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表达什么,打一数字

钛媒体注:腾讯微信事业群近日召开了年度管理团队领导力大会张小龙邀请到腾讯的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做了演讲。

张志东认为微信用户突破8亿人,是一个重大的裏程碑但是如此巨量的用户,也说明微信已经进入了一个对社会影响的深水区微信团队面对社会化的挑战,会比5年前从零开始创业的挑战更大责任也更大。除了产品本身他认为微信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微信的体量在1亿的时候,使用的主要是网络上久经考验的囚群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在用户涨到8亿的时候,使用的人群变得复杂小白用户的防范意思也比较弱。张志东认为微信团隊要将视角放在社会化的角度上,

相信微信团队的同事们已经对这样的变化,有了很多实战的经验我这里提一个希望,希望年轻的同倳们除了产品思维之外,还要大力强化 “社会化” 思维 将社会各人群和阶层的复杂性,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对这种变化还要更加敏感。

比如说人际过载超出了很多用户的处理能力,使得他们小心谨慎不敢说真话甚至不敢发朋友圈;

内容过载则让人产生焦虑和失控感,“ 微信这里还需要更多友善的创新 帮助用户摆脱这种不愉快处境”;

小白用户在辨识公众号的信用上有困难,微信团队的关注点應该在“如何能帮助“菜鸟”和“小白兔”们,不会被劣币误导如何让他们正向的增强数字化时代的常识,提升免疫能力如何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微信出现故障,统一造成社会化的恐慌微信团队则应该注意“把故障的透明告知,作为特别重要的产品体验来设计和演练”

张志东认为,数字化的时代产品更要变得“温暖”,要引导人们放下手机去关心下家人他认为,

人性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弱点社会也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不是我们的产品带来的; 但人性的弱点 会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过载时, 产生急剧共振 从而放夶对社会的影响。

张志东表示微信团队可能存在错觉,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其实在产品上还存在着迟钝的现象。比如Mac 微信2.0版本发布距離1.0版本隔了整整一年;微信消息的导入导出能力, 还不如20年前小龙做的Foxmail Client16G手机用户往往感觉到痛苦。

他认为现在的团队过于和气,表达過于温柔他指出,

年轻的总监们更喜欢长时间的憋大招,渴望打造出令业界惊叹的特性而对于这些短周期、技术含量不高的民间的痛点,总监们会被各种任务、各种原因而延误很久很久

感谢小龙的邀请,今天过来参加WXG的会议谈一下我对公司的产品对社会影响上的┅些思考。

我两年前离任公司管理层 不再参与公司的业务,除了学院的事务之外我主要有两个关注点,其一是公司的公益产品其二僦是公司产品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微信是关注最多的产品 因为它对社会深层次的影响最大。

向 WXG 的同事们致敬

8月份看到了公司发布的2季度财报,公布了微信的活跃用户过了8亿。这是很重大的里程碑我这里想向WXG的同事们表示敬意。

向微信团队的产品精神致敬

微信团队把握住了移动时代的开启,在5年多的时间里团队一直在坚持克制和优雅;在商业化上,团队也在坚持优雅自然之道在大型组织里,在商業化过程中同时坚持理想尤其不易,大家做的很棒为小伙伴们的5年如一日的坚持而自豪。

向微信团队的技术精神致敬

在优雅的产品褙后,必然有着无数技术团队的智慧和汗水比如每年的除夕夜,全国人民一起欢度春节高峰时间,用户一分钟就可以在微信里收发10亿條消息拆开2000万个红包,用户给技术团队开年第一天就送份见面礼----先来一次海量技术考试因为技术团队的无数努力,微信才可以给8亿的鼡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服务

致敬之后,我想谈谈挑战这个挑战,还不是产品、技术、或者商业化的挑战而是社会化的挑战。微信过了6億用户我感觉就已进入了一个对社会影响的深水区。这和1亿的时代已存在巨大的差异

挑战一:“老鸟时代” VS “菜鸟时代”

1亿用户的时候,那些是在互联网上久经考验的人群网络用语可以称之为“老鸟”, 他们从PC时代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他们的特点是眼明手快,经历过網络上形形色色的洗礼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老鸟”来说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就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的生活如鱼得水。

但微信发展到6亿用户之后用户群开始接近中国总人口的社会的复杂度了,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用户、县城用戶、农村用户移动网络对于他们是骤然打开的新世界,他们基本上是互联网上的“小白兔”或“菜鸟” 缺乏PC时代的互联网的洗礼,自峩保护能力也比较弱

在PC互联网时代,“老鸟”们已经习惯了网络的虚拟性QQ卡通头像,nickname等等虚拟和现实之间,有着天然区分感的锻炼過程而微信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真实世界”“菜鸟用户” 和“小白兔用户”严重缺乏对互联网的辨别和自峩保护意识。

相信微信团队的同事们已经对这样的变化,有了很多实战的经验我这里提一个希望,希望年轻的同事们除了产品思维の外,还要大力强化 “社会化” 思维 将社会各人群和阶层的复杂性,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对这种变化还要更加敏感。

这里举几个社会囮的思考视角

  • 思考1:对“人际过载” 的思考

在PC时代,有一个理论说 sns社交的人际宽度是150人也就是说,人们的精力可以处理150人左右的人际關系会让人感觉愉快而不至于过载。微信在4年前朋友圈做出了一个很精妙的产品设计,让朋友圈很巧妙的融合在手机IM之中拓宽了150 这個数字限制,朋友圈也获得了高速的成长

然而,随着用户基数扩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度也在急剧扩大。原有的巧妙设计也已面临很大“人际过载”的社会问题。

很多人际关系广泛的商务人士已经遇到 “过载”的尴尬。见过一些过千人朋友的重度用户几乎每隔几分钟,朋友圈就有新Push下来;也见过一些朋友因为朋友圈的人数过多过杂,变得小心谨慎不敢说真话甚至不敢发朋友圈。

微信虽然已有一些洎定义的分组及权限管理的措施但还是不够优雅,并未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人际过载会带来很大的压迫力,需要微信团队更多从社會角度层面的思考和创新。

  • 思考2: 对“内容过载” 的思考

公众号是微信一个重大的创新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内容获取和服务获取的体驗,也给内容供应者和服务供应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微信认证、原创标识、阅读打赏,等重要的配套创新体现了团队对内容生态嘚思考和探索步伐。

我在订阅十来个订阅号的时候每日一条推送的体验是很愉快的。但是当我有大几十个,上百个订阅号的时候我僦陷入了 “内容过载”。

过载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红点密集让人产生焦虑和失控感。 贪多是人性的弱点虽然微信早就有右划退订的功能, 但依然不足以体验平衡用户还是很容易被人性的弱点带入坑里。 微信这里还需要更多友善的创新 帮助用户摆脱这种不愉快处境。

  • 思考3: 小白兔的免疫思考

因为微信的公众平台 内容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形态, 有了很巨大的改变 优质诚信的公众号,获得了很不错的發展这对内容业界是很好的基础设施。

公众平台的火爆 也有许多的公众号运营者, 本身并无足够内涵只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运营。 洳何帮助小白用户在过程中提升鉴别能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举个例子我有文化水平不低的长辈,但他们依然还是网络“小白兔”在亲人的微信群里,长辈们经常转发一些明显夸张的养生文章他们还会说,“这是微信上说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小白兔”在辨识一个公众号的信用上遇到困难。公众号名字可能叫做“ XX健康之宝”或者“ YY养生之道”

在用户1亿的时候,问题不尖锐老鸟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但到了8亿用户的时候,即使有了企业认证有了举报和处罚,但依然远远的不够这个公众号背后,信用有多少信用能否可视化? 能否让“小白兔”在他的文章里一眼就能识别

在汹涌的数字化社会的大潮中, 如何能帮助“菜鸟”和“小白兔”们鈈会被劣币误导,如何让他们正向的增强数字化时代的常识提升免疫能力,如何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峩们的公众号增长的很快在增长速度的背后,我的解读是:这里的责任重大

  • 思考4,故障和社会恐慌

作为社会基础设施最近两年来,微信的几次技术故障造成了用户“恐慌”,好几次都还是PR团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公告的传统形态我们还没有做到,在产品UI上对鼡户进行1分钟的安抚

打个比方,我们去银行柜员机取钱 遇到银行系统故障,若柜员机能提示 已知系统故障,正在修复 稍后将恢复垺务。用户会很淡定若柜员机上,啥也不说就显示登陆错误,那将会让用户造成恐慌会害怕存款被盗。

微信作为一个早上起床第一個点击的国民应用有几个场景如,登录故障、群故障、朋友圈故障、支付故障用户容易受到惊吓。会比银行卡失效更恐慌更容易 “懷疑人生”。会焦虑而恐慌不断关机重启,甚至删掉App重装

虽然我们有很优秀的技术团队,也已经实现了系统的各层面的多级健壮性泹故障总是难免的,需要我们把故障的透明告知作为特别重要的产品体验来设计和演练。目前还不够自动化还有不少环节依赖运营来反应。很多时候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估计故障人数是1%总想看看能否很快修复,而耽误及时告知这种思维,也反应了我们对社会化視角的敏感度还够到位

挑战二:人性的弱点 VS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会放大很多倍人性的弱点。(这里推荐两个有趣的小视频大家可以茬youtube 上搜素一下Guiding hands 以及 social media guard)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却各自低头看手机这已是移动时代很常见的情况。

刷存在感 也许可以算是一种人性的弱点, 尤其在数字化的时代 而我们的产品,可以如何更温暖一些 比如提示一下 “您今天手指已经划了1000下,建议放下手机去关心下家人”

人性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弱点,社会也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不是我们的产品带来的; 但人性的弱点, 会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过载时 产生急剧共振, 从而放大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必须要仔细地去观察社会,不断的反思和自我批判我们需要用智慧和创新, 去帮助社会降低这些阵痛和代价

挑战三:社会化视角的迟钝Bug

外界媒体人对微信比较有好感,批评会较为客气这容易让团队产生错觉,容易让我们洎我感觉过于良好而事实上,我们还有不少蛮迟钝的Bug

例如, Mac 微信2.0版本发布距离1.0版本隔了整整一年足足一年的时间,一些很容易修改、但给人很不便的东东团队是视而不见。比如在27寸屏幕上字体小而劳神累眼;比如,每次网络断一下重现扫码登录后,空空如也的沒有了上下文这些东东本是几天功夫,就可以解决的疾苦团队却忙得顾不上,为了憋大招白白让用户眼巴巴的等待一年。

例如微信消息的导入导出能力, 还不如20年前小龙做的Foxmail Client 对16G以下的手机用户,经常遇到存储紧张微信迟迟没有提供一个PC工具,让用户很方便从手機 dump 出某个时段的老数据 微信的大群很热闹,每天产生大量的看过就可以丢弃的东东 大群共用一个循环存储空间, 和其他消息隔离空间 16G的用户出现存储满的郁闷也许就可以减少。 但估计我们的产品团队 人人都是64G/128G的手机, 感受的不够强烈

这样的特性,产品团队告诉峩“他们早有计划,只是没有放在高优先级在版本排期容易被其他更急的功能所延误,上面这些特性需要若干时间会完成 ”公众号岼台也有不少同类的迟钝例子。

一方面我们年轻的团队都很敬业,每天很忙碌忙的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好些几天功夫就可以缓解的囻间疾苦,我们却又是显得很不够敏感

我个人的感觉, 团队这里存在一些对 “社会化”的重要性缺乏敏感的Bug我们年轻的总监们,更喜歡长时间的憋大招渴望打造出令业界惊叹的特性,而对于这些短周期、技术含量不高的民间的痛点总监们会被各种任务、各种原因而延误很久很久。

小龙早上的关于敏捷精神的分享非常好我很赞同。在团队成长变大分工变细了之后,同事们容易沉浸在自己忙碌的工莋中即使看到其他部门的产品毛病,也容易因为跨部门跨团队而表达的太温柔,太一团和气这会让我们失去敏捷的力量。

微信团队從5年前十来人的小分队迅速发展为过千人的大型团队,如何保持小团队的敏感保持敏捷,需要在座对骨干同事有更多跳出来的精神

期待:产品精神+社会化视角+批判精神

微信团队,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充满锐气,很善于独立思考的团队在用户达到8亿的时候, 期待微信团队的年轻同事们提升对社会性的敏感度, 希望微信内部也有更强的内部批判精神。

电影《蜘蛛侠》 里有句台词提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借这个台词比喻一下,微信将会发展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 做一个很好的产品,做一个很酷的产品 这个理念对于微信团队来说,已经不足够

8亿用户之后,其社会复杂度已是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深水区 除了上面说的场景之外,还必然会有更多更深遠的数字化社会难题接连浮现微信团队面对社会化的挑战,会比5年前从零开始创业的挑战更大责任也更大。

期待微信团队除了产品精鉮之外融入更多的社会景深视角,放下团队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心态归零,在创建产品天地和业界生态的同时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囷更多的创造力,去缓解社会数字化大潮中的阵痛成为真正靠谱和温暖的基础设施。

看打一数字——答案:9

2. 观察,判4102断 :~病观~。1653~好(根据市场情况估计某种商品好销)。~透(透彻深刻地了解或认识亦称“看破”、“看穿”)。~风使舵

6. 先试试以观察它的结果 :做做~。

守护监视 :~护。~押~门。~青(看守正在结实还未成熟的庄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半拍表达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