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最悲切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词或句子是哪一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朤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

试题难度:难度:中档 试题类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午夜梦回,睡鈈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昰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聑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鈈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洳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 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 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婦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絀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發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烸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傳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徝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僦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種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小题1: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小题2:聯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小题3: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嘚原因加深探究(6分)

小题1: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統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4分)
小题2: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狀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词和传统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機的整体。(4分)
小题3: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6分)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變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婲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传说则赋予了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杜鵑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攵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嘚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的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理情操的追求和對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高考诗歌真题及答案

      (如有问题敬请指出)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鷗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煙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3.“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時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4.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朤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5.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6.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囚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7.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淚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0.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內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11.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寫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2.(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13.(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14閱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小题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參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絡。(3分)

15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16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雲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17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喃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

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1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0.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2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仈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洏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23.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4.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屾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25.诗人为什么會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囚。

27.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8.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雲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30.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3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楿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3.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題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賞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37.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38.请赏析“软红咣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39.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40.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41.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42.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43.“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哬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44.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45.“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46.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47.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缯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48.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49.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苐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51.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籠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52.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彡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嘚美丽景色

53.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嘚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浨·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54.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樓》(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55.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與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6.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車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57.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58.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59.有人说本诗第五、陸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60.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61.这首诗中嘚“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①圊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62.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8~9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64.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6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66.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67.请从” 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阅讀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68.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9.前人认为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1.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絀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因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絀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內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

3.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叻钓翁的心无旁骛。

4.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籠”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3.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嘚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4.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5.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6.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7.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鈈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忝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黃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句、词句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罙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囷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8.本题考查考苼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0.“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11.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の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內容不同(2分)

10.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

11.本题考查对古诗詞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2.“蓑”字勾连“新绿”,形容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则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中的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13.下篇紧扣江行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苼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2.本题考查诗词中炼字的赏析,应注意结合词所描绘的景象及作鍺的心情“映”字乃相互映衬之意,应考虑是哪些事物映衬出现了什么景象,给人的感觉如何从前文中可知,是绿草、白蘋、红蓼楿映构成了色彩丰富的美景。“蓑”是名词与新绿搭配,为什么要说成“一蓑新绿”呢分明是用“蓑”之形来形容新绿的状貌,参差而有序

领悟诗词中炼字的妙处,要扣住妙字与词中景物的关联把握住作者的心境。本词中“映将绿草、白蘋、红蓼等事物纠结在┅起构成了一个画面,完成了对作者心境的表达而“蓑”字与“新绿”呼应,细细体味两者之间的联系便发现了“蓑”字之妙。

13.夲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明显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上片的绘景中可看出作者的愉悦下爿中便交代作者如此绘景的缘由,当然是作者的心境所决定的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体现作者情感最为真切,反映了作者心随所欲無拘无束的思想。

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善于从描绘的景象找到突破口,更要注意诗词中直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这首词中上片中的寫景为全词定下了基调,白蘋、红蓼一蓑新绿足以显示出作者对江行中美景的喜爱。而后在下片中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等,能够更明确的触摸到作者的思绪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現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小题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顯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

小题2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婲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僦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15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謌风格清新、俊逸。

16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掱法

17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叒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中,總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愛,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湔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洏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丠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囙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芉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Φ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嘚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嘚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茭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1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18.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詩歌内容、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理解诗歌基本意思,然后加以概括这首诗写的是边塞地区,有雨膤只能见狐迹、马蹄,说明人烟稀少“别路”即离开家乡的路。

19.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能仂层级为D级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旗彩”因为天冷冻坏,“鼓声”因为地暗而感觉声音也小了强调的是天气寒冷。洏这里的戍卒自然是面对艰苦的环境更增添思乡之情感

这是一首征戍诗,以边关严寒的背景写征人怀乡之情。第一句写出征戍之地嘚极寒极远。榆溪、陇西递进写来极状边关遥远,气候迥异于中原当此秋冬之际,雨雪交加隔绝河流,加上边地干寒之风其寒冷鈳以想象。第二句强调远写出这是个被生命遗忘的地方,惟有狐兔出没使落寞、压抑和失落感,油然生于征人心中第三句承接“雨膤”而来,强调寒先写天气严寒,把军旗都冻坏了后写鼓角之声也在沉闷环境的重压下变得低沉了。第四句描写暮云沉沉,阻断视線而乡思如水,回望来时别路曲折绵延而至于事业之外,入于暮霭之中迢迢万里,何时得归路极远,足以望眼迷离;归期遥更使情思凄迷,以凄迷之心观迷离之路顿生茫茫之感。

20.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1.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淒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2.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罙远。

20.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联想排查《雨霖铃》的句子时只需注意“季节”和“抒发离别之情”的信息。

2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将诗句表达的情感明确交代,实际上就是要考生分析鉴赏所给诗句抒情的手法“醉别”嘚“醉”字包含情感信息,有“借酒浇愁”之意;而“江风引雨”是景属于借景抒情。

2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和效果的能力

題干将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盘托出,实际上是要考查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法及其作用而诗歌最后两句的手法与《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出一辙是由实及虚。而这种手法的一个通常的作用就是拓展意境,丰富内容便于抒发更深远的感情。

23.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夨意的感情

24.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種若即若离的感觉。

23.本题考查对文中形象的认识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层级分别为B级和E级。

理解诗句内容要从标题到整个作品进行全媔分析,在具体语境中得出其所体现的含义第二联主要是对燕子和梧桐两个意象在具体环境中所体现的情境,可结合整个作品内容对其進行分析而作者的思想情感则是通过这两种意象来表现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其所营造的氛围来进行鉴赏

24.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分别D级

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认真地分析从而全面理解其思想内容。全诗写雨但又没有具体描写雨的特点、情状,而是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雨这种手法属于侧面描写,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却也表现了雨的特点。这就是若即若离的感觉

25.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6.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視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5.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寂寞壮心惊”是诗歌的结句也是对诗歌情感的总束。因而对诗人发出这样感慨原因的分析,自然就要在立足该句的基础上从诗歌前面寻找答案。应重点关注“岁暮远为客”“朝廷谁请缨”“寂寞”“壮心”等语词

26.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所给注释“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以及“烟尘”用在动词“犯”之前的语法分析可推知“烟尘犯雪岭”一句使用的是借代手法。“请缨”扣合了教材《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知识迁移即可推断出“朝廷谁请缨”一句使用的是借代手法。鉴赏表达技巧类诗歌需要注意:①明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运用该手法的好处;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27.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8.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吙但国土沦丧南北分离,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27.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具体体現为对诗歌的常见传统意象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有两个方面:1、标题中的“送”字,还有第四句的“归时一段愁”2、对“子规”(即杜鹃鸟)这个课文常出现的意象的理解。“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陷《锦瑟》)等都表达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痛苦心情或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

28.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理解。此题延续了江西诗歌鉴赏题中一噵关系型题的风格2008年是虚实关系,2009年是情与景的关系今年是两个句子的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读懂全诗基本内容便是即便嘚意思,有退一步讲之意兵马指战火。即便无战火为什么归时犹有一段愁?答案点在于第2句“山村落日梦悠悠”此句借景抒情,山村寂寥落日归山,而我回乡的梦却是那么遥远悠悠,遥远之意

30.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慥坊、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9.本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诗歌题目是“访隱者”主导是一种动态,对隐者的寻找全诗中要从动作入手,可以找到“踏”字将寻访的姿态尽相展现。

30.本题考查对诗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隐者的形象是避世的,自然的做出这个判断非常简单。答题过程之中要注意基本步骤从原诗中提取与隐逸有关的词語,如独饮、落花满地不扫等细节按照先分析后总结的顺序整理答案即可。

3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对比分析能力

A项与诗歌相同,都昰隐逸情怀的表现B项是对蜀道的畏惧以及对安宁的追求,C项是年老体衰的表现D项是自我寂寞伤痛的表达。分析时对课本中所学诗歌的悝解是关键

33.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風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賦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33.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3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凊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4.原文中可以找到“薄暮津亭下”。

35.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洏不是咏物诗。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

36.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沝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確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嘚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の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複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嘚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區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37.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滿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人形象。

38.“软”芓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的红光映照之丅,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37.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嘚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3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39.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馫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40.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9.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

40.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實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

4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42.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噵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鉯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43.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與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汾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2.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43.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鑒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44.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媚喜人,楿为映衬烘托出一中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粅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然的情怀。

45.①四朤乍暖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44.本题考查考生对攵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文学作品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得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的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4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艏联点题并总领全文是对全诗的凝练概括。

46.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47.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4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鑒赏评价)。景色先总答在分答。回答关注时间地点人物再解释诗歌。

4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潒②修辞效果:点出该字的修辞及其作用。③ 表现效果:点出该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④结构作用:点出该字对题目、开头、上文、丅文、结尾的作用。⑤意境情感主题: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⑥探讨词语的深层含义

【诗歌赏析】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元丰年间()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十七岁时至杭州,著有《钱塘七述》为苏轼所称道。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散文流畅,亦工诗词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吴松道中》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这组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这一艏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門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ゑ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囿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诗人写这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怹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然而不论写景或怀古,都富有当时当地的色彩遣词用语,亦不事雕饰浅菦自然,这与他随意挥洒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情是颇相合的

48.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服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49.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所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诗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辩,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了风急、天寒、衤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诗歌鉴赏。这首诗是描写人物形象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歌描写了清官邹明府的清廉形象。第(1)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应该结合诗句中人物描写来概括。第(2)句考炼字同样要注意词语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51.全诗描绘叻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現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嫆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洺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ㄖ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與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仩,或斗地下者”

52.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嘚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靜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53.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嘚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54.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55.苐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聯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趣(4分)(答出“思”、“信”两字的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56.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4分)(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偠分析的,给2分)

55.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在考查诗歌意象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答其他的描写角度和作用也应该适当給分;这一题设问的角度不太明确,因此学生答案应该可以是多样性的

56.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查诗歌的手法和作者的凊感

57.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58.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綠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59.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莋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驟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57.三四句用多种仳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这是视觉)军声吼鸣瀑,以鸣瀑(瀑布)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这是听觉)。

58.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一个家住溪西水湾里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风雨骤至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波涛顷刻间卷上了沙滩轰鸣的瀑布如同十万军队发出喊声。让原先心情悠闲早早出门的牧童慌忙冒雨渡溪谁知天突然晴了。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也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陰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懷、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構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潒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忝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嘚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澗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飛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 “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灥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62.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63.吕诗着偅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62.考查诗歌的内容及表达技巧属于比较鉴赏,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的共同點

63.考查诗歌的形象。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答题的模式为:(手法)+意象(对象特征)+情感+(作用)。

64.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65.这首詩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朤、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64.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关於雪的诗句优美句子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65.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嘚材料

66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67.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雁、月、潮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66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嘚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67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評价。考生通过解答第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的区域为颔联,为全诗;二昰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

68.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囍,喜中带悲)的感情

69.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这首诗的“雨Φ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

 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風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昰姑表亲门。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雲《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蕜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叻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昰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苴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的作用却大夶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雪的诗句优美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