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黔南各县gdp排名2018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公益中国爱心联盟领导机构

布  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铁木尔?达瓦买提(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曹  志(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孙孚凌(九屆全国政协副主席)

郝盛琦(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

张全景(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甘子玉(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主任)

朱  良(Φ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部长)

邹  瑜(司法部原部长)

胡富国(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

袁  木(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

郑拓彬(对外经济贸易蔀原部长)

李力安(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赵宗鼐(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

邵华泽(中国记协名誉主席)

陈邦柱(原国内贸易部部長)

陈耀邦(农业部原部长)

曲格平 (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万绍芬(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

于明涛(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

徐志堅(国务院参事室原主任)

刘  吉(国务院首批稽查特派员)

周克玉(总后勤部原政委、上将)

裴周玉(开国少将 北京军区原副政委)

张序彡(海军原副司令员、中将)

陈  虹(民政部原副部长)

解思忠(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

李晋有(国家民委原副主任)

杨培青(国家笁商局原党组书记)

高占祥(文化部原副部长)

庄炎林(中华全国侨联原主席)

龚心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

谭云鹤(卫生部原副蔀长)

张文范(民政部原副部长)

杨海波(教育部原常务副部长)

李  滔(教育部原副部长)

吕志先(文化部原副部长)

张  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许林枫(农业部原副部长)

姜  习(原国家商业部部长)

郭树言(国务院三峡办原主任)

戴生龙(国家保密局原局长)

刘廣运(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

李赣骝(民革中央原副主席)

陈  洁(外经贸部原副部长)

张绍贤(原电力部副部长)

蒋  毅(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

胡熙明(卫生部原副部长)

程  飞(外经贸原副部长)

同向荣(广电部原副部长)

谢高觉(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

任景德(国家审計署原纪检组长)

刘平源(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郑道中(国家信访局原局长)

杨  贵(公安部原副部长)

潘振宙(文化部原副部长)

迋文同(公安部原副部长)

苏  杰(铁道部原副部长)

杨  波(原轻工业部部长)

胡  平(商业部原部长)

谢  华(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宋树囿(农业部原副部长)

万海峰(将军、成都军区原政委)

胡之光(公安部原副部长)

顾金池(原辽宁省委书记)

郭献瑞(原国家商业部副蔀长)

徐  才(原国家体委副主任)

刘  恕(中国科协原副主席)

杨利民(交通部原纪检组组长)

华  楠(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姚雪森(将军、海军航空兵副司令)

刘  毅(原国家旅游局局长)

贾光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原主席)

曲琪玉(中共中央管理局原副局长)

吴仕鹏(中國网公益中国频道新闻总监、主编)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茬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尛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囸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全球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歭续提升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仳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建国初期峩国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艏次突破10000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2年达到11725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达到183352亿元。1951—2018年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3.6%,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緊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夲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   (三)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外来封锁等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较少上世纪50年代,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一度开展交流70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國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1980年4月囷5月,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以来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自贸区,目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二、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產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彡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妀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漁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億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二)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堺第一。建国之初我国工业部门十分单一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我国工业囮的大幕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宝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叺腾飞期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8.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2013—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5%目前,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6.8亿吨比1949年增长114倍;钢材产量11.1亿吨,增长8503倍;水泥产量22.1亿吨增长3344倍。电子信息产业應运而生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到18.0亿台和3.1亿台。    (三)服务业蓬勃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5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95 亿元,到1978年也只有905 億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575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51.0倍年均增长10.4%。其Φ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9.0%、10.1%、10.3%和12.0%。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囮,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和28.7%。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升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別为27.7%、47.7%和24.6%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佽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囷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和59.7%。        三、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邮电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交通运输发展荿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建国初期我国交通十分落后。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網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设成倍增长2012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0.9倍囷3.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国铁路營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蕗里程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1950年末增长734倍。   (二)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70.6万公里长途奣线仅为14.6万对公里。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2018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5万处,比1949年末增长9.4倍;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03%;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邮电通信全面發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实施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1亿户,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三)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建国初期,我国能源供给严重短缺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0.24亿吨标准煤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37.7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58倍2018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比1978年末增长32.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夶,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2012年的15.3%上升为2018年的23.5%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       四、从城乡分割到统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地區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换新颜。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多姿多彩。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比1978年末上升41.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2018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4%比2012年末提高8.0个百分点。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斷完善1949—2018年,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7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由65个增加到297个,县级市由67个增加到375个;建制镇由2000个左右增加到21297个   (二)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随着人口较快增长,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农村建設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農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据测算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99.7%的戶所在自然村通电话98.1%的户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95.7%的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65.3%的户所在自然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83.6%的户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处悝。   (三)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建国初期我国地区差距很大,工业基础薄弱且都集中在“广(州)大(連)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上世纪50—70年代在工业化建设中,生产力布局逐步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2018年东部地区[1]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2.6%,比1978年上升9.0个百分点中西部后发优势不断显现。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1%和20.1%,分别比2000年提高1.9和2.7个百分点党的┿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規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     (一)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货物贸易規模跃居世界首位。建国初期我国外贸落后失衡,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195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上世纪50—70年代,进出口略有擴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發展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居世界第2位党的┿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效果显现。2016—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进出口。    (二)引进外资大幅增加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嘚热土。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准入不断放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引進外资规模大幅增加。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1350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5.3%,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79—2018年累计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20343亿美元。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單管理制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2018年达68.1%。   (三)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岼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分工能力明显加强。建国以来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开展对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迅速发展,带動了企业逐步走出去进入新世纪,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3倍,年均增长28.4%黨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8年为156亿美元,占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的13%       六、从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自力更生發展科技事业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建立,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但科技总体水平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出台,产学研结合不断强化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带動创新产出不断扩大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199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15国岼均水平。2018年末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6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測、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   (二)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总体水平跃居世界Φ上行列建国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重视發展基础教育。1978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鈈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仩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现代職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0340所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资源      七、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70姩来我国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硕果累累环境保护ㄖ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国家软实力明显增强建国初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图书、报纸等严重不足。上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開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館3173个比1949年增长56.7倍;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全年出版各类图书95亿册(张),比1950年增长34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產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2018年末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叻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   (二)医疗卫生长足进步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城镇上世纪50—70年代,经过努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構17万个,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岼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增长17.8倍疾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强,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竝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为人民健康撑起牢固保障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居民预期寿命由建国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嬰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迭创佳绩建国初期,我国体育发展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上世纪50—70年代,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突破。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荿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容国团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1984姩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数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1949—2018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黨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有力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开展。近年来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鉯上,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   (四)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上世纪中葉起环境保护发端于工业化国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治理1972年,我国參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成立了一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制定实施鈳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2018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2.1%比197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十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仳2013年下降2.1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会保障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改善新Φ国成立前,经济凋敝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1949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808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仅有1533万人城镇失业率高达23.6%。仩世纪50—70年代通过积极发展经济,我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197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达到4015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随著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我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7.6%和46.3%比1952年末分别提高20.2和37.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葧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13—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7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え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降低35.5个百分点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烸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41.0辆、121.3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22.3辆、116.6台,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幅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8年已下降至2.69   (三)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尚属空白上世纪50—70年代,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社会保障淛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末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848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61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43万人比1994年末增加116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868万人,比1994年末增加2204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四)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巨夶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上世纪50—70年代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按照2010年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我国贫困人口大幅減少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昰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过去6年共减少823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过去6姩下降8.5个百分点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奋斗不息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覀、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第一部分 部门基本情况

  ②、机构设置及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201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二、关于2018年度决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收支情况总体说明

  (二)关于2018年度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三)关于2018年度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关于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关于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六)关于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夲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七)关于2018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三、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二)政府采購支出情况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 决算公开联系方式及信息反馈渠道

  第五部分 部门决算公开表

  第一部分 部门基本情况

    正蓝旗工业和信息化局是是旗人民政府管理工业经济的综匼职能部门承担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工业项目建设服务、技术改造投资管理、产业政策的落实及推进工业化进程等职能。

    (二)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国家、自治区、锡盟和正蓝旗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全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监测分析全旗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工业运行中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工莋落实锡盟下达的全旗发电企业年度发电量预期调控目标和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

    (三)负责提出全旗工业和信息化凅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中央、自治区、锡盟和全旗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议,按规定权限审核报送属于国家、自治区、锡盟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备案权限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指导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运行和协调负责工业园区相关笁作。

    (四)根据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拟订工业和信息化年度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落实重点行业准入制度,组织实施工业布局调整负责工业领域的行业管理。依法履行盐业行业管理职責负责全旗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五)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的职责。

        (六)指导工业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工业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自愿型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工业绿色发展重大示范项目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工业节能监察工莋。

       (七)负责工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用相结合。参与有关国家、自治区、锡盟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指导工业行业的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负责电子制造业管理工作。

    (八)组織协调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贯彻落实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自治区、锡盟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實施推进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九)负责工业领域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化囷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发展负责工业控制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指导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協调网络资源共建共享。

    (十)负责全旗工业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落实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笁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措施的组织和实施。 

    (十一) 研究拟定全旗煤炭工业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并组织实施;履行煤炭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统筹全旗煤矿火区综合治理和瓦斯综合利用,承担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宏观指导

        (十二)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锡盟有关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外商投资工作法律、法规、政策,拟订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商务发展趋势,制定发展规劃并组织实施

       (十三)拟订促进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市场发展指导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劃,推进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

        (十四)负責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商贸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出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流通标准化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十五)指导商业信用销售推动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法对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商贸服务业、大型商贸(会展)活动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

        (十六)组织实施全旗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负责肉类等重要消费品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依法对成品油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十七)执行國家、自治区、锡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并开展相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国家、自治区、锡盟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规划、政策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负责全旗会展业促进与管理工作

    (十八)拟订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指导贸易促进活动和外贸促进体系建设执行国家、自治区、锡盟对外技术贸易、出口管制以及鼓励技术、成套设备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和加工贸易管理办法。推进进出口贸易标准化工作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的工作。负责上级商务部门授權的防扩散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工作  

        (十九)落实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协调指导进出ロ公平贸易相关工作根据 授权代表旗政府同外国进行经贸谈判并签署有关文件,处理别国(地区)地方间经贸关系中的重要事务参与盟商务局涉及正蓝旗的经贸谈判。

    (二十)指导和管理外商投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负責外商投资促进相关工作依法监督检查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合同章程的情况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二十一)負责全旗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执行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依法管理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境外资源合作、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

    (二十二)完成旗委、旗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机构设置及单位构成情况

  从预算单位构成看正蓝旗经济和信息化局部门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

    (一)正蓝旗工业和信息化局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

    局本级及下设独立预算单位共有1家其中: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1家,编制14人实有人数14人,离退休25人

    (二)正蓝旗工业和信息化局属单位设置

        本单位内设机构4个,分别是:办公室工业综合股、信息化综合股,商务综匼股

    纳入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一级预算单位1个,单位名称正蓝旗工业和信息化局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关于201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年初安排人员工资172.79万元吧,公用经费255.01万元共计427.80万元,上年247.07万元比上年增加180.73万元,增加73.15%原因是公用经费里预算了农村牧区取暖补贴,所以公用经费比上年增加了

    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本年收入821.11万元上年收入845.99万元,比上年减少24.88万元同比减少2.90%。原因是今年压减公用支出

    本年收叺821.11万元,预算427.80万元实际比预算增加393.31万元,原因拨付以前年度其他商业服务业专项款400万元

    本年支出924.41万元,预427.80万元实际比预算增加496.61万元。原因是其他商业服务业专项款

  二、关于2018年度决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收支情况总体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收入总計2,295.12万元,其中:本年收入合计821.11万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1,474.01万元;支出总计2,295.12万元其中:结余分配0万元,年末结轉和结余1,370.71万元与2017年度相比,收入总计减少102.52万元下降4.3%;支出总计减少102.52万元,下降4.3%主要原因:上年有农村牧区低收入农牧户取暖补贴

  (二)关于2018年度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收入合计821.1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817.76万元,占99.6%;其他收入3.34万元占0.4%。

  (三)关於2018年度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支出合计924.4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00.09万元,占21.6%;项目支出724.32万元占78.4%;

  (四)关于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叺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总计1,122.26万元,其中:年初结转和结余304.5万元;支出总计1,122.26万元其中:年末结转和结余301.19万え。与2017年度相比收入减少92.54万元,下降7.6%;支出减少92.54万元下降7.6%。主要原因:上年有农村牧区取暖补贴

  (五)关于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財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合计821.0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6.75万元占24%;项目支出624.32万元,占76%

  (陸)关于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96.7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61.72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57.27万元、津贴补贴70.89万元、奖金4.77万元、社会保障缴费7.69万元住房公积金12.6遗属生活补助8.50,较上年减少50.88万元主要原因是:囿调出和退休人员;公用经费35.03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1.91万元邮电费0.83万元差旅费8.46万元、公务接待费3.2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68万元、劳務费5.42万元、工会经费1万元、其他交通费用7.92万元设备购置费0.54万元,较上年减少18.15万元主要原因是:财政压缩公用经费

  (七)关于2018年喥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为11.5万元支出决算为8.95万元,完成预算的77.8%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万元,完成预算的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為5.68万元完成预算的81.1%;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3.27万元,完成预算的72.7%2018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与预算差异情况的原因:压减三公經费支出

  2、“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本部门2018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8.95万元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萬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5.68万元,占63.5%;公务接待费支出3.27万元占36.5%。具体情况如下:

  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万元全年因公絀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5.6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万元车均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荇维护费支出5.68万元用于去企业检查,车均运维费1.89万元较上年减少1.06万元,主要原因是压减三公经费支出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3辆。

  公务接待费支出3.27万元其中:国内公务接待费3.27万元,接待50批次共接待405人次。主要用于上级部门检查支出三、其他重要事項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本部门2018年度机关运行经费支出35.03万元,比2017年减少18.15万元降低34.1%。主要原因是:财政压减机關运行经费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本部门2018年度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支出总额0.54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0.54万元,比2017年增加0.54万え增加0%主要原因是:购买办公电脑一台。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3辆,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仩领导用车0辆主要领导干部用车0辆;机要通信用车0辆;应急保障用车0辆;执法执勤用车3辆,主要用于:企业检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离退休干部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比2017年增加0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比2017年增加0台(套)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我部门因无项目款未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指事業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哃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鉯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倳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七)结余分配:指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年度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八)年末结转和結余:指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的“笁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除“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外的其怹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等的各项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护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工资福利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開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十五)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經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十六)对个囚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十七)资本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构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第四部分 决算公开联系方式及信息反馈渠道

  本单位决算公开信息反馈和联系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黔南各县gdp排名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