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你们的、燕子、哪里名字最后一个字字都读轻音吗

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語拼音的注音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 内容 提要】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是两种不同的语音现象例如:指老聃的“老子”后字读轻音,跟“哪裏”、“打手”、“想法”的声调模式和重音模式完全一样;但它跟后字读轻声的指父亲的“老·子”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汉语拼音注音不加区分,容易造成不便和误会。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北京话/普通话/轻声/轻音/汉语拼音 【正 文】 拙作《调值的轻声和調类的轻声》(XXXX年会(2001西安)上与同行交流。后来很高兴地得知有人已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李明(1996)“从五千多形容词中搜集了能按AABB式重叠的形容词211个左右”进行考察不合规律的仅发现一例:轻声词“红·火”重叠后按规律应该读“红红huōhuō”,却偏偏只能读“红红huǒhuǒ”。这个例子值得重视,它反过来证明了“红火”的“火”只是读轻音而并不是轻声字。同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据《现玳汉语八百词》书后附表“苗条”(miáo·tiao)、“实在”(shí·zai)、“爽快”(shuǎng·kuai)、“斯文”(sī·wen)等重叠为AABB式后,BB都只能读原调 《新华正音词典》(晁继周主编,2002)的“代前言”把AABB式中的BB保持本调和读如阴平的分歧归结为是“口语色彩”和“书面色彩”的差别: 口语色彩浓的AABB式BB常读阴岼调第二个A读轻声,如“干干净净”、“壮壮实实”、“和和气气”、“慢慢腾腾”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变调的书面色彩较浓的,如“誠诚恳恳”、“迟迟疑疑”、“恩恩爱爱”等都按本调读。 “恩恩爱爱”书面色彩较浓大概不好这么说。但同样的例子倘若以AB是不是輕声词来检验答案 自然 明晰:“慢腾”不成词,姑且不论;“干净”、“壮实”、“和气”都是轻声词重叠后BB读如阴平;“诚恳”、“迟疑”、“恩爱”都不是轻声词,重叠后BB仍读本调“慢慢腾腾”这个例子不好,“腾腾”本调不明没有理由说它读如阴平一定就是“变调”。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式后原来的轻声为什么会变读如阴平呢?这是AABB式的重音模式决定的王晶、王理嘉(1993)通过实验证明,(2+2)型结構的四音词四个音节时长的相对关系是:第一音节>第四音节>第三音节>第二音节。根据语感可以只把最短的第二音节看作轻音,那AABB的重音模式就是“重轻重重”假如处于重音位置的BB正好是轻声字,原本轻短的调值就会被迫加重和拉长变成像阴平一样的高平调。 趙元任(1968)早就看到了轻声重读和变调阴平的关系《汉语口语语法》将AABB式称为XXYY式,吕译本109页详细描述了在XXYY式里轻声重读变为阴平声的全过程: XXYY里边的重音如上所说,是在名字最后一个字音节哪怕基本形式是第二字轻声,X·Y例如: 荒·张→[,]荒·荒[]张张·的/(较少见)荒·荒·张·张·的一个轻声音节恢复重音时,或者用阴平声(不管原来哪一声),或者恢复原来的字调(读书人倾向如此) 清·楚→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的 规·矩→规·规·矩·矩·的/规·规·矩矩[-]·的 现在通常认为后两个字都重读,后两个字都用阴平声 “重轻重重”只是AABB式的重音模式而不是声调模式,其声调模式并不因此改变拿声调为“上+轻”的“马虎”来说,重叠为“马马虎虎”后声调模式仍然是“上上轻轻”重音影响调值但并不改变调类。轻声重读后在调类上还是轻声这好比上上连读时前一个上声字变读如阳平但仍是上声。反过来说“重轻重重”的第二个音节只是轻读(读作轻音)而并非轻声。因此“马马虎虎”要读作[ma[214-35]·ma[214]xu[-55]xu[-55]]不读[ma[214-21]·ma[04]xu[-55]xu[-55]]。据《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陈刚等1997),北京话“马马虎虎”也说“麻麻胡胡”(那些事我还~地记得)请注意:“麻麻胡胡”(máma hūhū)第一音节实际都读[35]调,三、四音节实际都读[55]调語音差别全在于第二个音节声调不同。如果第二个音节都读轻声那“麻麻胡胡”还有什么必要另出条目呢?另据熊正辉先生告知北京話里“马马虎虎”还可以读成[ma[-21]·ma[-01]xu[-55]xu[-55]],“马马”和“虎虎”的声调分别由“马虎”[ma[214-21·xu[04]]的前后字分解而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以言语,手势彼此寒暄,问候b. 招揽,招罗。c. 照料d. 吩咐,通知。e. 呼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字最后一个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