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古,诗六描写兄弟情深的七字诗共跟带,三个站,三个睡

【学神之路】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中学语文升学工作室【学神之路】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作者:中学语文升学工作室微信号:AAAAA522789发表时间 :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河之水一、古代诗歌形象之类型考点: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考题指向内涵典例景物形象1.意象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意境(场景、图画)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景象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4.环境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理象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事物形象6.物象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7.事象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8.事境饮酒o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物形象9.自我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0.他人形象塞下曲(其二)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曲子形象1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二、古代诗歌阅读之必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5题。(本题共2小题,11分)把酒问月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首诗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诗人的思考。B。第二联写明月高悬,欲攀不能;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这两句写出了人对明月有情,而明月对人无意,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C.第三联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以“绿烟灭尽”四字点染,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D.“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是说虽然月亮很美,但看到她出于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难寻,诗人内心充满了遗憾。E.“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两句内容上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形式上则有回环之美、互文之妙,历来为人称道。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15.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借“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设问方式满分技法(二)〔2018年新课程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福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告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老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抒发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摸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三)〔2016国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清平月 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8.“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简析其作用。(5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9.全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设问方式满分技法(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虞美人 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紫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 15.“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设问方式满分技法(六)(201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八声甘州 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七)2007宁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设问方式满分技法(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本题共2小题,11分)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设问方式满分技法(九)〔2018年新课程卷I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精卫词 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刘麦》一诗相近。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十)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8~9题。(11分)念奴娇 (元)朱晞颜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隐约一水中分,金鳌①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皋清夜鹤②,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注〕①金鏊:传说大海里的神龟。②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鸟,故称仙鹤。8.词家认为“寒江斜注”的“注”颇为传神,“胜游如扫”的“扫”较为独到,请简析。(5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9.此词颇有些苏轼《赤壁怀古》遗风,词中所体现出的雄健之势,足可使读者为之一振。词人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雄健之势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春游胡 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1) “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十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11分) 闻邻船吹笛 (明初)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①,莫教吹落陇头花②。〔注〕①堤上柳:指《折柳曲》。②陇头花:指《梅花落》。(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6分)自测答案满分答案满分技法:三、拓展延伸(一)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意境类别来历及寓意典例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象(1)杨柳源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5)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7)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8)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9)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常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傍晚时分,落叶飘零,希冀飘零,心绪零落,最易想念未归之人,所以诗人常将梧桐和秋雨、秋声联系起来表达凄苦愁思。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11)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12)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13)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14)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5)残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16)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7)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18)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19)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20)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1)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2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3)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4)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25)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6)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7)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8)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9)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30)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31)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32)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33)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4)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类别典例特征意境(1)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4)杜甫《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5)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6)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二)古代咏物诗的大致类别类别典例鉴赏古代咏物诗(1)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海棠 苏轼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2) 白云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3) 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 病牛 李纲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5) 琴诗 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三)古代诗词中人物形象类型典例鉴赏(1)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陆游和辛弃疾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兵车行》(8)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9)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1)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12)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词中描写人物的方法(1)正面描写: (2)侧面烘托: (3)反面衬托: (4)借物喻人 (5)比喻和夸张(四)古诗词中的乐器类别相关古诗词古代文化常识(1) 古琴听弹琴 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古琴是传统的弹拨乐器,又称瑶琴、玉琴、丝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气韵最典雅,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传统诗词中的“琴”,多特指古琴。传说舜帝制琴,最初仅有五弦,后周文王增一弦,武王又增一弦,成为七弦琴。古琴常见的材质有松木、杉木、柳木、椴木、桐木、柏木等,由于材质和制法的不同而音色各异。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有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古琴名曲有广陵散、渔樵问答、流水、阳春白雪、阳关三叠等。(2)古筝夜筝 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筝也是弹拨乐器,起源于秦国,故有“秦筝赵瑟”之说。传说为秦将军蒙恬所造,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如果说古琴为中原之韵,古筝则可称为三秦之声。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面板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现代的古筝弦则是以尼龙包裹钢丝制成。古筝音域宽广,声音较古琴明亮清脆,弹拨技巧也较为复杂多变。经典的古筝曲目有渔舟唱晚、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寒鸦戏水、将军令等。(3)笳胡笳曲 王昌龄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出于西北民族地区,汉时传入中原,通常称“胡笳”。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在形制上有所变化,将芦叶制成的哨**管中,遂成为管制的双簧乐器。笳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刚柔待用,五音迭进”。诗词中描写笳,通常称,即胡人之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慓悍的个性及牧马吹奏的特色。(4)锦瑟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瑟,是历史十分悠久的一种拨弦乐器,样子与古筝相似,但比古筝琴弦更多,琴箱空腔更大。有25根弦,每弦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小雅》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这是见于古籍最早的记载,说明瑟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瑟弦的松紧度较古筝松弛,声音较低缓,少用于独奏曲目,常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5)箜篌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箜篌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现代的箜篌是结合竖琴与古筝而创作的一种新的乐器,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现代箜篌的演奏曲目有思凡、湘妃竹、春江花月夜、清明上河图等。(6)琵琶从军行七首之一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发音清脆、明亮,富于颗粒性,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数里地以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琵琶的名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塞上曲、大浪淘沙等。(7)鼓击鼓 《诗经》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多用于军乐助威、祭祀、庆典等作用。现当代著名的中华鼓乐有龙鼓、鼓怪、韩信点兵、背水为营等。(8)檀板阮郎归 黄庭坚歌停檀板舞停鸾,高阳饮兴阑。兽烟喷尽玉壶乾,香分小凤团。雪浪浅,露花圆,捧瓯春笋寒。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阑。檀板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古代的檀板,是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隋代已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一组檀板通常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演奏的时候,以板互相撞击发音,声音清脆、短促,常做伴唱、控制节拍之用。(9)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箫起源于上古时期由动物长骨制成的“骨哨”,唐代以前诗词中的箫,多指排箫,也就是多管箫,唐代以后诗词中的箫,多指洞箫,也就是单管箫。箫由竹子制成,全长80公分左右,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为六孔箫和八孔箫,箫声圆润轻柔,婉转舒缓,弱奏时声音十分特别,多有文人乐客以“呜咽”“幽泣”声形容。无论是在月下林中独奏,还是在乐队中和吹,都别具一番意境。传统箫曲有:夕阳箫鼓、碧涧流泉、平沙落雁、清明上河图等。(10)笛子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诗词中的笛子,指的是今天的横笛,是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横吹木管乐器。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也有石笛、玉笛及木笛及骨笛等其他材质的笛子。现在的笛子又可以按地域特色,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曲笛音色悠扬婉转,适于吹奏柔和的江南曲调,而梆笛音色嘹亮高亢,常用语北方戏曲的伴奏,其吹奏的技巧也大不相同。笛子的著名曲目包括姑苏行、鹧鸪飞、梁祝、牧笛、喜相逢等。(五)古诗词中的十大乐典名称来历及作用(1)《阳关》《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名。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反复三次,谓之《阳关三叠》。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城的关塞,在玉门关之南。诗词中常使用这个典故,作为惜别之辞,抒写离情别绪。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宋、苏轼《江城子o孤山竹馆送述古》: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2)《金缕》唐、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后有词牌为“金缕曲”。诗词中常用“金缕”作为歌曲的名称,带有及时行乐的颓废情趣,常用在描写歌台舞榭生活的作品中。唐、杜牧《杜秋娘》:秋持玉斝醉,与唱《金楼衣》。宋、王安中《清平乐o和晁倅 》: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3)《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唐时流行的舞曲。一说本婆罗门曲,出自西域。据《唐会要》卷三十三载,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介绍入中国。又一说,“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寒大桂树下,乐音嘈杂清丽。明皇归,制霓裳羽衣风。”(见《异闻録》)。“霓裳羽衣”多用在咏怀唐明皇史事和写歌舞、音乐的作品中。变休有“霓裳”。唐、元稹《法曲》: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扰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4)《梅花落》《梅花落》,古乐曲名。汉《横吹曲》有《梅花落》,本笛中曲。南朝鲍照、陈后主等所作乐府中都有此篇。唐有《大梅花》、《小梅花》。由于《梅花落》为笛曲,故诗词中使用这个词语时多和“笛”、“吹”等词连用,表示春意。变体有“梅”、“梅花”、“梅心”等。唐、李白《与史中郎饮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宋、秦观《如梦令》: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5)《梁甫吟》《梁甫吟》,古乐曲名。梁甫,山名,据说在泰山下。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甫艰。”相传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三国志o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古代诗人因羡慕诸葛亮的为人,每以《梁甫吟》喻志;也常用于与诸葛亮事迹有关的怀古咏史作品中。《梁甫吟》亦作《梁父吟》。唐、李白《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又,《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父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6)《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其音甚哀。《陈书o后主沈皇后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赠新词,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旧唐书o音乐志》引杜淹对唐太宗语,称《玉树后庭花》乃“所谓亡国之音也。”后来诗人把淫靡之音喻为《玉树后庭花》,称为亡国之音,多用在咏史怀古和讽刺帝王醉生梦死等作品中。变体有“玉树歌”、“后庭花”等。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李商隐《隋宫》: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7)《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古歌曲名。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人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诗词中常用这个典故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有时则作为对作品高度的赞誉之词。变体有“阳春”或者“白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唐、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8)《广陵散》《广陵散》,古琴曲的名称。《世说新语o雅量》载:“嵇中散(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是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音乐家。他不满当时的司马氏集团而遭杀害。后来“广陵散”一语成为典故,表示人事凋零,或某种技艺已成绝响,后继无人。在咏怀嵇康的作品中也常用此典故。变体有“中散弹琴”、“临命索琴”等。唐、李颀《琴歌送别》: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指当时的“甘露事变”):顾索素琴应不悔,忆牵黄犬定难追。(9)《丁都护歌》《丁都护歌》,乐曲名。《唐书o乐志》:“《丁都护歌》者,晋朱间曲也。”《宋书o乐志》载:“《都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宋高祖(指刘裕)使府内直督护丁旿收殓殡埋之。逵之妻,高祖长女也,呼旿至阁下,自问殓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丁都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丁都护(歌)”在唐、宋诗词中已渐渐成为典故,失去乐曲名称的本来意义。在诗词中用来描写戎马生活。抒发行役劳苦,表达思妇的感情。有的则将丁都护比拟为英雄。这就要依据主题及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变体有“丁都护”、“都护歌”等。唐、李白《丁都护歌》: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写纤夫劳役之苦)唐、李贺《浩歌》: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以“丁都护”比喻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10)《白头吟》《白头吟》,古乐府曲名,相传汉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所作。《西京杂记》卷三:“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玉台新咏》将《白头吟》列为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淒淒复淒淒,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白头吟》是否为卓文君作,尚属疑问。此后,一些诗人都写过以《白头吟》为题的乐府。诗词中常用《白头吟》故事来表示夫妻感情的变化,或用《白头吟》为题,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唐、李白《白头吟》: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唐、杜牧《为人题赠》: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推荐阅读猜你喜欢之江思语茂生学易淮南亲子嗨翻天国学每日读自由发#统计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兄弟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