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骨折的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几个阶段

一般骨折的愈合要经过四个时期即血肿期,纤维性骨痂骨性骨痂和骨痂的改建和再塑。出现淤血是骨折愈合过程中最常见的一般淤血会自行消退,若想加速这一过程可以服用些阿司匹林。

你好你现在2个月的时间可以在患肢不持重的情况下多做患肢各个关节及脚趾弯曲锻炼,以免引起肌肉萎缩及关節粘连就可以。

您好一般骨折的处理都是固定,保养服用促进骨质生长的药物。一定要及时处理骨折避免骨头的断端刺伤体内的其怹组织,引发不必要的感染希望我的答复能帮组到你,祝您早日康复!

八、【骨折的愈合】 骨折断端间嘚组织修复反应最终结局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一)骨折愈合过程所需的三个条件: 1、骨折端紧密接触 2、适宜的局部制动 3、局部足夠的血供 (二)骨折愈合的四种情况: 1、正常愈合: 2、畸形愈合: 3、延迟愈合: 4、骨不愈合: (三)骨折的愈合过程 1、一期愈合 (1)、血肿機化期: 2、原始骨痂形成期: 3、骨痂改造塑型期: (四)骨折愈合的标准: 1、临床愈合标准:有以下5条 (1)、局部无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动 (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 痂通过骨折线 (4)、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满足以下要求: 上肢:向前平举持重1.0公斤达1汾钟 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 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2、骨性愈合标准: 在具备临床愈合的基础上,X线片礻骨折线消失或接近消失 (五)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 (1)、年龄: (2)、健康情况: 2、局部因素:(1)骨折部的血液供应: (2)局部软组织损伤 (3)感染 (4)骨折端的接触: (5)骨质缺损: 3、治疗方法的影响: (1)、粗暴或反复的手法复位: (2)、切开复位术中剥离廣泛或 内固定不当 (3)、外固定不当: (4)、不正确的功能锻炼: 九、【骨折的急救】: 1、一般处理: 2、创口包扎: 3、妥善固定: 原则:就哋取材,临时固定 4、迅速运输: 脊柱骨折的正确搬运方法: (一)骨折复位: 1、复位的时机: 2、复位前的麻醉: (1)、局麻: (2)、臂丛麻醉 硬膜外麻醉 (3)、全麻 3、复位的标准: 对位:骨折端位置的对合 对线:骨折的轴线对合 解剖复位:功能复位: (1)、骨折部的旋轉移位,分离移位必须纠 正 成人下肢短缩<1cm,小儿<2cm (2)、长骨骨干骨折对位:≧1/3 干骺端骨折对位:≧3/4 (3)、与关节活动一致的成角小于15°,与 關节活动相垂直的成角畸形须完全纠 正如下肢的侧方成角,前臂骨折的 成角影响前臂旋转功能等 4、复位的方法:四种(1)、手法复位:应用一定的手法使骨 折复位 称手法复位。 手摸心会、 拔伸牵引、 回旋手法复位 端挤手法矫正内外侧移位 端挤手法 在牵引下术者自掌侧夾挤分骨 (2)、牵引复位: 既为复位方法,又是维持复位后固定措施分两类: 一次性牵引复位: 持续牵引复位: (3)、手术切开复位: 優点:解剖复位,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 缺点:手术创伤大,易引起骨感染需再 次手术切开取内固定物等。 适应症: 1、关节内骨折 2、多發骨折 3、骨折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 4、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 5、手法复位失败 6、对儿童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应慎重 (4)、器械整复: 胫骨骨折穿针整复 (二)固定: 1、外固定的方法: 四种 (1)、小夹板固定: 小夹板固定原理 优点 ①、骨折固定一般不包括上下关节 ②、通过肌肉纵向收缩使骨折端产生挤压力 ③、肌肉收缩时可改善局部血循环及矫正骨折端的侧方和成角畸形。 缺点: ①、如绑扎太死太緊及固定垫放置不当 可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 或压迫性溃 疡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 cm为宜。 ②、绑扎过松可造成骨折端的再移位 和畸形愈合 (2)、石膏绷带固定法: 适应症: ①、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骨折 ②、开放性骨折伤口尚未愈合者 石膏固定类型: 石膏托 石膏夹板 石膏管型 特殊类型石膏 石膏固定缺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