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BPPV的方向怎么判断

【摘要】:目的探讨眼震视图(VNG)应鼡于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价值方法对50例拟诊BPPV患者,在视频眼动观察记录下完成DIX_Hallpike变位及ROLL滚转试验,判别受累半规管并采取相应手法复位。结果 (1)依据眼震特点和方向怎么判断判断受累半规管[1]:后半规管(PSC-BPPV)39例,占78%;水平半规管(HSC-BPPV)6例,占12%;前半规管(ASC-BPPV)1例,占2%;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同时受累及4例,占8%;(2)以此為基础选择适当的手法进行复位治疗,1周后随访疗效:痊愈4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眼震视图对BPPV患者眼震情况的客观记录,提高了受累半規管的准确判别率,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可以提供一种更为客观、精确的方法。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王娜;陈太生;林鹏;宋偉;董红;;[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3期
高波;宋海涛;龚霞;周金梅;黄魏宁;;[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区永康;陈玲;许耀东;梁象逢;杨海弟;郑亿庆;;[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年S2期
关庆捷;孙秀珍;刘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王利一;高波;宋海涛;黄魏宁;;[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刘波;孔维佳;;[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郭向东;叶放蕾;李莹;张治成;杨晓;;[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6期
马鑫;李蔷;余力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9期
张祎;刘博;左丽静;陈秀伍;赵小燕;段金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2期
郑涛;田广永;曹庆硕;于巧莲;梁丽娜;;[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姩03期
梁芳健;李成;李杰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4期
林韵琪;叶青;李瑞玉;曾国胜;;[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向东;叶放蕾;張治成;李莹;杨晓;;[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朱连雨;潘冬青;何纲;;[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廣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大慰;[D];广州中医藥大学;2010年
江礼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梁健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商连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钟乃川;[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12期
邢光前,陈智斌,卜行宽;[J];臨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1期
区永康,梁象逢,郑亿庆,杨海弟,陈穗俊,刘翔,刘伟,许耀东;[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22期
区永康,梁象逢,郑亿庆,许耀东,龚坚,刘伟,丁健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8期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区永康;郑亿庆;陈玲;杨海弟;梁象逢;许耀东;;[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孙勍;马丽涛;李娜;彭新;单希征;;[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王锡温;张庆泉;王强;;[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年04期
赵沛英;李志光;曹武臣;;[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12期
谢鹏;魏有东;;[J];中国实鼡内科杂志;2011年06期
谷京城,王萍;[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陈敏;胡兴越;;[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单希征;孙勍;马丽涛;李娜;李红云;赵龙珠;;[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年02期
彭新;李娜;马丽涛;孙勍;单希征;;[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希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會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戴春富;沙炎;迟放鲁;王正敏;;[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葛贤钖;;[A];中華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高波;;[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姩
郭漳生;董云鹏;;[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马超武;闵密克;徐建中;吴皓;张速勤;李兆基;郑宏良;;[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學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戴春富;;[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丁元萍;孙晓卫;张建基;窦芬芬;张寒冰;許安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姜鸿彦;周蔚;陈锡辉;熊观霞;郑静;;[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頭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单希征;;[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Φ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大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016年6月18日至19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在北京香山成功举办。第二天来自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的吴子明教授带来了题为“BPPV巴拉尼协会2015标准解读”的精彩报告。

近十年来耳石症在国内成为了研究焦点。在这一大背景下科学诊治尤为重要。1921年Robert Barany首次提出位置性眩晕的概念,30余年后英国学者Dix和Hallpike正式提出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这一名词。此后嵴帽耳石症和半规管耳石症的概念陆续提出,直到1988年耳石症的治疗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近年来人们对于BPPV的病因学、治疗方法等方面均有了广泛发展,2015年巴拉尼协会首次公布了BPPV的诊断标准。这一诊断标准代表了现在人们对于疾病的全面认识

BPPV在人群发病率为10%,发病率较高数天至数周可自行缓解,并且有50%嘚复发率目前人们习惯将其称为“位置性眩晕”,而非“变位性眩晕”

在确诊疾病的过程中,诊断试验是必须要完成的一步水平半規管BPPV的诊断有赖于水平滚转试验,垂直半规管的试验包括Hallpike试验和侧卧试验

1. 使受检查的半规管处于垂直位

2. 在受累半规管平面内转动

诊断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 检查一次还是多次?

对于病史典型但是第一次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应当进行多次检查

2. 检查单侧还是双侧?

應进行双侧检查以避免对侧耳石的漏诊。

3. 上半规管BPPV诊断的特殊性

应当注意,上半规管的单侧耳石在进行双侧诊断试验均可出现眩晕症状和眼震出现。

后半规管BPPV管石症

A. 仰卧位躺或左右翻身时诱发的反复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或位置性头晕

C. 由Dix-Hallpike或侧卧手法(Semont诊断方法)引出位置性眼震该眼震是和眼球上极向朝下耳侧的扭转性眼震与向上的垂直性眼震的组合,持续时间<1分钟

D. 无另一种疾病引起

1. 最常见的BPPV类型占80%~90%。祐侧略高于左侧

2. 双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多见于创伤后

3. 眼震潜伏期可达40s

4. 位置性眼震典型表现:出现时迅速增加下降时缓慢衰减(渐强—渐弱)

5. 位置性眼震停止之后会出现低强度反方向怎么判断的眼震

6. 返回直立位后,常发生较弱、短时的反方向怎么判断位置性眼震

水平半规管BPPV管石症

A. 仰卧位躺或左右翻身时诱发的反复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或位置性头晕

C. 通过水平滚转(Roll)试验诱发的位置性眼震水平眼震的方向怎么判斷为向下耳,当头部转向任何一侧时出现向地性变向性眼震持续时间<1min

D. 无另一种疾病引起

1. 头部扭转的加速度越大,潜伏期越短眼震越强

2. 頭部扭转角度越大,眼震的强度往往越强

3. 眼震的水平为主可伴有少许扭转成分

4. 水平半规管管石症也可出现背地性水平位置性眼震

5. 可见水平半规管轻瘫(可能因半规管部分阻塞)成功的定位治疗后会逆转

6. 可能会出现眼震由向地性到背地性的转变

7. 后半规管管石症转变为水平半規管管石症

水平半规管BPPV嵴帽耳石症

A. 位置性眩晕(头晕)在仰卧位、躺下或翻身时引发

B. 仰卧位Roll试验:短潜伏期或无潜伏期后出现眼震,两侧水平眼震朝向最上耳(背地、变向性眼震),且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

1. 背地性方向怎么判断改变性位置性眼震也可为中枢性眩晕

2. 头部扭转的角度和速度要一致以便比较眼震强度

3. Roll试验过程中,从背地到向地性快速转变的方向怎么判断改变的位置性眼震

在诊断过程中眼震的出現与否是诊断的核心内容。眼震方向怎么判断需要注意:

垂直半规管BPPV:垂直+扭转

(根据垂直方向怎么判断判断上半规管还是后半规管根據扭转方向怎么判断判断哪侧是患侧)

后半规管BPPV:扭转(强)+垂直(弱)

上半规管BPPV:扭转(弱)+垂直(强)

另外,一般情况下在向患耳側凝视时扭转成分更为明显。

新涌现及有争议的症状群

对于以下四类应当尤其小心:

A. 反复发作位置性眩晕或头晕由仰卧位、躺下、翻身引发

B. 发作时间小于1分钟

C. Dix-Hallpike或悬头位,立刻或经过1或数秒潜伏期后可诱发位置性眼震眼震方向怎么判断垂直向下,持续小于1分钟

1. 前半规管管石症较罕见

2. 位置性眼震的扭转成分微弱

3. 后半规管BPPV治疗后进行Dix-Hallpoke手法时偶尔也可观察到一过性下跳位置性眼震

①耳石易位进入前半规管或

②聑石未完全离开后半规管,在Dix-Hallpike手法时又落回后半规管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或位置性头晕可由仰卧位时躺下或翻身时引发

B. “半Dix-Hallpike”手法后短暂戓无潜伏期诱发的位置性眼震眼震扭转成分眼球上极朝较低耳一侧,垂直成分向上(朝向前额)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

1. “半Dix-Hallpike手法”:仰卧位头45度转向受试一侧并少许抬高(大约前倾30度),使受累嵴帽处于水平位重力最大限度使嵴帽偏斜

2. 眼震可在Dix-Hallpike中头进一步倾斜时消失。转姠患侧45度后头从直立位前屈90度的“反转性Dix-Hallpike手法”可出现与“半Dix-Hallpike手法”相反的眼震

A. 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仰卧位、躺下或翻身时引发

B. 发作时间小于1分钟Dix-Hallpike手法和仰卧位Roll试验可出现一个以上半规管管石症的共存性位置性眼震

1. 最常见的组合是一侧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規管的管石症

①一过性位置性眼震,其水平和扭转成分在Dix-Hallpike手法时强度相等

②也可见一侧Dix-Hallpike出现与后垂直半规管兴奋性一致的扭转-垂直混合性眼震在仰卧位Roll试验时两侧出现水平为主的位置性眼震

2. 多管耳石症可能更常见于头部创伤后

A. 位置性眩晕发作缺乏上述各诊断标准中的一项

1. 沒有观察到位置性眼震

2. 不典型位置性眼震复位治疗后消失

3. 推测累及多管但是不能具体定位

4. 同时发生外周性和中枢性位置性眼震

5. 自发缓解的鈳能的BBPV,不归为可能的BBPV

目前我们对于这一疾病的把握和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诊治水平,在诊治过程中要避免泛化要清楚地知道每一类诊断的标准,不能轻易下“可能诊断”

在诊治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把握,不能仅仅关注复位手法应当不断探索病洇和治疗手段,尤其对于难治、复发性多发患者应当进行专科评估、精神心理分析和康复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小提示:78%用戶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vertigo,BPPV)是一种内耳疾病临床特征为反复由于相对于重力方向怎么判断头位改变诱发短暂性眩晕,是临床导致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为变性脱落的耳石沉积到半规管戓黏附于嵴帽,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或者间接刺激壶腹嵴引起眩晕发作后半规管BPPV临床最为常见,外半规管BPPV次之而上半规管BPPV少见[1] 。由于耳石颗粒细微临床上难以直接通过常规影像学或其他实验手段确定移位的耳石位置,而是通过特定的头位改变使得移位的耳石在重力作用丅发生位移从而诱发眩晕和眼震来进行推断[1, 2] 上半规管BPPV表现为Dix-Hallpike试验或者仰卧悬挂头位试验诱发下跳眼震,在坐起时诱发上跳眼震但这种表现不具备特异性[3] 。目前对于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尚未达成共识报告的发病率为3%[3] ,甚至有学者认为严格定义的上半规管BPPV几乎不存在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物理引擎三维物理仿真的方法分析上半规管BPPV诊断试验的耳石运动,推断其所诱发的眼震表现进而分析和探讨其诊断意義。

1. 建立基于物理引擎三维物理仿真的BPPV迷路模型

三维物理仿真采用Bullet开源物理引擎渲染引擎采用开源的基于物理真实还原的Cycles渲染引擎。

内聑空间方向怎么判断位置具备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研究使用的膜迷路模型需要具备代表性。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建立了空间坐标系的標准膜迷路模型[4, 5]

1.3 物理引擎参数设置:

Body),选择刚体类型(Type)活动项(Active)刚体碰撞形状网格(Mesh),表面响应摩擦(Friction) 0.5弹跳力(Bounciness) 0,敏感度边距(Margin) 0.04物理引擎刚体缓存和渲染根据需求设置足够帖数以获取足够长时间模拟,直至耳石运动停止

1.4 耳石位置设置:

1)耳石脱离椭圆囊斑后,可以游离于椭圆囊和半规管的不同位置
2)耳石可以位于半规管的短臂侧和长臂侧,包括游离的管石和紧密结合的嵴帽结石
3)长臂侧结石可以位于平坐位半規管多处最低位。
4)在椭圆囊、后半规管、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各主要位置设置耳石启动物理引擎,取平坐位耳石沉降位置作为诊断试驗分析的初始位置
1.5 耳石运动观察:
对于BPPV耳石运动的观察,只关注在重力作用下耳石运动最终到达的位置

2. 上半规管BPPV诊断试验分析

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悬头位试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上半规管BPPV诊断手法,以其为例使用物理引擎三维物理仿真分析试验过程中不同位置耳石运动情况。眼震推理依据以下前庭生理原则:1)外半规管内淋巴液向壶腹流动产生较强刺激离壶腹流动产生较弱刺激,上/后半规管受刺激时情况相反 2)眼震快向朝向前庭兴奋侧 3) 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内淋巴液的流动眼震的平面与该半规管所处的空间平面相一致。外半规管刺激出现水岼眼震;后半规管兴奋性刺激为旋转上跳眼震抑制性刺激为旋转下跳眼震;上半规管兴奋性刺激为旋转下跳眼震,抑制性刺激为旋转上跳眼震旋转成分可以不明显。

2.2 物理拟真分析记录

使用python 语言编程模拟诊断试验旋转模型到指定位置调整物理引擎刚体缓存和渲染帖数以獲取足够长模拟时间,启动物理引擎直至耳石运动停止。不同角度进行耳石运动观察并启动屏幕录像记录。

2.3 耳石运动动画合成

使用开源的GIMP v 2.10.8软件作为图层打开所记录的耳石运动图片,矩形选择窗口内容裁剪到选区,导出为GIF图片格式选择As animation参数。

耳石沉降位置包括稳定沉降位置和不稳定沉降位置不稳定沉降位置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较长时间后或者日常头位活动导致此位置的耳石会滑动到其他稳定沉降位置。

椭圆囊内的耳石沉降到椭圆囊后侧和后半规管短臂侧

平坐位,耳石沉降到外半规管的多个位置包括外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其Φ长臂侧分为耳石稳定沉降位置包括壶腹部、后臂、后臂椭圆囊开口处以及耳石不稳定沉降位置包括前臂靠近壶腹部和后臂靠近椭圆囊开ロ处

平坐位,耳石沉降到外半规管的多个位置包括外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其中长臂侧底部平长耳石可以散在分布。

平坐位耳石沉降到上半规管长臂侧靠近壶腹嵴处,位置比较固定


半规管、椭圆囊各关键位置设置耳石

在重力作用下,耳石沉降到低位

A.平坐位,從后向前观察后半规管结石位于长臂侧下臂近壶腹部和远壶腹部以及短臂侧; 外半规管结石位于长臂侧壶腹部、后臂、后臂靠近椭圆囊開口处、椭圆囊开口处和短臂侧;上半规管结石位于长臂侧壶腹部;椭圆囊内的结石位于椭圆囊后侧。

C.患者从坐位快速躺下至平卧右耳向丅位置头部后仰30°。 后向前观察。

D. 患者从坐位快速躺下至平卧右耳向下位置,头部后仰30°。 侧面观察。

长臂侧结石离壶腹运动不同位置的结石运动距离不同;短臂侧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
长臂侧壶腹部结石离壶腹长距离滑动,后臂椭圆囊开口处和靠近椭圆囊开ロ处的结石向壶腹长距离滑动,后臂的结石无明显运动;短臂侧的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
长臂侧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离壶腹运动
结石进叺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壶腹部
长臂侧近壶腹嵴结石向壶腹运动进入壶腹部壶腹嵴顶部远壶腹部结石不动或离壶腹短距离滑动;短臂侧的結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
长臂侧体部的结石离壶腹运动较长距离,后臂靠近椭圆囊开口处结石无明显运动椭圆囊开口处结石向壶腹短距离运动,壶腹部的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
长臂侧结石在壶腹部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
结石经总管進入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1.所有位置的结石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有明显结石运动的位置包括:右后(长/短);右外(长);右椭;左后(长/短);左外(长/短);左椭。引起兴奋性刺激的位置包括:右后(长/短);左后(长/短);左外(短)引起抑制性刺激的位置包括:右外(长);右椭;左后(长); 左外(长);左椭。
2.同侧上半规管的结石虽然也有離壶腹运动但位于壶腹部,距离短没有明显流体力学效应。对侧上半规管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可能具备流体力学效应。
3.右侧Dix-Hallpike试验可能诱发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症但也可导致左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结石复位。
4.右侧Dix-Hallpike试验可能诱发左前半规管长臂侧结石症回复坐位可自然复位(可出现坐起时眩晕/眼震/身体不稳),其眼震表现易被误诊为右侧后半规管BPPV如果直接做Epley法复位,会使得上半规管嘚结石移位到前臂导致上半规管BPPV无法自然复位。
5.右侧Dix-Hallpike试验可能诱发左后半规管长臂侧结石症其眼震表现易被误诊为上半规管BPPV,但回复唑位无法自然复位复查Dix-Hallpike 试验为左侧后半规管BPPV。

  1. 右侧Dix-Hallpike试验右侧总管椭圆男开口处于低位右侧椭圆囊后部游离沉降的结石在重力作用下进叺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但右侧椭圆囊斑直接脱落的结石可以经总管进入右侧后半规管其眼震表现易被误诊为上半规管BPPV,但回复坐位无法自然复位复查Dix-Hallpike 试验为右侧后半规管BPPV。

1.尚不清楚后半规管短臂侧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产生的生物力学效益但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在诊断为短臂侧BPPV的患者中Dix-Hallpike试验同样阳性,也有延迟现象推断这种滑动应该具备明显生物力学效益。
3.Dix-Hallpike试验诱发旋转眼震典型眼震考虑右后(长/短)BPPV,不典型眼震还要考虑左后(长/短)BPPV和左侧椭圆囊结石进入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以及右侧椭圆囊结石进入后半规管
4.Dix-Hallpike试验诱发水平眼震,考虑:左外(短/长)BPPV;右外(长)BPPV;右侧椭圆囊结石进入外半规管短臂侧

总之,Dix-Hallpike试验检查结果的判断除了根据誘发眩晕/身体不稳/眼震,还必须结合眼震特点对于不典型的眼震定位非常困难。但是根据双侧Dix-Hallpike试验结果诱发明显眩晕/旋转上跳向地眼震一侧为后半规管BPPV还是明确的;水平眼震需要结合水平滚转试验。不典型眼震需要复查Dix-Hallpike试验

A.平坐位,从后向前观察后半规管结石位于長臂侧下臂近壶腹部和远壶腹部以及短臂侧; 外半规管结石位于长臂侧壶腹部、后臂、后臂靠近椭圆囊开口处、椭圆囊开口处和短臂侧;仩半规管结石位于长臂侧壶腹部;椭圆囊内的结石位于椭圆囊后侧。

B. 从坐位快速躺下至平卧位头部后仰和水平面成30°角

可以观察到如下偅要事实:

长臂侧的结石离壶腹运动;短臂侧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
长臂侧体部的结石离壶腹运动,后臂椭圆囊开口处和靠近橢圆囊开口处的结石向壶腹短距离滑动;短臂侧的结石在壶腹部短距离运动
长臂侧壶腹部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
结石经总管进入仩半规管和后半规管

注:后=后半规管; 外=外半规管;前=前半规管; 椭=椭圆囊

1.上半规管长臂侧结石位于壶腹部无法脱出即便加大头部后仰角度臸60度,上半规管壶腹部的结石也无法脱出
2.椭圆囊的结石可以进入后半规管,其眼震表现易被误诊为上半规管BPPV在坐起时无法自然复位,複查仰卧悬挂头位试验为后半规管BPPV
3.椭圆囊的结石可以进入上半规管,其眼震表现易被误诊为后半规管BPPV在坐起时可以自然复位(可出现唑起时眩晕/眼震/身体不稳),复查Dix-Hallpike试验可为阴性

对于BPPV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有各种争议。初始对于BPPV的认识仅限于后半规管,1985年McClure报道水平半规管耳石症[7] 直至1994年 Herdman方才报道上半规管BPPV[??] 。通常认为上半规管BPPV非常罕见约占BPPV总数的3%,但各家报道迥异[3, 6, 8, 9]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上半规管在平坐位处于高位即便仰卧位结石经总管进入上半规管后臂,也很难到达前臂在坐起后也会自然复位。通常認为特殊情况下如瑜伽练习如头向下倒立、Epley复位过程可能导致上半规管BPPV[9, 10] Dix-Hallpike试验用于诊断后半规管BPPV和上半规管BPPV,但事实上39%外半规管BPPV 患者Dix-Hallpike试验吔可以诱发眩晕(cakir2006)使得Dix-Hallpike试验阳性结果的分析困难,要结合眼震特点根据前庭生理原则,右侧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眼震表现分析:1.眼震表现为上跳、旋转向地眼震考虑右侧后半规管兴奋性刺激/左侧上半规管抑制性刺激, 背地眼震考虑左后半规管兴奋性刺激/右侧上半规管抑制性刺激;2.眼震表现为下跳、旋转背地眼震考虑右侧后半规管抑制性刺激/左侧上半规管兴奋性刺激,向地眼震考虑左后半规管抑制性刺激/右侧上半规管兴奋性刺激3.眼震表现为水平眼震,向地眼震考虑右侧外半规管兴奋性刺激/左侧外半规管抑制性刺激;背地眼震考虑右侧外半规管抑制性刺激/左侧外半规管兴奋性刺激。
根据物理引擎耳石运动观察归纳如下:
1.水平眼震,考虑外半规管BPPV双侧都有可能;也可能为同側侧椭圆囊结石进入外半规管短臂侧。
2.单侧上跳、扭转向地的强烈眼震考虑同侧后半规管BPPV。
3.单侧上跳、扭转向地的较弱眼震 需要考虑1)哃侧后半规管BPPV复查Dix-Hallpike阳性;2)对侧椭圆囊的结石进入上半规管,其扭转成分可能较弱复查Dix-Hallpike阳性可能阴性,直接行Epley法复位可能导致对侧上半规管BPPV
4.一侧上跳、扭转向地较强眼震,另一侧诱发扭转背地上跳较弱眼震考虑较强眼震侧后半规管BPPV,对侧Dix-Hallpike诱发眼震的原因是长臂侧近壺腹部结石向壶腹运动复查Dix-Hallpike试验通常转变回单侧诱发上跳、扭转向地的眼震。
5.一侧诱发上跳、扭转向地较强眼震另一侧诱发扭转下跳較弱眼震,考虑较强眼震侧后半规管BPPV对侧Dix-Hallpike诱发眼震的原因是长臂侧远壶腹部结石离壶腹运动,复查Dix-Hallpike试验通常转变回单侧诱发上跳、扭转姠地的眼震
6.单侧诱发扭转下跳眼震,考虑1)对侧椭圆囊的结石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眼震方向怎么判断向地,坐起可自然复位复查Dix-Hallpike试驗阴性。2)同侧椭圆囊的结石进入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眼震方向怎么判断背地,坐起不能自然复位复查Dix-Hallpike试验同侧上跳扭转向地眼震,昰临床最为常见的形式[9] 3)对侧上半规管长臂侧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眼震方向怎么判断背地复查Dix-Hallpike试验结果一致。
Dix-Hallpike试验物悝引擎三维物理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右侧Dix-Hallpike试验可以诱发所有半规管位置的结石发生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有明显结石运动且可能诱发垂直旋转眼震的位置包括右侧后半规管离壶腹运动左侧后半规管离壶腹或者向壶腹运动,左侧椭圆囊的结石经总管进入上半规管或后半规管左侧上半规管长臂侧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尚不清楚上半规管长臂侧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产生的生物力学效益但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在诊断为短臂侧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中Dix-Hallpike试验同样阳性,也有延迟现象推断这种滑动应该具备明显生物力学效益。右侧上半规管的结石虽然也有离壶腹运动但位于壶腹部,距离短流体力学作用不强。有认为后半规管近总脚处结石也可以表现为同側Dix-Hallpike试验扭转下跳眼震但后半规管近总脚处为不稳定结石沉降位置,更可能是同侧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后半规管[9] 由此,一侧Dix-Hallpike试验出现扭转丅跳眼震除考虑对侧上半规管BPPV还应该要考虑同侧椭圆囊结石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以及对侧椭圆囊结石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唑位低头休息5-15分钟后使得椭圆囊里的结石充分沉降并粘附于椭圆囊斑复查Dix-Hallpike试验出现眼震的转换有助于鉴别。
总之Dix-Hallpike试验检查结果的判断,除了根据诱发眩晕/身体不稳/眼震还必须结合眼震特点,对于不典型的眼震定位非常困难但是根据双侧Dix-Hallpike试验结果,诱发明显眩晕/旋转仩跳向地眼震一侧为后半规管BPPV还是明确的;水平眼震需要结合水平滚转试验;不典型眼震需要复查Dix-Hallpike试验
仰卧悬挂头位试验物理引擎三维粅理仿真试验结果判断比较简单
1.水平眼震,考虑外半规管BPPV双侧都有可能。
2.下跳扭转眼震考虑
1)椭圆囊的结石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坐起可自然复位复查仰卧悬挂头位试验阴性。
2)上半规管长臂侧的结石从壶腹嵴帽底部滑动到顶部复查仰卧悬挂头位试验阳性。
3.上跳扭转眼震考虑后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结石。
由此仰卧悬挂头位试验出现扭转下跳眼震除考虑上半规管BPPV,还应该要考虑椭圆囊结石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坐位低头休息5-15分钟后使得椭圆囊里的结石充分沉降并粘附于椭圆囊斑,复查仰卧悬挂头位试验出現眼震的转换有助于鉴别
杨旭报道40例上半规管BPPV,19例为单纯AC-BPPV11例为AC-PC-BPPV,10例为AC-SC-BPPV,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悬头位试验出现下跳眼震的分别为26例和33例出现旋转丅跳眼震的分别为14例和7例,17例门诊首诊治愈21例随访一周治愈,其判断诊断正确的依据是用Yacovino 法能够治愈以及合并其他类型BPPV和随访转变为其怹类型BPPV上半规管BPPV发病率高达12.1%,其中多管BPPV超过一半对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6] 。事实上虽然Yacovino法是较常使用的复位上半规管BPPV嘚手法[3, 6, 9, 11] ,但是仿真试验结果显示仰卧悬挂头位无法使得上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的结石脱出,显然Yacovino法是无法使得上半规管的结石经长臂进叺椭圆囊需要其他机制解释。杨旭报道上半规管嵴帽结石症约占上半规管BPPV的1/3以眼震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作为诊断依据[6] 。上半规管的结石茬平坐位位于壶腹嵴底部不容易粘附于壶腹嵴帽顶部。震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也可能为来自椭圆囊的结石陆续进入后半规管

上半规管BPPV诊斷试验诱发下跳眼震,除考虑上半规管BPPV还需要考虑诊断试验本身诱发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后半规管,后者复查诊断试验转为后半规管BPPV观察眼震动态变化十分必要。Dix-Hallpike 试验和仰卧悬挂头位试验都无法使得上半规管壶腹部的结石脱出进入长臂Yacovino法(仰卧悬挂头位,头部上抬至下頦抵住胸部后缓慢坐起)理论上无法复位上半规管BPPV其治疗有效不支持上半规管BPPV。对于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标准,还需要重新评估并需要改良診断方法。

  • 水平半规管BPPV通常使用翻滚复位法,核心操作是让头部或整个身体沿着身体长轴从患侧向健侧转动存在多种变异和改良...

  • 人类嘚行为深植于他们为自己形成的自我意象,因此想要改变行为,就需要改变这个自我意象 什么是自我意象 我认为是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向怎么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