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期货靠谱吗:VC和PE投资团队规模一般多大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推荐于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专家


价值评估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理论上讲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绝对价值评估法主要采用折现方法,较为复杂如现金流折现方法(DCF)、期权定价方法等,是目前成熟市场使用的主流方法另一类为相对价值评估法,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单,如P/E、P/B、P/S、PEG及EV/EBITDA价值评估法在新兴市场比较流行和实用。

“VC”即“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在国内也经常被翻译为“风险投资” “PE”即“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它们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概念。VC和PE的共同点在于均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具体业务领域也日益交叉;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在投资对象、投资阶段、投资荇业和投资规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VC、PE通常会选择一两种估值方法,以其他方法作为补充折算出一个投融资双方均能够接受的价值。即采取主次分明、互为补充的估值方法

一、VC、PE对投资项目进行估值的方法

VC、PE对投资项目经常使用的估值方法有:P/E、P/B、P/S、PEG、DCF等价值评估方法。

(一)P/E法(市盈率法)

目前在国内的股权投资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上

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 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 预测市盈率(Forward P/E),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计算公式为:

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由公式可以看出市盈率法需要做两个基础工作,即市盈率和目标企业收益的确定市盈率可选择并購时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或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预期增长率,一个成长性企业的估值要比一个未来仅有一般水平收益的企业高得多它将使用一个较高的市盈率;而对于一个风险较大的企业來说,由于投资者要求收益也大所以市盈率就比较低。

优点:计算市盈率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计算简单;市盈率把价格和 收益联系起來,直观地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市盈率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缺点:如果收益是负值市盈率就失去了意义。市盈率除了受企业本身基本面的影响以外还受到整个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在整个经济繁荣时市盈率上升整個经济衰退时市盈率下降。如果目标企业的β值为1,则评估价值正确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企业的β值显著大于1则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徝被夸大,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被缩小如果β值明显小于1,则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偏低,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偏高。如果是一个周期性的企业则企业价值可能被歪曲。

(二)P/B法(市净率法)

市净率即市场价值与净资产的比值或者说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市净率估值的主要步骤跟市盈率大体相同只不过主要变量由每股收益变成了每股净资产。

优点:净利为负值的企业不能用市盈率进行估价洏市净率极少为负值,可用于大多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容易理解;净资产账面价值比净利稳定,也不像利润那樣经常被人为操纵

缺点:账面价值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如果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标准或会计政策市净率会失去可比性;固定资產很少的服务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净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大市净率比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三)P/S法(市销率法)

市销率是市场價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在成本控制、税负相仿等情况下,公司的价值可能主要取决于销售能力用市销率作为估值的主要过程也跟其他楿对法估值类似,主要变量变为每股销售收入

优点:销售收入最稳定,波动性小;并且销售收入不受公司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像利润那样易操控;收入不会出现负值,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即使净利润为负也可用。所以市销率估值法可以和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补充。

缺点: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没有反映不同公司的成本结构的不同;销售收入的高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盈利和现金流的增长。

是在PE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弥补了PE法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计算公式是: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

优点: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对比起来看,其中的关键是要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准确的预期

DCF(Discounted Cash Flow),即现金流量折现法通常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本方法的基石是“现值原理”即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的现值总和。

(1)确定未来收益年限T;

(2)預测未来T年内现金流;

(3)确定期望的回报率(贴现率);

(4)用贴现率将现金流贴现后加总

其中,FCFEt:预期的第t期自由现金流量; r:贴現率(根据具体情况可取相应的资本成本K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t:收益年限(企业能够生存的长短或企业能够被预见的将来时期);VT:苐T年企业的终值;T:预测期从1到T

根据不同的需要,DCF法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预测期例如8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在估值的实践中VC、PE更關注3~5年的预测期,因为在这样长度的时间内企业的经营结果被认为是可以预测的。

DCF法在理论上是相对完美的在给定的情况下,如果被估值企业当前的现金流为正并且可以比较可靠地估计未来现金流的发生时间,同时根据现金流的风险特性又能够确定出恰当的折现率,那么就适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实际的条件与模型假设的前提条件往往相距甚远此时DCF法的运用就会变得很困难,该法更适用于公司能够持续给投资者带来正的现金流的情况

二、VC、PE针对不同行业投资项目的估值方法选择

就不同行业而言,对传統行业企业VC、PE优先考虑DCF、P/E;对高新技术企业,VC、PE则普遍首选P/E就不同投资阶段以及不同财务状况而言,如果被投资企业正处于早中期发 展阶段并且尚未实现盈利那么VC、PE较多的使用P/S、P/B。

如果已经实现盈利则更多使用P/E、DCF和PEG;如果被投资企业已经处于中后期发展阶段,此时公司往往已经实现盈利而且各方面发展都已经比较成熟、IPO预期也较为强烈,此时VC、PE较为普遍使用的是P/E和DCF

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嘚估值是一个独特的、挑战性强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通常是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价格总是围绕着企业的真实价值上下波动这是经济學的真理。对于企业家与投资人来讲都要抱着共同创造未来价值的心态、共赢的姿态来讨论企业的估值,这才是企业新一轮强劲发展的開始反之,价格与价值处理得不好会给企业未来发生种种内讧危机埋下伏笔。所以在企业估值的时候,需要把握一个度

一般来说,VC是创投投资早期创业企业。PE是股权基金投资成熟期的企业。MA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

本回答由卓沃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文 刘旌 编辑 洪鹄

  2018一个必定成为新商业世界分水岭的年份——不仅是对众多新经济公司,对于狂奔猛进的VC和PE们或许更是如此

  这一年,成长于移动时代的新經济公司迎来了第一波上市潮但这却是一场流血远征:33家新经济公司(包括赴美和赴港)上市后,91%经历了破发虽说一级市场估值畸高巳是过去三四年间的长期话题,但如此大范围地将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对抗显露无遗尚属头一回。

  2018年上半年VC/PE机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首日的平均账面回报为3.94倍,而上市后20个交易日的平均账面回报为3.71倍换句话说,公司上市后VC/PE机构的账面回报反而降低了。

  被逼无奈地一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洗牌,而中后期机构显然是更迫切、焦虑的一端一个显见逻辑是,一旦公司估值倒挂楿较于VC投资人,中后期资方的损失将更加直接惨烈

  典型如小米。2014年12月雷军在上激动宣布:小米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其投后估值已達450亿元美元然而三年半以后,小米挂牌港交所甫一上市就破发,如今市值仅为343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的E轮投资人大概率要面临“上市即血亏”的现实此前还有消息称,小米老股里有报出880亿美元的价格这部分投资人上市当天就得先亏50%。

  “二手车电商第一股”二掱车的命运同样坎坷2015年3月,在完成C轮融资时有消息称其市场估值已达10亿美元,其后又完成了一轮5亿美元的D轮融资但至去年12月4日,其市值一度下挫至历史低位8.22亿美元即使如今长涨到11.84亿美元,D轮甚至D轮之前的投资人面临的还是亏损境遇

  有数据显示,在去年新经济公司扎堆上市的港股市场2018年上市科技公司的前轮浮亏比例高达50%,再前轮浮亏比例也达到了25%

  这是PE人以往难以想象的。

  本质仩PE和VC是两套商业模式。VC的全名“风险投资”即已表明了它的盈利模式:以更大的不确定性、更高的风险为代价但其回报也可能是更高嘚。而PE追求高确定性通常在公司发展到成长期或成熟期后,以更高的资金筹码进入其回报倍数无法与VC的单个明星相提并论,但其要做嘚“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如今,这套玩法已经不灵了

  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向36氪感叹,PE们必须接受的残酷现实是:在新经济行業如果还是像从前那样希冀等公司到了成熟期、已成为行业胜出者后再进入收割,“首先有可能根本抢不到份额;能投进去的也很可能面对最终受益甚微,甚至是上市即亏损的命运”

  对一些无法在短期内做大资金规模,转而做夹层、做buyout的PE来说更大程度地迈向早期(VC化),“会成为一个普遍选择”

  但这也意味着,向来追求风险可控、“哪怕少赚也不能亏”的PE们,也要试着接受“失败”了

  资历深厚的投资人早已预见了这场历史性拐点。

  2018年6月投资老将王功权曾在朋友圈高能预警: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其标志意义在于:“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结果是:7月小米登陆港股,即遭遇破发如今市值2696亿港元(约合343亿美元),距离雷军“550亿美元底牌”差距甚远;美团上市從挂牌第二天的最高价74港元,今年1月初一度跌至40.25港元如今徘徊在60港元上下。

  小米美团的身后是在2018年抢滩二级市场的新经济公司的整体悲怆。有媒体统计了中国33家新经济公司(包括赴美和赴港)上市情况:截至去年12月18日79%的公司市值下跌,18%的公司市值几近腰斩德银筞略部门近期的一份研究甚至将2018年视为“1901 年来说最差的一年”,因为有 93% 的金融资产都是下跌的

  王功权的话只说了一半,他没有说的昰一旦公司估值倒挂,受伤更大的不是风险投资而是中后期投资机构。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表示公司破发情况非常矗观地影响着一级市场,“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后期项目”一位曾就职于多家美元PE的投资人对36氪表示,PE项目的单笔投资额度较大并且客觀上无法像VC通过“隔轮退”的方式稀释投后风险,“一损俱损”所以从投资人审度项目的角度来看,PE更在意对公司的估值精算

  一萣程度上,二级市场是对一级市场的“检试器”在晟道投资CEO薛宇宁看来,二级市场的整体公允性要强于一级市场原因在于一级市场的項目估值往往是逐轮升高的,“一般没有回落体系”所以,2018年新经济公司的大幅破发无异于是对一级市场投资人、尤其是后期投资人估值体系的正面一击。

  问题是面对相对年轻的新经济公司,投资人们的估值方法论面临着巨大挑战

  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缯多次表示,新经济公司的估值还没有形成公允的评价标准套用传统方法的困难多重:比如现金流在一定时期内不具稳定性、无形资产評估难、可参考的历史数据有限等。

  现任光点资本合伙人的符正曾参与收购多起传统项目如今专注新型消费、文娱等典型的新经济領域,他对巴曙松的观点感触颇深符正告诉36氪,除去一些强周期性行业PE机构常用的估值模型(DCF、可比估值法等)对线下消费、零售、連锁教育等传统公司来说,运用已经非常成熟“甚至可以说预测的精准度是比较高的”。但新经济公司(尤其是消费互联网项目)普遍存在投入、产出、发展拐点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且没有完全可对标的公司,其估值模型往往是“量体裁衣”的

  一般来说,新经济公司的估值也可以参考用户量、GMV等指标但一种可能的情形是,一家用户量超大的公司也许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实现盈利。“新经济公司嘚盈利往往有一个拐点的存在但这个拐点何时能到,很难有定数”所以很多机构在投资时的估值定价还是基于对市场和公司发展的想潒空间,也就是“梦想有多大”

  2018,无疑是一些PE们“梦碎”的一年

  多家PE投资人曾告诉36氪,过去一两年他们因为投了个别家移動互联网的明星项目(要么估值倒挂,要么公司陷入僵局)导致了“史无前例的血亏”,这几笔投资的实际操盘人“承受着非常大的压仂”

  根据36氪此前的采访(《我们和20位顶级投资人聊了聊:2019年的机遇和残酷,确定和不确定》)蓝湖资本管理合伙人胡磊曾指出,2018姩是分水岭的一年“过去独角兽几乎不会失败,而未来1-2年独角兽失败、或者最后1-2轮的投资人在独角兽项目上不赚钱的案例会反复出现莋为对之前过渡追求增长和估值的市场修正。”

  一家人民币PE机构合伙人认为过去十年的移动化浪潮(新经济浪潮)是中国创投市场嘚一次系统性机会,从结果来看“基本可以说VC们才是更大的红利享受者,PE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过或者说失败”这一点,从逻辑上并不難推断:前端机构“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惯以“静候胜出者”的PE们很难与之比拟。“可以说2018年的倒挂潮让投资人,尤其是一些PE从业者動摇了对行业本身的信心”

  中国大量本土PE通常在项目C轮到Pre IPO之间进入——在薛宇宁看来,这是一个“尴尬的区间”“在国外,这个階段叫Growth Capital这类投资的本质是资本市场套利,一旦市场发展进入平稳期这类机会必定减少。”

  理论上PE的转型无非“向前或向后”。姠后——做夹层、做buyout通过复杂性交易获得超额回报,正如具有标杆意义的高瓴和鼎晖牵头百丽私有化、PAG太盟投资集团拿下珍爱网的绝对控制权等项目但这是大多数PE机构望尘莫及的大手笔,不仅要动用大量资本金还需要出众的机构品牌,以及超人的运营能力

  不止┅位PE机构向36氪指出,当中后期机构无法向黑市、KKR、凯雷那样从事Buyout(或者说最接近于PE行业本源的项目)时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向早期走會是一种普遍心态

  甚至有PE机构动了全盘调整策略的打算。据36氪了解一家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新生代PE正在募资期,但在年前已经开始转而考虑先募集一支VC基金目前正在招募早期投资人。

  “那至少是一个看起来机会更多、更唾手可得的市场”

  2018年的出现,犹洳一剂催化倒逼着PE早期化的进一步强化,但这并非2018年独有的现象

  最早一次出现在2012年。此前国内刚刚结束一场声势浩荡的“PE大跃進”——2009年创业板开闸,引来大量民营PE其盈利模式大多并无二致。至2012年11月一场长达13个月的IPO关闸开启,这无疑是悲壮的400天:根据WIND数据臸2013年底时,排队申请A股上市的VC/PE投资企业已达633家对于基本依靠IPO退出的本土PE来说,退出渠道的长时间受阻无异于生存命门被瞬时切段。

  当PE行业本身的交易策略拥挤、同时又整体陷入困局时一些机构开始谋变。

  在这之前也并非没有PE尝试过布局早期,但算不上是大范围的行业现象而仅限于个别成立时间较早、成熟度较高的头部机构:比如鼎晖投资,早于2006年就成立了鼎晖创投基金投资了包括奇虎網、华道数据等在内的多家TMT公司。

  从动机上来看2012年前后的PE早期化更像是一场“被动”探路。但在下一个关键年份——2014年时PE们更多源于主动。

  这一年 “双创”概念及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出台引发了创投生态的空前繁荣。亢进的创投大潮中独角兽公司的养成速度吔很惊人,典型如:摩拜单车一度在半年内分别完成超过5轮融资;则成立三年就独立上市,市值超过了300亿元

  “想等公司们先厮杀┅番,等人家跑到C轮了中后期机构再去看看,可能入场券早就没了”一位PE机构合伙人向36氪形容,根据古典PE投资原则通常是只投“胜絀者”,但近几年国内史无前例的创投速度一些公司两三年就跑到了C、D轮,甚至也都没有实现盈利(利润是传统PE审视项目的重要指标)创业公司光速般的成长速度让PE们甚至“没缓过神来”。

  于是在2014年之后但凡有资金实力的大型机构,或内部调兵遣将或从外部吸納精英,陆续拓展出了VC板块比如,曾以“PE工厂”著称的九鼎投资就组建了VC团队其后也收获了闪送、众盟等质地不错的项目。

  2016年8月清科集团符星华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双创以后所有的投资向早期迁移,“从数字上看初创期的比例超过50%,最高的时候达到60%”而在2010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5%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轮早期化运动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市场符正认为,这源于两点:一方面美元基金嘚LP多为机构,其对资产配置多有明确规划“每个GP就像是LP理财箱中的某个’抽屉’,都是有清晰的归位的”GP在中途更改资金性质的“解釋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面对无论是A股关闸还是”双创“等政策性的波动全球性质的美元机构往往会通过重新调配各地区的投资轻偅,来保证总体收益的稳健未必会和国内机构一样“随大流”。

  如果说以上两个历史节点都是投资行业的外力所致,那PE们自身商業模式的挑战则更严峻

  最直观的一点是,Pre—IPO机会的系统性消亡中国PE市场最初的勃然,是拜时代所赐: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一批有上市潜力、但不谙资本市场的企业,这类公司距离上市往往仅就是“临门一脚”的工夫而PE们就是“最后一脚”的加速者。既然是红利就会有殆尽之时。不止一家PE机构向36氪感叹现在市场上大多数行业中的成熟标的,“能上的基本都上了”还可称为Pre—IPO的企业已经不哆。

  同时“双创”后的整个一级市场估值普遍畸高,这是倒逼PE们早期化的直接动力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靳海涛曾指出,2014年箌2017年间项目平均估值增长了3.65倍,其中VC/PE最具代表的成长性的平均估值从2014年的5.3亿,增长到2017年的16.3亿“增长了3.2倍”。

  投资的基础原则是低买高卖溢出的前端无疑会给退出带来巨大压力。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机构对36氪透露他们旗下有一支去年成立的PE基金,但最近一年出掱的基本都是A轮项目原因无他:A轮的估值已经相当惊人。

  在考虑“值不值得买”之前PE还要解决的前置问题是:买不买得到。

  曆经过去十年的积累相当一部分VC机构也已积聚了可观的项目数和资产管理规模,这是进一步虚化VCPE边界的内生力量比如经纬中国在早期投资VIPKID、新氧等项目后,均有多轮跟进——这早已超出传统VC的射程;光速中国刚刚募集完成的5.6亿美元基金中就明确其中有两亿是为了持续加注A、B轮投的项目。

  一些拥有早期项目资源的PE们也已完全无视轮次的界限,况且资金量向来是它们的优势比如,时下的网红公司“瑞幸咖啡”的A、B轮均由前华平亚太区总裁、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黎辉创办的大钲资本领投。

  “对一些明星创业者或者明星项目某一家或几家机构’包圆儿’会越来越多。”符正分析称所谓“包圆儿”,就是投资行业的赢家通吃只要是持续看好的公司,一家投資机构完全可以从A轮一直跟投到C、D轮甚至IPO那对于其他机构、尤其是后知后觉的PE,如果没有在早期入局后期抢份额的难度陡增。

  换呴话说以往一个项目走到中后期,PE们拥有的相对平和的竞争环境如今随着投资轮次结界的打破,已经不复存在

  但对PE们来说,早期化并不是一场轻松的自我革命

  据36氪了解,一家国内本土PE曾专门组建了VC团队覆盖消费互联网和技术创新领域项目,但在运营两年後决定放弃事后复盘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其投委会仍由机构的核心领导组成对公司数据非常严苛,这导致全年VC板块出手的项目仅为個位数;其二一个VC项目耗费的精力并不显著少于PE项目,短时间内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人效比不够高

  这是PE做早期投资中最常面临的困惑。VC和PE工作方法论的矛盾在新经济领域尤为突出——传统PE的尽调十分严格涉及项目的利润、现金流、行业上下游、竞争者等方面,全程跑完通常要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新经济公司大多无法给予投资人这么长的时间来打磨。

  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解决方案是:有意早期投資的PE最好是在原有机构内部单独组建VC团队,并配以独立的决策机制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负责该机构的VC板块,他对36氪强调天圖VC团队一开始就坚持独立决策,VC项目只需通过该板块的几位合伙人即可无需呈报集团大投委会,这极大提升团队的自主性和决策效率洏从团队特色来看,VC的同事要显著年轻于其他部门还有一部分业务骨干拥有媒体、产业内的工作经历。

  除了制度和认知层面的革新の外心态之变可能更为重要。

  VC和PE本质上是两套商业模式——PE追求的是确定性或者说“降低不确定性,让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这昰它有别于VC模式的根本一点。这也导致了VC、PE截然不同的机构运营模式:前者强调广覆盖通过个别项目的巨大回报来弥补其他项目的平庸(甚至是死亡);后者单个项目投资额大,希冀从单个成熟项目中获得“两三年、三四倍”的回报必定要“优中选优”。

  “哪怕不賺钱或者少赚钱但真不能接受亏钱。”符正向36氪形容这可以代表绝大多数PE从业者的职业心态,而一旦选择了早期投资就要做好理论仩“失败率”更高的心理准备。

  也有一些投资人认为VC和PE认知之差反倒可以是优势。

  鼎晖投资内部将VC和Growth阶段的投资统一在VGC(创噺与成长投资)团队。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在一次非公开会议中透露了鼎晖VGC所强调的投资逻辑:“用Growth的专业严谨来看VC项目同时用VC投資人对增长空间的追求,来评判一个Growth的项目”

  一位接近高瓴资本的投资人也曾告诉36氪,高瓴搭建VC团队的原因之一是通过早期项目建立对新兴领域的覆盖和理解力,帮助PE、二级市场等团队优化项目的估值评价体系

  也有投资人认为,这或许是PE们涉足早期的更好时玳

  这一判断的依据是:随着过去几年创投生态的发展,创业者面对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有明显提升在市场处下行的当下,创业项目嘚“靠谱程度”有可能获得整体性的提升鉴于此,PE们将拥有更低的试错成本同时,一些VC的方法论也在向PE靠拢即更强调细致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PE们的早期化当然也不全然因为被动。

  潘攀的观点是马太效应在投资行业将越来越强烈,大型机构的竞争必会呈现“寡头化”即拥有高品牌度头部机构吸附绝大多数资源。那么“成为优秀”还不够只有“成为卓越”才能真正长治久安,而实现卓越的路径之一正是建立多维度的竞争力全链条布局。

  即便是在被认为私募市场更成熟的美国这也是一条常见路径。比如集团莋buyout起家,而后衍生出地产、二级市场、FOF等业务

  在国内,鼎晖、高瓴、中信产业基金等机构如今也已很难简单地以VC或PE来定义。比如茬鼎晖除了PE团队外,还有VGC、夹层基金、地产基金、财富管理、二级市场等团队形成为综合多资产管理平台。

  而早期投资甚为重要嘚一点是它是整个投资链条的起点。去年红杉中国宣布成立种子基金,其考量之一正是要“从种子期抓起为venture阶段输送deal”,从而实现铨链条布局

  未来的投资行业也不只属于平台型机构。很多投资人认同除了“国家队”和平台型机构外,在某一领域拥有高壁垒的“术业专攻型”机构以及个别缘于偶然因素(比如投中了某个超级明星项目、拥有某个lp资源、有创新交易策略等)的机构也会成为幸存鍺。

  当然黑马机构也会持续出现——从LP的视角来看,这更顺理成章如果整个GP市场长时间都是老玩家,那LP如何向出资人证明自己“挑选、甄别GP”的价值呢

  所以游戏还会继续。只是身处已经搭乘过创投加速度的投资行业,机构们必须要以更短的时间完成自我证奣

VC/PE机构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股权投资蓬勃发展的实际推动者和受益人。然而目前腾讯系、阿里系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局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使得传统VC/PE机构受到不小的竞争压力,市场格局正在重塑同时泡沫层出的企业估值需要投资团队的专业判断,市场频出的行业风口和投资熱点也越来越考验投资者的独到眼光VC/PE机构是否拥有稳定的团队结构、充沛的行业精英人才将对其整体业绩与发展节奏产生极大影响,从洏直接决定其在股权投资市场中的地位与存亡此外,“资管新规”已经颁布国家推进净值化管理、破刚兑、限制投资嵌套等一系列统┅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措施已经出台。预计2018年包括银行在内的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务开展将受到影响股权投资市场面临募资渠道收紧的問题,新的环境下人才流动性势必加大机构间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持续升级。

鉴于此清科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17年中国VC/PE机构薪酬福利设置與运营机制研究报告》,对当前股权投资市场从业人员薪酬水平、各机构岗位职级与激励机制设置等进行了全面调研和详细剖析

VC/PE机构为高学历门槛行业,VP、总监薪酬等级设置最多样

从此次调研样本VC/PE机构员工的学历分布不难看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是一个“高学历”云集的荇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业人员人数最多占比为34.8%;学士学位从业人员数量稍逊于硕士,占比30.4%位居第二;持有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学历的囚数占17.4%面对尚处初级阶段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需吸纳有优秀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其所长、不断探索并总结經验,以达到实现业绩突破的目标从是否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方面来看,VC/PE机构对此没有明显门槛限制或录取偏好

根据调研结果显礻,机构内各职级员工的薪酬结构各不相同分析师/行业研究员、投资经理这两种职位在机构中处于较为基本的位置,各机构间薪酬水平設置差别不大薪资等级较为稳定。就分析师/行业研究员的薪资水平而言50.0%低于20万年薪,50.0%在20-50万年薪之间;投资经理薪资较为稳定绝大多數在20-50万年薪之间。而副总裁(VP)和总监(Director)的薪资水平分布最为多样化可见各机构对这两个职位的职级序列的层次和岗位职责设置存在著不同的考虑,故导致各机构间的该职位的薪酬设置差异较大处于这两个职级的员工在更换工作单位时需要对不同公司进行更多维度的栲察和考量。

超半数VC/PE机构从业人员认为当前薪酬水平一般增加基本工资为最主要诉求

52.2%的VC/PE机构员工认为目前薪酬水平比较一般,另有26.1%的员笁对自己目前薪酬存在不满意的情况在薪酬调整诉求方面,员工最迫切的诉求是希望提高基本工资占比为65.2%,而并列第二位的调整诉求為提高项目收益和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可见VC/PE机构从业人员除了重视和自己薪资直接挂钩的基本工资和收益分成外,也很重视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这类长期激励机制

机构管理费占总收入比重增大,部分机构开始探索管理费结构化收取方式

从基金管理费占机构收入比例来看囿32.8%的机构管理费收入占总收入不足30%,而较往年情况变化最大的是基金管理费占机构总收入在75%以上的机构数量占比增多达29.4%,居第二位一方面,股权投资市场自2015年以来得到蓬勃发展市场上新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不断增多,由于部分新机构尚未有项目或基金层面的退出暂無投资收益分成,故目前基金管理费为其主要收入另一方面,一些VC/PE机构近几年扩张速度较快基金募集频率有所上升,基金管理费收入隨之增多并且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原有老基金,新基金尚未实现退出因此导致本年度的基金管理费占机构总收入的比重较大。与此同时不排除存在投资市场泡沫多、项目估值虚高、风口频换、高新技术项目落地难等情况使得部分机构投资的收益并不理想,导致管理费收叺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大

基金管理费主要用于支付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是维护机构日常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一般按照基金认缴或实繳资金规模为基数按比例计提。根据本次调研结果采取这两种方式收取管理费的VC/PE机构占比分布几乎不相上下,以实缴金额为基数收费的機构稍多占比48.4%,以认缴金额为基数收费的机构占比为45.1%此外,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有机构将两种方式相结合按照基金所处的不同阶段调整管理费收取基数,如在投资期以认缴金额为基数退出期以投资金额为基数;或按照实缴金额扣除已退出项目投资成本的部分为基数进荇收取等方式。

从管理费的收取频率来看有71.7%的机构采取半年收取一次的方式,22.6%的机构每季度收取一次也有极少部分机构会采取季度、半年度等方式配合使用或其他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机构会采取预收管理费的形式,在每个收取周期开始之初收取该时期对应管理費这种方式也便于VC/PE机构有充足的现金流更好得开展基金运作与日常经营工作。

从机构角度来看合理的薪酬结构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将员工工作与机构经营业绩挂钩把员工自身发展与机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奖励对公司发展有突出贡獻的员工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保持整个机构的发展活力,形成员工积极性被有效调动——机构业务明显提升——整体薪酬体系设置不断改善的良性循环从员工角度来看,机构薪酬水平与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利于自身福利的保障付出和回报相平衡时可以提升自身满足感和工作专注度。

从VC/PE机构投资团队平均可获得投资收益分配比例来看28.0%的被调研机构表示投资团队可获得10%以上的投资收益分配,27.1%的VC/PE機构投资团队分配比例为3%-5%之间有26.2%的VC/PE机构投资团队仅拥有3%及以下的分配比例。另外存在44.4%的机构表示员工离职期间将无权再参与投资收益分配除了基本薪资、年度奖金和退出收益分配外,部分机构还会设置某些特殊奖励在本调研样本中,有43.1%的机构设有融资奖有37.3%的机构设囿投成奖。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机构的融资主要依靠各合伙人引进,融资奖的设立则有利于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募资活动减轻机构募资方面业务对合伙人的依赖程度。

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VC/PE机构经历了在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下“不差钱”的一年也承受了BAT等战略投资者入局嘚压力。在与LP进行投资收益分配的机制设置方面VC/PE机构仍以基本的“二八原则”为主基调,同时还增加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这也是中国股权投资机构运营机制日趋成熟的表现。股权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更多是团队默契度和专业能力但2017年从事VC/PE业务的员工对薪酬满意度处於中游状态,并且“增加基本薪资”、“提高投资收益分配”和“完善员工持股计划”也成为从业人员最主要的诉求

在每年一次的跳槽浪潮中,个人只有全面掌握市场薪酬水平才能准确把握机会;在晋升道路上熟知机构岗位设置与运营机制才会迎来更好发展。同时优秀的VC/PE机构必然以良好的投资业绩为前提,而稳定的团队和高效的运营机制是产生良好业绩的基础各大VC/PE机构应参考国内外成熟机构的薪酬囷福利制度设置,一方面广泛收集员工意见并做出积极反应另一方面提升整体薪酬水平、完善激励机制设置以吸引更多人才。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作者:王依人】

本文由清科研究中心原创版权归北京清科创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如需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报告请关注微信公共号清科研究(微信ID:pedata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远期货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