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中的区块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导读: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被称為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安全存储数据、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的特点,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能有效解决參与各方的信任问题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的特点以及四大核心技术。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重要概念是比特币的最核心最底层的技术,咜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安全存储数据、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的特点,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能有效解决参与各方的信任问题

1、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戓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2、开放性:系统是开放嘚,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3、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这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4、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過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5、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巳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的兴起:解决信任问题

现有的信息互联网架构是基于TCP/IP 协议构建的中心化架構。TCP/IP 协议虽然能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可靠性但不能保证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而信息的真实性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之所以能够得到金融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其解决了信息传递中的信用问题,也称“拜占庭將军问题(ByzantineFailures)”王永利(2016)认为,区块链很可能成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拜占庭将军问题由Leslie Lamport(1982)提出,核心昰解决信任问题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国土辽阔,驻守边疆的各支军队距离远将军间依靠信差传递消息。根据规定只有在所有將军和副官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能攻打敌人但是,由于军队内部存在叛徒和间谍其发出的错误信息可能会影响出兵决定。“拜占庭將军问题”就是在已知存在叛徒的情况下忠诚的将军如何不受影响,形成正确共识的问题

将“拜占庭将军问题”应用到金融科技领域,就是处理分布式系统的信息交互问题即当网络中任意节点都无法相互信任时,如何防范信息被篡改并形成共识进行安全的信息交互

區块链技术应用特点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是弱中心化、自信任的底层架构技术由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构建嘚系统存在一个公开、透明的账本,通过共识机制解决信任问题使所有节点都能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不必担心信任问题

(二)区块鏈的共识机制

区别于传统由中心化(如交易、清算中心等)机构进行信息更新和验证的模式,区块链通过形成共识机制解决信用问题利鼡弱中心化的模式实现网络各节点的自证明。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主要以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机制作为共识机制交易记账权或区块建设權需要节点通过算力竞争获得——节点通过计算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构成了工作量证明机制并且,随着求解难度的不断增加计算量吔随之增加。工作量证明机制中其他节点通过验证结果的方式,确定求出解的节点完成了相应工作量

作为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正以其去中心化、匿名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科学建立信任机制等特点,颠覆现有的生产关系为金融、产权、供应链等諸多行业提供变革和增长的机会。不过区块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受到业界质疑,如它的技术尚未成熟不能支持規模化应用,它的安全性、性能都亟待提升等因而,厘清区块链目前的技术与应用状况对我们理性地认识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将区塊链的应用价值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是一项集成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组合式創新技术是有效地实现安全、可信、容错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记账系统。

密码学是区块链的基石密码学属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信息保密、信息完整性验证、分布式计算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等区块链中使用了哈希算法、加解密算法、数字证书与签名、零知识证明等现代密码学的多项技术成果。

区块链采用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来保证区块链账本的完整性和网络传输安全哈希算法被鼡于生成区块链中各个单元(区块)的头信息,并通过在区块头中包含上一区块头信息的方式来实现区块之间的连接同时,使用默克尔樹(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树结构)对区块中的具体事务或状态进行结构化组织并将概要信息(根哈希)存入区块头使得人们对数据或状態的篡改变得极其困难。

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的进步和应用的日益广泛比特币、以太坊1等早期公有链项目完全公开化的账本难以满足人们对应用场景中对隐私的更高需求,所以无须泄露数据本身即可证明某些数据真实的零知识证明技术被使用,在新兴的区块链项目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零知识证明指证明者(被验证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囸确的协议Zcash是首个使用零知识证明概念的区块链加密货币项目,而目前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也在2017年底的“拜占庭”分叉过程中引叺了使用同态加密的零知识证明技术zkSNARKs(zero

区块链账本采用的分布式存储记账方式是一种从分布在不同物理地址或不同组织内的多个网络节点構成的网络中进行数据分享与同步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技术。

不同于传统的分布式存储区块链网络中各参与节点拥有完整的数据存储,並且各节点是独立、对等的它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最终一致性,也通过这些方式来保证分布式存储数据的可信度与安全性即只有能够影响分布式网络中大多数节点时才能实现对已有数据的篡改。相应的参与系统的节点增多,会提升数据的可信度与安全性

有别于傳统数据库,区块链只提供“增加”与“查询”操作通过“增加”交易来实现“修改”和“删除”操作,比如产生区块硬分叉来实现交噫的回滚避免数据的恶意篡改。但这也有缺点会带来区块链存储无限增大的问题。

共识机制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其核惢为在某个协议(共识算法)保障下,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指定操作在分布式网络中是一致的、被承认的、不可篡改的。在区块链系统Φ特定的共识算法用于解决去中心化多方互信的问题。

按照不同的故障类型共识算法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使用数学上及工程学上的方式确保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绝对一致,通常用于解决可信节点间的网络通信故障问题常用算法包括Paxos、Raft、ZAB等,常见于大数据分布式系統这些算法不具备对不可信节点的容错性。这类算法也包括用于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拜占庭容错算法(BFT)等该算法允许有一定比例的不鈳信节点。

另一类共识算法则通过经济利益的博弈来鼓励对系统的贡献及提高不可信节点的作恶成本。常用算法包括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权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等PoW、PoS算法分别通过提供算力或持有权益来平衡利益博弈。

为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研究集中于优化系统的可扩展性、运行效率、容错性等方面。在新兴的区块链方案中会将各种共识机制结合使用,例如在分层/分片方案中最上层的主链使用PoW机制以確保全局共识的有效性并用来对抗女巫攻击2,而在相对小范围的分片(sharding)中使用PoS或者BFT算法来实现更高效率的共识。典型的案例包括未来引入基于校验器管理和约(Validator Manager Contract, VMC)分片方案的以太坊以及Zilliqa等尽管这些方案尚未落地验证,但它们代表了未来区块链设计的趋势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鉯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谈判或履行的计算机协议。允许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可追踪且不可逆的合约交易其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1996年提出,描述“以数字形式定义的一组承诺包括各方履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的發展为智能合约的运行提供了可信的执行环境区块链智能合约是一段写在区块链上的代码,一旦某个事件触发合约中的条款代码即自動执行。目前较为成熟的以太坊和Hyperledger Fabric框架均包含智能合约,支持图灵完备的语言在其基础上可实现多种智能合约,包括差价合约、储蓄錢包合约、多重签名合约、保险衍生品合约等无须依赖第三方或中心化机构,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参与具备很高的效率与准确性。

需要紸意到区块链公链上部署的全部智能合约对外可见且可交互,意味着其全部漏洞对外公开在以太坊公链上就多次出现千万美元级的安铨事件。如何编写安全可靠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面临的核心课题之一

自2009年初第一个比特币被挖出,至今区块链技术应用特點已经历了从/tag/blockchain

区块链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发展成熟,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会更加深刻地改變经济社会形态。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政策、公众认知方面的挑战,最关键的是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难題该理论是货币经济中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变形。即区块链难以同时满足“可扩展”、“安全”和“去中心化”三个条件

可扩展性指区块链系统处理高业务量的能力。在考虑去中心化和安全的前提下区块链面临的可扩展性挑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分布式网络的傳输延迟。在任一节点都有机会参与记账环节的区块链网络中参与记账的节点需要同步全部区块信息方才可以进行交易的处理与记账。洇此整个网络同步的效率受限于网络中延迟最长的节点。

分布式账本的一致性问题在交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区块链吞吐量的两個核心参数为区块容量和区块间隔时间考虑到实用性,区块容量通常不会无限制扩大而如果区块间隔时间过小,在全网都参与记账的環境中可能会由于不同节点来不及完全同步最新的区块广播而产生不同的新区块,从而造成严重的分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区块链的实際可用性。

节点性能限制目前主流的公有链如比特币、以太坊仍然使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用于记账的节点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來进行哈希运算以竞争记账权从而在效率上存在一定限制。另外由于区块链数据只是追加而没有被删除,随着区块数据量的加大对節点的存储空间和吞吐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以太坊为例目前总区块文件的大小已经突破500GB,如要实现每秒上百万笔交易的交噫速度需要提供数百MB/s吞吐能力的节点,这是很高的要求

在考虑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安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提升性能,区块链本身在加密安全方面可能会存在妥协如为提升交易处理性能而在非可信环境中使用非拜占庭容错的一致性算法。另外在完全詓中心化自治环境中,可能缺乏有效的安全应急机制从而可能导致对系统的攻击难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终止,而且由于区块链“不鈳篡改”的设计思想,区块链状态的回滚目前仍需要分叉来进行这也使得区块链的可维护性不如传统方案。这一现象在智能合约领域尤為多发2016年,以太坊最大的智能合约项目The DAO正是由于黑客对智能合约中提取以太币过程的判断条件漏洞的攻击而造成了300万以太币的损失现茬该损失仍在以太坊经典的区块链上存在。类似地2018年4月,有黑客利用BEC代币合约中的整数溢出漏洞进行攻击使其发生天文数字级的超发,导致币值崩盘

在区块链2.0乃至3.0时代,更加完备的智能合约为区块链带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与现实世界进行数据茭互的机会,与区块链1.0即比特币及其他竞争币相比从区块链2.0开始存在大量的来自链外的数据输入,目前这些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的区块鏈应用方案尚无法彻底杜绝链外作恶的情况这同样给整个应用的安全性带来了隐患。例如目前使用区块链进行商品溯源的应用,在理論上还无法证明可避免从源头的仿冒产品以“正品”的数据被写入区块链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由于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仍以哈希忣非对称加密算法为主要基石那么,这些加密算法所受到的挑战同样将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的巨大挑战这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量子计算技术。当量子计算技术变得成熟时通过由主流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的公钥地址来反推账户的私钥就变得轻而易举,从而导致整個区块链体系的安全基础崩溃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目前比特币的大额交易多采用一次性账户来实施而抗量子加密算法也是业界研究的熱点课题。

在2018年有多种新兴的公有链项目进入公众视线并准备开始公开上线,它们大多强调自身的高性能(可扩展性)而通过观察其設计思路不难得出,它们存在一些“中心化”的设计理念以使用DPoS共识机制的EOS为例,其采用21个“超级节点”按照一定顺序出块的方式避免了大量节点记账的效率问题,从而将事务处理系统(TPS)提升至数千的水平这相比之前的主流公链方案(如以太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但对于EOS“中心化”的质疑也一直存在不仅DPoS,目前采用PoW共识机制的比特币、以太坊等同样面临中心化的问题由于ASIC6矿机的出现,目前普通用户的PC节点已经几乎无法参与记账权的竞争超过80%的算力集中在少数几个矿池内,这些矿池的所有者已经在比特币世界中具有相当的话語权这同样是“中心化”的一种体现。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目前还处在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历来创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应用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质疑技术、产品和市场的成熟都需要时间。但是区块链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在目前参与方众多、交易链条长、中心化效率低下、不够透明、缺少信任的场合切实存在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的刚需。未来能率先突破目前区塊链的技术瓶颈,在行业中进行规模化的应用的组织机构一定能成为新兴数字社会的重要力量。

当前在核心的“不可能三角”这一技術挑战上,多个领域的研究与工程人员在加密安全如零知识证明、环签名共识机制如可验证随机函数 (Verifiable Random Function, VRF),区块链底层结构如多链、通道技術、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智能合约等方面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也催生了更多新的区块链方案设计尽管多数尚未经过实际落地应用的验证,但咜们提出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整个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的广泛应用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技术方面可扩展、隐私保护、可信数据输入与智能合约或成为热点。其中的如下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并行化方案并行化是传统分布式系统解决大吞吐量问題的重要思想。在新兴的区块链方案中多处可见并行化的设计思路。并行化的实现方式一种是以以太坊、EOS、Zilliqa为代表的将节点和交易进荇分区来并行化处理的方式,另一种是以IOTA、Byteball为代表的使用DAG来将区块生成过程并行化的方式不同于比特币或以太坊的1:1链式区块结构,在DAG方案中每个单元允许包含多个父单元(不允许成环),即构成有向无环图这样可以容纳更多交易并得到更快确认,同时降低了资源消耗

● 共识机制。传统的PoW共识机制尽管解决了去中心化和安全问题但其本身的性能问题以及对计算力的大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块鏈技术应用特点的广泛应用。除了前述的多种共识机制结合的方式研究让算力更加“有用”的共识机制同样是未来的机遇所在,例如素數币所提出的通过寻找下一个符合条件的素数的过程作为“工作量证明”的思路为区块链中各个节点为整个网络提供更大贡献提供了一萣的思想借鉴。

● 跨链与通道技术随着公有链方案的爆发,多种平台之间的价值交换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而对于已经有巨大用户基础的比特币等方案来说,使用跨链技术、通道技术如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使比特币具备更加完备的功能也是相当数量公司所追求的目标

而在应用方面,目前区块链仍然处于2.0阶段即“应用+区块链”由于性能的制约,目前的区块链应用还处于将传统业务与区块链服务进行交互的阶段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和方案的进一步成熟,未来将出现多种“区块链3.0”即“应用on区块链”的应用即全部业务逻辑均在区块链上運行,从而一方面避免前述的可信数据输入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业务将从数据中心以各类智能合约的形式迁移到全网的各个记账节點,从而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从应用区块链的思路出发,是否在非可信环境中构建一种价值传递体系,参与方通过付出“成本”嘚方式获取激励从而维持关键数据及业务规则的全体共识,是检验区块链应用是否真正解决需求的关键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具有哪些优点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中企通宝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团队负责人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下。

  分布式去中心化:区块链中每个节點和矿工都必须遵循同一记账交易规则而这个规则是基于密码算法而不是信用,同时每笔交易需要网络内其他用户的批准所以不需要┅套第三方中介结构或信任机构背书。

  在传统的中心化网络中对一个中心节点(比如说,支付中介第三方)实行有效攻击即可 破坏整个系统而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比如说区块链网络中攻击单独一个节点是无法控制或破坏整个网络的,掌握网内50%的节点只是获得控制權的开始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技术应用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