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学踏上社会想找对象的网名途径就只剩朋友同事家人介绍相亲了吗?

大男不娶 大女不嫁 红娘王阿姨一说到单身80后就头疼

昨天,都市快报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今年87-90年男生抢手?为什么杭州本地女孩难找对象?对话杭州资深红娘王大姐,信息量太大!》。内容是在和平会展中心一层麦当劳里,免费帮杭州本地男女相亲的“王阿姨”,在10年相亲经验之中,总结出的一些观点。

一聊到相亲,网友们的热情就被点燃了,推送2小时不到,近300位网友参与了互动,文章底部的100条精选留言都满了!文章的阅读量很快也破了10万加。南方都市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微信转载后,阅读量也都迅速破了10万。

昨天傍晚,我的邻居90后小陆突然发来微信:“我现在和我妈在医院陪我外婆看病,碰到熟人,然后两个人在讨论女儿找对象的问题,熟人阿姨跟我妈说‘我给你看篇文章’,我妈就说‘是不是王阿姨那篇?’”不仅如此,小陆说他们单位一个专门做婚姻家庭指导工作的部门,还把这篇文章推在了单位群里。“感觉今天一天,走哪哪都在议论相亲这件事。”

本来就很忙的王阿姨昨天更忙了,电话微信一天没有停下来过,“王阿姨,我在网上看到都市快报写你了”“王阿姨,你又要红了”,不少以前找过王阿姨相亲的,看到文章又联系上她,“王阿姨继续帮我介绍噢”……

昨天晚上,一共有二十多个家长都是看了报道,在麦当劳里找到王阿姨,要给自己孩子找对象。“还有几个是医院的护士,已婚,是给家里亲戚征婚的”。昨晚10点,我给王阿姨打电话的时候,她还在忙着登记单身男女的信息。

1.“杭州人更愿意找杭州本地人”

“王阿姨”,本名叫王智慧,杭州人,今年65岁。

我问王阿姨,你这里大约有多少单身男女?王阿姨说,几千个人总有的。王阿姨还说,毛估估在麦当劳这里一年要安排1000多对见面,最后成功的也就20多对。

我心里嘀咕了一下,就是介绍100对里面,也就2对能成。难的。

听说我要去采访相亲,同事纷纷觉得部门里的一位单身男生,肯定会被抢爆——1986年生,身高1米83,长得比吴亦凡差一点点,杭州有房,工作稳定,人又细致又贴心,菜烧得好吃还会做家务。

谁料,我刚拿出手机给王阿姨看他的照片,就被“嫌弃”了。王阿姨第一句话就是:“噢,他这个头发染成黄颜色,不来塞的(杭州话,不行的)。”

“但是他人超级好的,烧饭做菜做家务都会的。”

王阿姨问:“他是杭州人吗?”

我说:“不是杭州本地人,但是已经在杭州买房子了。”

王阿姨考虑了一下:“我这里有个在杭州工作的黑龙江女孩,他要不要的?”

为什么不直接介绍杭州本地的女孩子给他呢?王阿姨说:“杭州人么,普遍还是想要找杭州本地的。”

我在麦当劳里遇见一位1991年杭州女孩的母亲,就这样说:“杭州人总想找杭州人,生活习惯啊各方面容易沟通,我跟我们女儿也说的,我说你寻个外地的,妈妈以后说话还要说普通话,舌头转不过来的。不是说外地人不好,外地人都毛优秀,男伢儿都拼出来的……”

Meng:对的,杭州人就是要找杭州人的,不然都不说杭州话了!

你麻哥:本地人要找本地人就是很大的局限了,人好还管这个,能在杭州稳定下来不就行了,总比嫁不出去娶不到好啊。

Mao:子女单身活得好好的,父母干啥这么急?本地人找本地人,说得好像本地人离婚率会低点一样……

梨儿:我是杭州本地90后的妈妈,我们没这些要求的,只要有稳定的工作,诚实善良,有房没房都无所谓的,本地外地有缘都好。

万松书院为孩子相亲的家长们

2.“87年以前的女生不收了”

每周六,王阿姨还要去赶万松书院的公益相亲会,更新自己的“数据库”。

这一天,从早上7点半,到中午12点,有几百号家长(也有零星的几个本人来相亲的)拥入万松书院。

栏杆、遮阳伞、树干上,甚至是垃圾桶的盖子上,都贴满了“征婚”“相亲”“寻缘”的各种打印或手写纸。

王阿姨经常和心急如焚的父母说,“千万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我身上,我也是要看碰的。”但还是架不住隔三差五有人来说:“王阿姨,介个办啊,我个女儿介个办,一年年大上去,急啊急煞。”

女生年纪大了,在王阿姨这里确实比较难办。王阿姨甚至明确表示:1987年以前生的女生她不收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好来配。

王阿姨分析给我听:“哪怕是1980年(今年38岁)的男生,都不愿意找1987年以前的(31、32岁以上的女生),而要找相差8岁、10岁,甚至是差一轮的。”排除外貌因素,还有个很现实的原因:最佳生育年龄。

1983年的单身男士应先生就这么跟我说:“我是要求找1987年以后的女生(也就是最好是30岁以下的)。现在要考虑到生小孩,不是我歧视女性,这也是自然规律。以后结婚了,我们很有可能要生二胎。”

那么这样说来,大龄女生在相亲市场上就很吃亏了?

应先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她们25岁的时候为什么不找呢?25岁的时候,女生比男生有优势啊,25岁的男生学历收入都不行。现在结婚,房子车子都是女生提要求,房子车子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男人确实不用生育,但是男方有男方的负担。”

孙孙:1982年的杭州老阿姨,今年刚结的婚,现在怀孕每次去医院被医生问得最多的就是怎么那么晚生,以前都干吗去了?我也想早点啊,但是宁缺勿滥啊!

Demi:1982年单身女,每年出国玩至少三次,有工作有车有狗没有房还在努力自己买房中,为嘛我要去当保姆呢?看我爸把家当酒店住的大爷样,这么做的榜样在,一点都不想当保姆。

3.“今年87-90年男生很抢手,因为90后女生纷纷开始相亲了”

1987年以前的女生不太好找对象了,那么男生有没有年龄的分界线呢?王阿姨说,男生还好的,但是明显感觉今年,1987年到1990年之间的男生很抢手。

为什么?今年很多90后女生纷纷开始出来相亲了,比她们大三岁左右的正好是1987年-1990年的男生。

1990年的女生今年也已经28周岁了,家长心里想的是,哪怕是马上就能找到合适的,总要交往一段时间,等到结完婚生小孩,女方也要30岁了。

上周,王阿姨帮一个1991年的女生安排了一次相亲。女孩的妈妈说:“我们也很急的,毕竟还有两年(女儿)就30岁。以前她总是跟我说:‘妈妈等我30岁再找’。”

云上有晴天:1990年本地男,因为工作倒班问题,交际圈小,不去相亲真是无奈之举。家里也催得紧。

弁護士:我们00后男好慌啊。

娵訾:我有个1988年的小姐妹还是单身,家里已经催得不行不行的了,有没有人给介绍个对象!

4“男的哪怕40岁,也要找‘漂亮’的”

除了年龄,让王阿姨苦恼的还有,她这里很多男生挑女生都非常要“漂亮”,40岁的也不例外。皮肤要白、脸要小、眼睛要大、条杆儿要好,王阿姨说:“哪里有这么多仙女,我手上1000个女孩也挑不出20个这样的。”

王阿姨说,有个1982年的男孩,海归,每次来麦当劳,看看有多少个叔叔阿姨,就跑去买多少杯水来,“人是大方,但就是要漂亮,介绍木佬佬(很多),都看不上。”

还有个1980年阿里巴巴的男生,年薪80万,在王阿姨这里前前后后找了有100多个,就是要挑漂亮的,给他介绍了一个1987年的女生,五官比例都很好,又嫌人家皮肤黑。

还有一些男生,年薪是很高,50多万,但不到30岁头发都秃了,还一定要找漂亮的。可是人家漂亮女孩直接跟王阿姨说:“哎哟,王阿姨,秃顶我不要的。”

A很皮的猪:关于外貌我想说,女的可以要房要车,男的就要个外貌怎么了?

黄豆:女的要房子车子,男的要个好看的,没什么不对啊,大家需求不同而已。

姐大:虽然外貌协会不可取,虽然婚姻里面最不值钱的是外貌,但是谁愿意和丑的,自己也不想多看几眼的人朝夕相处啊?所以,把自己变得漂亮一点没错,至少可以有吸引力吧。

落英缤纷:看了那么多的评论女孩子要求有车有房的,男孩子要求漂亮的,我想说,是不是忽略了恋爱结婚最重要的是合三观?两个人合得来,才能走得长久。

万松书院里到处都是单身男女的信息

5“除了优秀,女方更希望男生‘高情商’”

女方对男方的要求,一般会用到“优秀”。那什么样的男生算优秀呢?王阿姨举例说:要有稳定的工作单位,年薪20万,身高173厘米以上,有婚房。如果说这些是“硬件”,在和女方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还常常听见一个词,叫做“情商”。

麦当劳里有几款饮料第二份半价,算下来也就10块钱左右一杯,王阿姨却说:“有的时候,年薪100多万的男孩子一杯水啊不肯买的。”这就是情商太低。

林子:我给我一位老乡介绍了三个女对象,都是女方嫌男方不爱说话。男的高大帅气,爱创作,师范学院毕业,就是不讨女孩喜欢,少言寡语。现在已经是三十几岁了,还是单身,父母朋友都在替他着急,就是他自己造成的,与女孩没有缘分还是运气不好呢?有哪位女孩愿意联系,我可以帮忙牵线搭桥的。

6“杭州本地女比杭州本地男更难找对象?”

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杭州本地女孩比男孩剩得多,虽然优秀,但不好找对象。在王阿姨这里,也是杭州本地单身女的比单身男多。那么除了年龄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吗?

在王阿姨这里有好几年相亲经验的杭州人应先生说:“在杭州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外地男生可能会因为房价与高消费,就回老家发展去了。但是外地女生,她可以嫁在杭州的外地人,或者本地的男生。有一部分外地女嫁了本地男,而本地女又往往不愿意嫁外地男,年纪一大,就不好找了。”

一位何阿姨来替自己1991年的儿子相亲,她也分析:“杭州男的找外地女生,外地女生比较主动,男的就会心动。但是你让杭州本地女生去找个外地人,她不愿意,除非这人学历、工作单位等各方面都很优秀。而外地男生如果是刚毕业,想在杭州买房子还是比较吃力的,等到他们能在杭州立足、买房,同样年龄的优秀本地女生年纪都不小了。”

末末:杭州本地女生宁缺毋滥怎么了!找不到心仪的就单着又没错!

夏天夏,星星辰:本地男生看不上她,她又看不上外地男生,对于这些嫁不出去的杭州本地女生,那完全是自己的问题,好吗?

包子酱奶思:还有些本地女自己自身条件真的一般般,家里条件很一般,还要求男的有商品房,一辆40万以上的车子,一份好工作,还要帅……身边就有这样的女的……

7“大男不娶,大女不嫁,咋个办?”

一提到80后的这一批单身男女,王阿姨就头疼,她用了八个字叫做“大男不娶,大女不嫁”,男的年纪大了,可是没有漂亮的,宁愿不找;女的年纪大了,可还是坚持宁缺毋滥。

有一位妈妈,在王阿姨这里帮儿子相亲了好几年,最后成功了。她深深觉得:80后这一批独生子女为什么难找?父母太宠了,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女方心想,为什么要我来求你男的?男方觉得我家还可以的,女的跩什么?都是这种心理导致。”

王阿姨说,还有一部分也是社会现状造成的。比如很多IT男的确很忙,上班都是没日没夜,王阿姨经常给他们打电话约时间,一问都是在加班,走不出来。

熙:婚姻哪里是两个人的相处,分明就是两个家庭的相处啊。家庭环境、社会经历直接影响了男生女生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期望……聪明的80后女孩子们,要考虑的太多了。所以啊,宁缺毋滥本没有错,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对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负责任。

天马行空:如今书读多了,视野开阔了,生活内容丰富了,集体活动几乎没有而加班又成了常态,再加上信息太发达,离婚率那么高,人心变复杂了,很多人恐婚了。结婚意味着责任,靠父母的这种婚姻也不会长久,所以推迟婚龄是再正常不过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和王阿姨、单身男女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倾诉欲,以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焦虑感。

我在万松书院碰见一位妈妈,女儿是1987年的,妈妈心态很好:“哪怕女儿一直单身,也不愿意她随便找一个将就。”话虽如此,这位妈妈还是一大早从富阳赶到万松书院,想给女儿找到一个合适的。还有一位妈妈直接跟我说:“儿子单身这件事是我的心病,别的不说,一个人,孤寂感总归是有的。”

与此相反,在万松书院的几百个家长里,只出现了零星几个年轻人。就算是愿意坐在和平广场麦当劳里面对面相亲的年轻人,很多也是被父母“逼”着出来的。

这可以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有着不同于父母辈的婚姻观。我甚至在网上看到有男生说:“世界上没有比PS4更好玩的,如果有那就是Switch(PS4和Switch都是游戏机)。所以,追什么女孩子?”

但他们可能未必知道,在盛夏的杭州,万松书院里那些一站就是一上午,把脸都晒花了的父母的心事;也未必了解,每晚出来“散步”的父母,已经养成习惯,走着走着就拐进了麦当劳,他们急切地需要与有同样心事的父母一起倾诉、交流,哪怕说说话也好。

10年相亲做下来,嘴唇不知道说破多少层皮,电话费花了不知道多少,“和平广场王大姐”依旧只是相亲这个修罗场上,一个小小的摆渡人。

今年3月,杭州市民政局发布2017年婚姻登记数据。去年,全市结婚登记65633对,比2016年增加3.8%。在杭州的国内居民结婚登记中,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33.1岁,女性31岁,比2016年同期晚了1.3岁。其中男性初婚平均年龄28.6岁,女性27.1岁,与2016年同期相比男性晚0.1岁,女性晚0.4岁。

7月初,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0.63%。

如果与5年前同期的428.2万对结婚人数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和庞大爷一样,王阿姨也是一名退休教师,在杏花公园从事婚介工作长达12年,不过王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营业执照,从事婚介也只是退休后的一项兴趣,主要是为身边的熟人和亲戚服务,熟人来登记不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只需缴纳20元的“电话费”,自己就会帮忙联系。但对于前来相亲的外地人,王阿姨说她会格外谨慎,一般需要先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再问几个相关的问题,用以判断对方是否真的是来相亲。“有的人说自己是外地人,但是我一问他老家的具体位置,他自己都说不上来,这样的人给再多的钱,我也不愿为他介绍。”

现场记者看到,王阿姨的桌子上放着12个笔记本,里面按照男未婚、女未婚、男已婚、女已婚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有的还打上了五角星。王阿姨介绍,打上五角星是因为前来相亲的父母十分着急,催着给孩子找对象。一般来说,相亲者的信息只对适合的对象公布,对于其他人需要保密,但是王阿姨说,围观的父母们通常会把自己记录的本子拿过去翻阅,自己配对,有时候甚至把本子带回家仔细研究。“父母们着急啊,没办法,一般也就随他们去了。”

现状:女多男少,相亲成功的几率低

虽然来婚介处登记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走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却没有几对。从事婚介工作长达12年之久的王阿姨说,自己从业以来,满打满算也只不过凑成了120对新人。“现在人的要求高,比较挑剔,而且相亲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王阿姨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相亲市场,条件好的女孩子比比皆是,学历也基本在本科以上,而男孩子则条件一般,学历以大专为主。条件好的女孩子不愿意找比自己条件差的男孩子,一来二去自然就剩下了。“有一次,一位妈妈在相亲现场放话,只要谁能给自己国外回来的女儿介绍到合适的对象,自己愿意出2万元给介绍人。”

我在一个二线城市电视台做节目编导,2015年开始接手一档相亲节目,做了两年多,接触了些红男绿女。看到子鱼这里故事讲得热闹,忍不住也来和大家分享我见过的那些故事。

其实2015年并不是相亲节目最好的时候,几个大牌节目早已珠玉在前,创新的空间很小。再加上地方台人力财力有限,并不能翻出多少新花样。唯有充分发挥“学习”精神,先“借鉴”一二,再改改名字换换形式,炮制一下就可上马。

选择这个时段上这个节目也完全是金主爸爸们的意思。许多人对电视台有偏见,觉得上有政府扶持,下有广告商手捧现金前来拜码头,一定富得流油!

不好意思,这种想法真是过时好多年了。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电视台都是自负盈亏的,员工的工资都是靠广告经营、三产创收来发。现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极大地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

广告客户们又一个比一个精明,同样的知名度美誉度,新媒体能做到定位更精确,价格更优美,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如果没有优质的三产支持,地方台的处境往往并不乐观。

再说回相亲节目。2015年正是本地地产小下滑的时候,几个楼盘看中新婚年轻人对房子的刚需,所以投了广告,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诞生了。

大家一定觉得,这样创新不足,又初心不正的节目估计没什么收视率吧?还真不是!

我记得节目第一期收视率出来确实不如人意,但是到了第二期,整个收视率就飙升了5倍。后面一直保持着非常可观的收视率,仅次于城市新闻和晚间剧场,同时段可以算是收视奇迹了。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知道,相亲真的是个社会性需求,有着庞大的市场潜力,如果有小伙伴想创业又找不准项目,不妨考虑一下。

好啦,拍下惊堂木,开始讲故事。

在旅游故事里,导游讲了很多奇葩,我们也遇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人。

小哥哥本职是某大酒店的传菜部经理,乍一听是不是西装革履油头满面的刻板形象就来啦?结果人家来的时候穿着blingbling的外套,像个嘻哈歌手。

一聊,发现竟然真的是个歌手!并给我们展示他自费出的一张专辑。

面试的两个小编眼神一交汇,瞬间明白,估计是来给自己打广告的。也罢,好歹算有个人特色啊。没想到小哥哥话锋一转,问我们能不能请到周杰伦,他想跟杰伦同台演出,因为他粉了杰伦十几年。

呵呵呵,我们是相亲节目,又不是圆梦节目,你跑过来找周杰伦,天王嫂和小周周知道吗?

搞笑的是小哥哥后来真的上节目了。节目录到一半,他自顾自地在台上换衣服,估计是偶像包袱太重,一场录制不能只有一套LOOK,也是醉了。

而且他还幸运地遇到一个同样也很喜欢周杰伦的女孩,姑娘问他你能给我唱一首周杰伦的歌吗?小哥哥支吾半天,最后说,我给你唱一首《流星雨》吧。

结果跑调跑到全场笑抽,不知杰伦看到这一幕作何感想。

原以为是深情的表白,没想到肚子里一片空白。

?第二位,我称她为神仙姐姐。

神仙姐姐者,凡人琢磨不透也!

做节目两年多时间,我们遇到过嘉宾因为各种理由放鸽子:有忘了录制时间的,有路上交通事故汽车追尾的,还有80岁老娘以死相逼拦着不让来的。但都不及神仙姐姐让我印象深刻,刻骨铭心。

前期的接洽很顺畅,我几乎以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女同学。

那天录制时间是下午四点,女嘉宾按照规定是一点半就要到场化妆,结果她却联系不上了。所有的姓名牌,资料卡都已经流程走好,主角却没了。电话打了无数,神仙姐姐终于接起,满是委屈地说,我不想去了,我害怕别人看见我。

纳尼,你逗猴子呢,不来你早说呀!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你临时落跑真的有点不厚道了吧。

神仙姐姐委屈极了,我不知道这个还要提前跟你说啊,我以为不来你们就知道了。一定要来?不行不行,我有男朋友啦。

更神奇的事还在后头。一个多小时后,神仙姐姐还是出现在化妆室,化好妆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参加节目录制。

整场录制的过程中,神仙姐姐给每一个上场的男嘉宾都留了灯,由于她的特殊举动,成功引起了主持人的注意,那天真是出尽了风头,几乎成了她一个人的专场。

不是说怕被别人看见吗?!

录制完成之后,懵逼又不甘的小编问神仙姐姐到底是怎么回事,神仙姐姐解释说,真是太紧张太害怕了,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了。

不要说我心里阴暗恶意揣测。话说那一场是由某大牌珠宝特约的专场,现场规定只要牵手立马送钻戒。搞半天可能人家不是真的来牵对象,是来牵钻戒的。

?第三位,我称他为易经达人。

跟前两位不一样,这位是正经上来找对象的优质帅哥,主业是房地产,业余喜欢研究易经,懂风水,早晚还会颂佛经。跟他接触你能感觉这个人诚恳又谦逊,可惜现在女孩多不能消受他的这种习惯,所以台上竟无缘牵手。

小编在剪辑他片子的时候,正好一个编辑姐姐路过,停住看了许久。得知他没有牵手成功连叹可惜,说这个人生得面庞圆阔,耳垂丰厚,定是福厚财旺之人,哪个女孩嫁他肯定是有福气。

说得小编当时心里一动,可惜自己早已婚嫁,不过身边倒真有个年貌相当的好姐妹。要说女人骨子里都有做媒婆的基因,于是我就真的帮易经达人和我的好姐妹做了介绍。

之后经常能从微信互动里看见两人聊美食、说笑话、互点赞。本来以为还有戏,后来发现两人都爱吃,早已交换过眼神,定格成死党好兄弟,谈对象什么的就用不着啦。

更绝的是,这位姐妹后来还给易经达人再介绍过另一个女孩,结果被他婉拒了。我一听八卦心动,以为峰回路转,故事靠拢八点档,又跑去打听。没料到姐妹说出缘由,笑得要岔气。

原来易经达人给出的理由是:他要归位了,不能再耽误俗世女儿了。

大意是这样:易经达人原来竟是太上老君座下的炼丹童子,因为父母无子,苦苦求来,到底缘浅,尽了一世天伦,满了36岁这就要回老君那儿报道。而36岁就在今年。

要是别人说我们估计就当个玩笑,可是易经达人的灵性和通透是摆在那里的。

由于从小接受唯物主义的教育,我们也是接收无能,就只能当个笑话消化了。

做相亲节目,被问过无数遍,你们那牵手都是真的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大部分都是真的。

分泌多巴胺只要几秒钟,台上的灯光台下的起哄和掌声都容易让人迷醉,牵手不过是一个瞬间的选择,一秒的决定。一牵完下来连联系方式都没留,梦游式地分开的,我们也见过不少。

而相处下来的,有的是孽缘,有的是良缘,全凭造化。

我们节目里唯一一个博士是个女的,还是个性子活泼温柔,身段窈窕的女博士。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情商也高,化妆的时候会给大家带垫饥的小零食。

小编们都看好她,觉得她值得一个顶好的男人。后来博士真的很快被牵走了,那个人据说是个水果大亨,坐拥全城多家最有人气的水果连锁店,还是大超市的水果供货商。离过一次婚,财产全给了前妻,堪称有情有义。

后来自己白手起家再次打天下,有硬汉本色。另外他还是当时汶川地震的抗灾英雄,颇具传奇色彩。

我们都以为美丽的才女终于遇到了她的盖世英雄,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直到不断流窜的小道消息最后被证明是事实。

原来水果大亨并不是真的水果大亨,而是大亨的小卒子。净身出户后,他重新开始,原来的老哥们收留了他,让他帮忙打理水果生意。他自己还没来得及积攒到那么高的身家,就被舆论卷上浪头。

这中间有个误会,这位水果大亨是一位熟人介绍的,在熟人的描述里这就是个身价千万的成功人士。由于第一印象先入为主,而且电视节目需要噱头,他打理的也确实是千万的大生意,所以竟然有缝对接成了无缝,演变成超级大乌龙。

事后,节目组也做了相关的弥补,我自己也打电话给博士道歉。博士又气又急。其实下台以后,两人已经交底,把话说敞亮了。

可是由于节目的播出,大家都以为博士钓了个金龟婿,各种言论纷至沓来,让她不堪其扰。

这个女孩是我做节目这么多年,见过最有素质的人之一。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没有口出恶言,甚至她很感念水果大亨的诚实。她苦恼,但是不迁怒,这让我真的感到很羞愧。

因为我们工作的不严谨,让两个人分别遭受了舆论冲击,我们很抱歉。

从那以后,每一次嘉宾资料,只要我有能力,都会用心把关。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次疏忽,给别人带去的会是什么。

还有就是要跟大家说,舆论汹涌的时候,如果真相不明,就不要去推波助澜,也许真的会伤及无辜!

有个高富帅牵了个车模小姐姐。有时候为了颜值,节目组会安排一些模特作为女嘉宾。虽然她们长相出众,但真正被牵走的不多,因为靠颜吃饭的人大部分比较看脸。所以大家可以脑补下高富帅的颜值,两人一起牵手走下台的情景,真是宛如一出偶像剧。

王子和公主离开灯光舞台后会是怎样呢?

高富帅当天就约模特小姐姐开房,被小姐姐狠狠拒绝,这是提起车模就有什么误解不是?许久之后,江湖上还流传着两个人到底是谁甩了谁、谁被谁甩的传说。

另一对冤家是医生对台球高手。

据说这位高手业内也是小有名气,曾经单挑过台球女王潘晓婷。结果怎样?高手微微一笑,谦虚地说,侥幸赢了。

what,全场眼珠掉满地!

台球高手带走了白衣天使,也带动了天使后面强大的后援团。要说医院里医生护士多,女人扎堆刑侦技术也一流。

只一晚,台球高手全部身家就被大起底,被人肉出行为不端,人品低下等等问题。女医生刚牵的男孩还没捂热,就被后援团打包退货,闪电战术也不过如此。

甜甜蜜蜜一直走到结婚生子的也有。

这些人一般即使走了跟小编们关系也还不错,能从朋友圈一步步看到他们约会啦,拍婚纱照啦,结婚啦,又拍孕妈照啦,孩子都生了。

好像遇到对的人,流程走起来就会特别顺。

有时候节目需要返请一些嘉宾,这种是小编私心里最偏爱、最舍不得打扰的。真有一种娘家人的感觉,希望他们走下这个舞台就可以安安稳稳,一步一个脚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有个特别可爱的女孩来过七次,最后牵手真心喜欢的男孩,恋爱顺遂。后来她不断推荐她的单身小姐妹来上节目,因为她相信:坚持下来真的会找到真爱。

浮华的舞台上,还是有赤城的真心,但是你要擦亮眼睛。

相亲到底相什么,来找对象的女孩十个有十个说,想找个“成熟点”的。

这真的是我听过女孩最最恳切的要求。

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现在社会女孩的成长更快,同阶层的女孩要优于男孩太多,所以女孩不肯将就,不愿因为结婚降低生活质量。而更优质的男孩本身人数稀缺,也希望找到更优质的女孩。

所以由于资源不匹配,越来越多的大龄青年就这样剩了下来。

在我看来,这也是好事,说明大家的自我意识在觉醒,生活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也是这个开放的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权。找到对象最好,找不到也不是你的错,真的只是合适你的那款太稀缺了。

要是谁再催婚,就理直气壮地怼回去!

四,恋爱和相亲是不一样的

还有朋友问我做这么长时间相亲节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是看明白了恋爱和相亲压根不是一回事。

恋爱的本质是美化。想想谈恋爱的时候,哪个女孩不化妆,哪个男孩不是特别装?其实就是一种涂抹,女孩涂抹皮囊,男孩涂抹人设,都是大于等于实际水平的。

相亲呢?相亲是卸妆,是去伪存真,撩起面纱看真容。你脸上的痦子我鼻子上的斑。能不能接受,条件是否匹配的上,丑话要说在前头。

我见过太多抱着找个恋人的心态来上相亲节目的女孩,她们的征友格言上写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者是“人群中只为了一回眸与你遇见”。

美则美矣,全是空话。那个你要牵手的人,你压根不知道牵来干嘛用。

倒是有些女孩明确写着身高180以上,有车房,这样的女孩看着市侩势利,其实脑子拎得清。该做选择的时候,她不一定真的囿在这些条件里,反而放得开,不计较,顺势入手好姻缘。

而那些看感觉的往往圈在白马王子那个人设里,左等右等不来,最后一咬牙一跺脚不知道把自己牵给了什么样的人,一辈子慢慢煎熬忍耐。

相亲不谈感情吗?谈,但是先后顺序是不一样的。

恋爱先有感情后磨合,相亲是先看合适再相处。真心希望千千万万的好姑娘都能得遇爱情,也都能得遇良人,这两件并不冲突,也不一定绑在一起,万一中场换个包装,可也千万别错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找对象的网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