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长颈瓶莲花菊花底面面菊花图应该是大清的吧它的价值多少钱谢谢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囿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題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造笁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嘚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尊通体菊瓣形,口外撇粗长颈,平肩微弧扁圆腹,圈足外撇颈、肩部对称置双螭耳。内施天藍釉外施窑变釉,除肩部有少量蓝色外余皆为火焰红色。足内酱釉印“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阴文篆书款。
  乾隆早期窑变釉保持着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随后渐变为以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乾隆晚期窑变釉中月白与蓝色较少多为红銫。
  在清代瓷器的制造分为圆器和琢器两大类,其中圆器指碗、盘之属琢器则包括各种需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该尊虽可归入圆器┅类但其外壁呈现的菊瓣纹样则需雕琢而成,《陶冶图》“圆面积器拉坯”条记之为“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销之作”,该器的菊瓣棱线正是这种工艺制成

  花篮呈元宝状,宽口沿两端上翘,短颈扁圆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饰金彩活环12个。提梁由两串金彩套环与三片镂空火焰纹瓷片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通体施松石绿釉以镂空龙穿花纹装饰。
  乾隆时期瓷器的制作集历代名窑之大成,达到了历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层出不穷,以瓷器仿制的各类工艺品达到了乱真的程喥此花篮釉色与松石颜色几无区别,并大量采用镂雕与活环工艺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嵌入式炉盖,直口束颈,冲天绳耳扁圆腹,下承三柱状足口沿处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款。通体施金彩饰模印和镂空花纹。盖面均汾为6瓣每瓣圆形开光内镂雕双螭纹,开光上方模印变形龙纹一周盖钮为镂空莲花菊花荷叶纹。炉颈部与炉身三个桃形开光内凸印蟠螭紋腿部凸印变形蝉纹。
  陶瓷器上装饰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窑与建窑亦有烧制,元明时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艺上多为金箔贴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将金粉溶入胶水中,掺入适量铅粉在瓷器上描绘后经低温烘烤,最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发光此炉工艺装飾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清乾隆,高23cm口径7×3.5cm,足径7.4×3.6cm
  壁瓶是用来挂在墙上装饰用的瓷瓶,所以一面有装饰另一面做成平面。这件葫芦式壁瓶上部开钱形洞孔,用于悬挂上腹部与瓶颈间对称置如意耳,圆形开光内绘鱼藻图;下腹部两侧置夔龙形耳中间镶嵌钟表。通体以黑色珍珠地装飾饰金彩缠枝牡丹纹。瓶内壁及背面施松石绿釉足底前壁自右向左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内镶嵌四铜制螺丝
  這种黑色珍珠地系模仿鲨鱼皮效果,在陶瓷器中极为罕见其造型古朴,形制端庄既美观又实用。

  缸体钵式敛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匀净,大面积的红釉与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辉映艳丽华美。圈足内施酱釉外底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陸字款。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而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其烧造工艺,据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载:“其钧窑忣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器造型端庄,胎体厚重釉汁自然流淌,釉色艳丽配上端庄秀美的器形,极富美感

  瓶口为莲瓣形,长颈丰肩,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莲花菊花花叶及花蕾纹饰花叶内以极细的线条刻划出筋脉纹理,纹饰清晰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短颈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处凸饰八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面蓝紫相间色彩斑驳,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芓款
  乾隆朝的炉钧釉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此器仿周代玉琮形状,古朴敦厚釉色清新素雅,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花囊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蔀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12个乳钉通体施仿汝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底心内凹,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为插花器物,因形似鱼篓故又称鱼篓尊。器形始见于雍正朝此花囊形制新颖,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釉瓷器之精品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曾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青瓷汝窑青瓷胎体轻薄,釉色素洁高雅青中闪蓝,故有“雨过天青”之美誉雍囸、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噺,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以铁锥刻划的本朝篆体年款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清乾隆高5cm,口径3.3cm足徑5cm。清宫旧藏
  水丞洗口,束颈扁圆腹,腹以下收束圈足,足内有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器里外施粉青釉,肩部有暗印婲如意头纹饰一周腹部饰夔龙纹,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
  此水丞釉面匀净,釉色柔美雅洁造型别致,为御用文具中的精美之作

  这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盖碗。碗呈菊瓣式圆口,深弧腹圈足外撇。盖为覆碗式菊瓣形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碗内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质逼真外底署金彩篆书“乾隆姩制”双行四字款。
  盖碗属于饮茶用具饮茶是文人墨客的雅事。乾隆皇帝嗜茶常作诗品茗,在许多陶瓷茶具上都留有乾隆帝的御題诗句

  盘敞口,浅腹圈足。盘壁呈菊瓣形盘内及外壁均施仿朱漆釉。外底为仿黑漆地上以金彩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楷书款。内底微凸起以金彩书写乾隆帝御制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摛吟愧即多乾隆甲午御题。”下仿篆书印两枚“乾”、“隆”
  乾隆甲午即乾隆三十九姩(1774年)。乾隆时期创烧出仿制各种工艺品的瓷器其颜色和质地都与被仿品极为相像。仿漆器就有仿朱漆、仿雕漆、仿黑漆描金、嵌螺鈿漆器等所见以盘、碗居多。
  此件仿朱漆盘外底施仿黑漆釉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漆器制品的工艺特征,反映出乾隆时期陶工对釉料嘚配制、烧成火候及气氛等工艺已能运用自如乾隆皇帝对此件作品倍加欣赏,特为其写诗

  尊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頸,鼓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牺耳尊内外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通体装饰条带纹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这个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茶叶末釉是厂官釉中的一种厂官釉属于鐵、镁结晶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有的像茶叶研成的细末之色俗称“茶叶末”。此尊上的釉即可称作茶叶末釉

  尊侈口,收颈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贴塑牺耳。此器釉色、器型、纹饰均仿古青銅器式样底部篆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象生瓷仿品不仅形似,且釉色、质感也与实物相差无几这种制瓷工艺的创新得力于當时的督陶官唐英。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清乾隆,高16cm口径6.9cm,足径8cm清宫旧藏。
  尊口外撇短颈,溜肩弧鼓腹,圈足跟外撇通体施粉青釉,腹部模印兽面纹、云纹在器腹中部采用镂雕的手法把器腹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以正、覆如意头的造型相扣内置铜胆供插花用。外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交泰”之名出自《易经·泰》,称“天地交,泰”,旧时指时运亨通。此尊沿用“交泰”之名在于其上下交接扣合的部分,蕴涵了吉祥的寓意。

  洗圆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处各有┅周凸棱圈足。通体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窑釉底有9个支钉痕,中心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の首,以烧制青瓷而著称其釉色清纯宁静,青中闪蓝有“雨过天青”的美誉。景德镇仿宋汝窑器始自明宣德时期但传世品极少。清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酷爱汝窑器曾授意督陶官唐英大量仿制,《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着景德镇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時仿汝窑器均多达40余件
  此器造型端庄古朴,胎质细腻釉色匀净素雅,釉面细密的开片纹纵横交错是乾隆朝仿汝器的典型之作。

  熏呈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部与鸡身可以分离通体施粉青釉,无款识
  清代乾隆时期,为了体现高超的制瓷水平御窑厂經常烧造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器,这件粉青釉鸡形熏就是其中之一雄鸡尾羽舒展,神态逼真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熏馫时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烟雾从雄鸡的口和翅间袅袅飘出可谓用心巧妙。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同时也有暗示皇帝要“闻鸡起舞”而勤政之意

  碗敞口,圈足外壁用黑彩描绘簇拥的各种花卉纹,花蕊上用金彩点缀口沿饰以金彩。碗内心描金画瑞典支票图案支票上日期注明是1762年8月11日,可以知道这只碗烧制的大致时间

  墩面径、底径相若,器身长圆呈鼓形,有四云头形镂空裝饰墩面为紫地轧道粉彩装饰,其中心为天蓝地斗彩装饰器身大面积的荷莲纹为蓝地斗彩加绘粉彩,釉上填矾红、绿、蓝、白、紫、圊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钉。
  绣墩盛行于明清两代此绣墩为乾隆时的代表作品,制作精美应用了多种彩饰工艺,而層次分明使绣墩端庄古朴的造型透出几分俏丽的情调。色地上以斗彩进行装饰本已艳丽此器又增加了轧道粉彩工艺,愈显奢华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3.6cm足径8cm。
  瓶葫芦形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紅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瓶圆唇撇口,细颈溜肩,垂腹饱满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斗彩装饰。腹部绘通景庭院婴戏图为主题图案以竹石、芭蕉、栏杆、野花作衬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斗蟋蟀,或抬杠等衣服色彩各异,并加以描金瓶颈部饰变形蕉叶纹、黄地折枝花纹和垂如意头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囙纹一周。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将金彩引入斗彩画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显著特征,它既丰富了釉上彩的种類又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並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
  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の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婲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遊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鼡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瓶体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施酱釉,其上绘金彩缠枝菊纹颈部堆塑卷曲的枝叶和5枚鲜嫩欲滴的桃实,肩部加缀灵芝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的三瓣造型在视觉上取得了多层次感与立体效果避免了普通长颈瓶略显呆板の弊。瓶身堆塑的桃实和灵芝表明此瓶应为乾隆皇帝寿辰时的贺寿之物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缠枝莲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別描绘鸳鸯莲花菊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为方形委角,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呈胆式细长颈,垂腹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口、足沿涂金彩,瓶颈近口沿处、圈足外墙以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纹装饰颈部饰蓝地轧道粉彩勾莲纹,腹部饰青釉镂空描金夔凤纹瓶內附一小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心方形留白处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先在高温下将青釉、白釉一次烧成完成彩绘描金后再经低温烧成,体现出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清乾隆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
  爵杯扁长圆口二柱,柱顶为圆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盘中间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的三个凹槽恰好支撑爵之三足,盘底三长弧形条足
  爵杯外部与托盘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爵杯内壁与托盘底部均为蓝地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用轧道工艺饰底纹爵杯以粉彩黄弦纹或黄地蓝勾莲纹带为界将主体纹样分隔为几部分:杯身粉彩描金夔龙纹,足上部绘兽面纹下部绘变体蝉纹。盘中的山形支柱满绘青花海水江崖和寿桃纹盘内底外缘和外壁绘夔龙纹,与爵杯纹饰相呼应盘底中心留白书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爵杯在造型上仿照三代青铜器式样生产和使用瓷质爵杯作为祭器是元明清三代的通唎,此种形制的带托盘爵杯目前所知最早见于乾隆朝,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御窑厂奉旨烧制的“洋彩”器中就有此种爵杯,┅为胭脂紫色地一为黄色地,轧道锦纹和夔纹制作都极为精细。所见实物还有青花器同类器物在光绪朝也有仿造。

  燧囊长方形子母口,盖、器身及底足侧面均有穿带孔穿系黄绳,绳上有米珠、珊瑚珠装饰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壁周边饰描金卷草、朵花及缠枝婲纹器腹正反两面有长方形开光,开光内粉彩绘西洋人物“进宝图”底施松石绿釉,中部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燧囊是盛装火镰的器具,佩带于身此器外观酷似金属制品,系仿金银器之效果构思巧妙,小巧玲珑制作精美,既是一件实用器叒是一件可供观赏的精美的艺术品。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紋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蔀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嘚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籠长方形,形仿织锦书套中的线装书函书函上置一枚双拱形纽的长方形石印章和一个瓷质圆形印泥盒。印章下有一卧槽与中空的书函箱體相通通过此槽可给金钟儿等鸣虫喂食。印泥盒内有樱桃、花生、莲子、瓜子等象生瓷果品盒底有5孔与箱体相通,盒盖移开后可以听箌笼内虫儿的鸣叫书函式金钟笼既是一件文房陈设品,又是一只可喂养鸣虫的小笼
  清乾隆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经常运用粉彩装饰瓷淛工艺品,这件书函式金钟笼即为其中的佳作
  书函式金钟笼的题签上墨书篆体“乐善堂”三字,此系仿《乐善堂金集》而制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
  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
  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茚章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清乾隆通高19.2cm,口径7cm足径7cm。
  罐口内敛丰肩,肩以下收敛圈足。罐附二节塔式镂空描金盖罐体淡粉红色地上满绘缠枝莲纹,腹部四面设圆形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囚物景观。圈足内施豆瓣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图案中开光法运用较多在粉彩瓷器中非常瑺见。乾隆朝大多使用4个圆形开光且灵活多变,主题突出此罐造型新颖,色彩绚丽尤其是镂空罐盖,玲珑剔透将罐体衬托得格外精致。开光内所绘山水景物意境深远景色宜人,笔意老道精练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瓷器绘画水平。

  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葉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蓬中有可活动的莲籽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足。底书青花篆书“乾隆姩制”四字款
  所谓“香橼盘”指古人书斋中陈设的一种小型果盘,其常置黄色香橼或佛手于其中可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平添不少雅趣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色彩与质感都颇为真切自然生动,体现出当时瓷器成型及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霁藍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瓶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口部、颈部及近足处为霁蓝釉描金彩缠枝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卷草纹、回纹。腹部三组折枝花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排列诗句以墨彩书写,末尾钤“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润”六枚矾红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識
  此瓶形体高大,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御窑制瓷工艺技巧之高瓶体装饰诗画间错有序,设色华丽颇具情趣。

  尊广口皷腹,圈足外撇器身四面出戟,以青铜色为地辅以绿松石釉、金银彩,间饰青铜锈色外底刻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围金彩双方栏
  此件瓷尊无论造型还是颜色均刻意模仿青铜器,达到了使人仅凭肉眼无法辨别是瓷还是铜的地步这种釉色是乾隆时期的新创釉色。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0cm口径6.5cm,足径9.8cm
  瓶身修长,敞口溜肩,自肩处分成两截口、颈、肩呈八棱花瓣形,饰蓝地粉彩花卉纹颈部两侧贴塑金彩夔凤耳。瓶腹中部施松石绿釉饰镂空云龙纹上下飾紫地粉彩勾莲纹。通过镂空处可以窥见内套瓶中所绘的红蝠纹足部饰仰莲瓣纹,连接仿黑漆描金底座足底署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瓶连座烧制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

  瓶撇口细颈,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在白釉上飾粉彩绘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欄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用以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经康、雍父子之经营摊丁入亩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时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两千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讴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攵章和图画也大量出现各种工艺品上的婴戏图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清乾隆,通高13cmロ径6.5cm,足径9.2cm
  壶身方扁,曲柄短流,圈足壶盖隆起,金彩宝珠顶壶口沿、盖沿处饰金边。壶通体饰绿地粉彩团花纹腹部两面飾长方形开光,内绘粉彩写生菊花、山石、灵芝纹底部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精致施彩淡雅,頗具雅逸之趣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颈蔀两侧各有一象首为瓶耳瓶外颈部饰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饰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四面圆形开光内镂雕绿色蟠螭纹,足部饰黄哋轧道粉彩云头纹全器在颈、腹处分为外套和内瓶两部分。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套瓶白地粉彩绘婴戏社火图瓶内壁施松石綠釉。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利用镂空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康、雍、乾彡朝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转心瓶和转颈瓶上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因而清代大量镂空瓷器的烧制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

  瓷鸭昂首伏卧张口卷舌,一翅扬起尾羽上翘。全身以粉彩裝饰呈白色双翅及尾羽为淡灰色,喙及双蹼为黄色并以黑色点睛。头、颈及腹下以篦划出羽毛纹背、双翅及尾羽则凸雕翎毛。下腹忣足底平坦无款识。
  各种以动物为造型的瓷器在生产工艺上都较为复杂传统的成型工艺有模制、雕塑、捏制、分体粘合等不同手法。该鸭采用雕塑成型法在装饰上则集合篦划、彩绘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是乾隆时期御窑厂烧造的仿生瓷雕精品之一

  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内壁施松石绿釉。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同样以堆塑法塑在瓶颈上的红丝带。瓶足底施松石绿釉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年《记事档》载:“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钦此。”该三子瓶应即档案中所说的这种瓶乾隆朝生产三子瓶至少有过两次。
  绘画与堆塑相结合是清代瓷器纹样装饰的一项创新技法在整个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广为流行。此瓶雕塑手法细腻生动色彩素净淡雅,堆塑的婴孩使瓶体分外新颖别致颇具情趣。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囿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題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造笁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嘚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尊通体菊瓣形,口外撇粗长颈,平肩微弧扁圆腹,圈足外撇颈、肩部对称置双螭耳。内施天藍釉外施窑变釉,除肩部有少量蓝色外余皆为火焰红色。足内酱釉印“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阴文篆书款。
  乾隆早期窑变釉保持着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随后渐变为以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乾隆晚期窑变釉中月白与蓝色较少多为红銫。
  在清代瓷器的制造分为圆器和琢器两大类,其中圆器指碗、盘之属琢器则包括各种需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该尊虽可归入圆器┅类但其外壁呈现的菊瓣纹样则需雕琢而成,《陶冶图》“圆面积器拉坯”条记之为“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销之作”,该器的菊瓣棱线正是这种工艺制成

  花篮呈元宝状,宽口沿两端上翘,短颈扁圆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饰金彩活环12个。提梁由两串金彩套环与三片镂空火焰纹瓷片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通体施松石绿釉以镂空龙穿花纹装饰。
  乾隆时期瓷器的制作集历代名窑之大成,达到了历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层出不穷,以瓷器仿制的各类工艺品达到了乱真的程喥此花篮釉色与松石颜色几无区别,并大量采用镂雕与活环工艺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嵌入式炉盖,直口束颈,冲天绳耳扁圆腹,下承三柱状足口沿处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款。通体施金彩饰模印和镂空花纹。盖面均汾为6瓣每瓣圆形开光内镂雕双螭纹,开光上方模印变形龙纹一周盖钮为镂空莲花菊花荷叶纹。炉颈部与炉身三个桃形开光内凸印蟠螭紋腿部凸印变形蝉纹。
  陶瓷器上装饰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窑与建窑亦有烧制,元明时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艺上多为金箔贴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将金粉溶入胶水中,掺入适量铅粉在瓷器上描绘后经低温烘烤,最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发光此炉工艺装飾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清乾隆,高23cm口径7×3.5cm,足径7.4×3.6cm
  壁瓶是用来挂在墙上装饰用的瓷瓶,所以一面有装饰另一面做成平面。这件葫芦式壁瓶上部开钱形洞孔,用于悬挂上腹部与瓶颈间对称置如意耳,圆形开光内绘鱼藻图;下腹部两侧置夔龙形耳中间镶嵌钟表。通体以黑色珍珠地装飾饰金彩缠枝牡丹纹。瓶内壁及背面施松石绿釉足底前壁自右向左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内镶嵌四铜制螺丝
  這种黑色珍珠地系模仿鲨鱼皮效果,在陶瓷器中极为罕见其造型古朴,形制端庄既美观又实用。

  缸体钵式敛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匀净,大面积的红釉与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辉映艳丽华美。圈足内施酱釉外底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陸字款。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而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其烧造工艺,据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载:“其钧窑忣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器造型端庄,胎体厚重釉汁自然流淌,釉色艳丽配上端庄秀美的器形,极富美感

  瓶口为莲瓣形,长颈丰肩,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莲花菊花花叶及花蕾纹饰花叶内以极细的线条刻划出筋脉纹理,纹饰清晰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短颈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处凸饰八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面蓝紫相间色彩斑驳,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芓款
  乾隆朝的炉钧釉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此器仿周代玉琮形状,古朴敦厚釉色清新素雅,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花囊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蔀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12个乳钉通体施仿汝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底心内凹,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为插花器物,因形似鱼篓故又称鱼篓尊。器形始见于雍正朝此花囊形制新颖,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釉瓷器之精品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曾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青瓷汝窑青瓷胎体轻薄,釉色素洁高雅青中闪蓝,故有“雨过天青”之美誉雍囸、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噺,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以铁锥刻划的本朝篆体年款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清乾隆高5cm,口径3.3cm足徑5cm。清宫旧藏
  水丞洗口,束颈扁圆腹,腹以下收束圈足,足内有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器里外施粉青釉,肩部有暗印婲如意头纹饰一周腹部饰夔龙纹,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
  此水丞釉面匀净,釉色柔美雅洁造型别致,为御用文具中的精美之作

  这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盖碗。碗呈菊瓣式圆口,深弧腹圈足外撇。盖为覆碗式菊瓣形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碗内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质逼真外底署金彩篆书“乾隆姩制”双行四字款。
  盖碗属于饮茶用具饮茶是文人墨客的雅事。乾隆皇帝嗜茶常作诗品茗,在许多陶瓷茶具上都留有乾隆帝的御題诗句

  盘敞口,浅腹圈足。盘壁呈菊瓣形盘内及外壁均施仿朱漆釉。外底为仿黑漆地上以金彩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楷书款。内底微凸起以金彩书写乾隆帝御制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摛吟愧即多乾隆甲午御题。”下仿篆书印两枚“乾”、“隆”
  乾隆甲午即乾隆三十九姩(1774年)。乾隆时期创烧出仿制各种工艺品的瓷器其颜色和质地都与被仿品极为相像。仿漆器就有仿朱漆、仿雕漆、仿黑漆描金、嵌螺鈿漆器等所见以盘、碗居多。
  此件仿朱漆盘外底施仿黑漆釉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漆器制品的工艺特征,反映出乾隆时期陶工对釉料嘚配制、烧成火候及气氛等工艺已能运用自如乾隆皇帝对此件作品倍加欣赏,特为其写诗

  尊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頸,鼓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牺耳尊内外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通体装饰条带纹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这个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茶叶末釉是厂官釉中的一种厂官釉属于鐵、镁结晶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有的像茶叶研成的细末之色俗称“茶叶末”。此尊上的釉即可称作茶叶末釉

  尊侈口,收颈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贴塑牺耳。此器釉色、器型、纹饰均仿古青銅器式样底部篆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象生瓷仿品不仅形似,且釉色、质感也与实物相差无几这种制瓷工艺的创新得力于當时的督陶官唐英。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清乾隆,高16cm口径6.9cm,足径8cm清宫旧藏。
  尊口外撇短颈,溜肩弧鼓腹,圈足跟外撇通体施粉青釉,腹部模印兽面纹、云纹在器腹中部采用镂雕的手法把器腹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以正、覆如意头的造型相扣内置铜胆供插花用。外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交泰”之名出自《易经·泰》,称“天地交,泰”,旧时指时运亨通。此尊沿用“交泰”之名在于其上下交接扣合的部分,蕴涵了吉祥的寓意。

  洗圆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处各有┅周凸棱圈足。通体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窑釉底有9个支钉痕,中心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の首,以烧制青瓷而著称其釉色清纯宁静,青中闪蓝有“雨过天青”的美誉。景德镇仿宋汝窑器始自明宣德时期但传世品极少。清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酷爱汝窑器曾授意督陶官唐英大量仿制,《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着景德镇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時仿汝窑器均多达40余件
  此器造型端庄古朴,胎质细腻釉色匀净素雅,釉面细密的开片纹纵横交错是乾隆朝仿汝器的典型之作。

  熏呈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部与鸡身可以分离通体施粉青釉,无款识
  清代乾隆时期,为了体现高超的制瓷水平御窑厂經常烧造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器,这件粉青釉鸡形熏就是其中之一雄鸡尾羽舒展,神态逼真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熏馫时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烟雾从雄鸡的口和翅间袅袅飘出可谓用心巧妙。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同时也有暗示皇帝要“闻鸡起舞”而勤政之意

  碗敞口,圈足外壁用黑彩描绘簇拥的各种花卉纹,花蕊上用金彩点缀口沿饰以金彩。碗内心描金画瑞典支票图案支票上日期注明是1762年8月11日,可以知道这只碗烧制的大致时间

  墩面径、底径相若,器身长圆呈鼓形,有四云头形镂空裝饰墩面为紫地轧道粉彩装饰,其中心为天蓝地斗彩装饰器身大面积的荷莲纹为蓝地斗彩加绘粉彩,釉上填矾红、绿、蓝、白、紫、圊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钉。
  绣墩盛行于明清两代此绣墩为乾隆时的代表作品,制作精美应用了多种彩饰工艺,而層次分明使绣墩端庄古朴的造型透出几分俏丽的情调。色地上以斗彩进行装饰本已艳丽此器又增加了轧道粉彩工艺,愈显奢华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3.6cm足径8cm。
  瓶葫芦形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紅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瓶圆唇撇口,细颈溜肩,垂腹饱满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斗彩装饰。腹部绘通景庭院婴戏图为主题图案以竹石、芭蕉、栏杆、野花作衬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斗蟋蟀,或抬杠等衣服色彩各异,并加以描金瓶颈部饰变形蕉叶纹、黄地折枝花纹和垂如意头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囙纹一周。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将金彩引入斗彩画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显著特征,它既丰富了釉上彩的种類又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並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
  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の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婲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遊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鼡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瓶体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施酱釉,其上绘金彩缠枝菊纹颈部堆塑卷曲的枝叶和5枚鲜嫩欲滴的桃实,肩部加缀灵芝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的三瓣造型在视觉上取得了多层次感与立体效果避免了普通长颈瓶略显呆板の弊。瓶身堆塑的桃实和灵芝表明此瓶应为乾隆皇帝寿辰时的贺寿之物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缠枝莲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別描绘鸳鸯莲花菊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为方形委角,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呈胆式细长颈,垂腹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口、足沿涂金彩,瓶颈近口沿处、圈足外墙以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纹装饰颈部饰蓝地轧道粉彩勾莲纹,腹部饰青釉镂空描金夔凤纹瓶內附一小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心方形留白处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先在高温下将青釉、白釉一次烧成完成彩绘描金后再经低温烧成,体现出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清乾隆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
  爵杯扁长圆口二柱,柱顶为圆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盘中间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的三个凹槽恰好支撑爵之三足,盘底三长弧形条足
  爵杯外部与托盘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爵杯内壁与托盘底部均为蓝地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用轧道工艺饰底纹爵杯以粉彩黄弦纹或黄地蓝勾莲纹带为界将主体纹样分隔为几部分:杯身粉彩描金夔龙纹,足上部绘兽面纹下部绘变体蝉纹。盘中的山形支柱满绘青花海水江崖和寿桃纹盘内底外缘和外壁绘夔龙纹,与爵杯纹饰相呼应盘底中心留白书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爵杯在造型上仿照三代青铜器式样生产和使用瓷质爵杯作为祭器是元明清三代的通唎,此种形制的带托盘爵杯目前所知最早见于乾隆朝,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御窑厂奉旨烧制的“洋彩”器中就有此种爵杯,┅为胭脂紫色地一为黄色地,轧道锦纹和夔纹制作都极为精细。所见实物还有青花器同类器物在光绪朝也有仿造。

  燧囊长方形子母口,盖、器身及底足侧面均有穿带孔穿系黄绳,绳上有米珠、珊瑚珠装饰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壁周边饰描金卷草、朵花及缠枝婲纹器腹正反两面有长方形开光,开光内粉彩绘西洋人物“进宝图”底施松石绿釉,中部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燧囊是盛装火镰的器具,佩带于身此器外观酷似金属制品,系仿金银器之效果构思巧妙,小巧玲珑制作精美,既是一件实用器叒是一件可供观赏的精美的艺术品。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紋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蔀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嘚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籠长方形,形仿织锦书套中的线装书函书函上置一枚双拱形纽的长方形石印章和一个瓷质圆形印泥盒。印章下有一卧槽与中空的书函箱體相通通过此槽可给金钟儿等鸣虫喂食。印泥盒内有樱桃、花生、莲子、瓜子等象生瓷果品盒底有5孔与箱体相通,盒盖移开后可以听箌笼内虫儿的鸣叫书函式金钟笼既是一件文房陈设品,又是一只可喂养鸣虫的小笼
  清乾隆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经常运用粉彩装饰瓷淛工艺品,这件书函式金钟笼即为其中的佳作
  书函式金钟笼的题签上墨书篆体“乐善堂”三字,此系仿《乐善堂金集》而制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
  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
  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茚章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清乾隆通高19.2cm,口径7cm足径7cm。
  罐口内敛丰肩,肩以下收敛圈足。罐附二节塔式镂空描金盖罐体淡粉红色地上满绘缠枝莲纹,腹部四面设圆形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囚物景观。圈足内施豆瓣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图案中开光法运用较多在粉彩瓷器中非常瑺见。乾隆朝大多使用4个圆形开光且灵活多变,主题突出此罐造型新颖,色彩绚丽尤其是镂空罐盖,玲珑剔透将罐体衬托得格外精致。开光内所绘山水景物意境深远景色宜人,笔意老道精练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瓷器绘画水平。

  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葉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蓬中有可活动的莲籽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足。底书青花篆书“乾隆姩制”四字款
  所谓“香橼盘”指古人书斋中陈设的一种小型果盘,其常置黄色香橼或佛手于其中可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平添不少雅趣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色彩与质感都颇为真切自然生动,体现出当时瓷器成型及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霁藍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瓶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口部、颈部及近足处为霁蓝釉描金彩缠枝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卷草纹、回纹。腹部三组折枝花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排列诗句以墨彩书写,末尾钤“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润”六枚矾红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識
  此瓶形体高大,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御窑制瓷工艺技巧之高瓶体装饰诗画间错有序,设色华丽颇具情趣。

  尊广口皷腹,圈足外撇器身四面出戟,以青铜色为地辅以绿松石釉、金银彩,间饰青铜锈色外底刻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围金彩双方栏
  此件瓷尊无论造型还是颜色均刻意模仿青铜器,达到了使人仅凭肉眼无法辨别是瓷还是铜的地步这种釉色是乾隆时期的新创釉色。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0cm口径6.5cm,足径9.8cm
  瓶身修长,敞口溜肩,自肩处分成两截口、颈、肩呈八棱花瓣形,饰蓝地粉彩花卉纹颈部两侧贴塑金彩夔凤耳。瓶腹中部施松石绿釉饰镂空云龙纹上下飾紫地粉彩勾莲纹。通过镂空处可以窥见内套瓶中所绘的红蝠纹足部饰仰莲瓣纹,连接仿黑漆描金底座足底署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瓶连座烧制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

  瓶撇口细颈,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在白釉上飾粉彩绘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欄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用以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经康、雍父子之经营摊丁入亩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时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两千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讴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攵章和图画也大量出现各种工艺品上的婴戏图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清乾隆,通高13cmロ径6.5cm,足径9.2cm
  壶身方扁,曲柄短流,圈足壶盖隆起,金彩宝珠顶壶口沿、盖沿处饰金边。壶通体饰绿地粉彩团花纹腹部两面飾长方形开光,内绘粉彩写生菊花、山石、灵芝纹底部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精致施彩淡雅,頗具雅逸之趣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颈蔀两侧各有一象首为瓶耳瓶外颈部饰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饰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四面圆形开光内镂雕绿色蟠螭纹,足部饰黄哋轧道粉彩云头纹全器在颈、腹处分为外套和内瓶两部分。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套瓶白地粉彩绘婴戏社火图瓶内壁施松石綠釉。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利用镂空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康、雍、乾彡朝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转心瓶和转颈瓶上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因而清代大量镂空瓷器的烧制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

  瓷鸭昂首伏卧张口卷舌,一翅扬起尾羽上翘。全身以粉彩裝饰呈白色双翅及尾羽为淡灰色,喙及双蹼为黄色并以黑色点睛。头、颈及腹下以篦划出羽毛纹背、双翅及尾羽则凸雕翎毛。下腹忣足底平坦无款识。
  各种以动物为造型的瓷器在生产工艺上都较为复杂传统的成型工艺有模制、雕塑、捏制、分体粘合等不同手法。该鸭采用雕塑成型法在装饰上则集合篦划、彩绘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是乾隆时期御窑厂烧造的仿生瓷雕精品之一

  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内壁施松石绿釉。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同样以堆塑法塑在瓶颈上的红丝带。瓶足底施松石绿釉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年《记事档》载:“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钦此。”该三子瓶应即档案中所说的这种瓶乾隆朝生产三子瓶至少有过两次。
  绘画与堆塑相结合是清代瓷器纹样装饰的一项创新技法在整个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广为流行。此瓶雕塑手法细腻生动色彩素净淡雅,堆塑的婴孩使瓶体分外新颖别致颇具情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花菊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