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度与气温的关系中的噬菌体会因为气温降低(尤其冬季)而变少吗

【摘要】:鼠疫是一种流行在啮齿动物间通过跳蚤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简称“鼠疫菌”)。历史上鼠疫的流行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鼠疫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病毒,寄生于鼠疫菌。在动物鼠疫流行末期和间歇期,从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中常常可以分离出非典型鼠疫菌和/或鼠疫噬菌体。目前在鼠疫诊断“四步”检验中,人们越来越依靠噬菌体裂解实验的结果来判定鼠疫菌,甚至一些地方仅剩下噬菌体实验。因此一旦这个防线失守,整个鼠疫诊断体系将受到极大挑战。在鼠疫监测中现已发现天然的抗现有鼠疫诊断噬菌体的鼠疫菌存在。因此,制备更多鼠疫诊断噬菌体的备选对鼠疫诊断、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研究和鼠疫微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包括三部分内容:(1)从模拟土壤标本中分离鼠疫噬菌体方法的建立;(2)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和流行病学分析;(3)野生型鼠疫噬菌体YL060生物学特性鉴定。(1)采用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模拟土壤中的鼠疫噬菌体,建立由土壤环境中分离鼠疫噬菌体的技术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加入5μL、50μL、500μL、1000μL鼠疫诊断噬菌体的模拟土壤样本,通过点滴法检测显示其过滤液在稀释前均出现明显的噬菌斑,2g土壤样本中鼠疫噬菌体的最小检出量为30PFU。由此说明采集的环境样本中鼠疫噬菌体含量很少时,通过富集可以提高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2)云南省玉龙县黄山镇和剑川县石龙村采集261份生态环境样本(包括鼠巢、鼠巢地土壤、鼠洞道土壤、鼠粪等)和鼠类样本(以鼠盲肠为主)进行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显示,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宿主菌,样本经过富集后采用点滴法和双层平板法从云南省玉龙县黄山镇采集的鼠巢中分离4株鼠疫噬菌体,从该地鼠盲肠中分离3株鼠疫噬菌体。云南省玉龙县黄山镇在年期间动物鼠疫持续流行。本研究为国内首次从鼠疫疫源地鼠巢中分离到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通过流行病学分析说明它跟近期的动物鼠疫流行相对应。(3)本研究选取鼠疫噬菌体YL060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鼠疫噬菌体YL060电镜下形态呈蝌蚪形,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头部直径约为60 nm左右,尾部长约140 nm左右,带有一伸缩的尾鞘,其形态符合肌尾噬菌体科特征。该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感染宿主菌EV76的潜伏期为50 min,暴发期为80 min,裂解量约为7.1。鼠疫噬菌体YL060宿主谱较窄,仅仅裂解鼠疫疫苗株EV76,而对其它耶尔森菌均不裂解,说明该鼠疫噬菌体有较强的特异性。理化因素敏感性试验显示,该噬菌体在pH 5.0-1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50℃作用60 min后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超过50℃其效价急剧下降;其对氯仿不敏感,5%浓度的氯仿对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对紫外线比较敏感。提取的鼠疫噬菌体YL060 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其条带大约23 kb。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授予年份】:2016


辛培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房 静,周方孝,刘振才,张雁冰,杨成君,梁宝成,高崇华;[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年02期
张宏,吴德强;[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年01期
房静,刘振才,徐诚;[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年03期
周树武,林新勤,曾竣,韦锦平,秦石英,陈达宗,鲁翠芳,黄德蕙;[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6期
黄飞;李寿生;吴科明;;[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5年06期
周树武;梁江明;曾竣;韦锦平;陈达宗;秦石英;鲁翠芳;黄德蕙;;[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王云鹤,李树珊,汪世昌,李树滋,刘桂如,关玉贵,姜宝才,于宝纯,王洪素,徐桂琴;[J];中国激光;1982年08期
尚德秋,李元凯,崔春槐,吴从雅,马卫东;[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3年02期
费来玺,姚淑兰,刘成全,马跃新;[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4年02期
王家驯,戈宝榛,朱素娟,戴小密,司穉东;[J];病毒学报;1985年01期
王家馴,戈宝榛,朱素娟,戴小密,司穉东;[J];病毒学报;1985年02期
翁绳周,吴巧娟,苏鸿声,陈景山;[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黄建,晏质,王菱章;[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5年01期
丁达明,周咏芝,葛宗民,武亚明,肖永静,谭惠青;[J];病毒学报;1986年01期
贾盘兴,徐星,李传友,余茂効;[J];病毒学报;1986年04期

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化粪池、污水污泥、废水等源头。由于病毒比细菌和原生动物包囊小得多,在通过多孔土壤时不容易被过滤净化,地下水资源的病毒污染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研究用噬菌体MS2和φX174作为指示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病毒在土壤中的的吸附行为,为评估不同土壤、不同处理条件对病毒“过滤净化”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详细介绍在实验室小规模双层琼脂平板扩增和大规模高复数感染法制备纯噬菌体溶液及从食物和环境样品中提取病毒的条件和方法步骤。通过一次平衡法实验,比较研究噬菌体MS2和φX174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的差别,同时阐述土壤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对土壤吸附行为的影响。并比较研究了噬菌体MS2在两种不同性质和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的消长状况,得到结果如下:宿主细菌E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我们生物组围绕“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我在进行“病毒”一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整合资料、走访调查、研究交流,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课堂上设计的一些资料分析、空间想象、动动脑、身边生物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乐于探究,突出了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节课也因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功且富有实效的组织开展而得到高度的评价。1教学准备1.1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并且具有了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材上来看,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细胞的结构、生物圈中的... 

由水环境污染或水系传播而引起的病毒感染仍是当今世界上危害范围最广的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全世界有超过8.8亿人缺少安全的饮用水.如轮状病毒每年导致全世界1.4亿例腹泻,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导致87万例死亡[1].人类排泄物的排放,再生水的使用以及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泄漏都会使大量的病毒进入水体环境[2~5].病毒进入水环境后将自行发生稀释、凝结和沉淀,而吸附凝结和沉淀在悬浮颗粒上的病毒可能受到了保护,从而增加其存活时间[6~8],影响后续消毒单元的灭活效果,增加了饮用水的安全风险.因此研究悬浮颗粒物的种类对病毒在水体中迁移和归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水中常见颗粒物分为无机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高浊水中大量的无机颗粒物对病毒的生存会带来影响[9~11].如Lipson等[11]研究了高岭土和蒙脱石对呼肠孤病毒的吸附和解吸,研究表明病毒的吸附有助于保留感染性.在加入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病毒溶液中分别在18周和22... 

一提到病毒,人们总是谈虎色变,因为这些恼人的小东西是我们的劲敌,给我们带来了流感、肝炎和艾滋病,无数的人因感染病毒而死去。几十年来,为了寻找对付这些微小怪物的方法,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在这场殊死较量中,人们虽打了很多胜仗,却从未全胜。现在,研究人员不再想彻底赢得这场战争,因为他们发现,人类也许可以与可恶的病毒化敌为友。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利用病毒来治病救人已经成为可能,它们杀死病变细胞,或者成为真正的治病良药。研究人员发现病毒可以轻易杀死小白鼠身体里的癌变细胞,或许不久的将来,病毒能够成为真正的抗癌灵药。研究人员发现,有些病毒有独特的爱好,它们只寄生在癌细胞中。所以,只需将这些病毒注射进血液,它们便会攻击肿瘤,开始它们的毁灭之旅。这种治疗方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病毒可以引起负责人体免疫的白细胞警觉,白细胞寿命虽短,但杀敌本领却很大,能抵抗病菌和其他异物的侵袭,吞食进入人体内的细菌,杀死受感染的癌细胞。抗癌新星为了自我复制,病... 

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水质微生物指标,但水中的一些动物性病毒 (主要是肠道病毒 )比大肠杆菌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仅以大肠杆菌作为水质安全性指标不能很好地评价水的病毒学安全性。直接检测病毒本身操作复杂并且安全性差,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病毒指示物。噬菌体作为细菌病毒,在污水中普遍存在,其数量高于肠道病毒;对自然条件及水处理过程的抗性高于细菌,接近或超过动物病毒;噬菌体对人没有致病性,可以进行高浓度接种和现场试验;检测噬菌体的操作具有简便快速、安全、设备简单等优点。故美国EPA提出用大肠杆菌噬菌体作为病毒指示生物。目前,噬菌体作为模式病毒,已被用于评价水和污水的处理效率、阐明病毒灭活机理以及改进病毒检测方法等领域的研究 [1]。1 用于水质评价的噬菌体1 1 SC噬菌体(Somaticcoliphages)SC噬菌体是一类通过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宿主菌的DNA病毒,在污水中普遍存在,数量多并且容易定量测定,被认为是检测自然水体中微生物质量和水中肠...  (本文共4页)

蔬菜病毒病发生突然、传播快、危害大,而且很难防治,毁灭性极强,甚至造成绝收,一度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其实,只要摸清了它的脾气,蔬菜病毒病是完全可控制的。本文根据病毒来源和传播方式,介绍病毒病的防控方法。一、病毒来源1.种子。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往往成为病毒病发生的重要源头。这类病毒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侵入,极易通过接触传播,如农事操作,蚜虫、飞虱等带毒传播,1棵发病的幼苗成为全田病毒病发生的源头。常见的种子带毒传播的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2.田间的杂草带毒。多年生的杂草,是病毒保存库,使病毒长期存活,通过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传播到蔬菜上。病毒在杂草上通常不显症,但对茄科等蔬菜危害大。3.带毒苗子。现在农民使用的苗子,一般都是购买,或从外地调运,育苗过程中发生的病毒病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经番茄苗调运扩散到我国多个省,种植者深受其害。一些无性繁殖材料,如根茎、块茎、枝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