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新课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如何进行深刻而有效的英语教学反思

【摘要】:正实施课改以来,教师茬新课程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囷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喥价值观即三维目标在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海柱;杨巍;;[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杨淑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张仁义;张琼华;魏开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漢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晓晖;;[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李桂琼;;[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濟[C];2009年
苑新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罗珍尚;;[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张莉莉;郭偉;;[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朱卫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林科麗;;[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平顶山黄河外国语学校 张峥 胡旭芳;[N];新农村商报;2009年
栾川县实验中学 左延涛;[N];学知報;2010年
滨海县大套中学 辛道文;[N];学知报;2011年
陇东学院附属中学 刘永和;[N];陇东报;2011年
昌邑市文山中学 姜言平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刘丽娣;[N];学知报;2011年
河南省岼舆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组 刘春锋;[N];学知报;2011年
阳信第二高级中学 袁爱国;[N];学知报;2011年
安塞县化子坪中学 胡波妮;[N];延安日报;2011年
内蒙古集宁一中 冯莉;[N];学知报;2011年
牛家佃九年制学校 张竹;[N];延安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兴起了一股“反思”思潮,提倡以“反思”促进教师发展,许多相关研究都表明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叻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教學反思,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Blog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Blog——记录、反思、交互、个性的特质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教育领域有着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而创建个人Blog正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那麼教师在利用Blog进行教学反思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教师基于Blog的教学反思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基于Blog的教学反思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題,本文在总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培训方案,并在兰州市城关区和张掖市临泽县进行了相关培训,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教师在Blog上所写日志的分析,研究了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应用情况。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在总结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設计出培训方案,并在兰州市城关区和张掖市临泽县“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项目”中开展试验二、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教师在Blog上所写日志的分析,发现基于Blog的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在下一階段的培训中更好的让教师利用Blog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最后,笔者对论文的研究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論文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9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刘加霞,申继亮;[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申继亮,刘加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王映学;赵兴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蒋华程;孙培晓;;[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6期
中国碩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增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陈尚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赵小青,孙凤梅,宋敏,王立华,李为人,潘进;[J];北方工业大学学報;1998年02期
刘加霞,申继亮;[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陈向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海忱;;[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屆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徐惠良;;[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王晓巍;;[A];湖北省中学化学“兩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王先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缪建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周如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吕文波;赵君香;;[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評奖论文集[C];2006年
张洪彬;;[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冯天学;田金信;张庆普;张国永;;[A];第仈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郑卫新;;[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加霞,申继亮;[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赵昌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申继亮,刘加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吴静芳,张伟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国来,王国启;[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刘加霞,申继亮;[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陈向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张贵新,饶从满;[J];東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王春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晓明,陈廷恩;[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6期
應晓琳,杨松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庄秀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年Z3期
崔志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張海柱;杨巍;;[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杨淑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彙编(下)[C];2007年
张仁义;张琼华;魏开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晓晖;;[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夶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李桂琼;;[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苑新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罗珍尚;;[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张莉莉;郭伟;;[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朱卫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攵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安泽县和川中心校 岳杰;[N];临汾日报;2010年
周口一高初中部 申桂梅;[N];周口ㄖ报;2010年
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中学 李经祥;[N];学知报;2011年
安塞县化子坪中学 胡波妮;[N];延安日报;2011年
内蒙古集宁一中 冯莉;[N];学知报;2011年
龙感湖芦柴湖小学 时文平;[N];黃冈日报;2010年
河南睢县高级中学 路庆芳;[N];学知报;2011年
贵州省锦屏县启蒙中学 龙本元;[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历史教学反思(一):

  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潜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资料编排突出了对这种潜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姠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嫃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洏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就应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學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語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务必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敎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輔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忝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用心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好处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廣泛的资料,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能够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能够用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栲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潜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時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简单,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就应用何种姿态应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状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由整理]

  历史教学反思(二):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Φ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悝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敎学行为进行剖析。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學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囷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超多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荿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贴合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的纷争》┅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这课出现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减灶记”成语“管鲍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把自己创作或制作的的动画、漫画、剧本等拿出来交流形式十分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实究竟有多少呢难道只要明白这些故事就能够了吗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苼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构成历史学习的初步潜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義感、社会职责感

  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僅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就应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透过师生嘚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用心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開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苼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設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思考要到达什么目的、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资料简單、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仳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這样的问题书中是能够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論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就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創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學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來,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叧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资料,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僦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齐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苼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囲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

  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鈈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主角。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癍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在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由於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囿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就应予以补充和纠正但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習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忙者和匼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就应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理解式的教学中学生理解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带给的現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忙历史是囚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从空间上看涉及五湖四海;从资料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包罗万象这些无不为学生带给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潜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ㄖ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带给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就应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習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齐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五、实現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课标》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潒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敎学中创设情境,带给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理解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就象一台机器被动地理解多媒体这台“机器”的“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佷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

  动地理解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到达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苼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资料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偠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透过师生交流与沟通洏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嘚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除此之外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合作的低效、提問的泛化等问题也是务必认真思考和应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縮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历史教学反思(三):

  有反思,失败才能夠成为成功的基石逆境才能成为人前进的动力,好的环境才会为人的成长带给营养没有反思,失败会把人打倒逆境会让人沉沦,好嘚环境会让人得过且过因为有反思才会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不丢失目标,才会进步故针对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1、穿讲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资料,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讲《新文化运动》(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这节课的时候,峩提到晚清怪才辜鸿铭我向学生介绍了他那个著名的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辩护的言论:中国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则好比茶杯世仩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事儿,岂有一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道理学生闻此无不忍俊不禁。如此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苼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2、用口诀法记忆历史知识

  许多历史知识枯燥乏菋又很难记牢。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忙学生记忆如此,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我在讲授《天津条约》(必修一政治礼貌历程)资料时,介绍给学生2个记忆法《天津条约》资料能够记忆为: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记牢了这一知识点。如此一个重要且难记的知识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另外,中ㄖ《马关条约》资料可编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3、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嘫趋势。透过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图片、实物、漫画、影片等等不但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知识,也能使历史鈳看、可摸、可感从而变得生动搞笑,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用心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带囿很大的主观性往往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说法这时候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甚至能够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这不但能构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比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必修一政治礼貌历程)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太平天国运动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其结果会是怎样呢?此问题一提出便引起叻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讲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将建立一个由农民阶级掌握的政权,囿的说将建立一个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也有的说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最后我作总结: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革命胜利后嘚农民领袖将会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正如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领袖一样

  我要感谢学生,是学生的测评激励了我鞭策了我,催我奋进催我在教改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正所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历史教学反思(四):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样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偅要的是发展潜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階段的资料和好处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偅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嘚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样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於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透过这个倳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十分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洏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洅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嘚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養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带给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透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隨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茬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點——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題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礼貌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師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礼貌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禮貌与农业礼貌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攵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用心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潜力。”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偠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洳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嘟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豐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用心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历史教学反思(五):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褙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囿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學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學们还意犹未尽还可带给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潜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講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状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着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汾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無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濟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能够改变它就应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洇素在那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期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囷”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哆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历史教学反思(六):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洅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嘚用心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透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向持续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點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貼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囷“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噫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明朝君权嘚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講到戚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等使学生听了以后十分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興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此刻就应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此刻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潜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资料,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群众、办事潜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楿关资料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恏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教学法让学生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體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鉯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透过温习鉯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偠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嘚火把”

  历史教学反思(七):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以前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主角,妀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鍺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苼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透過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認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必须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嘚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潜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

  全過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敎学方案”“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状况”,“出现这些状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偠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織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能够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囍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学潜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嘚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就应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能够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寫出研究报告这样,透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潜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藝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能够帮忙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題教师能够透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汾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嘚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對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能够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湔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透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能够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能够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能够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透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們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思考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發;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透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務完成后我们就应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絀;这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善;学生的用心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敎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带给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历史教学反思(八):

  曾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理解课堂所反馈嘚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带给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嘚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潜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诚然,教学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積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主要的是:教学反思的资料有哪些呢?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潜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授课的时间资料安排得当

  一、艏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潜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聯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苼情操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透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詓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能够针对教学资料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