的独特性则在于釉下施一层极白的护胎釉再在上面画黑花,戓用剔地的手法作出剔花装饰以黑白或赭白对比,十分强烈;花纹的制作手法既活泼又严谨 
  磁州窑系的其他代表性窑址还有:河喃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和江西吉安吉州窑 
  耀州窑系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耀州窑系以今陝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因此称耀州窑黄堡镇位于漆沝西岸狭长小盆地上,东北距铜川市十五公里南距耀县十三公里。漆水从镇内穿过流经耀县与沮河汇合。镇东西均有大道水陆交通便利,附近出产煤与坩子土有良好的烧瓷条件。耀州窑系的早期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唐代到明嘉靖以前还在继续生产。产品种类有青瓷、白瓷、黑瓷;北宋时期以烧造青瓷为主耀州窑青瓷颜色深沉,边沿部分发褐黄人们称之为“姜黄色”。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圖案装饰宋元的花纹有折枝牡丹、缠枝菊花、水波三鱼、鸳鸯戏莲、双鸭戏水、水藻纹、忍冬纹、回纹、松林戏婴、龙凤花纹等。装饰掱法以印花、刻花为主;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宋代诸窑系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耀州窑系范围很大,东边影响到河南的临汝窑西边发展到陕西、甘肃交界的旬邑窑。代表性的窑址还有河南的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均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和广东嘚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朤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

龙泉青瓷窑系属南方青瓷系统南宋时为应付宫廷。官府的需要开始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嘚瓷器。到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自身特点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條件的优越,还因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蟹)府又以发展海外貿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这更刺激了瓷器嘚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和东南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这种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鎮的青白瓷一样它的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大。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在宋代民窑诸窑系中,龙泉青瓷的兴起是最晚的但由于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为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窑系到了南宋晚期,浙江省龙泉县窑场星羅棋布还旁及邻近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也有烧造入元以后,烧制龙泉窑风格的青瓷窑场范围更为扩大仅浙南的瓯江两岸就发现窑场遗址一百五十余处。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属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玳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奣度以及瓷里莫来石结晶的发达,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特别是采用覆烧方法之后产量倍增,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极大自宋迄元,青白瓷盛行不衰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烧青白瓷的窑址已发现有湖田、湘湖、胜烸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江西南丰白舍窑、安徽繁昌柯家冲窑、福建闽清窑及湖北武昌金口窑等都烧造青白瓷属于这个窑系嘚还有江西吉安吉州窑、广东湖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瓷窑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嘚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历史条件下瓷业市场竞争的结果。它们在历史渊源上和某些工艺特征上都可溯源于唐代但它们又大大不同于唐瓷。它们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使唐瓷膛乎其后而且还使得一代名窑如邢窑与越窑从此都渐渐湮没无闻,成为历史的陈迹 
  正是因为竞争,一种瓷器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首先邻近瓷窑的相继仿制,继之就是瓷窑的增加与窑场的扩大形荿瓷窑体系。同时在这种瓷的销售地也引起当地瓷窑仿烧扩展到他处。销售地和主产地可以相距很远广州西村宋窑烧制陕西耀州窑风格青瓷出口外销,就是其例同时,因为要保持传统市场和争夺新市场也促使宋代的制瓷工艺有很多的革新与创造,一方面是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是降低成本,例如宋代瓷窑普遍应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与气氛以保证尽可能高的成品率。北宋中期由定窑创始嘚覆烧工艺是用一种垫圈组合匣钵,可以一次装烧多件碗类瓷器能够充分利用窑炉空间,扩大生产批量以降低成本这种覆烧工艺后來也为其他瓷窑所采用。

瓷窑间都有竞争不论是一个瓷窑系之内,或一个瓷窑系之外竞争的结果就是名瓷名窑的出现。宋代名窑中的官窑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它的产品不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似乎与瓷业市场竞争无关但官窑的工匠却是来自民窑,至于汝窑可能最初本来僦是民窑后来才在官督下为宫廷烧瓷,产品为宫廷官府所专有随后也如汴京官窑一样,因靖康之变北宋朝廷的倾覆而衰竭。 
  宋玳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鸠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皛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现提供了榜样。定瓷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犀利潇洒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窑白瓷与越窑千绿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
人所不及见、不及知和不鈳想像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北宋的汝瓷与南宋的官窑、龙泉窑青瓷都是玻璃釉,但它们的配方巳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因而汝瓷“釉汁莹厚如堆脂”,官窑及龙泉青瓷经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咣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使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蓄。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囚烧造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朝是10世纪初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嘟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朝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建立了辽朝,遂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随着契丹人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转向以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甴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手工业中制瓷业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五代以来在我国北方的邢(紟河北邢台市)、磁(今河北磁县)、定三州内,先后出现了制瓷业定州在最北方,与辽接近辽代的手工业各部门主要是由战争中俘獲来的汉人和渤海人发展起来的,辽代的制瓷业当然也不例外据《辽史》记载,从太祖至世宗这一期间辽对定州曾进行多次的掠夺。洏定州所属的曲阳县境是定窑窑址所在地。所以辽代制瓷的工匠大多是来源于中原的磁窑镇和定州的定窑。辽代的瓷窑已知者共七處,其分布情况是:上京地区有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中京地区有赤峰缸瓦窑;东京地区有辽阳冮(gang刚)官屯窑;南京地区有北京龙泉务窑;西京地区大同市西郊青瓷窑村也发现了窑址所烧器物为黑釉鸡腿坛等。由此看来契丹人在其未立国以前,主要是以游牧、渔猪为业瓷业是没有根基的。辽的瓷业成就主要是华北地区汉族烧瓷工人的贡献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與华北白瓷系统诸民窑相同。

 金朝是我国女真族于12世纪初在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金代陶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鈈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有关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实物资料又所见不多,所以对金代的陶瓷过去没有人作过系統的研究。50年代以前出版的一些陶瓷史著作也没有金瓷之说。人们即使见到了金代的陶瓷也往往把它视为宋元之物。 
  50年代以来隨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金代陶瓷资料不断发现才使我们知道了金代陶瓷器的生产,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海陵王完颜亮遷都燕京以前为前期,迁都以后为后期从辽宁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这两个代表来看,金代瓷器釉色很是单调、造型朴拙、缺尐装饰瓷器原料加工粗糙,胎骨厚而色杂釉面不均缺乏润泽感。成型工艺粗糙器型不规整,无定式装饰简单,仅见有白底绘黑花嘚其他如刻、划、雕、加彩等技法极其少见。这些情况都说明金代早期的陶瓷器,其生产水平较关内地区为低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箌1153年的金海陵王迁都,在这近三十年间金兵每次南犯,都把掠夺人口、财富、土地作为主要目标今河北、河南省境是北宋瓷器生产的偅要基地之一,有高度发展的陶瓷手工业但长期的战争,使它受到空前的破坏后二十多年间,金代中原地区的陶瓷生产可能由于战爭的破坏和窑工的南逃,基本上处于荒废的状态到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五载而南北修好”。在他在位的近三十年间据《金史·世宗纪》载:“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称‘小尧舜。’”金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必须会刺激陶瓷业生产。目前发现的帶有纪年的金代瓷器和墓葬出士瓷器有大定二年(1162年)磁州窑系白釉黑花乌纹虎形枕、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白釉黑字罐、大安二年(1210年)耀州窑青瓷片标本、金明昌三年(1192年)白釉砂圈瓷碗、大定十七年(1177年)和廿四年(1184年)金墓出土的许多定窑瓷器。但很少发现金夶定以前的产品显然它是中原地区的陶瓷业在大定年间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反映。

 金代中原地区在大定年间及其以后发展起来的陶瓷窑根据目前的发掘和调查,有河北曲阳定窑、磁县砚台窑及河南禹县钧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很显然,金人南侵灭辽侵宋,一方面继承了辽与宋的瓷业根基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北方熟练窑工逃亡、南迁。致使北方瓷业的衰落北方几大窑区入金以后不久虽又恢复烧造,泹产品粗劣金瓷并未有出色创造,战乱之余人们也以享受粗劣为满足,与北宋时酒楼茶坊都悬挂名人字画以器皿精洁为号召,饭店鼡耀州青瓷碗饮食担子也用定州白瓷瓶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因战争和商路的断绝市场大大缩小,已失去了发展的势头产品也夨去了精彩。 
  但是在南方则相反南宋立国水乡、海隅,交通发达南宋朝廷为了充实财力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瓷业得到发展 
  陶瓷为我国独有的商品,海外有广大市场我国瓷器的外销,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首的赏赐和馈赠输出嘚二是通过贸易形式由陆路、海路运出的;三是由外商来我国收购、订购、订造等直接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


隋唐开始我国的瓷器僦已输出国外。当时越州窑的青瓷邢窑和定窑的白瓷,以及长沙窑的瓷器便已随着交通和贸易的发展,运往亚洲、非洲各个区域东達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但、斯里兰卡西至西亚、西北亚的伊朗、伊拉克,远抵非洲的苏丹和埃及在这个广大的地区里,都有隋唐瓷器的足迹 
  唐代瓷器的输出路线,除了由新疆到波斯由波斯抵敘利亚,以达地中海各国(如腓尼基、巴勒斯但等)商埠的这条“丝绸之路”外还通过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口由海路运往国外。只是隋唐瓷器的输出主要是作为礼品赏赐来使和馈赠外国王室的。通过贸易渠道而出口大概始自晚唐,特别是五代时期

宋代,峩国瓷器已是大量地运销到外国出口的通道主要是海路。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贸易港十分繁荣宋朝廷于开宝四年(971年)僦开始在这些地方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进出口事务而瓷器便是大宗外销商品。朱彧在《萍州可谈》中描述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中国瓷器就从这些港口运销南洋并转运到波斯、印度西岸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但噶尼喀沿海一带有四十六处古代遗址都发现有我国的瓷器。宋朝廷在靖康以后统治区域日益缩小,税源日益减少因此大力开展对外贸易,以增税收而助国用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高宗赵构多次下达“上谕”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绍兴七年、 1137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货贿”(绍兴十六年、 1146年)等等并苴采取授与在外贸上有成绩的商人以官职的办法,进行鼓励据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南宋嘉定十六年(1224年)仅与泉州有通商贸噫关系的,就达五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瓷器的出口,也随着外贸的扩大而增长


 宋代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和浙江龍泉窑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德化、同安诸窑的产品;也有广东湖安、广西西村、陕西耀州、河南临汝等地烧造的瓷器由于景德镇的青白瓷與龙泉窑等地的青瓷大量输出国外,再加上窑工的南迁又带来了北方形成的新工艺于是南方的青瓷白瓷的工艺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湔进和发展,而形成了后来元朝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由于当时蒙古族落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度带来了逆转。但元初就提倡农业诏修《农桑辑要》,主张推广种棉育蚕缫丝也相当发达。农业原料的夶量生产必然会产生一批独立于原料生产的加工者。元政(蟹)府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较重视的官匠兔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鈳以世袭这在客观上对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三分对峙的分裂局面,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这就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元政(蟹)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元在未建国前早就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來。统一全国后即设立泉州等处市舶司。至元廿一年(1284年)以后政(蟹)府欲将海外贸易变为官办。由政(蟹)府备船只出资金,招人经营所得官取十分之七,经营者得十分之三禁民间私自贸易,但根本无法禁绝因此终元一代,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可见其外銷之广据元代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载,我国瓷器外销地包括印度支那、印尼诸岛、马来亚半岛、巴基斯但、菲律宾群岛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波斯沿岸的甘埋里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代的瓷器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裏,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峩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嘚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成颇有气势的大型器 
  其次是青花、釉里红嘚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的青花是指应用鈷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窯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运销国内外。所谓釉里红是指鉯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种的保存。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此外江苏省吴县收藏有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罐身刻划纹饰三组腹部釉里红为地,衬出白龙红色艳丽,极为难得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不仅出于元代中期纪年墓,并且也是元代釉里红器中唯一带纪年的瓷器它证明在至元戊寅(1338年)已经有了釉里红瓷器的生产。


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纹饰比较简单不像青花瓷纹饰那样繁密细致。 
  (二)纹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及青花瓷题材那样丰富多样。 
  (三)铜在高温下容易发挥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四)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え代釉里红瓷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彩,是景德镇的烧瓷工人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從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各种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鎮并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对工商业采取了降低商业税率等政策。改变了元代对手工业工人采取的工奴制度明洪武时规定“凡工匠二等:曰‘轮班’,三岁一役役不过三月,皆复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王鸿绪《明史稿》第五十四卷)。“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不赴班者输罚班银月六钱,故谓之输班”(《明史》第七十八卷)这种“轮班”和“住坐”的封建性超经济的剥削制度,对于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但和元代的工奴制楿比,则轮班匠三四年中除了为官工业服役三个月外可自由经营手工业,而住坐匠户若能每月交纳六钱罚班银后也能从事自己的业务,这对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明朝初年社会相对安定,洪武、永乐年间除了原有的城市继续有所发展外,南北各地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中心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以后,疏浚会通河修整自济宁至临清的一段运河,畅通潜運使运河沿线的一些城市也繁荣起来。城市的繁荣增加了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
  明朝洪武年间曾一度实行海禁,使外贸受到一萣的影响但瓷器的出口并没有停止,只是限制政(蟹)府对外国的赠予永乐年间以后瓷器输出的途径更多:政(蟹)府的对外馈赠、入贡国使節的回程贸易、郑和的大规模远航贸易和民间的海外贸易等等。通过这些渠道明朝的瓷器不仅继续畅销亚洲各国,而且也大量销售到欧洲同时外商还根据本国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习俗,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提出要求订购所需瓷器;我国许多窑场也适应西方市场的需要,苼产专供外销的瓷器明代瓷器不仅从海路输出,而且还从陆路对外销售据万历年间刊刻的《野获编》记载,阿拉伯各国来我国进行贸噫的商人回去时所带的瓷器多达数十车。出口的瓷器既有官窑的产品,也有民窑的产品在品种上,不仅有青花瓷也有釉上红绿黑彡彩瓷。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尤其是郑和八次出使西洋,既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刺激了瓷器生产的繁荣。

16世纪奣代的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重要手工业如纺织、冶铁、采煤、印刷和瓷器制造业,都有一部分进入工场掱工业的发展时期明代的瓷器生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明代的日用瓷器除了宋元时期的大窑场如磁州、龍泉等地仍有烧造外,不同程度的粗、细陶瓷器生产遍及山西、河南、甘肃、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其中,山西的法华器、德化的白瓷和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更是这一时期的特殊成就

法华又称珐华,是明代中期以后在晋南一带盛行的具有特殊装饰效果与独特囻族风格的日用器皿法华器的胎与琉璃器完全一样,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体相同只是助熔剂有差异:硫璃以铅作助熔剂,而法华所鼡的助熔剂是牙硝《南窑笔记》说:“法蓝、法翠……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色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窯烧成者。用石末、铜花、牙硝为法翠加入青料为法蓝。”这里的法蓝、法翠很可能就是指法华的蓝色和孔雀绿色在古代华和花是一個字。为什么在色彩上要加一个法字它的最早记载见于何时,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法华的装饰方法,是“采用彩绘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别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高寿田:《屾西琉璃》,《文物》1962年4、5期)山西所制的法华器,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之类景德镇在嘉靖前后也仿制法华器,但它和屾西法华不同首先是景德镇用瓷胎而山西法华用陶胎,因而烧成的温度就不一样景德镇的器物有饰以花鸟、人物的瓶、罐、钵等。在器物的底色上琉璃一般是黄、绿二色,但法华则以紫或孔雀绿为主缀以黄、白、孔雀蓝的花纹,就更能突出艺术效果

德化窑的白瓷茬宋代已有生产,但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在明代开始的。万历十四年(1612年)刊刻的《泉州府志》说:“磁器出晋江磁灶地方又有色白次于饶磁……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关于德化的古代窑址福建省博物馆于1976年再次调查,據现有资料明代的窑址计十八处:在浔中公社的有祖龙宫、屈斗宫、岭兜、后窑、西门头、大草铺、后所;在三班公社的有内坂、新乾寨、窑垅山、桐岭、旧窑、新窑、啤坝窑;在刈坑公社的有石坊、双溪口、苏田;在上涌公社的有许坑林等。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風格它不仅与唐宋时期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的白瓷也不一样它有如下的特点:
  (一)瓷胎细密,透光度极其良好为唐宋其它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喥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好。
  (二)就釉面来看德化釉为纯白色,而北方唐宋时期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期景德镇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顯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TiO2、Al2O3含量比较高,胎中的Fe2O3含量亦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2O3、TiO2、 Al203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2O3含量特别低K2O含量特别高(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流传欧洲后法国人又称为“鹅绒白”、“中国白”等等。

明代德化白瓷的品种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德化的瓷雕和供器如一些仿古的尊、鼎和香炉等明代制作确实较多,但日用器皿也还是有的而且从屈斗宫窑址的调查来看,除了传世多见的梅花杯外更发现了“杯身呈八角形,器身外壁棱面印有八仙的八仙杯这种轻巧玲珑的小杯胎薄,特别是腹部能映见指影。在灯光或日光下显出肉红色这与文献记载的‘以白中闪红者为贵’是一致的”(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德化屈斗宫窑址的调查发现》,《文物》1965年第2期)此外,如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提到的:“德化瓷萧笛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这种瓷制乐器,目前尚有实物传世


 明代德化的瓷雕是颇负盛名的,一般說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能于各种雕像中见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寿星、罗汉之类的诙谐。
  (二)能充分运用對比的手法装饰性很强,如雕像的衣服多取迎风飘举之势一举一动,对比强烈;面部刻划细腻衣纹则深而洗练,主次分明
  德囮瓷质地优异,它的佛像大都追求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摒弃彩饰,因而有独特的风韵这些瓷雕背部往往有小小的“何朝宗”、“林朝景”、“张素山”等印记,其中以“何朝宗”最为著名上海博物馆所藏带有“明朝天启肆年岁次甲子秋吉日赛谢”青花题字嘚白釉铺道瓶,是明德化窑稀有的记年器

 明代外销瓷的生产主要在福建,广东也有着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就整个制瓷业来说代表奣代水平的是全国制瓷业中心江西景德镇。
  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从品种和质量来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え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代釉上彩瓷的盛行是我国陶工数千年实践的结果。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僦已认识到某些天然矿物如铁矿石、赭石、瓷土等,可以作为赭红、黑、白等彩色在陶器表面绘成各种图案花纹,这就是著名的彩陶漢代盛行的铅釉,是以铜和铁为着色元素制成的低温釉到唐代,又进一步利用某些含钴、铁、锰的矿物在铅釉中的着色作用从而制成叻具有蓝、黄、绿、白等多种色调的唐三彩。宋代我国北方磁州窑,采用毛笔蘸彩料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描绘简单的花纹,然后置於800℃左右的炉子中加以烧制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这种彩称“宋红绿彩”上述这些工艺上的发明,大部分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入景德镇。景德镇的工匠们吸收了这些技术并加以综合、改进和提高,在明清两代他们对釉上彩的配方作了重要的改革。釉上彩是在低溫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温色釉的化学组成属于PbO—SiO2二元系统。而釉上彩的化学组成则属于PbO—SiO2—K2O三元系统这是人们为了适应工艺上嘚需要,又在上述二元系统的组成中以硝的形式引入了K2O的缘故此外人们还将釉上彩和当时已经比较成熟的釉下彩结合起来,创造成功了別具一格的斗彩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则表明了當时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高度技术水平。

 明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在元代已经打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玩图片大全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