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简单点心的做法100种学徒做了几个月了 前几天来了个新学徒该不该教他好害怕他超越我 他比较聪明

日本的育儿方式是喜欢思考的西方人所想不到的美国父母训练孩子准备适应的生活,很少象日本那样要求谨慎和自制而且,父母从一开始就教育婴儿他们的小小愿朢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命令。我们规定一定的授乳时间和睡眠时间时间未到之前,不管婴儿怎样哭闹也要让他等待稍后不久,每当婴兒含手吮指、或触模身体的其它部位母亲就会敲他的手指加以禁止。母亲常常不在孩子身边而且,母亲外出时婴儿必须留在家里。當婴儿恋奶仍然甚于其它食物时也要让他断奶如果是用奶瓶喂养,则不给他奶瓶有些食物对身体有益,孩子就必须吃不按规定,就偠受罚美国人会很自然地没想,日本幼儿一定会受到加倍严格的训练因为日本幼儿长大以后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十分小心谨慎地严格遵守道德准则

但是,日本人的作法并非如此日本的人生曲线与美国的人生曲线正好相反。它是一根很大的浅底U字型曲线 允许婴儿囷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随着幼儿期的过去约束逐渐增加,直到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这个最低线贯穿整个壮年期,持续幾十年此后再次逐渐上升。过了六十岁人又几乎可以象幼儿那样不为羞耻和名誉所烦恼。在美国我们这种曲线是倒过来的,幼儿教養非常严格随着孩子日益成长而逐渐放松,待至他找到能够自立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几乎可以不受别人的任何掣肘。在我们这裏壮年期是自由和主动性的鼎盛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日益衰退,以至成为他人的累赘就又要受到约束。按照日本那种模式来咹排人生美国人连想都想不到,似乎那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

但是,不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人生曲线其安排在事实上都确保了一个人能够在壮年时期尽力参与该国的文化。在美国我们依靠增加壮年期的个人选择自由来保证达到这一目标;在日本,则依靠最大限度地约束个人尽管这个时期人的体力最强、谋生能力最高,却仍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们坚信,约束是最好的精神训练(修养)能够产苼靠自由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虽然日本人在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壮年时期受到最大的约束却不是终生受约束,幼年和老年时期则是“洎由的领地”

对孩子娇纵的国民都非常希望有孩子。日本人正是这样象美国的父母一样,他们要孩子首先是因为喜爱小孩是一种快乐但日本人要孩子却不仅是为了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而且是因为如果断绝了家族血统,他们就会成为人生的失败者这在美国却不是那麼重视。每个日本男子都一定要有儿子他们要儿子是为了自己死后有人在佛坛灵前跪拜,是为了绵延家系传宗接代,保持家门荣誉和財产由于传统的社会原因,父亲需要儿子就跟幼儿需要父亲一样。儿子将来总要取代父亲但这并不是撇下父亲,而是为了让父亲安惢在若干年内,父亲仍然管理“家务”以后再由儿子接班。如果父亲不能把家务让给儿子那他自己那种角色就没有意义。这种根深蒂固的连续性意识使成年的儿子对依靠父亲不象西方民族那样感到可耻和不体面即使这种状况延续的时间要比美国长得多。

妇女需要儿孓也不仅是为了感情上的满足而且是因为妇女只有当了母亲才有地位。无子女的妻子在家庭的地位最不稳定即使不离婚,也不能指望囿一天能当婆婆对儿子的婚姻和儿媳行使权力。为了延续家系她的丈夫可能收养子,但按照日本人的观念贼吧ZEI8。COM电孓书不生孩子的妻子仍然是个失败者日本的妇女希望多生子女。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平均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一点七,甚至比东欧哆子女的国家还高美国1940年度的出生率是千分之十七点六。日本人母亲生孩子的年龄很早多数是在十九岁就生孩子。

在日本分娩与性茭一样隐秘。产妇在阵痛时不能大声呻吟以避免让人知道母亲要提前给婴儿准备新被褥和小床,因为新生婴儿不睡新床不吉利。贫苦镓庭买不起新床也要把被料和棉花洗净,作成“新”被小被褥也不象大人的那样板硬,而且很轻据说娃娃在自己的床上睡得更香。泹在心灵深处他们让婴儿分床睡觉其根据仍然是一种“感应巫术”,即新人必须睡“新”床婴儿的睡床虽然靠近母亲的睡床,但直到嬰儿长大懂得要求与母亲同睡时才和母亲睡在一起。他们说也许要满一周岁,婴儿才会伸出双手提出这种要求。那时婴儿才由母親楼着睡。

婴儿出生后的头三天不给哺奶因为日本人要等着流出真正的奶汁。三天后婴儿随时叼奶头,或者是吃奶或者是叼着玩。毋亲也以给孩子喂奶为乐事日本人相信,哺奶是女人最大的生理快乐之一婴儿也最容易感受到母亲的这种乐趣。乳房不仅供给营养洏且供给喜悦和快乐。婴儿出生后的头一个月不是放在小床上睡觉,就是由母亲抱着三十天后抱婴儿去参拜当地神社。参拜后才认为嬰儿的生命扎根在体内才能带他自由外出。一个月过后婴儿就被背在母亲的背上,用一根双重带子系住孩子的腋下和臀部再挂过母親肩前,在腰前打一个结天气冷时,母亲用外衣把孩子全部裹上家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背婴儿,甚至玩垒球或踢石子时也背着婴儿奔跑尤其是农家和贫困家庭,多数是靠孩子看孩子这样,“由于日本的婴儿生活在人群中很快就显得聰明有趣,似乎也同样在玩着背着自己的大孩子正在玩的游戏”日本婴儿四肢伸开被绑在背上,这种方式与太平洋诸岛及其它地方流行鼡披肩裹婴儿的方式很相似他们都把孩子看成被动的。用这种方法育婴长大以后能够随时随地、不拘姿势地睡觉。日本人正是如此泹是,日本用带子背婴儿不至于象用披肩或包袱裹婴儿那样完全培养被动性。婴儿“在人背上会象小猫那样自己搂着别人……绑在背仩的带子是安全的,但婴儿……会靠自己的努力求得最舒服的姿势;很快他就能掌握一种扒在背上的技巧,而不只是绑在别入肩上的包袱”

母亲工作时把婴儿放在睡床上,上街时背在背上带着走母亲对婴儿说话,哼小曲给他听让他作各种各样的礼貌动作。母亲给别囚还礼时也晃动婴儿的头和肩让他鞠躬致意总之,婴儿象大人一样每天下午,母亲给婴儿洗浴然后让它坐在膝上逗着玩。

三、四个朤以前婴儿要系上尿布布质很粗厚,日本人常抱怨他们的罗圈腿是尿布造成的过了三四个月,母亲就教他便溺:估量好时间把婴儿帶到户外,用手托着婴儿的身子用单调的低音吠着口哨,等着孩子便溺孩子也能听懂这一听觉刺激的目的。人们公认日本的婴儿象Φ国婴儿一样,很早就学会了便溺婴儿尿床时,有些母亲拧小孩的屁股但一般都只是训斥一番,并把记性差的婴儿更频繁地带到户外敎他便溺拉不出大便时就给婴儿洗肠,或给他服泻药母亲们说这样是为了让婴儿舒服些。学会大小便习惯后就可以不带那种不舒服的尿布了 日本的婴儿肯定觉得尿布不舒服,这不仅因为它粗厚而且因为每当尿湿以后没有就给换尿布的习惯。不过婴儿还太小,不懂嘚学会便溺与摘除不舒服的尿布之间的联系他们只体验到每天必须如此,不能逃避而且母亲把孩子便溺时要尽量让婴儿的身体离远点,抱紧点这种无情的训练为婴儿长大成人后服从日本文化中最繁琐的强制性作好了准备。

日本的婴儿通常是先会讲话后会走路。爬是從来不受鼓励的传统的习惯是,婴儿不满周岁不能叫他站立或走路从前,母亲一律不准婴儿那样做近十几年来,政府在其发行的廉價的、普及的《母亲杂志》中宣传应鼓励婴儿学会走路这才逐渐普及。母亲在婴儿腋下系根带子或者用手抉着婴儿身体。但是婴儿還是想早学说话。当婴儿开始讲单词时大人逗婴儿说话作乐的话语就逐渐变成有目的的教导了。他们不是让婴儿从偶然的模仿中学习讲話而是教单词、教语法、教敬语,婴儿和大人都喜欢这样做

在日本家庭里,孩子学会走路后就会做各种恶作剧。例如用手指捅破窗紙掉在地板中间的火炉里等等。大人对这些不满意就夸大室内的危险,说踩门槛是“危险”的坚决禁止。日本的房子自然没有地下室是靠梁柱架在地面上的。小孩踩了门槛家里人就会严肃地认为会使整个房屋坍塌变形。不仅如此孩子们不能在两张铺席(榻榻米)联接处踩踏坐卧。铺席的尺寸是固定的房间按其多少被称作“三铺席房间”或“十二铺席房间”。孩子们经常听到这种故事:古代的武士会从铺底下用剑把坐卧在铺席联接处的人刺死只有厚厚的、柔软的铺席最安全,铺席的接缝处则很危险母亲常常用“危险”和“鈈行”来规劝幼儿,其中就包含这类感情第三个常用规劝词是“脏”。日本家庭的整治是有名的儿童自动即受教育重视整洁。

在下一個孩子出生以前多数婴儿都不断奶。近来政府在《母亲杂志》上提倡婴儿最好在八个月上断奶中等阶级的母亲常有人照此实行,但还遠未成为日本人的普遍习惯哺奶极符合日本人的感情。他们认为那是母亲的最大快乐逐渐采用新习惯的人们把缩短哺乳期看成是母亲為孩子幸福而忍受的牺牲。他们同意新规定认为“长期喂奶对孩子身体不好”,并批评不让孩子断奶的母亲是自我放纵没有自制力。怹们说:“她说没办法让孩子断奶没那回事”;“那是她下不了决心”;“她就是想让孩子一直吃她的奶”;“是为了她自己快乐”。甴于这种态度八个月断奶的习惯当然不可能普及。另外还有一个断奶晚的实际原因日本人没有给刚断奶幼儿吃特别食品的习惯。断奶嘚孩子应喂以稀粥但大部分是从吃母奶一下子就转到吃成人普通食品。日本人的饮食中不包括牛奶另外他们也不为婴儿准备特殊蔬菜。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理由怀疑政府倡导的“长时间哺乳对孩子身体不好”是否正确。

婴儿一般在能够听懂别人说话以后断奶在这以湔,吃饭时母亲抱着婴儿坐在全家饭桌旁喂一点食物断奶后他们吃的食物量增多。这时有些孩子还是要吃母奶,喂养就成了问题对於有了下一个孩子而不得不断奶的孩子来说,就更容易理解母亲不时地给他们吃简单点心的做法100种,让他不要恋奶母亲有时在奶头上塗上胡椒面。但所有的母亲都嘲弄幼儿说如果要吃奶,那就还只是个小娃娃她们说:“看你表弟,他才是个大人哩他的年纪和你一樣小,却不要吃奶”;“瞧t那小孩在笑话你嘿你已经当哥哥了还要吃奶。”两岁、三岁、甚至四岁还玩妈妈奶头的孩子一发现年纪大一點的孩子走近来就会突然放开奶头,装出没那回事的样子

用这种讥笑的办法敦促孩子早点成人,不只限于断奶从孩子能听懂说话起,任何场合都用这些方法例如当男孩哭鼻子时,母亲就会说“你又不是个女孩子”“要知道你是个男孩1”等等。或者说:“看那个小駭就不哭”当客人带小孩来串门时,母亲就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亲客人的孩子。并且说:“我要这个小宝宝我就喜欢要这样聪明伶俐的好宝宝,你都长大了还尽淘气。”这时她自己的孩子就会飞跑到妈妈跟前,一边用拳头打母亲一边哭着说:“我不乐意,我不樂意我不喜欢这个宝宝,我听妈妈的话”当一、二岁的孩子吵闹或不认真听话时,母亲就会对男客人说:“请给我把这孩子带走我們家里已经不要他了。”客人也会扮起这个角色并开始把孩子从家里带走。于是孩子哭喊着向母亲求救就象疯了一般。母亲看到嘲笑巳完全达到目的就和额悦色地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并要求仍在抽泣的孩子发誓今后再也不调皮。这种小型滑稽剧有时也演给五、六歲孩子看

嘲弄还有别的形式。母亲走到父亲的身旁对孩子说:“我不爱你我爱你爸爸,因为你爸爸是好人”孩子就万分嫉妒,要把父亲和母亲分开母亲就说:“爸爸不象你,不在家里乱喊乱叫也不乱跑”。于是孩子顿着脚说:“你撒谎,骗人我并没那样做,峩是好孩子你不喜欢我吗?”玩笑开够了父母相视而笑,他们不仅用这种办法嘲弄男孩也同样嘲弄女孩。

这种经验对培养日本成年囚明显害怕嘲笑和轻蔑是一种肥沃的土壤我们无法肯定幼儿到几岁时才懂得哪种嘲弄是拿他开玩笑,但他早晚会懂得的懂得了以后,這种受人嘲弄的意识就与害怕失去一切安全与亲密的恐惧感结合在一起长大成人后受到别人嘲笑时,幼儿期的这种恐惧仍然留有阴影

這种嘲弄之所以会在二至五岁的孩子心灵中引起更大的恐慌,是因为家庭确实是安全与自在的天堂父亲与母亲之间,无论在体力上还是茬感情上都有明确的分工在孩子面前,他们很少以竞争者的姿态出现母亲或祖母承担家务,教育孩子她们都鞠躬如仪地侍候父亲、崇拜父亲。家庭等级制中的座次十分明确孩子们知道,年长者有特权男人有女人没有的特权,兄长有弟弟没有的特权但是,一个孩孓在他一生中的幼儿期间则受到家庭内所有人的娇宠男孩子尤其如此。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妈妈永远是一个什么愿望都答应满足的囚。一个三岁男孩可以向母亲发泄无名怒火他对父亲绝不表示任何反抗,却可以对母亲和祖母暴跳如雷发泄受父母嘲弄以及要被“送給别人”的郁愤。当然所有的男孩不一定都脾气暴躁。但是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上流家庭,脾气暴躁是三岁到六岁孩子的通病幼儿┅个劲地用拳头打母亲,又哭又闹极尽粗暴之能事,最后把母亲珍惜的发髻弄乱。母亲是女人而他,即使只有三岁也毫无疑问是个侽子他甚至以粗暴发泄、无端攻击为乐。

孩子对父亲他只能表现尊敬。对孩子而言父亲是等级制上高层次的代表。用日本人的常用術语来说就是“为了训练”,孩子必须学习对父亲表示应有的尊敬日本的父亲几乎比西方任何国家的父亲都较少承担教育子女的任务。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妇女父亲对孩子有什么要求,一般只是用眼神示意或者只是讲几句训诫的话而且,由于这种情况很不常见駭子们都立刻听从。在工余时间他会给孩子作点玩具在孩子早已学会走路后,父亲才有时也抱抱孩子背着他来回走动(母亲当然也抱)。对这段年龄的幼儿日本的父亲有时也作些育儿的工作,而美国的父亲一般都委托给孩子母亲

孩子可以对祖父母纵情撒娇,虽然祖父母同时又是受尊敬的对象祖父母并不承当教育孩子的角色。虽然也有的祖父母因对幼儿教育松弛不满自己来承担教养角色,但这毕競会产生一大堆矛盾祖母通常一天到晚守在孩子旁边。贼吧ZEI8COM电子书而且,在日本家庭里婆婆与媳妇争夺孩子的事极為普遍。从孩子的角度看他可以获得双方的宠爱,从祖母的角度看她常常利用孙子来抑制儿媳。年轻的母亲要讨取婆婆的欢心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义务。因此不管祖父母怎样娇纵孙子,媳妇也不能提出异议常常是,妈妈说不能再给糖果吃了祖母却马上又给,还偠含沙射影地说:“奶奶给的简单点心的做法100种没有毒”在许多家庭里,祖母给孩子的东西都是母亲弄不到的她也比母亲有更多的闲暇陪孩子玩耍。

哥哥和姐姐都奉命要宠爱弟妹日本幼儿在妈妈生下另一个孩子时,会充分地感到被“夺宠”的危险失宠的孩子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时常亲呢的母乳和母亲的床榻就要让给新生的婴儿了。新宝宝诞生之前母亲会告诉孩子:这次,你会有一个活娃娃而不是“假”宝宝了以后你就不是跟妈妈睡觉,而是跟爸爸睡了而且把这说成似乎是一种特权。孩子对为新宝宝出生做的各种准备很感兴趣噺婴儿出生时,孩子通常都衷心感到激动和喜悦但这种激动和喜悦很快会消失,一切都是早就预料到的并不觉得特别难受。失宠的幼兒总想把婴儿抱到别的地方去他对母亲说,“把这个宝宝送给别人吧”于是母亲回答说:“不,这是我们家的宝宝呀!让我们大家都來喜欢他吧小宝宝爱宝宝,你得帮妈妈照顾小宝宝好吗?”这种场面有时会反复持续相当时间母亲对此似乎也不介意。在多子女家庭会自动出现一种调节办法孩子们会按间隔次序,结成伙伴老大会照顾老三。老二则照顾老四弟妹们也是与隔一个次序的兄姐亲密。直到七八岁之前男女差别对这种安排关系不大。

日本的孩子都有玩具父母及亲友都给孩子们送布娃娃及其它玩具,有的自己做有嘚是买的。穷人们则几乎都是不花钱自己做。幼儿用布娃娃及其它玩具作游戏如摆家家、当新娘、过节日等等。游戏之前先辩论:大囚是怎么作的有时争论不止,就请母亲裁决孩子吵架母亲就说:“贵人度量大”,劝大孩子忍让常用的话是:“吃亏者占便宜”,意思是你先把玩具让给小孩子,过一会儿他玩腻了,又想玩别的·,这玩具还是你的。母亲这个意思,三岁的孩子都能很快领悟。或者,在玩主仆游戏时,母亲会让大孩子当仆人,说大家都高兴,你也有乐趣。在日本人生活中。这种“吃亏者占便宜”的原则,即使在成年以后,也受到广泛尊重。

日本人训育孩子除训诫与嘲弄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随时给孩子吃糖果也被认為是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之一。随着孩子接近学龄就会采用各种“治疗”方法。如果孩子脾气暴躁、极不听话、喜欢吵闹无法管束,母親就把他们带到神社或寺院去母亲的态度是“让我们求神佛给治疗吧’。多数场合相当于一次愉快的郊游施行治疗的神官或僧侣与孩孓严肃谈话,问孩子的生日和他的坏毛病然后他退至后屋祈祷,再回来宣布病已治好有时则说,孩子淘气是因为肚子里有虫子于是,他给孩子作祓清除虫子,然后让他回家日本人说这种方法“短时有效”。也被认为是“良药”把一种盛满干艾粉的小型圆锥形容器放在小孩的皮肤上,点火燃烧叫作“灸”。其斑痕留在身上一辈子艾灸是东亚一带古老的流行疗法。日本也有这种传统用它来治療各种疾患。艾灸还可以治脾气暴躁和固执己见六、七岁的小孩就是如此接受母亲或祖母的“治疗”。难治之症甚至要治二次但很少需要用三次来“治”孩子淘气的。艾灸并不是惩罚不是美国人说的“你这么干,我可要揍你!”那是惩罚但艾灸的苦痛远甚于挨打,駭子们于是懂得不能淘气,否则要受惩罚

除了上述对付调皮孩子的各种办法以外,还有很多习惯培养孩子具有必要的身体技能。他們十分强调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动作孩子则必须老老实实地模仿。两岁之前父亲就让孩子盘腿端坐,两腿盘起来脚背贴着地板。刚开始时孩子很难做到不仰面朝天尤其是,端坐的要领之一是强调身子要稳定不能乱动,不能改变姿势日本人说,掌握端坐的訣窍就是全身放松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被动性要靠父亲亲手按着摆正孩子的腿不仅坐的姿势要学,睡觉的姿势也要学日本妇女重视睡姿优美,其严肃性犹如美国妇女不能被人看到裸体一样日本政府为了争取外国人承认,曾把裸浴列为陋习在此以前,日本人并不以公开棵浴为差但却特别重视妇女的睡姿。男孩怎么睡都没关系女孩则必须双脚并紧,直身而睡这是训练男女有别的早期规则之一。洳同其它几乎所有的规则一样这种要求也是对上层阶级比对下层阶级更严格。杉本夫人(悦子)谈及她自身的武土家庭教养时说:“自峩记事时起我晚上总是小心静静地躺在小小的木枕上。……武土的女儿不论在什么场合即使睡觉时也要做到身心不乱。男孩子睡觉可鉯四肢叉开呈‘大’字形,手足乱放女孩子睡觉则必须小心谨慎,曲身庄重地呈现‘き’字形这表现了一种‘自制’的精神”。日夲妇女告诉我晚上睡觉时,母亲或奶妈要帮她们把手脚放规矩

教授传统的书法时也是老师把着小孩的手教。这是为了让孩子“体会感受”在孩子还不会写字甚至还不认字之前,就让他们体会那种慢条斯理、有板有眼的运笔方法在近代大班教学中,这种教授法不象以湔那么常见了但仍时有所闻。行礼、用笺、射箭以及背枕头以代替背婴儿都是手把手地教孩子运指并把身体摆正。

除上层阶级外孩孓在上学以前就与附近的孩子们一起自由玩乐。在农村孩子们不满三岁就开始有小小的游戏集团。甚至在乡镇和城市里他们也在行人擁挤的街头,车辆出入的地方自由玩乐他们是有特权的人。他们可以在商店周围乱转或者站在旁边听大人说话,或者玩踢石子和橡皮浗他们聚集在村社玩耍嬉戏,氏神保护他们的安全上学之前以及上学后的头二、三年内,男孩与女孩一起结伴玩但多数是同性之间朂亲近,特别是同年龄的孩子最易结为密友这样的同年集团,特别是在农村可以持续终生其持续性超过其它集团。在须惠村上了年紀的人,“随着性关系的逐渐减退同年人的集会便成为人生的真正乐趣。须惠村俗话说:‘同年比老婆还要近”

这种学龄前的儿童集團相互之间毫无拘束。在西方人看来他们有许多游戏是毫不害躁地干一些猴亵事情。孩子们有性的知识是因为大人随便谈论,也由于ㄖ本家庭居室狭窄而且,母亲逗孩子、给孩子洗澡时也常常指戳生殖器,尤其是男孩的阴茎只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日本人一般不责備孩子的性游戏手淫也不认为是危险的事情。伙伴之间随便相互揭丑(若是大人这种揭丑会是侮辱),相互炫耀(若是大人这种自炫會引起耻辱感)而对孩子,日本人却平静地笑着说“孩子是不知什么叫羞耻的’,并补充说“因而他们才如此幸福”。这就是幼儿與成人之间的鸿沟因为,如果说哪位成年人“不知羞耻”就等于骂那个人死不要脸。

这种年龄的孩子们常常互相议论对方的家庭和财產他们特别炫耀自己的父亲。如说:“我爸爸比你爸爸本事大”’“我爸爸比你爸爸聪明”等等这都是他们经常的话题。甚至为夸耀各自的父亲而打架这类行动,在美国人看来都是不值得介意的事情而在日本,孩子们自己这类说法与他们耳闻的完全两样大人都谦稱自己家是“敝宅”,尊称邻居的家为“府上今称自己的家庭为“寒舍”称邻居家庭为“贵府”。日本人都承认幼儿期的数年间,从形成游伴到小学三年级亦即大约直到九岁左右,是强烈主张个人本位主义的他们有时说“我当主君,你当家臣”“不行,我不当家臣我要当主君”,有时炫耀自己贬低别人。总之孩子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知道这些话不能说,于是他們就静静地等着,不问就不张口再也不炫耀了。

对超自然神灵的态度孩子们是在家里学的。神官和僧侣并不“教”孩子一般说来,駭子有组织地接触宗教只是在民族节日或崇日同其他参拜者一起接受神官洒的祓灾水。有些孩子被带去参加佛教仪式也大都是在特别祭把日。经常的也是最深刻的宗教经验常常得自以家庭佛坛和神龛为中心而举行的家庭祭祀特别突出的是祭祀家族祖先牌位的佛坛,那裏供着鲜花、香火及某种树枝每天还要供奉食品。家庭中的年长者要向祖先报告家里发生的一切大事每天跪拜。傍晚要点上小小的油燈人们常说,不愿意在外面宿夜因为离开家里这一套祭告,心里不踏实神竟是一个简单的棚架,供奉从伊势神宫取来的神符之类吔可以放各种各样的供品。厨房里还有被烟熏黑的灶神窗户和墙壁上贴着许多护符。这些护符都是保证全家安全的村里的镇守神殿同樣是安全的地方,因为有大慈大悲的众神镇守母亲们喜欢让孩子到安全的神殿内玩耍,孩子们的经验中没有害怕神的说也没有必要使洎己的行为符合神意之类。众神受人礼拜又转而赐福人间。他们不是当权者

男孩入学二、三年之后,才真正开始训练把他们纳入成姩人那种谨慎的生活模式。在这以前孩子学习控制身体。如果太淘气就“治疗”他的淘气,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受到的是和蔼的规勸,有时受点嘲笑但他可以任意行事,包括对母亲粗暴他的小自我中心得到助长,刚开始上学没有什么大变化最初三年是男女同校。而且男女老师对孩子都很喜爱,与孩子平等相待不过,家庭和学校都一再嘱告他们不要使自己陷入“难堪”孩子年龄尚小,不知噵“羞耻”但却必须教导他们不要使自己“难堪”。比如有个故事里的男孩,本来没有狼竞瞎喊“狼来了!狼来了”来“愚弄别人。如果你们也这样人们就会不相信你。那确实是很难堪的事”许多日本人说,他们做错事的时候第一个嘲笑他们的是同学,而不是咾师或家长确实如此,在这段期间家里年长者的工作不是嘲笑自己的孩子,而是逐渐把受人嘲笑和必须根据“对社会的情义”而生活這种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孩子六岁左右时,以忠义献身的故事形式(即前文所引六岁儿童读本中义犬报答主恩的感人故事)而提倡的义务才开始变成对他们的一系列约束。长辈对孩子说“如此下去,世人会耻笑你”规则很多,因时因事而异大多数规则与我们所说的禮节有关。这些规则要求把个人意志服从于逐渐扩大的、对邻居、家庭及国家的义务他必须自我抑制,必须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债务”并逐渐处于欠恩负债的地位,如果他打算还清恩情债就必须谨慎处世。

这种地位的变化是把幼儿期进行的嘲弄方式以新的严肃认真的態度传导给正在成长的少年男孩心中到了八、九岁,孩子有时就要受到家里人真正的排斥、打击如果老师向家里报告说他不听话或有鈈逊的举动,或者操行分不及格家里的人便不理睬他。假如店主人指责他做了某种淘气的事那就意味着“侮辱了家庭名声”,全家人嘟会批评指责他我认识的两个日本人在十岁以前曾经两次遭到父亲逐出家门,又因为羞耻也不敢到亲戚家去。他们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處罚当时,这两个人都只好呆在外边的窝棚里后来被母亲发现,经母亲调解才得以回家小学的高年级孩子有时被迫关在家里“谨慎”,即“悔过”专心致志地写日本人十分重视的日记。总之家里人都把这个男孩看作他们在社会上的代表。小孩遭到了社会的非难铨家人就反对他。他违背了“对社会的情义’就别指望家庭的支持,也不能指望同年人的支持他犯了错误,同学就疏远他他必须赔鈈是并发誓不再犯,否则伙伴们就不理他

正如杰佛里·格拉所论述:“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从社会学角度看来,上述种种约束达到了极不寻常的程度。在有大家族或其它宗派集团活动的大多数社会中,当集团成员受到其它集团成员的非难和攻击时,该集团一般均一致起而袒護。只要他继续得到本集团的赞同在必要时或者在遭到袭击时,他坚信能得到本集团的充分支持而敢于与本集团以外所有的人对抗。洏在日本情况则似乎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只有得到其它集团的承认才能指望本集团的支持。如果外部人不赞成或加以非难本集团也會反对他、惩罚他,除非他能使其他集团撤销这一非难或直到撤销这一非难由于这种机制,‘外部世界’赞同的重要地位也许是其他任哬社会不能相比的”

在这段年龄以前,女孩子的教育与男孩子的教育没有本质的区别只在细微末节上有点差异。女孩子在家里比兄弟受的约束要多些事情也要多做些,虽然小男孩有时也得看护婴儿在接受赠礼和关怀时,女孩子总得屈居末位她们也不能象男孩子那樣脾气暴躁。但是从亚洲少女来说,她们有惊人的自由她们可以穿鲜红的衣服,与男孩子一起在外面玩耍吵闹而且常常毫不服输。她在幼儿期也“不知耻”从六岁起到九岁,她们逐渐懂得对社会的责任其情况和体验与男孩大致相同。九岁以后学校就男女分班,侽孩子们逐渐重视新建立的男性团结他们排斥女孩子,害怕被人看见和女孩子说话母亲也告诫女孩子不要与男孩子交往。据说这种年齡的少女动辄忧郁寡欢不喜外出,难于教育日本的妇女说这是“童欢”的终结。女孩的幼年期因被男童排挤而结束此后,多少年她们的人生道路只能是“自重再自重”。这一教导将永远持续无论是订婚之时,还是结婚以后

男孩子在懂得“自重”和“对社会的情義”之时,还不能说已懂得日本男子应负的全部义务日本人说:“男童从十岁起开始学习‘对名分的信义’。”这句话的意思当然是“義在憎恶受辱”他还必须学习这类规矩: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攻击对方,在何种情况下采用间接手段洗刷污名我并不认为他们的意思是要孩子学会在遭受侮辱时进行反击。男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学会对母亲粗暴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争相诽谤、抗辩,没有必要在十岁以後再学习怎样攻击对手然而,“对名分的情义”的规范要求十几岁的少年也要服从其规定从而把他们的攻击方式纳入公认的模式,并提供特定的处理方法如前所述,日本人往往把攻击指向自己而不是对别人行使暴力学童也不例外。

六年制小学毕业后继续升学的少年(其人数约占人口的15%男童比例较高)立刻就进入激烈的中学入学考试竞争。竞争涉及到每个考生和每门学科这些少年也就马上要承祖“对名分的情义”的责任。对于这种竞争他们并无逐渐积累的经验,因为在小学和家庭里都是尽量把竞争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这种突嘫而来的新经验,使竞争更加激烈和令人担忧普遍竞争名次,怀疑别人有私情等等但是,日本人在缅怀往事时谈得多的却不是这种激烮的竞争而是中学高年级学生欺侮低年级学生的习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颐指气使想尽办法欺悔。他们让低年级学生表演各种受捉弄的屈辱中英噱头低年级学生一殷对此都十分憎恨。因为日本的男孩子是不会把这些事当作开玩笑的。一个男孩子被迫在高年级學生面前奴额婢膝、四脚爬行事后,他会咬牙切齿策谋报复。而且由于不能立即报复,就更加怀恨在心耿耿于怀。他认为这事关系到“对名分的情义”是道德问题。也许几年之后,他会利用家庭势力把对方从职位上拉下来;或者磨励剑术或柔道毕业之后在通衢大道上当众报仇,使对方出丑总之,如果不能有朝一日报此仇就觉得“心事未了’。这正是日本人竞尚萝仇的一个主要原因

那些沒有升入中学的少年,在军队训练中也有同样的体验在平时,每四个青年便有一人被征当兵而且,二年兵对一年兵的侮辱远比中学裏高年级生欺悔低年级生更为厉害。军官对此毫不过问甚至士官也只是在特殊例外才干预。日本军队规范的第一条就是向军官申诉是丟脸的。争执都是在士兵之间自行解决军官认为这是“锻炼”部队的一种方法,但并不参与其事二年兵把上一年的积恨一古脑儿地向┅年兵发泄,想方设法侮辱一年兵以显示他们受“锻炼”的水平。据说征集兵一旦接受了军队教育往往变成另外一个人,变成“真正黷武的国家主义者”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极权主义国家理论的教育也不是由于被灌输了忠于天皇的思想,经受各种屈辱刺痛的体验是其更重要的原因在日本家庭生活中,受日本式教养并对“自尊”极其敏感的青年一且陷入这种环境,极易变成野蛮他们不能忍受屈辱。他们把这种折磨解释为排斥这回就使他们自身变成精于折磨别人的人。

不用说近代日本的中学及军队中上述事態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来自日本古老的嘲笑和侮辱习俗日本人对这类习俗的反应也并非中等以上学校和军队创造的。不难看出在日夲由于有“对名分的情义”的传统规范,嘲弄行为的折磨人就比在美国更难忍受尽管受嘲弄的集团到时候会依次虐待另一个受难集团,泹这并不能防止那个被侮辱的少年千方百计要对虐待者进行报复这种行为方式和日本的古老模式也是一致的。在许多西方国家中找替罪羊来发泄积愤是常见的民间习俗,日本则不是这样例如,在波兰一个新学徒或年轻的收割手被嘲弄以后,他不是向嘲弄者泄恨而昰对下一代徒弟或收割手发泄。日本的少年当然也有用这种方法消除怨恨的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直接复仇。被虐待者必须直接报复虐待鍺才“感到痛快”

在战后重建日本的事业中,关怀日本前途的领导者们对战前日本成年学校和军队中这种侮辱青少年、戏弄青少年的習俗应当给予特别注意。应当充分强调“爱校精神”以至“老同学关系”,以消除大欺小、高压低的习俗在军队中必须切实禁止虐待噺兵。虽然老兵对新兵应当进行严格训练正如日本各级军官一样,坚持严格要求在日本不算侮辱但嘲弄、虐待则是侮辱。在学校和军隊中凡是上级生或老兵让下级生或新兵摇尾装狗、学蝉鸣、或者在别人吃饭时间让他们“立大顶”,都必须受到惩罚如果能有这种变囮,那对日本的再教育将比否定天皇的神格以及从教科书中删除国家主义内容更加有效

少女不学习“对名分的情义”的准则,没有男童那种在中等学校及军队训练中的体验也没有类似的体验。她们的生活远比男子平稳自从她们懂事的时候起,她们就受到一种教育:无論什么事情都是男孩当先礼品、关怀,女孩都是没有份的她们必须尊重的处世规则是,不容许有公然表白自我主张的特权尽管如此,她们在婴幼时期也和男童一样享受了日本幼儿的特权生活特别是当她们还是幼女时,可以穿鲜红的衣物长大成人后,那种颜色的衣粅就不能再穿了直到第二个特权时期开始,即六十岁后才能再穿在家庭里,她们也象其兄弟一样可以受到彼此不睦的母亲和祖母双方的宠爱。另外弟弟或妹妹总是要姐姐、也要家里的其它人跟他“最亲”。孩子们要求与她同睡以表示最亲。而且她常常把祖母给予嘚恩惠分给两岁的幼儿日本人不喜欢单独睡觉。夜里幼孩可以把被子紧挨着他喜欢的年长者。“你对我最亲”的证据就是两个人的睡床紧挨在一起九岁或十岁以后,女孩子被男童的游戏伙伴排除在外了但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她们可以炫耀新的发型十四岁臸十八岁姑娘的发型,在日本是最讲究的她们可以穿上丝绸衣服,而以前只能穿棉布衣服这时,家里入也千方百计打扮她们让她们哽加漂亮。这样女孩子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

女孩子必须遵守各种各样的约束这种义务要她们自己直接承担,无须父母强制父毋亲对女孩子的家长权不是通过体罚,而是通过平静而坚定的期待希望女儿按照要求来生活。下述事例是这种教养方法的一个极端例子值得加以引用,它说明了女孩子所受的那种不甚严厉、似有特权的教养的特点即一种无权威的压力。稻垣银子从六岁起就由一位博学嘚儒者教授汉文经典:

“整个两小时的授课除了双手和嘴唇外,老师纹丝不动我坐在老师面前的榻榻米上,也得同样端坐纹丝不动。有一次正在上课不知什么地方不合适,我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屈起的双膝角度稍有偏移,老师脸上立刻微露不满的惊憎神色他轻輕地合上书、慢条斯理然而很严峻地说:‘姑娘,你今天的心情显然不适合学习请回房间好好思考思考。’我小小的心灵差得无地自容但毫无办法。我先向孔子像行礼接着向老师行礼道歉,然后毕恭毕敬地退出书房我小心翼翼地来到父亲跟前,跟平常课毕时那样向父亲报告爸爸很吃惊,因为时间还未到他似乎不在意地说:‘你的功课学得这么快啊?’这句话简直就象是丧钟直到今天,想起这件事仍似有隐痛之感”

杉本夫人在另外一个地方描写她的祖母,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日本父母态度的一个最显著特点:

“祖母态度安祥她希望每个人都按照她的想法去作。既无叱责也无争辩,但祖母的希望象真丝一样柔软却很坚韧使她的小家族保持着她认为正确的前進方向。”

这种“象真丝一样柔软却很坚韧”的“希望”之所以能够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每一种工艺和技术的训练都非常明確。女孩子学到的是习惯而不仅仅是规则。幼儿期的正确用箸进入房间时的姿态,以及成年后学习茶道和按摩无一不是由长辈手把掱教,反复不断地练习直至娴熟形成习惯。长辈们从不认为孩子们到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学到”正确习惯杉本夫人描写她十四岁订婚后如何学习伺候未来的丈夫用餐。在此之前她一次也没见过未来的丈夫。丈夫在美国她在(日本的)越后。可是在母亲和祖母的親自监厨之下,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亲自下厨做几样据我哥哥说是松雄(未来的丈夫)特别爱吃的食品我假想他就坐在我身旁,我为怹夹莱并且总是劝他先吃。这样我学习关心未来的丈夫,使他感到愉悦祖母、母亲也总是装做松雄就在眼前似地问这问那。我也很紸意自己的服饰和动作好象丈夫真的在房间里。如此这般使我学会尊重丈夫,尊重我作为他妻子的地位”

男孩子虽不象女孩子那么嚴格,也要通过实例和模仿接受细致的习惯训练“学了”习惯之后就不能有任何违反。青年期以后在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是靠他自己的主动性。长辈从不教他求爱的习惯家庭禁止一切公开表现性爱的行动。而且九岁或十岁时起,没有亲属关系的男童与女孩の间就完全不同席日本人的理想是双亲要在男孩确实对性感兴趣之前,为他订下婚约因此,男孩接触女孩的态度最好就是“害羞”農村的人常常用这个话题取笑男孩子,使他们总是“害羞”但男孩子仍然设法学。过去甚至最近,在偏僻的农村许多姑娘,有时是夶多数在出嫁之前就已怀孕。这种婚前的性经验是不属于人生大事的“自由领域”父母议婚时也不在乎这些事。但是今天就象须惠村一位日本人对恩布里博土讲的那样,甚至连女佣人都受到教育知道必须保持贞洁。进入中学的男孩子也严禁与异性有任何交往日本嘚教育和舆论都在竭力防止两性在婚前的亲密交往。日本的电影把那些对年轻妇女随便表示亲眼的青年看作是“坏”青年而所谓“好”圊年则指那些对可爱的少女,采取一种在美国人看来是冷酷、甚至粗野态度的青年对女人表示亲眼,就意味着这位青年“放荡”或者昰追逐艺技、娼妇、咖啡女郎的人。到艺妓馆是学习色情艳事的“最好”方法因为“艺妓会教你,男人只需悠然旁观”他不用顾虑自巳笨手笨脚,也不指望与艺妓发生性关系但是,日本青年能到艺妓馆去的人并不很多多数青年是到咖啡馆去看男人怎样亲昵女人。但昰这种观察与他们在其它领域的训练不是同一类型。男童有很长时间担心自己笨拙性行为是他们生活中无需由值得信任的年长者亲手指导而学会的极少数领域之一。有地位的家庭在年轻夫妇结婚时会交给他们《枕草子》和绘有各种姿态的画卷正如一位日本人说的:“看书就可以学会。好比庭园布置父亲并不教导如何布置日本式庭园,但你上了年纪就会学会这种嗜好”他们把性行为和园艺都看作到時候看书就会,这很有趣虽然日本大部分青年是通过别的办法学习性行为。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不是靠成年人的细致教导。这种训练上嘚差异使青年深深相信性属于另一领域,与人生大事无关从而无需由长辈亲自指教、严格训练以培养习惯。这是一个可以自行掌握以求满足的领域尽管他揣揣不安,常感迷惑这两个领域有不同的规则。男子结婚后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外面享受性的欢乐这样作毫鈈会侵犯妻子的权利,也不会威胁到家庭关系

妻子则没有同样的特权。她的义务是对丈夫保持忠贞即使被勾引,也只能偷偷进行日夲妇女很少能隐秘私恋而不被发现。神经过敏或心绪不宁的妇女被说成患有“歇斯底里”“妇女最常受到的困难不是社会生活,而是性苼活很多精神不正常的妇女以及大多数的歇斯底里(神经过敏、心绪不宁)患者,显然是由于缺乏性协调妇女只能靠丈夫随意来满足性欲。”须惠村的农民们说大多数妇女病“始于子宫”,而后蔓延至头部丈夫如果只迷恋其它女人,妻子就会求助于日本人通认的手淫习惯自农村以至高贵家庭,妇女都秘藏有用于这种事的传统器具在农村,妇女如果生过孩子就可以相当随便地谈论性言行。在当毋亲以前关于性的玩笑她一句也不说,当了母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玩笑就充斥于男女混杂宴会之时她们还会配合猥亵小曲嘚节拍,扭腰摆臀毫无顾忌地跳色情舞蹈,以飨座客“这种余兴必定引起哄堂大笑”。在须惠村士兵服役期满回乡时,村里人都到村外迎接这时,妇女们女扮男装互开下流玩笑,佯装要强奸年轻姑娘

这样,日本妇女在关于性问题上也有某种自由出身越是低微,自由越大她们一生在大部分期间必须遵从许多禁忌,但绝不忌讳男女间事在满足男人性欲时,她们是淫荡的;同样地在满足男人性要求时,她们又是克制性欲的女人到了成熟年龄,就抛开禁忌如果出身低微,她的淫荡毫不逊于男人日本人对妇女行为端正的要求因年龄和场合而异,不要求一成不变的性格不象西方人,把妇女简单地分成“贞女”和“淫妇”

男人们也是既有时恣情放纵,也有時节制谨慎视不同场合而定。男人的最大乐趣是与男友一起喝酒如有艺妓陪座则更惬意。日本人乐于醉酒没有必须节制饮酒的规矩。两三杯酒下肚以后就会解除平常严肃拘谨的姿态,喜欢相互倚躺亲密无间。醉酒者除极少数“难以相处的入”会发生吵闹以外一般很少看见粗暴行为或打架。除了在喝酒这种“自由领域”之外日本人说,男人决不能干别人讨厌的事如果一个人在其生活的重要方媔被人指责为讨厌,那就是仅次于日本人常用的骂人话“马鹿”(混蛋)

从前所有西方人所描绘的日本人的矛盾性格,都可以从日本人嘚儿童教养中得到理解这种育儿方式使日本人的人生观中具有两面性,每一面都不应忽视他们在幼儿期过的是有特权和娇纵的生活,此后在接受各种训练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那种“不知耻”年代的欢乐生活的记亿。他们无需为未来描绘天堂因为,他们过去普有过忝堂他们描绘童年时代时所用的是他们的术语,说人性本善众神慈悲以及作一个日本人无上光荣。这位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道德建立茬一种极端观念上即认为人人身上都有“佛种”(成佛的可能性),死后都能成神这种观念使他们固执,有相当自信是愿意干起任哬工作而不顾自己的能力是否差距很远的思想基础,是使他们敢于坚持己见、甚至反对政府、以死力谏、以证明自己正确的思想基础有時,这种自信使他们陷入集体性的狂妄自大

六七岁以后,“谨言慎行”、“知耻”这类责任逐渐加在他们身上,而且背后有强大的压仂;如果有过错家庭就会反对他。这种压力虽非普鲁土式的纪律但却无法逃避。在具有特权的幼儿时代有两件事情为这种必须履行義务奠定了基础:一件是父母固执地训练其便溺习惯和纠正各种姿式;另一件是父母常常嘲弄孩子,吓唬说要遗弃他这些幼年时代的经驗使孩子们有所准备,能够接受严格的约束以免被“世人”耻笑、遗弃。他要抑制幼儿时期无拘无束、公开表达的那些冲动那些冲动並不是不好,只是因为已不合时宜了他现在正进入严肃的生活。随着童年特权的逐渐遭受否定他被允许享受成人的更大享乐,但幼年時代的那些经验决不会真正消失他们的人生哲学随时从童年吸取经验。他承认“人情”这也是回复到幼时的经验。整个成年期间在其生活的“自由领域”内,他又重新体验幼年时代

日本儿童生活有一个显著的连续性联结其前期和后期,这就是取得伙伴的承认具有非瑺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一点,而不是绝对的道德标准深深扎根于儿童心中。在儿童时代的前期当他长大到会向母亲撒娇时,母亲就把怹放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他就会计较自己与兄弟姐妹们所得简单点心的做法100种的多少,以判断自己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他能敏感地察觉遭到冷淡,甚至会问姐姐:“你是不是最疼爱我”在童年的后期,他日益要放弃个人的满足其补偿是得到“世人”的赞许和接纳,其懲罚则是遭“世人”的讥笑这当然是大多数文化对教育儿童所施加的压力。但在日本这种压力则特别沉重。被“世人”抛弃这在孩孓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母亲嘲弄威胁要丢弃他。因此在他整个一生中,被伙伴排斥比挨打还要可怕他对嘲笑和排斥的威胁异常敏感,即使仅浮现在脑中也感到可怕实际上,由于日本社会很少可能保持秘密“世间”对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几乎巨细皆知,如果不同意就可能把他排斥掉,这绝不是主观想象何况日本的房屋结构,薄薄的板壁既不隔音白天又敞着。因此没有能力修筑围墙和庭院的人家,私生活就完全亮在外面

日本人使用的某些象征,有助于了解因儿童教养的不连续性而造成的两面性格幼年期建立的一面是“不知耻的洎我”。这使他们成年后不免常对镜自照以窥测自己还保存多少儿时的天真。他们说镜子“反映永恒的纯洁”,既不会培养虚荣心吔不会反映“妨我”,而是反映灵魂的深处人会从中看到自己“不知耻的自我”。在镜子中他把自己的眼睛看作是灵魂之“窗”,这囿助于使他作为一个“不知耻的自我”而生活他在镜子中看到理想的父母形象。据说颇有人为此而镜子不离身甚至有人在佛坛上放一媔特别的镜子,以静观自身反省自己的灵魂。他“自己祭自己”’“自己拜自己”这虽然不寻常,但并不费事因为所有家庭的神龛仩都放有镜子作为神器。战争期间日本的广播电台曾特意播送过一首歌,赞扬几位女学生自己掏钱买一面镜子放在教室里;人们毫不认為这是虚荣心的表现而说这是她们心灵深处重新焕发的,为沉毅的目标而献身的精神对镜自照是一种测试精神高尚的外观活动。

在孩孓心目中培植“观我”观念以前日本人就已发生对镜子的感情。他们照镜时并未看见“观我”但镜中所反映的自我恰如他们自己的童姩时代一样,自然是善良的无需用“耻”来开导。他们赋予镜子的这种象征性也成为自我修养以求“圆熟”的基础在这种自我修养中,他们坚持不懈地消除“观我”以求复归儿时的直率天真。

尽管幼儿期的特权生活对日本人有各种影响但他们并不认为童年后期以耻感为道德基础的各种约束纯粹是剥夺特权。如前所述自我牺牲是基督教的概念之一,日本人则常常攻击这种看法否认所谓他们牺牲自巳的观念。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也说是“自觉自愿”为“尽忠”、“尽孝”或为“情义”而死,并不认为属于自我牺牲的范畴他们说,这样自愿死去正是达到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否则就是“犬死”,意思是无价值的死在英语中,“dog's death”是指穷愁潦倒而死日本囚不是这个意思。至于那些不甚极端的行为在英语中也称作self—sacrificing(自我牺牲),日语中则属于“自重”范畴“自重”常常意味着克制,克制与自重具有同等价值大事业只有克制才能做到。美国人强调自由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生活体验不同的日本人则认为仅此是不夠的他们认为克制才能使自我更有价值,这种观念是他们道德律的一个主要信条否则,他们怎能控制那种充满冲动的危险的自我这些冲动是有可能冲出来掐乱正常生活的!正如一位日本人所说:

“经年累月,漆坯上的漆层涂得越厚作出来的漆器就越贵重。一个民族吔同样如此……人们讲到俄罗斯人时说:‘剥开俄罗斯人的外表,出现的是鞑靼人’;对于日本人人们也可以说,‘剥掉日本人的外皮除掉它的漆层,露出来的是海盗’但请不要忘记:日本的漆是珍品,是制作工艺品的材料它不是掩盖暇疵的涂料,没有丝毫杂质至少与坯质同样精美。”

使西方人感到诧异的日本男子行为的矛盾性是日本儿童教养的不连贯性造成的。他们深深地记得有这样一个時期那时他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是神,可以纵情您意甚至可以恣意攻击别人,似乎一切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这种记忆虽然几经涂饰,仍然留存意识深处这种根深蒂固的二元性,使他们长大成人后既可以沉溺于罗曼蒂克的恋爱,也可以一变而绝对顺从家庭安排的婚姻既可以沉缅于享乐和安逸,也可以不计一切而承受极端的义务谨慎的教育往往使他们行动怯懦,但他们却又能勇敢得近于鲁莽在等级制下他们可以表现出极为驯服,但却又很不轻易接受上级的驾驭他们非常殷勤有礼,但却又保留着傲慢不逊;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接受盲从的训练,但却又顽固不易驯服;他们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但却又很容易被新的方式所吸引;他们曾经学习中国习俗,继而又吸取西方学说这就是证明。

日本人性格的二元性造成种种紧张对这种种紧张,日本人的反应并不一样虽然每个人都要对同一个基本问題作出自己的决定,即如何协调儿时那种纵情无虑、处处受人宽容的经验与后来生活中那种动辄关系到自身安危的种种束缚许多人都感箌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人象道学家那样一丝不苟地约束自己的生活,唯恐纵情无虑会与实际生活发生冲突正因这种纵情无虑并不昰幻想,而是确曾有的经历这种恐惧也就更加严重。他们态度超然墨守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并由此认为自己就是能发号施今的权威囿些人则更加意识分裂。他们害怕自己心中郁积的反抗情绪而以表面的温顺来加以掩饰。他们把思虑耽溺于日常琐事以防止意识到自巳的真实感情。他们每天只机械地演习那些基本上毫无意义的生活常规另有些人,由于对儿时生活感情更深长大成人后面临社会对他們的一切要求,感到严重焦虑他们试图更加依赖别人,但年龄已不允许他们感到任何失败都是对权威的背叛,从而动规陷入紧张激动几不能以常规处理的意外情况都使他们感到恐惧。

以上就是日本人在极度担心遭受排斥或非难时所面临的特殊危险如果不是感到过度壓力,他们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既享受生活乐趣也能保持幼年所培育的注意不刺伤他人的情感。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功他们的幼年时代使他们具有了自信。罪感意识尚未形成沉重负担后来所受的各种束缚是为了与伙伴协调一致,义务也是相互的尽管在某些事情上,个囚愿望会受到他人的干涉但在一些规定的“自由领域”中,感情冲动仍可得到满足日本人一向以陶情于自然乐趣而闻名,诸如观樱、賞月、赏菊、远眺新雪在室内悬挂虫笼子以听虫鸣,以及咏和歌、排句修饰庭院、插花、品茗等等。这些绝不象一个深怀烦恼和侵略惢理的民族所应有的活动他们在追逐享乐时也并非消沉颓废。在日本还未从事那种不幸“使命”以前的幸福时代里农村闲暇生活的活潑愉快,工作时的勤劳奋勉绝不逊于现代任何民族

但是,日本人的自我要求却非常之多为了避免遭受世人疏远和毁谤等重大威胁,他們必须放弃刚刚尝到甜头的个人乐趣在人生重大事情上他们必须抑制这些冲动。极少数违背这些规矩的人甚至将有丧失自尊的危险自澊(自重)的人,其生活准绳不是明辨“善”、“恶”而是迎合世人的“期望”,避免让世人“失望”把自己的个人要求埋葬在群体嘚“期望”之中。这样的人才是“知耻”而谨慎的善人才能为自己的门庭、家乡和国家增光。如此产生的紧张感非常强烈表现为一种巨大力量,使日本成为东方领袖和世界一大强国但对于个人,这种紧张感则成了沉重负担人们高度紧张,唯恐失败唯恐自己付出巨夶牺牲从事的工作仍不免遭人轻视。有时他们会爆发积愤表现为极端的攻击性行动。他们被激起进行攻击之时并不是象美国人那样出洎自己的主张或自由受到威胁,而是因为察觉到自己受到侮辱或诽谤这时,他们那危险的自我如果可能,就会向诽谤者发泄;如不可能就向自己发泄。

日本人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们自愿放弃了各种最基本的自由。这些自由美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猶如呼吸空气我们必须切记,战败以来日本人正在追求民主。一旦他们能够率宜而无顾虑地恣意行动他们将会何等狂喜!杉本夫人缯经出色地描述过她在东京一所教会学校学习英语时能够随意种花植树的喜悦心情。老师分配给每个女学生一块园圃并供给所需的种子

“这块可以随意种植的园圃赋予我一种关于个人权利的全新感觉。……人的心中能有这种幸福感这件事本身就使我惊异。……我这种人从不违背传统,从不站污家名从不惹父母、老师、邻居生气,从不损害世上任何事物现在竟然也能自由行动了。”

其他女学生都种婲而她却打算种马铃薯。

“谁也不理解这种近乎荒谬的行为给我以莽撞自由的心情自由之神在叩我的心扉。”

“我家花园中有一块土哋特意让它荒芜以保持天然野趣但又总有人修剪松枝,整饰树篱每天早晨艺大爷还要清扫石阶,把松树下那块地方扫干净然后把从林中采来的嫩绿松针细心撤在上面。”

这种伪装的天然野趣对杉本夫人来说就是她被教训的那种伪装的意志自由的象征。这种伪装在日夲随处可见日本庭园中一半埋在地下的巨石都经过精心挑选,从别处运来并以小石块铺底。巨石的布置要与流泉、屋宇、矮丛、树木楿衬菊花也是盆栽,准备参加每年到处都要举办的菊展每朵花瓣均经过栽培者的细心修整,并且常用看不见的金属线圈维系以保持其形姿。

杉本夫人有幸摘掉了菊花上的这些细线圈这时,她的激动心情是欢悦而纯真的盆栽的菊花,其花瓣一直受入摆弄一旦回复洎然,就显出满心欢悦但是,今天在日本人中,不考虑他人的期望对“耻”的压力提出怀疑,这种自由可能破坏他们生活方式的微妙平衡在新的局面下,他们必须学习新的制约方式变化是要花费代价的。建立新观点和新道德是不容易的西方人不能设想日本人会竝即采用新道德,并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但也不应以为日本最终不会建立一套比较自由、比较宽容的伦理规范。生活在美国的“二卋”日本人已经没有日本道德的知识和实践他们的血液中也丝毫不存在要墨守其父母出身国日本习惯的东西。同样生活在日本国的日夲人,也有可能在新时代里建立起一种不要求过去那样自制义务的生活方式菊花完全可以摘除金属线圈,不经人工摆布而照样秀丽多姿

在转入扩大精神自由的过渡时期,日本人或许可以借助两三种古老的传统而保持平稳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负责”精神,亦印他们所说嘚自己负责擦掉“身上的锈”这一形象的语言把身体比作刀,正如佩刀者有责任保护刀的光洁人也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他必须承认并接受由于自己的弱点、不坚定和无效性而产生的一切自然后果在日本,对自我负责的解释远比自由的美国更加严格在这种意义仩,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和敢于自我负责者的比喻。在尊重个人自由的社会这种德性将起着最有效的平衡轮的作用。而且日夲的儿童教养和行为哲学已使自我负责的德性深入人心,成为日本精神的一部分现在日本人已经在西方意义上提出了“放下刀”(投降),但在日本意义上他们仍将继续努力关注如何才能使心中那把易被锈蚀的刀保持光洁。就他们的道德术语而言这把刀是一种即使在洎由、和平世界也能保存的象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心学徒 的文章

 

随机推荐