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寡妇名青春一代叫春袋蛾

说实话,姐在WOW吧这么久,一个淫儿都认不到【魔兽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658,989贴子:
说实话,姐在WOW吧这么久,一个淫儿都认不到
2018最新游戏版本「龙武2」新版首测,2018良心游戏大作!非RMB首选网游!热门网游,上线送黄金武器!一切装备靠打,100%游戏内掉落,还等什么!
十五字啊十五字十五字啊十五字十五字啊十五字
你必须记得我
十五字啊十五字十五字啊十五字十五字啊十五字
才14岁就姐阿姐的..
不是淫儿的就算了
「天猫618」数码家电,大牌直降1000元,大屏满减,至高12期分期免息,惊爆狂欢!「天猫618」全民狂欢&嗨&购,理想生活上天猫!
我勒个去,都叫春了还是处女么
这下有印象了吧
LZ,我们可以求认识
你可以记得我!
妹妹到大叔的怀抱里来。大叔给你温暖和爱
我只能说我不是人妖,也不是妖人
看到你头像份上还是算了吧
我就看看 当我没来过么
少年来一发吗
默默地恶意围观...楼上真欢乐啊
一发?什么意思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衡门之下,可以棲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这是《诗经》里的一首诗,大概意思是说有个窝能安身,有口水能充饥就足矣啦,为啥吃鱼必须吃黄河的鲂鱼、鲤鱼?为啥娶媳妇非得是齐国、宋国的美女?  这诗本意是劝人们安贫乐道,不要欲望太盛、凡事追求极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透露给我们的信息则是:春秋时,鱼中极品为黄河的鲂鱼和鲤鱼,就像如今的南非鲍鱼、澳洲龙虾,非常的高大上;女子中的花魁则是齐国和宋国的王室公主,这可是当时各国贵族泡妞的终极目标,谁能搞到齐国的白富美,绝对能上全世界所有报纸的头条。  齐国公主的如此抢手,到底能有多美呢?  《诗经·卫风》中,有一首描写美女的诗歌,叫《硕人》,且节选一部分: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中描写的女子,有着修长火辣的魔鬼身材,身着华美的礼服;纤纤玉手,犹如鲜草的嫩芽一样柔软,皮肤白皙,好似凝固的油脂一样细腻,娇美长颈,好像天牛的幼虫一样丰润,牙齿洁白,恰如葫芦籽一样整齐;额头方正饱满,眉毛又弯又长,眼睛黑白分明,又大又亮,不笑不说话,一笑俩酒窝。假如这女子生在现代,很有希望包揽各种选美比赛的冠军,成为化妆品、奢侈品、时装、珠宝等等行业的广告宠儿,啥林志玲、范冰冰之流估计只能捡捡人家的残羹剩饭。  据说,这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清代的姚际恒称“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中的美女也就成了美女行业的ISO9001,只有符合这些特点,才能被贴上美女的标签。譬如,宋玉形容美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白形容美女: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白居易形容杨玉环:温泉水滑洗凝脂、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  如此说,这个女子可称得上是美女们的祖师爷。那么,这个美女到底是谁呢?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 | 更多
  ※被蒸的夷姜  卫庄公还有一个妾,名叫夷姜。夷姜虽然也姓姜,但身份不明,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不知是否来自齐国。不过,这个夷姜并不是致使庄姜守活寡的那个宠妾。因为那个宠妾生有一子,名叫州吁,曾把卫国搅得天翻地覆。夷姜与卫庄公没有子嗣,她应是庄公晚年纳的小妾。  卫庄公死后,庄姜的养子公子完即位,是为卫桓公。公子完是卫庄公与妾戴妫的儿子。戴妫早逝,庄姜悉心抚养公子完,爱如己出。后来,卫桓公被州吁杀死,卫国大臣石碏又用计诛杀了州吁,拥立卫庄公另一个儿子晋为君,是为卫宣公。  谁知,这个卫宣公比之其父卫庄公在荒淫方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老爹践行了“妻不如妾”,而他继承老爹遗志,身体力行“妾不如偷”。刚一上台,就蒸了夷姜。  别误会,这个“蒸”,可不是西天路上妖精用笼屉蒸猪八戒的那个“蒸”。“蒸”通“烝”,意思是儿子娶了老子的妻妾,说白了就是乱伦。  史书对夷姜语焉不详,一没介绍来历,二没介绍相貌。但应该也是美人一个,不然,卫宣公不会抛弃明媒正娶的夫人,而娶这个小寡妇庶母夷姜。  夷姜有选择吗?卑贱之人怎么会有选择的权利!再说,比起那块糟木头卫庄公,卫宣公显然是棵更有魅力的大树。名声重要吗?重要。但活着更重要。  开始时,夷姜以为自己的选择太明智了。卫宣公很宠爱夷姜,跟她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伋,还被立为了储君,小的叫黔牟。锦衣玉食,夫宠子孝,这是多少女人的终极梦想!这时的夷姜,脸上一定整天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虽是苦尽甘来,但谁知夷姜的命运却是一根甘蔗,她从顶端吃起,初时涩,中间甜,吃到根茎,竟又是苦了……  
  齐国真是乱。。。
    ※凌乱宣姜  储君公子伋慢慢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卫宣公和夷姜开始为儿子操持婚事。按照国际流行趋势,齐国的宗室女儿自然还是首选。于是,便差人向齐国求婚。  齐国当时的君主是齐僖公,齐僖公有两个女儿,深得姑姑庄姜基因,颇有春秋第一美人风姿。齐僖公心想,齐卫两国一直睦邻友好,世代联姻,更何况自己家的产品如此抢手,证明我们齐国很吃得开嘛!一高兴,就爽快地把大女儿许给了卫国公子伋。  公关顺利,使臣立即回国禀奏。不过,这中间肯定是出了什么岔子,才使得事情朝着诡异的方向发展。  显然,使臣的汇报内容比较关键。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使臣是如何向卫宣公汇报的,但既然以史为鉴,那么,参考多年以后楚国的一件类似事件,我们也可猜个大概。  100多年后,楚平王派大臣费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建求婚,秦国同意嫁女。可费无极为了讨好主子,在回禀楚王时,大赞秦女之美,极力怂恿楚王留下自用。为了自己能飞黄腾达,这家伙居然借花献佛,帮楚王拉起了皮条,把太子的未婚妻出卖给了老公公。更奇葩的是,对于这个馊主意,老色鬼楚王居然毫不犹豫地采纳,果真把儿媳拉到了自己的床上。  没错,卫宣公听了使臣的汇报后,也作出了相同的决定!这老家伙,上敢搞庶母,下敢纳儿媳,真是上不封顶,下没底线,羞耻感在他眼里连个屁都不算,地球已经不适合他居住了。  至于抢儿媳妇的过程,史书没有说,不过《东周列国志》里却有详细描述:宣公闻齐女有绝世之姿,心贪其色,而难于启口。乃构名匠筑高台于淇河之上,朱栏华栋,重宫复室,极其华丽,名曰新台。先以聘宋为名,遣开急子(伋)。然后使左公子泄如齐,迎姜氏径至新台,自己纳之,是为宣姜。时人作新台之诗,以刺其淫乱: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就是“筑台纳媳”的典故。《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我看,这一段情节比较可信。小说中引用的那首诗是《诗经》中的《新台》,诗里的“戚施”就是癞蛤蟆,意思正是讽刺卫宣公是癞蛤蟆吃了天鹅肉。  其实,说起来,做一个极品坏蛋也是挺不容易的,除去有做坏人的能力之外,还需有做坏人的心理素质,那就是无论做了什么坏事、恶事、丑事,哪怕别人咬牙切齿、恶心想吐,自己却能心安理得,毫无负罪之感。这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吗?  不管怎样,天鹅肉总归是吃到了嘴,再也不可能吐出来。卫宣公马马虎虎给儿子另娶了一个媳妇后,更觉得自己仁至义尽,于是天天在新台跟宣姜——也就是曾经的准儿媳齐女寻欢作乐。
    当然,“寻欢作乐”主要是卫宣公的感受。至于宣姜,眼看跟变魔术似的,“欧巴”换成了大叔,啥感受、啥反应,史书照例不说。不过,也不难猜到。在那个时代,女子,哪怕贵为公主,对于命运的安排,能有怎样的反抗能力呢?无非是泪往肚里流,强作欢颜接受命运的捉弄。  这里有些蹊跷的是宣姜的老爸齐僖公。亲家变成了女婿,这事怎么想怎么不地道,齐僖公乃一国之君,如何能受到了如此戏弄?但奇怪的是,史书没有一丝齐僖公生气上火的痕迹,也就是说,对于这只“苍蝇”,齐僖公竟然妥妥地吞下了。看起来,女儿的幸福无论如何也没有政治利益重要,况且,亲家翁降格为乖女婿,自己的辈分平地涨一级,貌似也不是啥坏事情,是吧。  自古以来,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宣姜也不例外。后宫的明争暗斗,宣姜从小耳濡目染没少学,知道一入侯门深似海,哪有时间让你儿女情长、自艾自怜,必须打起十二分小心迎接宫廷的血雨腥风。  后来,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寿,小的叫朔。从此,如何维护自己的地位,如何把自己的儿子推上储君宝座,成了宣姜活着的全部意义。而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的就搞掉太子伋和夷姜。  可怜夷姜,自从宣姜到来,眼见宠爱都随风而逝,未来成黄粱一梦,自己却毫无办法,只能是日日旧人哭、新人笑。关于夷姜的下场,《史记》只说“太子伋母死”,而未说怎么个死法;《左传》倒是说的简单嘎嘣脆“夷姜缢”,上吊死了,可又未说死因;不过《东周列国志》有个说法,说宣姜和小儿子朔总是不停地在老头子跟前说公子伋的坏话,老头子经不住枕边风,怒斥夷姜教子无方,“夷姜怨气填胸,无处伸诉,投缳而死”。但《左传》等史书又说,夷姜死后,宣姜和朔才谗言陷害太子伋。那么,夷姜的死因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夷姜死后,宣姜终于扶正。下一个目标就是干掉自己曾经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太子伋。其实不用宣姜怎么费劲,卫宣公这个老混蛋早就想收拾自己的儿子了。自从抢了儿子的老婆后,卫宣公总是有些心虚,倒不是愧疚,而是担心儿子心藏怨恨,迟早要报夺妻之恨。再加上宣姜的煽风点火,老混蛋终于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彻底的畜生——不对,虎毒还不食子呢,这家伙实在连畜生都不如——打算设毒计干掉儿子。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赐予太子伋一个小白旗,让他出使齐国,然后在国界处埋伏杀手,告诉杀手专杀手持白旗的人。  太子伋很忠厚,对父亲始终敬爱有加——其实,单冲这一点,太子伋就不适合混政治、当国君,说好听点叫忠厚,难听点就是窝囊废——既然老爸下了命令,那就别耽搁了,赶紧扛着白旗上路。  谁知,这个阴谋被宣姜的大儿子寿知道了。寿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一向跟大哥要好,听到阴谋后赶紧跑去告诉大哥真相,劝说大哥不要去。太子伋却说:“逆父命求生,不可。”执意前行。有人说他迂腐、一根筋,我倒觉出这里面一股沉沉的悲情,他并非找死,而是绝望,有这样的父亲,伋已然是生不如死。  寿见无法阻止,便偷了大哥的白旗,提前跑到边界,杀手看到白旗,杀死了寿。寿的替兄赴死,绝不是无知者无畏。作为一个善良的孩子,我想,他这样做的动机既是想替自己父母赎罪,更是因为深深的失望吧。  太子伋发现白旗丢失,赶紧跑到国界处找弟弟。见到寿已死,痛不欲生的伋对杀手说:“所当杀乃我也。”杀手也没推辞,又一刀干掉了伋。不过,刘向在其《新序》中,另有一种说法:(伋)见寿之死,痛其代己死,涕泣悲哀,遂载其尸还,至境而自杀。其实,无论是自杀还是被杀,伋和寿兄弟俩其实都是死于卫宣公的丧心病狂。  伋死后,卫宣公便立宣姜的小儿子朔为太子。卫宣公死后,朔继位,称卫惠公,宣姜自然荣登太后宝座。  然而,宣姜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到头了。卫国的大臣怨恨朔谗言害死伋,发动叛乱,废掉卫惠公,立伋的兄弟,也就是夷姜的小儿子黔牟为君。卫惠公跑到齐国避难。此时齐僖公已死,君主是其子齐襄公,即宣姜的弟弟,卫惠公的舅舅。外甥挨了欺负,舅舅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齐襄公联合各诸侯,带兵攻入卫国,杀死反叛的大臣,赶跑了黔牟,又让卫惠公坐回了王位。  事至于此,宣姜本可踏踏实实当母仪天下的太后了。可谁知,她的亲弟弟齐襄公不知想唱哪一出,竟然想出这么一个歪点子:强逼着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宣姜的庶子公子顽,烝宣姜!真不知这哥们是心疼姐姐呢,还是故意作践姐姐,反正是所有无厘头的乱伦节奏统统让这苦命的宣姜赶上了。  宣姜愿意吗?照例无记载。一生之中,她与卫宣公父子纠缠在一起,身份几经扭转,屈辱与荣耀,尴尬与尊贵,拧成了一股麻绳,将她紧紧绑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欲罢不能,欲哭无泪,欲说还休。  后来,宣姜跟后儿子公子顽居然又生了三男二女……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难为了卫惠公,到底是称宣姜母后呢,还是嫂子?
    ※烨烨文姜  齐襄公这个人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套的。他主政期间,齐国越来越强大,领土也扩张了很多。但是,从他强逼公子顽烝宣姜这件事上,能看出这人是不爱按套路出牌的,事实上,他也的确是春秋各路诸侯里的一朵奇葩。  齐襄公是齐僖公的大儿子,名叫诸儿。根据姜家出美女这点推测,诸儿的基因应该也错不了,很可能是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帅哥。更要命的是,这帅哥还是个难得的情种,只不过他风情万种无地着,把情用错了地方。  诸儿有两个姐妹,姐姐就是宣姜,妹妹称做文姜,都有倾国倾城之貌,在当时的春秋各国,称得上是“绝代双娇”。小妹文姜更是出类拔萃,美貌与才情并重,写的一手好诗,犹如二千年后的林徽因、陆小曼,“文姜”这个谥号,就是有文采的姜氏女子之意。  诗言情,会写诗的女子自然多情。文姜生在深宫,自小与哥哥诸儿一起长大,英俊的哥哥是自己的保护神,潜移默化中,哥哥就成了心底的那缕白月光。待到情窦初开时,别的男子再也难以进入她的世界。而诸儿本就是情种,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小萝莉天天粘在身边酥酥地叫着“欧巴、欧巴”,早已是心猿意马,文姜也就成了诸儿眼里的红玫瑰。  春秋时,礼教还未成大防,人们对伦理纲常看得也不是很重,像卫宣公烝夷姜、纳儿媳这种放现在惊世骇俗的丑闻,在那时虽也很不光彩,却只能算是花边绯闻,并非什么稀罕事,人们对之总还能网开一面。  因此,诸儿和文姜这对兄妹,到底没能抵挡住爱欲之火的蔓延,终于听从内心的呼唤,迈出了不该迈出的一步。  对于文姜是否在出嫁前就与哥哥乱伦,《东周列国志》持否定说法,更撰兄妹二人临别前情诗为证。诸儿给文姜的诗是: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意思是说:妹妹你艳若桃花、灿若云霞,在家没搞掂,便宜那傻瓜,可惜啊可惜!文姜回诸儿的诗是: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意思是说:妹妹我人面桃花、水嫩光华,今日无缘摘,明春勿忘掐,谨记啊谨记!但正史对其行状言之确凿,《史记》载: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即齐僖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一个“复”字说明二人早就木已成舟。  说实话,假如诸儿和文姜不是亲兄妹,这对情侣的确算得上是一对璧人。更重要的是,俩人上演的还真不是单纯的岛国动作片,不是为了满足原始的赤裸裸的情欲而玩刺激。对于这份感情,他们的确是认真的,是全身心投入的,像是一出兄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然而,他们的爱情毕竟是不伦之恋。偷欢虽然刺激,却随着时间流逝,愈增无望之感,知道终有一天,两人逃不脱劳燕分飞。  果然,父亲齐僖公到底发现了他们的畸恋,大怒之下却不便声张,于是匆匆将文姜嫁到鲁国,成为鲁桓公夫人。  自此,兄妹二人在老爹齐僖公的有生之年,始终缘悭一面。直到老爹去世,诸儿继位,才终于有了重温鸳梦的机会。  公元前693年,鲁桓公因国事将访齐国。文姜知道后,怦然心动,要求同去。鲁桓公对这个宝贝媳妇一直言听计从,自然应允。但大臣申繻看出了一些问题,劝鲁桓公:“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且礼妇人无大故则不归。”这话听起来有点没头没脑,却暗含机锋,隐指文姜——做大臣的,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了,点破了,自己还怎么在鲁国混?无奈不知桓公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到底没听劝告,还是带着文姜回娘家了。  二人一别经年,兄妹均褪去年少时的青涩。诸儿已是一方诸侯,无形中尽显成熟霸气;文姜虽已为人妇,且儿子都已至舞勺之年,但姿色非但无减,反而在美艳之中又增妩媚诱人的熟女气息。  一见面,蛰伏十五年的畸形爱恋,像启封的陈年窖酒一样,迅疾挥发出致命的诱惑气息,很快就熏醉了兄妹二人。激情一旦死灰复燃,立即成燎原之势,势不可挡,兄妹俩又一次搞到了一起。  这种桃色新闻,历来难以掩藏。很快,消息传到鲁桓公耳朵里。文姜一直是鲁桓公心目中的女神,女神出嫁前混乱的情史,桓公不会不知道。之所以不计前嫌,始终将女神捧在掌心,完全出于桓公的一片赤诚之爱。桓公的这种做法现在很多男人仍在践行:用我滚烫的爱融化你的铁石心肠。然而,直到此时,桓公方才真正明白申繻话里的深意:初恋情人永远是她心底的一粒转基因种子,一遇到适合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就会迅速疯长,那时再想拔除,恐怕你的头上已经绿色成荫。桓公觉得屈辱、失望、愤怒,史无前例地朝文姜大发雷霆,甚至一口咬定大儿子太子同不是自己亲生,而是齐襄公的孽种!  然而,十五年的宠爱,早已把文姜惯成了豌豆公主,就算是两句牢骚,文姜都无法忍受,更甭说怒斥了。况且,说你的亲生儿子是别人的野种,这不纯粹胡说八道吗?于是,文姜委屈地跑到诸儿那一顿梨花带雨的哭诉。  也许,文姜只是想单纯诉诉苦,以求情哥哥的温言抚慰。可是,齐襄公见丑事败露,心中方寸顿时大乱,唯恐鲁桓公记恨,回国后会对他有所不利。于是,从不按套路出牌的襄公,情急之下竟然走出这么一步臭棋……  第二天,齐襄公邀请鲁桓公到宫里喝酒。桓公本就忿恨不平,酒入愁肠,很快便被灌醉。襄公便派齐国最强壮的大力士公子彭生送桓公回驿馆。对于彭生这个大力水手来说,桓公简直就是个小鸡仔。彭生抱桓公上车时,顺便就“拉杀”了桓公。  “拉杀”是《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说法。什么叫“拉杀”?《史记·鲁周公世家》在记述同一事件时解释了这个非常特殊的杀法:摺其胁。《毛诗正义》解释说:摺与拉音义同。彼皆言拉杀,此言搤杀者,《说文》云:“搤,捉也。”何休云:“干胁拉折声。”正谓手捉其胁而折,拉然为声,此指言杀状,故言搤也。说白了,鲁桓公估计是被彭生活活勒断肋骨、伤及内脏而死的。  至此,拳头、枕头、阴谋、爱情、惊悚、悬疑、凶杀、兄妹恋、三角恋、不伦之恋……种种抓人眼球的噱头统统齐备,一场桃色事件最终竟然演变为一桩谋杀案,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谋杀案——一国君主暗害另一国君主,这国际争端可不是闹着玩的。
  图片发重了……补一张  
    但事已至此,总需有个收场。国君在邻国死得不明不白,鲁国自然强烈抗议。齐襄公早想好了对策:要说法是吧?那是必须的。此案发生后,我方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由我任组长,下设侦察组、技术组、督导组、后勤组,经过我方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艰苦卓绝的刑事侦查,凶手于案发12小时候便落入法网,经审理确认,弑鲁君者乃公子彭生也!冤有头债有主,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虽然公子彭生是我国宗室子弟,且战功赫赫,但我方本着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绝不会包庇袒护彭生,决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以死谢罪。对于鲁君的不幸罹难,我方深表遗憾。同时,导致此次严重政治事件的原因,主要是我方对鲁君的安保出现严重疏漏,我方启动责任追究机制,对负责安保公子的张三、李四、王五和孙大麻子(都是临时工)按渎职罪处理,撤销一切行政职务,并向贵国人民表示沉重哀悼和诚挚歉意……  于是,可怜的彭生成了替罪羔羊。  鲁国当然也知道这背后的猫腻。但齐国强、鲁国弱,弱国无外交,争出这么个结果,总算是个交待,不然逼急了齐襄公这不按套路出牌的主儿,可啥事都办得出来,一旦引发军事冲突,鲁国能不能有便宜占真的很难说。干脆见好就收,心照不宣地暂时咽下了这口窝囊气。  齐襄公总算拿彭生之命稳住了鲁国。然而,对于冤死的彭生,他还始终心有歉疚。后来,齐襄公精神恍惚,总以为彭生化为豸人来跟他讨说法,差点被吓死。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再说文姜,本来只是想趁这个机会重温春梦,给自己无聊的婚姻生活添点作料、找些刺激而已。谁成想,风流变尴尬,尴尬变可怕,事情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掌控。情人杀死丈夫,自己夹在中间,落得个有家不敢回、有儿没脸见。没办法,文姜只能留在了娘家。  而鲁国不能一日无主。很快,鲁桓公和文姜的大儿子公子同继位为鲁庄公。鲁庄公当时不过十三、四岁年纪,虽然知道母亲跟舅舅的丑事,但思母之情难以忍受,还是请回了母亲文姜。没了丈夫的羁绊,儿子又对娘的奸情予以默认甚至支持,文姜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后来多次公开或半公开与齐襄公欢会于齐鲁边境的禚、祝丘、谷等地,成为了一个“性福”的寡妇。  能够把一曲不伦恋歌唱得如此肆无忌惮、荡气回肠的,古往今来恐怕只有文姜一人吧。
  每日一顶!
  写的很精彩  
  @廖正华 9楼
10:57:53  每日一顶!  -----------------------------  感谢!您是第一位贵客哦!
  @每天看到 10楼
11:03:32  写的很精彩  -----------------------------  感谢鼓励!
  @廖正华
10:57:53  每日一顶!  -----------------------------  @熊抱刺玫瑰 11楼
18:17:32  感谢!您是第一位贵客哦!  -----------------------------  玫瑰我才是第一位贵客好么,,,,,T-T
  @小踢人一脚 3楼
20:56:30  齐国真是乱。。。  -----------------------------  哈哈,是,是,才发现,是我忽视了,忽视沙发贵客太不应该!得罪了,道歉了哈!
  @小踢人一脚
20:56:30  齐国真是乱。。。  -----------------------------  @熊抱刺玫瑰 14楼
15:26:07  哈哈,是,是,才发现,是我忽视了,忽视沙发贵客太不应该!得罪了,道歉了哈!  -----------------------------  无妨无妨~~我就是逞一时嘴快说说而已。  追了你好几个帖子啦,这是第一次留名,从金庸的江湖寓言就开始关注玫瑰你了~~~写得很好,学习到很多,再接再厉,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好帖O(∩_∩)O~~~
  @小踢人一脚 15楼
20:41:33  无妨无妨~~我就是逞一时嘴快说说而已。  追了你好几个帖子啦,这是第一次留名,从金庸的江湖寓言就开始关注玫瑰你了~~~写得很好,学习到很多,再接再厉,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好帖O(∩_∩)O~~~  -----------------------------  真的很感动哦!谢谢关注,我努力写,你尽情看,写的幸福,看的开心,双赢,多好!!!
    ※悲哀哀姜  文姜能得偿所愿,很大程度上因为有一个孝顺的好儿子——鲁庄公。  鲁庄公遗传了母亲的美丽基因,也是生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诗经》中的《猗嗟》一诗这样描述鲁庄公: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魁伟身姿妙,眼美箭法高,秀眉轻扬时,女粉神出窍。典型一个高富帅。  鲁庄公作为一国之君,本应早日婚配,明确正宫。可这高富帅却一直没把这事列入日程。当然,这并不等于人家是独身主义,也并非性取向有问题。  鲁庄公继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刚刚十五六岁时,就在皇宫的高台上发现邻居大夫党氏家的女儿孟任貌美如花,当即像只叫春的小猫一样,跑到人家去求欢。这事要放如今,甭说长腿欧巴李敏镐上赶着临幸,就算人家冲她一声呼哨,都能把那些脑残粉乐傻了,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在梦里,非得用指甲把大腿掐出大出血不可。  可面对帅哥国君的“约炮”,孟任却非常理智,一直无动于衷。鲁庄公也够执着,不停猛攻,甚至承诺立孟任为正宫娘娘。孟任心想,人家长得帅、地位高、对我好,没理由不投降啊;况且一国之君,金口玉言,也没理由不兑现诺言啊。但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要求庄公立誓为证。鲁庄公毫不含糊,立马“割臂以盟”。孟任见有了双保险,终于答应了庄公的要求。  可怜孟任如此精明,终究斗不过无耻男人。上床前的男人和下床后的男人压根就是俩人。提起裤子,鲁庄公就开始耍赖装糊涂,孟任跟他不明不白过了很多年,还稀里糊涂生了儿子斑,却到死也没混上夫人的名分。  说实话,鲁庄公的确是爱孟任的,后来还打算让孟任生的儿子斑接自己的班。之所以欺骗孟任,他其实是有自己更长远的打算的——那就与齐国联盟,让弱小的鲁国继续抱紧齐国这棵大树。那么,夫人的位置自然就要留给齐国公主。  只是很长一段时间,鲁庄公都没找到这个机会。直到他继位22年后,才终于与齐国缔结了婚约。  这次齐国出的货是哀姜。哀姜的身份至今仍有争论,《史记》说哀姜是齐僖公的女儿,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此时的哀姜至少也要28岁了。今天28岁的未婚女青年随处可见,但在春秋时是匪夷所思的,就像如今的水果等到自然熟才出售一样,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于是,很多人更倾向于哀姜是齐襄公的女儿,即文姜的侄女、鲁庄公的表妹。  哀姜出嫁的过程,说起来一波三折。
  木有了?
  我又来了~~~每日顶顶有益身心哈哈
  @apms2013 20楼
18:09:48  木有了?  -----------------------------  有滴有滴!
  @小踢人一脚 21楼
11:01:19  我又来了~~~每日顶顶有益身心哈哈  -----------------------------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哈
    种种迹象表明,哀姜是一个控制欲很强、又有些歇斯底里、爱走极端的女人。只要是她认准了的事,哪怕是万丈深渊,哪怕是身败名裂,也绝不回头。我猜她可能是这种想法:我的男人就必须要忠于我,对于别的任何女人,都不许看、不许想、不许动,哪怕是我的亲妹妹叔姜,这是我的爱情观和婚姻准则,坏了规矩就是对我的背叛,只要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她是怎样报复丈夫不忠的呢?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二弟庆父,三弟叔牙,四弟季友。哀姜把目标锁定在了庆父身上。为何选择庆父?大概哀姜觉得庆父是一支绩优潜力股:年轻、精力旺盛、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言听计从。哀姜自己没有子嗣,抓住了庆父,就抓住了自己的未来。  过了几年,鲁庄公病危了,这个时候他终于良心发现,觉得对不起郁郁而终的孟任,于是想让自己与孟任生的大儿子公子斑继承君位。  在这个问题上,当时是分为两个阵营的,一派是拥立公子斑,支持者是鲁庄公和四弟季友,另一派拥立庆父,拥趸是叔牙和哀姜。鲁庄公临终托孤,把后事交给了季友,季友设计毒杀了自己的三哥叔牙,这样一来,力量倾斜,公子斑得以继位。可哀姜和庆父并不甘心,不到两个月,就派杀手刺杀了公子斑,季友势单力孤,只得暂时逃到陈国避祸。虽然政敌或死或逃,庆父已然没有了障碍,但他觉察到国内人心不稳,此时自己贸然登基,很难控制局面。于是与哀姜俩人一合计,就立了叔姜8岁的儿子公子开为君,即鲁闵公。  鲁闵公当然只是个傀儡,哀姜与庆父再无顾忌,过起了公开的同居生活。但庆父仍觉得不过瘾,傀儡虽不碍事,但毕竟占着一个好座位,怎么看怎么不爽。于是,又跟哀姜商量打算除掉鲁闵公而自立。  情夫要除掉的不是旁人,而是亲妹妹的儿子、自己的亲外甥、同时也是自己的庶子啊。而此时的哀姜,已然迷了心窍,陷入疯狂,性格的缺陷暴露无遗。她明知自己是在玩火,却还是飞蛾扑火,居然就批准了庆父的阴谋。  难道庆父对她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想,这应该从她的身世分析。  无论哀姜是齐僖公的女儿还是齐襄公的女儿,总归是贵为公主的。但是,她生不逢时。有人分析过,如果她是齐僖公的女儿,基本就是遗腹子,也就是说刚一出生,就失去了靠山,没了父爱。如果她是齐襄公的女儿,就冲齐襄公与文姜的荒唐绯闻,也不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她的身上,况且,有人考证说因对齐襄公的荒唐事非常气愤,母亲生下她没多久就去世了。这样一来,她基本算是个准孤儿。后来,齐襄公被叛臣害死,她的叔叔齐桓公回国继位。齐桓公当初是被她父亲迫害流亡的,又怎么可能对她多好呢。  所以说,哀姜的童年和少女时期,很可能是备受冷落排挤、缺乏亲情温暖的,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这无形中扭曲了她的心灵,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而嫁鲁庄公,她肯定认为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好机会,于是,暗下决心必须要牢牢抓住这张王牌,绝不能被别人抢走,使自己重蹈凄苦伶仃的覆辙。她煞费苦心,用尽浑身解数,本以为可将鲁庄公完全掌控,谁知,庄公竟是这样一个用情不专的花花公子。她失望了,愤怒了,再加上不能生育带来的后顾之忧,她害怕了,不得不重新为自己的未来铺路。而在鲁国,也只有庆父能够给她想要的东西。她认为,帮助庆父,就是帮助自己。所以,无论前方是悬崖峭壁,还是海市蜃楼,亦或康庄大道,她都必须义无反顾地跟着庆父往前趟。  真是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鲁闵公继位两年后,鬼迷心窍的庆父和哀姜就又派杀手干掉了这个无辜的10岁儿童。  他们本以为这事神不知鬼不觉,但鲁国人早看透了这对疯狂的傻瓜。弑君事件发生后,鲁国上下群情激愤,而避祸陈国的季友也趁机发难。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估计连招呼都没跟哀姜打一个,庆父就惊惶出逃到莒国。  被情人抛弃的哀姜彻底傻了眼。她怎么也料不到,昨天还对自己甜言蜜语、忠心耿耿的情郎,就这么一拍屁股走了,把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丢给了自己。  季友拥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申为君,即鲁僖公。哀姜知道鲁国搞成这副模样自己难逃其咎,只得逃亡到了邾国。  流亡的日子不好过,但即使是这样的生活,哀姜也没法继续。很快,鲁国贿赂莒国,请求引渡乱国元凶庆父回国伏法,庆父走投无路,自杀谢罪。而哀姜的叔叔齐桓公,大概也觉得哀姜太过分,为找回点面子,便从邾国召回哀姜杀掉了,然后把尸首送还鲁国,鲁国以夫人之礼厚葬了哀姜。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哀姜的一生与男人斗智斗勇,貌似招招致命,实则处处下风。她不懂政治,却始终在政治的险途上闭目而行,步步惊心,终究坠崖。她渴望与人抱团取暖,却浑身是刺,处处伤人,自己也是遍体鳞伤。她自诩最懂男人,实则最不懂的就是男人,本以为抓住男人就有了依靠,于是把自己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男人这一个篮子里,结果是鸡飞蛋打,反被男人利用……  哀姜的谥号是“哀”,真是一个哀字道尽一生的无奈……
  齐国的这堆“姜”基本说完了,如果有人感兴趣,我愿意继续贴其他好玩的历史随笔。
  @熊抱刺玫瑰:楼主高才,本土豪赏100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
  楼主开新帖了 不过挪了很大的地儿啊!
  @安逸晨2013 27楼
15:44:46  楼主开新帖了 不过挪了很大的地儿啊!  -----------------------------  哈哈,打一枪换一地儿……感谢打赏!话说……打赏是啥意思?
    ●香如故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铁蹄伴着滚滚征尘,剑戈反射点点寒光;英雄勇向刀头舔血,谋士巧谋火中之栗;有豪气干云,有义薄云天,有强食弱肉,有屌丝逆袭,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七步内同根相煎太急……总之,朔风萧杀着冷兵器,血腥混合着雄性荷尔蒙,是铁马冰河的天下,是血脉偾张的三国。  在这样一个覆盖硬甲与坚壳的世界,女性作为绝对的配角,只能在硬甲坚壳的缝隙中艰难求生,哪怕是名门望族的白富美们,譬如孙尚香。  孙尚香,赫赫有名的东吴郡主,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傲视三国的一代名媛,显然不愿逆来顺受,对于命运,她渴望自己掌握。  《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尽显御姐范,称得上是个极品女汉子。  当初吴国的吕范奉命找刘备提亲,说孙尚香“美而贤,堪奉箕帚”,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又说:“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原来是个眼光极高的黄金剩女,人家可是宁缺毋滥。吕范这话看似赞女,实则夸男,把刘备狠狠奉承了一下——看来,自古媒人嘴里的话都跟统计局的数字一样,想听什么就有什么,略一忽悠,就把孙尚香塑造成了刘慧芳+红拂女。  可怜刘皇叔,本以为嫩草易嚼;谁料,送到老牛嘴里的竟是枝带刺的玫瑰。第五十六回,洞房花烛夜,刘备却见“孙夫人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管家婆进曰:‘贵人休得惊惧: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故尔如此。’玄德曰:‘非夫人所观之事,吾甚心寒,可命暂去。’管家婆禀覆孙夫人曰:‘房中摆列兵器,娇客不安,今且去之。’孙夫人笑曰:‘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命尽撤去,令侍婢解剑伏侍。”竟是个“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的野蛮女友!  不过,跟后来的事比起来,这些都是小儿科了。招亲之后,刘备被孙权困在江东,本想趁过年之际悄悄溜走,又怕孙尚香的暴脾气,就假意哭天抹泪,诓骗夫人。哪知孙尚香一眼识破,不但没扯刘备后腿,反而帮丈夫定下瞒天过海的巧计,借江边祭祖偷返荆州。孙权知道后大怒,先后派两路追兵追赶,同时周瑜也派人在前拦截。刘备眼见将重入彀中,急忙依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跑到老婆跟前哭诉。看到眼前哭得梨花带雨——哦,应该是老菜帮子洒水——的丈夫,女汉子孙尚香瞬间母性爆棚,保护欲高涨,挺身而出,单凭着一张伶牙利嘴,和无以伦比的御姐气场,震退一干围追堵截的吴将,成功护送丈夫返回荆州基地。可以说,如果没有孙尚香,刘备就回不了荆州,就没法三分天下,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从这个意义上看,强悍的孙尚香竟然改变了历史、创造了历史!  然而,可惜的是,这些精彩的桥段基本都是杜撰。
    事实是,貌似强势骄傲的孙尚香,甭说改变历史,就连自己的命运都也难改变,甚至连“孙尚香”这个名字都透着那么一丝尴尬:在正史《三国志》里,她有姓无名,只能以“孙权之妹”和“刘备夫人”的面目出现,在《汉晋春秋》中,称孙仁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叫孙仁;只有在戏曲《甘露寺》里,她才叫孙尚香。  就像名字模糊不定一样,在后人看来,她的人生轨迹也是云里雾里。孙尚香——我们姑且称此代号——如同所有知名不知名的女子一样,哪怕再绚丽的生命之花,也很难换来正史里几行苍白的文字。古代史官本就惜字如金,对女子,就更是悭吝一笔,她们最多只能从王侯将相的如海深宫中发出一声苦涩的轻叹,在那些英雄豪杰的怀里抛出一丝幽怨的眼神,在腥风血雨的舞台上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不过,托主角们的福,孙尚香毕竟还能跑上龙套,总算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字,虽然无法还原其一生精彩,却也可理清经历梗概。归纳起来,我们可看到她人生的这几个节点:  1、嫁与枭雄。《三国志·先主传》说孙权向刘备“进妹固好”。很显然,孙尚香并非是因哥哥施美人计不成,被刘备将计就计“龙凤呈祥”的,而是被自己的亲哥哥孙权当成一枚“肉弹”射向盟友刘备——此时,赤壁之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曹操正咬牙切齿企图复仇江东,对孙权来说,靠政治姻亲来争取刘备这个盟友,以稳固自己的权力和地盘,远比妹妹的幸福重要。此时,孙尚香二十几岁,正是好年华,却要被嫁给一个从未谋面、年近半百的老男人,她的心情如何?是否反抗?一概没有记载。  在道貌岸然的史书上,我们很难看到女子对操控自己命运的黑手有任何反抗,事实上,也根本无力反抗,就像她之前和她之后的那些女子——比如艳色天下重的情色间谍西施,比如娥眉憔悴入胡沙的和亲大使王昭君,比如在朝堂上玉体横陈的北齐后主妃冯小怜,比如被中唐名将张巡守睢阳时当做口粮吃掉的那个“秀色可餐”的“爱妾”,再比如那些闲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们,以及秦淮风月场上强颜欢笑的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们,哪一个能跟那只黑手掰一掰手腕呢?  2、逞威震夫。《资治通鉴》云:“妹(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三国演义》的那个桥段想必由此而来。一代枭雄刘玄德一回家就心惊胆战,显而易见,孙尚香的确是个强势女子。  《三国志·法正传》中诸葛亮话有一段话也涉及到孙尚香:“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好家伙,真是防火防盗防老婆,这刘备居然把小媳妇上升到与曹操、孙权同等级别的戒备状态。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引中也有对孙尚香的记载:“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你瞧,堂堂的西蜀五虎将之一常山赵子龙居然被刘备委以如此重任——防备夫人孙尚香!你说,古往今来有几个女子能得到如此“精心照顾”?如此防备,这对老夫少妻之间的关系应该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据《三国志集注》说“《元和志》:在孱陵县城东五里,汉先主孙夫人所筑。夫人与先主相疑,别筑此城居之。”这可不是一般的分居,而是“别筑此城”,想必是俩人都是想眼不见心不烦吧。  其实,用脚趾头想,也能料到。他俩一是没感情基础,二是根本不般配——刘备属屌丝逆袭,如果不是遭逢乱世,也许一辈子就以“贩履织席为业”,发展好了顶多也就是个“成功企业家”,能在涿县混个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啥的就很不错了;孙尚香则生于贵族豪门,典型的白富美,从小心高气傲,一切官二代、富二代的毛病恐怕都能从她身上找到,如何能看得上刘备这个“土豪”?面对这么一棵“嫩草”,估计刘备这头“老牛”也难以下咽——这哪是娶老婆啊,简直是请来尊女神。难怪夫妻几年竟没子嗣,在女神——准确说是女煞神面前,刘备同学真是自惭形秽外加胆战心惊,连头都抬不起来,别的就更抬不来了……
  3、凄凉返吴。公元211年,刘备入西川,“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资治通鉴》)孙权偷着接妹妹回娘家,意思很明显,就是打算撕裂孙刘联盟,向刘备下手。这些男人间的勾心斗角,不知孙尚香是否明白。不过,当时返回东吴的决定权在孙尚香之手。至于她为什么选择离开,实在无法通过这寥寥数语参透缘由。  或许,可能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是孙权诈称母亲病重,诓孙尚香回吴。也可能是孙尚香对刘备情缘已断,再无留恋。还可能如《三国志集解》中王昙的说法:“此不明叙所以还吴之故。则法正已进刘瑁妻吴氏于宫中,舟船之迎,实夫人见几之哲。”啥意思呢,就是说孙尚香这个正房夫人还在,法正就开始拉皮条,撺掇刘备在西川娶了小寡妇吴氏做太太。以孙尚香之傲,如何肯因此争风吃醋、自降身价?恰好兄长来接,于是黯然遁去。说起来,这个对兄弟情深意重的刘备,对妻子从来都是薄情寡义,曾多次弃妻儿于敌营,对畏之如虎的孙尚香更是毫无感情可言——你不是回娘家了吗?好,正中下怀!管你在娘家是不是寄人篱下、独守孤灯,反正我是有美人作伴、红袖添香!不仅如此,待刘备称帝,册封的皇后还是那个吴氏,即穆皇后,对孙尚香这个明媒正娶的夫人,竟然没有任何名分!甚至连正史《三国志》都未将其列入刘备妃嫔之中,只不咸不淡地提一句“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就这样把孙尚香不明不白地抹煞在历史之中!  至于孙尚香返回娘家之后的生活,史书再无记载。如此鲜活的一个人,如此敢爱敢恨、傲骨铮铮的一个人,就这样如一粒微尘,落入历史的泥沼中,无影无踪,好似从未存在过一样。至于《三国演义》中所说,刘备伐吴、兵败猇亭后,孙尚香误信丈夫战死谣言,祭江殉情,则全是小说家言,全不可信。对于这个感情破裂、更兼无情无义的丈夫,孙尚香怎么可能如此迂腐?  不过,这并不重要,至少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孙尚香的一生纯粹是被孙刘两个大英雄给毁了,金枝玉叶身,孤叶飘零命,在权力和阴谋的的驱赶下,她碾转吴蜀,身不由己,锦衣玉食也难掩悲情落寞,虽是一身傲骨,最后还是不免被权力的战车碾倒在车轮之下。  后人怜惜她又敬佩她,给她演绎了那么多精彩的传奇,并为她取名“尚香”,其意也许正如陆放翁《卜算子·咏梅》里的感慨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觉得这些姜,缺乏其它娱乐。
  @熊抱刺玫瑰 楼主对历史也颇有研究嘛
  @繁一 32楼
15:27:39  觉得这些姜,缺乏其它娱乐。  -----------------------------  哈哈哈~性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原动力嘛~古人又没有什么精神生活的
  我想请教玫瑰,你能推荐几本与历史相关的书籍吗,对这方面开始产生兴趣,可却无从下手,市面上书籍太多。。。
  @小踢人一脚 35楼
16:16:48  我想请教玫瑰,你能推荐几本与
相关的书籍吗,对这方面开始产生兴趣,可却无从下手,市面上书籍太多。。。  -----------------------------  感谢信任。其实我也是历史初学者。您的这个问题,要看您读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最多是想多了解一些历史典故,那读读当年明月、袁腾飞这些人的书足矣。如果是为了研究历史,发现历史真相,探究历史背后的奥秘,那么还是建议多读经典原著,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等,最好系统一读。如果感觉自己古文功底不足,那就读读那些注释版本。柏杨有一套白话资治通鉴,既可当通俗读物来看,也可当研究资料来读。
  @繁一 32楼
15:27:39  觉得这些姜,缺乏其它娱乐。  -----------------------------  还有比这更娱乐的吗?哈哈
  @hiv楼
12:01:03  @熊抱刺玫瑰
也颇有研究嘛  -----------------------------  谈不上研究,看看想想写写而已
  @hiv8839419
12:01:03  @熊抱刺玫瑰
也颇有研究嘛  -----------------------------  @熊抱刺玫瑰 38楼
17:35:40  谈不上研究,看看想想写写而已  -----------------------------  不错不错~我现在还在看的阶段·主要是牛人太多,看不过来~在看再看
  @小踢人一脚
16:16:48  我想请教玫瑰,你能推荐几本与
相关的书籍吗,对这方面开始产生兴趣,可却无从下手,市面上书籍太多。。。  -----------------------------  @熊抱刺玫瑰 36楼
11:49:18  感谢信任。其实我也是
初学者。您的这个问题,要看您读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最多是想多了解一些
典故,那读读当年明月、袁腾飞这些人的书足矣。如果是为了研究
真相,探究
背后的奥秘,那么还是建议多读经典原著,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等,最好系统一读。如果感觉自己古文功底不足,那就读读那些注释版本。柏杨有一套白话资治通鉴,......  -----------------------------  谢谢玫瑰的解答~~~O(∩_∩)O
  @hiv楼
17:40:57  不错不错~我现在还在看的阶段·主要是牛人太多,看不过来~在看再看  -----------------------------  信息量这么大,沙里淘金,不容易啊
  @hiv8839419
17:40:57  不错不错~我现在还在看的阶段·主要是牛人太多,看不过来~在看再看  -----------------------------  @熊抱刺玫瑰 41楼
20:43:11  信息量这么大,沙里淘金,不容易啊  -----------------------------  就怕信息量不够大呢~老实说我还玩微博还玩qq空间,还嫌看不够呢·
  感谢信任。其实我也是
初学者。您的这个问题,要看您读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最多是想多了解一些
典故,那读读当年明月、袁腾飞这些人的书足矣。如果是为了研究
真相,探究
背后的奥秘,那么还是建议多读经典原著,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等,最好系统一读。如果感觉自己古文功底不足,那就读读那些注释版本。柏杨有一套白话资治通......  -----------------------------  曾经很喜欢很喜欢春秋战国那个时期,尤其春秋,那个时期的人是真的重义轻生,为了一个诺言可以毫不犹豫的赴死也可以艰难的苟活下来,而且大多是如此的真实和朴拙,一直是让我欣赏和崇敬的,可惜从战国开始,渐渐的人心不古了~~  然后不喜欢柏杨,因为他的《丑陋的中国人》,虽然没看过,但是大概了解过一点,他的主观性太强了,而且带着自卑,从元朝清朝开始,到民国到文革,中国人骨子里的尊严和骄傲一路下来就这样被消磨殆尽了,剩下的多是自卑和崇洋媚外了~~~所以想知道柏杨注释的《资治通鉴》会不会也带上他主观的批判和自卑~~~
  感谢信任。其实我也是
初学者。您的这个问题,要看您读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最多是想多了解一些
典故,那读读当年明月、袁腾飞这些人的书足矣。如果是为了研究
真相,探究
背后的奥秘,那么还是建议多读经典原著,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等,最好系统一读。如果感觉自己古文功底不足,那就读读那些注释版本。柏杨有一套白话资治通......  -----------------------------  @聆荷语 43楼
10:38:36  曾经很喜欢很喜欢春秋战国那个时期,尤其春秋,那个时期的人是真的重义轻生,为了一个诺言可以毫不犹豫的赴死也可以艰难的苟活下来,而且大多是如此的真实和朴拙,一直是让我欣赏和崇敬的,可惜从战国开始,渐渐的人心不古了~~  然后不喜欢柏杨,因为他的《丑陋的中国人》,虽然没看过,但是大概了解过一点,他的主观性太强了,而且带着自卑,从元朝清朝开始,到民国到文革,中国人骨子里的尊严和骄傲一路下来就这样被消......  -----------------------------  很不幸,让你猜中了
  美女姜
  文章似乎在哪里看到过??
  @等等T0
19:04:53  文章似乎在哪里看到过??  -----------------------------  嗯,是不是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
  补充第一个出现的“姜”:初,郑武公取于申,曰武姜。
  齐襄公也算是一代英主,齐国在他手里逐步强盛,虽然他不是什么好人
  此贴文章已收录进《龙套也疯狂——小人物的大历史》一书,此书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欲知其他更精彩的小人物故事,请移步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各大网络书店,搜索“龙套也疯狂”。与此书同时出版发行的,还有《回首萧瑟处——探寻宋词背后的历史尘烟》一书。欢迎各位朋友选购!
  《回首萧瑟处——探寻宋词背后的历史尘烟》内容简介:本书为历史文化随笔,通过诗词再现历史,通过历史品读诗词,是古典诗词解读与古代历史普及的开创性融合,着眼于从宋词的典故中钩沉历史的点滴,探究中国传统文人的心路历程,触摸史书冰冷册页背后的人文温度,感怀沧海桑田剧变时的一幕幕悲喜剧,追慕历代先贤的风骨与气度,从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在语言风格上,拒绝戏说、胡说、戏谑、搞笑,试图以古朴典雅、又不失清新俏皮的语言,营造让读者感受到古典之美、古风之雅。在内容素材上,拒绝杜撰、虚构、捕风捉影,尊重历史,更尊重历史人物,以严谨的态度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本色,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据可查、有史可依。在思想表达上,拒绝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测和诛心之论,不以现代的眼光苛责古人,尽量用历史事件来解剖历史人物,站在历史时空的维度来臧否品评,可谓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
  《龙套也疯狂——小人物的大历史》内容简介:本书立足小人物,着眼大历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精彩时刻,揭示出大历史的诡异冷酷、厚重沧桑。在这本书中,那些君王、大臣、将军都成了配角,而一些乡野村老、贩夫走卒、后宫怨女、门卫幕僚,将摇身一变成为绝对的主角。经过对他们的聚焦放大、去伪存真,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竟然也可以改变历史走向、影响战争胜负、左右政治格局、扭转大人物的命运,即便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甚至终究以失败告终、以悲剧收场,却仍包含着一种更加震撼人心的美。本书戏说,但不胡说,凡事都经过严谨求证;荒诞,但不荒唐,看似不正经实则一本正经;搞笑,但不恶搞,每句话都有根有据有出处。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们青春一代就叫春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