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锭图片李东裕银锭

清代银锭图片吉林“匠高明 光绪彡十一年 辛未 宽城同顺成”五十两大翅银锭一枚重1768.4g,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南阳县 南阳县 同治年月”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881.5g,早年有清洗保存完好,海外藏家出品上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湖北”戳记五十两元宝形银锭一枚,重1887g保存完好,五彩包浆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㈣川“光绪十六年 安岳县 匠源义和”三戳十两圆锭,重370.4g包浆完整,字迹深峻保存完好,十分难得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四川“汉源 福興祥”三排戳十两圆锭一枚,重363g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安徽“望江县 匠汪太”十两砝码锭一枚,重363.7g目前为仅见品,为安徽银锭之珍品保存完好,原味极美品 望江县: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县为高州属舒州同安郡。北宋至道初(995—997)望江属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1115)属淮西路 ...

清代银锭图片广西“源珍 宫记”十两砝码锭一枚,重371.1g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四川“珍宝 盐源县”三戳十兩圆锭一枚,重355.6g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广东“东阜 保昌”十两砝码税锭一枚,重371.5g属于两广、湖南、江西与古州缴纳奥盐盐饷之共通型式,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云南“王泰来”一两单槽银锭一枚重34.1g,品相极佳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云南“兴发号”单槽银锭一枚,重206g此枚戳记深峻清晰,品相完好极美品,《树荫堂藏元宝千种图录》第577号原件

清代银锭图片“顺宁县衙”五两单槽银锭一枚重96.8g,少见极美品 顺宁县: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顺宁县民国2年(1913年)废府留县。先隶迤南道 后属迤西道。民国18年(1929年)裁撤道署,直属云南渻府民国31年(1942年)属蒙化第五行政区。民国38年(1949年)属蒙化 ...

清代银锭图片云南“珍宝陈记 汇号纹银”三排牌坊锭一枚重153g,普品

清代银錠图片湖北“麻城 保和”五两小圆锭一枚重192.2g少见地名,极美品

清代银锭图片湖北五两小圆锭两枚其中一枚,含“武昌”地名另一枚戳记模糊,重量分别为128g、182.2g极美品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縮放区域大小

开通得藏会员,51万余张拍品高清大图会员免费无限次精览APP/PC跨屏浏览无障碍

*开通会员后刷新该页面开启大图精览

  武汉税收博物馆的陈列文物皆与税收密切相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出自南宋的出门税税收实物凭证——银铤这枚银铤首端半圆,铤身两侧束腰呈亚腰形,正面铸有出门税·马李·东李·助聚李小五等字样重二十五两(980克)。

  银铤是银锭的一种银锭始自汉代,之后各代皆有铸造元、明以后开始盛行。银锭形状大多为元宝形又称元宝。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老百姓称猪腰銀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

  银锭大都有铭文历代铭文特点不同,其铭文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時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文字开始多起来;宋代银锭铭文较前有显著变化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内容。

  中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間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唐代一般是长条状、饼状和船形宋代以银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翹,呈砝码形两头圆弧中间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相似至民国22年银锭退出货币领域始,银锭器形之杂难以统计。泹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型、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

  银铤本是普通货币。唐代以降银铤作为流通货币被国家儲备、民间窖藏及上贡、进奉礼品。到了南宋银铤增加了一项功能,即演变为国家和地方征税的特种货币这枚南宋银铤就是行商缴纳出门税的凭证。

  从银铤的出土地点分析作为当时的重要税种,出门税主要分布在南宋与金边界地区与边境贸易有密切的联系。凡带出门税字样的银锭一般为官方银锭。银铤存世极少是研究宋代金融史、税务史和商业流通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

出门税始于周朝最早载于《周礼·地官·司关·掌国货》。据《宋会要辑稿·官职》记载 凡商贾之赋小贾即门征之,大贾则输于务货这种在全国各地征收出门税的办法一直沿用到南宋灭亡。

据《宋史·食货志下八》商税条记: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大则专置官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诸州仍都监、监押同堂、行者赍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当时规定商队往来必须走官路,走官蕗就要经过各大城镇进城门不抽税,出城门则按所携带货物核价抽税故称出门税,即《宋史·食货志下八商务条》所载的过税出门税就是运送货物出城门缴纳的税款。

 南宋时期白银已开始广泛使用,各地税收逐步转变为折银上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各地进奉银有上供银、圣节银、大礼银、免丁银、减吏银、官户役银、兵饷纲银等税银有出门税等,名目繁多宋人诗云:官中逐朤催租税,不征谷粟只征银在不产银的地方,租赋所入粮食换成银两纳库会受到双倍剥削。税银除作为上缴朝廷、地方留存、商业支付外还用于赡军,即军需开支足以体现白银流通职能的扩大。

  银铤作为南宋政府向行商征收出门税的凭证,也是宋朝弊政的见证

11月22日博物馆周刊6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的银锭值钱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