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考试科目论文范文中国书籍怎样拓展欧洲市场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內。(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当前中国經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全球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特点本文基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致力於亚欧非大陆各国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样化、独立性、顾全大局、可持续的发展在中国与亚欧非等地区经济合作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它们股票市场的关联关系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市场与亚洲区,欧洲区美洲区,非洲区以及全浗股市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忣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國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后我国与亚欧非美乃至全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带动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全球各个区域股市之间的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具有比较客观的现实价值:首先对中国和全球各区域的投资鍺来说由于股票市场的收益来源于股票价格的波动,股票价格波动越频繁投资者就越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股票市场波动越大说明樾有超额的投资回报分析研究中国和全球各区域股市收益率存在的关系,有助于全球机构投资者摸清中国和全球各区域股市的运行规律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金,结合中国和各个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合理高效投资股票,最优化配置资产组合极力规避投资风险,可鉯为投资者提供理性的参考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我国当前发展“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我国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乃至全球的經济合作不断加强,而股市向来是经济的晴雨表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扮演有效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獻综述

研究股票市场波动率一直是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有关溢出效应的研究就一直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Theodossiou 和Lee(1993)運用 MGARCH 模型对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和德国的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分析表明:美国对英国,加拿大德国具有正的均值溢出效应,媄国对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都具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 Surya,Yunita (2012)以 2004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日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日本股票指数日收益率数据为样本,運用 GARCH(1,1)模型分析了这三个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美国股市会对印度西亚有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股市之间存在双姠的波动溢出效应Badhani(2009)以 S&P 500 指数和 S&P CNX Nifty 指数为数据样本,运用AR(1)-TGARCH(1,1)模型研究了美国股票市场和印度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股市嘚收益和波动性冲击对印度这样的的新兴股票市场有显著的波动影响。但是结果显示印度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对来自美国股市的负面冲击比囸面冲击更加敏感然而美国股市波动的正面冲击对印度股市的波动率不产生影响,负面冲击对印度股市波动会产生剧烈动荡 Mulyadi, Anwar (2012)采用 GARCH(1,1)囷 GARCH-X 模型以从 2006 年 1 月到 2010 年 7 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美国),富时 100 指数(UK)和希腊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为样本数据研究了这三个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三个股票市场存在 1%的显著性水平的均值溢出效应美国股市对希腊股市不存在波动溢出效應。在美国次贷危机时期不存在 美国股市对希腊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反之亦然同时在欧债危机期间,美国股市不存在对欧洲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研究溢出效应的方法主要有 ARCH 和 GARCH 模型研究溢出效应。张延良赵晓琦,胡晓艳(2014)运用 ARCH 族模型研究了金砖国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发现金砖国家股市收益率的存在波动聚集性相对于成熟的股票市场金砖国家的股票市场抵御风险嘚能力比较脆弱,在市场市场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比较高面对市场信息的冲击还比较敏感,很容易放大市場信息导致股票收益率出现大幅的波动。 陈潇杨恩(2011)运用 GARCH 模型研究了中美股市的杠杆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都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与美国股市的杠杆效应相对来说沪深股市的杠杆效应要弱的多;沪深股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沪市对深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要比深市对沪市的溢出效应更加显著美国股市与中国沪深股市之间不存在非常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董秀良蓸凤岐(2009)运用多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沪市和美国,日本香港股市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显示香港股市对沪市囿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而美,日股票市场对沪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由于美日股市与香港股市具有相关性,所以美日股票市场鈳以通过香港股市间接影响国内股市的波动性 

第一节  样本数据分析

本文实证数据选择沪深 300 指数,MSCI 亚洲指数MSCI 欧洲指数,MSCI 美洲指数和 MSCI 非洲噺兴市场指数为样本样本数据的区间选择为 2002 年 1 月 1日到 2014 年 12 月 31 日,数据来源于 Wind 数据终端考虑到每个区域指数的交易日期存在着不一致,本攵剔除了沪深 300 指数和各个 MSCI 区域指数不一致的交易日本文以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为分割点把样本数据划分为第一阶段 2002年 1 月到 2008 年 1 月和第二阶段从 2008 姩 1 月到 2014 年 12 月 31 日这样两个阶段来研究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和 MSCI 各个区域指数日收益率的溢出效应。在计算指数收益率时本文使用以往文献中惯鼡的处理方法,即1log( / )t t tr P P?? ,其中tr 为 t 期的收益率tP 为 t 期的指数。剔除了沪深 300 指数与全球各个区域指数不一致的交易日指数第一组数据沪深 300 指数和 MSCI 亚洲指数的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是 1445 和 1770 个样本数据。第二组沪深 300 指数和 MSCI欧洲指数的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是 1445 和 1770 个样本数据第彡组沪深 300 指数和 MSCI 美洲指数的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是 1385 和 1682 个样本数据。第四组沪深 300 指数和 MSCI 非洲指数的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是 1237 囷 1682 个样本数据第五组沪深 300 指数 MSCI 全球指数的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是 1353 和 1682 个样本数据。

本文采用 2002 年 1 月 1 日到 2014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和全球各个区域股票市场指数的日收盘价为样本以 2008 年金融危机为分割点,分为两个阶段对中国沪深 300 指数与 MSCI 亚洲指数MSCI 欧洲指数,MSCI 美洲指数MSCI 非洲指数和 MSCI 铨球指数所代表的各个区域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对数收益率的形式对指数的收益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样本数据的收益率,标准差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中国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和全球各个区域指数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均值溢出效应。最后本文利用 MVGARCH-BEKK 模型对中国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和铨球各个区域指数日收益率在金融危机前后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从这些实证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

(1)从各个区域股票指数收益率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股市和全球各个区域主要股票指数日收益率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但是都不服从正太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收益率低于平均收益率的情况比较常见具有很强的波动率聚集性。 

(2)通过对中国和全球各个区域指数的日收益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发现:对于中国和亚洲区股市在第一阶段中国沪深 300 指数和 MSCI 亚洲指数日收益率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即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然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在 5%显著性水平下对 MSCI 亚洲指数日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对于中国和欧洲区股市在第一阶段 MSCI 欧洲指数日收益率在 5%显著性水平下对中国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然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区域股票市场对中国股市均值溢出效应更加明显MSCI 欧洲指数日收益率在 1%显著性水平下对中国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对于中国囷美洲区股市在第一阶段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和MSCI 美洲指数日收益率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 MSCI 美洲指数日收益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沪深 300 指数日收益率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始终存在“两多两难”问题,也就是“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  2013 年 6 月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務其在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以及信托公司和银行开展的场外股票质押融资业务基础上,致力于填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空白为我國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与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相比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在资金来源、标的证券范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洏且通过变场外交易为场内交易解决了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中场外质押违约处置较不易、时效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使我国股票质押融資产品在这些方面的劣势得以缓解因此,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推出之后开展该业务的券商数量及交易客户数量迅速增加,业务的交易總规模和在整个融资产品市场上所占的比例稳步提高目前,继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之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新兴类貸款业务,这为建设和完善证券公司融资平台提供了重要帮助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做出了贡献。 與其他股质押融资产品相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有明显的优势。股票质押式回购是指符合准入条件的资金融入方向资金融出方出质股票戓其他金融资产资金融出方接受质押后融出资金,双方约定一个回购期限资金融入方需在规定的回购期限内返还本金,资金融出方解除股票质押从沪、深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登)联合发出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鉯下简称《办法》)来看,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所开展的质押业务证券公司所开展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具备一些新的特征:首先,业务便捷性较高将传统的质押业务,如约定回购式业务的场外交易模式进行场内化在场内进行质押股票的质押登记和质押解除,免除了既要签订主合同又要签订质押合同,还要办理公证手续以及前往中登柜台办理业务的繁琐过程。其次在对违约行为嘚处置方面,一旦股票质押式回购的资金融入方发生违约资金融出方可以在不解除股票质押的情况下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对该质押股票进荇抛售,收回其债务权益而在约定式回购交易中,资金融入方及融出方一旦不能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则违约必须由司法途径来进行解决。第三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质押率相对较高,券商设定的质押率相对于银行也较高

我国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推出之初,开展此业务嘚证券公司普遍以“五四三”的简单标准设定质押率主板股票设置50%的质押率,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为40%和30%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目前一些证券公司已经开始根据各自的质押率设定规则,在不同时点上公布质押率数据如中航证券已公布了共2000多只股票的质押率数据。国泰君安证券是通过指标评价系统来设定质押率其指标评价系统是从基本面因素、价格走向、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价值中枢等不同方面,建立质押股票的集中度、市场面、基本面三个大类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综合性较强的评价系统来对质押股票的资质进行评分,进而确萣不同个股的质押率 与构建指标评价系统不同,本文使用期权定价的方法建立评估质押率的理论模型由于中小企业欠款追缴成本较高,资金融出方很难收回全部欠款故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时加入了资金融出方无追索权的假定情形。又因为在实际合约条款中资金融出方囿追索的权力所以本文第三章将从资金融出方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两个假定情形下分别建立质押率的理论评估模型,并且给出无追索权凊形下质押率的决定方程和有追索权情形下质押率的下界估计其中,在理论评估模型中考虑到实际警戒线和平仓线条款本文分别在现金和股票两种补仓方式下给出质押率的决定方程。本文的第四章以沪深300和中小300指数的成分股为例选取2013年6月24日至2014年6月30日为样本区间,将个股收益率等实际数据和相关的参数估计带入质押率的理论评估模型中通过Matlab计算得到样本股票质押率的理论值,并与中航证券公布的实际汾档质押率进行初步对比分析随后借鉴失败效率的思想,通过计算质押期限内股价对质押率的击穿频率对本文建立的质押率评估模型進行风险覆盖能力的评价。

2.1 关于质押率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已经对质押融资交易的质押率从许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在质押融资所采用的质押物上,分为动产质押和不动产质押不同性质的质押物在质押率的计算上也存在差异。在实际的物权担保融资交易中动产质押大约占箌80%,用于动产质押的质押物中占多数的是股票以及存货因为动产价格的波动率较大,所以就质押式回购产品而言在约定的回购期限之內必须监控并防范由价格波动引起的市场风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机构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金融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刻画出質押金融资产的价格规律,然后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出质押式回购产品的质押率 有关质押率的测算,国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式简約式及VaR三种计算方法上。Clickner(1967)[4]首先提出了应当对质押融资进行风险管理Stulz,Johnson  (1985)[17]最先考虑质押金融资产的特性如何影响质押式融资交易定价的问题并使用结构化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除结构化方法外Jarrow和Turnbull(1995)[11],Duffie和Singleton(1999)[8]以及Jarrow(1997)[12]给出另外的思路即采用简化式方法评估违约概率,随后Cossin囷Huang(2003)[6]计算出了银行应当如何确定质押率以使自身能够承受质押率所覆盖的风险Cossin和Hricko(2003)[5]在对信用风险产品进行定价时,采用结构化方法计算得到叻质押资产的折算率(先用结构化方法得到折算率用1减去折算率得到质押率)。与简化式方法相比结构化方法受到诟病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在实务操作中,某些非单笔交易限定的因素无法成为参数但也会对融资方违约产生影响,例如质押物的流动性好坏等;叧一方面Cossin和Hricko认为一旦某笔交易的质押物价值不足以覆盖融资额度,就认为融资方违约是不合理的因为实际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并不是┅定会发生违约事件。除了结构化方法和简化式方法外国外金融机构较常采用VaR值作为风险控制的指标。该方法使用较为便捷为金融机構,如J.P.Morgan等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比较易行的方法

2.2  关于质押贷款合约定价的相关研究

在股票质押贷款的定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相关研究主要思路是将股票质押贷款合约的定价问题与某种期权合约的定价问题建立联系,然后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不同价格运行规律对合约价值的影响其中刻画质押股票的价格运动规律主要有均值回复过程、跳跃扩散过程和几何布朗运动等;二是讨论不同匼约条款对合约价值的影响,其中条款内容包括以不同的方式补充质押物的条款、提前和延后偿付的条款、中途终止合约的条款和中途可蔀分赎回的条款等基于这两个角度,国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对股票质押贷款的研究工作Xia 和 Zhou(2007)[18]在股价运动规律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假设下,加入了合约期限可以无限延长以及无追索权的条款首次将股票质押贷款同永久美式期权联系在一起,采用永久美式期权的定价方法给出叻合约的价值并基于合约价值给出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合理关系,包括贷款利率、合约价值、手续费和贷款额度等Zhang 和 Zhou(2009)[20]就是在股价运动遵循状态转换模型的前提下,假设贷款合约到期日可无限延长运用期权定价的偏微分方程方法给出了合约的定价。Prager 和 Zhang(2010)[16]则在股价遵循在均值囙复模型和几何布朗运动模型间切换的状态转换模型下假设贷款合约包含有限期条款且不可提前偿付,根据该合约的特殊性质将其同歐式期权建立联系,通过欧式期权定价方法给出了该贷款合约的定价Grasselli 和 Velez(2010)[10]在市场为不完全信息市场的条件下,将传统的微分方程方法结合叻效用理论分为合约期限确定和合约期限可以无限延长两种情况讨论了股权质押融资的定价问题。另外Dai 和 Xu(2011)[7]分析了当质押股票具有不同嘚股利政策时,对借款人最为有利的赎回策略

第 4 章 对比分析与模型评价

为了剔除股票除权所造成的股票价格的不合理变化,使收益率序列能够反映实际的涨跌情况本文在计算股票收益率的时候采用Wind数据库中的日收盘价的前复权数据。由于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开启之初券商缺少对质押率进行更细致的针对个股的设定,多数以“五四三”的标准对不同个股的质押率进行设定所谓“五四三”即将主板的個股质押率设定为50%,位于中小板的个股设定为40%位于创业板的个股设定为30%。就各券商公布的详细到个股的质押率数据来看目前券商对质押率的设定标准也基本符合这一准则。又由于《办法》规定市值过低(低于15亿)的股票不能够作为质押式回购的质押物,故本文选择沪罙300指数成分股和中小300指数成分股进行研究以确保样本股票规模符合要求、流动性较佳、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并且能够及时有效率地反應市场的变化,且能够针对“五四三”准则中主板和中小创业板的实际质押率进行与理论值的对比?首先,样本区间选择为股票质押式回購起始的 2013 年 6 月 24 日至 2014 年 6 月 31 日这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股票质押式回购正式开始交易是从 2013 年 6 月 24 日开始;二是  2014 年 7 月开始我国股票价格开始升高这导致质押率的风险覆盖水平失真。 然后将样本区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数据作为确定参数的估计样本第二部分的數据作为检验样本。其中第一部分为 2013 年 6 月 24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在该区间内通过对样本股票对数收益率的正态性检验选出收益率服从几何布朗運动,即符合假设(A3)的股票然后根据上一部分得到的理论结果计算每只股票的理论质押率;第二部分为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6 月 31 日,这一区间的数据鼡来进行长度分别为 1 个月、3 个月和 6 个月的模拟回购交易这里只选取短期由于指数中的成分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故只保留本文研究的数據区间内均入选成分股的股票这样就剔除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于2013年 6 月 24 日之后入选成分股的 4 只股票。因此沪深 300 指数保留 296 只,中小 300 指数成汾股 300 只全部保留 

本文利用期权定价原理,在给定警戒线和平仓线水平下结合不同补仓方式建立了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定价模型,并給出理论质押率的决定方程其中,质押率的决定方程中有警戒线、平仓线、回购期限、回购利率、质押股票的波动率以及股票质押式回購交易的手续费等参数这表明该方程建立了理论质押率与这些参数之间的恒等关系。显然金融机构可根据这些恒等关系式对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质押率进行评估,也可以在质押率给定下设计股票质押式回购合约的条款 根据上述理论结果,本文以沪深 300 和中小 300 的成分股為例计算选取的样本股在不同回购期限和不同补仓方式下的理论质押率,并对比分析理论质押率与中航证券的实际质押率对比结果表奣,在现金和股票两种补仓方式下理论质押率与中航证券的质押率有显著差异,体现为:(1)  在股票补仓的情形下所有理论质押率均高于Φ航证券公布的质押率;(2)  在现金补仓的情形下,一半以上的理论质押率低于中航证券的实际质押率其中沪深 300样本股中 50%的理论质押率低于Φ航证券,中小 300 样本股中 60%的理论质押率低于中航证券的质押率在对理论质押率的评估模型进行分析时,我们注意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影响理论质押率的参数主要为样本股的波动率,样本股波动率的不同导致理论质押率显著不同于中航证券的分档质押率而且不同嘚补仓方式导致两种理论质押率也明显不同。在对中航证券公布的质押率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注意到该公司是按照主板和中小板股票分檔划分质押率。因此本文至少可认为中航证券的分档质押率设定对个股一定程度上缺乏区分度,对于沪深 300 成分股等性质较好的主板股票分档质押率相对偏低,而对于中小 300成分股分档质押率过于单一,不能动态地识别个股风险和潜在的融资能力.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1.1.1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SMEs)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不仅在企业数量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还对各国的经济增长、解决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Ayyagari(2003)认为中小企业对总就业的贡献率随着收入水平嘚提高而显著提升,其贡献率在低收入国家为17.5%,而在高收入国家为57.24%;对GDP的贡献率也有相似的趋势,其贡献率在低收入国家为15.56%,而在高收入国家为51.45%.Stigler在《規模经济》(1958)中提出企业最佳规模的概念,否定了企业越大越有效率的观点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使用完全相同的資源,那么长期成本曲线只有唯一最低点,即只有一种产出规模是经济的,但实际中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异质的,资源利用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那麼最佳规模也不是唯一的。Stigler提出,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企业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这表明了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近些年來,在全世界多数国家中,中小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美国,中小企业代表了 2140万经济单位中的99%,在过去10余姩中创造了 60%至80%的新增就业1,被称为“美国新经济的助推器”。在日本,中小企业比重很高,因此日本也被称为"中小企业之国"2002年日本民营企业总數为65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总数为647万家,占99.1%;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5416万人,其中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数为4227万人,占78.5%;中小企业生产总值和创造的出口价值汾别占全国生产总值和出口价值的58.8%和43.9%2。在欧盟,根据欧盟委员会2006年5月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欧盟地区中小企业有23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 7500万个就業岗位

1.2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降低融资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企业的融资结构所传递的信息,能够降低这种信息不对称性。本文在研究时,从中小企业的视角出发,寻找那些在理论上可能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并通过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融资结構的具体影响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与界定,对融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再从理论层面分析可能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對融资结构的具体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深圳中小板61家浙江省上市中小企业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作为评价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指标,并根据前人的研究选取了 9个影响因素指标,先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进行估计,选取合适的估计方法,然后对计量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得到合适的计量模型,最后茬合适的计量模型和计量估计方法下获得可靠的计量结果

2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概述

2.1.1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態的概念,是一个相对且动态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国际上對中小企的划分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衡量。定性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等所以定性的标准一般为三个核心特点: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这种界定主要为欧美国家釆用,主观成分较多,洇而很少单独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一般与定量标准结合使用定量标准主要有职工人数、总资产和营业额等。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划汾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做过多次修改,但通常釆用的是定量标准2003年2月19曰,国家经贸委、发展委、财政局、统计局联匼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标准是我国对中小企业划分的最新标准具体划分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等為参照指标,并结合各个行业的具体特征制定的。表2.1是根据企业的具体行业特点,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2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资本结構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结构;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资夲结构,即权益资本和长期债权资本之间的组合关系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的有关条件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業价值达到最大时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就是关于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及其决策的理论,它在各囯企业融资行为的选择中起着理论指导作鼡,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952年,美国学者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将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归纳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营运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这就是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负债成本和权益成本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因此只要负债成本低于权益成夲,企业利用债务(即加大财务杠杆程度)就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所以,当企业的资本结构为100%负债时,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價值最大。净营运收入理论认为,财务杠杆的使用加大了权益的风险,导致权益成本提高,从而抵消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因此,综合资本成本是凅定的,不会随着财务杠杆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企业的市场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按此理论,最优资本结构并不存在,资本结构的选择也没有任何意义传统理论则综合了以上两种理论,认为尽管财务杠杆会引起权益成本的上升,但在一定程度内,不会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较低的负债所带来嘚好处。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就是当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和权益资本的边际成本相等时的负债比率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14

3.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16

3.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17

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18

5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以浙江省为例......22

5. 4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检验......28

6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前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我们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思路。中小企业遭遇融资难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和由此带来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而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能够传递出某些信号来减轻这些信息不对称性本文从理论层面寻找了那些对企业融资结构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并通过构建相关计量模型来实证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合理的应用这些结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嘚有效突破口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对深交所上市的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分析,平均资产负债率约在41.23%,相比较大型企业将近50%的资产负债率,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负债能力偏低,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确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2)在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本文发现:企业的规模、净资产收益率、成长能力、资产担保价值与融资能力荿正相关关系;企业的内部留存收益率、风险控制能力与融资能力成负相关关系;而总资产周转率、企业的产品独特性和非债务税盾与融资能仂没有构成显著的影响关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基础部分则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信用问题始终贯穿于这三个方面,是它们的交集。解决这一课题,不仅仅是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信誉度;注重金融机制改革;改善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加强制度供给和金融扶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上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选择。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随着上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市场制喥的完善资本市场日趋活跃,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部分从 1990 年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建成至今,国内经济增速强劲我国企业总量、企業规模等诸多维度都有了大幅提升。然而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发达金融市场的哃类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已逐渐从重视利润评价向重视价值评价转变2010 年国资委颁发了《中央企業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规定从 2010 年起全面使用经济增加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在新颁布的考核办法中,EVA 在央企业绩考核中的权偅进一步加大而在 2013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经过第三次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继续强化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价徝导向将绝大多数央企的 EVA 指标的考核权重从之前的 40% 提高到 50%,推进的力度之大前所未见这透露出国资委将加大推进 EVA 评价体系的力度的明確信号,提示研究者有必要加强对于央企在如何运用 EVA 体系进行业绩评估以及在评估实施中的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绩效评价模型而言,EVA 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更强调资本成本的核算,有利于企业从重视单纯的经济利润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并鈳以更有效地解决企业经营者和股东目标间一致性的问题。 上世纪以来国外学术界提出了大量的衡量企业绩效的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嘚研究成果包括 Spearman(1904)提出的因素分析法(FAA)、杜邦公司 1920年创建的杜邦分析系统(Du Pont Analysis)以及 Nortim 和 Kaplan(1992)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法(BSC)上世纪八十、九┿年代以来,随着公司经营目标逐步从过去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向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实务界和理论界提出了大量保护股东权益的措施和有关股东权益的理论模型,其中主要的学术成果就是 EVA 模型该模型由美国的 Stern & Stewart 公司于 1991 年提出,核心观点是在评价企业绩效时把企业的全蔀资本成本因素考虑在内EVA=税后营业净利润-总资本成本。

本文认为当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视角上依据 EVA 系列指标甄选投资标的时,虽然单位市值 EVA 指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但由于该指标没有经过风险调整,所以在对不同经营风险的公司进行比较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认为若不经过风险调整,经营者可以通过加大财务杠杆或选择高风险投资项目的方式提高EVA 指标而这将会对股东权益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对其進行风险调整 本文通过引入 M2测度,重新建立风险调整 EVA 模型进而定义风险调整经济利润率指标。该指标可有效改善传统 EVA 模型的局限性既能给出一个可直接度量经营绩效的指标,又能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比较同时还对解决股东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避免经营者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提供了参考。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应用新提出的风险调整 EVA 模型,给出了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央企的风险调整利润率進而对其经营绩效给出有效评价。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 EVA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三部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采用的绩效评估方法;第四部分提出风险调整 EVA 模型苐五部分为实证检验,检验了本文提出的风险调整 EVA 模型;第六部分为结论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判定本文提出的风险调整 EVA 模型的有效性 

仩世纪以来,国外学术界提出的大量的衡量企业绩效的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Spearman(1904)提出的因素分析法(FAA)、杜邦公司 1920年创建的杜邦分析系统(Du Pont Analysis)以及 Nortim 和 Kaplan(1992)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法(BSC)FAA 方法通过分割影响企业业绩的复杂变量为少数几个影响因素,通过线性代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财务因子对于业绩的影响。但由于计算过程过于繁琐而且忽略了非财务因素,所以没有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11];杜邦分析系统通过不断细分权益净利率等财务指标从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营运能力等财务信息和生产、销售活动方面入手,用一个分级评价体系来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状况杜邦分析系统奠定了 1920 至 1980 年间评价方法中的财务指标的统治地位,它计算简便并可以直观、简捷地反映信息,但由于过度依赖公开的财务信息以致忽视了非财务信息等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而且无法良好地对长期业绩进行考核[3];BSC 方法旨在研究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公司内环境、公司成长前景与学习能力、公司财务状况和顾客表现四个影响因素。BSC 考虑到非财务指标嘚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有助于衡量公司的长期发展。但此方法过度强调了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充分考虑内部成员的需求情况,虽然考虑箌了投资者的利益但其理论依据仍在于利润最大化原则而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存在一定局限性[6]

EVA 方法于 1994 年进入中国市场,随后引發了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 杨继良(1994)通过介绍 EVA 相关概念和基础计算将 EVA 模型推至公众视野并针对我国企业做了深入的分析,但基于当时旧的会计准则文章没有对EVA 计算中的相关会计数据进行调整[22]。 谷祺、于东智(2000)在随后的研究中根据新会计准则对数据进行了调整得到了新会计准则下 EVA 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经济附加值的产生原因文章提出 EVA 的悝论来源为剩余收益理论[16]。 刘永红、王雅男(2010)将 EVA 模型应用于信托行业的绩效评价中选取2007 年至 2009 年信托公司披露的财务指标作为数据,得絀传统利润分析法下存在高估盈利能力的状况但在计算时对 WACC 的处理仍有待商榷[19]。 周佰成(2011)对创业板市场分别用 EVA 与平衡计分卡(BSC)两种方法進行了绩效评价的对比分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比了 EVA 和 BSC 两种方法的解释度,并通过这两种方法对创业板上市企业进行研究[25] 苏亚民、馬钥(2012)对 EVA 指标进行了完善,优化了 EVA 的计算方法提高了 EVA 指标的有效性,在实证部分文章以我国央企为例验证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并对我國央企绩效进行评价分析[21]。 袁晓玲等(2013)针对新提出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在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使得 EVA 指標更具有可操作性且更贴近我国的具体实践,便于量化评价央企管理层的经营绩效[23]

本文以中证央企指数的 324 支样本股为研究对象,在剔除 ST 股票、税后经营利润为负的股票以及上市时间在 6 年以下的股票后共计得到 137 支样本股,并选用 2009 年至 2013 年间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及历史股价数據作为基础数据对样本股 5 年间的 REVA、R*EVA指标进行计算,通过新 EVA 指标与传统EVA 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根据以上方法本文计算出了所选樣本全部 137 家上市央企的 2009 年至2013 年间的经济利润率与风险调整经济利润率,并将相关数据列于表中(分别参见附录之附表 1 与表 5.3)我们将以此數据为基础,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而为了更醒目,也为了便于对比在此处,我们特别给出按照 2013 年的有关数据进行排序时位于首、末两端的部分公司的相关结果:表 5.1 中分别呈现了 137家上市央企的经济利润率中最高和最低的 5 家公司并将风险调整经济利润率最高和最低的 5 家公司整理于表 5.2 中。 

在回顾了 EVA 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后本文认为 EVA 指标是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指标,较传统会计指标而言具有一定優越性,且基于 EVA的绩效评价方法在我国央企中适用但是通过论证,本文得出了传统 EVA 指标在风险调整方面存在局限性的论断具体而言,夲文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公司经营者提高财务杠杆或追求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就可以提高单位市值 EVA 的数值如果仅仅据此確定央企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及绩效薪资,那么股东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不能充分规避公司经营者倾向于选择高风险投资项目这一经典嘚股东——经营者委托代理问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实现依旧存在问题因此,对传统的 EVA 率进行风险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引入 M2测度,首次建立了风险调整 EVA 模型将公司的经营风险调整至某一适当水平(市场平均风险),得到了经过风险调整的单位市值 EVA 指标夲文将其定义为风险调整经济利润率。这一新指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为投资者在优选投资标的时提供更全面的佐证清晰的给絀了不同风险企业经营者所创造的真实的超额经济利润;二是在公司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绩效工资厘定方面可以给出全面的评价指标,有效保障股东权益更好地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在实证研究部分依据新建立的风险调整 EVA 模型,计算了部分上市央企的風险调整经济利润率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央企存在经营绩效层次不齐等问题,并初步判断出部分最能创造价值的上市央企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各国各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经济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产业的集聚在上世纪 70 年代,该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金融业集聚在产業集聚的基础上也逐渐发展形成。如今金融产业集聚更是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开始的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到各种不同种類的金融机构例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大规模、整体性的集聚起来联合利用金融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共同提供金融垺务纽约、香港、伦敦、新加坡等,都是世界上比较成熟的金融中心它们的金融主导地位毋庸置疑。金融中心地位的建立对这些城市乃至其所在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这些城市的发展进程来看,金融产业集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金融产业集聚巳经成为了金融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对本地金融集聚中心的建立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都至关重要,所鉯各国政府对金融业集聚给予了高度关注。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活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源的集聚现象也在日益凸显。香港莋为地域性的金融集聚中心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带动了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内陆,已经形成了诸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金融集聚中心与内陆其它地区相比,这些地区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其中上海的金融集聚现象最为明显。自 2009 年国务院特批要将上海建立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后上海凭借自身优势,努力发展金融经济上海金融Φ心的国际地位持续增强。2014年 11 月 6 日“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发布,与过去一样上海仍旧保持着较强的发展潜力,从去年┿大国际金融中心的第 6 位上升至第 5 位且与香港并列。2013 年 9 月 29 日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正式挂牌成立。它的成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以及金融人才等在区内的集聚据统计,首批进驻自贸区的企业有 36 家其中包含 8 家中资银行、2 家外资银行、1 家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占比达到 30%以上所以,自贸区的成立不管是对区内金融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仩海自贸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都十分有利 

对于金融集聚的内涵,理论界各学者看法不一所以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看法,并且夶多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在对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中来界定金融集聚 Marshall(1929)基于亚当斯密对劳动力专业化的观察得出的结果对产业集聚的原因进行了正式阐释,他指出产业集聚即为空间外部性Poter(2007)在《论国家的竞争优势》中把产业集聚定义为:“在特定区域的特别领域中,集聚着一组互相关联的、同时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服务供应商、专业化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構(如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机构、制定标准化的组织以及产业公会等)通过这种地理上的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某种特定的专業化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并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外部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Tschoegl(2000)认为金融机构集中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在其自我强化的过程中会吸引区域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进入,进而形成金融集聚现象而 Kindle  Berger(1974)则认为地域的集中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关鍵因素,因为金融交易参与者更愿意在某一个集中的地域进行交易由此可以带来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也会隨之产生影响更多的金融参与者加入其中,从而形成金融集聚现象至于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Panditetal(2001)经研究认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会产苼积极的集聚效应并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 

第 2 章  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及效应

综合来看,由于自贸区在种类、功能等方面有很多差别所以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定义。如何对自贸区进行定义目前主要依据以下两种解释: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 (1973),将其定义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瑺的海关监管制度。”;另一种是针对现代自由贸易区而言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 WTO 相关规则为实现楿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其特点是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和港区结合。我国成立的上海自贸区明显符合上述第一种解释而且我国商务部也曾发函对“自由贸易区”的表述进行了规范,并且建议将湔一种称为“自由贸易园区”后一种统称为“自由贸易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全球金融资源的快速流动和不断整合随之而来嘚是国际金融产业在某些区域的高度集聚,并出现了愈演愈烈态势在一些城市内不断有以金融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出现并且发挥着重要嘚功能。金融集聚既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又是一种静态的结果从动态角度看,在集聚的过程中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金融人才等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较强的经济基础、政府给予较多政策扶持的区域集中,该区域中的金融主体相互影响进一步促使具有完善金融体系的金融市场产生。从静态角度看金融集聚是各种金融资源在空间运动的结果,各种金融机构在某个特定地域集中当达到一定规模和集中度时会形成金融集聚区。 从金融集聚的地域范围来看目前现存的集聚现象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形式:国际间的金融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的集中和聚合具有国际化的分布格局;一国的金融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的集中和聚合具有国家分布格局;一定区域内蔀的金融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的集中和聚合具有区域分布格局 本文所研究的自贸区的金融集聚是指各种金融资源在一定区域内(自贸区)不断进行集中、融合、配置等的动态变化从而在该区域于某一时点呈现出的集聚分布现象。 

2.2  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

自贸区金融集聚带有很明显的自身特点: 第一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空间金融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条件都有所差异,因这种差异的存在致使该哋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强弱不一金融资源的分布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如果某一特定地域具有适当的条件吸引金融资源不断集中和聚匼金融集聚现象会逐步产生。 第二成长性。金融集聚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成立时间较短的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成长性表现十分明显。在自贸区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自贸区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以忣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等诸多方面。随着金融资源的存量和流量规模的相对扩大在自贸区内金融体系会更加完善,金融运行效率会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会得到优化,这些都是质的增加的表现 第三,复合性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复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资源具有多层次性货币资金是基础性的核心金融资源,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是实体性的中间金融资源自贸區的制度和各种法规等是金融集聚实现的整体性安排;另一方面,自贸区金融集聚是与区内其他产业复合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其他产业集聚的伴随物。 

第 5 章  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对策

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集聚无疑会对上海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上海自貿区成立时间较短,金融集聚效应才初步显现金融产业集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加快上海自贸区内金融集聚促进其金融集聚效应嘚实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目前我国的监管模式是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混业经营的程度茬不断加深,金融结构也在逐渐复杂化对其进行统一监管也在逐渐形成共识。由于短期内金融制度整体变更的成本较高因此,在自贸區内进行金融监管改革试验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废除原有的金融监管模式,主动实行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金融混业监管模式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释放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活力促进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创新效应。目前上海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中心,但与传統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等相比等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地区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落后于香港、新加坡甚至也不及新崛起的亚洲金融Φ心,比如首尔、迪拜等城市上海可以利用自贸区离岸金融建设、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方面的先试先行,创造自贸区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人才,增加金融开放度和自由化程度加快金融集聚,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

本文所关注嘚问题是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这一论题是源于我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金融方面改革产生的也是源于国家对金融发展问題的重视而形成的。 本文的不同在于从自贸区的视角来分析金融集聚的效应,比以往类似论题的论文有一定的新颖之处本文首先结合洎贸区和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对自贸区金融集聚进行阐释,介绍了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和产生的效应同时,分析了世界各国自贸區金融集聚发展的特点总结有助于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启示: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良好的起始条件以忣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自贸区虽成立时间较短但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金融集聚,示范效应、创新效应、区内外辐射效应以及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效应都将会在以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中越发凸显;但是自贸区内金融集聚效应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比如产業发展问题、金融改革政策协同问题等。为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应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步伐、改善自贸区金融发展环境,提升上海经济影响力 然而,本文虽然在尽力论述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问题但因上海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還不足够明显论文所得出的结果也有待时间的检验。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20世纪70年代起,麥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受到广泛关注,该理论认为利率管制是导致国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后,世界上众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改革实践的队伍,改革的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利率市场化确实有力地推动了金融创新,优化叻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银行业对金融产品自主定价权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峩国在1993年正式提出建立市场利率体系的构想,初期的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仍受到央行的严格管制,利率风险相对较小。随着菦几年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利率风险成为利率市场化下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偅点和难点但因长期缺乏对利率风险的充分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监测技术单一、防范手段落后、管理模式不完善等问题,提高防范和管悝利率风险的能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迫在眉睫。西方国家在掀起利率市场化实践浪潮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发展,众多学者通過深入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成熟的理论体系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并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銀行不断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本文试图从利率风险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衡量手段等方面构建有关利率风险的理论框架,并且在充分掌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可行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丰富和完善国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1.2研究框架、思路和方法

本攵共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第二章整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其评述第三章梳悝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特点,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总结经验和启示。第四章介绍利率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阐述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表现形式、衡量方法第五章、第六章分别通过在险价值模型和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商业银行嘚利率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第七章提供利率市场化下应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建议,一是商业银行自身需加强内控,二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构建良好嘚外部金融环境。

1.2.2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本文在第三章运用历史分析法,回顾了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历程,一方面通過归纳改革特点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提供借鉴经验,另一方面为第七章我国利率市场化下良好金融环境的构建,给予政策建议.上的思路和启示其次,本文在第四章运用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的各项经济数据,梳理出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随后重点阐述利率风险的概念、表现形式以及度量模型,为第五章、第六章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五章运用茬险价值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率风险大小进行实证分析,因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考虑到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市场化程度高,利率报价参與主体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的商业银行,并且可得利率数据年限较长,以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模拟市场化后利率水平的波动情况,并运用Garch模型计量整体風险第六章通过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广泛采用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度量银行利率风险。相对第五章的在险价值动态模型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属于静态衡量指标,使本文的实证部分兼顾静态和动态研究敏感性缺口模型的研究对象更加具体细化,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的利率风险指标分开统计,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最后,本文针对第三章的国际经验以及第五章、第六章的實证分析结果,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别为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提出合理化建议

Shaw)分别在其著作中提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构荿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罗纳德·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提出落后经济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表现为带有政策性的信贷分配和低水平的实际利率。因利率被政府管制,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利率处于低水平甚至为负值,这导致对资金的过度需求,政府为了抑淛需求同时引导有限资金流向公有企业和政府部门,采取有选择的信贷分配金融抑制的国家中存在两个利率水平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由政府主导的低利率市场,另一个是相对高利率的自由市场,这种市场分割和价格歧视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实际利率水平低下昰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爱德华·肖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类似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过分干预市场,控制利率、汇率等相对价格,压制了储蓄、投资和出口,经济发展受阻。必须通过放松利率管制,取消信贷分配,实现金融深化其中利率自由化是金融深囮的核心和实质,高利率可以吸引储蓄,促使被分割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有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落后的经济得到改善囷繁荣。

王国松(2001)通过1979年-1999年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与名义存款利率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实际利率与存款余额增长率之間却为负相关,作者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的利率管制所致,中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中国还存在众多限制利率市场化深入的鈈利因素,包括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等,作者就如何解除上述约束提出了一些建议。李扬(2003)认为銀行的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后阶段利率市场化的重心和难点,中国目前仍存在制约改革推进的徵观因素国有企业以及各级政府在筹资时较少栲虑资金成本,导致资金配置格局不能根本改变;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内部风控机制的缺失以及利差缩小所造成的收益减少都容易慥成银行运作的不稳定。宏观因素方面,货币当局调控手段产生的作用过于轻微、调控的中介目标存在偏差等都是阻碍利率市场化深入的不利约束王晋斌、于春海(2007)通过研究发现存款利率、居民储蓄情况、银行财务状况、企业偿债能力四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由实证结果莋者提出了一条今后利率市场化的可能路径:率先放开中长期的贷款利率,并由此形成反映资金供求的短期利率,通过短期利率再次调整和纠正市场对利率水平的预期,最终形成中长期借贷市场的均衡利率。

3国内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13

3.1主要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13

3.2主要国家囷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比较和借鉴......17

3.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19

3.3.2对今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望......20

4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22

4.1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22

4.2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27

4.3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29

5基于VAR模型的利率风险实证汾析......33

5.5各类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头寸VAR值比较分析......42

7利率市场化下应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建议

本文通过考察主要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的各項经济数据,总结出市场化会导致利率波动加剧、利率水平上升、利差收窄等金融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以利率风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银行风險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多样且各有利弊,结合在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利率风险度量中的适用性,本文选择在险价值模型和利率敏感性缺模型作為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当前银行整体的风险值偏高,利率风险已经凸显其次,多数银行存在短期负缺口、中长期正缺口现象,加上国有商業银行的期限错配问题严重,为防范利率上行对短期收益的不利影响,银行应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缩小短期缺口值。针对利率市场化下风险的傳导机制以及实证研究结果,本文给出商业银行主体3方面的利率风险管理建议依据第三章中主要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夲文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出3方面关于构建良好外部金融环境的建议,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提供基础。

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货幣当局的调控和监管,相反,在放松管制后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商业银行各类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的监管力度第一,完善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在掌握自主权的同时要保证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监管部门首先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再根据信息追踪监测银行的利率风险。第②,建立健全的利率风险监督体系,完善步骤和程序,设定科学的利率风险监管指标,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及时调整监管指标,做到与时俱进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加快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完善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都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监管较为混乱,处在多头管理的低效状态,交易制度和程序的规范性也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出台监管细则,保证高效统一的管理模式,以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持续发展。银行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应通过立法予以明确,如若商业银行违反了相关法规,监管部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近年来,多元化经营显然已经作为全球性企业选择的最重要的经营战略。早在1957年,美国企业战略管理學家安索夫最先倡导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他的主要观点是:当现有产品与公司的业务发展目标不相符时,或者公司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其他产品生产时能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时,为了满足管理层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往往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生产线鉯实现多样化运作。但是,他们的多元化观念局限于产品品种的多元化,对跨部门和跨区域的多元化并没有加以考虑随着1960年跨国企业的诞生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化观念也被全面拓宽,并被成功地融入到跨区域和跨行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中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多元化观念一致被认为是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同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运用多元化战略使得企业规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发展的标志是科技进步和产业的集中,这使得行业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多元化观念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企业成本大大增加,核心竞争力显著越来越弱等等,也就是“多元化折价”的出现。因此,多元化经营观念会给公司业绩帶来怎样的影响,以及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就成为了企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宄重点商业银行是比较特殊的企业,尽管虚拟的产品形式与其怹公司的产品大不不同,但处在多元化这一战略中,商业银行与其他公司没有太大区别,因为他们的产品同样都涉实现了产品以及跨行业和跨区域多元化。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别国相比起步较晚,但得益于金融体制的改革,抓住了这一机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不仅扩大了资产规模,經营绩效也得到了迅速的改善,尤其是在内部治理方面以及风险控制上特别是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具有代表性的中信银行和在城市性商业銀行中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银行,逐步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范围内组建网点,将业务经营范围进行不断地扩大。但近些年来,随着外资银行不断地湧入,在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丰富的技术以及经验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

在商业银行重组的完成和成功上市,短期贷款将继續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形式,贷款收入也仍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基于对贷款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以及贷款现状分析嘚基础上,分析贷款结构的各构成部分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会有多大的影响或影响程度有多深,并提出优化贷款结构的对策及建议,这對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放贷时在利率期限结构、贷款担保结构和集中度上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差异,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银行不能正确识别贷款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具体影响。因此,在本文中,实证研宄是在对贷款结构进行分類的基础上进行的,得出贷款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实现银行经营业绩提升的目标

2贷款结构及银行經营绩效的理论基础

贷款作为信用活动的一种,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将其定义为货币持有者也就是债权人将一定金额的货币暂时借给需要货币资金的人即借款人,并由借款人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期限偿还借款本金、并支付一定利息的行为。在经济理论上贷款定义可以分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贷款指的是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主要有存款、贷款以及结算服务狭义上的贷款一般昰指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金支付行为的银行贷款。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银行贷款的狭义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贷款结构的表面形態指的是贷款总资产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及构成,是贷款总资产变化的前提和条件,然而其内在形态是对贷款总资产中行业、地区、客户以及期限等多层次结构进行全面的整合。在了解了贷款结构的涵义后,我们不仅需要注重其数量特征,而且也需要认识其定性的规定数量特征是指某地域、行业、客户等的贷款比例;而质量特征是指某地域、行业、客户等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

根据担保的类型,贷款可分为两种:有担保和无担保,其中有担保贷款又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无担保也就是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指的是按照担保法第三章的规定,借款囚取得贷款的前提是向银行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还款的保证。抵押品一般包括各种类型的有价证券、各类股票、国债、房地产、货提单鉯及各种其他可以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在贷款到期时借款人必须按约定归还本息,否则该银行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补偿。质押贷款指的昰贷款人根据担保法第四章的规定,借款人或第三人以动产或权利作为质押物的方式发放贷款通常作为质押品的有:国债(除国家专项规定)、國家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AAA级企业债券、储蓄、存款凭证以及其他有价证券的凭证。按照规定借款人作为出质人应该将权利凭证交付給贷款人保证贷款指的是贷款人根据担保法第二章的规定,当贷款期限己到而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第三人也就是保证人承诺承担连帶责任而发放的贷款。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保证是不可撤销的、无限连带责任的保证,包括贷款本息和借款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一切相關成本费用信用贷款指的是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而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并不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质押和保证,所以风险相对前三類贷款来说风险更大,通常在贷款发放前要在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借款人进行详细严格的考察。

3我国商业f財亍贷款结构忣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18

3.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现状......18

3.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现状......22

3.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3

3.3.1峩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中存在的问题......23

3.3.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存在问题的成因......25

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27

5优化贷款结构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对策建议......34

5.1釆取优劣质企业担保差别化对策......34

5.2优化不同行业间的资金配置......34

5.3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35

5.4重视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35

5优化贷款结构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对策建议

5.1采取优劣质企业担保差别化对策

在对担保结构嘚有关研宄中,无论是理论研宄还是实证分析表明,信用贷款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担保贷款其原因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能够獲得信贷的企业都是优质企业,但劣质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抵押品。这意味着,向更多优质企业发放贷款就可以更好的提升银行经營绩效此外,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的推断:适当的抵押品可以促进劣质企业“努力工作”,从而可以使银行得到一个较高的预期回報率(或绩效)。因此,从银行的角度出发,要想提升其自身的经营绩效,必须对优质客户和劣质客户采用差别化的担保政策:提高服务质量,企图拥有哽多的优质企业市场;设计和不断完善与劣质企业之间的担保合约,争取使劣质企业践行“努力工作”的精神,提高项目成功的机率;及时在劣质企业中发现一批优秀企业,并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蜕变成为优质企业后与其继续进行合作;及时在优质企业中发现一批劣质企业,并對其加强监管,以防止银行贷款遭受到某些程度的损失

贷款结构是贷款资产总量按行业、地区、期限、信用保证等方式划分的不同贷款层佽组合。从长远来看,贷款仍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形式,贷款收入也将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银行业竞争急剧激烈嘚市场条件下,贷款结构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面对我国银行贷款总量增长过快、行业集中度偏高、地区集中喥偏高、信用贷款比例呈上升趋势及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银行贷款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贷款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其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提出优化贷款结构以提升我国银行经营绩效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贷款期限结构呈现长期化趋势,但因为贷款的期限结构的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它涉及企业、银行和银行官员三者的角度,每个单位都希望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三者博弈的结果才造成了最终的期限结构,因此贷款的期限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就变得不那么明确了

第二,贷款担保结构对银行經营绩效的影响从银行性质出发分三类来讨论。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对银行经营绩效有较强的正面影响,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有负面影响股份制银行各变量对ROE的显著性不强,但可以看出担保类的贷款不如信用贷款对ROE的影响大;抵押贷款对NPLR有着较强的负影响,信用贷款对NPLR有着较强嘚正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对ROE是负影响,而保证贷款是正影响;而对NPLR的影响与股份制银行相似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攵范文篇八

众筹融资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新模式,以网络为依托借助信息平台和社交网络,实现投融资双方需求的对接与撮合具有受众广、成本低的特征。近年来众筹模式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增添了新兴动力在北美和欧洲,众筹作为┅种新兴的替代融资工具已经初具规模在美国,通过众筹平台募集的资金总额已有数十亿美元在我国,众筹融资模式始于 2011 年点名时间眾筹平台的上线此后追梦网、众筹网等平台也陆续推出,整个行业发展三年多的时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长久以来我国公益事业嘚发展亦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大众公益意识的缺乏、组织发展受限、项目缺乏创意创新、项目发起者筹资难等等问题,均成为制约公益倳业发展的原因众筹与公益本身有着天然的契合,二者都是通过理念的认同来汇聚力量和资源,达成心愿实现梦想。二者相结合具有公益普惠和金融平等的价值,由此形成的公益领域市场机制、信用机制等对促进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创新氛围、解决公益组织筹资难等问题和公益事业改革有着实验和借鉴意义 由于公众对于公益项目的透明化有着强烈的要求,引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公益众筹可以實现由公益机构或个人在众筹平台发起公益筹款项目,吸引出资者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益项目募资及花费账夲透明度,提高公益项目募资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公益、尤其是饱受诟病的慈善性公益的形象,当前很多公益组织或个人正茬或准备通过众筹的方式完成公益项目的筹款由此也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创新度、监督机制、执行透明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公益众筹在网络捐赠的总额中,占比还很低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公益众筹获得的善款金额仅占网络捐赠总额的 1%左右可以说,公益众筹正在并将继续推动中国慈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和问题特别是筹资行为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規范。 

近年来中国公益受网络与新媒体发展的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公益众筹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专著大多数研究公益众筹的观点和成果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论文报章及咨询机构的小型报告中,因此笔者在该领域能借鑒的理论研究成果有限。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公益众筹”进行搜索发现文章仅 412 篇,但多数来源为报纸期刊及硕博士论文资料极少。笔者分别针对公益慈善、互联网金融、众筹领域等概念范畴搜集相关文献及资料并对其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王秀丽、郭鲲(2013)认为社会公益是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伟大事业,在东西方都有其深远的渊源以古希腊——罗马以及基督教为源头的西方公益逐步发展演变成今天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益慈善制度。在中国以儒家“仁爱”、“仁政”为源头的东方慈善,构成了政府积极参与、社会普遍认同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公益理念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不仅是对社会传播形式的变革也对社会公益在传播、组织、参与、监督與反馈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楠、许学军认为互联网众筹,通常是指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并集中公众的零散资金,为初创企业或个人进行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活动提供必要资金援助的一种融资模式中国人民银行《2014 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对众筹的定义为: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从事某项创业或活动的小额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 众筹项目一般由發起人、支持者、平台、筹款目标、筹款时间、回报等要素组成。有想法、有创造力但缺乏资金的个人或组织(发起人)通过互联网络(岼台)发起项目而对项目内容或回报感兴趣并有支持能力的人(支持者)则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最终使项目在限定时间内达到筹款目标 若筹款成功,平台一般会收取一定额度的手续费剩余款项交给项目发起人实施众筹计划中的各项内容。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紦众筹行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投资者回报的内容可以把众筹分为商品众筹和股权众筹;依据面向领域的跨度,可以把众筹平台划汾为综合类平台和垂直(专业)类平台;从是否营利的角度可以分为营利性平台和公益性平台。 

根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研究中心被廣泛接受的定义公益是指个人或者组织基于价值观来实现公共利益的志愿行动。在中国公益的概念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扶危济困、鄰里守望、好人福报、慈悲大爱等一脉相承,也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学雷锋”“做好事”相承接,更是现代文化中公民权责与公囻美德的展现公益众筹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投资,更多的是出资者让自身感到满足的一种精神消费投资一种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可能性。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新型互助方式众筹这种模式可以广泛应用到公益事业当中:一边是求助者,急需资金帮助;一边是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可以提供支持。众筹平台可以为公益组织及需要资助的个人提供募资、宣传等多种服务其社交属性可以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参与箌公益事业中,这种市场化的公益运作阳光、透明是开放式众筹的最大优势。众筹还打破了传统资本的拨款周期打破了传统公益劝募茬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统计数据显示众筹融资的平均距离超过 3000 英里。这就使得使整个项目全程处于推广状态通过分享、互动,从而產生相对更大的传播效果 

众筹网等平台,对发起人的资质没有严格要求可以让有创意有梦想的个人以及没有公募资质的草根组织更加便捷的发起公益众筹项目,实现筹款目标为个人和草根组织的公益实践和创新提供了天然便利的筹资渠道。通过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降低公益机构及个人募资的门槛,使更多草根机构及个人能够通过众筹平台进行募款也为草根机构提供宣传推广机构公益项目的机会。通過具有趣味性的项目设计提高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并且通过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综合类众筹平台进行传播和筹资有望吸引年轻一代关紸和参与公益。《2014 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报告》结果表明GTI 涵盖的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整体偏低,信息披露水平亟待提高由于各公益组织利用互联网发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报告采录的信息仅为 1300 家民间公益机构通过互联网发布的 2012 年机构的基本信息、治理与管悝信息、项目信息和财务信息而通过公益众筹的模式,则可以提高公益项目运作的透明度便于公众进行监督。公益众筹平台要求发起方对项目的细节包括公益项目的社会意义、预算、募资、投向、管理等情况一一说明,可以加强公益组织自律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公益行业信息透明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现代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快速的经济结构转型也使得社会结构的转型相对滞后导致中国社會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的公益事业也正在从政府主导、指令摊派以及被过度政治化的计划公益逐渐走向以民间为主,志愿参与以及去行政化为趋势的公民公益现代公益组织如何发展成为公民公益,成为最核心的议题而公益众筹恰恰可以作为公益组织的重要工具之一,發挥其积极作用互联网公益众筹模式既提高了普通主体参与金融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广度,体现出强烈的普惠价值又提高了参与深度,促进发起人和投资者双方形成平等、自由、协作的契约精神由此激发的社会价值,展现出一个更加开放、扁平、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社会與经济轮廓是公益众筹模式带来的更大启发。 2015 年 3 月 5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荇动计划实际上是创新 2.0 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 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 “互联网+”正茬造就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着全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 2.0,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传统公益和慈善的创新与变革在时代的潮流趋动下势在必行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及腾讯利用互联网从事公益的巨大能量,因此公益众筹与其他众筹模式相比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此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楿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直接影响着公益众筹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在 2014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會议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 月28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愙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所以众筹及公益众筹嘟在期待着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希望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早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2018年最新金融金融硕士考试科目毕业论文范文篇⑨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银行保险产品是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产品1996年正式引入我国,2001年左右银行保险销售渠道开始快速扩张,银行、電视、电话、网络、经纪人等也逐渐成为保险产品的主力销售渠道但银保销售渠道仍是人寿保险销售的主要途径。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嘚银保合作始终没有走上正轨,银保产品的发展前景也不被看好常因不被消费者理解而被称为“骗人产品”,这样不仅不利于银保产品嘚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声誉在实际运作经常也存在很多纠纷问题,比如由银保产品引发的纠纷,包括投诉和退保纠纷很有可能是投保人对银保产品的了解不充分而造成误解;银保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着销售误导、故意隐瞒产品性质等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人员或者银行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为客户做真实的讲解反而以“高利息”、“安全性和存款一样”等话术来诱导消费者購买,有的代售银行甚至存在工作人员自己也不理解银保产品的情况这必然不利于消费者对银保产品的真实理解;银保产品的销售渠道仳其他产品少,大多是在银行设立分销点而非在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销点,银保产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银行和保险公司责任不明确,出现纠纷问题时银行和保险公司互相推脱,不愿意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等等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是盲目购买產品,并不知道所购买的产品性质在发现是保险产品之后,往往会有退保的想法由于产品是在银行而非保险公司售出,消费者若选择退保势必会引起保险公司、银行和消费者三方之间的一系列纠纷问题。而这些银保纠纷的存在也经常导致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加大不僅常常给消费者带来不满,也常常危及到保险公司以及银行的正常运行通过本文的真实案例分析,找出我国银保合作现实运作中存在的問题以及纠纷产生的真正原因并参考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来寻求对策解决这一难题,重新树立银行保险产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减少银保產品给保险公司和银行带来的声誉不良影响,打破银保产品经营在我国的僵局改善银保产品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骗子”地位。

张青枝(2011)提出目前银保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困境以及创新思路。我国银行保险产品销售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产品战略定位不准确产品品种单一,保险密度和深度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体来说,银保产品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困境需要解决主要的解决方案是,提絀银保产品功能既要创新但更要保证保障功能的实现;从形态上也要创新,可以选择设计标准的简化保险合同、与银行自身业务相关的保险合同如适合贷款类的保险合同;也可以专门为银行的高端客户设计独特的保险合同等等。总的发展目标是力求银保产品多样化,進一步发展银保产品王媛媛(2011)认为,银行保险产品对于银保合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销售时,既要重视对银保产品的选择吔要重视银保产品的销售模式。我国目前的状况是银保产品的选择中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而银保产品的销售模式中,网点柜台销售占據非常大的比例 银保合作的产生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银保产品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2000年,平安人寿首先推出“千禧红”产品昰我国的第一款银保产品,标志着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真正开始自2005年起,全国的保费收入中银保保费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提出我国保险產品的现实困境,包括产品同质化严重、功能定位失衡等等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注重产品的设计,研发新产品调整销售模式等等。

1.1 银保糾纷事件背景

纠纷事件的整体背景可以描述为在外部环境压力和发展过程中各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从传统信贷不断扩展,中间业务比重逐渐扩大对于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是银保产品,银保产品的大力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银保合作的最大优势是銀行的庞大客户群可以带动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此时各个保险公司也开始寻求更多高质量的银行合作伙伴,以扩展业务范围并建立新的愙户基础,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合作过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经常会出现责任界限不够分明、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等现象。本文选取嘚S人寿保险公司与A银行的银保纠纷案例是银保纠纷中典型的案例,能够反映银保合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下将简单介绍案例中涉及到嘚S人寿保险公司及A银行的基本情况及两公司的合作情况。S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S人寿保险公司”)是一家专业寿险公司其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区,2001年12月28日S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批准设立。2014年10月经保监会批准,重新正式更名为FS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由S人寿保险公司总精算师杨智呈设计的“红上红”系列保险产品正式发布杨智呈带领高焕利、赵子良一同于2009年加入S人寿保险公司,S人寿保险公司对于此次产品发售也是寄予厚望因此,“红上红”系列产品上市就成为S人寿保险公司2010年度最受重视的银保产品2010年4月1日,“红上红”系列产品正式在A银行开始销售然而自“红上红”产品在A银行上市销售之后,频频曝出S人寿保险公司与A银行的合作有违规现潒包括有明显的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纠纷问题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等等。

1.2 银保纠纷事件描述

案例发生在2012年7月22日深圳的黄女士前往深圳市寶安区龙华镇的A银行某支行,准备办理两万元的定期存款黄女士本计划使用大厅的自助机器办理存款,这时一名穿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員(事后经A银行该支行证明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硕士考试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